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_第1頁
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_第2頁
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_第3頁
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_第4頁
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二年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范文二班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學校數學二班級上冊第6頁、第7頁。

教學目標:

1.能依據詳細狀況呵呵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2.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關系,能依據情境圖寫出乘法算式。

3.熟記乘法算式中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4.引導同學感悟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類推和遷移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解決簡約的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預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心愛的同學們,你還記得嗎?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一起走進了《兒童樂園》,認識了乘法,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在今日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討論乘法,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復習舊知

1.讀一讀。

(1)2×3=63×2=6

(2)5×4=204×5=20

(3)3×7=217×3=21

2.說出乘法算式。

(1)6個8相加:6×8或8×6

(2)9個2相加:9×2或2×9。

(3)3個5相加:3×5或5×3。

3.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加法:7+7+7+7+7=35(個)

乘法:7×5=35(個)或5×7=35(個)

三、學習新知

師:同學們,你玩過積木嗎?玩積木是一種有趣的智力游戲,今日,老師就給大家?guī)砹艘恍?。把你看到的說一說。

生1:五彩繽紛的積木真美麗!

生2:一排排的積木真整齊!

生3:我看到一共有5排積木,每一排都有7塊。

師:你們觀測得真認真!這么多的積木,究竟有多少塊呢?

(老師聽到有的同學已經開始數了:1、2、3、4、5……,一貫數到了35。原來,這些積木有35塊??墒牵@樣一塊一塊地數太慢了。你能想出一個好方法,讓我們又快又對地數出積木的塊數嗎?咱們看看其他小伙伴是怎么數的吧!有的小伙伴在認真觀測后發(fā)覺,這些積木并不是任意擺放的,它們的擺放是有規(guī)律的,橫著看,每排積木的塊數都是7,就可以7塊7塊地數,有這樣的5排,數5次就可以了。7、14、21、28、35。嗯,這樣數快多了!也有小伙伴發(fā)覺,豎著看,積木的擺放也有規(guī)律,每列積木不僅顏色相同,塊數也一樣——都是5,就可以5塊5塊地數,有這樣的7列,數7次就可以了。5、10、15、20、25、30、35。嗯,這樣數也很快!)

師:同學們能夠從不同角度觀測積木,發(fā)覺積木擺放的規(guī)律,一排排、一列列地數出了積木的塊數,可真了不得!

師:你怎樣數出了積木的塊數?我們用這兩種好方法再數一數積木的塊數吧!先橫著一排排地數:7、14、21、28、35。再豎著一列列數:5、10、15、20、25、30、35。

師:積木數完了,一共有35塊。你能依據數法,列出算式嗎?拿出紙和筆,試著列一列。寫好了嗎?老師把大家寫的記錄了下來:

(1)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7+7+7+7=35(塊)

(2)橫著看:每排7塊,有5排。

7×5=35(塊)或5×7=35(塊)

(3)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5+5+5+5+5+5=35(塊)

(4)豎著看:每列5塊,有7列。

5×7=35(塊)或7×5=35(塊)

師:觀測這四組算式,你想說些什么?

(對,第一組算式和第二組算式都是橫著觀測積木的,都是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一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第二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了5個7相加的和。

第三組算式和第四組算式都是豎著觀測積木的,都是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不同點是,第三組算式是用加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第四組算式是用乘法表示7個5相加的和。

比較一下,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哪種方法比較簡便?當然是乘法了??磥恚蠹乙呀浿懒顺朔ǖ膬?yōu)點,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些同學還是不太習慣用乘法。盼望這些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嘗試。

看著第二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7表示什么意思?5又表示什么意思?橫著看,每排有7塊積木,有這樣的5排,7就表示了每排積木的塊數,5表示了7的個數。求5個7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7×5和5×7來表示。

看著第四組算式,在這兩個乘法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7又表示什么意思?豎著看,每列有5塊積木,有這樣的7列。5就表示了每列積木的塊數,7表示了5的個數。求7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我們用乘法5×7或7×5來表示。)

四、全課總結

今日你有哪些收獲?(同學暢談收獲)

板書設計:

有幾塊積木

7×5=35(塊)

5×7=35(塊)

二班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學目標預設:

1、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簡約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嫻熟地讀、寫乘法算式,能正確地將加數相同的加未能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激發(fā)同學學習的愛好。

4、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養(yǎng)成同學勤于動腦、仔細學習的好習慣。

相關資料老師預備:教學掛圖、投影片。

同學預備:

積木假設干塊。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解決簡約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將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直截了當談話引入

小伙伴們,你們喜愛玩積木嗎?調皮最喜愛擺積木了,我們看它擺出了什么圖形?(出示積木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

①同學認真看圖,指導思索提問:一排有幾塊積木?共幾排一共有幾塊積木?

②請同學匯報溝通。

③依據同學溝通問題,選擇一個進行引導,例如:橫看,每排7塊,有5排,共有7×5或5×7塊。

2、做一做。

①讓同學獨立解答提出的其余問題,然后進行小組溝通。

②引導同學思索回答:從不同的角度觀測可以得出不同的幾個幾。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看圖寫乘法算式。

小伙伴們除了玩積木,還喜愛玩其他的游戲:

①你能算一算玩游戲的一共有幾人嗎?(書P6.1左圖)

②中途,老師為大家送來了飲料,一共送來了多少瓶呢?(書P6.1右圖)

2、填一填。先讓每位同學都獨立做,然后指名同學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并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如:求5個6的和是多少或求6個5連加是多少等。

3、送信游戲。

老師將全部算式制成算式卡片發(fā)給同學開展送信游戲。(書P6.3)

四、拓展性練習

出示書P9.4情境圖,讓同學看圖提問題,解答后進行小組溝通。比一比,哪組提的問題又多又好!

二班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學目標

1.在詳細生活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質量單位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愛好

老師: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老師:瞧!小明、小美和媽媽正在超市里面買水果呢!

(課件播放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呈現(xiàn)價簽上的錢數和500克、lkg等)。

老師:誰來說說你在圖中發(fā)覺了什么數學信息?

老師: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呢?

老師:對,我們在生活中買東西時,常常要稱一稱物品的重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要表示物品究竟有多重,就需要用到這里涌現(xiàn)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你還知道生活中所運用的其他質量單位嗎?

同學可能會回答斤、公斤、兩等。

老師:對,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斤、兩和公斤。為了便于國際溝通,一般狀況下采納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今日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老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爭論,獲得方法

1.認識克

(1)借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老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老師:請大家仔細觀測這三樣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嗎?

老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預備了這些物品,現(xiàn)在請你們拿在手中掂一掂。

老師:你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老師:對,它們都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

老師板書:克(g)。

老師:除了老師給大家預備的這些物品以外,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

老師:這是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告知你們,它約重1克。

板書:一枚2分硬幣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老師:請大家取出老師為大家預備的那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悄悄地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老師:下面請大家在老師給你們預備的小盤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也重1克。

讓同學進行充分地活動,借此加強同學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之后通過溝通匯報,提煉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幣作為1克的標準,對比著來掂一掂就找到了。為后面的估量作鋪墊。

老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裝了黃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老師:你取出的黃豆有幾顆?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老師:那究竟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2.認識天平

老師:對,我們就要來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老師(出示天平):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

老師(出示砝碼):瞧,這些就是砝碼。(舉起1克的砝碼)這是這盒砝碼里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里最重的有100克呢!你們聽出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了嗎?

老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著“O”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

老師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老師:瞧,7粒黃豆的質量是1克。下面請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黃豆,掂一掂。

老師:很好!看來大家都已經充分感受過1克究竟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驗考驗大家,有信心嗎?

老師呈現(xiàn)第101頁“做一做”,讓同學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

3.認識千克

(1)認識千克。

老師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蘋果的實物。

老師:請大家觀測這兩樣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老師:誰到黑板前來拿拿這兩樣物品?

老師:說說你們有什么感覺?輕還是重?

老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

老師板書:千克(kg)。

老師:有誰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關系嗎?1千克等于多少克?

老師:對,1千克等于1000克。

老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老師:老師這里有2袋鹽,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同學1:1000克。

同學2:1千克。

老師:很正確!現(xiàn)在,同學們的桌上也有這樣的2袋鹽,請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老師:再將這2袋鹽都放在同一個手上掂一掂,說說有什么感覺。

老師:很好!再閉上眼睛,掂一掂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有多重。

老師:好!下面請大家憑借剛才的感覺,在老師給大家預備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老師: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標簽,誰找得最準?

老師:你能說說自己是怎么找的嗎?

老師:現(xiàn)在請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個同學都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常見秤

老師:測量比較重的物品,你們知道用什么秤嗎?

老師用課件出示盤秤的刻度盤。

老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盤秤。誰來說說這臺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同學:盤秤用千克作單位。

老師: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

老師(用課件演示放入1千克裝的洗衣粉后,指針指著1)現(xiàn)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假如指針指著5呢?

老師:很好,認真觀測盤秤的刻度,說說你有什么發(fā)覺。

同學可能有多種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同學體會測量的本質,以1千克為標準去量。

老師用課件出示彈簧秤。

老師:這是彈簧秤,看看彈簧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老師用課件演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后,指針指著10

老師:誰能說涌現(xiàn)在稱的西紅柿有多重?有幾個?

老師: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老師用課件出示體重秤。

老師:看看這臺體重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

老師用課件演示一個同學站上之后,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的刻度處。

老師:這名同學有多重?當指針指在20和25這兩個數之間時,就要從20開始往后數。指著30呢?

老師:通過對這三種秤的觀測,你能發(fā)覺它們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同學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單位,看看有多少個這樣的1千克等,重在引導同學體會測量的本質。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1.口答

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梨重150()一個西瓜重6()一個雞蛋重50()

一只公雞重2()一個漢堡重280()一桶油重5()

一支鉛筆約重180()

2.完成第106頁第6題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2500克○3千克

3.一抓準

(1)介紹全國勞模——張秉貴。

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特別能干的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事。比如全國勞模張秉貴,他是北京市百貨大樓的一名售貨員。大家都叫他“一抓準”,無論顧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夠抓出來,他的手就像一臺秤!

(2)明確要求:我們每組都有一籃橘子,一會兒請大家從這個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組同學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憶溝通,總結反思

老師:同學們,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

老師:通過學習你有些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同學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同學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援助同學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學的猜想得到驗證,很詳細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同學去任選看兩件物品并填好調查表;

2、調查表

物品名稱凈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個

1千克(鹽)()袋

2、同學匯報自身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設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并填寫試驗卡物品估量的重量稱的重量1個蘋果()克()克()克()克

4、從同學的數據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數據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會解答嗎?

教學反思:

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lián)系,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詳細化。

二班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最新范文4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進展同學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技能,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

4、培育同學觀測技能、動手操作技能及合作學習的技能。

5、引導同學關懷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培育同學的估測意識。

教具預備:各種秤、各種實物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最喜愛吃爸爸媽媽做的什么菜?老師最喜愛吃糖醋排骨,你們喜愛吃嗎?老師剛才從一位出名的廚師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說這樣做肉香味美,你們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樣配料的?

2、你們從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誰情愿來說一說?

3、對呀!克與千克都是用來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質量單位。今日我們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揭示課題)

4、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的質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單位的,誰情愿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說一說。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來同學們對克與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們來猜一猜你們桌面上的哪個物體大約是1克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大約就是1克呢?

對了,我們可以來稱一稱。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出示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體來天平上稱一稱(師邊援助邊講解稱的方法)

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一枚2分硬幣,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說說感覺怎么樣?(很輕)稱比較輕的物體的時候,我們通常用“克”作單位。

(3)操作實踐:小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幣,輪番用手掂一掂體會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

(5)拿一袋鹽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個重一些?不許用秤稱,用手來掂一掂感覺一下你判斷的正確嗎?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學們,是不是全部的物體都用克來表示嗎?對了,還有千克,下面請小組內用手來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體。

那么重1千克的物體還用天平來稱合適嗎?

(2)認識盤秤、彈簧秤:當指針指向1時,表示1千克,指向2時表示幾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稱幾千克的物品?指針指向小1,應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預備好的秤,小組來秤一秤1千克鹽后匯報,任意稱你身邊的物體。指名再來秤1千克的水果,裝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數一數有多少個?

(4)下面每個人都一手拿鹽,一手拿2分的硬幣,掂一掂感覺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知小組同學。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國際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了稱較重的物體一般用千克作單位。小明卻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情愿用你學的知識幫幫他嗎?

(5)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一題和第四題

C、千克與克的關系。

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里拿的一袋精鹽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現(xiàn)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鹽是1什么?那么我們可以說一袋腌制鹽和兩袋精鹽是什么關系呢?他們之間加上什么符號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號左右兩邊表示的質量相等,但單位不同)那么現(xiàn)在你說1千克里有多少個1克呢?

小結:克與千克有著這樣的關系,下面我們就來腦筋急轉彎

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五題

(三)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紅的體重是35Kg。()

(5)一箱蘋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長度單位。()

2、稱一稱

同學們,稱體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單位?(千克,人比較重)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我們來稱一稱吧!

請三名同學上來,猜猜誰最重,誰最輕。分別稱出體重,找出最輕和最重的。

老師建議:盼望瘦小的同學不要挑食,過胖的同學要科學飲食,人人爭取有個健康的身體,好嗎?

4、同學們的精彩表現(xiàn)吸引來了一頭可愛的小豬,緊接著來了一只大公雞,大公雞還下了一個大雞蛋,它們來是想讓你們援助它們解決一件它們的煩心事,你們情愿嗎?一位糊涂的小伙伴把他們的體重給弄混了,你們能為他們找到合適的重量嗎?

(四)質疑小結、概括評價:

1、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得興奮嗎?,你有哪些收獲和感受,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嗎?

2、概括:今日我們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比一比,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而且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么除了今日認識的克與千克,你還知道哪些質量單位嗎?(可以向同學介紹斤、兩、公斤、噸)

(五)課后實踐

同學們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體重,再問問媽媽你誕生時的身高和體重,制作一個自我小檔案,體會一下媽媽哺育你所付出的艱辛,讓我們用成果來回報父母。

二班級下冊數學電子教案最新范文5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學校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

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

這節(jié)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同學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同學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同時使同學了解在生活中有各式各樣的秤可以援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在詳細生活情境中,使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學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約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育同學稱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約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2、物體質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體課件、一枚2分硬幣、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鹽假設干袋、彈簧秤、盤秤、電子秤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導入

師:昨天李老師帶關女兒去新瑪特購物,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她們都買了什么?請看大屏幕。

師:從畫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們買了6個蘋果,重1千克。

生:1盒餅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師:你們都是擅長觀測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討論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師:1千克大約有多重呢?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老師給你預備好的1角硬幣。一枚1角硬幣的質量大約就是1克,請你們親自掂一掂,感覺一下1克有多重。

(同學活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克?

生:一顆鈕扣。一個橡皮頭?!?/p>

師:可見我們的生活中到處有數學。

師:下面請同學們從你的學具袋里取出火腿腸,看看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師:好!請同學們掂一掂,感覺一下34克是多重。

(同學活動)

師:同學們看一下,你的學具袋里還有什么?

生:牛奶!

師:快來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過程中,提示同學g即克的英文縮寫)

師:那請你趕快掂一掂,感覺一下吧!(同學活動)

師:請同學們從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同學猜)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質量標注,是?

生:500克。

師:那兩袋呢?

生:1000克。

(板書)

三、實踐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與“千克”的關系

師: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今日,老師還給同學們預備了一袋鹽,(出示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它的質量標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書)

師: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師:現(xiàn)在請小組長到老師這里來領1千克的鹽。

(組長來領)

師:請小組成員輪番掂一掂,感覺一下1千克是多重。

(同學活動)

師:同學們都掂過了嗎?

生:掂過了。

師:那1千克鹽和我們剛才的2袋砂糖比較,哪個重?

生:鹽重。

生:砂糖。

生:一樣重。

師:怎樣知道物品的輕重?

生:用秤稱!

師:說得好極了,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