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_第1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_第2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_第3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_第4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知病不病》翻譯與解讀

知不知,尚矣01;不知知,病矣02。夫唯病病,是以不病03。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04。

今譯

知道而謙說不知道,這樣最好;不知道而卻說知道,這犯了不知而自以為知的錯誤。只有認識錯誤是錯誤,才不會犯此等錯誤。圣人不犯錯誤,因為他知道為何會犯錯誤,所以才不會犯錯誤。

評議

本章是講“知病”而“不病”的辯證法。老子認為,人能知道會犯這種錯誤,而因平時多加小心,警惕不要犯這種錯誤,所以才不會犯錯誤。河上公為本章命題為“知病”,是符合老子本章所蘊含的深邃哲理的。但不如改為“知病不病”更能說明問題。

老子是從正反兩方面來闡明“知病”而“不病”的辯證哲理的。(一)從正面而言,老子認為有智慧的人,雖然明明知道此事,卻謙說不知道。何也?怕說得太滿、太過,會出差錯,所以才說不知道。這正是防止出現(xiàn)自以為是的錯誤。(二)從反面而言,老子認為,有的人雖然自己不知道,為了彰顯自己,卻硬說知道。這就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老子為了強調(diào)“知病”而“不病”的辯證哲理,所以,他強調(diào)說:“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崩献影l(fā)常人所不能發(fā),此等極富哲理的名言,在先秦諸子中,只能出自老子之口。所以,林希逸絕口稱贊曰:“此一章文字最奇!”

本章文字,諸抄本,自古以來即各不相同?,F(xiàn)將帛書甲乙本與河上公本,錄之如下,供讀者參考。

帛書甲本: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

帛書乙本: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也,以亓病病,是以不病。

河上公本: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王弼本與河上公本相同。蔣錫昌說:“《御覽·疾病部》引作‘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諸本為長,當據(jù)改正?!?《老子校詁》)陳鼓應(yīng)先生根據(jù)蔣錫昌的看法,即將《老子》本章改為: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古人引用古籍中原句,有時也并非嚴格地逐字逐句的引用,甚至?xí)兴鰮p。所以,不能據(jù)《御覽》所引本章文字,即改動《老子》本章的原文和結(jié)構(gòu)。何況《老子》第七章、第十二章、第四十七章的結(jié)構(gòu),皆與本章相似。盡管蔣錫昌列舉《老子》書中其他章節(jié)的文字,說明其改動本章結(jié)構(gòu)也是有《老子》本身文字作根據(jù)的。但是,他卻忽略了《老子》各章的結(jié)構(gòu)和句法,并非千篇一律。因此,輕率地改動本章的結(jié)構(gòu),是缺乏確鑿的史料根據(jù)的。

本章表現(xiàn)了老子認識事物的辯證思想。與其“不出戶知天下”的唯心主義認識論,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說明老子的哲學(xué)思想,是比較復(fù)雜的。其他古代哲學(xué)家的思想,同樣也具有其復(fù)雜性。所以,具體問題,應(yīng)當具體分析。人有多重性格,人的思想也是復(fù)雜的。其個性與共性共存,這是不爭的客觀存在。

解釋

01“知不知”兩句:帛書乙本、傅奕本作“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河上公本、王弼本作“知不知,上;不知知,病?!鄙?上也(奚侗說)。

河上公曰:“知道而言不知,是乃德之上?!?/p>

蘇轍曰:“知而不知者上?!?/p>

奚侗曰:“知而不自以為知,是謂上德之人。”按:此其一解。

林希逸曰:“于其至知,而若不知,此道之上也?!?/p>

吳澄曰:“知而若不知,上智之人,聰明睿智,守之以愚,故曰上?!卑?此其二解。

02病:錯誤。“不知知”兩句:河上公曰:“不知道而言知道,是乃德之病。”

蘇轍曰:“不知而知者病。”

林希逸曰:“于不可知之中,而自以為知,此學(xué)道之病也?!?/p>

吳澄曰:“不知而以為知,下愚之人,耳目聾瞽,自謂有所見聞,故曰病?!?/p>

奚侗曰:“若不知而自以為知,則有道者之所病也。河上本、王弼本均作‘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文誼不顯,茲從《淮南·道應(yīng)訓(xùn)》引改?!卑础痘茨献印さ缿?yīng)訓(xùn)》引曰:“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庇帧段淖印し云吩?“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p>

03“夫唯”兩句:病病:前“病”字為動詞,后“病”字為名詞,即錯誤。

河上公曰:“夫唯能知病苦眾人,有強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p>

林希逸曰:“人能病其知之為病,則無此病矣?!?/p>

吳澄曰:“病病,猶患其所患,以不知為知,病也。以為病而病之,則不復(fù)有此病矣?!?/p>

奚侗曰:“能知病之為病者,可以不患斯病矣?!?/p>

04“圣人”三句:河上公曰:“圣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常苦眾人有此病,以此非人,故不自病。夫圣人懷通達之知,托于不知者,欲使天下質(zhì)樸忠正,各守純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強知之事以自顯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