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進化-2021屆高三生物模擬試卷分類匯編(2月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4/04/wKhkGWW8ThqARxBMAAIVHLtM7vQ239.jpg)
![生物進化-2021屆高三生物模擬試卷分類匯編(2月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4/04/wKhkGWW8ThqARxBMAAIVHLtM7vQ2392.jpg)
![生物進化-2021屆高三生物模擬試卷分類匯編(2月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4/04/wKhkGWW8ThqARxBMAAIVHLtM7vQ2393.jpg)
![生物進化-2021屆高三生物模擬試卷分類匯編(2月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4/04/wKhkGWW8ThqARxBMAAIVHLtM7vQ2394.jpg)
![生物進化-2021屆高三生物模擬試卷分類匯編(2月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4/04/wKhkGWW8ThqARxBMAAIVHLtM7vQ239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屆河北省衡水中學高三上學期7.人類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由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突
變?yōu)殡[性基因導致的。顯性純合子的血紅蛋白正常,個體不患?。浑s合子既有正常的血紅蛋
白又有異常的血紅蛋白,個體不患病;隱性純合子血紅蛋白異常,個體患病。在瘧疾流行的
某地區(qū),人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變異的有害或有利可能是相對的
B.在瘧疾流行地區(qū)雜合子的性狀為最有利性狀
C.該地區(qū)相關基因頻率與其他地區(qū)不同,說明存在地理隔離
D.如果消滅該地區(qū)的瘧疾,則該地區(qū)人群中相關基因頻率會發(fā)生改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突變的特點: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低頻性、多害少利性。在瘧疾流行的某地區(qū),
人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是最高的。說明攜帶者對瘧疾具較強抵抗力,表明基因突變的有利和有
害是相對的。
【詳解】A、雜合子對瘧疾有比正常純合子更強的抵抗力,故說明變異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對
的,A正確;
B、雜合子對瘧疾有比正常純合子更強的抵抗力,且又不會使人患鐮刀型細胞貧血者,所以
在瘧疾流行地區(qū)雜合子的性狀最為有利,B正確;
C、該地區(qū)相關基因頻率與其他區(qū)不同,是由于該區(qū)域流行瘧疾,而雜合子對瘧疾有比正常
純合子更強的抵抗力,所以會導致突變基因的基因頻率在該地區(qū)更高,C錯誤;
D、如果消滅該地區(qū)的瘧疾,則會導致突變基因的基因頻率降低,D正確。
故選Co
2021屆浙江省金麗衢十二校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11.科學家發(fā)現(xiàn)部分地區(qū)蛻螂發(fā)生了
結構和捕食上的差異,與普通蟒螂相比,這些蛻螂頭部較窄而長,后腿較蜷曲,便于捕食娛
蚣等。下列推測不合理的是()
A.該地區(qū)晚螂的身體結構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如果該類蛻螂可與普通蛻螂交配,則沒有生殖隔離
C.該地區(qū)變異蛻螂的出現(xiàn)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的結果
D.種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前提條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
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
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
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詳解】A、該地的蛻螂的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變化,即其身體結構特征的改變是自然選擇
的結果,A正確;
B、如果該類蛻螂可與普通蛻螂交配,但并未顯示是否產(chǎn)生可育的后代,因此不能確定該地
區(qū)的蛻螂和普通的蛻螂之間是否有生殖隔離,B錯誤;
C、與普通蛻螂相比其部分結構也發(fā)生變化,說明生物進化了,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因此該蛻螂種群的某些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C正確;
D、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蛻螂種群也不例外,因此種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遺
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前提條件,D正確。
故選Bo
【點睛】
2021屆重慶市八中高考適應性月考8.如圖表示物種形成和生物多樣性形成的過程圖,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都璉?突變1和基有利基因頻率上升
「種群1—因乘組一*不利基因頻率下降一*基因庫1
物種1】生
同
物
種L
生>
r毒
物
性
、釉推2一突雪?鬻基f有利基國頻率上升f基因庫2f物種2J
:種群2因乘組不利基因頻率下降
A.圖中的P表示自然選擇,是不定向的
B.圖中R表示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
C.突變1和突變2可能是相同的,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生物多樣性包括了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以及無機環(huán)境多樣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進化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
形成。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的多樣性、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生物進化
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必然結果。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詳解】A、自然選擇會使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A錯誤:
B、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錯誤;
C、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可能產(chǎn)生相同的變異,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C正確;
D、生物多樣性應為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D錯誤。
故選C。
全國百強名?!邦I軍考試”2020-2021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16.某百合科植物花色紅艷、花
小而花瓣多。異地引種栽培若干年后,研究人員對兩地的植物種群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在引種地
該植物出現(xiàn)了白花植株,且植株的花大而花瓣少。為判斷生活在原產(chǎn)地和引種地兩個種群的
植株是否屬于同一物種,最有效的做法是()
A.觀察與比較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植株的開花時間、花期的長短
B.將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植株種植于相同環(huán)境中,比較其花的性狀
C.讓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的植株雜交,檢測二者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D,讓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的植株雜交,觀察雜交子代植株的花色性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物種是指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夠相互交配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
【詳解】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即在自然狀態(tài)下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也不能產(chǎn)生
可育后代,故為判斷生活在原產(chǎn)地和引種地兩個種群的植株是否屬于同一物種,最有效的做
法是讓原產(chǎn)地與引種地的植株雜交,檢測二者間是否存在生殖隔離。
C正確,ABD錯誤。
故選Co
全國百強名?!邦I軍考試”2020-2021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17.Discula屬的蝸牛發(fā)源于加利
那群島中的一個島,它的祖先最早是由漂浮的原木和鳥帶到這個島上的,這個屬現(xiàn)在分成兩
個亞屬,如圖所示。物種C和D己被島上山脈分隔成兩種定居種?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物種A
一亞屬一
L—物種B
Discula屬一
L物種C
——亞屬一
1—物種D
A.物種A和物種B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物種C和物種D之間存在地理隔離
B.物種C和物種D可能通過交配并產(chǎn)生后代,但其后代不能再生產(chǎn)下一代
C.環(huán)境資源越匱乏,物種A和B之間爭奪生存空間和食物的斗爭一定都會越激烈
D.物種A、B、C、D的形成經(jīng)過了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過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故物種A和物種B之間存在生殖隔離,且由題干
信息“物種C和D已被島上山脈分隔成兩種定居種”可知,物種C和物種D之間存在地理
隔離和生殖隔離,A正確;
B、物種C和物種D分屬于兩個物種,存在生殖隔離,即可能通過交配并產(chǎn)生后代,但其后
代不能再生產(chǎn)下一代(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B正確;
C、環(huán)境資源匱乏,物種A和B的數(shù)量都將減少,對每個個體而言,生存空間變大,個體之
間爭奪資源不會變得激烈,C錯誤;
D、新物種的形成要經(jīng)歷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過程,D正確。
故選Co
17.(河南省2020-2021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鞏固卷】生物試題)某種甲蟲的體色有紅色和
黑色,由常染色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對紅色(a)為顯性,雜合子在雌性中表
現(xiàn)為隱性性狀,在雄性中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經(jīng)測定發(fā)現(xiàn),一個足夠大的該甲蟲種群的雌性和
雄性個體中,基因型AA、Aa、aa個體數(shù)之比均為3:2:1,該種群個體隨機交配,得到
Fi,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種群A與a基因頻率的比值為2:1
B.該種群黑色個體中雜合子所占比例為1/5
C.B中紅色甲蟲的基因型頻率為1/3
D.該種群個體全部的A和a基因不能構成其基因庫
【答案】B
【解析】
【分析】
雜合子在雌性中表現(xiàn)隱性性狀,在雄性中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所以雌性中黑色為AA,紅色
為Aa,aa。雄性中黑色為AA,Aa,紅色為aa。
【詳解】A、根據(jù)基因型AA:Aa:aa=3:2:1,可知A的基因頻率為(2x3+2xl)/[2x(3
+2+1)]=券,a的基因頻率為地,即A與a基因頻率的比值為2:1,A正確:
B、該甲蟲雌性和雄性個體中,AA:Aa:aa均為3:2:1,但Aa在雌性中表現(xiàn)為紅色,在
雄性中表現(xiàn)為黑色,因此該種群黑色個體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物,B錯誤;
C、利用隨機交配種群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可知,F(xiàn)i中雌性與雄性基因
型:AA:Aa:aa=(羽x羽):(2xgx羽):(l/Sxg)=4:4:1,再結合雌雄中雜合基因
型的不同表現(xiàn),可計算出Fi中紅色甲蟲的基因型頻率為地,C正確;
D,種群的基因庫是指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包括各種等位、非等位基因,D正
確。
故選B?
20.(河南省2020-2021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鞏固卷】生物試題)已知甲、乙兩種生物間發(fā)生
了共同進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甲種生物中出現(xiàn)的所有變異個體均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B.乙生物中隱性基因頻率增加,有利于產(chǎn)生適應環(huán)境的隱性新性狀
C.甲、乙兩種生物間的共同進化是通過兩者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D.甲、乙兩種生物發(fā)生共同進化,說明它們相關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只有可遺傳的變異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A錯誤;
B、適應環(huán)境的新性狀是突變產(chǎn)生的,與顯性基因頻率或隱性基因頻率增加無關,B錯誤;
C、物種間的共同進化不只是通過物種間的生存斗爭才能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種間互助實現(xiàn),
C錯誤;
D、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此甲、乙兩種生物發(fā)生共同進化,說明它
們相關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D正確。
故選D。
24.((新高考)2020-2021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備考金卷生物試題(B卷))請根據(jù)以下不
同情況,回答下列有關變異與生物進化的問題:
(1)在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中,既可發(fā)生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變異,也可發(fā)生以_______(填“基
因”或“染色體”)為單位的變異。染色體變異不同于基因突變之處有①染色體變異涉及的堿
基對的數(shù)目比基因突變的多,②(從觀察或
對性狀影響的角度考慮)。
(2)某動物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25%、50%和25%。若該種群中
基因型為aa的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理論上,下一代中AA:Aa:
(3)果蠅的隱性突變基因a純合時雌蠅不育(無生殖能力),但雄蠅無影響。一對基因型為
Aa的果蠅交配產(chǎn)生子一代,子一代隨機交配產(chǎn)生子二代。子二代與子一代相比,A的基因
頻率(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shù)目相等,且種群中只有Aa-種基因型。若該果蠅種群
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
理的解釋是_______。根據(jù)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所有個體的基因型及比
例應為o
【答案】(1).染色體(2).染色體變異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基因突變則不能(或
染色體變異對性狀的影響通常大于基因突變)(3).4:4:1(4).增大(5).A基因
純合致死(6).Aa:aa=l:1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變是基因中由于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染色體變
異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復、易位和倒位的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染色體
數(shù)目變異又分為染色體以染色體組倍數(shù)的增加或減少及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
2、基因突變包括顯性突變和隱性突變,隱性純合子發(fā)生顯性突變,一旦出現(xiàn)顯性基因就會
出現(xiàn)顯性性狀;顯性純合子發(fā)生隱性突變,突變形成的雜合子仍然是顯性性狀,只有雜合子
自交后代才出現(xiàn)隱性性狀。
【詳解】(1)在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中,既可發(fā)生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變異,也可發(fā)生以個別染
色體為單位的變化,基因突變是基因中個別堿基對的變化不會引起基因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的變
化,染色體變異涉及的堿基對數(shù)目變化多,會引起基因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的變化,同時染色體
變異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而基因突變不能。
(2)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
能力,則具有繁殖能力的個體中,AA占1/3,Aa占2/3;因此A的基因頻率為1/3+2/3XI/
2=2/3,a的基因頻率為13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后代中AA的
頻率2/3X2/3,Aa為2X1/3X2/3,aa為1/3X1/3,下一代中AA:Aa;aa-4:4:1?
(3)按照分離定律,一對基因型為Aa的果蠅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
aa=l:2:1,子一代雄性個體都是可育的,產(chǎn)生的配子的類型及比例是A:a=l:1,雌性個
體aa不育,因此產(chǎn)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的基因
型是AA:Aa:aa=2:3:1,子二代A的基因頻率是2/6+1/2X3/6=7/12,子二代與子
一代相比,A的基因頻率增大。
(4)如果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的實驗結果是子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比例
為2:1,說明存在顯性純合致死效應(或A基因純合致死或AA致死或A顯性基因純合致
死);根據(jù)這一解釋,第一代中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關系是A:a=l:2,第一代再隨
機交配,第二代中Aa=2Xl/3X2/3,aa=2/3X2/3,所以第一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
數(shù)量的比例應為1:1。
【點睛】本題的知識點是遺傳平衡定律的使用條件和應用,以及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解題
的關鍵是理解基因頻率與基因型之間計算關系。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2020-2021學年高三上學期階段性診斷測試(12月))下列有關生物
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
B.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以種群為單位
C.新物種的形成一般離不開變異、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D.生物變異和進化的不定向性,導致生物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與自然選擇學說相比,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A正確;
B、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可遺傳變異(突變和基因重組)為
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進化的基礎,B正確;
C、新物種的形成一般離不開變異、選擇和隔離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變異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C
正確;
D、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性的,進化的方向是定向的,D錯誤。
故選D。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lián)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三12月聯(lián)考)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敘
述,錯誤的是()
A.單倍體生物不一定不育,多倍體生物也不一定可育
B.具有適應環(huán)境性狀的個體有更多生存繁殖機會,導致相應基因頻率上升
C.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種間競爭、捕食均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
D.變異都能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蜜蜂中的雄蜂屬于單倍體,與蜂王交配后可產(chǎn)生可育后代,二倍體黑麥與六倍
體普通小麥雜交后產(chǎn)生的四倍體不育,A正確;
B、具有適應環(huán)境性狀的個體有更多生存繁殖機會,在自然選擇中更易于保留,導致相應基
因頻率上升,B正確:
C、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競爭和捕食等均能讓某種基因型的個體得以保留或淘汰,從而使
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C正確;
D、變異分為可遺傳變異和不可遺傳變異,可遺傳變異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
故選D。(江蘇省南京市二十九中2020-2021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穩(wěn)定性選擇和單向性選
擇是自然選擇中的兩種類型,前者是把種群中趨于極端的變異個體淘汰,而保留中間型的個
體,后者是在種群中保留趨于某個性狀中某一極端的個體,而淘汰另一極端的個體。下列關
于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受工業(yè)發(fā)展影響,樺尺蟆黑化現(xiàn)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工業(yè)污染導致樺尺蟾種群發(fā)生了黑色的變異
B.樺尺螳變異的不定向性導致該種群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
C.單向性選擇導致某基因頻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頻率逐代下降
D.樺尺蟆黑化現(xiàn)象屬于自然選擇中的穩(wěn)定性選擇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可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導致生物進化朝著有利變
異的方向進化,所以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詳解】A、樺尺蟆的黑化是發(fā)生了不定向變異,工業(yè)污染的環(huán)境變化對其進行了自然選擇,
A錯誤;
B、變異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錯誤;
C、單向性選擇導致某基因頻率逐代增加,保留趨于某個性狀中某一極端的個體,中間型的
個體逐步淘汰,其等位基因頻率逐代下降,C正確;
D、樺尺蟆黑化現(xiàn)象屬于自然選擇中的單向性選擇,D錯誤。
故選c。
(江蘇省淮陰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三第一學期階段聯(lián)考)三刺魚根據(jù)棲息環(huán)境可分為湖泊
型和溪流型(如圖所示)??蒲腥藛T在實驗室中讓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魚進行兒代雜交,形成
一個實驗種群。之后將上述實驗種群的幼魚放生到一條沒有三刺魚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
他們將這條溪流中的三刺魚重新捕撈上來進行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溪流型標志基因的基因頻率增
加了約2.5%,而湖泊型標志基因的基因頻率則減少了。對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選項正確
的是()
雌魚:雌魚
雄魚雄魚
湖泊型溪流型
A.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魚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B.新的天然溪流可以定向改變三刺魚種群的基因頻率
C.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產(chǎn)生定向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D.溪流型標志基因的基因頻率增加是兩種三刺魚共同進化的結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
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
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詳解】A、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魚能進行幾代雜交,說明屬于同一物種,故溪流型和湖泊
型三刺魚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A錯誤;
B、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因而可以導致生物進化,故新的天然溪流可以
定向改變三刺魚種群的基因頻率,B正確;
C、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chǎn)生可遺傳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但變異是不定向的,
c錯誤;
D、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溪流
型三刺魚在新環(huán)境中繁殖能力增強,故導致溪流型標志基因的基因頻率增加是溪流型三刺魚
和環(huán)境發(fā)生共同進化的結果,D錯誤.
故選B?
(2021屆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lián)盟(Z20聯(lián)盟)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相關
知識,不正確的是()
A.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強是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是適應進化的唯一因素,但不是進化的唯一因素
C.進化不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新物種的產(chǎn)生一定發(fā)生隔離
D.只要個體間存在著影響存活和繁殖的變異,自然選擇就發(fā)生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增強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錯誤;
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生物適應進化的唯一因素,但影響生物進化的因素很
多,有環(huán)境因素、生物因素等,B正確;
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所以新物種產(chǎn)
生一定存在隔離,但進化不一定意味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C正確;
D、若變異性狀影響個體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選擇就發(fā)生作用,D正確。
故選Ao
(2021屆江蘇省鹽城中學高三年級第三次階段性質量檢測生物試題)(2020.12.11)帝王蝶
是世界上唯一能進行長距離遷徙的蝴蝶?!斑m千里者,三月聚糧”,可帝王蝶的幼蟲竟然
僅吃一種叫作“乳草”的有毒植物(乳草產(chǎn)生的毒素“強心雷”有能夠結合并破壞動物細胞
鈉鉀泵的功能),而且帝王蝶幼蟲還能將強心將儲存在體內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帝
王蝶鈉鉀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與其他昆蟲不同。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改果蠅鈉鉀泵基因,
發(fā)現(xiàn)122位氨基酸改變使果蠅獲得抗強心缶能力的同時導致果蠅“癱瘓”,119位氨基酸改
變無表型效應,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變導致的“癱瘓”作用。根據(jù)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
斷是()
A.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果蠅鈉鉀泵基因功能時設置了兩個實驗組
B.帝王蝶鈉鉀泵突變基因的基因頻率不斷升高是乳草選擇作用的結果
C.帝王蝶在進化歷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變一定是同時發(fā)生的
D.強心笛與鈉鉀泵結合的普通動物細胞,一般會因滲透壓失衡而破裂
【答案】BD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導致基因結構改變。
2、自然選擇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詳解】A、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果蠅鈉鉀泵基因功能時設置了改變122位氨基酸、改變
119位氨基酸、同時改變122位和119位氨基酸共三個實驗組,A錯誤;
B、帝王蝶鈉鉀泵突變基因的基因頻率不斷升高是乳草選擇作用的結果,B正確;
C、基因突變是不定向性的,根據(jù)題干信息不能說明帝王蝶在進化歷程中119、122位氨基酸
的改變是同時發(fā)生的,C錯誤;
D、鈉鉀泵可維持細胞內液具有一定的滲透壓,強心儲與鈉鉀泵結合的普通動物細胞,細胞
內鈉離子濃度可能過高,導致細胞水腫甚至破裂,D正確。
故選BD,
【點睛】本題依托乳草產(chǎn)生的毒素“強心雷”能夠結合并破壞動物細胞鈉鉀泵的功能,意在
考查考生的信息提煉能力和理解能力。
(2021屆江蘇省鹽城中學高三年級第三次階段性質量檢測生物試題)(2020.12.11)在一個
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shù)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
為80%,a的基因頻率為20%。在I、II、HI時間段都經(jīng)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計
算出A和a的基因頻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說明:實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虛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
A.經(jīng)歷了I、II、III時間段的多次繁殖,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使該種群產(chǎn)生了進化
B.若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在I和HI的兩個時間階段中雌雄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都是
32%
C.在第I和第III時間段中A和a的基因頻率不變,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頻率也不變
D.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經(jīng)歷三個時間段后,X,Xa、X”的基因型頻率分別
為32%、8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
率的改變。根據(jù)題圖分析,A基因頻率減少,a基因頻率增大,說明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
變,自然選擇發(fā)揮作用,種群發(fā)生了進化。
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p+q)2=p2+2pq+q2=l,p、q代表A、a的基因頻率,p2>2pq、q2分別對
應AA、Aa、aa的基因型頻率。
【詳解】A、在三個時間段中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所以該種群發(fā)生了進化,A正確;
B、若該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時,在I和印的兩個時間階段中,雌雄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
為2x80%x20%=32%,B正確;
C、由于在第I和第HI時間段中,A和a的基因頻率都不變,該種群內個體自由交配,所以
后代的基因型頻率也不變,C正確;
D、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雌果蠅中Xaxa的基因型率為64%,雄果蠅中X'Y
的基因型頻率等于基因頻率為80%,因為雌雄果蠅數(shù)量相等,因此xaxa、XaY的基因型頻率
分另IJ為64%xl/2=32%、80%xlZ2=40%,D錯誤。
故選D
(2021屆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高三上學期階段性抽測二生物試題)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敘
述,正確的是()
A.四倍體西瓜和二倍體西瓜是同一物種
B.生物變異的有害還是有利取決于生物所生存的環(huán)境
C.種群中的每個個體均含有該種群基因庫中的全部基因
D.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答案】B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
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
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
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
的必要條件。
【詳解】A、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產(chǎn)生的三倍體不育,因此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
瓜不是同一物種,A錯誤;
B、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它取決于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B正確;
C、基因庫是指種群中所有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種群的每個個體的基因只是屬于該基因庫
的一部分,C錯誤;
D、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形成生殖隔離,D錯誤.
故選Bo
(2021屆黑龍江省三校高三上學期聯(lián)考生物試題(大慶鐵人、雞西一中、鶴崗一中)下列
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可遺傳的變異是進化的重要動為和機制
B.只有自然環(huán)境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生物多樣性的形成過程就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
D.自然選擇使不同個體之間出現(xiàn)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
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
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
形成。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物種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詳解】A、生物進化的重要動力和機制是自然選擇,可遺傳的變異為進化提供原材料,A
錯誤;
B、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均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錯誤;
C、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所以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不僅僅是新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C錯誤;
D、自然選擇決定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使不同個體之間出現(xiàn)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差異,D正
確。
故選D。
(2021屆黑龍江省三校高三上學期聯(lián)考生物試題(大慶鐵人、雞西一中、鶴崗一中)下列
有關生物進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主要依據(jù)是化石,消費者的出現(xiàn)明顯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B.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一定會導致生物的進化,地理隔離的形成標志著新物種的產(chǎn)生
D.狼和兔奔跑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進化的結果,漫長的共同進化逐漸形成生物多樣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jīng)過漫
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形成的。
2、生物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詳解】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現(xiàn)和地層的形成,有著平行的關系,也就是說,在越古老的地層
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簡單,分類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在距今越近的地層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結構越復雜,分類地位越高等,陸生生
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反映生物的進化歷程,可作為研究生
物進化的主要依據(jù)。有性生殖生物的出現(xiàn)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A錯誤;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
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B錯誤;物種的形成一般通過地理隔離達到生殖隔離才
能實現(xiàn),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C錯誤;捕食者(狼)與被捕食者(兔)奔跑力的
提高是二者共同進化的結果。生物與生物或環(huán)境間共同發(fā)展,協(xié)同進化,增加了生物的多樣
性,D正確。故選D。
【點睛】識記探究生物進化歷程的證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和共同進化的內涵是解答本題的
關鍵。
(2021屆黑龍江省三校高三上學期聯(lián)考生物試題(大慶鐵人、雞西一中、鶴崗一中)下列
實例中種群基因頻率未發(fā)生變化的是()
A.在黑褐色環(huán)境中黑色樺尺蟾被保留,淺色樺尺蟆被淘汰
B,雜合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多代,導致后代純合子比例升高
C.將人工繁殖的麋鹿放歸野生種群,增加其遺傳多樣性
D.利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并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chǎn)菌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影響基因頻率變
化的因素有:突變、自然選擇、遷入和遷出、非隨機交配、遺傳漂變等,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
【詳解】在黑褐色環(huán)境中黑色樺尺蟾被保留,淺色樺尺蟆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作用,種群的
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A錯誤;
雜合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多代,雖然導致后代純合子比例升高,假設雜合高莖豌豆的基因型為
Aa,自交n代后,Aa的基因型頻率=1/2",純合子的基因型頻率相等,AA=aa=l/2X(1/2交,
可求出A和a的基因頻率=1/2義(1-1/2-)+1/2X1/2"=1/2,因此,種群基因頻率不變,B
正確:
將人工繁殖的麋鹿放歸野生種群,增加其遺傳多樣性,這屬于基因的遷入,會改變種群的基
因頻率,C錯誤;
利用紫外線照射青霉菌,并篩選獲得青霉素高產(chǎn)菌株屬于基因突變,會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D錯誤。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再根據(jù)題意作答。
30.(2021屆山西省晉中市榆社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六次模塊診斷生物試題)三刺魚根據(jù)棲息
環(huán)境可分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圖所示)??蒲腥藛T在實驗室中讓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魚進行
幾代雜交,形成一個實驗種群。之后將上述實驗種群的幼魚放生到一條沒有三刺魚的天然溪
流中。一年后,他們將這條溪流中的三刺魚重新捕撈上來進行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溪流型標志基
因的基因頻率增加了約2.5%,而湖泊型標志基因的基因頻率則減少了。對上述材料分析,
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雌魚:雌魚女楚磔X
雄魚雄魚感觸裝X、
湖泊型溪流型
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但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B.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種群產(chǎn)生定向變異,導致基因頻率改變,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魚不屬于同一物種,兩個物種存在競爭關系
D.溪流型三刺魚在新環(huán)境中繁殖能力增強,導致兩種三刺魚發(fā)生協(xié)同進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突變和基
因重組的不定向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是新物種的形成的標志,地理隔離
使同種生物不同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詳解】A、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但不一定導致新物種的形成,A正確;
B、突變和基因重組可以使種群產(chǎn)生變異,但是變異是不定向的,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
供原材料,B錯誤;
C、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魚能雜交產(chǎn)生一個種群,屬于同一物種,C錯誤:
D、協(xié)同進化是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溪流型
和湖泊型三刺魚是同種生物,不存在協(xié)同進化,D錯誤。
故選Ao
28.(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實驗中學2021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許多年前,某大峽
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甲、乙兩個種群。兩個種群所發(fā)生的變化如下圖所示,①?⑥
表示不同的變異結果,a~d表示進化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表示地理隔離,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可能出現(xiàn)生殖隔離
B.b過程表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
C.c過程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定向進化
D.漸變式和爆發(fā)式的形成新物種,都需要d環(huán)節(jié)
【答案】B
【解析】
由題意“某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甲、乙兩個種群''并分析圖示可知,a表示地理
隔離離,地理隔離可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使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基因庫出現(xiàn)差異,當
種群間的基因庫出現(xiàn)顯著差異時,最終可導致種群間產(chǎn)生生殖隔離,因此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
離可能出現(xiàn)生殖隔離,A正確:b過程表示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
可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錯誤;c過程表示自然選擇,可以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導致生物定向進化,C正確;d表示生殖隔離,是新物種產(chǎn)生的標志,因此漸變式和爆發(fā)式
的形成新物種,都需要d環(huán)節(jié),D正確。
【點睛】本題以松鼠進化過程圖解為載體,考查學生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關
系的認識和掌握情況。解決此類問題,需要學生熟記并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形成知識網(wǎng)絡,
據(jù)此明辨圖中字母或數(shù)字的含義,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34.(河南省鄭州市河南省實驗中學2021屆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題)豚鼠的野生型體色
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遺傳受兩對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
當個體同時含有顯性基因D和R時,表現(xiàn)為黑色;當個體不含有D基因時,表現(xiàn)為白色;其
他類型表現(xiàn)為灰色?,F(xiàn)有兩個純合品系的親本雜交,其結果如下表
親本組合R類型及比例Fz類型及比例
灰色雌性X白色雄性黑色雌性:灰色雄性黑色:灰色:白色=3:3:2
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結果表明,等位基因R、r位于(填“?!被?X”)染色體
上,親本白色雄性豚鼠的基因型為,&中r基因頻率為。
(2)若豚鼠種群足夠大,從七代開始,每代淘汰掉種群中灰色雄豚鼠,照這樣隨機交配若
干代,豚鼠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依據(jù)是
(3)某小組利用上述實驗中豚鼠為實驗材料,嘗試選擇不同體色的豚鼠進行雜交,使雜交
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你認為該小組能否成功?,理由是
【答案】(1).X(2).ddXRY(3).2/3(4).是⑸.淘汰掉種群中灰色雄性豚
鼠,種群d、r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種群進化(6).不能(7).白豚鼠的基因型為
dd,而D、d位于常染色體上,其遺傳與性別無關
【解析】
【分析】題目中豚鼠的體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的控制,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子
代膚色在雌雄個體之間有差異,所以有關基因有的位于X染色體上,當個體同時含有顯性
基因D和R時,表現(xiàn)為黑色;當個體不含有D基因時,表現(xiàn)為白色;其他類型表現(xiàn)為灰色,
所以黑色的基因型為D_R_,白色的基因型為dd,灰色的基因型為D_rr。
【詳解】(1)題目中親本分別是灰色雌性和白色雄性,子一代表現(xiàn)型為黑色雌性、灰色雄性,
子代雌雄個體表現(xiàn)型不同,說明有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子一代分別是黑色和灰色,這兩
種顏色都有D基因,所以D位于常染色體,那么R位于X染色體,由于子一代的雌雄個體
的顏色不同,故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DDX「Xr、ddXRY,子一代的基因型分別DdXRXr、
DdX「Y,在上述雜交過程中,自然選擇對基因不起作用,所以基因頻率不發(fā)生改變,應該是
2/3.
(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若從F2代開始,每代淘汰掉種群中灰色雄豚
鼠,照這樣隨機交配若干代,這樣就會使種群中,D與r的基因頻率下降,種群就會發(fā)生進
化。
(3)如果選擇不同體色的豚鼠進行雜交,使雜交后代中白色豚鼠只在雄性個體中出現(xiàn),這
種現(xiàn)象是不能成功的,因為當個體含有d基因時,表現(xiàn)為白色,而D、d基因位于常染色體
上,雌雄個體之間沒有差別。
【點睛】本題的突破點是,子一代雌雄個體的表現(xiàn)型不同,符合隱性雌性個體和顯性雄性雜
交,子代雌性為顯性,雄性為隱性的特點,所以可以判斷出基因的位置以及親子代的基因型。
20.(九師聯(lián)盟2020-2021學年高三11月質量檢測生物試題)熊貓的祖先是肉食性動物,
經(jīng)過長期進化,現(xiàn)在的大熊貓大多以竹子為食,而小熊貓仍然保持肉食習性。下列相關敘述
正確的是()
A.大熊貓由肉食性到植食性的轉變過程中發(fā)生了定向變異
B.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可能對大熊貓的進化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C.熊貓進化過程中,有害的突變不能為其進化提供原材料
D.大熊貓和小熊貓食性不同,表明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答案】B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
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
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
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詳解】A、變異是不定向的,大熊貓由肉食性到植食性轉變的過程不能說明其發(fā)生了定向
變異,A錯誤;
B、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因此,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對大熊貓的進化產(chǎn)
生了決定性影響,B正確;
C、無論有害變異還是有利變異,都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C錯誤;
D、大熊貓和小熊貓食性不同,據(jù)此不能表明它們存在生殖隔離,判斷生殖隔離的主要標準
是能否雜交并產(chǎn)生可育后代,D錯誤。
故選Bo
8.(浙江省2020-2021學年高三百校12月聯(lián)考生物試題)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
簿送的是()
A.自然選擇加速了種群生殖隔離的進程
B.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C.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會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D.自然選擇作用于對個體存活和繁殖有影響的變異性狀
【答案】B
【解析】
【分析】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過度繁殖(基礎)、生存斗爭(動力)、遺傳和變異(內
因)、適者生存(結果)。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
位;(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4)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3、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
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詳解】A、自然選擇改變種群基因頻率,從而加速了種群生殖隔離的進程,A正確;
B、生殖隔離的出現(xiàn)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錯誤;
C,人為因素和物種入侵都可能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從而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C
正確;
D、若變異性狀影響個體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選擇就發(fā)生作用,D正確。
故選B。
10.(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2020-2021學年高三第5次月考)下列有關生物進化學說的
敘述不正確的是()
A.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通過直接作用于整個種群而影
響基因頻率
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但對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的本質并
沒能做出科學的解釋
C.拉馬克的進化論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果
D.中性學說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長期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拉馬克的進化學說的中心思想是用進廢退。拉馬克學說認為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
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拉馬克學說是歷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否定了
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
2、達爾文的進化學說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內容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達爾文學說能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生命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性、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不能解釋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解釋只限于個體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釋物種大爆發(fā)等現(xiàn)象。
3、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
基因頻率的改;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
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共同進化。
【詳解】A、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的表現(xiàn)型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A錯誤;
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但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fā)展水
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B正確;
C、拉馬克認為生物的適應性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結果,C正確;
D、中性突變學說認為大量的基因突變是中性的,自然選擇對這些基因突變不起作用,這些
基因突變經(jīng)過長期積累,會導致種群間遺傳物質出現(xiàn)較大的差別,因此認為決定生物進化方
向的是中性突變的逐漸積累,而不是自然選擇,D正確。
故選A。
10.(九師聯(lián)盟2020-2021學年高三9月新高考質量檢測)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關
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huán)境變化一定導致種群基因頻率變化
B.若進化過程中種群數(shù)量長期保持穩(wěn)定,則基因頻率不變
C.即使種群存在某些個體致死現(xiàn)象,基因頻率也不一定改變
D.有性生殖下的基因重組能直接改變基因頻率而加快了進化的進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
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A、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如果影響種群中某些基因型個體的生存,才會引起種群的基因
頻率改變,而如果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化不影響種群中基因型的適應性,也可能不起選擇作用,基
因頻率不發(fā)生改變,A錯誤;
B、若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作用淘汰和保留個體數(shù)目相當,則種群數(shù)量長期保持穩(wěn)定,但
基因頻率仍然改變,B錯誤:
C、若種群存在某些個體致死現(xiàn)象,基因領率也不一定改變,如一個種群中有AA、Aa、aa
三種基因型的種群,原來A、a基因頻率均為1/2.若基因型為AA、aa的胚胎不能存活,則
生存下來的種群中A、a基因頻率仍為1/2;若只有AA個體不能存活,則種群基因頻率會改
變,C正確;
D、基因重組本身不具有直接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效應。如在隨機自由交配中基因頻率并不
改變,但是基因重組豐富了生物的基因型和物種基因庫,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材料,
促進了有利突變在種群中的傳播,進而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進程,D錯誤。
故選C。
7.(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生物方向性試題)下列關于某抗凍植物
種群進化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是種群進化的動力,是不定向的
B,植物抗凍是因為寒冷環(huán)境引發(fā)基因突變的結果
C.植物在繁殖過程中將抗凍性狀直接傳遞給后代
D.種群基因頻率不變也可導致新物種的產(chǎn)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自
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詳解】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是定向的,A錯誤;
B、在寒冷環(huán)境選擇之前已有抗凍和不抗凍兩種類型,植物抗凍是因為寒冷環(huán)境將抗凍的個
體篩選并保留下來,而非寒冷環(huán)境引發(fā)基因突變,B錯誤;
C、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而非親代直接將抗凍性狀
傳遞給后代,C錯誤;
D、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與必要條件,種群基因頻率不變也可導致新物種的
產(chǎn)生,D正確。
故選D?
(2021屆黑龍江省鶴崗市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模擬)1.樺尺蟆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
制,其中黑色(S)對淺色(s)為顯性。將某樺尺蜷種群分成兩組,分別遷移到A、B兩個
區(qū)域,A地是煤炭工業(yè)重鎮(zhèn),B地是閉塞的山區(qū),數(shù)年后抽樣調查,結果如下表。下列有關
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區(qū)域SS(%)Ss(%)ss(%)
A80182
B2890
A.A地S基因的頻率為89%,B地S基因的頻率為6%
B.A、B兩地的樺尺蟆因長期地理隔離達到生殖隔離,從而形成了兩個物種
C.從上述材料得知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
D.從上述材料得知生物進化的實質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由題干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A地種群內S的基因頻率=80%+18%xV2=89%,B地
種群內S的基因頻率=2%+8%xV2=6%,A正確;
B、A、B兩地的樺尺蟆直接并沒有產(chǎn)生生殖隔離,所以仍屬于同一物種,B錯誤;
CD、A地是煤炭工業(yè)重鎮(zhèn),環(huán)境污染嚴重,黑色的樺尺蛾個體數(shù)量多,控制黑色的S基因頻
率較高,而B地是閉塞的山區(qū),環(huán)境基本沒有受到污染,淺色的樺尺蟆個體數(shù)量多,控制淺
色的s基因頻率較高,由此可推知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決定的,生物進化的實質就
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C、D正確。
故選B。
(2021屆陜西省漢中市高三第一次模擬生物試題)2.有關進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B.生物受環(huán)境影響而引起的變異都是不可以遺傳的
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D.自然選擇不僅能保留有利變異,淘汰不利變異,而且能使有利變異逐代積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智能化工廠項目用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型體育賽事賽事運營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物業(yè)服務質量評估與改進合同
- 辭職申請書500字
- 酒店入職申請書
- 破產(chǎn)申請書范本
- 2025年度供用熱合同范本:綠色建筑項目供熱設施安裝與維護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城鎮(zhèn)化項目小產(chǎn)權房購房合同示范文本
- 電力安全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理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租賃與充電網(wǎng)絡建設合同
- 贏在團隊執(zhí)行力課件
- 慢性胰腺炎課件
- 北京理工大學應用光學課件第四章
- 陰道鏡幻燈課件
- 2022年山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單招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 PCB行業(yè)安全生產(chǎn)常見隱患及防范措施課件
- DB32∕T 186-2015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技術規(guī)程
- 2022年福建泉州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汽車座椅骨架的焊接夾具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共23頁)
- 露天礦山職業(yè)危害預先危險分析表
- 淺談固定資產(chǎn)的審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