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2023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1頁
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2023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2頁
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2023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3頁
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2023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4頁
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2023年高考化學一輪復習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講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精準檢測卷)

時間:50分鐘

一、選擇題(12個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5分,共60分)

1.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a)圖可表示鋅和稀硫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B.通過(b)圖可知石墨比金剛石更穩(wěn)定

-l

C.由(C)圖可知,2SO3(g)-2SO2(g)+O2(g)?H=(b-a)kJ?moΓ

D.(d)圖是某反應ATC的能量曲線圖(E表示能量),反應中AH=E"E∣-E2-E3

【答案】B

【解析】A.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為吸熱反應,鋅和稀硫酸反應為放

熱反應,圖示不符,故A錯誤;

B.通過(b)圖可知石墨能量低于金剛石能量,能量越低物質越穩(wěn)定,則石墨比金剛石更穩(wěn)定,

故B正確;

l

C.該反應為吸熱反應,2SO3(g)2SO2(g)+O2(g)?H=(a-b)kJmoΓ,故C錯誤;

D.反應ATC的ZkH=(ELE2)+(E3-E4)=E∣+E3-E2-E4,故D錯誤;

故選:B0

2.關于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主要是由化學鍵的變化引起的

B.對于可逆反應:aA(g)+bB(g),?cC(g)+dD(g),如果正反應是放熱反應,逆反應一定是

吸熱反應

C.氫氣燃燒生成水是一個放熱反應,說明ImoIH2的能量高于ImoIH2。的能量

D.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

【答案】C

【解析】A.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主要由化

學鍵的斷裂和生成引起的,故A正確;

B.因為正反應放熱,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而逆反應則是將總能量低

的生成物轉化為總能量高的反應物,則逆反應一定是吸熱,故B正確;

C.氫氣燃燒放熱,說明氫氣和氧氣的能量和比水高,不能說明氫氣比氧氣能量高,故C錯

誤:

D.反應條件與反應的吸熱、放熱無關,則需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可能為吸熱反應,也可能

為放熱反應,即不一定是吸熱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3.環(huán)己烷(CGHQ)有椅型、半椅型、船型、扭船型等多種結構,不同結構的勢能不同,它們

的相對勢能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上述四種結構中,半椅型結構最不穩(wěn)定

B.C6HQ(船型)-C6Hi2)(椅型)AH=-28.9kJ?moH

C.相同條件下,椅型轉化成扭船型的速率比逆向轉化的慢

D.升溫不利于椅型轉化成扭船型

【答案】D

【解析】A,由環(huán)己烷各結構的相對勢能圖可知,半椅型結構的能量最高,結合能量越高越

不穩(wěn)定可知,半椅型結構最不穩(wěn)定,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山環(huán)己烷各結構的相對勢能圖可知,般型結構能量高于椅型結構,所以為放熱反應,且

ΔH=-5.4kJ?moΓl-23.5kJ?moΓl=-28.9kJ?mol1.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由環(huán)己烷各結構的相對勢能圖可知,椅型轉化成扭船型的活化能為46kJ?moL,而扭船

型轉化成椅型的活化能為46kJ?moP-23.5kJ?moL=22?5kJ?moP,即椅型轉化成扭船型所

需活化能更高,反應速率更慢,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由環(huán)己烷各結構的相對勢能圖可知,椅型轉化成扭船型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

著吸熱反應移動,所以有利于椅型轉化成扭船型,D錯誤,符合題意;

故合理選項為D。

4.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甲烷的燃燒熱M=-890.3kJ∕mol,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CH4(g)+20,(g)=CO2(g)+2H2θ(g)ΔW=-890.3kJ/mol

B.在IOIkPa時,2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凡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表示為2H2(g)+O2(g)=2H2θ(l)Δ∕∕=-571.6kJ/mol

C.HCI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AH=-57.3kJ∕mol,則H^SOq和Ca(OH)?反應的中和熱

ΔW=2×(-57.3)kJ∕moI

D.500330MPa下,已知熱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g)ΔW=-38.6kJ/mol,

將ImOIN2(g)和3molH2(g)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NH3(g),放熱38.6kJ

【答案】B

【解析】A.在IOlkPa時,ImOl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作該物質

的燃燒熱,甲烷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不是穩(wěn)定的化合物,故A錯誤:

m2σ

B.no=。:Jim。1,放出285.8kJ熱量,2molH2要放出571.6kJ,即2HMg)+

M2g∕mol

1

O2(g)=2H2O(l)ΔH=-571.6kJ?moI,故B正確;

C.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Imol水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H2SO4和Ca(OH)2

反應的中和熱AH=-57.3kJ?mo□,故C錯誤;

D.N2(g)+3H2(g)w2NHKg)是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具體反應到什么程度題目沒給,AH

無法計算,故D錯誤;

故答案為:B0

5.已知:反應HCI(叫)+NaOH(aq)=NaCl(aq)+Hq(l)ISH=-57.3kJ/mol?,F(xiàn)分別取50mL

0.50mol∕L醋酸溶液與50mL0.55mo∕LNaOH溶液進行反應,用如圖實驗裝置測定該反應的

反應熱Δ∕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燒杯和大燒杯的杯口應相平

B.使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是為了使反應更充分

C.為了讓反應充分進行,Nac)H分三次倒入

D.該實驗測得的反應熱ΔH>-57.3kJ/mol

【答案】C

【解析】A.兩燒杯的杯口應該平齊,便于塑料板密封防止熱量散失,A項正確;

B.使用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攪拌使物質充分混合反應剛充分,B項正確;

C.為了防止熱量散失,應快速將NaOH倒入且一次性倒入,C項錯誤;

D.醋酸電離吸熱,所以消耗一部分能量,AH>-57.3kJ∕mol,D項正確;

故選C。

6.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可燃物燃燒熱的是

A.Cθ(g)+^θ2(g)=CO2(g)ΔH=-183kJmol'

B.CH4(g)+20,(g)=CO2(g)+2H2θ(g)ΔH=-802.3kJ?moΓ'

C.2H2(g)+O2(g)=2H2θ(l)ΔH=-571.6kJ?moΓ'

D.C2H5OH(1)+3O2(g)=2CO2(g)+3H2θ(g)ΔH=-1366.8kJ?moΓ'

【答案】A

【解析】A.CO的燃燒熱是ImOICo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的能量,

l

Cθ(g)+lθ2(g)=CO2(g)ΔH=-183kJ-moΓ能表示CO的燃燒熱,故選A;

B.CE的燃燒熱是ImOlCH4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tài)水放出的能量,所以

l

CH4(g)+2O2(g)=CO2(g)+2H2θ(g)ΔH=-802.3kJ-moΓ不能表示甲烷的燃燒熱,故不選

B;

C.H2的燃燒熱是ImOI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的能量,2H2(g)+O2(g)=2H2θ(l)

△H=-571.6kJ?moL不能表示氫氣的燃燒熱,故不選C;

D.C2H5OH的燃燒熱是ImolC2H5OH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液態(tài)水放出的能量,

l

C2H5OH(l)+3O2(g)=2CO2(g)+3H2θ(g)ΔH=-1366.8kJ?moΓ不能表示乙醇的燃燒熱,故

不選D;

選Ao

7.下列說法均與蓋斯定律有關,正確的個數(shù)為

①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

②蓋斯定律的重要意義在于可將某些不易直接測定的反應熱計算出來

③蓋斯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體體現(xiàn)

④能量的釋放或吸收是以發(fā)生變化的物質為基礎的

A.1B.2C.3D.4

【答案】D

【解析】①一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的,還是多步完成,其熱效應總是相同的,反應熱

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故①正確;

②利用蓋斯定律定律可以從已經(jīng)精確測定的反應熱效應來計算難于測量或不能測量的反應

的熱效應,故②正確;

③反應物和生成物能量一定,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是依據(jù)能量守恒的體現(xiàn),蓋斯定律是能

量守恒定律的具體體現(xiàn),故③正確;

④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焰變=生成物總焰-反應物總焰計算反應吸熱和放熱,故④正確;

選D。

8.硫酸工業(yè)中的帆催化劑參與反應的相對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熱化學方程式錯誤的是

l

A.V2O4(s)+SO,(g)V2O5(s)+SO2(g)ΔH=-24kJ?moΓ

B.2VOSO4(s).V2O4(s)+2SO3(g)ΔH=+200kJ?mol^'

l

C.2V2O5(s)+2SO,(g).■2VOSO4(S)+V2O4(S)ΔH=-352kJ?moΓ

D.V2O5(s)+SO2(g)+SO3(g)一2VOSO4(s)ΔH=-376kJ?moΓ'

【答案】B

【解析】A.由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則

V2O4(s)+SO1(g)V2O5(s)+SO2(g)ΔH=+24kJ?moΓ',A正確;

,

B.途徑2的ΔH=24-(-176)=200kJ∕mol,2VOSO4(s),V2O4(s)+2SO3(g)ΔH=+400kJ-moΓ,

B錯誤;

C.途徑1的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2molV2O5反應放出能量為

l

2×176=352kJ,貝∣j2V2O5(s)+2SO2(g)?2VOSO4(S)+V2O4(S)ΔH-352kJ?moΓ,C正確;

D.根據(jù)蓋斯定律,由反應VQ4(s)+SO3(g),Va(S)+SO?(g)AH=+24kJ?mo「加上

l

2VOSO4(S),V2O4(s)+2SO3(g)AH=+200kJ?mo??傻?/p>

l

2VOSO4(s).V2O5(s)+SO2(g)+SO,(g)ΔH=+376kJ?moΓ,則

l

V2O5(s)+SO2(g)+SO3(g)_?2VOSO4(S)ΔH=-376kJ?moΓ,D正確;

故選:Bo

9.通常條件下,已知如下反應:

①C(S)+O2(g)=CO2(g)AHl=αkJ?moΓ'

②2Cθ(g)+O2(g)=2CO2(g)?H2=?kJ?molT

③C(S)+CO?(g)..2Cθ(g)?∕7j=c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的燃燒熱為AkJ?moL

B.a<-h

2

C.c=2a-b

D.在一定條件下,ImOIC(S)與ImOlCOKg)充分反應,吸收熱量CkJ

【答案】B

【解析】A.燃燒熱必須是Imol反應物,因此Co的燃燒熱應該為:bkJ∕mol,A錯誤;

B.反應①可由反應②+反應③得到,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a=b+c,若a<《b,則有b>2a,即

2

a+c<O,反應①+反應③為2C⑸+O2(g)=2CO(g),ΔH=a+ckJ∕mol,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所

以a+c<O,由此得證a<'b,B正確;

2

C.根據(jù)蓋斯定律可知,b+c=a,所以C錯誤;

D.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反應不能完全進行,吸收熱量小于ckJ,D錯誤;

故答案選B。

10.已知反應:H2(g)+Cl2(g)?2HCl(g)ΔW=-183kJ/mol,其它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化學鍵H-HCl-ClH-Cl

Imol化學鍵斷裂時吸收的能量kJ436a43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見(g)和Cl?(g)的總能量小于HCI(g)

B.H?(g)的燃燒熱是183kJ∕mol

C.a=243

D.點燃和光照條件下,a的數(shù)值不同

【答案】C

【解析】A.AH=E(生成物總能量)-E(反應物的總能量)<0,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總能量,A項錯誤;

B.燃燒熱是Imol燃料完全燃燒形成穩(wěn)定產物所放出的熱量,則H2的燃燒是指ImOIH2變

為Hq(I)所放出的熱量,上述反應不是燃燒熱反應,B項錯誤;

C.A"=E(反應物總鍵能)-E(生成物的總鍵能)=436+a-2x431=-183,則a=243kJ∕mol,C項正

確;

D.a為Cl-Cl的鍵能是物質本身的性質與反應條件無關,D項錯誤;

故選Co

H.40和No反應生成N2和NCh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催化劑可以降低活化能

B.斷鍵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鍵釋放能量之和

C.N2O(g)+NO(g)=N2(g)+NO2(g)ΔH=+139kJ?moΓl

D.反應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答案】C

【解析】A.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從而使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增大,化學反應速

率加快,故A正確;

B.由圖示可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斷鍵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鍵釋放能量之和,故B正

確;

C.由于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N2O(g)+NO(g)=N2(g)+NO2(g)△H=-139kJ?moH,故

C錯誤;

D.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反應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故D正確;

答案選C。

12.相同溫度和壓強下,關于反應的△兒下列判斷不無碰的是

①CH4(g)+CO2(g)?-2CO(g)+2H2(g)?W/

②CHMg)`'C(s)+2H2(g)?∕∕2

③CO2(g)+H2(g)?CO(g)+H2O(g)??5

@2C0(g)C(S)+CO2(g)△小

⑤CO(g)+H2(g)C(s)+H2O(g)??5

A.Δ?=?∕∕2-?H∕B.Δ∏2≥0,?λ∕√>0

C.AH5=>Hz+NH3-AH2.AH3>H5

【答案】B

【解析】A.己知①CH4(g)+CCh(g)5^2CO(g)+2H2(g)△,/

②CHMg)K=C(s)+2H2(g)?∕∕2

根據(jù)蓋斯定律,將②-①,整理可得2CO(g)?-'C(s)+C02(g)AH=AH2-A”/=△出,A正確;

i

B.②CH4(g)=C(s)+2H2(g)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AH2>0,④2C0(g)c⑸+CCh(g)

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AH4<0,B錯誤:

C.己知①CH4(g)+CO2(g);-2CO(g)+2H2(g)?W/

②CH4(g)-'C(s)+2H2(g)?H2

③CCh(g)+H2(g)=?CO(g)+H2O(g)?ft

根據(jù)蓋斯定律,將②+③-①,整理可得CO(g)+H2(g)?--C(s)+H2O(g)?W=?∕72+?HV-?H/,

即A"5=AH2+△從-,C正確:

,

D.③Cθ2(g)+H2(g)?=?CO(g)+H2θ(g)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W3>0,(5)CO(g)+H2(g)?一

C(s)+H2O(g)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W5>0,③-⑤整理可得CO2(g)='CO(g)+C(S)為吸熱

反應,A"3F”5>0,??∕∕3>W5.D正確;

故合理選項是B。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40分)

13.H?與02、Fz均能發(fā)生反應,如圖為H?與F?發(fā)生反應生成HF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

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⑴完成轉化I、H—(填“吸收”或“放出",下同)能量,完成轉化III—能量。

(2汨2和Fz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一O

⑶H2在02中燃燒的過程主要是—能轉化為—能的過程。

(4)由金紅石(TiO2)制取單質Ti的步驟為TiChTTiCL——^>Tio

已知:I.C(s)+O2(g)=CO2(g)ΔH∣=-393.5kJ?moΓl

II.2CO(g)+O2(g)=2CO2(g)△H2=-566kJ?mol-'

l

ΠI.TiO2(s)+2Cl2(g)=Tiα4(s)+O2(g)ΔH3=+141kJ?mol

IVTiO2(s)+2C12(g)+2C(s)=TIiCL)(S)+2Co(g)的ΔH4=—。

-800℃

②反應TiCl4+2Mg^=2MgCb+Ti在Ar氣氛中進行的理由是一。

【答案】(1)吸收放出

(2)H2(g)+I?(g)=2HF(g)*H=-540KJ∕mol

⑶化學熱

(4)-80KJ∕mol防止高溫下Mg(Ti)與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氮氣)作用

【解析】(1)由圖示可知轉化I、H分別為F—F、H—H的斷裂形成F、H原子,為吸收能量

的過程;轉化HI為F和H原子結合反應生成HF為H—F的形成過程,需要放出能量,故答

案為:吸收;放出;

⑵由圖示可知H2和F2反應的焙變

AH=∑E(反)-∑E(生)=154k∕mol+436Q/mol-2×565AJ∕mol=-540kJ∕mol,則其熱化學方程式

為H2(g)+H(g)=2HF(g)?H=-540kJ∕mol,故答案為:H2(g)+E(g)=2HF(g)?H-540kJ∕mol

⑶H2在O2中燃燒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即H?在Ch所具有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和

光能,主要轉化為熱能,故答案為:化學;熱;

(4)由加合法可知目標方程IV=III+2XLn,則

ΔH4=ΔH,+2ΔHl-ΔH2=[141+2×(-393.5)-(-566)]kJ/mol?-80?J/mol;在高溫下Mg、Ti

會與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氮氣)發(fā)生反應,會對反應反應TiCL+2Mg鱉£2Mgel2+Ti

在造成干擾,所以在Ar其氛圍中進行,故答案為:防止高溫下Mg(Ti)與空氣中的氧氣(二

氧化碳、氮氣)作用。

14.在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中,請認真觀察如圖,然后回答問題。

⑴圖中反應是(填“吸熱”或“放熱”)反應,該反應的ΔH=(用含EK

E2的代數(shù)式表示)。

(2)已知常溫下拆開ImolH-H鍵,ImolN-H鍵,ImolNmN鍵分別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則N2與H2反應生成NH3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3)已知反應

①CaCO3(S)=CaO(S)+CCh(g)AH=-177.7kJ∕mol

②O.5H2SO4(l)+NaOH(l)=O.5Na2SO4⑴+FhO(I)AH=-57.3kJ∕mol

③C(s)+O2(g)=CO2(g)AH=-393.5kJ∕mol

@CO(g)+?-O2(g)≈CO2(g)ΔH=-283kJ∕mol

(5)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57.3kJ∕mol

上述熱化學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有;(填序號,以下同)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

程式是;

(4)利用水煤氣合成二甲醛的三步反應如下:

①2H2(g)+CO(g)=CH3OH(g)AH=-9θ.8kJ?mo□

l

02CH3θH(g)=CH3θCH3(g)+H2O(g)ΔH=-23.5kJ?moΓ

③CO(g)+H2θ(g)=CCh(g)+H2(g)AH=?4L3kJ?molτ

總反應:3H2(g)+3CO(g)=CH3OCH3(g)+CO2(g)的AH=。

【答案】(1)放熱E2-E1

(2)N2(g)+3H2(g)τ?2NH3(g)AH=-92kJ?moΓl

⑶??

(4)-246.4kJ?moΓl

【解析】(1)由圖可知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反應的AH=生成物的

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E2-EI;

⑵N2與比反應生成NH3的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3(g),AH=反應物的總鍵能-

生成物的總鍵能=946kJ∕mol+3x436kJ∕mol-6x39lkJ∕mol=-92kJ/mol;即N2與H?反應生成NH3

l

的熱化學方程式為N2(g)+3H2(g)2NH.√g)ΔH=-92kJ?mol^;

(3)反應①是吸熱反應,ΔH應為正;

反應②中H2SO4、NaOH.NazSCU的聚集態(tài)應為溶液(aq),不為純液體⑴;

反應③④⑤均正確,即上述熱化學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有①②;

I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使放出的熱量稱為燃燒熱:

則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是③④;

1

(4)φ2H2(g)+CO(g)=CH3OH(g)ΔH=-90.8kJ?mol-

l

02CH3θH(g)=CH3OCH3(g)+H2θ(g)ΔH=-23.5kJ?moΓ

l

(3)CO(g)+H2θ(g?Cθ2(g)+H2(g)ΔH=-41.3kJ-moΓ

l

根據(jù)蓋斯定律,2x①+②+③得3H2(g)+3CO(g)=CH.,OC?(g)+CO2(g),則ΔH=-246.4kJ?moΓo

15.1909年,化學家哈伯用N2和H2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氣,反應原理為

N2(g)+3H2(g)2NH,(g),該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a、b均大于零),回答下列問題:

⑴根據(jù)圖示可知,該反應為(填“吸熱”或“放熱”)反應,寫出生成2molNH3時的

熱化學方程式:。

(2)在500℃、30MPa下,斷裂ImOlH-H鍵、ImOIN-H鍵、ImOIN三N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

為436kJ、391kJ、946.5kJ。

①每消耗O.6mθlN2時,該反應放出的熱量為O

②向某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5molH2(g)和0.5molN2(g),在催化劑條件下進行上述反應,此時

斷裂的H-H吸收的熱是(填“>”、“<”或"=")654kJ,原因是。

③加入催化劑,該反應的AH(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答案】⑴放熱N?(g)+3H2(g).2NH3(g)=-2(h-a)kJ/mol

(2)54.9kJ<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1.5mol緘氣不能完全反應,斷裂的H-H吸收的

熱是小于654kJ不變催化劑不能改變焙變,該反應的AH不變

【解析】(1)根據(jù)圖示可知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能量,因此該反應為放熱反應,生成

ImOl氨氣放出(b-a)kJ的能量,因此生成2molNH3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N2(g)+3H2(g).2NH,(g)?H=-2(h-a-)kJ/molc

⑵①在500℃、30MPa下,斷裂ImoIH-H鍵、ImOlN-H鍵、ImolNmN鍵需要吸收的能量分

別為436kJ、391kJ、946.5kJ,則生成2molNH3時的始變?yōu)?3x436+946.5-2x3x391)kj/mo?

=-91.5kJ∕mol,則每消耗0.6molN2時,該反應放出的熱量為0.6mol×91.5kJ∕mol=54.9kJ(>

②由于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15mol氫氣不能完全反應,因此斷裂的H-H吸收的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