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佳肴(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32/wKhkGWXAbM6AVruWAAGL4oOsmRs491.jpg)
![雖有佳肴(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32/wKhkGWXAbM6AVruWAAGL4oOsmRs4912.jpg)
![雖有佳肴(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32/wKhkGWXAbM6AVruWAAGL4oOsmRs4913.jpg)
![雖有佳肴(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32/wKhkGWXAbM6AVruWAAGL4oOsmRs4914.jpg)
![雖有佳肴(解析版)-2023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對比閱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32/wKhkGWXAbM6AVruWAAGL4oOsmRs491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雖有佳肴
(-)(2022?廣東廣州?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
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正義》)
L(D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其停也陳康肅公彎射
B.然后能自反也窺谷忘反
C.女有歸一屠晚歸
D.號謂大同型非木柿
(2)把“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翻譯成現代漢語。
⑶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硼的一項是()
A.甲文引《兌命》佐證了觀點:教學相長,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互相促進。
B.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人都能夠受到全社會的關愛,都能夠安居樂業(yè)。
C.乙文描述的大同社會中,人們都愿意竭盡全力地工作,但是不一定為了自己。
D.甲乙兩則短文多運用對偶句,造成了整齊鋪排的效果,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答案】(DD
(2)選舉有才能的人(為大家服務),講究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3)A
【解析】
(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善:好處/擅長;
B.反:反省/同“返”,返回;
C.歸:女子出嫁/回來;
D.是:這/這。
故選:D。
(2)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
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
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重點詞:與,同“舉”,推舉,選舉;信,誠信;修,培養(yǎng)。
(3)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
A.有誤,甲文所說的“教學相長”與現在的理解不一樣,現在的理解“教”“學”是兩個主體,而課
文所說的“教”和“學”是對同一個主體而言,即教師自身的學習與其教導學生的教育實踐都是一種學習。
因此本項說法錯誤;
故選Ao
【參考譯文】
【甲】雖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學習,就不知道
它的好處。所以學習這樣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
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
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兌命》上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
培養(yǎng)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
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
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
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
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fā)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2022?山西?中考真題)在班級舉辦的“善學精思”交流會上,啟慧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
例,帶領大家學習古詩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2頁共37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夏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選自《論語》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學記》
2.辨其音?走進文本: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讀音和詞義相同的一項是()
A.好語似珠B.好學不倦
3.明其義?理解內容:請完成下面語句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翻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
(2)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譯:,。
4.悟其理?豐富思想:《禮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闭堈旅嬖娭懈嬖V了我
們“至道”的詩句,并將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批注在相應位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句:?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批注:O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5.取其精?學以致用:《論語》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選擇其中一句作座右銘,你會選擇哪句?
為什么?
溫馨提示:①座右銘泛指激勵、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選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論語》中的其他
語句。
【答案】2.B
第3頁共37頁
3.不也很快樂嗎?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4.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批注:這句詩蘊含的哲理是天地萬物新陳代謝,生生不息,要用樂觀的精神看待社會人生。
5.示例一:座右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理由:我以此句為座右銘是為了警醒自己學習時要邊讀書邊思考。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
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只有將“學”和“思”結合起來,才能學得扎實深刻。
示例二:座右銘: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理由: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國軍隊可以改變其主帥,一個人的志向卻是不能改變的。我以此句為座右銘
是為了激勵自己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考驗,都要堅守氣節(jié),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
【解析】
2.考查字音字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為: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好”讀作hdo,意為:愛好。
A.意為:指詩文中警句妙語很多?!昂谩弊x作hdo,意為:美好;
B.意為:愛好學習,不知疲倦?!昂谩弊x作hM,意為:愛好;
故選Bo
3.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1)亦,也;樂,快樂;乎,嗎;(2)是故,因此;困,困惑。
4.考查詩句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了哲理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
他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陀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因為這
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天地之間萬
物新陳代謝乃是常理,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5.考查閱讀啟示,開放類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如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弊鳛樽毅?。這句話的意思是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
師。這句話體現出一種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它會激勵著我隨時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向身邊的人學習,
取長補短,得到進步與提升。
【參考譯文】
第4頁共37頁
孔子說:“學r(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
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孔子說:“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不學習就會心中充滿疑惑而無定
見?!?/p>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孔子說:“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
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p>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中了?!?/p>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
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恢懒俗约翰欢牡胤?,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
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2021?四川廣安?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乙】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
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Q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
秋實也。
(選自《顏氏家訓》)
【注】①華(hua):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
(1)雖有至道
(2)學學半
(3)以孫不足也
(4)但能說之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根河的一項是()
第5頁共37頁
A.弗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6頁共37頁
B.故曰:教學相長也故雖有名馬,濡辱于奴隸人之手
C.古之學者為己何陋之有
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獨行其道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2)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9.閱讀選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乙】文開篇則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一
(2)請結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
【答案】6.(1)最好的道理(2)同“教”,教導(3)彌補(4)只
7.B
8.(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2)學
習就像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觀賞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
9.(1)重要性(重要)目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2)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
足;推行主張,造福社會;涵養(yǎng)德行,以利于事。(答出其中兩點,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6.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
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至道”是“最好的道理”;“但”是古今異義詞,“只”的意思。
7.考查對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A.食:動詞,吃/動詞,喂養(yǎng);弗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故:連詞,所以/連詞,所以;
C.之:助詞,的/賓主前置標志;
D.道:名詞,道義,主張/名詞,原則,行為準則;
故選Bo
第6頁共37頁
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找出
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象,重
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
(1)句中的“知(知道)、反(反省)、困(困惑)”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2)句中的“夫(發(fā)語詞,不譯)、猶(好像)、玩(賞玩)、華(花)、登(摘取)、其實(它的果實)”
幾個詞是重點詞語。
9.(1)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甲】文運用類比的手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
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學習的“重要性”?!疽摇课氖前压湃藢W習的目的和今
人學習的目的進行比較。據此理解概括可填寫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從“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
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足;從“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學習是為了推
行主張,造福社會;從“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可以知道,古人學習是為了涵養(yǎng)德性,有利
做事。據此可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乙】古時候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別人的稱贊,
只能說說罷了。古時候求學的人是為了別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來對社會謀利;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自己,
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學習就跟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獲它的果實;評講文
章,就好像賞玩春天的花朵一樣,修身利行,就好像收獲秋天的果實一樣。
(四)(2022?山東東營?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
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任末◎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
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
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日:“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
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第7頁共37頁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
明。
10.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
(1)不知其目也旨:
(2)學學半學:
(3)叁笈不遠險阻負:
(4)博其衣裳題:
11.甲乙兩文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
12.結合(甲)(乙)兩文中的內容,談談在求學上給你哪些啟示?
【答案】10.(1)味美(2)同“教”,教導(3)背(4)寫,題寫
11.示例一:(表達方式上)甲文以議論為主,通過類比、道理論證,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以理服人;
乙文則以記敘和描寫為主,通過講述任末勤奮學習的故事,闡述了要勤于求學的道理。
示例二:(體式功用方面)甲文選自《禮記?學記》,其中包括諸多議論體裁的文章,本篇就是其中一
篇論述教學關系的議論文,文章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并注意采用多種手法進行說理。乙文選自《拾遺記》,
以小說傳奇為主,多折射現實生活。選文講述任末求學過程,敘事委曲,描寫生動,辭采可觀,文末闡述
勸人勤奮學習的道理。
12.①在學習中,當別的同學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去教別的同學,這樣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的地方,同時提升自我。
②學習中,我們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務必克服一切困難,勤奮學習。(或從學習方法角度,”不動筆墨不
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yǎng)成隨時記錄的良好習慣。)
【解析】
10.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
語即可。
(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學:同“教”,教導。
第8頁共37頁
(3)句意:(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負:背。
(4)句意:寫在自己的衣服上。題:寫,題寫。
11.本題考查文章寫作手法??蓮谋磉_方式、體裁、句式等角度思考。
從表達方式上看:【甲】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類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
弗學,不知其善”的觀點,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思路
清晰,文勢流暢,層層遞進,文氣貫通,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因此,【甲】文以議論為主,通過道理論證,
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以理服人;【乙】文講述任末勤奮學習的故事,運用描寫的方法寫出了任末的勤奮(依
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告訴人們要學習在于
勤奮的道理。因此,文章以記敘和描寫為主。
從句式上看:【甲】文多用對偶句(如“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節(jié)奏鮮明,韻律感強。文
章共五句話,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句式整齊,兩兩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口?!疽摇课膭t多用短句,多用動
詞(如“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枝為墨”中的“依、編、削、亥『’等),形象地寫出任末
求學的刻苦。
從體式功用方面看:【甲】文選自《禮記?學記》。《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其中包括諸多議論體裁的文章,本篇就是其中一篇論述教學關系的議論文?!疽摇课倪x自《拾遺記》?!妒斑z
記》主要內容是雜錄和志怪,以小說傳奇為主,多折射現實生活。選文講述任末求學過程,是一個勸人勤
奮學習的小故事。
12.本題考查個性化解讀文本。結合文章內容和主旨,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談自己在求學上得到的
啟示。
示例:【甲】文說"學然后知不足”,意思是: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告訴我們人要不斷地
學習,通過學習,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改正,這樣自己才能不斷進步,學
識才能不斷提高。
【乙】文中,任末“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意思是: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自己
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啟示我們,當我們讀書有心得體會或遇到不解問題時的時候,一定要動筆記
錄,記錄是積累知識的最好的方法,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要養(yǎng)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
【參考譯文】
第9頁共37頁
【乙】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他常常說:
“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
劃樹汁作為墨水。晚卜.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看書有領會的時
候,寫在自己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
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也不過是行
尸走肉罷了?!?/p>
(五)(2022?安徽?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
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①,秋登②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
也。
(選自《顏氏家訓I》)
【注】①華(hud):花。②登:進用,這里指摘取。
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雖有至道
(2)學學半
(3)以升不足也
(4)但能說之也
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2)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
15.【甲】文開篇用類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乙】文開篇則用對比手法論述了學習的
第10頁共37頁
16.請結合【乙】文用自己的話談談求學的真正意義。
第11頁共37頁
【答案】13.(1)最好的道理;(2)同“敦”,教導;(3)彌補;(4)只。
14.(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
(2)學習就跟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獲它的果實。
15.重要目的
16.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足;推行主張,造福社會;涵養(yǎng)德性,有利做事。
【解析】
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雖然有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
(2)句意: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學:同“教”,教導。
(3)句意: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補:彌補。
(4)句意:只能說說罷了。但:只。
14.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句重點詞:困,不通,理解不了。自反,反省自己。強,勉勵。
(2)句重點詞:猶,猶如。華,花朵。其,它的。實,果實。
15.本題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
【甲】文結合“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可知,運用類比的手
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即“教學相長”,告訴了我們學習的重要性。
【乙】文結合“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
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可知,把古人學習的目的和今人學習的目的進行比較。
1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結合“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可以知道,古人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彌補自身不足。
結合“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知道,古人學習是為了推行主張,造福社會。
結合“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可以知道,古人學習是為了涵養(yǎng)德性,有利做事。根據文
章內容可知,作者十分推崇古人的學習目的。其實,學習就應該像古人那樣。
【參考譯文】
第11頁共37頁
【乙】古時候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充實自己,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別人的稱贊,
只能說說罷了。古時候求學的人是為了別人,推行自己的主張來對社會謀利;現在求學的人都是為了自己,
提高自己的水平求得升官。學習就跟種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獲它的果實;評講文
章,就好像賞玩春天的花朵一樣,修身利行,就好像收獲秋天的果實一樣。
(六)(2022?上海?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古文,完成問題。
【甲】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乙】
孔子學琴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①。師襄子曰:“可以旗矣。"孔子曰:“丘己習其曲矣,未得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庇虚g②,日:“己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人也③。”有間,有所穆然④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日:“丘得其為人,
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H:”師蓋云《文王操》⑤也。”
【注】①進:繼續(xù)學(新內容)。②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③為人:作曲的人。④穆然:默然,沉靜深
思的樣子。⑤《文王操》:周文王譜寫的琴曲名。
17.(1)【甲】文選自《》,該書為家論著的匯編。
(2)解釋【乙】文中加點字。
①可以迄矣
②丘未彳尋其志也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4)對【乙】文畫線句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孔子)愉悅地登高遠眺,志意深遠。
B.(孔子)輕快地仰視遠眺,意志深遠。
C.(孔子)輕快地登高遠眺,志意深遠。
D.(孔子)愉悅地仰視遠眺,意志深遠。
第12頁共37頁
(5)【甲】【乙】兩文的話題都是關于的?!炯住课闹饕劻?/p>
第13頁共37頁
的觀點?!疽摇课闹?,“孔子學琴”經歷了、掌握技法、、理解作者的過程。
(6)“孔子學琴”的故事印證【甲】文中所言的道理,最適切的一項是()
A.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
B.學然后知不足
C.教然后知困
D.教學相長
【答案】17.(1)《禮記》儒
(2)①增加;②領會。
(3)知道困難,然后就能自強不息。
(4)D
(5)學習;教學相長;熟悉曲子;領會志向。
(6)B
【解析】
(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雖有嘉肴》選自《禮記》,《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相傳是西漢經學家戴圣編纂的。
(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①句意: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益:增加;
②句意: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得:領會。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知:知道。困:困難。
(4)本題考查對畫線句的理解。
“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句中重點詞語有:怡然,欣喜;高望,高瞻遠望;遠志,意志深遠。句子
的意思是“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深遠”。
故選Do
(5)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分析。
結合甲文的“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和乙文中的“孔了學
鼓琴師襄子”可以看出,兩文寫的都是關于學習的;
結合甲文中的“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
H:教學相長也”可知,甲文談了“教學相長”的觀點;
第13頁共37頁
結合“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可知,乙文講述了孔子拜師學琴的故事;
結合乙文中“丘已習其曲矣,未得數也”“丘未得其志也”“丘未得其人也”可概括出,孔子學琴經
歷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領會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過程。
(6)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乙文中的“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不進”,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
進;“丘未得其志也”,孔子認為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梢姟翱鬃訉W琴”的故事印證了“學然
后知不足”的道理。
故選B。
【參考譯文】
乙:孔子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子學習彈琴,學了十天仍止步不進。師襄子說:“可以增加學習內容了?!?/p>
孔子說:“我已經熟習樂曲的形式,但還沒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边^了一段時間,師襄子說:“你已經熟
習演奏的技巧,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意境、志趣啊。”過了一段時間,
師襄子說:“你已經熟習樂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繼續(xù)往卜學了?!笨鬃诱f:“我還不了解樂曲的作者啊。”
過了一段時間,孔子默然沉思,欣喜陶然,高瞻遠望而意志深遠地說:“我知道樂曲的作者「,那人皮膚
深黑,體形頑長,眼光明亮遠大,像個統(tǒng)治四方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還有誰能撰作這首樂曲呢!”
師襄子離開坐席連行兩次拜禮,恭敬地說:“老師說這樂曲就叫做《文王操》啊?!?/p>
(七)(2021?云南紅河?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
任末?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
削荊④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
之行尸走肉耳?!?/p>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第14頁共37頁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
照明。
18.解釋下列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不知其目也旨:一
(2)教然后知印困:__________
(3)學學半學:一
(4)負笈不遠險阻負:___________
19.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故曰:教學相長也。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20.“教學相長”的結論在前文已經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兌命》中的話是否多余?
21.結合【甲】【乙】兩文中的內容,談談你在互助學習中的啟示?
【答案】18.(1)味美;(2)困惑;(3)同“教”,教導;(4)背
19.(1)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
(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
20.不多余,通過引用《兌命》中“學學半”的名言,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觀點。這種說理
的方法叫做引用(道理)論證,能夠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1.示例: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增光添彩。在互助
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解析】
18.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
(1)不知其旨也: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教然后知困:教導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第15頁共37頁
(3)學學半:教導別人占自己學習的一半。學:同“教”,教導;
第16頁共37頁
(4)負笈從師,不懼險阻:背著書箱拜了很多老師,不怕艱難險阻。負:背。
19.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
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此句中重點的詞有:
(1)故,所以;相長,互相推動、互相促進。
(2)若,如果;貝IJ,那么;何以,以何,憑什么。
20.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啊秲睹吩?學學半'”是引用了典籍中的名言,是運用了引用(道理)
論證的方法,進一步論證了“教學相長”的中心論點,使論證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21.本題考查談啟示。要結合文章內容和自身實際來談在互助學習中的啟示?!敖虒W相長”的意思是
教與學是互相推動、互相促進的。告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善學也要善教。對于自身的學習,就要
端正學習態(tài)度,把握學習方法,在互助學習中起到帶頭作用。對于與別人的交流學習中,就要利用自己的
優(yōu)勢,學會幫助同學,根據“教學相長”的道理,幫助同學其實也是提高自己的過程,一舉兩得,何樂不
為!
【參考譯文】
【乙】任末,他14歲時就背著書箱拜了很多老師,不怕艱難險阻。他常說:“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將
來憑什么去完成一番事業(yè)?”他貧窮無家,有時沒有宿處,只在樹下搭一個草棚,把荊棘削成筆,用樹汁
當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書,沒有月亮的日子就點燃枯草雜木照明。平日里每當讀書有體會時,便把心得
寫在衣服上,用來記下它。跟他學習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學,為了要研讀他寫的心得體會,他們經常輪
流用干凈的衣服跟他交換。不是古代圣賢的著作他是不看的。臨死時告誡后人說:“一個人如果終身好學
習,即使死了還像活著一樣;要是不學習,即使活著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罷了。”
(A)(2021?山東荷澤?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
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禮記?學記》)
【乙】
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經人倫;為美觀,故可以供
神明。
夫聽黃鐘之聲,然后知擊缶之細;視袞龍之文②,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③
第16頁共37頁
之教,然后知不學之困。故學者如登山焉,動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顧所由來,則杳然其遠,
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
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④而徇⑤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學之必達
也。故君子心不茍愿,必以求學;身不茍動,必以從師;言不茍出,必以博聞。
(徐斡《治學》)
注釋:①懿:美好。②文:花紋。③庠序:學校。④矯首:仰頭。⑤徇:順從,追隨。
2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
①不知其目也()
②《兌命》曰“學學半”()
③然后知被褐之陋()
④如噂解焉()
23.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基此之謂乎!居廟堂之高則憂基民
B.夫聽黃鐘石聲不如速行之必至也
C.倚立加思遠執(zhí)策頊臨之
D.故學者如登山厚且自置土石
24.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標一處,不含句末)
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
2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以其難而懈之,誤且非矣。
26.【甲】【乙】兩段文字內容上都論述了一,不同的是【甲】文還說明了的道理,【乙】
還說明了的道理。
【答案】22.味美教穿睡眠
23.C
24.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
25.①所以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第17頁共37頁
②因為它難而懈怠,就是認識錯誤而且行動完全不對了。
第18頁共37頁
26.學習的重要性。教學相長的道理。治學要付諸行動。
【解析】
22.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解答此類題目時,應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句子
的翻譯推斷詞語的意思。課外文言文的詞語解釋既要充分調動知識積累,回憶該詞的常用義,還要結合上
下文來判斷。
(1)句意: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句意:《兌命》上說“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學習的效果”。學:同“教”,教導;
(3)句意:這樣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被:同“披”,穿:
(4)句意:就好像是睡眠。寤寐:睡眠。
23.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
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
A.表示推測語氣,大概/代詞,他的;
B.結構助詞,的/音節(jié)助詞,不譯;
C.表修飾/表修飾;
D.語氣詞/哪里;
故選Co
2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做“斷句題”要通讀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文
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語法分析、對話標志、常見虛詞、結構對稱、固定句
式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不學習,也就無法擁有美好的品德。根據句意可知,正確的停頓應為:人不學/
則無以有懿德。
25.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
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
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
(1)“是故(所以)”“困(困惑)”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解釋準確;
(2)“以(因為)”“懈(懈怠)”“誤(錯誤)”“非(不對,不正確)”是此題中的關鍵詞語,
一定要解釋準確。
第18頁共37頁
26.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過閱讀甲乙兩文,從甲文中的''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乙文中的“學猶飾也,器不飾則無以為美觀,人不學則無以有懿德”“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學之困”等
句子可知,兩文都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再由“故曰:教學相長也”可知,甲文還說明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由“倚立而思遠,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矯首而徇飛,不如修翼之必獲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務學之必達也”
可知,乙文還說明了治學要付諸行動的道理。
【參考譯文】
乙:學習就好像是修整裝飾,器物不加修飾,就無法獲得美麗的外觀,人不學習,也就無法擁有美好
的品德。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器物做得美觀好看,才可以供奉給神祇
祖先。
聆聽過了黃鐘的聲音,這樣以后才知道叩擊瓦罐所發(fā)出的聲音是多么的細小;目睹了帝王禮服上的繡
龍紋飾,這樣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過學校的教育,這樣以后才知道不學習
的困惑。所以學習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顧學習活動的來由,
就遙遠渺茫了,但因為它難而懈怠,這就不僅是認識錯誤,而且是行為完全不正確了。
倚著器物佇立而想著耍到遠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達遠方;仰著頭想追隨鳥兒翱翔長空,不如
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實現夢想;孤身獨處希望獲取智慧,不如努力學習則一定能達到目標。所以,君子的內
心不隨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學習;自身不輕舉妄動,而是一定要追隨老師;說話不信口開河,而一定
要廣泛聽取。
(九)(2021?河南平頂山?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學半”,其此之謂
乎!
(《雖有嘉肴》)
(二)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路建筑材料質檢合同范例
- 北京出租合同范例
- 財產抵押擔保借款合同范本
- 冷庫安裝合同范例
- 公廁維修施工合同范本
- 公司工程裝修合同范例
- 個人廣告采購合同范本
- 全屋定制套餐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工傷事故責任認定與賠償金支付協(xié)議書
- 包子配送合同范本
- 《消防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究》
- 2024年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
- 【直播薪資考核】短視頻直播電商部門崗位職責及績效考核指標管理實施辦法-市場營銷策劃-直播公司團隊管理
- 項目設計報告范文高中
- 《千年古村上甘棠》課件
- 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電子課文《小馬過河》
- 《醫(y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yè)九項準則》專題解讀
- 愛車講堂 課件
- 成立商會的可行性報告5則范文
- 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總結
- 2024-2030年中國免疫細胞存儲行業(yè)發(fā)展模式及投資戰(zhàn)略分析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