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_第1頁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_第2頁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_第3頁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_第4頁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教案

目錄

第6章第1節(jié)亞洲及歐洲

第6章第2節(jié)非洲

第6章第3節(jié)美洲

第7章第1節(jié)東南亞

第7章第2節(jié)南亞

第7章第3節(jié)西亞

第7章第4節(jié)歐洲西部

第7章第5節(jié)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

第8章第1節(jié)日本

第8章第2節(jié)埃及

第8章第3節(jié)俄羅斯

第8章第4節(jié)法國

第8章第5節(jié)美國

第8章第6節(jié)巴西

第8章第7節(jié)澳大利亞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

第二節(jié)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jù);

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知識與能力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

形和河流特點

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

過程與方法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綜合歸納、對比分析等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與價值觀

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亞洲的位置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亞洲的地形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

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

1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個半球?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完成P3活動二(1)(2)

(展示“亞洲的范圍圖”)

引導:亞洲和其他大洲之間,有些是以海洋作為天然洲界,有些大陸相連的地方則是人

為劃定的洲界線。如亞洲與非洲,亞洲與歐洲之間。

提問:參照地圖能描述出亞洲與周圍其他大洲的界線嗎?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

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分界;西南臨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洲界;東北隔著白令海峽與北美洲

相望;東南與大洋州隔海相望。

過渡:讓學生大致讀出亞洲所跨的緯度位置,與其他大洲比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先大致目測,與亞洲相比,只比較南美洲和非洲)

順承:亞洲不但所跨緯度最廣,而且還有許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積比較”圖)

從此圖可以看出亞洲面積最大。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得出亞洲東西距寓最大。

小結:根據(jù)以上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一下亞洲的位置、面積、范圍。

(通過雙邊活動,訓練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導:由于亞洲面積廣大,國家眾多,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們根據(jù)地理方位的不同,

又結合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的差異,把亞洲分成幾個分區(qū),共有幾個分區(qū)?中國位于哪個分

2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區(qū)?再觀察,同在東亞分區(qū)的還有哪些國家?

(展示亞洲地理分區(qū)圖)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繼續(xù)引導:其他的分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學生讀圖討論回答。

過渡:要了解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除地理位置外,還需認識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氣候

等方面。講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亞洲地形的特點。

(展示“亞洲地形圖”)

引導:這種地形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觀地看出不同地形類型,這是哪

類地形圖?

生:分層設色地形圖。

(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下方的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的顏色各代表

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qū),描述一下他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活躍氣氛,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

A組:青藏高原、喜瑪拉雅山及主峰

B組: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

C組: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組:阿拉伯半島、馬來半島

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jù)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兩方面考慮,看出亞洲地形特點:起伏很大,

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3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40度北緯的地形剖面圖”)觀察

區(qū)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xiàn)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

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西高東低。

板書設計:

3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緯度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歐洲西側、非洲東北側、大洋洲北側、北美洲西南側

亞洲的地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教學后記:

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xiàn),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

并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

知識與能力

出亞洲境內著名的湖泊;

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

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

力;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綜合歸納、對比分析等能力;

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

亞歐政區(qū)圖。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亞洲氣候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會分析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2.教學過程

導入:復習回憶世界氣候的分布特點。(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圖)

4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自學提綱:

一、看“亞歐氣候類型圖”分析亞洲的氣候有什么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活動:復習回憶:

(1)地球上的五帶是怎樣劃分的?

(2)亞洲的緯度范圍如何?

(3)亞洲地跨哪幾個溫度帶?

(4)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亞洲的海陸位置如何?對氣溫、降水有什么影響?

(6)亞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對氣溫、降水有什么影響?

歸納總結:

亞洲的氣候特點:

1、復雜多樣性

2、大陸性特征顯著

3、季風氣候顯著

析疑點撥:請證明亞洲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找出亞洲缺少什么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

原因:面積廣大,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復雜,海陸兼?zhèn)涞牡乩砦恢谩?/p>

為什么亞洲大陸性氣候顯著?

跨經度廣,東西跨度大,面積廣闊,大陸內部距海遠,海洋影響不顯著。

為什么亞洲東部季風氣候顯著?(重點)

(1)成因。出示Flash動畫,解說。

(2)為什么顯著?

5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3)風向如何改變?

項目發(fā)源地風向性質對氣候的影響

讀圖6-9討論分析歐洲氣候特點。

(1)歐洲有熱帶氣候嗎?為什么?

(2)哪種氣候面積最廣?

(3)歐洲氣候為什么有顯著的海洋性?

(4)完成課本P8活動

歸納總結:

歐洲氣候特點:

(1)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2)海洋性特征顯著

(3)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析疑點撥:

對比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特征。

氣候特征氣溫氣溫年較差降水特點成因

冬季夏季

大陸性

海洋性

拓展訓練:

討論:歐洲內部和亞洲內陸均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兩者在同緯度的亞洲和歐洲的內陸氣候

是否一樣?(見課本P8圖6-10"亞歐大陸同緯度氣溫和降水量比較”)

6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自學提綱:

亞洲河網分布有什么特點?

亞洲河流特點與地形、氣候有什么關系?

在地圖上找出長江和湄公河,看它們發(fā)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個海洋。

歸納:亞洲的河流受地形、氣候、海陸位置和輪廓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兩大特點:(1)呈放

射狀向四周注入海洋(2)內流區(qū)面積大。

討論:歐洲的河流受地形、氣候、海陸輪廓等特征的影響形成什么特征?

析疑點撥:亞洲河流特征成因。

(1)呈放射狀向四周注入大洋。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發(fā)源于中部的高原

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

(2)內流區(qū)面積大。亞洲地域遼闊,內陸距海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發(fā)量大,河

水很難長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亞洲內陸河流大多為內流河。例如:錫爾河、阿姆河

歐洲河流的特征:

(1)河網密布,水流平緩

(2)河流短小,水量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多為外流河)

(3)航運價值高

指導學生讀圖6-15,亞歐人口密度圖,回答人口分布的特點。

人口最多的大洲

學生看書回答問題。列舉。

(占世界百分之60,超過1億人口的國家占十分之六)

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歐洲

7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較嚴重。

搜集亞洲和歐洲的世界之最。放錄像。學生看錄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怎樣分析某一大洲的氣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驟,即:氣候以哪個

溫度帶為主,哪種氣候分布最廣,哪類氣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來分析。

8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第二節(jié)非洲

第1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

初步學會從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種特征;

知識與能力

從歷史原因分析非洲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這一現(xiàn)象;

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qū)

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訓練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人人平等的觀念。

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運用地圖分

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qū)

2.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海陸分布的內容,可以考察學生亞洲、歐洲相臨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稱

“亞非利加”的本意是“陽光灼熱”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也了解到,

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種,這又是為什么呢?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提出假設,調動學生興

趣,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

(-)國家最多的大洲

講授新課

9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區(qū)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的

方法。

1.通過讀圖總結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陸位置:

北面與歐洲之間隔著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蘇伊士運河、紅海,東臨印

度洋,與大洋洲隔海相望,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臨大西洋,與美洲隔海相望。

經緯位置:

最北在30°N以北,最南在30°S以南,最東在50°E以東,最西在20°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東半球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爭歷史,重點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

大洲。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學生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自己總結。

通過讀地形圖和各種統(tǒng)計圖表,逐步回答問題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

1.根據(jù)“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餅狀圖)及地形圖上山脈高原的名稱總

結“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

2.根據(jù)“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總結“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礎。

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地形圖,及各種統(tǒng)計圖表,掌握讀圖的方法,鍛煉讀圖能力熟練讀圖

的技巧。

3.根據(jù)“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計算相對高度,總結“非地形地

10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面起伏不太大”

4.根據(jù)地形圖,總結“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通過地圖、課本使學生觀察到非洲的幾處特別之處:

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

請了解這部分知識的學生介紹。

閱讀課文,簡單介紹、以人文教育、德育為主。

教學后記

非洲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大洲,講課時適當插入一些關于例如:裂谷、剛果盆地

的一些地理講述,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今后的課堂中要適當加入一些錄像效果

第二節(jié)非洲第2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通過對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讀圖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

知識與能力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濟發(fā)展水平、各國的主要農產品、礦產品的分析,

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

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判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

學會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

11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管自然環(huán)境觀的教育;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

2、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

4、了解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濟發(fā)展水平、各國的主要農產

品、礦產品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

教學難點:

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2、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

2.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通過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過渡到非洲的氣候

講授新課

讀圖6-21非洲1月平均氣溫

1.看讀數(shù),

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

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西北、東部、南部有小面積閉合曲線。用一連串的小問題引

12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導學生讀圖分析大部分在209,30七之間,北部以及東部南部一些地區(qū)在

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分析

讀圖6-22非洲7月平均氣溫

1.看讀數(shù),

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比1月時密集

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qū)為明顯的閉合曲線,是非洲的炎熱中心。

通過這兩幅圖可以總結,非洲無論冬夏氣溫總在0℃以上且絕大部分地區(qū)在2(rc以上,

說明非洲是“熱帶大陸”并試著分析其中原因。

讀圖6-23非洲年降水量

1.看讀數(shù),小于200mm,到大于2000mm的地區(qū)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線密集,差異顯著

3.看走向,北部地區(qū)大致與緯線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區(qū)大致與海岸線平行。

讀圖6-24非洲氣候類型

1.看類型,非洲的氣候類型很少,除高山氣候外都是熱帶氣候類型

2.看典型,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熱帶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在

各大洲中面積最大;非洲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qū)之一。

3.看分布,氣候類型呈帶狀分布,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10℃~20(之間,小部分在0℃~10℃

之間,沒有高于3CTC的地區(qū),也沒有低于0P的地區(qū)。大部分在20(~30七之間,北部撒哈

拉沙漠在30。。、40。(3之間,東部南部一些地區(qū)在l(rc'2(rc之間,小部分在0℃~10℃之間,

沒有高于40七的地區(qū),也沒有低于0℃的地區(qū)。由此可以總結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

道附近和幾內亞灣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南北回歸線兩側的熱帶沙漠地

區(qū)則降水很少。

13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氣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

指導學生讀圖歸納

讀圖6-25完成題目要求學生讀圖分析

調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練習讀圖分析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

1.乞立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為什么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成為“赤道雪峰”乞力馬扎

羅山以5895米的海拔為非洲的最高峰

2.說說從山下至山頂自然景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訓練讀圖分析能力。

根據(jù)上學期所學的知識總結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0.6℃o

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顯著。

讀6-26尼羅河和剛果河

1.說出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條河的支流更多。

2.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干流各流經哪些氣候區(qū)?想一想,哪條河的水量較小、水位季節(jié)變

化大?

3.找出尼羅河的兩個源頭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結合圖1-25,看看他們分別位于哪個氣

候區(qū)。你能解釋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嗎?

4.尼羅河與剛果河在流經山區(qū)時,形成一系列峽谷,多險灘瀑布。所以,尼羅河與剛果

河的水利資源都很豐富。請問這種推斷是不是正確?

豐饒的資源

讀圖6-27非洲主要礦產與農產品分布。指導學生讀圖,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習慣,

強調圖例的作用。

14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觀察非洲主要的礦產品:石油、金、鐵、銅、鈾、鋁土、磷灰石、金剛石

非洲的主要農產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劍麻。

通過閱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及對氣候、景觀的復習,對照地圖冊列舉非洲的野生動

物。

如有學生熟悉這方面知識,請他為同學介紹,樹立目標。

對照圖例在圖中找出各種礦產品、農產品的名稱、分布地區(qū)。

討論。列舉。初步了解自然資源的含義養(yǎng)成科學的資源觀。

通過閱讀課文總結:

1.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珞鐵礦、磷酸鹽)

2.植物資源豐富(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名貴樹種、熱帶經濟作物)

3.動物資源豐富(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

簡單介紹非洲的糧食作物(玉米)

雖然非洲有這么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非洲并沒有因此富裕起來

亟待發(fā)展的經濟

通過一些調查結果說明非洲貧窮落后的經濟現(xiàn)狀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有較多的直觀資料,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自己總結較多的地理知識,積極主動的

從各個方面思考問題,逐步鍛煉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總體掌握情況較好。

15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第三節(jié)美洲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

了解美洲的主要國家、語言,政治區(qū)劃等;

知識與能力

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

運用地圖及有關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

過程與方法互關系;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自然環(huán)境的方法

通過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認識以及對亞洲地理集錦的了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亞洲、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部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使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經濟部門。

教學難點: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

部經濟發(fā)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美洲的居民組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

學能力

2.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

16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二)講述新課:

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

1、氣候特征(指導學生讀圖、讀書)

根據(jù)書25頁圖6-41和圖6-42分析美洲的1月和7月平均氣溫。

(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shù)、等溫線的分布、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jù)書26頁圖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shù)、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

根據(jù)書26頁圖6-44分析美洲的氣候類型。通過讀圖分析復習影響氣候的各個主要因素。

鼓勵學生總結。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

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

南美洲

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

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利用書28頁的活動練習題,以及圖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提出問題,列出表格。

2、河流(學生讀圖對比分析。)

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tǒng)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

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tǒng)計圖表

3、簡單介紹。美洲的國家像美國、加拿大是人們非常熟悉的經濟大國,而像巴西、阿根廷

17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等又是以足球聞名的國家。

(以趣味為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人口與經濟

閱讀美洲政區(qū)圖,分別找出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通過指圖辨認美洲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美國一華盛頓、加拿大—渥太華、墨西哥—墨西哥城、巴西——巴西利亞、阿根廷一

布宜諾斯艾利斯

(1)人種(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這一部分知識。)

通過書上29頁閱讀材料分析

強調北美洲以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為主,黃色人種為原始居民,南美洲以混血人種為主,被

譽為“世界人中大熔爐”,說明美國加拿大都是移民國家

(2)語言

美國和加拿大通行英語,加拿大東部部分居民使用法語。

中美洲南美洲的大多數(shù)國家通行西班牙語,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葡萄牙語。

介紹拉丁美洲的范圍、名稱來源

(3)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注意與前面所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清

晰。

(4)經濟

①美國是當代實力最為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高度發(fā)達,加拿大也是發(fā)達國家,其余國

家都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②墨西哥以形成以石油工業(yè)為之支柱的工業(yè)體系。

③墨西哥是與米的原產地,玉米是該國的主要糧食作物

18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④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

⑤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突出地位。

⑥南美洲以農礦產品為主要的出口產品,能源礦產以石油最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鐵、銅、鋁

土為多。農業(yè)以種植業(yè)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yōu)勢,大量出產咖啡、香蕉、蔗糖、棉花、可

可等。多數(shù)國家的糧食生產不能滿足本國的需要。

課堂小結

讓學生把美洲的知識能夠穿起來,采取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把知識點總結一下,以互相

提問的形式展開,

19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東南亞

第1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運用地圖,說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

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知識與能力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的影響;

了解東南亞的國家,以及各國的首都。掌握東南亞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

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

過程與方法析能力;

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業(yè)生產的影響;

3.運用地圖,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1.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2.通過分析亞洲地理位置的過程,掌握分析某一區(qū)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依此運用地圖分析

20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歐洲的地理位置;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

2.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復習以前所學內容,為本節(jié)課的新課

部分做鋪墊。

導入新課

1、觀察亞洲政區(qū)圖。

指導學生讀圖。

2、回憶與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云南交界的就

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于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呈現(xiàn)出一派別具一

格的熱帶風情,由于這里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qū)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

講授新課:

1、指導學生讀圖。強調方法的掌握遠比知識的掌握重要。

2、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

分析地形特征。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

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不至10%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列表比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自然環(huán)境各方面的相同點和差異

2.通過地形圖分析:

21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1)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2)馬來群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

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lián)系,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

對“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征的記憶。

(2)根據(jù)地形分析馬來群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征。指導學生閱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

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閱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學生以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

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1)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

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2)在馬來群島上,終年高溫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獲

馬來群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群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二)國家、首都、居民

1.國家

利用掛圖指圖。指導學生讀圖的方法、技巧。

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老撾——萬象柬埔寨——金邊

22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泰國——曼谷緬甸一一仰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一一新加坡

菲律賓一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文萊——斯里巴加灣市東帝汶(最新獨立)

其中與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

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布)完成書上37頁的活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讀圖,積極主動思考地理問題。

利用35頁閱讀材料分析“花園城市”新加坡

國際貿易、加工業(yè)、旅游業(yè)為三大經濟支柱

3.居民

利用書38頁的課文,從課文中使學生注意到新加坡的華人、華僑,引申到整個東南亞

地區(qū)。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

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

(三)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

南亞地區(qū)位于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說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23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東南亞第2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通過讀圖了解東南亞地區(qū)主要的農產品、礦產品大的分布;

知識與能力

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過程與方法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通過學習了解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經濟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形式上的差異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教學難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2.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請學生說說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

南亞,那么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呢?

講授新課

1、指導學生閱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布。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2、總結:

(1)礦產資源:石油、錫

24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簡單介紹。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桐油):泰國的棕檎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3總結南亞的物產,完成書上練習題

4鍛煉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

板書設計:

東南亞(2)

礦產資源

糧食作物

熱帶經濟作物

25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第二節(jié)南亞

第1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

知識與能力

河流;

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了解中國主要鄰國的知識內容

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難點:

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2.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提出問題: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西亞。(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教師提示從位置、地

形、資源、宗教四方面談)

導入新課:

26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以歷史故事傳說引入新課內容。

中國古代發(fā)明了指南針后,非常注重對外的交往,有絲綢之路、有鄭和下西洋、有鑒真

東渡、也有我們從小就聽遍了的唐僧取經——也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

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找了解這些歷史故事的學生為全體學生簡單介紹,提高興趣。

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南亞

教授新課:

1.南亞次大陸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南亞次大陸名稱的由來。

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印度(南亞)地理位置:(通過板圖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

位于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

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指出南亞的范圍:包括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馬爾代夫群島。

印度次大陸。強調次大陸的概念不同于大陸或島嶼,而是相對獨立”

主要國家、城市:

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蘭堡

孟加拉國——達卡尼泊爾——加德滿都

錫金——甘托克不丹----廷布

斯里蘭卡——科倫坡馬爾代夫——馬累

2.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還可以與北美洲聯(lián)系(順時

針旋轉90度)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

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書上練習,講授解題思路與技巧。

27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補充黑板簡圖

完成書上練習進行讀圖、析圖訓練。

(邊看邊畫,加深印象。鍛煉學生讀圖的能力。)

3.河流在地圖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簡圖中繪出大體位置、形狀指導學生讀圖分析,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并對照南

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經國家。

第二節(jié)南亞第2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業(yè)的影響;

了解南亞的主要農作物的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知識與能力了解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qū)之一,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大人

口大國;

了解南亞的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yè)部門及電腦軟件業(yè)的發(fā)展概況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以及宗教對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南亞各國的影響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28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1.學會分析圖7-15、圖7-16,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

以及農業(yè)的影響。

2.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以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

影響。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圖7-15、圖7-16,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

及農業(yè)的影響。

2.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

請同學說說南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導入新課:

從《西游記》中我們看到唐僧取經的天竺氣候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回答。

講述新課:

氣候特征

指導學生熟悉解題思路。從緯度位置入手,探討南亞地區(qū)可能的氣候類型。

分析書44頁圖7-17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指導學

生按照(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年溫差、年降水量、降水季節(jié)差異)的方法分析氣候統(tǒng)計圖。

利用書44頁的活動分析南亞地區(qū)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

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吹向陸地,給南亞陸地帶來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時東北部和西南沿海地

區(qū)降水特別多的原因——分別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西高止山脈的迎風坡,在西南季風的影響

下地形雨特別多。

29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通過板書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分析并得出結論——屬于熱帶季風氣候。

板書總結:

1.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西北部有少量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有少量熱帶草原氣候。

2.一年分三季

濕季一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風

干季——涼季11月“次年2月東北季風熱季3~5月份

簡單介紹南亞的農作物及分布:簡單介紹農作物與自然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

水稻一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西部和印度半島西部沿海地區(qū)

小麥——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帶

黃麻——恒河下游地區(qū)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經”和“印度的?!币约吧邽榍腥朦c,吸引學生提高興趣

宗教與社會(各宗教在南亞的主要分布國家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

1.南亞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qū)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口超過一億

利用新聞(如火車出軌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學生理解南亞的人口密度較大,人口素質

一般,科技水平欠發(fā)達,安全隱患較多?;貞浬蠈W期所學的知識,分別列出世界人口前10

位的國家

2.南亞8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其中印度最發(fā)達電腦軟件占據(jù)重要地位

3.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fā)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

佛教——斯里蘭卡、錫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爾

伊斯蘭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

30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31

湘教版2019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第三節(jié)西亞

第1課時

1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認識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波

知識與能力

斯灣、土耳其海峽;

能在西亞的填充圖上準確的填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了解西亞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西亞地區(qū)的宗教特色以及與宗教有密切關系的

過程與方法

兩個城市——麥加、耶路撒冷。

情感態(tài)度

了解西亞也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猶太教、基督教的發(fā)源地。

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能夠正確填圖。

教學難點: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

2.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由新聞直接指出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