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1年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真題及押題預(yù)測
08篇:馬說
年份中考真題省市
遼寧省、廣西北部灣、廣西
20206次貴港市、湖北荊門市、四川
成都市、貴州黔西南、
四川資陽市、遼寧鞍山市、
20196次遼寧營口市、四川德陽市、
湖南邵陽市、湖南婁底市
★真題在線★
[2020?廣西貴港市?中考真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一食或盡粟一石立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B.安求其能千里也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C.駢死于槽楊之間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其真不知馬也其西南諸峰(《醉翁亭記》)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此行(《小石潭記》)B.橫柯士蔽(《與朱元思書》)
C.不建不枝(《愛蓮說》)D.密套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希望統(tǒng)治者能
識別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開頭,一開篇就奇峰突起,發(fā)人之所未發(fā),點明全
文主旨,突出千里馬的重要作用。
C.“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一句運用了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刻畫出“食馬
者”愚昧專橫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
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躍然紙上。
【答案】
1.B
2.C
3.B
【分析】
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虛詞的意義。
A.有時/或許;
B.都是“怎么”的意思;
C.在/向;
D.表示推測/代詞,它的;
故選B。
2.此題考查的是詞類活用。例句中的“策”在這里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用鞭子
打”。
A.名詞用作狀語,像蛇一樣;
B.名詞作狀語,在上面;
C.名詞用作動詞,生藤蔓;
D.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故選C。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B項中“突出千里馬的重要作用”理解有誤,應(yīng)該是突出
了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作用。故選B。
【譯文】:
世上有J'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此即
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馬著
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的食量多加飼料
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
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耍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
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
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
[2020?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兩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冥有魚,其名為鯨。鯨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
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宇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患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拎扶搖而上者九
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己矣。
乙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血,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案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
馬!"嗚呼!箕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怒而飛怒:振奮,此指用力鼓動翅膀B.患怪者也志:志向
C.才美不外血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D.交之不以其道策:用馬鞭驅(qū)趕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海運則將徙宇南冥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下秦
B.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物喜
C.而伯樂不常有溫故而知新
D.箕真無馬邪帝感真誠
3.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A.天空遼遠,是它真正的景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B.天空遼遠,難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難道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
C.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D.天色湛藍,難道是它真正的顏色?難道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
4.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同寫動物,形象迥異。甲文描繪了碩大無比、志存高遠的“大鵬”,乙文刻畫了不
遇伯樂、屈辱而死的“千里馬”。
B.兩文借物抒懷,情感有別。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的恐懼,乙文以“千里
馬”遭受屈辱表達了作者的憤懣不平。
C.兩文語言精當,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萬里”等詞,用語夸張,想象雄奇;
乙文連用“不字,言簡意賅,引人深思。
D.兩文皆為經(jīng)典,價值各異。甲文的“鰻鵬”超越現(xiàn)實,富有浪漫色彩,影響深遠;乙文
論說“伯樂”與“千里馬”之關(guān)系,極具現(xiàn)實意義。
【答案】
1.B
2.A
3.C
4.B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志怪者也:記載怪異事情(的書)。志:記載。故B錯誤,選B。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到/到;
B.憑借/因為;
C.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承接;
D.副詞,難道/代詞;
故選A。
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蒼蒼:深藍色;正色:真正的顏
色;邪:通“耶”,疑問詞;極,盡頭;兩個其表示一種選擇的關(guān)系,共同構(gòu)成了選擇疑
問句式,意思是“是……還是……”。故選C。
4.本題考查內(nèi)容分析。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由的追求,要擺脫精神束
縛,結(jié)合“齷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
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這里用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展現(xiàn)了一個力大無窮、碩大無
比、志存高遠、善借長風的大鵬的形象,是作者所贊揚的一個形象,這一形象激發(fā)了人的
豪情壯志,故“甲文借'大鵬’遷往南海展現(xiàn)了作者的恐懼”的表述是錯誤的,故B錯誤,
選B。
【譯文】:
(甲)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鰻。鰻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
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
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
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洱R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
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huán)繞著旋風飛
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毕褚榜R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
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
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yīng)該也是這個樣子。
(乙)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
此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
馬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的食量多加飼料
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
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
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
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
★最新模擬★
[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級一模】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卮饐栴}。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
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張尚書°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軍人見而愛之,
遣人來買,公不許。固②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
“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shù)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
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愿從主也。
(注)①尚書:官職名稱。張尚書和下文的“之萬”是同一個人。②固:堅持。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解死于槽楊之間
②一食戢盡粟一石
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意神駿
⑤之萬座之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譜。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②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shù)人,皆掀墜。
3.甲文中韓愈認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乙文“軍人”識
馬卻駕馭不了馬,原因是_____(用自己的話概括)。
4.甲文作者借千里馬寄托了怎樣的感情?
【答案】
1.①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②有時;③通曉,明白;④十分,非常;⑤對....感到奇
怪。
2.①用馬鞭趕它,卻不能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讓它發(fā)揮才能;
②剛剛騎上去,就被(馬)甩得掉了下來,連續(xù)換了幾個人,都被甩得掉了下來。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馬也);他沒有摸熟馬的脾氣、習性,
不能用正確的方法驅(qū)使它。
4.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憤憤不平之感;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為進行了諷刺
和控訴。
【分析】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平時注意多積累歸納,加強對文言文中重點實詞、重
點虛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的理解與識記,并學會遷移運用。
駢,本義,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一詞多義,有時。通,一詞多義,通曉,明白。
甚,本義,十分,非常。怪,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做題時要結(jié)合語境,認真分析,
確認詞義。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1)策,用馬鞭驅(qū)趕。以,按照。
道,正確的方法。材,才能,才干。(2)方,岡U剛。遂,就。為,被。易,換。皆,都。
3.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笆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意為: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
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捌湔娌恢R也”意為:大概是真得不知道千里馬
吧。這兩句點明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閱讀乙文,根據(jù)“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shù)
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可知這個軍人不了解這匹馬的脾氣與習性,不能按正確
的方法來駕馭它,就認為這是一匹劣馬。
4.本題考查分析寫作主旨。甲文中的韓愈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明為寫馬,實為寫人,千
里馬遇不到真正了解自己的主人,于是只能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作者沒有遇到能
賞識自己的當權(quán)者,只能沉淪下層,有才卻不得施展,憤憤不平。文中對于食馬者丑態(tài)的
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諷刺與批判。
【譯文】:
甲: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
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
像普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H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
品德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驅(qū)使千里馬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
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
世上)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乙:尚書張之萬,畜養(yǎng)了一匹紅色的馬,非常地神氣,速度非???,曾經(jīng)在一天內(nèi)奔
跑數(shù)千里,大氣不喘。一個軍人看見了就非常地喜歡它,派人前來買下那匹馬,張之萬不
答應(yīng)。他就親自上門請求,張之萬沒有辦法,(賣給了他)于是那軍人就拉著馬離開了。不
久,馬被送了回來,張之萬為此感到很奇怪,詢問把馬送回來的原因,說:“剛剛騎上去,
就被(馬)翻了下來,連續(xù)換了幾個人,都被翻得掉了下來。這是匹壞馬,所以把它退了回
來?!睆堉f對于此事求之不得,于是就馬上退回了買馬的錢收回了馬。等到他騎上馬去,
溫順善良仍像從前一樣,原來是這馬希望跟隨(自己原來的)主人。
[2020?遼寧沈陽市?九年級一?!?/p>
閱讀選文,完成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
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聞太平后必有大亂,大亂后必有太平。大亂之后,
即是.太平之運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公琴既不知賢,朕又不可遍識,日宜一日,
無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舉,手事何如?”魏徵對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
為難,自知誠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矜①能伐善恐長澆競②之風。臣僅為不可令其自
舉。“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卷三?擇官第七》,有刪改)
【注釋】①矜:奪耀。②澆競;追名逐利的浮薄風氣。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公噂既不知賢且欲與常馬禽不可得(《馬說》)
B.日食一日不敢出一言以食(《送東陽馬生序》)
C.宇事何如相與步宇中庭(《記承天寺夜游》)
D.臣以為不可令其自舉自以名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既以為難,自知誠亦不易。
3.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長澆競之風
4.細讀[甲][乙]兩文,請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甲][乙]兩文中的統(tǒng)治者對待選拔人才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
(2)[乙]文魏徽所持的選拔人才的意見印證了[甲]文的什么觀點?
【答案】
1.D
2.(1)能夠是天下太平的方法只有一個,即使用賢能的人。
(2)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了解別人已經(jīng)認為很難了,了解自己確實也
不容易。
3.且愚暗之人/皆矜能伐善/恐長澆競之風
4.(1)[甲]文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乙]文統(tǒng)治者
積極選拔人才,求賢若渴,任用人才,珍惜人才。
(2)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分析】
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用在人稱代詞后,表示多數(shù)/等同;
B.重復/回復;
C.對于/在;
D.都是“認為”的意思。
故選D。
2.本題考查翻譯句子。
(1)重點詞:安:安定;者:…方法;惟:只;用:任用;
(2)重點詞:知:了解;明:明智;既:已經(jīng);以為:認為;誠:確實。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斷句。該句意思是:況且愚昧無知的人,都自以為了不起,時常打擊
比自己有才能的人。這樣恐怕會助長世人攀比競爭的不良風氣。故斷句為:且愚暗之人/皆
矜能伐善/恐長澆競之風。
4.(1)本題考查寫作方法和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要注意思想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
的相關(guān)句子來理解概括。甲文統(tǒng)治者對待人才的態(tài)度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可概括為埋沒人才,壓制人才。乙文中唐太宗說“能安天下者,惟
在用得賢才”可見其對人才的重視;“公等既不知賢,朕又不可遍識,日復一日,無得人
之理。今欲令人自舉”一句,可見唐太宗求賢若渴。
(2)[乙]文魏徽認為了解別人的人是很聰明的人,了解別人是很不容易的。甲文也認為歷
代都有人才,但統(tǒng)治者卻未必能賞識和任用他們,即“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參考譯文】
甲: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
貴的馬,只能辱沒在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楊之間,不以千里馬著稱。日行
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盡一石糧食。飼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
通的馬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品德
就顯現(xiàn)不出來。想要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驅(qū)使千里馬
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夠充分發(fā)揮它的才能;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
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這世上)是真
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吧!
乙:貞觀十三年,唐太宗對侍臣說:“我聽說,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亂,大亂之后,
必然又復歸太平0大亂之后,即是太平之運。要想使國泰民安,只有任用賢才。你們既然
不知道賢才,我又不可能??加以考察,這樣下去是永遠得不到賢才的?,F(xiàn)在我下令讓人
才自我推薦,你們看怎么樣呢?”魏徵回答說:“了解別人的人聰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了解別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就更為艱難。況且愚昧無知的人,都自以為了不起,時常打
擊比自己有才能的人。這樣恐怕會助長世人攀比競爭的不良風氣,我認為陛下不可這樣
做?!?/p>
★押題預(yù)測★
預(yù)測一:
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
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
景公問晏子曰:“蒞◎國治民,善為國家者何如?”
晏子對曰:“舉賢以臨國,官能②以敕民,則其道也?!?/p>
公曰:“雖有賢能,吾庸?知乎?”
晏子對曰:“賢而隱,庸為賢乎?吾君亦不務(wù)④乎是,故不知也?!?/p>
公曰:“請問求賢?”
對曰“觀之以其游⑥,說⑥之以其行。君無以靡曼⑦辯辭定其行,無以毀譽非議定其身。
如此則不為行以揚聲?,不掩欲以榮③君。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
則視其所不取。夫上士難進而退也,其次易進易退也,其下易進難退也。以此數(shù)物者取人,
其可乎!
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注釋】①蒞:治理,下文的“臨”“敕”與此同義。②官能:授予有才能的人官職。③庸:
怎么,哪里。④務(wù):致力,專力從事。⑤游:交游,交結(jié)的朋友。⑥說:評說,評論。⑦靡曼:
指言辭華麗。⑧聲:名聲,聲譽。⑨榮:通“營”,迷惑。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食不飽,力不應(yīng)
不忘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B.策之不以其道
予獨愛蓮支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善為國家者何如
弗學,不知其善也(《雖有嘉肴》)
D.夫上土難誑而易退也
是在亦憂,退亦憂(《岳陽樓記》)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以此數(shù)物者取人,其可乎!
3.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則視其所不取
4.閱讀(甲)(乙)兩文,完成小題。
(1)(甲)文中“千里馬”喻指“伯樂”喻指。(乙)文中,晏子向景公建議的治國方法是
(用原文回答)。
(2)在對待“賢能”的問題上,景公與“食馬者”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1.D
2.(1)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憑著這幾種情況來選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3.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則視其所不取
4.(1)人才善于發(fā)現(xiàn)和選用人才的人舉賢以臨國,官能以敕民
(2)景公:有求賢的主觀愿望,虛心求教。食馬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
【分析】
1.A.足:足夠、充足/值得;
B.之:指代馬/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C善:善于/好;
D.進:在朝堂作官/在朝堂作官;
故選D。
2.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要翻譯準確。
(1)且:尚且。欲:想要。等:等同。安:怎么。
(2)以:憑著。數(shù):幾。取人:選拔人才。其:大概。
3.本題考查句子斷句。依據(jù)句意“所以,通達時看他都做些什么事,困頓時看他不做什么
事,富有時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貧窮時看他不要什么”,可斷句為:故通則視其所舉/窮則
視其所不為/富則視其所分/貧則視其所不取。
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
(1)甲文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
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故
“千里馬”喻指人才,“伯樂”喻指善于發(fā)現(xiàn)和選用人才的人。乙文中,從“景公問晏子
曰:'蒞國治民,善為國家者何如?'晏子對曰:'舉賢以臨國,官能以敕民,則其道也'”
可知晏子向景公建議的治國方法。
⑵在對待“賢能”的問題上,景公:“雖有賢能,吾庸知乎?”“請問求賢?”表明他有求
賢的主觀愿望,虛心向晏子求教。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
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可見,他們不識人才,
埋沒人才,摧殘人才,有眼無珠。
【譯文】:
【甲工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因此
即使有千里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馬并列死在馬廄里,不能以千里馬
著稱。
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一石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的食量多加飼料
來喂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質(zhì)
也就不能表現(xiàn)出來,想要和一般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卻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
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走到它跟前時,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
果真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吧!
【乙】:齊景公問晏子說:“統(tǒng)治國家治理民眾,善于治理國家的人怎樣行事?”
晏子回答說:“任用賢人治理國家,任用有才能之人治理百姓,就是他的辦法。”
景公說:“即使有賢能之人,我怎么能發(fā)現(xiàn)呢?”
晏子回答說:“有賢能而隱居,怎么能算做賢人呢?您也沒有努力做這個,所以沒有發(fā)
現(xiàn)?!?/p>
景公說:“請教求賢的方法?!?/p>
回答說:“從他交游的人觀察他,從他的行為來品評他。君王不要以美妙動人的夸飾
之詞判定他的品行,也不要以毀謗非議判定他的品性。像這樣,就不會故意做出某種舉動
來揚名,也不會掩蓋自己的目的來迷惑君王了。所以,通達時看他都做些什么事,困頓時
看他不做什么事,富有時看他向外分放什么,貧窮時看他不要什么。最賢能的人,不輕易
進身為官而容易引退;次一等的人,能輕易為官也輕易引退;再次的人,能輕易為官而不
容易引退。憑著這幾種情況來選拔人才,大概就可以了吧!”
預(yù)測二: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題。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
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馬說》)
(乙)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闭\以德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賦于生初,而猶
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驥之為驥,知之而性無所加,不知而性無所損。修其在己,聽其在人。
辱于奴隸,弗顧也;死于槽楊,不惜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不計也。文公所說
千里馬,食以千里則馬顯,食非千里則馬晦。一若千里之權(quán),不操于己,而聽于人。雖馬
猶是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節(jié)選自《古文筆法百篇》)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一食成盡粟一石
(2)金之不以其道
(3)破以德為性所固有
2.下列句子中加點“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貂向的一項是()
例句: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A.康肅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慍
C.切問而近思D.乃記之而去
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木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甲文是韓愈《雜說》中的一篇,“說”是古代用來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看法的文體。
B.甲文分析了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生動地表現(xiàn)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認為判斷是不是千里馬的標準是自身品德修養(yǎng),不能一味依靠別人賞識。
D.甲乙兩文都將千里馬比作人才,重點闡述了應(yīng)如何對待人才,洋溢著不平之氣。
4.兩篇文章都在寫馬,且都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各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2)雖馬猶是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答案】
1.(1)有時(2)用馬鞭驅(qū)趕(3)確實
2.B
3.D
4.都運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生實習合同范本(2篇)
- 2024足球裁判員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模具設(shè)計師資格認證考試成效檢驗與調(diào)優(yōu)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游泳救生員實操試題及答案
- 2024足球裁判員轉(zhuǎn)型升級的試題與答案
- 2024模具設(shè)計師考試的知識體系更新與試題答案
- 高效備考 體育經(jīng)紀人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足球裁判員考試關(guān)鍵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職業(yè)資格考試試題全解析
- 無人機飛行日志填寫規(guī)范試題及答案
- 清風搖影梅花易斷例整理解讀
- 云南省地質(zhì)災(zāi)害群測群防手冊
- 畢業(yè)論文某燃煤鍋爐房煙氣除塵脫硫系統(tǒng)設(shè)計
- 蘭炭外熱式回轉(zhuǎn)爐低溫干餾工藝及技術(shù)裝備簡介
- 儲罐計算說明書
- 擬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設(shè)備表
- 第一種工作票樣板(最新)
- 裝飾工程施工進度表18975
- 二甲基亞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范文
- 部編版二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道德與法治》集體備課全部教案
- 地下儲氣庫天然氣損耗及控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