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科學五下教案蒙蒙de雨科學課堂2024年2月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第1課種子發(fā)芽實驗【教材簡析】在“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學習活動中,學生已經觀察過種子的結構,開展過鳳仙花的種植活動,他們對于種子的萌發(fā)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未曾進行過系統(tǒng)性思考與研究。本課將以此為背景,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認識建立假設、開展方案設計、動手實踐研究,最終找到“答案”并形成相關認識。該研究過程屬于控制變量實驗,因此本課將承載著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實驗(對比實驗)設計的任務。在本課中,學生要學習提出問題、根據所要研究的問題控制實驗條件、設計實驗、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這幾個過程。學生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實驗(對比實驗)設計的任務,改變條件和控制條件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在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本課以改變“土壤”這個條件的對比實驗的設計進行精講細講,給學生一個好的例子,從而對他們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緦W情分析】通過幾年的科學課的教學,學生對科學課的認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后設計實驗計劃,最后進行實驗驗證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交流自己的實驗設計,吸取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不足,完善、調整自己的實驗計劃,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的發(fā)言,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找到自己計劃的缺陷。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同時要記錄種子的發(fā)芽情況,通過文字記錄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這個過程需要學生每天去觀察,看一看種子從種下去,到長出葉這段時間要經歷哪些階段?!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能夠認識到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編輯:蒙蒙de雨科學課堂科學思維*感受對比實驗對變量控制的嚴格要求,發(fā)展嚴謹的科學思維。探究實踐*能夠使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研究種子發(fā)芽所需條件的過程*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驗計劃開展實踐研究,觀察并記錄種子發(fā)芽狀況的活動。態(tài)度責任*表現(xiàn)出對種子發(fā)芽條件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窘虒W重難點】重點:能夠使用對比實驗方法設計種子發(fā)芽實驗,研究種子發(fā)芽所需條件的過程。難點: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驗計劃開展實踐研究,觀察并記錄種子發(fā)芽狀況的活動?!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干土壤、濕土壤、滴管、一些水、綠豆種子若干、玻璃皿、面巾紙、標簽紙、黑色杯子、透明塑料杯、紙杯、小勺、水槽、實驗計劃表。(可按組準備)教師準備:一些萌發(fā)的綠豆種子、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材料準備:一些萌發(fā)的綠豆種子]1.欣賞綠豆種子萌發(fā)的圖片,提問:圖片中的綠豆苗從什么開始新生命的?預設:種子2.我們知道許多植物的新生命是從種子發(fā)芽開始的,種子發(fā)芽需要哪些條件呢?預設:水、溫度、陽光、空氣、土壤、養(yǎng)料等3.生自由交流,師板書。4.出示綠豆種子:這是幾顆完好的綠豆種子,如果要讓它們發(fā)芽,剛才同學們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都需要呢?預設:需要或不需要5.討論:我們又該如何辨別想讓種子發(fā)芽必須條件是哪些,不需要的又是哪些呢?怎樣的實驗辦法可行呢?6.生交流匯報引出課題《種子發(fā)芽實驗》。二、探索(預設30分鐘)[材料準備:實驗記錄單](一)完成實驗計劃的設計1.請你以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土壤為例,小組討論如何設計這個實驗?2.生交流并完成實驗記錄單。(文字描述、畫圖形式、圖文結合的方式)(預設:我們可以把有些綠豆種子放在土里,而有些不放在土里,看看它們能不能發(fā)芽。)3.明確實驗方法:(1)不錯的建議,分成兩組實驗。為什么要設計成兩組實驗呢?(預設:只有兩組進行對比才能說明種子發(fā)芽與土壤的關系。)(2)研討:如果這兩組的綠豆都發(fā)芽了,說明什么?如果沒有土的一組綠豆沒有發(fā)芽,而有土的一組綠豆發(fā)芽了,說明什么?(預設:都發(fā)芽了說明綠豆種子發(fā)芽不需要土壤;其中有土的一組發(fā)芽了說明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土壤)4.全班共同討論實驗方案:預設:(1)兩組實驗應該有相同的綠豆種子。研討:放多少比較合適?為什么?(預設:多幾顆,因為有些種子本身受損的話就不會發(fā)芽,防止實驗中出現(xiàn)的偶然性,讓實驗結果更加準確。)(2)兩組實驗都應該得到相同的水,而且是適量的水。(3)兩組實驗應該放在相同的地方,這個環(huán)境是適宜種子發(fā)芽的……5.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計劃并匯報交流。提出的問題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fā)芽嗎?推測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fā)芽。相同的條件水、溫度、空氣、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等。不同的條件有無土壤實驗方法1號組種子種在土壤中,保持濕潤(實驗組);2號組種子不提供土壤,保持濕潤(對照組)。這個實驗至少要兩個小組同時進行。6.小組完善并修改實驗計劃。7.歸納小結:我們把這種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進行實驗,最后對比兩組實驗結果的實驗方法稱為對比實驗。對比實驗要注意對照組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與實驗組相同。(二)學習實驗操作方法1.根據實驗計劃完成相應實驗:播放視頻自行學習實驗操作方法并交流注意事項。2.生匯報交流注意事項。(預設:種子至少要放3粒、貼上標簽、水要一樣很多……)(三)生根據材料進行對比實驗[材料準備:干土壤、濕土壤、滴管、水、綠豆種子若干、玻璃皿、紙、標簽紙、黑色杯子、透明塑料杯、紙杯、小勺、水槽、實驗計劃表]1.明確本節(jié)課研究的主題:研究水、陽光與種子發(fā)芽的對比實驗。2.每組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水或陽光),選擇下列的材料設計實驗,實驗計劃完成后到材料區(qū)選取材料進行實驗。3.小組合作設計實驗計劃并選取材料進行實驗。4.分組匯報交流:同學根據自己的設計匯報,其他組評價并補充。(預設:我們組研究水,將種子分別種在土壤里,一杯加水,一杯不加水;還可以將種子種在面巾紙上,一杯加水,一杯不加水……)三、研討(預設5分鐘)1.在實驗中我們?yōu)槭裁匆O置兩組進行對比?為什么要在每一個玻璃皿中放3粒種子?2.在實驗中,我們觀察到的什么現(xiàn)象能驗證我們的預測?3.對于種子發(fā)芽的必要的其他條件,我們怎樣制定實驗計劃?四、布置實踐作業(yè)(預設2分鐘)1.鼓勵學生回家認真完成其他實驗,并做好觀察記錄。可以從種子的大小、種皮的情況、長芽的情況等方面去觀察。種子的變化實驗組對照組月日月日2.讓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記錄:如拍攝綠豆種子發(fā)芽各個階段變化的照片,視頻,畫圖等?!景鍟O計】1.種子發(fā)芽實驗提出的問題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fā)芽嗎?推測綠豆種子必須在土壤里才能發(fā)芽。相同的條件水、溫度、空氣、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等。不同的條件有無土壤實驗方法1號組種子種在土壤中,保持濕潤;實驗組2號組種子不提供土壤,保持濕潤。對照組這個實驗至少要兩個小組同時進行。對比實驗只改變一個條件第2課比較種子發(fā)芽實驗【教材簡析】在本課之前,學生經歷過對比觀察種子在不同條件下發(fā)芽狀況的科學實踐活動,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他們將基于自己的觀察結果進行分享、研討并最終形成共識。聚焦板塊通過呈現(xiàn)“觀察實驗中的種子發(fā)芽情況,我們有了什么發(fā)現(xiàn)?比較各組的實驗結果,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兩個問題,明確了本課活動的兩大主題: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研討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探索板塊由5個層次活動構成,分別為“組內分析數據交流發(fā)現(xiàn)”,“相同實驗的小組分享和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不同實驗的小組分享和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查閱種子發(fā)芽必需條件的資料”,“移植綠豆芽”。通過研討活動,引導學生反思實驗結果與預測是否一致,如何運用實驗數據來解釋實驗結論,以及整合全班的發(fā)現(xiàn),總結出“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緦W情分析】學生在課前只研究過一種條件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對于種子發(fā)芽的必需條件還不是特別的明確,所以本課學生必須通過認真傾聽并充分交流,獲取他人的信息,才能有效地思考分析,最終建構起對種子發(fā)芽必需條件的新認識?!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土壤和陽光不是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茖W思維*通過分析實驗結論及日常所見,認識到植物要依賴環(huán)境生存。探究實踐*能夠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在與同學的交流研討中得出科學的結論。態(tài)度責任*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當實驗結果出現(xiàn)不一致時,不急于下結論,而是分析原因,以事實為依據做出判斷?!窘虒W重難點】重點:了解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土壤和陽光不是種子萌發(fā)的必要條件。難點:能夠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并在與同學的交流研討中得出科學的結論。【教學準備】教師:教學課件。小組:實驗信息統(tǒng)計表、花盆、土壤?!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1.呈現(xiàn)課前收集的有關學生實踐研究活動中的相關照片。(學生觀看圖片。)2.提問:觀察實驗中的種子發(fā)芽情況,我們有了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有土壤和沒有土壤的綠豆都發(fā)芽了,有水分的綠豆發(fā)芽了……)3.比較各組的實驗結果,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繼續(xù)探究種子發(fā)芽實驗。揭示課題:比較種子發(fā)芽實驗(板書)二、探索:交流研討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預設30分鐘)活動一:組內交流數據,整理發(fā)現(xiàn)。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整理實驗數據,先獨立思考,然后組內交流以下三個問題。(1)兩組的實驗數據有什么不同?(2)實驗結論和我們的預測一樣嗎?(3)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學生整理實驗數據,小組討論。)活動二:相同實驗小組間交流。1.哪一小組率先來分享小組交流結果?(整個小組上臺匯報分享。)2.其他小組不但要認真傾聽,而且還要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填寫統(tǒng)計表哦?。ㄆ渌〗M將相同實驗數據收集在相應匯總表中,匯總表如下圖。)綠豆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的實驗記錄改變的條件種子總數已發(fā)芽數未發(fā)芽數我們的解釋1號組()2號組()備注:表中1號組與2號組直接寫實驗中改變的條件。3.小組匯報結束后,提問:相同實驗的小組實驗現(xiàn)象一樣嗎?實驗結論一樣嗎?(預設:有的小組一樣,有的小組不一樣。)4.如果出現(xiàn)不一樣地回答,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為什么不一樣?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預設:種子自身的原因,實驗操作方法不當的原因,改變了多個條件的原因……)活動三:不同實驗小組間交流。1.邀請學生將相同實驗的數據匯總表呈現(xiàn)在黑板上,并逐一分析數據。2.提問:我們統(tǒng)計的是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什么的實驗?(預設: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土壤的實驗,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空氣的實驗,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光照的實驗……)3.提問:從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預設:根據有土壤和無土壤的綠豆種子發(fā)芽數都是18,未發(fā)芽數都是0,我們可以得出綠豆種子發(fā)芽不需要土壤……)4.提問:支持我們研究結論的證據是什么?(預設:對比實驗中種子發(fā)芽的現(xiàn)象,以及相同實驗的數據匯總……)5.根據全班同學的實驗結果,總結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顒铀模翰殚嗁Y料,確認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1.提問:通過觀察綠豆發(fā)芽過程圖,以及閱讀種子發(fā)芽基本條件的參考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預設: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以及充足的空氣,不需要光照和土壤。)移植綠豆苗并預測綠豆苗的生長條件。(預設7分鐘)[材料準備:花盆、土壤]1.提問:綠豆種子已經發(fā)芽,以后會怎么樣?(預設:長成綠豆苗,然后繼續(xù)生長……)2.提問: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預設:陽光、土壤、水分……)3.出示移植說明。1.準備好和移植相關的工具和材料:帶有排水孔的花盆2個,花盆中要有土壤,還要一把勺子、一些水。2.把土壤填至花盆的1/3處,用勺子把綠豆芽從種植盒(杯)中取出來,小心不要破壞了根。3.在花盆中部輕輕地疏松一下土壤,把綠豆芽放在花盆中間,小心將花盆中的土加至離花盆口兩三厘米處,輕輕地壓一下綠豆芽周圍的土壤。4.給花盆澆透水,直至水從排水孔流出來,然后把花盆放在陽臺上?!景鍟O計】2.比較種子發(fā)芽實驗必需條件: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不需要土壤和光照【活動記錄表】綠豆種子發(fā)芽是否需要的實驗記錄表改變的條件種子總數已發(fā)芽數未發(fā)芽數我們的解釋1號組()2號組()備注:表中1號組與2號組直接寫實驗中改變的條件。第3課綠豆苗的生長【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生物與環(huán)境》單元的第3課。在前兩節(jié)課種子發(fā)芽實驗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綠豆苗的生長與光照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經歷更加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綠豆苗生長對環(huán)境因素的需求,激發(fā)其探究興趣。在本課中,學生將對綠豆苗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在此過程中,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種在土壤中的綠豆苗生長得一樣好。對于該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大多數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地思考,這也將成為本課教學意義所在。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知道種子發(fā)芽不需要陽光,但植物生長需不需要陽光,需要學生用實驗結果和實驗數據來說明這個問題。另外,讓學生以自然界植物在適應環(huán)境方面的例子討論不同環(huán)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的需求,進一步建立生物的形態(tài)構造、生活習性與環(huán)境之間的聯(lián)系。活動一:通過對比實驗了解植物生長與光照的關系。通過每天堅持記錄的圖片和視頻了解植物在光照充足與黑暗環(huán)境的變化?;顒佣貉杏?,讓學生以自然界植物在適應環(huán)境方面的例子討論不同環(huán)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的需求。活動三:拓展活動,在活動一的基礎上,設計實驗探究,探究不同方向的光照條件下,植物生長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緦W情分析】通過前兩節(jié)課種子發(fā)芽實驗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綠豆種子的發(fā)芽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并且初步了解了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但對綠豆芽的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還不是很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關系的興趣?!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空氣是一種混合物質,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植物可以吸收陽光、空氣和水分,并在綠色葉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養(yǎng)分??茖W思維*認識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是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探究實踐*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方案,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對比觀察并記錄綠豆苗的生長狀況。態(tài)度責任*表現(xiàn)出對植物的結構與生活環(huán)境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的實驗方案,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對比觀察并記錄綠豆苗的生長狀況。難點:設計綠豆芽生長與光照關系的對比實驗方案?!窘虒W準備】學生準備:實驗計劃和實驗記錄表。教師準備:長勢基本類似的綠豆苗、教學課件?!窘虒W過程】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復習引入: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預設:需要。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苗的生長需要陽光嗎?光對植物生長起什么作用?預設:需要。光能使植物長得快、提供營養(yǎng)。3.揭示課題:綠豆苗的生長(板書)二、探索:實驗研究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預設:20分鐘)(一)小組設計實驗計劃1.小組討論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的實驗計劃。這個對比實驗中,需要改變的條件和保持不變的條件分別有哪些?預設:保持相同的條件有水、溫度、空氣、綠豆苗的長勢、綠豆苗的數量等等;改變的條件是光照。2.師生討論:我們如何操作,才能在保持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改變光照條件?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如何控制光照這一因素。3.學生操作。(二)觀察記錄實驗中的現(xiàn)象1.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觀察比較來知道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呢?(預設:從“綠豆苗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方面進行比較。)實驗至少需要一周時間,先觀察教師課前一周做的實驗視頻和對比照片,交流討論。(預設:有陽光照射的綠豆苗長得矮,莖的顏色偏綠,較粗壯,葉子的顏色是綠色的,較大;無陽光照射的綠豆苗瘦長,莖比較細,黃綠色,葉子偏黃等。)3.匯報交流,得出實驗結論:有陽光照射的綠豆苗長得好,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三、研討:觀察發(fā)現(xiàn),植物與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預設:10分鐘)(一)研討綠豆苗生長需要的條件提問:綠豆苗的生長還需要哪些條件?(預設:充足水分、適宜的度、一定的空氣等。)(二)閱讀資料,交流研討教師出示光合作用圖片并介紹:空氣是一種混合物,氮氣和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條件下,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綠色葉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養(yǎng)料,并釋放出氧氣。(三)植物適應環(huán)境1.討論:觀察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不同特征,討論不同環(huán)境里的植物對陽光、水分的需求之間的聯(lián)系。2.舉一舉大自然中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預設:仙人掌的根系等等。)四、拓展:光的照射方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預設:5分鐘)1.兩盆生長情況相似的綠豆苗,用兩個紙盒罩住。一個紙盒在左壁挖個圓孔,一個在紙盒在右壁挖個圓孔,使光能從圓孔中射入。一個星期后,兩盆植物會生成什么樣?(預設:綠豆苗會向著光的方向生長。)2.布置實踐作業(yè)來驗證自己的推測?!景鍟O計】3.綠豆苗的生長光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氧氣+養(yǎng)料綠豆苗生長需要陽光【活動記錄表】綠豆苗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研究的問題我們的預測要改變的條件不改變的條件實驗方法綠豆苗生長是否需要陽光綠豆苗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我們的解釋陽光下的綠豆苗黑暗處的綠豆苗第4課蚯蚓的選擇【教材簡析】通過前面3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將通過對比實驗,了解蚯蚓生活所需的條件。聚焦板塊教科書通過簡短的語句引導學生從綠豆苗生長的觀察活動出發(fā),發(fā)現(xiàn)蚯蚓生存的痕跡,并提出問題:“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動物也是這樣嗎?對于蚯蚓來說,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思考,最終聚焦本課的研究主題。探索板塊,本環(huán)節(jié)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測蚯蚓適宜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為探索主題引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基于自己的原有認識思考并描述對蚯蚓生存環(huán)境的了解。研討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2個關鍵問題的研討。第一個問題“適宜蚯蚓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什么特點?”主要引導學生梳理實驗發(fā)現(xiàn),再從中形成對蚯蚓生活環(huán)境特點的共識,幫助學生認識動物的生存需要特殊的環(huán)境。第二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對環(huán)境的不同需求?”則引導學生基于原有認知進一步分析、思考其他動物對環(huán)境的需求。此環(huán)節(jié)教科書出示了天鵝、青蛙、企鵝、蜥蜴、狼的圖片,意在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環(huán)境中的動物的身體結構不同,其對環(huán)境條件需求也不同。【學情分析】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植物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對于動物而言也是一樣的。【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認識到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茖W思維*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探究實踐*通過控制變量開展對比實驗研究,探究蚯蚓對光、水分等條件的需求。態(tài)度責任*表現(xiàn)出對動物的結構與生活環(huán)境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能基于事實證據進行合理分析?!窘虒W重難點】重點:了解蚯蚓適宜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huán)境。難點:認識到動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長方形扁紙盒兩個(可以讓學生準備)、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條、干土、濕土。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尋找蚯蚓的視頻]1.提問:我們在植物園里觀察綠豆苗時發(fā)現(xiàn)了蚯蚓生活的痕跡。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動物也是這樣嗎?(預設:動物也是需要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2.提問:對于蚯蚓來說,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么樣的?(預設:蚯蚓適宜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3.揭示課題:蚯蚓的選擇(板書)二、探索:(一)尋找蚯蚓(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微視頻]通過一段小視頻了解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容易尋找到蚯蚓,推測蚯蚓喜歡怎樣的環(huán)境。提問:干土里很難發(fā)現(xiàn)蚯蚓,我推測它不喜歡干燥的環(huán)境。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預設:對比實驗。)提問:實驗中我們改變的是什么條件?沒改變的又有哪些條件?(預設:改變的條件是干土壤和濕土壤。沒改變的條件是空氣、溫度、光照條件等。)(二)同時進行兩個實驗(預設20分鐘)1.實驗指導(1)蚯蚓對水分的選擇實驗[材料準備:一個長方形盒子、干燥的泥土、濕潤的泥土、10條蚯蚓、手套(可無)。]實驗方法: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在盒子的兩端分別鋪上一層泥土,一端鋪濕潤的,一端鋪干燥的。將蚯蚓10條一組放在盒子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做好記錄。反復做3次,并記錄下我們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學生實驗并完成實驗單記錄。(2)蚯蚓對光的選擇實驗提問:根據自己的經驗推測蚯蚓適宜明亮還是黑暗的生活環(huán)境?(預設:蚯蚓生活在地下,我推測它喜歡黑暗的環(huán)境。)提問:怎樣用實驗來證明呢?(預設:運用對比實驗,將蚯蚓放在盒子中間,盒蓋剪開一部分,看看蚯蚓會向哪邊。)[材料準備:10條蚯蚓、一個長方形帶蓋盒子、黑色記號筆、剪刀、吸水紙。]實驗方法:找一個長方形的盒子,把盒子的里面涂成黑色,將盒蓋的一端剪掉一塊,在盒子底部鋪上吸水紙。將蚯蚓10條一組放在盒子內黑暗與明亮的交界處,蓋好蓋子。5分鐘以后,打開盒蓋觀察,做好記錄。反復做3次,并記錄下我們在實驗中獲得的信息。2.分組實驗并記錄。3.學生完成實驗后進行交流反饋。三、研討:(預設5分鐘)1.適宜蚯蚓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什么特點?小結: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適宜蚯蚓生活。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對環(huán)境的不同需求?拓展:(預設5分鐘)提問:這些動物適合怎樣的環(huán)境?(企鵝、天鵝、青蛙、蜥蜴、狼)【板書設計】4.蚯蚓的選擇蚯蚓適應濕潤的環(huán)境蚯蚓適應黑暗的環(huán)境不同的動物對環(huán)境有不同的需求第5課當環(huán)境改變了【教材簡析】每一種動物的生存都需要特殊的條件,如適宜的溫度、陽光、空氣、水食物等。這些條件有的來自非生命環(huán)境,有的來自生命環(huán)境,并且非生命環(huán)境與生命環(huán)境之間又會互相影響。由于季節(jié)更替,自然界中的非生命環(huán)境、生命環(huán)境都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在此環(huán)境中的動物們?yōu)榱松?,都會做出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行為,如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提前儲存食物以及一些動物換毛等。其本質就是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后,動物們通過這些行為依然能夠獲得足夠其生存所需的條件,從而適應新環(huán)境?!緦W情分析】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將經歷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分析,了解青蛙生活環(huán)境變化和青蛙行為變化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資料閱讀分析丹頂鶴的環(huán)境變化與丹頂鶴行為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改變后,動物會做出反應,以適應新環(huán)境?!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當環(huán)境改變的時候,動物會努力適應新環(huán)境;為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動物會有一些特殊的行為??茖W思維*通過分析認識到動物要依賴于環(huán)境而生存,保護環(huán)境就保護了許多動物。探究實踐*能夠通過分析動物在環(huán)境改變后的行為研究動物是怎樣適應新環(huán)境的。態(tài)度責任*在探究活動中,能依據事實獨立思考,并樂于和他人交流分享。*表現(xiàn)出進一步探究動物與其生活環(huán)境聯(lián)系的興趣。【教學重難點】不同動物是怎樣適應變化了的新環(huán)境。【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丹頂鶴相關閱讀資料、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窘虒W過程】一、聚焦(預設:5分鐘)1.謎語:三人同日去觀花,百友原來是一家。禾火二人相對坐,夕陽底下一對瓜。謎底:春夏秋冬2.請你說說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并說一說你喜歡什么季節(jié),為什么?3.當環(huán)境改變后,人是怎樣適應環(huán)境的?二、探索(預設:30分鐘)(一)活動一:青蛙在不同季節(jié)的行為1.青蛙你了解嗎?請說一說預設:生存環(huán)境、食物、棲息地等方面2.青蛙在春夏秋冬有什么表現(xiàn)?小組討論3.出示圖片,將青蛙的行為圖片與環(huán)境圖片相對應。4.四季變化中氣候、草木、蝴蝶及青蛙有什么變化?以春天為例:從氣候、草木、食物、青蛙、蝴蝶等方面進行交流,初步認識環(huán)境與動物之間的聯(lián)系。季節(jié)氣候草木蝴蝶青蛙春溫暖發(fā)芽由卵孵化成幼蟲由卵孵化成蝌蚪夏秋冬(1)討論并填表。這一季節(jié),氣候特點是怎樣的?草木有什么變化?蝴蝶有哪些活動?青蛙有哪些活動?(2)匯報交流(3)小結5.同學們,通過之前的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青蛙在不同季節(jié)的各種行為?,F(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青蛙的這些變化,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預設:氣候等非生物環(huán)境,青蛙食物和周邊植物等生物環(huán)境,青蛙自身身體特征等(二)活動二:丹頂鶴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行為過渡:青蛙、蝴蝶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有不同的行為,我們周圍其它動物又有哪些行為來適應環(huán)境變化呢?1.閱讀資料:(1)當環(huán)境改變時,丹頂鶴會做出怎樣的反應?(2)丹頂鶴的這種行為是為了適應哪些環(huán)境條件?2.還有哪些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哪些行為?三、拓展(預設:5分鐘)小組討論:如果在野外遇到正在冬眠的動物或遷徙中“掉隊”的鳥,我們如何幫助它們?【板書設計】5.當環(huán)境改變了動物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有:遷徙天鵝、燕子、大雁冬眠青蛙、蛇、熊儲存食物松鼠、螞蟻、蜜蜂換毛貓頭鷹、羊、狼第6課食物鏈與食物網【教材簡析】在自然界中,每一種植物、動物都需要一定的生存條件,其中有機物營養(yǎng)、能量)的獲得就是其中之一。但植物、動物對于有機物的獲得方式不同: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獲得能量,動物則通過進食獲得。因此,在自然界中,動物或植物之間都會由于有機物或能量傳遞的關系,與同一區(qū)域內的其他動植物之間形成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構成食物鏈、食物網。通過本單元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植物、動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在學生的認知中這些環(huán)境主要為非生命環(huán)境很少有學生能系統(tǒng)地認識到生物生存也需要生物環(huán)境。本課就是在此背景下,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某一區(qū)域內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促使學生認識到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可能就是其他動物或者植物生存所需要的條件,進而在學生的心中建立起初步的生物群落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整體”的認識?!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一定區(qū)域內的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狀的聯(lián)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食物鏈;動植物所需的能量(養(yǎng)分)在食物鏈上的生物之間依次傳遞著??茖W思維*體會自然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保護一種動植物就是保護很多種動植物。探究實踐*能夠通過“模型”的觀察、分析與討論,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影響。態(tài)度責任*能正確認識動物間的食物關系,保護身邊的動植物。*在進行多人合作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窘虒W重難點】重點:利用套筒游戲了解食物關系,完成食物鏈的繪制。難點:正確認識動物間的食物關系,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一次性紙杯(分別打印有落葉、瓢蟲、蜘蛛、蝸牛、蟋蟀、蚯蚓、蚜蟲、綠豆苗、小草、小鳥)、不同顏色的棉繩5條(長4~6米)塑料套圈6個、生物頭環(huán)(綠豆苗、蚜蟲、蝸牛、瓢蟲、青蛙、鳥)。教師準備:教學課件?!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1.用ppt展示學生所種的綠豆苗叢,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如綠豆苗一些葉子表面有小洞說明綠豆苗叢中還生活著其他的動物等。2.用ppt展示部分學生不認識的動物圖片,并標注每一種動物的名稱。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綠豆苗和其他的生物之間會有什么聯(lián)系?二、探索:食物鏈與食物網(預設10分鐘)教學準備:一次性紙杯(分別打印有落葉、瓢蟲、蜘蛛、蝸牛、蟋蟀、蚯蚓、蚜蟲、綠豆苗、小草、小鳥)、1.基于學生之前的研討活動展開追問:“你們是否在綠豆苗上找到過被動物吃過的痕跡?你們認為可能會是什么動物造成的?”2.從學生匯報中提煉出最有可能吃綠豆苗的動物,如蚜蟲,并從動物生存對物質、能量的需求方面提問,如“蚜蟲能從綠豆苗的葉子里獲得什么?蚜蟲可能又會被誰吃掉?”基于學生的回答出示能量的流動過程:從綠豆苗到蚜蟲再到瓢蟲,并告訴學生這種食物關系就是“食物鏈”在此基礎上,教師介紹食物鏈的書寫方式:在科學上我們用箭頭表示食物鏈中誰被誰吃的關系。3.在學生掌握食物鏈概念的基礎上,出示更多在綠豆苗叢中的植物或動物,要求學生從中找出更多的食物鏈,并引導學生用套筒游戲表示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形成認識:一種生物被另一種生物吃掉,就相當于給這種生物提供了能量,能量依次傳遞。4.為學生提供打印有綠豆苗叢中多種動植物圖片或者文字的A4紙,并提供這些生物的食性介紹資料,如下所示。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通常以新鮮植物的汁液為食物。由于蟲的個體非常小,通常不會被鳥類發(fā)現(xiàn),但是遇到像瓢蟲草嶺、食蚜蠅等小動物時就容易成為它們的腹中餐了。絕大部分的青蛙是肉食動物,由于青蛙只能看見會移動的動物,所以它酷愛吃會飛的小昆蟲,如瓢蟲、蒼蠅、蚊子等。別忘了,青蛙對地上爬動的蚯蚓也不會放過。麻雀的食物和青蛙的食物有一部分是重合的,所以麻雀和青蛙是競爭關系。我們日常見到的蜘蛛絕大多數為結網性蜘蛛,是肉食動物,通常以被粘在其網上的小昆蟲,如蒼蠅、蚊子、瓢蟲、蝴蝶等為食當蜘蛛遇到比它個體大的飛鳥時,就只能成為鳥的美食了。蚯蚓的食物很特別,它主要吃腐爛的植物,包括充分腐爛后的植物的根、莖、葉,甚至還吃動物的排泄物;蚯蚓不會吃新鮮、沒有腐爛的食物。所以,人們都稱蚯蚓是大自然的清潔工。學生根據生物間的食物關系,用畫箭頭的方式表示里面的食物鏈,如果兩種生物間已經有箭頭鏈接了,畫第二條食物鏈時就不再畫箭頭了。接著通過展示學生的成果,介紹這種多條食物鏈構成了網狀的食物關系圖被稱為“食物網”。5.有的小朋友覺得蜘蛛很可怕,希望蜘蛛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消失,你覺得他這樣的想法對嗎?會對其他生物會有什么影響嗎?三、研討:食物關系和能量傳遞(預設15分鐘)1.綠豆苗和生活在它周圍的生物間有著哪些食物關系?2.綠豆苗生長所需的條件是怎樣獲得的?綠豆苗又為它周圍的生物提供了哪些條件?3.舉例說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間有著哪些食物關系。四、拓展:模擬食物網(預設10分鐘)教學準備:不同顏色的棉繩5條(長4~6米)塑料套圈6個、生物頭環(huán)(綠豆苗、蚜蟲、蝸牛、瓢蟲、青蛙、鳥)。1.選擇班里的2名同學作為“生物考察員”,將剩下的同學分成8~10組,每組同學分別扮演一種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個圓環(huán),思考在田野綠豆苗叢中能吃誰,又會被誰吃掉。2.“生物考察員”將田野食物網里的幾條食物鏈用“線”“圓環(huán)”聯(lián)結起來,形成“食物網”。3減少一種“生物”的數量或者去掉其中的一種“生物”,觀察分析游戲中的“網”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思考自己扮演的生物會不會受到影響?!景鍟O計】6.食物鏈與食物網綠豆苗食物關系食物鏈周圍生物傳遞能量食物網第7課設計和制作生態(tài)瓶【教材簡析】通過本單元前幾課的系統(tǒng)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命環(huán)境和生命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生態(tài)瓶是將少量植物、以這些植物為食物的動物以及其他非生物物質放入一個無色透明的瓶中,形成一個人工模擬的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在設計與制作生態(tài)瓶的過程中,學生將進一步認識到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賴的條件。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將經歷設計生態(tài)瓶、制作生態(tài)瓶的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希望學生能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分析動物或者植物的生存條件,進行有依據的設計,實踐制作活動,最終達成概念整合的目的?!緦W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對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瓶非常感興趣的。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生物與環(huán)境已經有所了解,認識到生物的生存需要非生命環(huán)境和生命環(huán)境,環(huán)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存。但是如何設計并制作一個生態(tài)瓶,如何維持一個小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根據生態(tài)瓶的大小,設計考慮非生物的多少,植物、動物數量多少、品種多少、體量大小等方面是有所欠缺和考慮的,學生也缺少這方面的意識?!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一個整體,叫作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瓶里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要平衡,生物才能和諧生存。科學思維*認識到動植物與環(huán)境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探究實踐*能觀察池塘里的生物環(huán)境圖片資料,分析其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等因素。*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tài)瓶,并堅持對生態(tài)瓶進行管理和觀察。態(tài)度責任*表現(xiàn)出探究生態(tài)瓶奧秘的興趣,能聽取合理意見、共同協(xié)作制作生態(tài)瓶。*能在課后堅持觀察,關注生態(tài)瓶的變化并進行管理觀察。【教學重難點】重點:能設計生態(tài)瓶建造方案難點: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tài)瓶,并堅持對生態(tài)瓶進行管理和觀察?!窘虒W準備】教師:教學課件、微視頻、班級記錄表。小組:大塑料瓶(可以是大的飲料瓶或色拉油桶)、若干種水生植物、金魚2條、沙子、水槽和水、鑷子、設計單、水桶、大玻璃水箱(有條件的學??梢詼蕚洌?、學生活動手冊?!窘虒W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出示綠豆苗圖片)綠豆苗和它周圍的各種生物形成了一個群落。除了食物關系外,它們之間還有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生物群落是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組成的。二、探討活動(預設30分鐘)1.分析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以小組為單位,借助班級記錄表觀察綠豆苗周圍的生物與非生物,分析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可提示觀察角度和思考方向:生物有什么、非生物有什么、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植物為動物提供什么?動物為植物的生長做了哪些貢獻?非生物對生物有什么作用?)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tài)系統(tǒng)。學生交流:基于自身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來舉例說一說“我們知道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師可以出示草原、大海、森林等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在不同區(qū)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的生物圈就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2.設計一個模擬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態(tài)瓶(1)明確生態(tài)瓶的設計要求:生態(tài)瓶里面的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能平衡和諧地生存下去。(2)選擇合適的材料提供相應的材料(鰱魚、泥鰍、鯽魚、小龍蝦、田螺、黑藻、金魚藻、水葫蘆、沙子、石頭、池塘水、自來水)思考并交流研討:生態(tài)瓶中非生物環(huán)境是怎樣的?選擇自來水還是池塘水?這樣選擇的依據是什么?生態(tài)瓶中放什么生物種類?為什么?生態(tài)瓶中水放多少?各生物數量是多少?再動手設計,并提供動物吃什么、動物的生長周期以及繁殖的信息資料庫。水葫蘆:浮水植物,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金魚藻:沉水植物,弱光和強光下不易生長。黑藻:沉水植物,喜歡光照充足環(huán)境。鰱魚:以藻類為食,每年4~5月產卵。鯽魚:以植物為食的雜食性魚,喜群居而行,每年4~5月產卵。泥鰍:以水生昆蟲、甲殼動物、藻類、水底腐殖質為食,生長2年后才可繁殖,每年4月繁殖。田螺:以水底腐殖質、微生物為食,每年3~4月繁殖。小龍蝦:適應性極強,以植物、小魚、小蝦、藻類為食,每年5~9月繁殖。(3)學生討論交流后可采用圖文方式記錄自己的設計,也可以根據活動手冊中的活動記錄來完善自己的設計。根據學生自己的設計交流研討為什么這樣來設計生態(tài)瓶?有沒有符合生態(tài)瓶的設計要求?3.制作生態(tài)瓶(1)利用視頻或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生態(tài)瓶的制作流程,幫助學生完成生態(tài)瓶的制作。(2)探討交流:為了讓生態(tài)瓶里的各種生物和諧地生存下去,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如何來進一步改善、完善我們的生態(tài)瓶,使生物之間能和諧生存?(3)可以從哪些角度觀察生態(tài)瓶,引導學生記錄觀察結果。三、拓展:改變生態(tài)瓶的條件(預設5分鐘)改變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數量和非生物條件,開展對比實驗研究,觀察生態(tài)瓶的變化。1.如果倒去一半水會怎樣?小魚生活得怎樣?2.如果拿掉部分水草,小魚生活得怎樣?3.如果加入兩條小魚,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板書設計】7.設計和制作生態(tài)瓶相互影響相互依存非生物:陽光、空氣、水、沙子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瓶動物:小魚、田螺、蝦……生物植物:金魚藻、浮萍、蜈蚣草……微生物生態(tài)瓶中的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要平衡第二單元船的研究第1課船的歷史【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一課。作為單元起始課,本課將在了解學生關于船的前認知之后,引導學生在比較船的不同中,認識船只在體積、材料、構造、動力等方面的科學技術演化特點,借助船發(fā)展史的認識,感受到船演化與科技發(fā)展的內在關系,這既是單元發(fā)展暗線,也是后續(xù)活動的鋪墊。測試獨木舟環(huán)節(jié)中“獨木舟負載物體”、“船的形狀與阻力關系”的體驗活動,為學生后續(xù)研究啟發(fā)疑問、激發(fā)興趣?!緦W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對船是熟悉的,有些學生有乘船出行的經歷,但是學生對船的發(fā)展歷程是缺乏了解的,需要教師提供豐富的資料,幫助學生認識船的演化特征與趨勢。除了缺乏認識外,學生對船的研究幾乎是空白的,測試獨木舟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初步感知船的載重、穩(wěn)定和水阻特性的探究實踐,幫助學生建立對船實踐上的初步認識,激發(fā)學生改進獨木舟的探究欲望?!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造船技術的發(fā)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文明進程。科學思維*感受船的發(fā)明和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探究實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不同時期船的特點。*通過制作獨木舟模型的活動,感受“最初的小船”的樣子和船的載重量、穩(wěn)定性和水阻特性。*通過“獨木舟負載物體”“船型與阻力關系”的實驗認識到船的外形、結構和穩(wěn)定性、阻力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責任*感受船的發(fā)展歷程,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窘虒W重難點】重點:認識船的發(fā)展史。難點:通過“獨木舟負載物體”“船型與阻力關系”的實驗認識到船的外形、結構和穩(wěn)定性、阻力之間的關系?!窘虒W準備】小組:木條(直徑5厘米左右)或獨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狀)、細線、墊圈、鉤碼、刻刀、水槽、班級記錄表等。教師: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聚焦(預設5分鐘)1.出示船的照片,談話: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駛,可以把很多貨物運送到遠方。關于船,你都知道些什么?2.請學生完成關于船的知識記錄表。3.討論:這些船在船體形狀、材料、構造、動力系統(tǒng)、功能等方面都有哪些異同點?4.提問:關于船,你還有哪些想要研究的問題呢?二、探索(預設30分鐘)[材料準備:獨木舟模型、船型模型(相同大小形狀)、細線、墊圈、鉤碼、水槽、學習單](一)船的發(fā)展史1.展示不同時期船只的圖片,教師介紹船的發(fā)展歷程,主要如下:(1)獨木舟:人們將巨大樹干用火燒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形狀,用樹干或竹竿作為動力來造船。(2)搖櫓木船:是用櫓來推進的船舶,它是一種江河中航行的早期船舶。搖櫓船使用方便,是江河中的運輸工具,在江南水鄉(xiāng)曾經廣泛應用。一些旅游景點,搖櫓船用來載運游客,讓游客進行水上游覽。(3)帆船: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借助大自然的風力進行遠距離航行。(4)蒸汽機船:美國人富爾頓首次在“克萊蒙脫”號船上用蒸汽機驅動船只,從此機械力開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發(fā)展進入新的階段。(5)柴油機船:20世紀,人類進入了柴油機船時代,以柴油作為動力的游輪問世后,發(fā)展迅速,逐漸取代了蒸汽機船。(6)潛水艇:現(xiàn)如今科技飛速進步,我們還出現(xiàn)了可以潛入水底,以核能源作為動力的潛水艇。造船的技術和水平還在不斷提升。2.學生談談對船發(fā)展史的感受。(二)測試獨木舟的載重性能、穩(wěn)定性1.出示獨木舟,提問:“這是什么船,它是怎么制作的?”2.出示原木條,把一根圓木條中間挖空就可以制成一艘簡易的獨木舟。(可提前制作完成或現(xiàn)場讓學生制作)3.提問:獨木舟作為最古老的船只,它的穩(wěn)定性和載重能力如何呢?4.出示實驗材料:獨木舟模型、水槽、螺母。(1)提問:如何用這些材料測試獨木舟的穩(wěn)定性和載重能力呢?(2)播放微視頻,介紹測試方法,學生小組實驗,教師巡視。(3)小組匯報測試情況,討論:“你們小組的獨木舟可以負載重物嗎?”、“獨木舟在裝載重物時有哪些不足?”。(4)小結:獨木舟不穩(wěn)定,容易側翻,而且不能承載很多重物。5.提問:怎樣讓獨木舟保持穩(wěn)定而不側翻呢?引導學生提出加大船體等方法,為下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三)探究船首形狀與行進阻力的關系1.提問:除了穩(wěn)定和載重,為什么獨木舟的船首形狀大多是這種尖形?獨木舟的船首做成什么形狀可以使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呢?2.出示實驗器材,教師介紹方法(PPT演示)。①用兩端分別是方形和尖形兩種形狀來模擬船只。②在一端用細線系上一個墊圈,拉動船只前進。③通過比較船只在水中的行進速度來分析它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提問:這個實驗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呢?4.播放實驗微視頻,概括實驗注意點:①相同重物,②相同起點,③同時釋放。5.學生實驗。交流發(fā)現(xiàn):尖形船首更有利于減小船在水中受的阻力。三、研討(預設:3分鐘)1.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①從船的發(fā)展歷史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變化?②怎樣讓獨木舟保持穩(wěn)定而不側翻?③怎樣減小船在行駛中的阻力?2.提問:如果讓你去改造獨木舟,你會從哪些方面去考慮?四、課堂小結(預設:2分鐘)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船的發(fā)明歷程以及對我們社會發(fā)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獨木舟在載重量、穩(wěn)定性方面都有很多不足,如何改進獨木舟呢?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繼續(xù)改進獨木舟,發(fā)現(xiàn)更多船的秘密?!景鍟O計】1.船的歷史獨木舟→搖櫓木船→帆船→蒸汽機船→柴油機船→潛水艇獨木舟:不穩(wěn)定、裝載少,尖形船首減小水阻第2課用浮的材料造船【教材簡析】本節(jié)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2課。在第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認識到獨木舟存在裝載量小、穩(wěn)定性差等不足,而本節(jié)課通過引導學生改進這些不足,由此引出本課的任務——利用浮到材料制作竹筏。本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提出用浮的材料也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過設計、制作、測量與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并認識到改變相應結構能夠影響船的功能。第三部分研討:學生根據制造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思考如何改進竹筏的不足。第四部分拓展思考:利用課后的時間繼續(xù)改進自己的竹筏或木排。【學情分析】在第一節(jié)的學習中,學生對獨木舟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發(fā)現(xiàn)獨木舟存在穩(wěn)定性差、裝載量少等不足。在此基礎上,通過改變船只的結構可以提升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對于學生而言,這部分內容并不難,因此重要的是引領學生經歷一個工程設計過程,設計并制作一個竹筏,,意識到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的需求能夠推動造船技術的進步。與此同時,學生在之前的科學學習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和設計能力,這些技能儲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生產生活需求推動了造船技術的進步。科學思維*感受船的技術革新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深遠影響和變化。探究實踐*經歷設計與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過程。*根據設計目標,對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進行測評,并不斷改進結構,提高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通過探究,認識到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與船的結構有關。態(tài)度責任*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設計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務,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窘虒W重難點】重點:通過制作和測試竹筏,認識到改變材料的結構可以改變船的特【教學過程】一、聚焦:用浮的材料造船1.師(PPT出示獨木舟圖片):同學們,請認真回顧課前我們制作獨木舟并測試它的載重情況。思考:獨木舟有哪些不足?2.集體討論,共同梳理獨木舟的缺點:容易側翻(即穩(wěn)定性差)、載重空間小、取材不易、制作麻煩。3.師:獨木舟確實有很多不足,我們可以怎么改進了?生:加大船體、將底部加寬、找更粗的樹干制作……4.師問:獨木舟是古人利用漂浮的樹干造出來的,除了用木頭以外,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生答:塑料、竹子、羊皮、草、鋼鐵、橡膠……5.師: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材料有的在水中會沉、有的在水中會浮,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習《用浮的材料來造船》(揭示課題并板書(PPT)二、探索:(預設20分鐘)(一)設計、制作竹筏1.(PPT出示20根竹棒、6根雪糕棒、8根橡皮筋)提出任務: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如下材料,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來制作一個竹船。制作要求:(1)穩(wěn)定地浮在水面。(2)船體牢固不散架。2.(PPT出示)制作步驟:(1)畫出設計圖,并加上一些簡單的文字說明;(2)根據設計圖來制作竹筏。3.小組合作:設計竹船,在小組實驗記錄單上繪制設計圖,教師將每個組的設計圖拍照后利用教學助手的手機同屏功能一一展示,隨機請學生匯報設計意圖。4.(PPT出示)制作要求:(1)穩(wěn)定地浮在水面。(2)船體牢固不散架。(3)圖物要盡量一致。5.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設計圖制作竹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是否播放制作竹筏的指導視頻)(二)測試竹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1.師:同學們按照設計圖制作出了自己的竹船,接下來讓我們來測試一下竹船的載重量,并觀察它的穩(wěn)定性如何?。2.思考:你覺得可以怎樣進行測試?3.播放測試竹船的指導視頻,梳理注意事項:(1)等竹船穩(wěn)定后再放墊圈(2)輕輕放,放均勻,每個墊圈放5秒后再放下一個(3)觀察竹船的穩(wěn)定性怎么樣?(4)在小組記錄單上記錄能夠承受墊圈的個數。注意:不能讓水浸濕墊圈。4.學生分組測試,及時記錄,教師巡視指導。結束后學生匯報測試結果,師隨機板書。5.師引導學生比較為什么不同小組做出來的竹船載重量不一樣?(可以用教學助手中隨堂直播功能呈現(xiàn)學生作品)(三)竹筏與獨木舟的不同1.我們分別完成了竹船和獨木舟的制作,也分別測試了各自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讓我們來梳理一下竹船和獨木舟的不同點。2.師生充分交流,師隨機板書,學生填寫學生活動手冊“比較獨木舟和竹筏”記錄表。三、研討1.竹船還有哪些不足之處?你打算怎樣改進?(容易浸水)2.(PPT出示搖櫓木船和明代寶船的圖片)觀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防水、穩(wěn)定性更好、有“搖櫓”和“風帆”等做動力、載重量更大)四、拓展:(預設3分鐘)1.師問:在竹船的基礎上,如果再繼續(xù)改進,你會怎么做?生:……2.師:請大家課后繼續(xù)改進自己的竹船?!景鍟O計】2.用浮的材料造船明確任務——畫設計圖——制作測試——修訂完善——展示作品獨木舟竹筏載重空間小大穩(wěn)定性不穩(wěn)定穩(wěn)定底部窄寬取材不易容易制作麻煩簡單第3課《用沉的材料造船》教學設計【教材簡析】順著“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思路,人類自然也在思考和探索“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嗎?”。從用浮的材料造船到用沉的材料造船,其間經歷了數千年,受技術的影響,直到19世紀初鐵船才在歐洲出現(xiàn),這是造船技術的一次巨大變革。本課借助學生熟悉的橡皮泥以及易于加工制作的鋁箔兩種沉的材料,通過設計與制作一艘可以承載一定重量的船,再次引導學生經歷“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的技術與工程學習過程,感受科學與技術推動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緦W情分析】生活中,學生見到較多的就是鋼鐵造的輪船,因此對于沉的材料能造船理解難度不大。學生也能夠依據生活經驗把橡皮泥和鋁箔做成船型,讓船浮在水面上。但是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思考其中的原因,因而在“研討”環(huán)節(jié)中用“我們用了什么方法,讓橡皮泥和鋁箔漂浮在水面上?”提問,意在讓學生嘗試結合學習體驗,回顧與總結,從方法層面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浮力增大的緣由。學生操作過程中會遇到沉的材料制作的船“穩(wěn)定性”不足的問題,也會在不斷改進與調試中提高船的穩(wěn)定性。教科書中除了讓學生研討“為了讓船型橡皮泥和鋁箔穩(wěn)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又用了什么方法?”外,還提供了渡船和雙體帆船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沉的材料可以造船。*將橡皮泥、鋁箔等沉的材料做成船型后,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認識到船的穩(wěn)定性與其結構有關??茖W思維*感受到科學和技術緊密相連,它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探究實踐*探索用橡皮泥和鋁箔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來承載一定重量。*經歷“設計一制作一測試—分析一改進一再設計”的工程設計的典型過程。*通過操作、閱讀資料等形式來改進船的穩(wěn)定性。態(tài)度責任*體會到不斷改進設計對結果的影響。*從船的發(fā)展歷程學習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窘虒W重難點】教學重點:設計制作并改進橡皮泥船和鋁箔船,使其裝載量達到要求教學難點:改進小船,增強船的穩(wěn)定性【教學準備】水槽、防水橡皮泥、鋁箔、墊圈等【教學過程】一、聚焦1.設問: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嗎?2.了解橡皮泥和鋁箔在水中的沉浮3.聚焦問題:怎樣用橡皮泥和鋁箔來模擬造一艘船,讓它們都能漂浮在水面引入課題《用沉的材料造船》二、探索1.任務要求:我們的鋁箔船、橡皮泥船要造多大才能裝載20個墊圈并浮在水面上?2.指導畫出設計圖:出示各種各樣船的形狀,思考你的設計圖可以怎么畫?畫出小船的側視圖,標出長、寬、高3.學生畫出設計圖,并根據設計圖制作橡皮泥船和鋁箔船4.測試橡皮泥船和鋁箔船的裝載量指導如何測試:把造好的船輕輕放入水中,逐個放墊圈,直至小船下沉。測試橡皮泥船和鋁箔船,它們能否裝載20個墊圈,并記錄實際的裝載量,實驗多次。5.對小船進行再改進、測試,并思考總結改進的方法三、研討1.交流研討:(1)制作的橡皮泥小船和鋁箔船能否裝載20個墊圈?實際裝載量是多少?(2)你們小組用了什么辦法讓橡皮泥和鋁箔漂浮在水面上?(3)為了讓船型橡皮泥和鋁箔穩(wěn)定地漂浮在水面上,你們小組都用了什么辦法?2.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3.認識船的穩(wěn)定性:船在行駛中,穩(wěn)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會側翻,造成事故。所以工程師都會想辦法改進設計增強船的穩(wěn)定性。4.延伸:認識渡船和雙體帆船如何增強穩(wěn)定性。5.思考: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船的穩(wěn)定性?四、拓展課外查找資料認識更多不同形狀的鋼鐵輪船,并思考它們是怎樣增強本身的穩(wěn)定性的?【板書設計】3.用沉的材料造船加寬底部改變形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第4課增加船的載重量【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4課。本課在前一課“用沉的材料可以造船”的基礎上,提出“讓鋁箔船裝載更多貨物的同時保持船體的穩(wěn)定性”,明確生產生活需求促進了技術進步,使得船的結構和造船技術不斷發(fā)展。本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提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需要越來越大的船來滿足交通和運輸貨物的需要”的實際問題,引發(fā)學生討論如何通過技術解決問題。第二部分——探索,使用三張邊長為12厘米的正方形鋁箔紙來設計與制作不同體積的船,并測試每只船的載重量。第三部分——研討,通過觀察、比較和總結,學生發(fā)現(xiàn)船的載重量不僅與船的材料、結構、貨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種因素相關,還和船的體積大小相關;當材料相同時,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第四部分——拓展,從“彈珠會滾動,導致船容易側翻”的問題入手,引出船艙的分格結構,并在實際操作中對比有無船艙分格結構的效果,讓學生了解船只上貨物擺放和人員安排的要求?!緦W情分析】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體驗了造船材料是一個不斷優(yōu)化和改進的過程,知道了把材料做成中空,可以增大體積,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從本課開始,學生將根據真實船舶的需求進行設計制作,解決載重量、持續(xù)動力等技術問題。五年級學生剛剛學習了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如果讓他們去計算生活中常見船型的體積顯然是有難度的。因此,本課教學中讓學生設計制作的船模是方形的。這樣的操作,一方面便于計算體積大小,另一方面方形船模實際指向的是船艙的雛形,可以為本課后半部分研討船艙結構做鋪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技術可以改變船的載重量,推動著船的發(fā)展。*船艙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載重量。*船的載重量與船只體積大小有關,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型體積越大,船的載重量就越大??茖W思維*了解人類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fā)展。探究實踐*能夠運用具體尺寸進行設計和制作不同底面積的鋁箔船。*根據計算和測試結果,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和結構,提高船的載重量和穩(wěn)定性。態(tài)度責任*樂于對鋁箔船載重實驗進行探究。*真實記錄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并根據載重數據開展交流研討。【教學重難點】重點: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船的載重量不僅與船的材料、結構、貨物放置的位置等多種因素相關,還和船的體積大小相關。當材料相同時,船型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難點:根據計算和測試結果,解決實際問題,增加船的載重量?!窘虒W準備】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小組準備:三張12×12厘米的鋁箔(厚度70微米以上更易操作)、墊圈、彈珠、刻度尺、學生活動手冊等?!窘虒W過程】聚焦(預設1分鐘)1.談話導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需要越來越大的船,來滿足交通和運輸貨物的需要。上節(jié)課我們嘗試了把鋁箔紙做成小船能浮在水面上。怎樣才能讓一艘鋁箔船的載重量更大?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怎樣才能增加船的載重量。(揭示課題)二、探索(預設:30分鐘)(一)制作鋁箔船(預設:15分鐘)1.提問:怎樣的船只的載重量會更大?2.出示3張鋁箔紙,提問:如何用這3張邊長12厘米的鋁箔紙做出3艘大小不同的鋁箔船?3.為了能更科學地研究影響船載重量的因素,我們需要準確地計算和測量鋁箔船的相關數據,如底面積、高度、體積、載重量等。4.播放微視頻“船的載重量與什么因素有關”前部分,指導學生制作鋁箔船。5.學生制作鋁箔船,教師巡視指導。(預設:5分鐘)6.學生完成制作后,出示體積計算公式:體積=底面積×高,指導學生計算3艘鋁箔船的體積。(二)測試鋁箔船的載重量(預設:15分鐘)1.播放微視頻“船的載重量與什么因素有關”后部分,指導學生測試鋁箔船載重量的方法。2.請學生說出測試鋁箔船載重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并上臺演示。3.學生活動,測試3艘鋁箔船的載重量,并記錄。4.各小組匯報測試結果,匯總全班數據。三、研討(預設:7分鐘)1.通過測試,你們認為船的載重量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2.各小組的數據是否都能支持這一結論?3.如何才能增加船只的載重量?四、拓展(預設:2分鐘)1.我們剛才用螺母或墊圈測試時,要擺放得很均勻才能防止鋁箔船側翻,如果用彈珠作為重物測試載重量時,要怎樣才能保證船只平衡呢?2.對于船只上的貨物擺放和人員安排上,你有什么建議?【板書設計】4.增加船的載重量船的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第5課給船裝上動力【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5課。教科書前面幾課分別探討了船的材料、船的結構等問題,本課重點引領學生關注船的動力問題。為了讓船行駛得更快、更遠、更持久,人們對船的動力開展了逐步探索,由此引出本課的主題,同時本課也為第6、第7兩課設計和制作一艘小船奠定了基礎。本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顧船的發(fā)展史。由于“人力無法滿足大船航行的動力需要”,自然引出“給船裝上新的動力”這個問題,整合學生關于船的動力的前認知,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船的動力問題。第二部分——探索,由三個活動組成?;顒?“給我們的船裝上風帆”,給學生提供一只簡易模型船,讓學生進行風帆的安裝和調試。模型船結構簡單,易操作,這有助于學生理解船的動力,推動學生思考改進船的動力?;顒?“給小船裝上其他動力”,給學生提供電動風輪和蒸汽動力裝置,供學生在簡易模型船上進行安裝和調試?;顒?“如何讓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給它裝上船舵試試看”,教師提供簡易船舵,讓學生嘗試安裝、調試船舵,體驗用船舵來控制船行駛的方向,并發(fā)現(xiàn)其中的訣竅。第三部分——研討,包含三個問題,這些問題與探索部分的活動完全吻合,教師可以將對這些問題的研討穿插在探索活動中,在所有探索活動結束后進行集中總結。第四部分——拓展,介紹潛水艇。文字部分涉及很多專業(yè)問題,如水下航行、水的阻力、自身重力、浮力、控制沉浮以及柴油動力和核動力等。學生根據這些關鍵詞,可以在課外展開對潛水艇知識的拓展學習?!緦W情分析】對五年級學生來說,船是他們所熟悉的交通工具,學生對船的動力方式有很多感性的認識,比如風力驅動、電力驅動、汽輪機驅動。五年級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安裝和制作能力,但組裝復雜的動力裝置會比較困難。對于控制船行進方向的船舵,學生未必有了解,更不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在本課的探索活動中,給學生提供簡單、具操作性的制作和組裝材料,有助于學生認識各種動力船的驅動特點,理解通過船舵可以控制船的行進方向,從而幫助學生設計和制作一艘小船。【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科學技術在改變著船的動力系統(tǒng),推動著船的發(fā)展。*船可以通過舵來控制行進的方向??茖W思維*感受船的動力技術的革新對人類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深遠變化和影響。*了解人類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的發(fā)展。探究實踐*能根據不同要求,給小船提供動力。*通過實驗能解釋船行進方向與舵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責任*在認識船的動力發(fā)展史中,感受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體驗給船裝上動力的成功和樂趣?!窘虒W重難點】重點:基于學生的認知和操作水平,解決給船裝上動力的問題。難點:實驗驗證舵對控制船行進方向的作用?!窘虒W準備】為學生準備:模型船、水槽、清水、雙面膠、剪刀、小木棍、鋁箔紙(做帆用)、小風扇、小電動機(帶風輪)、電池盒(帶電池)、螺旋槳、鋁管、塑料管、注射器、打火機、蠟燭、船舵、記錄單等。教師準備:學生材料一份、教學課件?!窘虒W過程】一、聚焦出示關于船的發(fā)展史的圖片,請學生看著圖片說一說,船作為一種運輸工具,從古至今它的動力是怎樣發(fā)展的?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給船提供動力?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船的發(fā)展史,喚醒學生對船動力的前認知,快速聚焦話題,引發(fā)學生對“如何給船裝上動力”進行思考。二、探索(一)探索活動1:給小船裝上風帆1.明確活動要求。(1)討論:如何安裝一個風帆,讓我們的模型船行駛起來?(2)交流:參考教科書中的插圖,讓學生充分交流需要的材料和安裝的方法,并將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3)組裝:討論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材料區(qū)有序領取材料并動手安裝,強調注意事項。2.觀看試航視頻,各小組再進行試航。3.小結:靠風帆提供的動力有什么特點?發(fā)現(xiàn):風帆不能持續(xù)地給船提供動力設計意圖:基于五年級學生的設計和制作能力,利用教科書插圖中的帆船模型,引導進行具有操作性的設計,并提供結構化的材料。總結風力船存在的問題,為后面設計持續(xù)動力的船做鋪墊。(二)探索活動2:給小船裝上其他動力1.明確活動要求。(1)討論:如何能夠提供持續(xù)的動力?(2)交流:如果給小船安裝電動風輪或蒸汽裝置,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安裝?記錄在記錄單中。(3)觀看組裝微視頻:每組學生選擇一種動力,領取材料并進行組裝。安裝過程中要注意安全,材料的選擇需考慮成本因素。為了突出本課的學習主題,可以弱化對動力裝置原理的解釋和討論,直接為學生提供簡易模型船和半成品的動力裝置。2.安裝完畢后下水調試。3.小組討論總結:安裝調試中獲得的經驗及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設計意圖:選擇電動風輪和蒸汽裝置這兩種典型的動力裝置,讓學生熟悉安裝步驟和裝置的大致結構,便于學生后續(xù)設計和制作小船。所以,本環(huán)節(jié)重點放在電動風輪和蒸汽裝置的安裝和調試上,解決安裝中的技術問題。(三)探索活動3: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1.明確活動要求。(1)討論:小船在行駛中會出現(xiàn)偏離方向的問題。那么,該如何改變小船的行駛方向?(2)觀看視頻:關于船舵的介紹和安裝方法。(3)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活動記錄,強調重復實驗。2.小組討論總結:船舵的方向控制船的行駛方向。3.學生匯報,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船舵方向與船行進方向的關系圖。設計意圖: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經歷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提供簡易的船舵,讓學生嘗試安裝、調試船舵,體驗用船舵來控制船行駛的方向,讓學生在多次實驗中尋找船舵方向與小船行駛方向之間的普遍規(guī)律。三、研討1.第一個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給船提供動力?”。讓學生對照課本,結合自身經驗說一說。教師追問:“在嘗試過程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經歷?”讓學生結合船的動力發(fā)展史進行交流和反思。2.第二個問題“怎樣解決動力的持續(xù)供應?”。動力的持續(xù)輸出必須依賴其他形式動力的持續(xù)輸入,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能量轉換這一核心概念。3.第三個問題“如何讓船的行駛保持一定的方向?”。讓學生回顧用船舵控制小船方向的實驗,總結船舵的使用訣竅。設計意圖:通過對三個問題的深入交流,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的需求會對船的動力裝置的發(fā)展產生影響。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動力裝置的發(fā)展和應用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從而達成本單元的科學概念目標。四、拓展教師出示相關材料,介紹潛水艇。讓學生思考“潛水艇是如何控制沉浮的?潛水艇是靠什么動力驅動的”。設計意圖:潛水艇的介紹中信息量很大,涉及水下航行、水的阻力、自身重力、浮力、控制沉浮以及柴油動力和核動力等專業(yè)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對本課知識的一個深化,激發(fā)學生課后多方位進行相關知識的獲取?!景鍟O計】5.給船裝上動力人力→風帆→(蒸汽裝置)電動風輪船舵方向船的行進方向第6課設計我們的小船【教材簡析】工程的關鍵是設計。本課以設計小船為載體,讓學生像工程師一樣經歷完整的工程設計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xié)作的素養(yǎng),體會設計對產品制作的重要性。本課的設計思路:學生在明確造船的要求和材料后,充分調動已有的認知和技能進行方案設計;再通過小組合作與組間交流等方式對設計方案不斷修正與完善;最后小組形成一個較為理想的造船方案?!緦W情分析】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船的歷史、造船的材料、船的結構特點、船的載重量、船的動力系統(tǒng)等有了較充分地了解,同時在探究中已經積累了一些動手“造船”經驗,這些都可視作技術工程的支持性課程。有了這些課程作支撐.學生又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和技能基礎,再來開展設計、制作、測試我們的小船活動,就會有比較好的基礎?!窘虒W目標】科學觀念*輪船的制作需要考慮船的大小、船的形狀、船體材料、載重量、穩(wěn)固性、動力系統(tǒng)等因素。*工程設計一般會經歷“問題——設計——制作——測試——完善”等過程??茖W思維*體會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師的工作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制造產品,解決實際問題。探究實踐*針對具體任務,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計一艘小船。*能將自己簡單的創(chuàng)意轉化為設計圖、模型或實物。*對自己或他人設計的想法、草圖提出改進建議,并說明理由。態(tài)度責任*在設計小船的過程中,培養(yǎng)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在設計小船的活動中,建立質量和成本等意識。*敢于對小船的設計方案質疑并虛心聽取別人的合理建議?!窘虒W重點】整理思考和交流設計的因素,畫好設計圖;【教學難點】對小船設計圖的交流和改進【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泡沫板、木板、鋁箔、泡沫膠、小電動機、小風扇、電池、導線、開關、噴氣裝置、紙張、木條、鉤碼、記錄表、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教學課件等?!窘虒W過程】一、聚焦任務1.我們前面研究了哪些船,你了解它們的哪些特點?(生交流)2.師小結:如果我們想要造一艘自己的小船,那么我們可以怎么做呢?(板書課題:設計我們的小船)3.明確“設計”的流程:根據提供的材料,設計能承載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動力系統(tǒng),并能把貨物運輸到目的地(教師應給出一個讓大多數小組都能成功的預估距離);盡可能節(jié)約成本,同時,呈現(xiàn)造船材料記參考價格表;[設計意圖:通過簡要的交流,幫助學生理一理船的一些特點,為后面的設計鋪墊,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然后提出我們今天研究的任務,提供可參考的價格表,讓工程設計更有真實體驗感。]二、制訂方案1.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我們要先做好設計,首先要考慮哪些因素呢?(生交流)船的大?。淮男螤?;船體材料;載重量;穩(wěn)固性;動力系統(tǒng);制作費用等。2.我們的設計圖怎么畫更清楚、易懂且合理呢?(微課)師引導小結:畫出小船的主要結構(畫一個視角就可以了);要標注使用的材料和結構;在材料清單上標注使用的材料及數量,方便費用計算;師補充或建議:采用網格紙來畫設計圖,對總體的結構和大小容易把握;3.小組設計小船活動關注小組的分工是否合理,每一名同學是否都參與討論與設計,并提醒小組不要遺漏標注名稱、計算費用等環(huán)節(jié);不宜過多干涉三、交流1.組內論證:設計圖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成本費用的計算,是否最佳選擇了;2.組間論證:“畫廊走”的交流方式;每組派幾名學生按固定的一個走向去觀摩其他各組的設計,學習別人設計的優(yōu)點,并給對方小組提出建議。與此同時,每組要留守一名方案解說員,向來到本小組的“設計師”介紹自己小組的設計思路及設計細節(jié),并記錄這些“設計師”給予的建議。3.組內討論:大家的建議是否合理,是否要采納;4.小組成員一起,完善修改,將設計圖做成施工圖;【板書設計】6.設計我們的小船設計小船要考略因素設計圖要標注好材料和結構附:可直接打印的設計表格7.制作與測試我們的小船【教材簡析】本課是五年級下冊《船的研究》單元的第7課。在前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緊緊圍繞共同的學習任務,在問題的驅動下設計了小船。同時,各小組通過組內以及組際間的充分論證,完善了本組的設計方案。本課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制作,引導學生嚴格按照圖紙進行選材和制作;第二部分——測試,完成制作后再測試,對照測試標準進行下水試航;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基于S7-200系列)(趙全利)教案全套
- 《但愿人長久完善》課件
- 2024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施工合作合同版
- 2024年金融居間貸款協(xié)議標準格式版B版
- 《木質紋理素材》課件
- 智能倉庫管理系統(tǒng)升級合同
- 汽車行業(yè)智能制造與維修方案
- 在水月中感悟生命況味赤壁賦第二課時說課稿
- 智能安全系統(tǒng)開發(fā)合同
- 2024年適用:住宅買賣合同與資料匯編
- 2023年河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筆試試題及答案
-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 小學英語考試教師總結反思8篇
- (高清版)DZT 0322-2018 釩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
- SJ-T 11798-2022 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生產安全要求
- 多智能體仿真支撐技術、組織與AI算法研究
-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詞意表達 真題練習題匯編(含答案解析)
- 安全管理中人因素
- 銅礦的選礦工藝與設備選擇
- 餐廳年度總結計劃
- 83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