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其二李白_第1頁
長相思·其二李白_第2頁
長相思·其二李白_第3頁
長相思·其二李白_第4頁
長相思·其二李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長相思·其二唐·李白日色╱欲盡╱花含煙,日色將盡花兒如含著煙霧,月明╱如素╱愁不眠。月光如水心中愁悶難安眠。趙瑟╱初停╱鳳凰柱,剛停止彈撥鳳凰柱的趙瑟,蜀琴╱欲奏╱鴛鴦弦。又拿起蜀琴撥動那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只可惜曲雖有意無人相傳,愿隨╱春風╱寄燕然。但愿它隨著春風飛向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隔著遠天不能相見,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過去那雙顧盼生輝的眼睛,今天已成淚水奔淌的清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請回來明鏡里看憔悴容顏。背景長相思是古代樂府中屬《雜曲歌辭》,多以“長相思”起首,末以三字作結(jié),詠男女相思纏綿之意。李白所作《長相思》共三首。1這三首《長相思》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后,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賞析此詩白描思婦彈琴寄意、借曲傳情、流淚斷腸、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現(xiàn)思婦對遠征親人的深情懷念。首句造境,渲染愁苦迷蒙的相思氣氛,奠定了整首詩的悲涼調(diào)子,“愁”字表達情感。第二句思婦月下彈琴,琴瑟合鳴和鴛鴦鳳凰本都是用來喻指夫妻美滿之意,如今卻只能琴瑟獨鳴,鳳凰曲難成,相愛之人天各一方。后四句思婦攬鏡自照,發(fā)現(xiàn)自己容顏憔悴,不禁悲從中來無法斷絕。但這些都不及丈夫能夠早日出現(xiàn)來得重要。注釋1、花含煙:花叢中繚繞著水霧。2、素:白絹。如素:一作“欲素”。3、趙瑟:一作弦樂器,相傳古時趙國人善于彈瑟,故此稱趙瑟。4、鳳凰柱:刻成鳳凰形狀的瑟柱。5、蜀琴:據(jù)說蜀中桐木適宜做琴,故古詩中好琴往往稱作“蜀琴”。6、燕然:燕然山,又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中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泛指塞北。7、迢迢(tiáo):形容道途遙遠。8、橫波目:秋波流動的眼睛或眼波流盼生輝的樣子。作者李白(701─762,61歲),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xué)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xué)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附記李白生平事跡詳述:出生(公元701年)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托克馬克城),其父經(jīng)商,家境優(yōu)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五歲(公元706年)隨其父遷居劍南道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的由來(也有說生于蜀長于蜀)。25歲前(早年時期)蜀中(四川)長大就學(xué)漫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頗有才名(天賦型選手),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并游學(xué)。但礙于“政審”通不過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只能“曲線報國”通過結(jié)交權(quán)貴獲得引薦當官(從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歲寫《大獵賦》獻于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成都二把手蘇颋)被婉拒,回山后寫下《冬日歸舊山》發(fā)誓好好學(xué)習。25歲(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辭別家鄉(xiāng),正式開啟青年時期全國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職之路。先拜見渝州刺史李邕(重慶一把手)未受待見,寫下《上李邕》,后沿長江而下途經(jīng)江陵、洞庭、金陵、廣陵、會稽山陰等多地,游仕散盡千金(三十萬金)卻未果,后于揚州窮困潦倒。26歲(公元727年)第一次結(jié)婚,游歷到湖北襄陽經(jīng)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yǔ)師的孫女(官三代)入贅10余年,定居安陸,生活穩(wěn)定,婚姻和諧育一子一女,11/12年后許氏于李白37歲左右(公元738年)去世。29歲(公元730年)繼續(xù)求職寫下《上安州裴長史書》,堪稱史上最強求職信,吹捧裴寬比做周公,但因被告誹謗失敗。30歲(公元731年)前往終南山求見玉真公主并寫下《玉真仙人詞》因暴雨未得見,后到長安見過各大王公大臣均無果,暫時沉淪飲酒作樂寫下《行路難》;后繼續(xù)游歷,嵩山問道、洛陽尋唐玄宗等等。后再入長安被賀知章賞識,又游歷四方、離開家鄉(xiāng)。期間旅行、喝酒、寫詩始終貫穿其中。38歲(公元739年)第二次結(jié)婚,南陵名家劉氏之女,同居后分手?!独詈擦旨颉分胁⑽从涊d二人正式結(jié)婚,也有可能同居關(guān)系,或者結(jié)婚之后“合離”。41歲(公元742年)入仕翰林院獲封翰林待詔,陪侍皇帝左右。此次是經(jīng)元丹丘、賀知章、玉真公主的聯(lián)合引薦下獲得唐玄宗禮遇,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但皇帝只欣賞他的才華,只讓他作詩,與他的理想相去甚遠,后因作《清平調(diào)》遭李龜年嫉恨又因才華斐然遭到各種排擠。43歲(公元744年)放蕩不羈的李白最終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結(jié)束了短短兩年的仕途之旅。44歲(公元745年)第三次結(jié)婚,長安離職后得賜重金,路過山東任城結(jié)識一當?shù)貗D人兩人情投意合并結(jié)婚生子,期間置大批田產(chǎn)交由其打理,后長期云游在外。但好景不長,五年后宗氏不幸亡故。同年于洛陽遇到33歲的杜甫,開啟了李杜的忘年之交,也成就了盛唐詩壇的“李杜”時代--天不生李杜,詩壇萬古如長夜。后注冊成為正式道士,繼續(xù)云游四方。50歲(公元750年)第四次結(jié)婚,李白在河南開封結(jié)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并相傳因《梁園吟》被宗氏“千金買壁”而結(jié)緣,婚后贈情詩《秋浦寄內(nèi)》等等。55歲(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后第三年加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在潯陽獲罪下獄。后被宋若思所救并成為其軍中幕僚負責作詩(戰(zhàn)地記者)。58歲(公元759年)長流夜郎(貴州桐梓),途中遇赦。順江而下,寫下《早發(fā)白帝城》,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61歲(公元762年)本欲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卻因病折返,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著《臨終歌》??偨Y(jié):李白一生懷揣“追求功名,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的政治夢想,大部分時候卻是“一劍一酒一匹馬,仗劍江湖走天涯?!钡目穹挪涣b模樣。一心為國效力卻報國無門,雖然功名緣淺,卻成就了“詩仙”之名,一生輕狂愛喝酒、交友、寫詩、出游,整天游山玩水、尋仙訪道卻粉絲無數(shù)。直至今日錦繡詩篇仍流傳千古,余光中有詩《尋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遍L相思·其二唐·李白日色╱欲盡╱花含煙,日色將盡花兒如含著煙霧,月明╱如素╱愁不眠。月光如水心中愁悶難安眠。趙瑟╱初停╱鳳凰柱,剛停止彈撥鳳凰柱的趙瑟,蜀琴╱欲奏╱鴛鴦弦。又拿起蜀琴撥動那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只可惜曲雖有意無人相傳,愿隨╱春風╱寄燕然。但愿它隨著春風飛向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隔著遠天不能相見,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過去那雙顧盼生輝的眼睛,今天已成淚水奔淌的清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請回來明鏡里看憔悴容顏。背景長相思是古代樂府中屬《雜曲歌辭》,多以“長相思”起首,末以三字作結(jié),詠男女相思纏綿之意。李白所作《長相思》共三首。1這三首《長相思》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后,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賞析此詩白描思婦彈琴寄意、借曲傳情、流淚斷腸、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現(xiàn)思婦對遠征親人的深情懷念。首句造境,渲染愁苦迷蒙的相思氣氛,奠定了整首詩的悲涼調(diào)子,“愁”字表達情感。第二句思婦月下彈琴,琴瑟合鳴和鴛鴦鳳凰本都是用來喻指夫妻美滿之意,如今卻只能琴瑟獨鳴,鳳凰曲難成,相愛之人天各一方。后四句思婦攬鏡自照,發(fā)現(xiàn)自己容顏憔悴,不禁悲從中來無法斷絕。但這些都不及丈夫能夠早日出現(xiàn)來得重要。注釋1、花含煙:花叢中繚繞著水霧。2、素:白絹。如素:一作“欲素”。3、趙瑟:一作弦樂器,相傳古時趙國人善于彈瑟,故此稱趙瑟。4、鳳凰柱:刻成鳳凰形狀的瑟柱。5、蜀琴:據(jù)說蜀中桐木適宜做琴,故古詩中好琴往往稱作“蜀琴”。6、燕然:燕然山,又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中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泛指塞北。7、迢迢(tiáo):形容道途遙遠。8、橫波目:秋波流動的眼睛或眼波流盼生輝的樣子。作者李白(701─762,61歲),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xué)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xué)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附記李白生平事跡詳述:出生(公元701年)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托克馬克城),其父經(jīng)商,家境優(yōu)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五歲(公元706年)隨其父遷居劍南道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的由來(也有說生于蜀長于蜀)。25歲前(早年時期)蜀中(四川)長大就學(xué)漫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頗有才名(天賦型選手),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并游學(xué)。但礙于“政審”通不過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只能“曲線報國”通過結(jié)交權(quán)貴獲得引薦當官(從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歲寫《大獵賦》獻于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成都二把手蘇颋)被婉拒,回山后寫下《冬日歸舊山》發(fā)誓好好學(xué)習。25歲(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辭別家鄉(xiāng),正式開啟青年時期全國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職之路。先拜見渝州刺史李邕(重慶一把手)未受待見,寫下《上李邕》,后沿長江而下途經(jīng)江陵、洞庭、金陵、廣陵、會稽山陰等多地,游仕散盡千金(三十萬金)卻未果,后于揚州窮困潦倒。26歲(公元727年)第一次結(jié)婚,游歷到湖北襄陽經(jīng)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yǔ)師的孫女(官三代)入贅10余年,定居安陸,生活穩(wěn)定,婚姻和諧育一子一女,11/12年后許氏于李白37歲左右(公元738年)去世。29歲(公元730年)繼續(xù)求職寫下《上安州裴長史書》,堪稱史上最強求職信,吹捧裴寬比做周公,但因被告誹謗失敗。30歲(公元731年)前往終南山求見玉真公主并寫下《玉真仙人詞》因暴雨未得見,后到長安見過各大王公大臣均無果,暫時沉淪飲酒作樂寫下《行路難》;后繼續(xù)游歷,嵩山問道、洛陽尋唐玄宗等等。后再入長安被賀知章賞識,又游歷四方、離開家鄉(xiāng)。期間旅行、喝酒、寫詩始終貫穿其中。38歲(公元739年)第二次結(jié)婚,南陵名家劉氏之女,同居后分手?!独詈擦旨颉分胁⑽从涊d二人正式結(jié)婚,也有可能同居關(guān)系,或者結(jié)婚之后“合離”。41歲(公元742年)入仕翰林院獲封翰林待詔,陪侍皇帝左右。此次是經(jīng)元丹丘、賀知章、玉真公主的聯(lián)合引薦下獲得唐玄宗禮遇,寫下《南陵別兒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名句。但皇帝只欣賞他的才華,只讓他作詩,與他的理想相去甚遠,后因作《清平調(diào)》遭李龜年嫉恨又因才華斐然遭到各種排擠。43歲(公元744年)放蕩不羈的李白最終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結(jié)束了短短兩年的仕途之旅。44歲(公元745年)第三次結(jié)婚,長安離職后得賜重金,路過山東任城結(jié)識一當?shù)貗D人兩人情投意合并結(jié)婚生子,期間置大批田產(chǎn)交由其打理,后長期云游在外。但好景不長,五年后宗氏不幸亡故。同年于洛陽遇到33歲的杜甫,開啟了李杜的忘年之交,也成就了盛唐詩壇的“李杜”時代--天不生李杜,詩壇萬古如長夜。后注冊成為正式道士,繼續(xù)云游四方。50歲(公元750年)第四次結(jié)婚,李白在河南開封結(jié)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并相傳因《梁園吟》被宗氏“千金買壁”而結(jié)緣,婚后贈情詩《秋浦寄內(nèi)》等等。55歲(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后第三年加入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在潯陽獲罪下獄。后被宋若思所救并成為其軍中幕僚負責作詩(戰(zhàn)地記者)。58歲(公元759年)長流夜郎(貴州桐梓),途中遇赦。順江而下,寫下《早發(fā)白帝城》,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61歲(公元762年)本欲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卻因病折返,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著《臨終歌》??偨Y(jié):李白一生懷揣“追求功名,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的政治夢想,大部分時候卻是“一劍一酒一匹馬,仗劍江湖走天涯。”的狂放不羈模樣。一心為國效力卻報國無門,雖然功名緣淺,卻成就了“詩仙”之名,一生輕狂愛喝酒、交友、寫詩、出游,整天游山玩水、尋仙訪道卻粉絲無數(shù)。直至今日錦繡詩篇仍流傳千古,余光中有詩《尋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遍L相思·其二唐·李白日色╱欲盡╱花含煙,日色將盡花兒如含著煙霧,月明╱如素╱愁不眠。月光如水心中愁悶難安眠。趙瑟╱初停╱鳳凰柱,剛停止彈撥鳳凰柱的趙瑟,蜀琴╱欲奏╱鴛鴦弦。又拿起蜀琴撥動那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只可惜曲雖有意無人相傳,愿隨╱春風╱寄燕然。但愿它隨著春風飛向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思念你隔著遠天不能相見,昔日╱橫波目,今作╱流淚泉。過去那雙顧盼生輝的眼睛,今天已成淚水奔淌的清泉。不信╱妾╱斷腸,歸來╱看取╱明鏡前。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請回來明鏡里看憔悴容顏。背景長相思是古代樂府中屬《雜曲歌辭》,多以“長相思”起首,末以三字作結(jié),詠男女相思纏綿之意。李白所作《長相思》共三首。1這三首《長相思》的創(chuàng)作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李白被“賜金還山”之后,大約是他被排擠離開長安后于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賞析此詩白描思婦彈琴寄意、借曲傳情、流淚斷腸、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現(xiàn)思婦對遠征親人的深情懷念。首句造境,渲染愁苦迷蒙的相思氣氛,奠定了整首詩的悲涼調(diào)子,“愁”字表達情感。第二句思婦月下彈琴,琴瑟合鳴和鴛鴦鳳凰本都是用來喻指夫妻美滿之意,如今卻只能琴瑟獨鳴,鳳凰曲難成,相愛之人天各一方。后四句思婦攬鏡自照,發(fā)現(xiàn)自己容顏憔悴,不禁悲從中來無法斷絕。但這些都不及丈夫能夠早日出現(xiàn)來得重要。注釋1、花含煙:花叢中繚繞著水霧。2、素:白絹。如素:一作“欲素”。3、趙瑟:一作弦樂器,相傳古時趙國人善于彈瑟,故此稱趙瑟。4、鳳凰柱:刻成鳳凰形狀的瑟柱。5、蜀琴:據(jù)說蜀中桐木適宜做琴,故古詩中好琴往往稱作“蜀琴”。6、燕然:燕然山,又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中部。此指丈夫征戍之地,泛指塞北。7、迢迢(tiáo):形容道途遙遠。8、橫波目:秋波流動的眼睛或眼波流盼生輝的樣子。作者李白(701─762,61歲),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xué)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yīng)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quán)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潯陽獄,第二年長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于武昌、潯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當涂縣令李陽冰處。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創(chuàng)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xué)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及的高度。附記李白生平事跡詳述:出生(公元701年)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托克馬克城),其父經(jīng)商,家境優(yōu)渥,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五歲(公元706年)隨其父遷居劍南道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xiāng),號青蓮居士的由來(也有說生于蜀長于蜀)。25歲前(早年時期)蜀中(四川)長大就學(xué)漫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歲頗有才名(天賦型選手),十八歲隱居大匡山讀書并游學(xué)。但礙于“政審”通不過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只能“曲線報國”通過結(jié)交權(quán)貴獲得引薦當官(從政的唯一道路)。于是20歲寫《大獵賦》獻于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成都二把手蘇颋)被婉拒,回山后寫下《冬日歸舊山》發(fā)誓好好學(xué)習。25歲(公元726年)第一次出蜀辭別家鄉(xiāng),正式開啟青年時期全國漫游之旅并坎坷求職之路。先拜見渝州刺史李邕(重慶一把手)未受待見,寫下《上李邕》,后沿長江而下途經(jīng)江陵、洞庭、金陵、廣陵、會稽山陰等多地,游仕散盡千金(三十萬金)卻未果,后于揚州窮困潦倒。26歲(公元727年)第一次結(jié)婚,游歷到湖北襄陽經(jīng)孟浩然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yǔ)師的孫女(官三代)入贅10余年,定居安陸,生活穩(wěn)定,婚姻和諧育一子一女,11/12年后許氏于李白37歲左右(公元738年)去世。29歲(公元730年)繼續(xù)求職寫下《上安州裴長史書》,堪稱史上最強求職信,吹捧裴寬比做周公,但因被告誹謗失敗。30歲(公元731年)前往終南山求見玉真公主并寫下《玉真仙人詞》因暴雨未得見,后到長安見過各大王公大臣均無果,暫時沉淪飲酒作樂寫下《行路難》;后繼續(xù)游歷,嵩山問道、洛陽尋唐玄宗等等。后再入長安被賀知章賞識,又游歷四方、離開家鄉(xiāng)。期間旅行、喝酒、寫詩始終貫穿其中。38歲(公元73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