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命題點和易錯點解讀(共兩組28條)-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1頁
??济}點和易錯點解讀(共兩組28條)-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2頁
??济}點和易錯點解讀(共兩組28條)-高三歷史一輪復習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常考命題點和易錯點解讀(一)1.早期文明主要特征:國家、城市、階級分化、文字、金屬工具解讀:早期文明的特征是一般共性,但不代表每個文明都必須同時具備所有特征才算是文明。我們只是把它當做識別文明的參考信息。2.天下歸周是分封、天下歸宗是血緣宗法、天下歸心是禮樂秩序解讀:分封是宗法在政治制度的表現(xiàn),禮樂是宗法在秩序規(guī)范的表現(xiàn),遇到根本原因分析要選宗法。遇到現(xiàn)象分析,最表象的是禮崩樂壞,其次是分封瓦解,最后是宗法受沖擊。3.分封擴大了疆域,促進了文化認同;宗法維系了內部穩(wěn)定;解讀:分封宗法互為表里,但是作用不完全相同。分封更多是對地方的管理價值,而宗法更多是宗族內部權力調節(jié)價值。4.商代更重視神意,西周更重視民意。解讀:神權與王權結合是早期政治的重要特征,但是在結合的內容特征上,商周略有差異,商代更強調把君主的意志神圣化,周代相對重視民意的神圣性。5.早期政治的基本特征:王權與神權結合、政權與族權結合、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解讀:早期政治的特征主要是由于生產力水平和統(tǒng)治范圍大小決定的。在經濟實力、交通通訊條件都不夠成熟的情況下,相對依賴血緣,通過間接統(tǒng)治來實現(xiàn)更大范圍的疆域控制是時代的選擇。6.集體議政體現(xiàn)了民主,占卜祭祀體現(xiàn)了神權解讀:王權和神權結合,政權和族權結合是早期政治的重要特征。在考試中涉及占卜、祈禱等話題多數(shù)是神權問題。涉及集體議政一般是民主問題,注意這里的民主和西方近代代議制民主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中國傳統(tǒng)民主有人民的主人的含義,這里說的體現(xiàn)了民主只是有共同商議的過程。這一現(xiàn)象在先秦到明清其實都存在,所以錢穆先生會說中國古代不能用專制一詞簡單的一以概之。7.人倫秩序利于鞏固王權,嫡子繼位可能弱化王權解讀:古代從王權到皇權都是專制不斷強化的過程,但是有一個例外——嫡長子繼承制,因為嫡長子繼承不能保證皇位繼承人能力,會導致皇權旁落。而父系家長制為主的人倫秩序規(guī)則是古代強化王權的重要手段,因為父權是比王權更早的權威,利用這一點可以增強王權的威信。8.家天下是血緣政治,公天下是選賢任能和官員流動解讀:公天下的表現(xiàn)主要包括禪讓、郡縣、科舉、任期和考核等。家天下一直到辛亥革命才結束。9.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會,君主制不等于君主專制解讀:封建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說法,我們必須區(qū)分,封建制說的是分封宗法,時間段主要是先秦,封建社會則是形容小農經濟為基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儒家思想主導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時間段主要是秦到清。10.春秋戰(zhàn)國的結束不等于分封宗法的結束解讀:秦統(tǒng)一之后分封和宗法在后代都反復被利用,漢代恢復過郡國并行,嫡長子繼承是歷代君主繼承的重要原則。11.小農經濟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經營方式是家庭經營,生產方式是精耕細作。解讀: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一種形式,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基礎之上。但是不能說土地私有建立后就沒有土地公有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土地私有制結束也就不再有小農經濟了。12.小農經濟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權政府建立的根本原因。解讀:古代世界統(tǒng)治者需要穩(wěn)定的賦稅和兵役徭役來源,小農需要強大的國防和公共工程建設能力,由此而形成的“治水社會”是古代中國建立集權政府并且穩(wěn)定運行多年的根本邏輯。13.自耕農從屬于小農經濟,而小農經濟又從屬于自然經濟。解讀:自然經濟最本質的屬性是物質生產的自給自足,和商品經濟相對立;小農經濟最本質的屬性是家庭經營;自耕農經濟最本質的屬性是土地私有;個體農耕強調的是耕作特點,自耕農和佃農都屬于個體農耕的代表。14.重視農耕的主要表現(xiàn):重視農時、親身示范、傳播技術、輕徭薄賦、打壓兼并、控制戶籍。解讀:中國古代文明以農耕為主要經濟基礎,所以自先秦時期開始,保證農業(yè)的勞動力和時間,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率就是統(tǒng)治者的基本治國方略。15.儒墨道法都關心社會現(xiàn)實,只是解決方案不同解讀:一切思想都是現(xiàn)實政治經濟的反映,儒墨道法看似方案千差萬別,但是目標都是解決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算是殊途同歸。16.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但都認同客觀規(guī)律解讀:儒家更強調利用規(guī)律改造世界,道家更強調遵守規(guī)律,順其自然。但都沒有否認規(guī)律的存在。17.儒家強調教化治國,法家注重嚴刑峻法,但是都注重重構秩序解讀:儒家要恢復舊秩序,法家要建立新秩序。18.法家獎勵耕戰(zhàn),鼓勵消費;墨家主張非攻,強調節(jié)儉,但是都注重利益。解讀:法家維護地主階級統(tǒng)治者利益,墨家維護小生產者利益。19.仁愛是恩寵,兼愛有平等;孔子尚治國圣賢,墨子重技術人才。解讀:儒家的天下是統(tǒng)治者的天下,墨家的天下是百姓匯合而成的天下,所以儒家更強調上層要做“仁者”,墨家更強調人人要做好自己。(二)1.講地方選中央集權,講中央選專制主義解讀:專制主義強調的是皇權的強化,所以一般素材是中央職官變化、監(jiān)察制度;中央集權強調的是地方管理的手段,所以一般素材是地方制度變遷2.加強中央集權的常見手段:限制兼并、遷徙豪強、監(jiān)察地方(兵權、財權、人事權)、發(fā)展官營工商業(yè)、科舉和稽查、改土歸流。解讀:一般威脅中央王朝安全的因素是權臣、豪強和武將,所以對應的手段是加強對地方的監(jiān)察或者分割地方權力、限制兼并和異地遷徙削弱豪強經濟基礎、控制兵權防范武將作亂。3.農民三大人身依附:土地、地主、政府。解讀:農民受制于土地,主要是因為生產力水平較低,需要大量勞動力從事農業(yè)生產才能滿足生活需要;受制于地主,主要是因為租佃關系的存在,這個因素是雙重作用的,一方面有利于人地匹配的合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束縛了農民;受制于政府則主要是戶籍和賦役制度,這有利于國家控制人口保證賦役來源,也限制了人口流動,固化了社會結構。4.井田制下有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時期也有公有土地。解讀:井田制本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制度描繪,并非絕對真實,我們只能說土地比較集中在奴隸主貴族手中,算是國有土地,個人擁有的土地極少,但不是沒有。到了土地私有制確立以后,土地國有也依然存在,軍隊的屯田、官田、學田等等形式滿足了特殊的財政支出需要,當然也壓縮了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空間。5.兼并利于增加市場和勞動力;抑制兼并有利于打壓豪強,維護小農經濟穩(wěn)定解讀:土地兼并從來是利弊兼有的。因為土地兼并,規(guī)?;б鏁黾樱欣诠?jié)約勞動力和農產品商品化,這有利于商品性農業(yè)發(fā)展;甚至地主積累的資本如果愿意投資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也是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反過來抑制了兼并上述價值就難以實現(xiàn)了,會導致農業(yè)的碎片化、小型化發(fā)展,鞏固自耕農經濟,維護地主階級統(tǒng)治秩序,也因此統(tǒng)治者多愿意抑制兼并。6.重農抑商是古代統(tǒng)治者效率最大化的選擇。抑商抑私不抑官,官營也參與市場解讀:重農抑商一定不能簡單認為這是統(tǒng)治者愚昧落后。首先,在農耕社會,重農是地主階級統(tǒng)治者的必然選擇,這有利于賦役的征發(fā)。這必須認同,東西方文明都經歷過漫長的重農時期。至于抑商則要兩面看待,一方面統(tǒng)治者并非抑制所有商業(yè),官營商業(yè)長期都得到重視,其次抑制私人商業(yè),主要目的是獲取壟斷利潤和避免地方豪強崛起,并非忽視商業(yè)的價值。7.工商食官、鹽鐵官營、朝貢貿易都是國家干預經濟解讀:首先要明確國家干預經濟并不是近代西方的舶來品,對于經濟的干預甚至操縱,從來是中央集權政府必須要進行的活動。先秦時期,中國在商周就有工商食官的模式,由政府壟斷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獲取利益。春秋戰(zhàn)國,隨著人口流動和列國紛爭,私營工商業(yè)才發(fā)展起來。漢武帝以來,隨著以鹽鐵官營為代表的壟斷性經營政策出現(xiàn),民營工商業(yè)發(fā)展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官營工商業(yè)大行其道,維持了經濟穩(wěn)定也獲取了暴利。至于朝貢貿易,則主要是以政治目的為主的對外交流活動,它不能開拓海外市場促進經濟發(fā)展,還抑制了民間海外貿易的發(fā)展,但不能等同于海禁政策。8.田莊自給自足容易導致地方勢力壯大;政府控財控人加強中央集權。解讀:漢代田莊經濟封閉性強、內部自給自足程度高,是漢末豪強崛起的重要經濟基礎。對此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壓兼并、控制鑄幣權、鹽鐵官營、建立戶籍制度、降低稅收等,以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