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1頁
福建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2頁
福建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3頁
福建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4頁
福建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匯編:古代詩歌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5~16題。還縣①陸游霽色清和日已長,綸巾蕭散意差強。飛飛鷗鷺陂塘綠,郁郁桑麻風露香。南陌東村初過社②,輕裝小隊似還鄉(xiāng)。哦詩③忘卻登車去,枉是人言作吏忙。[注]①縣:指寧德縣。此詩作于紹興二十九年(1159),陸游時任寧德主簿。②社:指春社,在立春后幾日,祭祀土地和五谷神。③哦詩:吟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還縣面對清和天氣、悠長白日,卻慵懶散漫,表現客宦異鄉(xiāng)的苦悶。B.頸聯與“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都描寫“社日”,但用意不同。C.尾聯轉入直接抒情,感慨自己為吏窮忙,流露出對自然風光和農村生活的熱愛。D.本詩描寫了鄉(xiāng)村風土人情,恬淡清新,其風格與陸游《書憤》的悲慨激昂不同。16.晚清詩人葉煒認為,如果將頷聯改為“陂塘狎鷗鷺,風露長桑麻”,“工則工已,神韻轉遜”。請簡要分析頷聯的“神韻”。(6分)福建省寧德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韓堡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今日獨來香徑里,更無人跡有苔錢。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他鄉(xiāng)遇佳節(jié),亦應懷抱暗凄然。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女子斜靠在朱紅色的橋欄上,與詩人一道歌詠柳絮,這里運用了謝道韞詠雪的典故。B.“同在”與“獨來”構成對比,追懷往年約會的溫馨美好,反襯今日獨自游園的惆悵感傷。C.“三千里”“四五年”分別極言距離之遠和離別之久,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作者的相思之深。D.全詩渾成天然而又頓挫跌宕,由實而虛,景中有情,語言平易親切,明白曉暢,盡顯本色。16.本詩尾聯與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所運用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6分)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市、區(qū))一中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聯考高二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書憤①五首(其二)陸游白發(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②。細雨春蕪上林苑③,頹垣夜月洛陽宮④。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咀ⅰ竣倥c《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寫于同一時期。②張巡,唐朝將領,據說每次打戰(zhàn)皆欲氣吞逆賊,嚼齒皆碎。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數月之久,最終力盡城破,盡忠而死。③上林苑:漢代園林建筑。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④洛陽宮:唐東都洛陽城內宮名。在今河南洛陽市。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年邁力衰,孤臥澤中,猶不忘為朝廷盡忠,此心天地可鑒。開篇即點出了詩人衷腸無處可訴的憤懣之情。B、頷聯詩人撫今追昔,借蘇武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一片忠心。借張巡的典故寫自己雖然被俘但仍要堅持斗爭、永不屈服。C、尾聯與辛棄疾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表明詩人雖然年事已高,但報國之情卻依舊熾熱而強烈。D、陸游一生都在堅持北伐抗金的主張,本詩筆調雄健深沉,充滿昂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體現了陸游詩歌的特點。16、本詩前兩聯情感激昂,尾聯則慷慨悲壯。有人認為,頸聯的描寫不符合整首詩的情感基調,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質量檢測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生查子·獨游西巖①辛棄疾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③生:語助詞,無義。15.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偃蹇誰憐汝”這一問,寫出詞人的自憐憐山,自傷傷山,感情合二為一。B.“歲晚太寒生”表面上寫冬天寒氣四起,實則是暗示詞人悲涼的人生境遇。C.詞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誦讀《離騷》,流露出內心自在自得的情懷。D.這首詞把詞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稱詞中妙品。16.詞人筆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福建省莆田一中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7~18題。送友人入蜀李白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注]君平:指漢代的嚴遵,字君平,他在四川成都隱居,以占卜為生。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蠶叢是傳說中遠古時代蜀國的開國君主,蠶叢路便是代指入蜀的道路。B.頷聯“起”“生”二字寫出了蜀道的狹窄、高峻,且賦予景物動感之美。C.“秦棧”是指秦地的客棧,在春天繁茂樹木的簇擁下,別有一番情趣。D.此詩與《蜀道難》雖有長與短、雄奇與婉麗之別,卻俱得蜀道之神韻。18.有論者認為李白在本詩中描寫的這位朋友在官場上不得志。請從詩中提取可能的證據,予以論證。(6分)福建省莆田市錦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質檢高二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列小題。秋蓮劉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杏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擬欲青房【注】全晚節(jié),豈知白露已秋風。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咀ⅰ壳喾浚荷徟睢?5.(3分)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寫秋蓮顧影自憐、寂寞無朋的辛酸處境。B.頷聯“江清月冷”的環(huán)境,為秋蓮的枯萎衰敗更增添了寒慘凄苦的氣息。C.頸聯用借代修辭,寫出了秋蓮被秋風摧殘,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的命運。D.作者將秋蓮與自己的境遇聯系起來,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16.(6分)同樣是秋蓮,《紅樓夢》里林黛玉對“留得殘荷聽雨聲”情有獨鐘,而本詩作者有“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請簡要分析兩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古代詩歌閱讀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5~16題。還縣①陸游霽色清和日已長,綸巾蕭散意差強。飛飛鷗鷺陂塘綠,郁郁桑麻風露香。南陌東村初過社②,輕裝小隊似還鄉(xiāng)。哦詩③忘卻登車去,枉是人言作吏忙。[注]①縣:指寧德縣。此詩作于紹興二十九年(1159),陸游時任寧德主簿。②社:指春社,在立春后幾日,祭祀土地和五谷神。③哦詩:吟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還縣面對清和天氣、悠長白日,卻慵懶散漫,表現客宦異鄉(xiāng)的苦悶。B.頸聯與“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都描寫“社日”,但用意不同。C.尾聯轉入直接抒情,感慨自己為吏窮忙,流露出對自然風光和農村生活的熱愛。D.本詩描寫了鄉(xiāng)村風土人情,恬淡清新,其風格與陸游《書憤》的悲慨激昂不同。16.晚清詩人葉煒認為,如果將頷聯改為“陂塘狎鷗鷺,風露長桑麻”,“工則工已,神韻轉遜”。請簡要分析頷聯的“神韻”。(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3分)A16.(6分)①運用疊詞“飛飛”“郁郁”,增強了詩句的韻律美,且將鷗鷺自在飛翔的姿態(tài)和桑麻茂盛的形態(tài)寫得意趣盎然。②“綠”“香”分別從視覺、嗅覺的角度,描繪出富有生機、香氣怡人的田園景象,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豐富了詩句的意蘊。答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福建省寧德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韓堡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今日獨來香徑里,更無人跡有苔錢。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他鄉(xiāng)遇佳節(jié),亦應懷抱暗凄然。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女子斜靠在朱紅色的橋欄上,與詩人一道歌詠柳絮,這里運用了謝道韞詠雪的典故。B.“同在”與“獨來”構成對比,追懷往年約會的溫馨美好,反襯今日獨自游園的惆悵感傷。C.“三千里”“四五年”分別極言距離之遠和離別之久,從不同角度表現了作者的相思之深。D.全詩渾成天然而又頓挫跌宕,由實而虛,景中有情,語言平易親切,明白曉暢,盡顯本色。16.本詩尾聯與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所運用的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6分)15.(3分)【參考答案】D【解析】“全詩由實而虛”有誤。應是由虛到實再到虛?!久}意圖】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形象,分析藝術手法、品味語言風格等的能力。16.(6分)【參考答案】①兩處都運用了對面落筆的手法。②韓詩調轉筆鋒,寫自己思念的女子此時也因思念自己而滿懷凄涼,暗自傷心。這樣寫使思念之情在曲折變化中顯得更為強烈、深沉和委婉。③蘇詞想象(懸想)妻子亡靈在這凄冷幽獨的明月照孤墳的夜晚,因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而柔腸寸斷(傷心欲絕)。這樣通過設想死者的痛苦,更加襯托出自己悼念妻子的執(zhí)著不舍的深情,表現綿綿不盡的哀傷。(共6分,每點2分。手法答“對寫法”“主客移位”“想象”“虛寫”等均可。)【命題意圖】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感受詩歌形象,理解情感內涵,分析藝術手法等的能力。福建省福州市八縣(市、區(qū))一中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聯考高二語文試卷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書憤①五首(其二)陸游白發(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②。細雨春蕪上林苑③,頹垣夜月洛陽宮④。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咀ⅰ竣倥c《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寫于同一時期。②張巡,唐朝將領,據說每次打戰(zhàn)皆欲氣吞逆賊,嚼齒皆碎。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數月之久,最終力盡城破,盡忠而死。③上林苑:漢代園林建筑。在秦代的一個舊苑址上擴建而成的宮苑。④洛陽宮:唐東都洛陽城內宮名。在今河南洛陽市。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詩人年邁力衰,孤臥澤中,猶不忘為朝廷盡忠,此心天地可鑒。開篇即點出了詩人衷腸無處可訴的憤懣之情。B、頷聯詩人撫今追昔,借蘇武的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一片忠心。借張巡的典故寫自己雖然被俘但仍要堅持斗爭、永不屈服。C、尾聯與辛棄疾的“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表明詩人雖然年事已高,但報國之情卻依舊熾熱而強烈。D、陸游一生都在堅持北伐抗金的主張,本詩筆調雄健深沉,充滿昂揚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體現了陸游詩歌的特點。16、本詩前兩聯情感激昂,尾聯則慷慨悲壯。有人認為,頸聯的描寫不符合整首詩的情感基調,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15.B解析:“用張巡的典故寫自己雖然被俘但仍要堅持斗爭、永不屈服”錯,詩人沒有被俘,借張巡的典故主要表現自己對國家的一片忠心。16.不同意。①頸聯融情于景,想象虛寫春雨中長滿雜草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殘垣斷壁的洛陽宮,實際上暗寫南宋國勢衰微。景中寄托了詩人對南宋國勢衰微的感傷和對朝廷不圖恢復的不滿之情。與其“悲憤”之情相符。(3分)②頸聯由抒情轉到寫景,起到舒緩節(jié)奏的作用,有助于舒緩之前激昂的情感,以利于尾聯悲壯之情自然地抒發(fā)出來。(3分)(一點3分。兩點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同意。①頸聯由抒情轉到寫景,突然插入蕭瑟凄涼的景物描寫,和前面兩聯詩人或直接或間接抒發(fā)自己對國家的一片忠誠之情,不協(xié)調。(3分)②上林苑和洛陽宮,分別是漢朝和唐朝的建筑,充滿了歷史的滄桑破敗之感,與尾聯詩人壯心不老,即使死后也要作鬼中的強者,繼續(xù)和敵人搏斗的慷慨悲壯之情也不協(xié)調。(3分)(一點3分。兩點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福建省福州市五校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質量檢測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生查子·獨游西巖①辛棄疾青山招不來,偃蹇②誰憐汝?歲晚太寒生③,喚我溪邊住。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被誣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記游之作。②偃蹇:高聳,傲慢的樣子。③生:語助詞,無義。15.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偃蹇誰憐汝”這一問,寫出詞人的自憐憐山,自傷傷山,感情合二為一。B.“歲晚太寒生”表面上寫冬天寒氣四起,實則是暗示詞人悲涼的人生境遇。C.詞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誦讀《離騷》,流露出內心自在自得的情懷。D.這首詞把詞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稱詞中妙品。16.詞人筆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C(3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流露出內心自在自得的情懷”錯,《離騷》是屈原被放逐時所做的抒發(fā)憂傷的詩作,詞人在這里用《離騷》一典是為了表現自己被貶后的孤寂和悲憤之情。故選C。16.①詞人筆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人格化了的形象(2分)。②“青山”品性傲岸,因天氣生寒,它留詩人住下,對詩人充滿關切之意(2分);“明月”品性高潔,它夜夜映進青溪,陪詞人讀書,對詞人充滿溫情(2分)?!窘馕觥勘绢}考查鑒賞詩歌里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能力。理解“青山”和“明月”,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另一方面要思考青山、明月本身具有的象征意義,然后結合詩句進行分析即可。詩歌中“青山”、“明月”都是正面形象,“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聳立的青山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叫我到溪邊去。“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山尖的明月悄悄升起,本來就該是高懸天幕。明月每晚都到青溪里來,靜聽我朗誦《離騷》。將青山、明月擬人化,青山雖孤傲但對我還是親切的,明月則相當善解人意,每晚聽我讀《離騷》?!靖健繀⒖甲g文聳立的青山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叫我到山中溪邊去住。山尖明月悄悄升起,本來就該高懸天幕。明月夜夜來到青溪,靜聽我朗誦《離騷》。福建省莆田一中2023-2024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7~18題。送友人入蜀李白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注]君平:指漢代的嚴遵,字君平,他在四川成都隱居,以占卜為生。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蠶叢是傳說中遠古時代蜀國的開國君主,蠶叢路便是代指入蜀的道路。B.頷聯“起”“生”二字寫出了蜀道的狹窄、高峻,且賦予景物動感之美。C.“秦?!笔侵盖氐氐目蜅#诖禾旆泵瘶淠镜拇負硐?,別有一番情趣。D.此詩與《蜀道難》雖有長與短、雄奇與婉麗之別,卻俱得蜀道之神韻。18.有論者認為李白在本詩中描寫的這位朋友在官場上不得志。請從詩中提取可能的證據,予以論證。(6分)17.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指秦地的客?!卞e誤,“秦?!敝腹糯胧裰溃铰冯U峻,往往須架木而渡,名曰棧道)(3分)18.①從標題和前兩聯看朋友是離開政治中心長安而入蜀,貶謫的可能性比較大。②首聯“崎嶇不易行”,是借蜀道行進之難,來感慨仕途之難。③第三聯寫蜀道上動人的美景,含有對朋友不得志的勸慰之情。④“升沉”可作偏義復詞解,表示沉于下僚。⑤“不必問君平”,即不必問卜,若有升遷的希望或可問卜,不必問卜,恰說明朋友升遷無望或被貶謫。(6分,每點2分,答對任意3點的意思即可)福建省莆田市錦江中學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末質檢高二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元詩,完成下列小題。秋蓮劉因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杏欲誰通?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擬欲青房【注】全晚節(jié),豈知白露已秋風。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注】青房:蓮蓬。15.(3分)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視覺、嗅覺兩個角度,寫秋蓮顧影自憐、寂寞無朋的辛酸處境。B.頷聯“江清月冷”的環(huán)境,為秋蓮的枯萎衰敗更增添了寒慘凄苦的氣息。C.頸聯用借代修辭,寫出了秋蓮被秋風摧殘,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的命運。D.作者將秋蓮與自己的境遇聯系起來,巧妙寄托身世,旨意幽深。16.(6分)同樣是秋蓮,《紅樓夢》里林黛玉對“留得殘荷聽雨聲”情有獨鐘,而本詩作者有“莫放扁舟酒易空”的感慨,請簡要分析兩人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15.C16.①“殘荷”和“雨聲”,引發(fā)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悲,寄寓了她的孤苦、落寞之情。(或可答:殘荷與秋雨,視覺與聽覺結合,寄寓了林黛玉對清冷殘破之美的偏好。)②本詩中,蓮花雖由盛轉衰,但精氣猶存,詩人由此想到自己雖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縱逍遙,表達了詩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窘馕觥?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頸聯用借代修辭”錯誤。頸聯是說“本來還以為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jié),哪里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刮起”,詩人借寫秋蓮遭遇白露秋風,身不由己,來表達自己難以保全晚節(jié)的凄涼和無奈之情,這是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比較和評價不同詩歌文本中詩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林黛玉對“留得殘荷聽雨聲”情有獨鐘,是因為她父母雙亡,之后在賈府寄人籬下,飽受孤獨、凄涼之苦。而“殘荷”和“雨聲”,在中國古典文化中代表了凄涼哀傷的意象,點點秋雨擊打在“殘荷”之上,視覺與聽覺結合,自然引發(fā)了林黛玉的身世之悲,寄寓了她的孤苦、落寞之情,也寄寓了林黛玉對清冷殘破之美的偏好。本詩中,前三聯借秋蓮受到風霜摧殘而凋萎的景況來自喻,蓮花雖由盛轉衰,但精氣猶存,本詩尾聯“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是說“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盛衰一樣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不要空著小船上的酒杯,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詩人由秋蓮想到自己雖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縱逍遙,表達了詩人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為的思想感情。古代詩歌閱讀福建省龍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二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其九)高適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①。園蔬空寥落,產業(yè)不足數。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注:①舄鹵(xìlǔ):鹽堿地。②獻芹:典出《列子·楊朱篇》,此處指向皇帝進獻嘉言。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是作者自述,寫行程路線及見聞感受,自北而南,農夫遭遇大體相似,可見“農夫苦”已成為普遍現象。B.第五到十句是農民訴苦,具體描述了農夫的苦況,雖然他們日日辛勤勞作,但由于碰到天旱,最終收獲微薄。C.末二句自抒懷抱,既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又呼應前文的“深覺農夫苦”這一句,強化了詩歌的主旨。D.此詩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不加藻飾,與《<燕歌行>并序》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15.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福建省廈門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潮中觀月

蘇軾

璃玻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

地與樓臺相上下,天隨星斗共沉浮。

一塵不向山中住,萬象都從物外求。

醉吸清華游碧落,更于何處覓瀛洲。(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月光鋪滿神州大地,碧波千頃,晶瑩剔透,使這個秋夜別有韻味。

B.頷聯描繪了地面、樓臺、天空、星斗隨潮水而起伏變化的開闊宏大之景。

C.“一塵”和“物外”,充分表達了詩人豪放豁達、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D.全詩圍繞“觀”字展開,先觀自然,后觀自我,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示。

(2)本詩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借月表達對自然與人生的暫思,但又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析兩者的不同之處。福建省莆田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8-19題。題劉朝英進齋楊萬里燈火三更雨,詩書一古琴。惟愁腳力軟,未必圣門深。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燈火三更雨”寫做學問辛苦,接著用“古琴”做伴來寫讀書之雅趣。B.頷聯設喻,將艱苦學習過程比作通向圣門之路,流露出作者擔憂之情。C.尾聯詩人希望劉朝英即便耗盡半生心血也要積極爭取科舉仕進的成功。D.這首詩通俗易懂又飽含真知灼見,體現出詩人對后輩諄諄告誡的真情。19.這首詩頸聯飽含哲理,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6分)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五、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6題3分,17題6分,共9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問題。醉落魄① 范成大棲鳥飛絕,絳河②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④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⑤說。[注]①詞牌名,此詞寫于作者歸隱石湖后。②絳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樹木④昭華:古管樂器名,此處指筮。⑤軟紅:即紅塵,指熱衷于功名利祿的人。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詞的第一句以飛鳥歸林棲息暗示時間已是夜晚,此時天河中的星光在霧靄中時隱時現,閃爍不定。B.“燒香曳簟眠清樾”句寫出了詞人于清蔭之下,點燃香爐,展開竹席,獨自享受夜晚的寧謐清涼的情景。C.“鬢絲撩亂綸巾折”一句,側面寫出了詞人的形貌,其中“撩亂”“折”又與“好風”“臨風”相呼應。D.詞中的花影、月色與音樂相映相襯,眼前景、耳邊笙與詞人的心中情相契相合,可謂情景交融,意蘊悠長。17.請簡要分析下闋是如何描寫笙聲之妙的。(6分)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高中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古代詩歌閱讀,完成第15-16題。(共2題,9分)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①[宋]秦觀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連,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②。別后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小槽③春酒滴珠紅,莫勿匆,滿金鐘。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注】①本首詞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是秦觀的晚年作品。因黨派斗爭,仕途坎坷,屢次遭貶。②兩衰翁:指的是秦觀和蘇軾,兩人自秦觀1075年訪蘇軾以來結下了深厚的師友情誼。③小槽:古時制酒器中的一個部件,酒由此緩緩流出。15.下面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起句運用了比興手法,“飛燕和歸鴻”并非在寫眼前之物,而是詞人與蘇軾。B.“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將曼妙少女與白發(fā)老人對比,落寞之情溢于言表。C.“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鐘”出語自然,形象逼真,更兼詞人股勤勸酒,倍覺感人。D.“后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云重”三句,以景結情,蘊含深遠,雖未言情,自寓景中。16.這首詞抒發(fā)了詞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古代詩歌閱讀福建省龍巖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二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其九)高適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①。園蔬空寥落,產業(yè)不足數。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注:①舄鹵(xìlǔ):鹽堿地。②獻芹:典出《列子·楊朱篇》,此處指向皇帝進獻嘉言。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四句是作者自述,寫行程路線及見聞感受,自北而南,農夫遭遇大體相似,可見“農夫苦”已成為普遍現象。B.第五到十句是農民訴苦,具體描述了農夫的苦況,雖然他們日日辛勤勞作,但由于碰到天旱,最終收獲微薄。C.末二句自抒懷抱,既借用典故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又呼應前文的“深覺農夫苦”這一句,強化了詩歌的主旨。D.此詩敘事、寫景、抒情融于一體,語言自然樸素,不加藻飾,與《<燕歌行>并序》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15.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高適的詩“讀之使人感慨”。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4.(3分)B(農民一無所獲,除了天旱外,還有租稅重、地質條件不好等原因。)(6分)答案:①感慨于農民生存的艱辛,表達對農民的深切同情。②抒發(fā)詩人想要為國家做貢獻,但沒有機會覲見明主的憤懣不平。(1點3分,2點6分,要結合詩句分析。)福建省廈門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卷4.(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各題。

潮中觀月

蘇軾

璃玻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

地與樓臺相上下,天隨星斗共沉浮。

一塵不向山中住,萬象都從物外求。

醉吸清華游碧落,更于何處覓瀛洲。(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月光鋪滿神州大地,碧波千頃,晶瑩剔透,使這個秋夜別有韻味。

B.頷聯描繪了地面、樓臺、天空、星斗隨潮水而起伏變化的開闊宏大之景。

C.“一塵”和“物外”,充分表達了詩人豪放豁達、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D.全詩圍繞“觀”字展開,先觀自然,后觀自我,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示。

(2)本詩與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都是借月表達對自然與人生的暫思,但又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析兩者的不同之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對比鑒賞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窘獯稹浚?)B.“地面、樓臺、天空、星斗隨潮水而起伏變化”錯,應該是“地面和樓臺仿佛隨著潮水的起伏而上下浮動,天上的星斗好像也隨著潮水的起伏而忽明忽暗”。

故選B。

(2)《春江花月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發(fā)出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和對游子思婦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其中還交織著對生命的留戀、對青春的珍惜、對“人生代代無窮已”的欣慰。整首詩并沒有用過多的辭藻來鋪陳,而是以清新之筆,將諸多景物以及作者獨特的思考都融入月光之中,細膩地描繪出一幅朦朧而空靈、溫柔而多情的水月清華圖?!冻敝杏^月》通過描寫一次潮中觀月的所見所感,理性地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認識和理解。首聯描寫了月光如水灑滿大地的壯闊景象;頷聯從地面到天空,極寫天地的浩大;頸聯寫出了萬物的虛妄不實;尾聯直抒胸臆,表達出詩人想要吸飲月華,在碧落中自在游玩,不想再去尋覓仙境的心情。

答案:

(1)B

(2)①內容上,《春江花月夜》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并由此生發(fā)出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和對游子思婦在明月今宵里天各一方的惋惜;《潮中觀月》則通過描寫一次潮中觀月的所見所感,理性地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的認識和理解。②風格上,《春江花月夜》意境空明,想象奇特,筆調柔婉,抒情氣息濃郁;《潮中觀月》則意境開闊,想象豐富,筆力雄健,富有哲思。【點評】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注標題,明確內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容和形式的關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構及表現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聯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注注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四)關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關注關鍵詞句情感意

關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福建省莆田市部分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聯考語文試卷(三)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18-19題。題劉朝英進齋楊萬里燈火三更雨,詩書一古琴。惟愁腳力軟,未必圣門深。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燈火三更雨”寫做學問辛苦,接著用“古琴”做伴來寫讀書之雅趣。B.頷聯設喻,將艱苦學習過程比作通向圣門之路,流露出作者擔憂之情。C.尾聯詩人希望劉朝英即便耗盡半生心血也要積極爭取科舉仕進的成功。D.這首詩通俗易懂又飽含真知灼見,體現出詩人對后輩諄諄告誡的真情。19.這首詩頸聯飽含哲理,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6分)18.C“即便耗盡半生心血也要積極爭取科舉仕進的成功”錯誤,尾聯意思是“不能為了科第的等次,而耗費了半生的心血”。19.答案:(1)頸聯意為不要只是羨慕那些高聳入云的樹木,它們并非生來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剛開始時都像澗底的針一樣細?。ǘ际菋赡鄣挠酌纾?。[或者不要嘲笑高聳入云的樹(以為它們都是因為“地勢”僥幸長得高),最初的時候它們身在山澗底部,細小如針。](2)詩人以“澗底針”的細小和“云端樹”的高大對比,用樹成長的巨大變化過程鼓勵劉朝英及人們,只要堅持不懈奮斗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或詩人用比喻、夸張手法,以“云端樹”喻人,極言其高大;以“針”喻田樹成長的巨大變化過程。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頸聯“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是說“那些高聳入云的參天大樹,剛開始時就像深澗里的針一樣渺小,不可輕視嘲笑”,因為作者清楚,那些高聳入云的樹木,它們并非生來就是如此高不可攀,剛開始時都像澗底的針一樣細小,因此告訴我們合抱之樹,生于毫末,不能妄自菲薄。詩人用“澗底針”變成“云端樹”做比,寓意著學習的過程是積少成多的,應堅持不懈,逐步積累而成。鼓勵劉朝英和學子們要踏實求學,持之以恒,才能由“澗底針”成為“云端樹”,最終取得卓越的成就。福建省福州市第三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高二語文試卷五、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16題3分,17題6分,共9分)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問題。醉落魄① 范成大棲鳥飛絕,絳河②綠霧星明滅。燒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好風碎竹聲如雪,昭華④三弄臨風咽。鬢絲撩亂綸巾折。涼滿北窗,休共軟紅⑤說。[注]①詞牌名,此詞寫于作者歸隱石湖后。②絳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樹木④昭華:古管樂器名,此處指筮。⑤軟紅:即紅塵,指熱衷于功名利祿的人。16.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詞的第一句以飛鳥歸林棲息暗示時間已是夜晚,此時天河中的星光在霧靄中時隱時現,閃爍不定。B.“燒香曳簟眠清樾”句寫出了詞人于清蔭之下,點燃香爐,展開竹席,獨自享受夜晚的寧謐清涼的情景。C.“鬢絲撩亂綸巾折”一句,側面寫出了詞人的形貌,其中“撩亂”“折”又與“好風”“臨風”相呼應。D.詞中的花影、月色與音樂相映相襯,眼前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