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1頁
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2頁
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3頁
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4頁
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西省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

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小說《地泉》是作家陽翰笙的代表作。上世紀30年代《地泉》再版之際,陽翰笙邀請作家茅盾為其作序。茅盾在文中直言不諱:《地泉》“缺乏對于社會現(xiàn)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認識”“缺乏有感情地去影響讀者的藝術手腕”。為人作序,像茅盾這般不僅指出作品不足,而且言辭如此犀利者,并不多見。在再版后的《地泉》一書中,陽翰笙不僅全文收入這篇序言,還收入了其它幾篇含有批評意見的文章,目的就是“使我及本書的讀者,都能從他們正確的批評中,得到些寶貴的教訓”。

焦菊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總導演,曾針對戲劇界過于看重明星效用現(xiàn)象提出批評。他認為,即使靠明星贏得了眼前的票房,但從戲劇藝術的長遠健康發(fā)展看,得不償失。所言理性中肯,并不怕薄了那些熟識的舞臺明星的情面,對當時一味追逐明星的舞臺傾向發(fā)出了清醒之聲。

這表明文藝評論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鏡子與良藥。今天,文藝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優(yōu)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xiàn),文藝現(xiàn)象和文藝思潮層出不窮,尤為需要文藝評論增強朝氣銳氣,更好發(fā)揮激濁揚清、褒貶甄別的作用。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和銳氣,是來自文藝現(xiàn)場的呼喚,也是推動文藝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首先要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對文藝評論者來說,具備批評精神,意味著敢于實事求是地評價作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不能礙于情面,避而不談,要客觀公正地從作品出發(fā),對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斷與評價。事實證明,那些不痛不癢、回避問題的文藝評論,發(fā)揮不了應有作用,終將行之不遠。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睂ψ骷宜囆g家來說,具備批評精神的文藝評論能夠幫助自己客觀認識創(chuàng)作得失,提升藝術創(chuàng)作水準和思想認識水平。對讀者觀眾來說,通過批評性的意見,能更全面地認識文藝作品,更深入地理解文藝現(xiàn)象。尤其在互聯(lián)網時代,有洞見的文藝銳評更能得到受眾的信賴珍視和自發(fā)傳播。倡導批評精神、強化褒貶甄別功能的文藝評論,還有助于營造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促進文藝生態(tài)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要以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根基。評論者要能夠從思想、藝術等多個維度,對文藝作品做出精到的分析,指出不足的同時也肯定優(yōu)長,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yōu)秀作品推介給讀者觀眾。在20世紀戲曲藝術的現(xiàn)代轉化中,古老的戲曲藝術之所以能夠去蕪存菁、重獲新生,一些理論評論家的專業(yè)眼光和評論引導功不可沒。

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還要走出書齋和自我的小天地,深入廣闊的文藝現(xiàn)場。只有深入文藝現(xiàn)場,文藝評論者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對文藝作品、文藝現(xiàn)象、文藝思潮敏銳的感受力和精準的判斷力,才能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及時捕捉到文藝創(chuàng)作、文藝生態(tài)與文藝思潮的新動向與新氣象。這樣寫出來的文藝評論,也就跳出了“自說自話”“隔靴搔癢”等窠臼,言之有物、生機涌動,更容易引發(fā)共鳴,讓文藝評論更接地氣、更有人氣。

新時代新征程呼喚著文藝的繁榮發(fā)展。百花齊放的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離不開強有力的文藝評論。增強朝氣和銳氣,新時代文藝評論必將大有可為。(摘編自徐馨《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

材料二:

“好處說好,壞處說壞”是文藝評論的道德“底線”。但事實上,因為利益和偏好而對文藝作品進行無原則吹捧和無根據(jù)棒打的現(xiàn)象卻總是存在的。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就在《罵殺與捧殺》中就批評過這種“罵”與“捧”的亂象,并指出“批評的失了威力,由于‘亂’,甚而至于‘亂’到和事實相反”。隨著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發(fā)展,文藝評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傳播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人人都是評論者成為現(xiàn)實,公號、微博、短評、短視頻、彈幕等,構成文藝評論的大千世界。由于受到各種利益、動機、個人偏見、商業(yè)競爭的驅動,罵殺和捧殺現(xiàn)象常常出現(xiàn)。其惡果在于,擾亂文藝評論的生態(tài),混淆觀眾和讀者的視聽,引發(fā)種種人為的對立和沖突。這幾乎可以說是文藝界的公害,不僅影響到創(chuàng)作生產者的利益,而且也傷害了觀眾和讀者的權利。

這種罵殺和捧殺,其共同點是只顧利益、只講立場、罔顧事實、罔顧理性。有的對文藝作品過度拔高,甚至舉劣為優(yōu),“藝術創(chuàng)新”“史詩”“才華橫溢”“藝術高峰”“黑馬”等帽子滿天飛,背后其實反映的往往是票子、圈子、面子這所謂“三子”的利益;有的則是對文藝作品大打出手,指責作品一無是處,而事實上劇集才剛剛開播、電影還沒有上映,他們只是根據(jù)演職員名稱、幕后消息、映前廣告等就蓋棺定論,背后反映的往往是個人好惡、博眼球動機和種種不可告人的商業(yè)利益。與此相關,還有完全主觀的選邊刷高分和選邊刷低分,黨同伐異、硝煙彌漫,造成評論生態(tài)的種種不健康亂象。創(chuàng)們深惡痛絕,觀眾讀者嗤之以鼻。(摘編自尹鴻《肅罵殺捧殺之亂象,倡風清氣正之評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茅盾堅守文藝評論的道德底線?!昂锰幷f好,壞處說壞”,直言不諱地對陽翰笙的小說《地泉》提出了批評意見。

B.文藝評論者須具備批評精神,敢于實事求是地評價文藝作品,才能更好發(fā)揮文藝評論激濁揚清、褒貶甄別的作用

C.文藝評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人人都是評論者已成現(xiàn)實,文藝評論的生態(tài)因而遭到破壞,引發(fā)人為的對立和沖突。

D.“罵殺”和“捧殺”表面上是矛盾的兩種現(xiàn)象,但其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只顧利益,只講立場,罔顧事實與理性。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藝評論者倘礙于情面,就會對所看到的問題避而不談,甚至會把“史詩”類高帽冠于劣質作品。

B.文藝評論一旦失去朝氣和銳氣,也就會缺乏批判精神,不利于促進文藝生態(tài)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C.若抱“躲進‘書齋’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的態(tài)度,文藝評論者就難跳出“自說自話”“隔靴搔癢”的窠臼。

D.“罵殺”和“捧殺”現(xiàn)象擾亂了文藝評論生態(tài),幾乎成為文藝界的公害,文藝評論者應該自律。

3.下列選項中,對材料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材料一舉20世紀戲曲藝術重獲新生之例,表明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需以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為根基。

B.材料一引用關于良藥的名言,論證了文藝評論能夠幫作家藝術家客觀認識自己,讓讀者觀眾全面認識作品。

C.材料二引用魯迅的話,論證了那種基于自身利益與偏好的罵殺與捧殺亂象由來已久,并使文藝批評失去威力。

D.材料二用兩個“有的”一個“還有”,列舉了三種情況,使讀者對罵殺與捧殺的亂象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4分)

5.兩則材料都是文藝評論,但論述的角度和論述內容的側重點不盡相同,請簡要分析。(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貝爾·蘭金小姐

[美]杜魯門·卡波特

我第一次看見貝爾·蘭金小姐是在我八歲那年。

我坐在門廊的臺階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滿是灰塵和條痕的貝爾小姐出現(xiàn)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議地老,滿臉皺紋。幾縷稀疏的灰色頭發(fā)被汗水浸濕,覆在前額上。她走路時低頭盯著未鋪過的人行道,仿佛在尋找什么丟失的東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獵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隨著女主人的蹤跡。

幾年后的一天,我坐在喬布先生的街角雜貨店里,大口喝著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臺的一頭,另一頭是兩個鎮(zhèn)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還有一個陌生人。

“你們知道附近誰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樹出售嗎?有位東方女士要在納齊茲蓋房子,我替她采購一些?!蹦吧苏f。

兩個小混混對視了一眼,其中那個平時喜歡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開口:“先生,我跟你說,附近我只知道一個這樣的人,有幾株頂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樹。她是個奇怪的老姑娘,叫貝爾·蘭金,住的地方大概離這里半英里遠,看起來也挺奇怪的,是個衰敗的老房子,南北戰(zhàn)爭之前就有了。雖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樹的話,她那兒的是我見過最好的?!?/p>

“是啊。”另一個長著青春痘的金發(fā)男孩尖聲說道,他看起來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應該會賣給你。我聽說她在那兒快要餓死了。那兒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個住在那兒的老黑鬼用鋤頭打理一塊雜草地,他們把那個叫花園。哎,前幾天我聽說她去季特妮叢林市場,到處揀些爛菜葉,逼著歐力·彼得森送給她。你見不著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陰影里的餓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

然而陌生人打斷了這個喋喋不休的男孩,問道:“所以你認為她肯賣?”

“當然了?!蹦桥帜泻⒄f道,臉上帶著一絲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謝,向外走去。突然他轉過身來問道:“你們愿不愿意帶我過去?之后我會送你們回來?!?/p>

這兩個小痞子立馬就同意了。

我聽到這件事的結局是在大約一個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喬布先生店里。

雖然聽眾只有喬布先生和我兩個人,那胖男孩卻講得很起勁。他越說聲音就越大,語氣也越夸張。

“我告訴你們,那老巫婆就該給趕出鎮(zhèn)子。她是個瘋子。我們一到那里她就要攆我們走。她還放出那條古怪的老獵狗追我們。弗格森先生,就是那個陌生人,解釋說他想收購她的日本山茶花樹,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頭的日本山茶花樹。她回答說她從來沒聽說過有這回事,她一棵樹也不會賣,因為她愛這些樹勝過她所擁有的一切。噯,你們可聽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兩百美金,就買其中一棵樹,你們能想到嗎?兩百美金!她居然拒絕了?!?/p>

“見鬼,”他說,“一出手就兩百美金,買這些老樹是圖個啥呢?那又不是玉米?!?/p>

我離開喬布先生那兒回家時,一路都在想著貝爾小姐。我不明白她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樹。它們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窮——好吧,我那時還年輕,而她已經太老了,生命所余無多。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曉時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陰沉,從中現(xiàn)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氣紋絲不動,間或掠過一陣饑餓的強風,啃噬著巨樹光禿禿的灰色枝干。巨樹環(huán)繞著一片衰敗的廢墟,那里曾是瑰麗的“玫瑰坪”。蘭金小姐就住在這里。

她醒來時,房間冰冷徹骨,屋檐下凝著一掛冰的眼淚。她環(huán)視周遭死氣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個寒戰(zhàn)。她費了好大力氣才從顏色艷麗卻殘破的被子里爬出來。

她跪在壁爐前,想要點燃倫恩頭天晚上收集的枯樹枝。她那皺巴巴的枯黃小手費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爭著。

過了一會兒,火點著了?;鹈畿f起來,木柴發(fā)出噼啪的響聲,就像骨頭在咯吱作響。她在溫暖的火光邊站了一會兒,遲疑地挪向結了冰的洗臉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濕潤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貝爾小姐想到這天要走很遠的路去鎮(zhèn)上找吃的,仍然覺得頭暈且不適。這時她瞥見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樹竟開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氣——她從未見過它們如這般美麗。鮮紅的花瓣凝成了冰,靜靜地立在枝頭。

她記得許多年前,當她的女兒莉莉還是個小姑娘時,她會摘幾大籃子花,那時玫瑰坪高高的空曠房間里充滿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氣。莉莉會把它們偷去送給黑人小孩,她那時多么生氣?。〉乾F(xiàn)在,她一邊回憶,一邊微笑。

可憐的莉莉,她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她出生時我才十九歲,年輕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樹下,我的愛人杰德曾說我是他認識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記不清我究竟是從什么時候起變成這樣的。我不記得我第一次沒錢的時候——我開始變老的時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來怎么樣了。他只是過來跟我說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沒留下,除了莉莉。

(摘編自《世界開始的地方》[美]杜魯門·卡波特/著,伏波/譯,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眼中的貝爾小姐“身材矮小”“滿臉皺紋”,小混混口中“那些黑鬼都很怕她”,這些描寫塑造了貝爾小姐令人討厭的形象。

B.小說寫到貝爾小姐居住的“南北戰(zhàn)爭之前”就有了的“衰敗的老房子”,其作用主要是象征著她如同這房子一樣年邁且與眾不同。

C.“山茶花樹”與“兩百美金”在文中出現(xiàn)多次,小混混看重美金、玉米等實用品,貝爾小姐看重山茶花樹,表現(xiàn)出個人審美觀上的差異。

D.莉莉摘茶花偷送給黑人小孩,貝爾小姐當時很生氣,但是現(xiàn)在回憶時卻“微笑”了,這一轉變表現(xiàn)了她經歷坎坷后,面對生活磨難的坦然心態(tài)。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為線索組織材料,時間跨度大卻脈絡明晰,塑造了貝爾小姐鮮明突出的形象,為讀者呈現(xiàn)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兩個“小混混”的出現(xiàn)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他們幫陌生人購買山茶花樹,匯報事件結果,評價貝爾小姐,從側面豐滿了人物形象。

C.小說對貝爾小姐居住環(huán)境的描寫頗具特色且具有對比意味,用寒冷衰敗的環(huán)境暗示貝爾小姐的現(xiàn)實境遇,在今昔對比中凸顯人物命運。

D.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細節(jié)描寫形象地揭示了貝爾小姐在生活與情感的重壓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慘狀,但她依然不屈服,對生活充滿希望。

8.貝爾小姐為什么不愿意高價賣掉山茶花樹以改善她的生存狀況?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小說在行文時交替使用不同的敘述視角,這種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臨菑人主父偃上書。其辭曰:“《司馬法》曰:‘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羟鼗实鄄⑼虘?zhàn)國,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得其民不可調而守也?!鼗实鄄宦牐焓姑商駥⒈ズ?,暴兵露師十有余年,死者不可勝數(shù),終不能逾河而北。是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糧餉,女子紡績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yǎng),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邊,聞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擊之。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叩鄄宦牐毂敝劣诖?,果有平城之圍。高皇帝蓋悔之甚,乃使劉敬往結和親之約,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為業(yè)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眹腊采蠒唬骸拔羟赝跻鈴V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將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以攻越。當是時,秦禍北構于胡,南掛于越,宿兵于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于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滅世絕祀,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強,不變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龍城,議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長策也?!睍?,天子召見,謂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皆拜為郎中。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

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

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為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

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獸畜之不屬人夫/上不觀虞夏殷周之統(tǒng)/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皇帝,簡稱“高帝”,為開國皇帝的謚號之一,文中指秦始皇。

B.和親,文中是指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與外族或者外國達成的政治聯(lián)姻。

C.南夷,指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因當時這些地方的人多未開化,故稱。

D.郎中,漢代專指帝王侍從官,其職責主要為護衛(wèi)、陪從、建議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父偃認為,從進攻匈奴的歷史來看,匈奴蒙昧野蠻、遷徙流動性非常強,一時難以制服。

B.李斯、成進等諫臣都認為,盲目進攻也會使得民不聊生、社會動蕩,造成內憂外患的后果。

C.漢高帝也曾率軍向北到達代谷攻打匈奴,結果平城被圍,只得派劉敬前往締結和親的盟約。

D.嚴安認為周朝和秦朝的滅亡都因不改變國策而造成,以此來勸諫皇帝要為國做出長遠規(guī)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制也。

(2)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為業(yè)也,天性固然。

14.主父偃引用“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平,忘戰(zhàn)必危”這句話有什么用意?天子對其看法持什么態(tài)度。(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送韓十四江東覲?、俣鸥?/p>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白馬江④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

①韓十四:名不詳,十四是指他的排行。此詩是詩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②老萊衣:傳說春秋時代楚國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歡娛他的雙親。③黃牛峽:長江峽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韓十四去江東探親要經過此地。④白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慶)東北十里處。

15.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一首送別詩,但不像一般送別詩那樣凄凄慘慘戚戚,詩人用筆蒼勁,伸縮自如,感情激昂,可謂送別詩中的上乘之作。

B.首聯(lián)蒼勁中蘊藏一股抑郁之氣,暗扣題目,交代背景,揭示戰(zhàn)爭把天倫之樂、甚至人間萬事都破壞的現(xiàn)實。

C.頷聯(lián)寫自己與朋友的經歷,前后形成流水對,用自己的經歷引出對方的遭遇,賓主分明,寄寓遙深,一氣流貫.

D.尾聯(lián)“此別”總括前面離別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詩,“猶恐”二字與“嘆息人間萬事非”前后呼應,意味深長。

16.這首詩的頸聯(lián)使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頸聯(lián)的具體內容進行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融匯了五丁開山的神話,極言蜀道來之不易。

(2)《離騷》中強調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謝變化有常的句子是:“,?!?/p>

(3)《·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女子登上倒塌的墻,對著心上人的家鄉(xiāng)遠遠地癡望,形象鮮明,情意動人。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處于巨大壓力之中,常常會變得健忘,感到___①_____。時間長了壓力還會改變大腦的生理狀態(tài)。越來越多證據(jù)表明,持續(xù)性壓力會改變大腦的化學和物理特性。簡單來說,就像電腦后臺運行著一個很耗能的軟件,眼前的窗口就只能慢慢吞吞地加載,一直轉圈圈。壓力越大,工作中越容易出錯,這會使得工作效率越來越低,內耗變得越來越嚴重。因此,我們要學會定期放空大腦,放松自己。很多人越累越忍不住熬夜,但熬夜讓人錯過了身體自我調節(jié)的最佳時機。大腦需要定期放空,就像我們需要定期收拾房間一樣,而睡覺對大腦放空具有___②_____的功效。同時,在累這種感覺轉化為焦慮之前,我們需要來一次徹底放松。如果你想擁有放松的心態(tài),那就要訓練自己的身體具有想放松就能放松。其實,放松療法和古今中外很多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____③____,當身體放松下來,呼吸恢復平靜,心情也自然而然會平復下來。“累點”變低是日積月累的,需要定期清理身體的疲憊感。學會放空大腦、放松自己,我們才更能感受到生活給予我們的幸福感。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3分)

20.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這不叫“內卷”,這叫悄悄的學習,然后驚艷所有人!

B.紀錄片《文學的故鄉(xiāng)》用影像說明了一個道理:觸發(fā)寫作沖動的往往是“故鄉(xiāng)”。

C.“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換句話說,就是人民群眾有杰出的想象力。

D.疫情防控步入常態(tài)化后,要防止“善意”傳播負面信息的人制造新的社會恐慌。

(二)語言文字運Ⅱ(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如果你去近海浮潛,就會發(fā)現(xiàn),。因為近海是造礁珊瑚的地盤,黃褐色套裝是造礁珊瑚的標配。嚴格說來,造礁珊瑚的珊瑚蟲本身近乎透明,之所以呈現(xiàn)黃褐色,。

蟲黃藻是一種單細胞海藻,直徑只有微米級別。它體內配備“光合色素”,有光就能通過光合作用過“自養(yǎng)”生活,這種光合色素呈現(xiàn)的顏色就是黃褐色。

在海水中,蟲黃藻是能獨立生活的,但它更愿意做珊瑚的“房客”:因為這樣不僅能受“房東”庇護,還能坐收二氧化碳等光合作用原料;而它生產的有機物和氧氣,,權當交了“房租”。不過蟲黃藻只在光線充足的淺海生活,所以黃褐色套裝,只在淺海珊瑚中流行。

2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請用三個句子解說造礁珊瑚呈現(xiàn)黃褐色的原因,三個句子要構成遞進關系。總共不超過70個字。(5分)

四、作文(60分)

23.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秸稈打成圓捆和方捆都可以,區(qū)別是圓捆便于滾動,但不好堆積;方捆便于堆積,但不好滾動。

屈原有詩句:“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圓怎能夠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安?

又有人說: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宜豐縣中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第三次月考

語文參考解析

1.C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因果關系不當,“文藝評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人人都是評論者已成現(xiàn)實”不是“文藝評論的生態(tài)因而遭到破壞,引發(fā)人為的對立和沖突”的原因。原文表述是“隨著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發(fā)展,文藝評論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多,傳播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人人都是評論者成為現(xiàn)實,……由于受到各種利益、動機、個人偏見、商業(yè)競爭的驅動,罵殺和捧殺現(xiàn)象常常出現(xiàn)。其惡果在于,擾亂文藝評論的生態(tài),混淆觀眾和讀者的視聽,引發(fā)種種人為的對立和沖突。這幾乎可以說是文藝界的公害……”,可見原因是“由于受到各種利益、動機、個人偏見、商業(yè)競爭的驅動,罵殺和捧殺現(xiàn)象常常出現(xiàn)”。

2.A本題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文藝評論者倘礙于情面,就會……”過于絕對。原文表述是“對文藝評論者來說,具備批評精神,意味著敢于實事求是地評價作品,好處說好、壞處說壞。不能礙于情面,避而不談,要客觀公正地從作品出發(fā),對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斷與評價。事實證明,那些不痛不癢、回避問題的文藝評論,發(fā)揮不了應有作用,終將行之不遠”,可見即使礙于情面,對某些問題也不見得避而不談,更不見得把高帽冠于劣質作品。

3.B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論證了文藝評論能夠……”中“文藝評論”擴大了范圍,原文說的是“具備批評精神的文藝評論”。

4.材料一先列舉兩個事例,指出文藝評論的作用,進而引出論點:要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接著從并列的三個方面,運用比喻論證、引證、例證等手法論證了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的方法。最后一段收束全文,指出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銳氣在新時代的意義。

5.①論述角度:材料一從正面論述,材料二從反面論述。②內容的側重點:材料一重在論述如何增強文藝評論的朝氣和銳氣。材料二重在批判罵殺與捧殺的亂象。

6.DA.“這些描寫塑造了貝爾小姐令人討厭形象”錯誤,貝爾小姐是小說著力塑造的主人公,雖然性格有點怪異,但有著執(zhí)著而堅韌的優(yōu)秀品質,此處界定為“令人討厭”不妥。

B.“其作用主要是象征著她如同這房子一樣年邁且與眾不同”錯誤,此處是用環(huán)境烘托貝爾小姐處境的艱難,并沒有明顯的象征意味。故“與眾不同”理解錯誤,牽強附會。C.“表現(xiàn)出個人審美觀上的差異”理解錯誤,貝爾小姐不愿意賣掉山茶樹,不愿意接受“兩百美金”,主要還是因為“山茶樹”寄予了她深厚的情感,見證了她曾經美好的生活,它成為對往昔可貴的念想。因此,不能理解為主要是“審美觀”上的問題。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

7.A“以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為線索”錯,應該以“山茶花樹”為線索;“為讀者呈現(xiàn)了她較為完整的一生”錯,根據(jù)文章記敘,“我”八歲第一次見到貝爾小姐的時候,她就已經“不可思議地老”,小說后半部分回憶貝爾小姐年輕時也只是簡單交代其經歷。故選A。

8.①對美的執(zhí)著追求。貝爾小姐不愿意賣掉山茶花樹,因為她的日本山茶花樹是“上好”的品種,能開出“如此美麗”的花。②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戀。貝爾小姐不愿賣掉山茶花樹,她曾經有過如同山茶花一般甜美的愛情,親情,因為杰德的變心而毀滅,但依然眷念往昔美好的生活。③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雖然處境艱難,但她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執(zhí)著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①使用第一人稱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和感染性。如小說一、二部分以“我”的口吻講述故事,告訴讀者“我”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小說結尾部分“我”則轉換為貝爾小姐,交代了貝爾小姐的經歷,讓讀者對貝爾小姐有全面的了解。②小說在第三部分使用第三人稱講述故事,不受時空限制,可以全面深入地敘述貝爾小姐的生活情況。如對貝爾小姐心理的細致刻畫,只有使用第三人稱才能描述出來。③交替使用敘述視角,可以更靈活、全方位敘述事件,刻畫人物。本文交替使用敘述視角,突出了貝爾小姐堅韌、頑強,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形象特點,表述了對她的同情與欽佩之情。

10.C句意:從上古的虞、夏、殷、周時代,本來就沒有督責規(guī)范他們,對他們像禽獸一樣畜養(yǎng),不當作人類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傳統(tǒng)策略,卻要遵循近代的失誤,這是令我最擔憂的,也將會給百姓帶來疾苦。“虞夏殷周”是四個朝代,且“固”應為副詞本來的意思,“弗”則為否定詞,兩個詞都應是修飾動詞的,與前面朝代相連則語意不通,所以應該在“周”后面斷開,排除BD?!胺颉睘榫涫渍Z氣詞,引出下文的議論,所以應在“夫”前面斷開;且“此臣之所大憂”為判斷句,句意完整,故排除A。故選C。

11.A“高皇帝……文中指秦始皇”說法錯誤。文中的“高皇帝”不是秦始皇,而是指漢高帝,即劉邦。故選A。

12.B“民不聊生、社會動蕩”說法錯誤。由原文“李斯諫曰:‘不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得其地不足以為利也,得其民不可調而守也’”“御史成進諫曰:‘不可。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竊危之’”可知,李斯、成進都沒有提及“民不聊生、社會動蕩”等“內憂”之事。故選B。

13.(1)匈奴人沒有城郭可定居,沒有儲備的糧草(貨財)可守,遷徙流動如鳥飛,難以制服他們。

關鍵字:“居”,定居,居住;“委積”,儲備糧草;“鳥舉”,鳥飛,比喻居無定處。

(2)匈奴難以制服,不是一代了。侵擾掠奪人畜財物,成為他們的職業(yè),他們的天性就這樣。

14.引用原因:勸諫皇帝不能窮兵黷武,要認清形勢,現(xiàn)在不宜進攻匈奴。

皇帝態(tài)度:贊成。

參考譯文:

臨菑人主父偃上書。他在奏書中寫道:“《司馬法》說:‘國家雖然強大,好戰(zhàn)必然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記作戰(zhàn)的準備,必然會給國家?guī)砦kU?!瘡那埃厥蓟释滩⒘鶉?,追求勝利的欲望沒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勸阻說:‘不可以這樣做。匈奴人沒有城郭可定居,沒有儲備的糧食可守,遷徙流動如鳥飛,很難制服他們。派軍隊輕裝深入匈奴境內,糧食必然斷絕;糧食隨軍而行,會因負重貽誤戰(zhàn)機。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會為國家?guī)砝?,俘獲他們的百姓,也不能調教役使他們防守?!厥蓟什宦爠窀妫团擅商衤受姽ゴ蛐倥?,軍隊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數(shù)也數(shù)不清,卻最終不能越過黃河北進。這難道是兵力不足,裝備不齊嗎?是因為客觀形勢不允許啊。男子拼命地耕作,也不夠糧餉,女子紡紗織布也不夠做帷幕,百姓疲憊不堪。孤寡老弱得不到撫養(yǎng),路上的死人接連相望,所以天下人開始反叛秦朝。后來直到漢高祖平定天下,攻略邊塞的土地,聽說匈奴的部隊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們。御史成進進言勸阻說:‘不可進攻匈奴。匈奴人的習性,如同野獸一樣聚集,又像飛鳥一樣忽然分散,追趕他們像捕捉影子。現(xiàn)在憑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認為很危險。’漢高帝不聽他的勸告,于是率軍向北到達代谷,果然發(fā)生平城被圍的事件。高皇帝后悔不已,便派劉敬前往締結和親的盟約,此后天下安定下來,便都忘記雙方動干戈的事了。匈奴難以制服,不是一代了。侵擾掠奪人畜財物,成為他們的職業(yè),他們的天性就這樣。從上古的虞、夏、殷、周時代,就沒有督責規(guī)范他們,對他們像禽獸一樣畜養(yǎng),不當作人類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傳統(tǒng)策略,卻要遵循近代的失誤,這是令我最擔憂的,也將會給百姓帶來疾苦?!眹腊采蠒f:“從前秦始皇躊躇滿志,好大喜功,只想威揚海外,于是派蒙恬率兵向北攻打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領水軍攻打越人。在這個時期,秦朝兵連禍結,在北方與匈奴作戰(zhàn),南方又陷入百越之地,軍隊駐扎在無用之地,只能進而不能退。經過十多年,成年男子當兵打仗,成年女子轉運糧食,生活艱難困苦,活不下去,紛紛自盡于道旁的樹上,死的人一個接一個。等到秦皇帝去世,天下叛亂,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