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3屆四川省川大附中高三下學期5月高考熱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2023屆四川省川大附中高三下學期5月高考熱身測試
語文
(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1921《阿Q正傳》在北京《晨報附刊》分章連載。當時主編《小說月報》的沈雁冰說:阿Q這人,要在現(xiàn)社會中去實指出來,是辦不到的;但是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翱傆X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一語,道出了阿Q令人產(chǎn)生精神反思的深刻意義。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一書的緒論中說: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所謂反思就是人類精神反過來以自己為對象而思之?!栋正傳》是魯迅精神反思的全面結(jié)晶。魯迅不僅反思自己,而且希望通過阿Q這個藝術(shù)典型喚起中國人的精神反思。
幾千年來,精神勝利法這種精神現(xiàn)象在中國是很突出的。明末清初,利瑪竇、南懷仁等傳教士攜“西學”來華,中國知識分子便喜歡以一種“老子化胡”式的想象來理解“西學”,以保持對“中學”的自信。譬如黃宗羲曾說,“勾股之術(shù),乃周公商高之遺,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竊其傳”。這種唯我獨尊、鄙夷四方的觀念在中國人頭腦中充斥了幾千年,降至近代,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帝國主義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然而在致命的打擊面前,中國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卻拒絕正視現(xiàn)實,承認失敗,以總結(jié)教訓,重振國風,反而文過飾非,“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靠虛假的精神勝利來麻醉自己和國民的靈魂。于是,精神勝利法就成為近代中國一個普遍的精神現(xiàn)象。因此,對中國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的就是需有人來大喝一聲,使之猛醒,實現(xiàn)精神的自覺。
魯迅所扮演的歷史角色,正是這一重任的承擔者。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這一不朽形象表現(xiàn)了人類容易脫離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發(fā)展變化、陷入主觀主義誤區(qū)的普遍弱點。魯迅則通過阿Q這一活生生的藝術(shù)形象,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一種昏聵顢頇、自欺欺人的精神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易于逃避現(xiàn)實、退入內(nèi)心、尋求精神勝利的精神機制。《阿Q正傳》可以說是哲學小說。阿Q是一位與世界文學中堂·吉訶德、哈姆雷特等典型形象相通的著重表現(xiàn)人類精神機制的特異型的藝術(shù)典型,可以簡稱為“精神典型”。以這些典型人物為鏡子,人們可以看到自身的精神弱點,“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陳涌說:“魯迅即使沒有其他著作,只要有一部薄薄的《阿Q正傳》,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無人可比的最偉大、最深刻的作家。”魯迅《阿Q正傳》的發(fā)表,標志著這位“精神界之戰(zhàn)士”擔負起改變中國人精神的“立人”重任,成為不朽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為中國的崛起和現(xiàn)代化、文明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阿Q正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阿Q和他的精神勝利法在中國還很普遍,確實是“不存在而又到處存在的”。
堂吉訶德到臨死時才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并非什么騎士;阿Q則是直到被押往法場時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這兩個藝術(shù)形象都是絕妙的“鏡子”,啟悟人們認識自己,實現(xiàn)精神的自覺?!栋正傳》絕不是表面化地描寫阿Q的可笑言行,而是窮根究底地找出這種可笑言行的精神根源,明確概括為“精神上的勝利法”,詳細而清晰地傳達和描寫出來,使之升華到精神典型的境界。魯迅創(chuàng)造精神典型的意識的確較之前人更為自覺、明朗。但其中的哲學本意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這一百年來,《阿Q正傳》幾乎成為考驗一個人閱讀力、領悟力和思想水平的試金石,成為啟發(fā)人們精神反思的警示器。
(摘編自張夢陽《論阿Q的精神反思意義》)
解釋:①老子化胡: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社會上受華夷論影響,出現(xiàn)了“老子入夷狄為浮屠”,化胡成佛之說,以宣傳佛道同源論或老子轉(zhuǎn)生論。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沈雁冰“覺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不是因為他生活中見過阿Q這個人,而是他閱讀過程中可能疑惑自己身上也免不了帶著一些阿Q相。
B.“精神勝利法”的特征是:用主觀意愿寬解和疏導客觀實際的失敗,以減緩自己的精神壓力、思想負擔和情感矛盾,達到心態(tài)情緒的平衡穩(wěn)定。
C.魯迅作為偉大作家,為中國的崛起和現(xiàn)代化、文明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致于《阿Q正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D.《阿Q正傳》中對阿Q可笑言行的描寫,會讓很多讀者,將阿Q只當作一個滑稽小丑去理解,從而無法看到這種可笑言行的精神本質(zhì)。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圍繞魯迅的精神反思,闡述了“精神勝利法”的表現(xiàn)和存在的價值。
B.文章靈活運用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手法,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通俗性。
C.文章第三段對比堂吉訶德和阿Q的不同點,來說明阿Q在中國更具典型性。
D.文章引用陳涌的言論,來說明《阿Q正傳》是魯迅所有小說中最深刻的一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中所論的“精神勝利法”范疇的一項是()(3分)
A.蘇軾泛舟赤壁,面對客人的悲傷,勸慰客人多看看山間的清風明月,希望和客人一起徜徉其間,自得其樂。
B.1127年,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俘虜北去。北宋舊臣稱之為“二帝北狩”,說徽欽二帝去北方打獵去了。
C.《新青年》上發(fā)表過林損的一首詩,開頭兩行是:“樂他們不過,同他們比苦!美他們不過,同他們比丑!”。
D.東西被偷了,旁人安慰你“蝕財免災”;一門心思努力上進卻事不遂愿,好心人勸你“無官一身輕”。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以下是“薛定諤的貓”的實驗描述:把一只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后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裝置,其中包含一個原子核和毒氣設施。設想這個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發(fā)生衰變。衰變時發(fā)射出一個粒子,這個粒子將會觸發(fā)毒氣設施,從而殺死這只貓。根據(jù)量子力學的原理,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因此,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于“死”和“活”的疊加態(tài)。非死非活,半死不活,狀態(tài)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薛定諤假想“薛定諤的貓”實驗
實驗中的貓,可類比于微觀世界的電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論中,電子可以不處于一個固定的狀態(tài)(上或下),而是同時處于兩種狀態(tài)的疊加(上和下)。如果把疊加態(tài)的概念用于貓的話,那就是說,處于疊加態(tài)的貓是半死不活的。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薛定諤的貓的狀態(tài)是“死”與“活”的疊加。此貓將永遠處于同時是死又是活的疊加態(tài),這與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嚴重相違。一只貓,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別小看這個聽起來似乎荒謬的物理思想實驗,它不僅在物理學方面極具意義,在哲學方面也引發(fā)了很多思考。
薛定諤的本意,是要用“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的荒謬結(jié)果來嘲笑哥本哈根學派,嘲笑其對量子力學和薛定諤方程引進的“波函數(shù)”概念的概率解釋,但實際上,這個假想實驗使薛定諤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難怪有物理學家調(diào)侃:“薛定諤不懂薛定諤方程!”
(摘編自《著名的薛定諤的貓》)
材料二:
愛因斯坦在當時一直是量子力學的反對者,他把這種聯(lián)系稱作“鬼魅的超距作用”。在他看來,要是量子力學理論允許這種現(xiàn)象存在,那可真是太離譜了,要么需要修正現(xiàn)有的理論,要么量子力學就是錯的。(用物理的語言來說,量子力學的理論“不完備”)
為了反駁,他跟另外兩個物理學家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寫了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原理。這個原理假設,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而量子糾纏這種超距作用違背了這一原理,說明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謬。
29年后,一位叫作貝爾的物理學家橫空出世。他提出了一個不等式,如果能證明這個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成立,那么愛因斯坦就是對的,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如果不成立,那么量子力學就取得了勝利。這個不等式后來被人們稱作貝爾不等式。
輪到諾貝爾獎得主們登場了。
首先登場的是約翰·克勞澤,他建造了一個精巧的儀器﹐能夠同時發(fā)出兩個相互糾纏的光子,最后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明顯違背貝爾不等式的結(jié)果。
然而,克勞澤的這個實驗卻被發(fā)現(xiàn)存在一個特殊的實驗漏洞,并不具有說服力。還好,當時還是博士生的阿蘭·阿斯佩在克勞澤的基礎上改進了實驗裝置,修復漏洞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并沒有改變: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
在此之后,無數(shù)物理學家為完善這一實驗結(jié)果繼續(xù)努力,安東·塞林格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帶領的團隊最終彌補了隨機性等漏洞,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塞林格的貢獻不止于用實驗驗證了貝爾不等式,他還發(fā)現(xiàn)糾纏的量子態(tài)具有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潛力,將量子糾纏從理論推向了應用。
(摘編自《這篇諾獎物理學獎解讀,小學五年級也能看懂》)
材料三:
量子技術(sh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xiàn)長距離的量子糾纏,一個技術(shù)途徑是用光纖,但是光有衰減,所以需要中繼。借助衛(wèi)星,光衰減很小。中國的潘建偉團隊用2016年發(fā)射的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他們實現(xiàn)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后來,又與塞林格組合作,將糾纏光子對分配到中國與奧地利兩地。
另一個途徑是所謂的量子中繼器,基于糾纏交換,通過多個節(jié)點,實現(xiàn)長程糾纏。除了有效的糾纏交換,還需要好的量子存儲,因為在一方的多次糾纏交換過程中,另一方必須保持量子態(tài)不變。這些技術(shù)結(jié)合起來,可以促使全球量子網(wǎng)絡的建立。
1991年,ArturEkert提出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通過檢驗貝爾不等式是否違反,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道是否安全可靠。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2022年,3個組用沒有漏洞的貝爾測驗,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
多個粒子的量子糾纏則是實現(xiàn)量子計算的基礎,而且也是理解多體量子態(tài)的重要概念。
量子糾纏成為有力工具,為量子技術(shù)新紀元打下基礎,是所謂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礎。作為實驗工作,這次諾貝爾獎獲獎工作為這些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
(摘編自施郁《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的量子糾纏實驗》)
4.下列有關(guān)“薛定諤的貓”實驗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打開盒子進行觀測前,封閉的盒子里的貓?zhí)幱诜撬婪腔?、又死又活的不確定狀態(tài)。
B.薛定諤的貓“死”“活”疊加的狀態(tài),源于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
C.薛定諤用數(shù)據(jù)驗證實驗設想,最終得出看似荒謬的結(jié)論,與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嚴重相違。
D.薛定諤的本意是嘲笑哥本哈根學派,結(jié)果讓自己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
5.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他認為量子糾纏超距作用違背了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的原理。
B.克勞澤和阿斯佩兩人從不同角度證明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塞林格則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C.潘建偉團隊利用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量子世界中貝爾不等式的違反現(xiàn)象。
D.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ArturEkert提出的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
6.量子理論及其技術(shù)的發(fā)展對我們在科技研發(fā)上有哪些啟示?請根據(jù)上述材料簡要說明。(6分)
(三)文學類文本(本題3個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文本一:
看花的姿態(tài)
遲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讀者。他的《永遠的尹雪艷》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兩棵燦爛的花樹。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筆,讓尹雪艷和金大班這兩個花樹般的人物,獲得了地久天長的絢麗。
四月底,青島的春天正熱鬧著,白先勇先生來到了中國海洋大學。我剛好在那里給人文學院的學生講《額爾古納河右岸》,得以相識。白先生初來青島,可他似乎并沒特別的興致看風景,他喜歡呆在屋子里。王蒙先生請他出來參加活動時,他才會下樓。天涼時,他披著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時,則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閑閑的,淡淡的,似乎與春天有著某種隔膜。
我曾經(jīng)看過白先生的《樹猶如此》,是懷念他的朋友王國祥的,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寫到花和樹。王國祥離去了,白先生家花園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樹也隨之枯死,花園荒蕪了。那株青煙般消失的樹,在花園中留下一個巨大的缺口,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為“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其內(nèi)心的蒼涼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看了太多繁華的“春”,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
但他還是愛花的。海大校園中的櫻花開得正盛,一樹又一樹的櫻花讓他一再駐足觀賞,嘆息著“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憐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嶗山的太清宮去,在一處殿門前,逢著一叢朝霞般鮮潤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說:“這是芍藥?!卑紫壬哌^去,大叫:“不是芍藥,是牡丹??!”白先勇先生自從將湯顯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臺后,對牡丹可謂情有獨鐘。對于即將要去北京參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的白先生來說,這叢牡丹,無疑是老天為他寫就的福音書啊。那叢牡丹姿態(tài)灼灼,開得恰到好處,飄灑,濃艷,馥郁,白先生嘖嘖驚嘆,連稱:“不得了,不得了!”我對他說,將來第一百零一場的《牡丹亭》,去哈爾濱演出吧,白先生笑著說自己沒有去過哈爾濱,當然希望有一天能帶著《牡丹亭》到這里演出。
今年的哈爾濱酷熱難當。這個時候,我會放下筆來“歇伏”,以讀書為主。好書是可以帶來清涼的。
我從書架上將鄭愁予先生贈送的三本詩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會大學時。鄭愁予先生剛好由耶普大學到香港大學講學。愁予先生的詩歌,韻律優(yōu)美,婉約惆悵,在港臺影響極大。他與白先勇先生一樣,根扎在臺灣,后來到美國發(fā)展,執(zhí)教于名校。愁予先生愛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請我去蘭桂坊,我感受到他愛酒之切。在那家俄羅斯人開的酒吧,他披著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huán)境中品嘗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談笑風生,出口就是詩,他的熱情能把一個冰冷的人都點燃。近午夜時,愁予先生舉著杯,邀我到陽臺看海。與其說是看海,不如說是賞月,那晚上的月亮實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飛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樺林。愁予先生無限感懷,輕輕地哼起歌來。那低沉而憂郁的歌兒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
愁予先生的詩歌意象綺麗,比如他寫長城:“長城像一個擔夫擔著群山,從地平線上彳亍走來。”他寫“塔”:“塔,乃天問的形式嗎?”他寫微醺的狀態(tài):“微醺是枕著山仰臥,全身成為瀑布?!彼麑懟ǎ骸鞍俸匣ǖ淖鞆埖锰?,像在驚訝?!彼幸皇自姷拿志徒小都拍娜俗椿ā贰Wx這首詩的時候,我忽然聯(lián)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時那顧眷的神色。他們倆,雖然年過古稀,但他們身上那種美好的情感,從他們看花的姿態(tài)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聶華苓老師來電,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鄭愁予,他們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說:“他們與我們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風雅的人!”聶華苓叫道:“很對很對!”
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淺,缺乏琴棋書畫的浸染,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
為什么我們可以寫出好看的作品,卻難寫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還不足,境界還不夠深遠。我們看花,是用眼睛;而他們看花,用的則是寂寞、滄桑的心??椿ㄗ藨B(tài)的不同,作品所呈現(xiàn)的氣象就大不一樣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幾句詩,來為這篇小文做結(jié):
我們常常去寺廟
常常去無人的海灘
常常去上墳
獻野花給好聽的名字
(選自遲子建散文集《云煙過客》,有刪改)
文本二:
我們應該從歷史上,找出散文創(chuàng)作成敗得失的一些規(guī)律,那對我們衡量當前的散文,可能是比較有用的。從我們熟讀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長時期被人稱誦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實,文字樸實之作。比如說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作為文章行世,要知道應該說些什么,也要知道不應該說些什么。不管文章長短,題材如何,大都是我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思想所及,情感所系。言不由衷,讀者自然會認為你是欺騙。讀者和一樣,都具備人的良知良能。
(選自孫犁《關(guān)于散文創(chuàng)作的答問》)
7.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篇文章以“看花的姿態(tài)”為題,匠心獨運,透過不同的看花姿態(tài),我們能體味到不同的人生境界。
B.第二段敘寫對白先勇先生的初步印象,“閑閑的,淡淡的”,從他對風景和春天的態(tài)度可以窺見他對凡事皆淡的內(nèi)心。
C.在酷熱難當?shù)墓枮I,“我”以讀書的方式讓自己清涼,這樣寫既交待我對書的喜愛,又借“書”引出鄭愁予先生。
D.引用鄭愁予先生的詩句為全文作結(jié),含蓄深沉,詩意與哲理同在,又與題目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
8.澳大利亞在2003年頒發(fā)給遲子健“懸念句子文學獎”時,有這樣一句評語:“具有詩的意蘊。”請結(jié)合該評語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6分)
孫犁所談到的散文創(chuàng)作規(guī)律,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張中丞傳后敘(節(jié)選)[注]
韓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進明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已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強留之,具食與樂。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斷一指,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將斬之;又降霽云。巡呼云曰:“不可為不義屈!”即不屈。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及城陷,巡將戮。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p>
[注]本文是韓愈為安史之亂期間睢陽(今河南商丘)守將張巡、許遠而作的。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B.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C.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D.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遠誠畏死”與“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兩句中“誠”字含義不相同。
B.“賊”,名詞,中國古代可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的是安史之亂中的叛軍。
C.“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謙稱自己等義,文中用的是第一種。
D.“巡就戮時,顏色不亂”與“金就礪則利”(《勸學》)兩句中“就”字的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翻閱家中舊書《張巡傳》,發(fā)現(xiàn)《張巡傳》雖詳細周密,但仍有缺失,沒有為愛國守將許遠作傳,且有關(guān)雷萬春的事跡不全,因而寫下這篇文章。
B.睢陽城被叛軍攻破后,張巡先于許遠而死,張、許兩家的子弟認為許遠因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虜,韓愈依據(jù)實情展開分析,對此進行了有力反駁。
C.議論的人認為城池被攻陷,是從許遠所守之地開始,由此誹謗詆毀他,則以人的內(nèi)臟受到侵害、繩子受力扯斷為喻,闡發(fā)道理,為許遠正名。
D.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時,睢陽城形勢危急,斷糧一個多月,賀蘭進明出于私心,不顧在座眾人反對,堅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南霽云不屈而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
(2)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二)古詩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贈劉景文(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首詩都是寄贈友人之作,不過李詩側(cè)重抒寫自我,而蘇詩意在勉勵友人。
B.兩首詩中荷之枯萎與《離騷》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遲暮之意。
C.李詩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蘇詩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風骨。
D.李詩“秋陰不散”與蘇詩“橙黃橘綠”色調(diào)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16.有學者認為,唐詩常蘊含深情,而宋詩常寄寓哲理。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對此進行簡要分析。(6分)
15.B
16.參考解析:①唐詩常借意象、意境來抒發(fā)情感,如李詩借竹塢、秋陰、飛霜、枯荷等意象,描繪出凄清冷寂的秋日聽雨圖,含蓄深沉地傳達出對友人的思念。②宋詩常借生活現(xiàn)象來闡發(fā)哲理,如蘇詩描寫秋冬季節(jié)有蕭條衰敗的一面,更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借此闡發(fā)人生雖有不幸也不應消沉,而應樂觀向上的道理。[每點3分,共6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p>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3個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唐莊宗寵溺伶人而亡國,正所謂“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孟子早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就曾警誡世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則這個國家往往會滅亡。
(2)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曹操戰(zhàn)船浩蕩,揮師南下直取赤壁的浩大聲勢。
(3)學習中離不開積累。如果想表述積累對于結(jié)果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引用的古詩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城市垃圾問題古已有之。那么,①
早在商代,對垃圾管理就已到了殘酷的地步?!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寫道:“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薄盎摇?,就是垃圾。這種嚴酷的刑罰一直被沿用到周朝,在收效甚大的同時,也導致民間(A)。到了秦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稘h書·五行志》上寫道:“秦連相坐之法,棄灰于道者黥?!边@樣的處罰和斷手相比,②,但臉上的記號就成了恥辱,以此來(B)。
那么古代有沒有專門負責管理垃圾的人員在周朝隨著城市日益發(fā)展壯大,相關(guān)的“環(huán)保機構(gòu)”(C);如果管理不力,③。到了盛唐,對城市垃圾的管理同樣嚴格。據(jù)《唐律疏議》記載:“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
很多關(guān)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叢古至令讓人匪夷所思,但是難道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強制執(zhí)行的法令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嗎
17.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8.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像山坡而像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令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這在女人恐怕尤為必要: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這句話,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xiàn)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
2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連續(xù)使用六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短語做“漸進”的狀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使用了多個比喻,請結(jié)合原文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漫畫中的主人公,背對高墻,燒“柴”取暖。對此,讀者們解讀各異:有人認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考量,有人認為我們面臨著同樣的生存與發(fā)展問題,也有人覺得漫畫凸顯了人們面對未知做取舍時的眼光問題。面對生活這堵“高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請結(jié)合漫畫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屆四川省川大附中高三下學期5月高考熱身測試
語文(教師)
(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1921《阿Q正傳》在北京《晨報附刊》分章連載。當時主編《小說月報》的沈雁冰說:阿Q這人,要在現(xiàn)社會中去實指出來,是辦不到的;但是我讀這篇小說的時候,總覺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翱傆X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一語,道出了阿Q令人產(chǎn)生精神反思的深刻意義。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新編》一書的緒論中說: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所謂反思就是人類精神反過來以自己為對象而思之?!栋正傳》是魯迅精神反思的全面結(jié)晶。魯迅不僅反思自己,而且希望通過阿Q這個藝術(shù)典型喚起中國人的精神反思。
幾千年來,精神勝利法這種精神現(xiàn)象在中國是很突出的。明末清初,利瑪竇、南懷仁等傳教士攜“西學”來華,中國知識分子便喜歡以一種“老子化胡”式的想象來理解“西學”,以保持對“中學”的自信。譬如黃宗羲曾說,“勾股之術(shù),乃周公商高之遺,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竊其傳”。這種唯我獨尊、鄙夷四方的觀念在中國人頭腦中充斥了幾千年,降至近代,鴉片戰(zhàn)爭一聲炮響,帝國主義列強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然而在致命的打擊面前,中國封建統(tǒng)治階級卻拒絕正視現(xiàn)實,承認失敗,以總結(jié)教訓,重振國風,反而文過飾非,“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靠虛假的精神勝利來麻醉自己和國民的靈魂。于是,精神勝利法就成為近代中國一個普遍的精神現(xiàn)象。因此,對中國人來說,至關(guān)重要的就是需有人來大喝一聲,使之猛醒,實現(xiàn)精神的自覺。
魯迅所扮演的歷史角色,正是這一重任的承擔者。塞萬提斯通過堂吉訶德這一不朽形象表現(xiàn)了人類容易脫離客觀物質(zhì)世界的發(fā)展變化、陷入主觀主義誤區(qū)的普遍弱點。魯迅則通過阿Q這一活生生的藝術(shù)形象,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的一種昏聵顢頇、自欺欺人的精神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了人類易于逃避現(xiàn)實、退入內(nèi)心、尋求精神勝利的精神機制。《阿Q正傳》可以說是哲學小說。阿Q是一位與世界文學中堂·吉訶德、哈姆雷特等典型形象相通的著重表現(xiàn)人類精神機制的特異型的藝術(shù)典型,可以簡稱為“精神典型”。以這些典型人物為鏡子,人們可以看到自身的精神弱點,“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陳涌說:“魯迅即使沒有其他著作,只要有一部薄薄的《阿Q正傳》,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無人可比的最偉大、最深刻的作家?!濒斞浮栋正傳》的發(fā)表,標志著這位“精神界之戰(zhàn)士”擔負起改變中國人精神的“立人”重任,成為不朽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為中國的崛起和現(xiàn)代化、文明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阿Q正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阿Q和他的精神勝利法在中國還很普遍,確實是“不存在而又到處存在的”。
堂吉訶德到臨死時才明白自己不過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并非什么騎士;阿Q則是直到被押往法場時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這兩個藝術(shù)形象都是絕妙的“鏡子”,啟悟人們認識自己,實現(xiàn)精神的自覺?!栋正傳》絕不是表面化地描寫阿Q的可笑言行,而是窮根究底地找出這種可笑言行的精神根源,明確概括為“精神上的勝利法”,詳細而清晰地傳達和描寫出來,使之升華到精神典型的境界。魯迅創(chuàng)造精神典型的意識的確較之前人更為自覺、明朗。但其中的哲學本意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這一百年來,《阿Q正傳》幾乎成為考驗一個人閱讀力、領悟力和思想水平的試金石,成為啟發(fā)人們精神反思的警示器。
(摘編自張夢陽《論阿Q的精神反思意義》)
解釋:①老子化胡:佛教傳入中國之初,社會上受華夷論影響,出現(xiàn)了“老子入夷狄為浮屠”,化胡成佛之說,以宣傳佛道同源論或老子轉(zhuǎn)生論。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沈雁冰“覺得阿Q這人很是面熟”,不是因為他生活中見過阿Q這個人,而是他閱讀過程中可能疑惑自己身上也免不了帶著一些阿Q相。
B.“精神勝利法”的特征是:用主觀意愿寬解和疏導客觀實際的失敗,以減緩自己的精神壓力、思想負擔和情感矛盾,達到心態(tài)情緒的平衡穩(wěn)定。
C.魯迅作為偉大作家,為中國的崛起和現(xiàn)代化、文明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致于《阿Q正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D.《阿Q正傳》中對阿Q可笑言行的描寫,會讓很多讀者,將阿Q只當作一個滑稽小丑去理解,從而無法看到這種可笑言行的精神本質(zhì)。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圍繞魯迅的精神反思,闡述了“精神勝利法”的表現(xiàn)和存在的價值。
B.文章靈活運用引用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手法,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通俗性。
C.文章第三段對比堂吉訶德和阿Q的不同點,來說明阿Q在中國更具典型性。
D.文章引用陳涌的言論,來說明《阿Q正傳》是魯迅所有小說中最深刻的一部。
3.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中所論的“精神勝利法”范疇的一項是()(3分)
A.蘇軾泛舟赤壁,面對客人的悲傷,勸慰客人多看看山間的清風明月,希望和客人一起徜徉其間,自得其樂。
B.1127年,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俘虜北去。北宋舊臣稱之為“二帝北狩”,說徽欽二帝去北方打獵去了。
C.《新青年》上發(fā)表過林損的一首詩,開頭兩行是:“樂他們不過,同他們比苦!美他們不過,同他們比丑!”。
D.東西被偷了,旁人安慰你“蝕財免災”;一門心思努力上進卻事不遂愿,好心人勸你“無官一身輕”。
1.C2.B3.A
C.“以致于”因果關(guān)系錯誤。“《阿Q正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原因不是魯迅“為中國的崛起和現(xiàn)代化、文明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是“阿Q和他的精神勝利法在中國還很普遍”。故選C。
A.“闡述了‘精神勝利法’的表現(xiàn)和存在的價值”錯。文章圍繞魯迅的精神反思,通過《阿Q正傳》,闡述了魯迅精神反思的原因、作用及意義。
C.“說明阿Q在中國更具典型性”錯,文章第③段對比堂·吉訶德和阿Q的不同點,是為了說明他們雖然表現(xiàn)不同,但都是體現(xiàn)人類精神弱點的藝術(shù)典型。
D.“說明《阿Q正傳》是魯迅所有小說中最深刻的一部”錯,文章引用陳涌的言論,只是想強調(diào)《阿Q正傳》的價值,并沒有同魯迅其他小說進行有關(guān)于深刻性的對比的意思。故選B。
A.根據(jù)文章的表述,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精神勝利法是一種明知道不是這樣,卻自欺欺人,靠虛假的精神勝利來麻醉自己的精神現(xiàn)象。選項中,蘇軾的行為是豁達和樂觀,并不屬于“精神勝利法”范疇。選項B、C、D都有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意思,屬于“精神勝利法”范疇。故選A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材料一:
以下是“薛定諤的貓”的實驗描述:把一只貓放進一個封閉的盒子里,然后把這個盒子連接到一個裝置,其中包含一個原子核和毒氣設施。設想這個原子核有50%的可能性發(fā)生衰變。衰變時發(fā)射出一個粒子,這個粒子將會觸發(fā)毒氣設施,從而殺死這只貓。根據(jù)量子力學的原理,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因此,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于“死”和“活”的疊加態(tài)。非死非活,半死不活,狀態(tài)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薛定諤假想“薛定諤的貓”實驗
實驗中的貓,可類比于微觀世界的電子(或原子)。在量子理論中,電子可以不處于一個固定的狀態(tài)(上或下),而是同時處于兩種狀態(tài)的疊加(上和下)。如果把疊加態(tài)的概念用于貓的話,那就是說,處于疊加態(tài)的貓是半死不活的。
量子理論認為: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薛定諤的貓的狀態(tài)是“死”與“活”的疊加。此貓將永遠處于同時是死又是活的疊加態(tài),這與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嚴重相違。一只貓,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呢?別小看這個聽起來似乎荒謬的物理思想實驗,它不僅在物理學方面極具意義,在哲學方面也引發(fā)了很多思考。
薛定諤的本意,是要用“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的荒謬結(jié)果來嘲笑哥本哈根學派,嘲笑其對量子力學和薛定諤方程引進的“波函數(shù)”概念的概率解釋,但實際上,這個假想實驗使薛定諤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難怪有物理學家調(diào)侃:“薛定諤不懂薛定諤方程!”
(摘編自《著名的薛定諤的貓》)
材料二:
愛因斯坦在當時一直是量子力學的反對者,他把這種聯(lián)系稱作“鬼魅的超距作用”。在他看來,要是量子力學理論允許這種現(xiàn)象存在,那可真是太離譜了,要么需要修正現(xiàn)有的理論,要么量子力學就是錯的。(用物理的語言來說,量子力學的理論“不完備”)
為了反駁,他跟另外兩個物理學家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寫了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原理。這個原理假設,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而量子糾纏這種超距作用違背了這一原理,說明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謬。
29年后,一位叫作貝爾的物理學家橫空出世。他提出了一個不等式,如果能證明這個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成立,那么愛因斯坦就是對的,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如果不成立,那么量子力學就取得了勝利。這個不等式后來被人們稱作貝爾不等式。
輪到諾貝爾獎得主們登場了。
首先登場的是約翰·克勞澤,他建造了一個精巧的儀器﹐能夠同時發(fā)出兩個相互糾纏的光子,最后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明顯違背貝爾不等式的結(jié)果。
然而,克勞澤的這個實驗卻被發(fā)現(xiàn)存在一個特殊的實驗漏洞,并不具有說服力。還好,當時還是博士生的阿蘭·阿斯佩在克勞澤的基礎上改進了實驗裝置,修復漏洞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并沒有改變: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
在此之后,無數(shù)物理學家為完善這一實驗結(jié)果繼續(xù)努力,安東·塞林格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帶領的團隊最終彌補了隨機性等漏洞,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塞林格的貢獻不止于用實驗驗證了貝爾不等式,他還發(fā)現(xiàn)糾纏的量子態(tài)具有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潛力,將量子糾纏從理論推向了應用。
(摘編自《這篇諾獎物理學獎解讀,小學五年級也能看懂》)
材料三:
量子技術(sh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xiàn)長距離的量子糾纏,一個技術(shù)途徑是用光纖,但是光有衰減,所以需要中繼。借助衛(wèi)星,光衰減很小。中國的潘建偉團隊用2016年發(fā)射的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他們實現(xiàn)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后來,又與塞林格組合作,將糾纏光子對分配到中國與奧地利兩地。
另一個途徑是所謂的量子中繼器,基于糾纏交換,通過多個節(jié)點,實現(xiàn)長程糾纏。除了有效的糾纏交換,還需要好的量子存儲,因為在一方的多次糾纏交換過程中,另一方必須保持量子態(tài)不變。這些技術(shù)結(jié)合起來,可以促使全球量子網(wǎng)絡的建立。
1991年,ArturEkert提出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通過檢驗貝爾不等式是否違反,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道是否安全可靠。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2022年,3個組用沒有漏洞的貝爾測驗,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
多個粒子的量子糾纏則是實現(xiàn)量子計算的基礎,而且也是理解多體量子態(tài)的重要概念。
量子糾纏成為有力工具,為量子技術(shù)新紀元打下基礎,是所謂的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基礎。作為實驗工作,這次諾貝爾獎獲獎工作為這些發(fā)展打下了基礎,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
(摘編自施郁《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奠基的量子糾纏實驗》)
4.下列有關(guān)“薛定諤的貓”實驗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打開盒子進行觀測前,封閉的盒子里的貓?zhí)幱诜撬婪腔?、又死又活的不確定狀態(tài)。
B.薛定諤的貓“死”“活”疊加的狀態(tài),源于原子核處于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tài)。
C.薛定諤用數(shù)據(jù)驗證實驗設想,最終得出看似荒謬的結(jié)論,與我們的日常經(jīng)驗嚴重相違。
D.薛定諤的本意是嘲笑哥本哈根學派,結(jié)果讓自己站到了自己奠基的理論的對立面上。
5.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他認為量子糾纏超距作用違背了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應該超過光速的原理。
B.克勞澤和阿斯佩兩人從不同角度證明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塞林格則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
C.潘建偉團隊利用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量子世界中貝爾不等式的違反現(xiàn)象。
D.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ArturEkert提出的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
6.量子理論及其技術(shù)的發(fā)展對我們在科技研發(fā)上有哪些啟示?請根據(jù)上述材料簡要說明。(6分)
4.C.“用數(shù)據(jù)驗證實驗設想”不合文意,“薛定諤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即假想實驗,并沒有進行數(shù)據(jù)驗證。
5.B.“從不同角度證明”分析不當,原文“當時還是博士生的阿蘭·阿斯佩在克勞澤的基礎上改進了實驗裝置,修復漏洞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并沒有改變: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可見阿斯佩在克勞澤實驗基礎上彌補了漏洞,得出與克勞澤一致的結(jié)論,即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因此“不同角度”錯誤。
6.重大科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是曲折的,需要不同國家科學家的合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反對的意見十分重要,可以推動重大科學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重大科學理論的突破,一定會帶來新技術(shù)的革命。
材料一介紹了“薛定諤的貓”的物理思想實驗;材料二“愛因斯坦在當時一直是量子力學的反對者”“為了反駁,他跟另外兩個物理學家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寫了篇論文,提出了一個原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謬”“29年后,一位叫作貝爾的物理學家橫空出世。他提出了一個不等式,如果能證明這個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中成立,那么愛因斯坦就是對的,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如果不成立,那么量子力學就取得了勝利”“首先登場的是約翰·克勞澤,他建造了一個精巧的儀器﹐能夠同時發(fā)出兩個相互糾纏的光子,最后通過實驗得出了一個明顯違背貝爾不等式的結(jié)果”“博士生的阿蘭·阿斯佩在克勞澤的基礎上改進了實驗裝置,修復漏洞后,發(fā)現(xiàn)實驗結(jié)果并沒有改變:貝爾不等式在量子世界不成立!”“在此之后,無數(shù)物理學家為完善這一實驗結(jié)果繼續(xù)努力,安東·塞林格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他帶領的團隊最終彌補了隨機性等漏洞,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無數(shù)科學家為科學理論研究付出了巨大努力;材料三“中國的潘建偉團隊用2016年發(fā)射的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他們實現(xiàn)了1203公里距離的量子糾纏,而且觀察到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后來,又與塞林格組合作,將糾纏光子對分配到中國與奧地利兩地”“1991年,ArturEkert提出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通過檢驗貝爾不等式是否違反,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道是否安全可靠。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2022年,3個組用沒有漏洞的貝爾測驗,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不同時代,不同國別的科學家攜手合作進行研究。由此啟發(fā)我們:重大科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是曲折的,需要不同國家科學家的合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材料二中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反對者”,并與另外兩個物理學家鮑里斯·波多爾斯基和納森·羅森共同提出一個原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EPR佯謬”;后來貝爾提出了“貝爾不等式”,后來的科學家,像約翰·克勞澤、阿蘭·阿斯佩、安東·塞林格等圍繞這個不等式進行了研究,最后終于“給出了量子力學違背貝爾不等式的決定性證明”,塞林格“還發(fā)現(xiàn)糾纏的量子態(tài)具有存儲、傳輸和處理信息的潛力,將量子糾纏從理論推向了應用”。由此啟發(fā)我們,反對的意見十分重要,可以推動重大科學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材料三“量子技術(sh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實現(xiàn)長距離的量子糾纏,一個技術(shù)途徑是用光纖,但是光有衰減,所以需要中繼。借助衛(wèi)星,光衰減很小。中國的潘建偉團隊用2016年發(fā)射的墨子號衛(wèi)星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1991年,ArturEkert提出一種基于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密鑰分配方案的設想……2006年,塞林格組以144公里的距離,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2022年,3個組用沒有漏洞的貝爾測驗,實現(xiàn)了這個方案的設想”,由此啟發(fā)我們:重大科學理論的突破,一定會帶來新技術(shù)的革命。
(三)文學類文本(本題3個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文本一:
看花的姿態(tài)
遲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讀者。他的《永遠的尹雪艷》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兩棵燦爛的花樹。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筆,讓尹雪艷和金大班這兩個花樹般的人物,獲得了地久天長的絢麗。
四月底,青島的春天正熱鬧著,白先勇先生來到了中國海洋大學。我剛好在那里給人文學院的學生講《額爾古納河右岸》,得以相識。白先生初來青島,可他似乎并沒特別的興致看風景,他喜歡呆在屋子里。王蒙先生請他出來參加活動時,他才會下樓。天涼時,他披著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時,則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閑閑的,淡淡的,似乎與春天有著某種隔膜。
我曾經(jīng)看過白先生的《樹猶如此》,是懷念他的朋友王國祥的,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寫到花和樹。王國祥離去了,白先生家花園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樹也隨之枯死,花園荒蕪了。那株青煙般消失的樹,在花園中留下一個巨大的缺口,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為“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其內(nèi)心的蒼涼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看了太多繁華的“春”,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
但他還是愛花的。海大校園中的櫻花開得正盛,一樹又一樹的櫻花讓他一再駐足觀賞,嘆息著“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憐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嶗山的太清宮去,在一處殿門前,逢著一叢朝霞般鮮潤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說:“這是芍藥。”白先生走過去,大叫:“不是芍藥,是牡丹?。 卑紫扔孪壬詮膶@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臺后,對牡丹可謂情有獨鐘。對于即將要去北京參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的白先生來說,這叢牡丹,無疑是老天為他寫就的福音書啊。那叢牡丹姿態(tài)灼灼,開得恰到好處,飄灑,濃艷,馥郁,白先生嘖嘖驚嘆,連稱:“不得了,不得了!”我對他說,將來第一百零一場的《牡丹亭》,去哈爾濱演出吧,白先生笑著說自己沒有去過哈爾濱,當然希望有一天能帶著《牡丹亭》到這里演出。
今年的哈爾濱酷熱難當。這個時候,我會放下筆來“歇伏”,以讀書為主。好書是可以帶來清涼的。
我從書架上將鄭愁予先生贈送的三本詩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會大學時。鄭愁予先生剛好由耶普大學到香港大學講學。愁予先生的詩歌,韻律優(yōu)美,婉約惆悵,在港臺影響極大。他與白先勇先生一樣,根扎在臺灣,后來到美國發(fā)展,執(zhí)教于名校。愁予先生愛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請我去蘭桂坊,我感受到他愛酒之切。在那家俄羅斯人開的酒吧,他披著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huán)境中品嘗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談笑風生,出口就是詩,他的熱情能把一個冰冷的人都點燃。近午夜時,愁予先生舉著杯,邀我到陽臺看海。與其說是看海,不如說是賞月,那晚上的月亮實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飛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樺林。愁予先生無限感懷,輕輕地哼起歌來。那低沉而憂郁的歌兒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
愁予先生的詩歌意象綺麗,比如他寫長城:“長城像一個擔夫擔著群山,從地平線上彳亍走來。”他寫“塔”:“塔,乃天問的形式嗎?”他寫微醺的狀態(tài):“微醺是枕著山仰臥,全身成為瀑布?!彼麑懟ǎ骸鞍俸匣ǖ淖鞆埖锰螅裨隗@訝?!彼幸皇自姷拿志徒小都拍娜俗椿ā?。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忽然聯(lián)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時那顧眷的神色。他們倆,雖然年過古稀,但他們身上那種美好的情感,從他們看花的姿態(tài)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聶華苓老師來電,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鄭愁予,他們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說:“他們與我們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風雅的人!”聶華苓叫道:“很對很對!”
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淺,缺乏琴棋書畫的浸染,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
為什么我們可以寫出好看的作品,卻難寫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還不足,境界還不夠深遠。我們看花,是用眼睛;而他們看花,用的則是寂寞、滄桑的心??椿ㄗ藨B(tài)的不同,作品所呈現(xiàn)的氣象就大不一樣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幾句詩,來為這篇小文做結(jié):
我們常常去寺廟
常常去無人的海灘
常常去上墳
獻野花給好聽的名字
(選自遲子建散文集《云煙過客》,有刪改)
文本二:
我們應該從歷史上,找出散文創(chuàng)作成敗得失的一些規(guī)律,那對我們衡量當前的散文,可能是比較有用的。從我們熟讀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長時期被人稱誦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實,文字樸實之作。比如說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作為文章行世,要知道應該說些什么,也要知道不應該說些什么。不管文章長短,題材如何,大都是我親身經(jīng)歷,親眼所見,思想所及,情感所系。言不由衷,讀者自然會認為你是欺騙。讀者和一樣,都具備人的良知良能。
(選自孫犁《關(guān)于散文創(chuàng)作的答問》)
7.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篇文章以“看花的姿態(tài)”為題,匠心獨運,透過不同的看花姿態(tài),我們能體味到不同的人生境界。
B.第二段敘寫對白先勇先生的初步印象,“閑閑的,淡淡的”,從他對風景和春天的態(tài)度可以窺見他對凡事皆淡的內(nèi)心。
C.在酷熱難當?shù)墓枮I,“我”以讀書的方式讓自己清涼,這樣寫既交待我對書的喜愛,又借“書”引出鄭愁予先生。
D.引用鄭愁予先生的詩句為全文作結(jié),含蓄深沉,詩意與哲理同在,又與題目照應,結(jié)構(gòu)嚴謹。
8.澳大利亞在2003年頒發(fā)給遲子健“懸念句子文學獎”時,有這樣一句評語:“具有詩的意蘊?!闭埥Y(jié)合該評語賞析文中的畫線句子。(6分)
孫犁所談到的散文創(chuàng)作規(guī)律,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
7.B(“凡事皆淡”的表述,無中生有。白先生并非對春天很冷淡,很隔膜,他在春光中表現(xiàn)得很超然、安詳,只因為他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世滄桑,曾經(jīng)品味過生活中眾多的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美好人性和美好的友情,也品嘗過失去這些美好的痛苦,有一顆歷經(jīng)寂寞、滄桑的心,但他內(nèi)心里深藏著對春天、對那些美好事物、對生活的熱愛。)
8.這句話將“低沉而憂郁的歌兒”與月色、夜鳥、花樹等意象交融在一起,感受到一種幽寂而美好的意境之美;運用了通感,獨特而又生動,化無形為有形,將聽到的歌聲化作可見的“夜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形象地表現(xiàn)出愁予先生歌聲里傳達出的惆悵深沉而美好的情懷之美。
9.文字樸實。文中無論是敘事寫人還是抒情議論,文字不求華美,質(zhì)樸厚重,極富感染力。情感真摯?;貞浥c白、鄭兩位先生交往過程中的細節(jié),寄寓深摯的情感,有一種溫暖的鼓舞人心的詩意和溫情。作品要有思想良知。文中展示給我們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哪怕生活中經(jīng)歷過坎坷,也依然要充滿熱情,去欣賞生活中的美。文中“我們這一代人”與白先勇、鄭愁予先生看花姿態(tài)的不同,引發(fā)了對當今文化創(chuàng)作與文化審美的反思。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4小題,共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張中丞傳后敘(節(jié)選)[注]
韓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進明也,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已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強留之,具食與樂。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斷一指,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將斬之;又降霽云。巡呼云曰:“不可為不義屈!”即不屈。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shù)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及城陷,巡將戮。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p>
[注]本文是韓愈為安史之亂期間睢陽(今河南商丘)守將張巡、許遠而作的。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B.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C.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D.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遠誠畏死”與“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兩句中“誠”字含義不相同。
B.“賊”,名詞,中國古代可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的是安史之亂中的叛軍。
C.“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謙稱自己等義,文中用的是第一種。
D.“巡就戮時,顏色不亂”與“金就礪則利”(《勸學》)兩句中“就”字的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翻閱家中舊書《張巡傳》,發(fā)現(xiàn)《張巡傳》雖詳細周密,但仍有缺失,沒有為愛國守將許遠作傳,且有關(guān)雷萬春的事跡不全,因而寫下這篇文章。
B.睢陽城被叛軍攻破后,張巡先于許遠而死,張、許兩家的子弟認為許遠因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虜,韓愈依據(jù)實情展開分析,對此進行了有力反駁。
C.議論的人認為城池被攻陷,是從許遠所守之地開始,由此誹謗詆毀他,則以人的內(nèi)臟受到侵害、繩子受力扯斷為喻,闡發(fā)道理,為許遠正名。
D.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時,睢陽城形勢危急,斷糧一個多月,賀蘭進明出于私心,不顧在座眾人反對,堅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南霽云不屈而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
(2)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10.B“逆亂”指逆亂者、叛亂者,固定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棄城而圖存者”和“擅強兵坐而觀者”是列舉當時兩類人的表現(xiàn),結(jié)構(gòu)一致,各自獨立,“不可一二數(shù)”指的是“棄城而圖存者”的數(shù)量,其間不能分開,排除C。
11.DA.“遠誠畏死”的“誠”意思是“如果”,句意:如果許遠真的怕死?!皯?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的“誠”意思是“確實”,句意: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
D.“金就礪則利”中“就”是“靠近、接近”的意思,“巡就戮時,顏色不亂”中“就”的意思是“受、被”的意思,“就戮”即“被殺”?!熬汀弊值暮x不同。句意:張巡就要被處死,臉色毫不慌張。/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
12.D“不顧在座眾人的反對”于文無據(jù),“因拔所佩刀,斷一指,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文中只是說南霽云砍斷自己一個手指,在座的眾人大吃一驚,被南霽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沒說賀蘭進明不顧在座眾人的反對。
13.(1)(他)把指揮權(quán)交給張巡,甘居于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績和名聲(“柄”,指揮權(quán);“竟”,最終;“俱”,一起。)
(2)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皬氖隆保温?;“道”,經(jīng)過;“祭”,祭祀。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吳郡張籍翻閱家中的舊書,發(fā)現(xiàn)了李翰所寫的《張巡傳》。李翰因文章而自負,寫這篇傳記十分詳細周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沒有為許遠立傳,又沒有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許遠雖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張巡,打開城門迎接張巡,地位本在張巡之上。他把指揮權(quán)交給張巡,甘居于其下,毫無猜疑妒忌,最終和張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績和名聲。城破后被俘,不過和張巡死的時間有先后的不同罷了。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輩的志向,認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如果許遠真的怕死,何苦守住這尺寸大小的地盤,來和叛軍對壘而不投降呢?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戰(zhàn)死,他卻偏偏蒙受恥辱茍且偷生?議論的人又認為許遠和張巡分守城門,城陷落是從許遠分守的地方開始的。拿這個理由來誹謗許遠,這又和小孩的見識沒有兩樣。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內(nèi)臟必定有一個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緊繩子,把它拉斷,繩斷必定有一個先裂的地方。有人看到這種情況,就來責怪這個先受侵害和先斷裂的地方,他也太不通達事理了!小人喜歡議論,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這樣的地步!在那個時候,丟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數(shù);擁有強兵卻安坐觀望的人,一個接著一個。不追究過論這些,卻拿死守睢陽來責備張、許二位,也可見這些人把自己放在與逆亂者同類的地位。捏造謊言來幫他們一起攻擊有功之人了。我曾經(jīng)在汴州、徐州任職,多次經(jīng)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那里的老人常常說起張巡、許遠時候的事情;南霽云向賀蘭進明求救的時候,賀蘭進明妒忌張巡、許遠的威望和功勞超過自己,不肯派兵相救;但看中了南霽云的勇敢和壯偉,勉力挽留他,還準備了酒食和音樂。南霽云義氣激昂地說:“我來的時候,睢陽軍民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有東西吃了!”于是拔出自己的佩刀,砍斷一個手指,拿給賀蘭進明看。在座的人大吃一驚,都感動得為南霽云流下了眼淚。南霽云知道賀蘭進明終究沒有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即騎馬離去。城破后,叛軍拿刀逼張巡投降,張巡堅貞不屈,叛賊準備殺掉他;叛軍又叫南霽云投降。張巡叫南霽云道:“不能向不義之人屈服!”南霽云于是誓不投降。張籍說:“有一個人叫于嵩,年輕時跟隨張巡。于嵩跟張巡時間較久,也不見張巡經(jīng)常讀書。寫起文章來,拿起紙筆一揮而就,從來不打草稿。起先守睢陽時,士兵將近萬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將近幾萬,張巡只要見一次問過姓名,以后沒有不認識的。等到城破后,張巡就要被處死。張巡被殺時,臉色毫不慌張,神態(tài)安詳,就和平日一樣?!?/p>
(二)古詩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贈劉景文(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兩首詩都是寄贈友人之作,不過李詩側(cè)重抒寫自我,而蘇詩意在勉勵友人。
B.兩首詩中荷之枯萎與《離騷》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遲暮之意。
C.李詩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蘇詩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風骨。
D.李詩“秋陰不散”與蘇詩“橙黃橘綠”色調(diào)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16.有學者認為,唐詩常蘊含深情,而宋詩常寄寓哲理。請結(jié)合兩首詩歌,對此進行簡要分析。(6分)
15.B
16.參考解析:①唐詩常借意象、意境來抒發(fā)情感,如李詩借竹塢、秋陰、飛霜、枯荷等意象,描繪出凄清冷寂的秋日聽雨圖,含蓄深沉地傳達出對友人的思念。②宋詩常借生活現(xiàn)象來闡發(fā)哲理,如蘇詩描寫秋冬季節(jié)有蕭條衰敗的一面,更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借此闡發(fā)人生雖有不幸也不應消沉,而應樂觀向上的道理。[每點3分,共6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3個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后唐莊宗寵溺伶人而亡國,正所謂“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孟子早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就曾警誡世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則這個國家往往會滅亡。
(2)蘇軾《赤壁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曹操戰(zhàn)船浩蕩,揮師南下直取赤壁的浩大聲勢。
(3)學習中離不開積累。如果想表述積累對于結(jié)果的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引用的古詩文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2)舳艫千里旌旗蔽空(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
城市垃圾問題古已有之。那么,①
早在商代,對垃圾管理就已到了殘酷的地步?!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寫道:“殷之法,棄灰于道者斷其手?!薄盎摇保褪抢?。這種嚴酷的刑罰一直被沿用到周朝,在收效甚大的同時,也導致民間(A)。到了秦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稘h書·五行志》上寫道:“秦連相坐之法,棄灰于道者黥?!边@樣的處罰和斷手相比,②,但臉上的記號就成了恥辱,以此來(B)。
那么古代有沒有專門負責管理垃圾的人員在周朝隨著城市日益發(fā)展壯大,相關(guān)的“環(huán)保機構(gòu)”(C);如果管理不力,③。到了盛唐,對城市垃圾的管理同樣嚴格。據(jù)《唐律疏議》記載:“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
很多關(guān)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叢古至令讓人匪夷所思,但是難道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強制執(zhí)行的法令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嗎
17.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8.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段,也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因為其變更是漸進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恒久不變,又無時不有生的意趣與價值,于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假使人生的進行不像山坡而像風琴的鍵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令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離進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這在女人恐怕尤為必要:歌劇中,舞臺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這句話,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xiàn)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
20.文中畫橫線的部分連續(xù)使用六個結(jié)構(gòu)相同的短語做“漸進”的狀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使用了多個比喻,請結(jié)合原文分析其表述效果。(4分)
17.怨聲載道殺一儆百應時而生(每空1分,共3分。)
18.古人是如何管理的呢表面上變輕了管理人員也將受到處罰(每句2分,共6分)
19.從古至今很多關(guān)于城市垃圾管理的范例讓人匪夷所思,但是難道我們能否認這種強制執(zhí)行的法令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嗎(改對一處2分,改對兩處3分。)
20.六個短語構(gòu)成排比,在鋪敘堆疊中,突出了變更無時不在發(fā)生。時間頻率由大到小,依次遞降,有利于突出人生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圓滑性。相同結(jié)構(gòu)的短語,反復使用,飽含對人生漸進變化的深沉感慨。(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共4分。)
21.將人生的進行以假設的方式比作“風琴的琴板”和接離進行的“旋律”與前文“山坡”的比喻形成對比,強化了人生是漸進的觀點。以音符設喻,生動形象,新穎別致,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扒侔濉焙汀靶伞眱蓚€比喻形式上構(gòu)成選擇關(guān)系,但內(nèi)容上由輕到重,突出人生無常會帶來的驚訝、感慨。(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共4分。)
四、寫作(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漫畫中的主人公,背對高墻,燒“柴”取暖。對此,讀者們解讀各異:有人認為他做出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考量,有人認為我們面臨著同樣的生存與發(fā)展問題,也有人覺得漫畫凸顯了人們面對未知做取舍時的眼光問題。面對生活這堵“高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請結(jié)合漫畫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這是一道圖畫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幅漫畫,遠處是藍天白云,近處是背對高墻,拆梯子作為柴火取暖的人。
第二部分是引導語,提供了三種讀者們的解讀:第一種解讀,通過梯子爬出高墻比喻選擇長遠利益,拆梯子取暖比喻選擇眼前利益。第二種解讀,通過梯子爬出高墻比喻追求發(fā)展空間,拆梯子取暖比喻解決眼前的生存問題。第三種解讀,放棄爬出高墻,也可能凸顯的是眼光不夠,在取舍時不能準確預估、判斷,或在面臨未知時的畏懼、退縮。(取舍:要或不要;選擇)。
第三部分是寫作要求,由漫畫遷移到生活面對生活這堵“高墻”,我們又該何去何從?這句話交代寫作情境與寫作主題。寫作情境要求遷移到人們的生活,即在生活中,人們在跨越障礙、或者說追求和超越的路上,何去何從,所以主題就是要談關(guān)于“如何選擇”的考量。我們曾告訴學生:材料和導語對“關(guān)鍵概念”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級會計實務-《初級會計實務》??荚嚲?54
- 基于干擾噪聲協(xié)方差矩陣重構(gòu)的穩(wěn)健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 安全防范與電信詐騙應對
-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發(fā)展與建設綜合方案
- 科創(chuàng)孵化器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光伏組件回收產(chǎn)業(yè)未來機遇與發(fā)展報告
- 文化傳媒行業(yè)編導培訓總結(jié)
- 2025版高端石材工程采購及售后服務合同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個人汽車維修貸款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公益廣告宣傳海報設計與制作合同3篇
- JJG 705-2014液相色譜儀行業(yè)標準
- 地雷基本知識課件
- 五年級上冊小數(shù)除法豎式計算練習200題及答案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大全500題及答案
-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
- 包裝品質(zhì)彩盒外箱知識課件
- 神經(jīng)外科課件:神經(jīng)外科急重癥
- 頸復康腰痛寧產(chǎn)品知識課件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民航服務溝通技巧》教案第14課民航服務人員上行溝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鉆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