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七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變化考點01
師夷長技以制夷一、“開眼看世界”——地主階級抵抗派1.背景(1)鴉片戰(zhàn)爭前夕,清政府已經處于封建社會的晚期,危機四伏。(2)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則迅速崛起,加緊對外擴張。(3)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有識之士開始開眼看世界,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2.代表人物(1)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代表作:《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志(2)魏源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代表作:《海國圖志》地位: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思想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3)作用:對當時人們的解放思想有重要啟迪作用??键c02
中體西用思想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地主階級洋務派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面對太平天國運動的沉重打擊和西方列強加劇侵華的內憂外患,清朝統(tǒng)治集團被迫調整統(tǒng)治政策。在維護清朝統(tǒng)治的方式上,在對待外國事務的態(tài)度上,清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分化出洋務派和頑固派。2.內容概念“中學”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名教;“西學”主要指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爸袑W為體”即以中國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的根本,“西學為用”指采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目的是挽救封建統(tǒng)治危機。3.實質:在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科技。4.實踐: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指導下,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派創(chuàng)辦近代工業(yè)、近代海軍、開設新式學堂。5.結果: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自強夢的徹底破滅,“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也失去了原有的意義。6.評價(1)進步性:沖擊了傳統(tǒng)的觀念,為西學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2)局限性:單純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封建統(tǒng)治,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键c03
維新思想一、維新變法思想——資產階級維新派1.早期維新思想(1)背景: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加深;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和科學的不斷傳入;洋務運動開展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薛福成等。(3)思想:經濟上:主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4)意義:為19世紀末康有為等人維新思想的影響。(5)缺陷: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2.康梁等人的維新思想(1)背景:①政治: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②經濟: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③思想:早期維新思想的影響。(2)代表人物:A.康有為①辦萬木草堂,宣傳維新思想。②撰寫《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③借助的經學外衣,否定君主專制統(tǒng)治,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特點:借經學的權威來宣傳維新變法,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學說相結合B.梁啟超發(fā)表《變法通議》,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危害和頑固派的因循守舊,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C.譚嗣同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名教,效法西方D.嚴復編譯《天演論》,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發(fā)展成社會變革理論,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發(fā)展。(3)實踐:戊戌變法(4)影響:①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②這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激發(fā)了人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推動了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的發(fā)展??键c04
三民主義一、舊三民主義(一)經過:1905年8月20日;日本東京;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成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區(qū)別:興中會是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二)內容: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905年11月,同盟會機關刊物《民報》創(chuàng)刊。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第一次將同盟會的16字政綱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1、“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族主義:①實質:反對封建統(tǒng)治。②進步性:A.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長期以來“反清”口號狹隘的種族傾向。B.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統(tǒng)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C.反滿帶有反對滿洲貴族和反帝的雙重含義。D.把反滿與建立資產階級民族國家結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綱領中最有號召力,最有群眾基礎的一條。③局限性:A.表現: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口號B.根源:軟弱性所致。害怕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幻想帝國主義支持。2、“創(chuàng)立民國”——民權主義:①實質:奪取政權。②進步性:A.把民族革命與民主革命緊密結合,把廢除專制和建立民國聯(lián)系在一起。B.指出了封建專制制度是封建上層建筑的核心,是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在理論上解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心問題——反對封建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專政。③局限性:只重視國家政權形式,忽視了人民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3、“平均地權”——民生主義:①實質:資產階級的經濟綱領。②進步性:A.主觀上反映了對人民的同情。B.認識到了土地問題的重要性,并想解決這個問題。③局限性:沒有反映農民對土地的要求,沒有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是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接受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順應時代潮流的精神。1、內容(1)“民族主義”: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2)“民權主義”: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3)“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2、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的比較新舊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都主張反對民族壓迫,舊三民主義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tǒng)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內容;民權主義中都主張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但舊三民主義中民權享有的范圍很空洞,新三民主義賦予一切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享有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中都主張平均地權,但三民主義中增加了“節(jié)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使民生主義更多地關注了民眾的生存問題??傊?,新三民主義是對舊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3、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這種關系包含了以下兩層含義:(1)新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斗爭的綱領,它蘊含著三大政策的精神。新的民族主義要聯(lián)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體現了“聯(lián)俄”的精神。新民權主義主張“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表明革命派已經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綱領發(fā)展成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綱領,這就體現了“聯(lián)共”的主張。新民生主義的“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體現了“扶助農工”的思想。(2)三大政策是實現新三民主義的方法和手段。作為既反帝又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來說,聯(lián)俄因而獲得國際支持,聯(lián)共因而能把革命的力量真正聯(lián)合起來,“扶助農工”因而喚起廣大民眾覺醒參加革命使革命獲得根本動力。正如毛澤東所言:“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中,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4、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主要是因為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基本原則相一致(即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5、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比較新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政黨的綱領,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綱領。二者主要的共同點是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所以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但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是有區(qū)別的,例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綱領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利、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以及民主革命以后還有社會主義革命等,這些是新三民主義所沒有的,因此,它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重要的是新三民主義發(fā)展了舊三民主義,其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國民革命轟轟烈烈地展開。6、意義:(1)進步性:新三民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孫中山實現了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fā)展和高漲。(2)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然沒有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键c05
新文化運動一、《新青年》的誕生1.開始: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從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2.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3.活動基地:北京大學,實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4.主要陣地:《新青年》二、新文化運動1、背景(1)經濟: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2)政治: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強烈要求進行民主制度。(3)思想:辛亥革命后,西方民主、自由等啟蒙思想和進化論思想進一步傳播。袁世凱企圖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2、主要內容(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懊裰鳌?,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翱茖W”,是指科學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學法則。(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陳獨秀認為舊道德本質是為封建政治服務的,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主張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文學革命由此開始。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小說,把反封建內容與白話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新文學的典范。3、意義(1)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考點06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背景:新文化運動開展之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2.開始傳播: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3.進一步傳播①背景: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②概況: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研究專號》。其中,《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和《勞動音》。③結果: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誕生。考點07毛澤東思想一、歷史背景1、現實需求: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中國革命迫切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3、實踐基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4、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5、國際條件: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二、歷程1、萌芽:國民革命時期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指出農民是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②《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強調進行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2、誕生:井岡山時期(國共十年對峙時期)①標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提出。②主要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成熟:延安時期①標志: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②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對中國革命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③文獻:《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4、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初期①理論: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理論和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yè)化道路的理論等。②文章:《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毛澤東思想形成與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想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其立足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民主革命的國情,解決的主要是中國革命道路問題。為什么革命、革誰的命、靠誰革命、怎么樣革命的理論問題。三、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是一套系統(tǒng)完備的理論體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zhàn)略的理論;政策和策略的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的理論;國際戰(zhàn)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論;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論等等。四、思想精髓1、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2、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3、獨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發(fā)展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五、深遠影響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型體現,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2、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3、毛澤東思想將繼續(xù)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fā)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考點01
師夷長技以制夷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在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前后,少數士大夫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浪潮,積極地向國人介紹西方的地理政治等知識,這些士大夫關切世界和社會現實。然而統(tǒng)治者并沒有擺脫天朝上國觀念的束縛,因此向西方學習的浪潮一度冷清?!纠?】(2017.海南)1.在中國歷史上,人們習慣以“夷”稱呼西方國家。然而,徐繼畬《瀛寰志略》(1848年)對西方各國的稱謂是“外國”“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稱“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稱呼西方各國。這反映了A.中國半殖民地社會形成 B.天朝觀念已被摒棄C.清朝政府接受國際慣例 D.洋務運動成為共識【例2】(2017.天津)2.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現重大變化:由??惫偶D向研究本朝掌故,尋求經世之道;隨著邊患加劇,著意邊疆地理研究;伴隨西方殖民者東來,重視研究外國史地,譯介西方書刊。這種變化主要反映了人們A.關注社會現實及世界形勢 B.改變了傳統(tǒng)治史方法C.轉向對本朝邊疆史地研究 D.掙脫了文字獄的枷鎖【例3】(2015.海南)3.鴉片戰(zhàn)爭時期,魏源批評當時“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诓蝗粲T外洋”的海防主張,認為“守外洋不如守???,守??诓蝗缡貎群印?。魏源的主張反映了這一時期()A.海禁思想被遠洋開拓思想所取代 B.洋務派開始著手海防建設C.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軍實力遠遜于列強【變1】4.鴉片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組織摘譯的《各國律例》不僅部分翻譯了瑞士滑達爾所著的《國際法》,還創(chuàng)造了關于西方政治體制諸如“律好司”(上院)、“甘文好司區(qū)主院)廠“巴厘滿”(議會)等一些新鮮詞匯。這說明,《各國律例》(
)A.全面介紹了西方的政治法律 B.為國人引入了近代意識C.旨在服務于現實戰(zhàn)爭的需要 D.瓦解了清廷天朝上國觀念【變2】5.下表是19世紀中期中國出現的介紹西方史地的著作時間人物著作簡介1842魏源《海國圖志》介紹世界各國歷史政治、風土人情,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845姚瑩《康輶紀行》介紹英法歷史,注重考察西藏地區(qū)情況,建議清政府加強沿海與邊疆防務1849徐繼畬《瀛寰志略》介紹東西半球的概況,按亞、歐、非、美的順序依次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據此可知,這些著作A.徹底拋棄了“天朝上國”觀念 B.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C.促使清政府掀起了洋務運動 D.提出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這一時期,天朝上國的觀念只被少數士大夫拋棄??键c02
中體西用思想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中體西用思想是在清政府內憂外患加劇情況下提出的,繼承了林則徐、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注意該思想既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和一定程度上抵制外來侵略,又單純學習西方技術來極力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成為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纠?】(2021.湖北)6.晚清創(chuàng)辦的福建船政學堂,其課程內容既有西方科學知識,也包括中國舊學。對此,船政大臣沈葆楨在奏折中說:“今日之事,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边@體現的思想是A.君主立憲 B.中體西用 C.民主共和 D.實業(yè)救國【例2】(2021.湖北)7.在近代中國,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師夷長技以自強”,從“維新”代替“洋務”再到革命取代改良,這一系列變化主要是由于A.“西學東漸”的深入 B.民族危機的加深C.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思想解放的推動【例3】(2020.浙江)8.洋務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國圖志》,在該書序中慨言:百余年來,中國“水陸戰(zhàn)備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構兵思逞”,“廿余載,事局如故”,“然同、光間福建設局造輪船,隴中用華匠制槍炮”,“此魏子所謂師其長技以制之也?!边@認識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順乎世界之潮流邁出變法第一步B.“師夷長技以制之”是洋務派自強之道的思想先導C.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由器物層次到制度層次的變化D.以“中體西用”尋求變革,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變1】9.下表為晚清重臣張之洞在教育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據此可知,張之洞時間具體內容1895年在《吁請修備儲才折》中,提出“廣開學堂”的具體建議1898年發(fā)表《勸學篇》,主張先明內學,然后擇西學以用之1903年主持制定的《奏定學堂章程),是中國近代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的學制1905年與袁世凱等聯(lián)銜上奏,請求廢除科舉制度A.首倡“教育救國”的主張 B.深受民主思想的影響C.踐行“中體西用”的思想 D.推動了新式教育發(fā)展【變2】10.下表是某學者研究洋務派軍事企業(yè)的信息由上表可知,該學者(
)江南制造總局1867—1905年,共自造各種機器692座,各種工具11萬多件福建船政局1883—1895年,共自造機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軋機后造船所用的鐵梁、鐵龍骨等均能自造天津機器局“仿造康邦汽機,所省煤斤甚巨”A.注意發(fā)掘企業(yè)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 B.認為其擺脫了對外國人才的依賴C.比較關注洋務企業(yè)的生產效益 D.關注到企業(yè)自主自強的民族意識中體西用思想本質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键c03
維新思想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維新思想經歷兩個發(fā)展階段,康梁維新思想更具有了理論性。要注意康梁維新思想出現的背景。其思想特點是借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來宣傳維新變法,根本上改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激發(fā)民眾認可變法的緊迫性。雖然戊戌變法失敗,維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啟發(fā)了民眾的覺悟。【例1】(2022.全國)11.“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當時(
)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 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 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例2】(2021.江蘇)12.清末某報發(fā)表的《論體育》一文提出:“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今之國勢者,定一國之盛衰,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边@表明,當時國人A.已認識到落后根源 B.重體輕文蔚然成風C.救亡自強愿望迫切 D.呼吁實施分科教育【例3】(2021.海南)13.據如表可知,梁啟超梁啟超對時局的看法1898年各國競爭的起因在于“歐洲全境”“生產過度”,其“所產物”在歐洲已無銷場,“不能不覓銷售之地”。1902年“歐洲區(qū)區(qū)之地,斷不能容此孳生蕃(繁)衍之民族,使之各得其所”,因而“不得不”采取“殖民政略”以擴大容身之地。1919年國際聯(lián)盟是實現“將來理想的世界大同”的“最良之手段”。巴黎和會一定能建成體現“人類大合同、大進化之國際同盟”的基礎一以“掃廓”過去民族競爭造成的“一切擾攘根源”。A.希望西方國家給予經濟援助 B.基于變法革新進行社會改造C.宣傳民權思想實現君主立憲 D.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變1】14.1898年6月16日,康有為上書光緒帝:“勿去舊衙門,而惟增新衙門;勿革舊大臣,而惟漸擢小臣;多召見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其專折奏事足矣?!边@段話反映出的本質問題是(
)A.維新派要求光緒帝在變法中講究策略B.維新派要求光緒帝加強對封建官吏的控制C.康有為要求讓更多的維新派參與政權D.維新派在封建勢力面前表現出妥協(xié)性和軟弱性【變2】15.“諸君諸君,發(fā)辮之害如此,雖欲不變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論者多咎變法之初不先變發(fā)。發(fā)短不可以驟長,不可以驟長,則面目形狀既變,衣服裝束不得不隨之而變,衣服裝束變,而行為政治皆不得不變矣?!贝搜哉揂.認識到風俗變遷與社會發(fā)展間存在聯(lián)系B.為戊戌變法時期資產階級維新派所提出C.科學地指出了中國社會落后的根本原因D.表明當時國人已充分認識到蓄辮的危害維新思想更主要是宣傳和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變更清政府的封建專制制度。考點04
三民主義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順應了世界發(fā)展潮流。既繼承中國傳統(tǒng)監(jiān)察考試制度又借鑒歐美國家的治理經驗。新三民主義與舊三民主義相比較,體現了孫中山對國情的正確認識,放棄了對西方列強的幻想,提出三大政策,實現了國共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纠?】(2021.廣東)16.孫中山在一次演說中認為,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yè)發(fā)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趕緊設法,免得再蹈覆轍”。孫中山旨在A.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B.宣傳“均貧富”的政治理想C.為聯(lián)合蘇俄提供政策依據 D.主張社會革命解決民生問題【例2】(2019.浙江)17.1906年,孫中山在《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慶祝大會上發(fā)表演說,他稱:“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棵褡甯锩梢猿晒Α蛔稣胃锩菙鄶嗖恍械摹退銤h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边@主要反映了孫中山A.對民族革命必要性的認同 B.順應世界進步的歷史潮流C.以暴力手段進行革命的政治主張 D.對世界歷史從分散到整體進程的認識【例3】(2018.全國)18.1923年底,孫中山認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則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則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前此因無可仿效。法國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國革命血戰(zhàn)八年而始得獨立,因均無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逼湟庠贏.走蘇俄革命的道路 B.放棄資產階級代議制C.加強革命的領導核心 D.改變反封建的斗爭目標【變1】19.孫中山組織興中會起就以“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為目標。同盟會成立后,他提出“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其后又在西方三權分立的基礎上發(fā)明“五權分立”的憲法,以保障民權的落實。直到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義的新生。這反映出中山先生()A.踐行自由平等的理念 B.追求民族獨立的愿望C.關心勞工大眾的疾苦 D.順應時代潮流的探索【變2】20.從興中會、同盟會開始,國民黨始終是一個以少數知識精英為主的集合體,不是會黨,就是海外華僑;直到1924年以后,國民黨才發(fā)展為一個開放的、具有廣泛政治動員能力的現代型政黨。這一變化主要是基于A.“三大政策”的推動B.軍閥割據政治環(huán)境較為寬松C.中國政黨政治的成熟D.孫中山加強了革命領導核心【變3】21.1921年孫中山認為“不能籠統(tǒng)講五族,應該講漢族的民族主義,使其他各民族同化為漢族”。1924年又指出,中國應通過聯(lián)合各宗旅,而成為一個民族。這一變化A.適應了中國民族獨立與國家統(tǒng)一的時代要求B.表明孫中山仍然堅持大漢族主義的狹隘觀念C.推動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第一次合作實現D.明確了孫中山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立場區(qū)別于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有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目標??键c05
新文化運動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和科學大旗,引導人們同封建專制和封建思想展開徹底的斗爭,打破了傳統(tǒng)的精神枷鎖,促使人們更積極地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纠?】(2022.廣東)22.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國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離家出走的行為被稱贊為體現了“女性的自覺”,后來魯迅發(fā)表《娜拉走后怎樣》,則作如下比喻:“因為如果是一匹小鳥,則籠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籠門,外面便又有鷹,有貓,以及別的什么東西之類……也誠然是無路可以走?!币韵陆忉屨_的是A.“小鳥”代表尚未覺醒的女性 B.“籠子”是指落后的經濟形態(tài)C.“無路”源于君主專制的壓迫 D.“鷹”等是指社會上的舊勢力【例2】(2021.天津)23.民國初期,新的教育流派如平民教育、“工讀”教育等紛紛出現,各種教育團體相繼成立,如1915年的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1917年的中華職業(yè)教育社等。這體現了A.思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 B.中西教育理念的沖突C.民主共和政體的完善 D.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變1】24.“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與否,純然以多數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唯一根本之條件。”這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fā)點是A.傳播西方進化論與人性思想 B.打擊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C.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喚醒民眾覺悟新文化運動過程中存在在全盤西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激進現象,應該結合時代背景理性地看待這些過激行為??键c06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知識。李大釗、陳獨秀等新文化人士投身去宣傳馬克思主義,找到了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正確理論武器為革命道路指明方向,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作出了理論上的準備。【例1】(2022.全國)25.據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的關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變反映出(
)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fā) B.傳統(tǒng)儒學思想開始受到批判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例2】(2021.全國)26.1921年2月,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時稱:“西方大工業(yè)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此所以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他意在強調A.社會革命不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B.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C.中國已經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D.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例3】(2020.海南)27.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產黨人和受共產黨影響的知識分子不懼“白色恐怖”的威脅,仍翻譯出版大量的馬克思、恩格斯著作。時人評論道:“在這時,一個教員或一個學生,書架上沒有幾本馬克思的書,總要被人瞧不起的?!边@反映了A.社會各階層認清了資本主義本質 B.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C.知識分子普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D.中國民主革命出現新高潮【例4】28.下圖為《勞動音》創(chuàng)刊號的封面《革命火種》。該刊物封面上是一個火炬照耀下的錘子,鐵鎬、齒輪、禾苗、稻穗所組成的圖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緊握的拳頭。該封面內容(
)A.表明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B.寓意著工農大眾團結起來C.明確反映出黨的中心任務 D.為國共合作營造輿論氛圍【變1】29.1921年1月14日,北洋政府內務部指出,“查近來新思潮之傳播,幾有日盛一日之勢,而印刷物實為其媒介。本部為維護治安,預防隱患起見……隨時搜集研究,以期洞見癥結,因事補救,不致蹈憑空過當之弊。”這反映出當時A.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 B.北洋政府已無力抵制新思想C.中共誕生利于新思想的傳播 D.新文化運動的方向發(fā)生變化【變2】30.五四運動前夕《每周評論》特辟《國內勞動狀況》專欄,先后報道了北京男女傭工、河南修武煤礦、唐山煤廠、山東東平縣佃戶等地勞動者的生活狀況。該報道表明A.社會主義革命思想傳入中國B.新文化運動的方向發(fā)生變動C.知識分子開始關注民眾生活D.馬克思主義占據思想界主流陳獨秀、李大釗等新文化人士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拋棄西方政治思想,關注勞工大眾,尋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理論??键c07
毛澤東思想此考點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側重對毛澤東思想的萌芽時期、誕生時期和成熟時期的考查。毛澤東思想的理論精髓是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群眾路線,密切聯(lián)系群眾,以群眾利益為工作重心,宣傳動員群眾開展生產和革命斗爭;獨立自主,逐步擺脫蘇俄和共產國際的指揮,依靠自己進行革命和建設?!纠?】(2022.遼寧)31.毛澤東在1931年3月指出:“農村里頭,小市鎮(zhèn)里頭,小城市里頭,都是沒有報紙看的。斗爭的群眾,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靈通、見聞狹隘這一點上講,是差不得很遠的。”該論述強調了(
)A.農村工作的重要性 B.群眾斗爭熱情的重要性C.宣傳工作的重要性 D.群眾文化水平的重要性【例2】(2021.全國)32.1934年,毛澤東提出:“我們是革命戰(zhàn)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碑敃r毛澤東強調改進工作方法意在A.發(fā)動群眾參加革命戰(zhàn)爭 B.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C.建立廣泛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D.動員社會各界進行抗戰(zhàn)【變1】33.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大綱強調:中華蘇維?!耙椭@些弱小民族脫離帝國主義.國民黨、軍閥、王公、喇嘛、土司等的壓迫統(tǒng)治,而得到完全的自由獨立”。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支持各族人民參加革命戰(zhàn)爭 B.尚未找到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C.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D.開始明確民主革命的奮斗目標區(qū)分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期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期。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期是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34.1844年后,曾任廣東澄??h訓導梁廷相,陸續(xù)撰成《合省國說》《蘭偶說》等書籍,這些書籍對美國和英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作了簡要記敘,而對于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介紹尤多。據此可知,梁廷相的思想A.推動救亡圖存運動高漲B.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影響C.有利于開拓國人的視野D.強調抵御外辱的重要性35.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林則徐、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軍事變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膽壯、心齊”的建軍思想,但士大夫階層認為這是“用夷變夏”或“以夷變夏”。這說明A.天朝上國思想根深蒂周 B.外部世界引起國人關注C.政治體制變革呼聲高漲 D.中體西用思想遭遇抵制36.19世紀70年代出使歐洲的劉錫鴻認為,英國確實沒有殘暴不仁之政,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他們曾來過中國“得聞圣教所致”,大清要富強,完全不必向他們學習。這表明劉錫鴻A.固守“中體西用”思想 B.堅持傳統(tǒng)的“夷夏”觀C.蘊含救亡圖存愛國情懷 D.否認英國政體的進步性37.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學士”為代表的清流派,借機攻擊洋務派,認為數十年粉飾之局已徹底破露,其言論往往與民族主義、愛國之情、圣人之道聯(lián)系在一起,在當時往往能“坐致時譽”,博得時人的喝彩。據此可知,清流派A.抵制外國事物傳承儒家思想 B.揭露了洋務派賣國投降的實質C.利用傳統(tǒng)觀念來攻擊洋務派 D.指出了洋務派器物變革的弊端38.早在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就認定“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到1894年,張之洞仍然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二十余年思想幾無進步。這主要是由于A.傳統(tǒng)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B.洋務派的階級局限性C.政治體制改革嚴重滯后 D.小農經濟具有穩(wěn)定性39.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zhàn)后和戰(zhàn)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lián)軍攻進了北京,然而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辈牧现小吧贁等恕钡膶嵺`活動A.提倡民主科學并全面學習西方文化B.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C.主張中體西用并主要學習西方科技D.提倡民主共和并推翻君主專制40.晚清時代,郭嵩燾在日記中寫道,“西洋立國以政教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異而歲不同;(中國)考求洋人末務而忘其本,自以為安。"其意在A.反對學習西方器物 B.反思洋務運動得失C.闡釋中體西用內涵 D.比較中西政治制度41.1887年,劉銘傳在臺北大稻埕設立西學堂,聘請英國人布茂林、丹麥人轄制臣為學堂教習,講授英法人文、地理、歷史、測繪、算數、理化之學。另聘請漢教習兩人,教授中國經史文字,并兼任學生監(jiān)督。據材料可知,當時A.傳統(tǒng)教育制度逐漸走向瓦解 B.崇尚科學推動基礎教育的普及C.中體西用思想成為時代主流 D.辦學思想體現中西結合的特點42.鄭觀應在《盛世危言·開礦》中寫道:“全恃官力則巨費難籌,兼集商費,則眾擎易舉。然全歸商辦,則土棍或至阻撓,兼依官威,則吏役又多需索。”由此可知,鄭觀應A.認可資本原始積累 B.主張官商合辦模式C.倡導興辦國有企業(yè) D.贊同市場經濟體制43.1871年,王韜在初刊的(法國志略)中說:“歐洲各國法律……皆成于國會所定,故其為法以護人民權利為主,民權愈增而國家元氣日愈充厚。上下之情通,君民之交固,國家有大事,千萬人之心為一心。近世歐洲列國雄視宇內,職是之由?!庇纱丝芍?,王韜A.主張改革現行政治 B.推崇西方立憲政體C.肯定西方司法制度 D.探究法國崛起緣由44.1905年康有為在《物質救國論》中說:“推歐人之學說,撥千年黑暗而致萬里光明者,則培根創(chuàng)實驗學派為之先驅,而自洛克、霍布士、彌兒以至于斯賓塞,凡英國之學派皆偏重物質,故能致此大效也?!边@說明康有為(
)A.贊成“科學萬能說” B.仰慕西方的科技文明C.主張先器物后制度 D.反對歐洲的技術壟斷45.1897年,梁啟超在湖南時務學堂任總教習時,強調學生要進行“體操鍛煉”。嚴復根據進化論原理,在《原強》中寫道:身體“逸則弱,勞則強”。這些主張(
)A.重視發(fā)展近代體育事業(yè) B.深化洋務運動的核心思想C.保障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D.有利于君主立憲政體確立46.嚴復意識到引導女性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認為女性的體質不是單純的生物學問題,主張對女性解禁纏足,使之認識到“天下興亡,夫女有責”,并擔負起強國富民的重任。這一思想A.將女性解放與救亡圖存相結合 B.為女性參政提供了制度保障C.有力地促進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D.推動了清末新政的深入開展47.“是以立憲政治而不出于多數國民之自覺,多數國民之自動,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賢人政治,其卑屈陋劣,與奴隸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賢相施行仁政,無以異也”。陳獨秀的這段話從側面反映出(
)A.立憲政治需要國民自覺 B.政府應當施行仁政C.新文化運動開展的必要性 D.陳獨秀對當時統(tǒng)治不滿48.1920年,李大釗出任北大教授,積極利用課堂與講座宣揚自己的觀點,并說:“此傾向固吾輩所宜知,然各國所有的特色亦豈可忽略”“故中國將來發(fā)生之時,必與英、德、俄……有異”。當時,李大釗的活動A.推動了國人對西學的反思 B.為國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C.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高漲 D.有助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成長49.陳獨秀在比較東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東洋民族,自游牧社會,進而為宗法社會,至今無以異焉。宗法社會,以家族為本位,而個人無權利”,以致“視公共之安危,不關己身之喜戚”。據此,陳獨秀意在A.批判傳統(tǒng)宗法社會 B.塑造現代國民意識C.宣揚公民權利觀念 D.主張國家至上理念50.20世紀20年代初,在軍閥們的大量通電中,沒有人敢為軍人干政辯護,而擁護民主共和、要求實施憲政、呼吁文官政治、反對“黷武主義”呼吁國家統(tǒng)一則成了電報的主題。這種現象反映了A.傳統(tǒng)官僚制度的延續(xù) B.軍閥割據的基礎已瓦解C.國家認同意識的加強 D.民主思想成為社會潮流51.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明確宣布:“一切不平等條約,外人租借地、領事裁判權、外人管理關稅及外人在中國境內行使一切政治的權力、侵犯中國主權者,皆當取消?!边@說明孫中山認識到,要實現民族振興,必須A.推翻帝國主義的統(tǒng)治 B.消滅封建軍閥的割據C.清除一切外國的勢力 D.改組中國國民黨組織52.民國建立后,孫中山致友人信中說:“所謂社會主義,乃弟所極思不能須臾忘者。弟所主張在于平均地權,此為吾國今日可以切實施行之事?!薄懊裆髁x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即是大同主義?!辈牧媳砻鲗O中山A.已轉變?yōu)轳R克思主義者 B.把民生當作革命首要任務C.對社會主義持肯定態(tài)度 D.在中國首舉社會主義大旗53.1902年以后,梁啟超、馬君武、朱執(zhí)信都曾在他們的文章中介維馬克思及其主張;孫中山在1912年也曾認為“麥氏(按即馬克思)之資本公有,其學說得社會主義之真髓”;1918年以后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專門介紹馬克思主義。這一發(fā)展過程反映了A.近代中國歷史的新趨向 B.救國道路探索趨于一致C.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D.國人對新思想普遍關注54.1919年12月,陳獨秀在《告北京勞動界》一文中說:“18世紀以來的‘德莫克拉西(民主)’是那被征服的新興財產工商階級……對于征服階級的帝王貴族要求權利的旗幟……如今20世紀的‘德莫克拉西’,乃是被征服的新興無產勞動階級……要求權利的旗幟?!边@說明,此時陳獨秀A.主張發(fā)動工人暴動 B.開始籌備建黨事宜C.反對照搬西方文明 D.接受了馬克思主義55.1940年1月9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fā)表演講共講了中國向何處去、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中國的歷史特點,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駁資產階級專政,駁頑固派等十五個問題,據此可知演講的核心主題是A.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途徑 B.世界革命對中國的影響C.批判資產階級的專政 D.中國革命的特點和規(guī)律參考答案:1.C【詳解】根據材料“不再以‘夷’稱呼西方各國”可知,清朝的外交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接受國際慣例,從思想上開始平等對待其他國家,故C項正確。半殖民地社會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形成,故A項錯誤。天朝觀念并沒有完全被摒棄,用詞太絕對,故B項錯誤。D項與題意無關,故D項錯誤。2.A【詳解】由材料可知,“尋求經世之道”、“著意邊疆地理研究”、“重視研究外國史地、譯介西方書刊”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尋求經世之道”“邊患危機”“西方殖民者東來”等,這反映了人們關注社會現實和世界形勢,故選A。材料中未體現對傳統(tǒng)史學之法的改變,排除B項;C項與材料不符。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究键c定位】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學習【名師點睛】本題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以近代中國清代史籍著述出現重大變化,考查學生對清末代中國應對社會形勢的變化而進行的調整。3.D【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為主,因此A項中海禁思想被遠洋開拓思想錯誤;魏源是地主階級抵抗派的代表,是開眼看世界的先進代表,不屬于洋務派,B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學習西方海防模式,C項錯誤;魏源之所以以防為主,是因為近代清朝海軍力量較弱導致的,故D項正確?!究键c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開眼看世界·魏源4.B【詳解】材料中的“《國際法》”“關于西方政治……新鮮詞匯”有利于國人了解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從而為國人引入了近代意識,B項正確;“全面”的說法過于絕對,且與材料中“摘譯”“部分翻譯”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各國律例》與戰(zhàn)爭的關系,不能說明服務于戰(zhàn)爭的需要,排除C項;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天朝上國”的觀念才瓦解,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這些著作介紹西方的歷史地理、政治、風土人情等,并且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建議清政府加強沿海與邊疆防務”,意在引導人們了解西方,關注世界形勢,故選B;A錯在“徹底拋棄了”,排除;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洋務運動,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魏源、姚瑩、徐繼畬主張學習西方,主要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沒有提出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排除D。6.B【詳解】根據“以中國之心思通外國之技巧可也,以外國之習氣變中國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楨認為只能學習外國的技術,外國的社會制度和風氣是不可學習的,體現了鮮明的中體西用的思想,B項正確;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都屬于制度的內容,是沈葆楨反對的,排除AC項;沈葆楨是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而非進行實業(yè)救國,排除D項。故選B項。7.B【詳解】據題意可知,這些變化體現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深入,這種深入主要是當時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推動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深入,故選B;“西學東漸”的深入、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動都是導致這些變化出現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機的加深,排除ACD。8.B【詳解】材料信息“然同、光間福建設局造輪船,隴中用華匠制槍炮”、“此魏子所謂師其長技以制之也”說明左宗棠認為“師夷長技以制之”是其設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導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務派自強之道的思想先導,故B正確;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制造堅船利炮,但并未付諸實踐,故A錯誤;洋務運動還局限于學習西方的器物層次,故C錯誤;材料信息未體現出“中體西用”,故D錯誤。9.D【詳解】據表格時序及內容可知,張之洞主張采用“西學”、改革學制、廢除科舉、興辦新式教育,推動了新式教育發(fā)展,故D項正確;A項“首倡”說法錯誤;張之洞是地主階級的代表,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C項不能反映表格的全部內容。10.D【詳解】依據材料中的關鍵詞“自造”“仿造”可知,洋務派軍事企業(yè)大量仿造和自造機器、工具、配件,說明洋務派試圖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這是企業(yè)自主自強的民族意識的體現,D項正確;材料突出了自造機器和工具,沒有體現企業(yè)與工業(yè)革命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機器設備的設計者是中國人才還是外國人才,無法得出“擺脫了對外國人才的依賴”,排除B項;材料未反映企業(yè)的生產效益,排除C項。故選D項。11.B【詳解】根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太絕絕對,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12.C【詳解】根據“體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礎也。今之國勢者,定一國之盛衰,不定于版圖之大小與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國民身體之強弱”可得出,面對民族危機,國人開始探索救國之路,如體育強國,反映出救亡自強愿望迫切,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當時國人認識到根源,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到體育,未反映“重體輕文蔚然成風”,排除B項;材料與分科教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13.D【詳解】梁啟超分析了歐洲各國的競爭的根源是生產發(fā)展,而人口的增加引發(fā)了歐洲國家的對外侵略,最終梁啟超寄希望于國聯(lián),認為國聯(lián)能實現世界大同,這說明梁啟超立足世界視角尋求救國之道,D項正確;梁啟超并未主張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援助,排除A項;社會改造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出梁啟超的政治主張,排除C項。故選D項。14.D【詳解】依據材料“勿去舊衙門,而惟增新衙門;勿革舊大臣,而惟漸擢小臣”,可以看出維新派在改革舊制度的過程當中,對舊勢力的妥協(xié),D項正確;講究策略反映的不是本質問題,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封建官吏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讓更多的維新派參與政權,排除C項。故選D項。15.A【詳解】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諸君諸君,發(fā)辮之害如此,雖欲不變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論者多咎變法之初不先變發(fā)。衣服裝束不得不隨之而變,衣服裝束變,而行為政治皆不得不變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風俗變遷與社會發(fā)展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因此選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键c: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特點16.D【詳解】近代歐美各國工商業(yè)發(fā)達,卻出現“富者敵國,貧者無立錐”的現象,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孫中山提出了社會革命來解決民生問題,“免得再蹈覆轍”,故D正確;抨擊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不是孫中山的目的,故A錯誤;“均貧富”不是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故B錯誤;聯(lián)合蘇俄的政策依據是“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故C錯誤。17.B【詳解】根據材料“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棵褡甯锩梢猿晒Α蛔稣胃锩菙鄶嗖恍械摹退銤h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知,孫中山追求民主,反對專制政體,順應世界進步的歷史潮流,B項正確;民族革命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反對民族壓迫,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以暴力手段進行革命的政治主張,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孫中山追求民主,反對專制政體,未體現對世界歷史從分散到整體進程的認識,排除D項。故選B項。18.C【詳解】由“由于我黨組織之方法不善”、“因均無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國有之,殊可為我黨師法”可知孫中山認為國民黨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還沒有成功,而俄國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為俄國有團結而強有力的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所以選C;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蘇俄革命道路,也沒有放棄實現資本主義民主,所以排除A、B;孫中山把原因歸結為領導核心不夠好,而沒有改變斗爭目標,故排除D。名師點睛:這一題考查考生綜合理解材料意思的能力。題干材料中外關聯(lián),綜合性較強,孫中山的話涉及俄國、法國、美國革命成功的歷史經驗,而又對俄國與法美存在不同的態(tài)度,需要考生綜合中外歷史知識全面考量,才能深刻理解孫中山講話的內在含義,一定程度上考查到了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歷史核心素養(yǎng)。19.D【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不斷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深化,是順應時代潮流探索的體現,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踐行自由平等的理念,排除A項;追求民族獨立只是孫中山思想的其中一方面,排除B項;民生主義涉及關心勞工大眾的疾苦,但只是孫中山思想的其中一方面,排除C項。故選D項。20.A【詳解】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將舊三民主義發(fā)展成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體現其開放性。材料“國民黨才發(fā)展為一個開放的、具有廣泛政治動員能力的現代型政黨”正是三大政策的推動的體現,故選A;1905年同盟會成立時,尚處于晚清政府統(tǒng)治時期,故B錯誤;中國政黨政治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故C錯誤;題目中末體現孫中山加強了革命領導核心,故D錯誤。21.A【詳解】根據材料“1924年又指出,中國應通過聯(lián)合各宗旅,而成為一個民族”和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認為中國應該是一個民族,這是孫中山對舊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的發(fā)展,適應了當時反帝反封及中國民族獨立與國家統(tǒng)一的時代要求,A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孫中山認為中國是一個民族,這正是改變了舊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狹隘民族主義觀念,B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孫中山民族主義的發(fā)展,并且國共兩黨合作不屬于民族問題,C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D排除。故選A。22.D【詳解】魯迅所說的“鷹”等威脅到了出籠后的“小鳥”,這是魯迅對當時社會的抨擊與鞭撻,所以“鷹”等指的是社會上的舊勢力,D項正確;“小鳥”代表的是已經覺醒的女性,排除A項;“籠子”指的是的社會的束縛,而非落后的經濟形態(tài),排除B項;“無路”指的是沒有女性能夠獨立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且1918年君主專制已不再是主流政體,排除C項。故選D項。23.A【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民國的建立以及新文化運動的開展,人們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推動了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現和各種教育團體的成立,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中西教育理念的沖突,排除B項;新的教育流派的出現和各種教育團體的成立與民主共和政體的完善無關,主要是受到思想解放運動發(fā)展的影響,排除C項;近代新式教育的興起要早于材料時間,排除D項。故選A項。24.D【詳解】試題分析:“多數國民”是為民眾,“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是為覺悟,由此選出D不是難事。AB在題干中無從體現,可排除;C同樣體現,而且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對應的是孫中山等革命派,而不是陳獨秀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中的激進派??键c:新文化運動點評:材料型選擇題關鍵是看考生能否將材料與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怕考生完全寄托課本而又理解不夠深入導致錯選其它選項。解答材料類選擇題,必須按照材料第一性,課本第二性的原則解答。有時可能是命題人斷章取義造成所選材料的意思與課本表達的意思不一致或者命題人故意選擇一個與課本知識相反的錯誤觀點來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如果完全拘泥于課本則會導致錯誤。25.D【詳解】依據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之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有了一定的變化,更具理性,說明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主張辯證的看待傳統(tǒng)文化,D項正確;“由此引發(fā)”表述錯誤,排除A項;“開始受到批判”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排除B項;“得以消除”表述錯誤,排除C項。故選D項。26.C【詳解】由材料“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可知,蔡和森認為無產階級革命易發(fā)生于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而中國也和農業(yè)國俄羅斯一樣,是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因此已經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故選C;蔡和森只是強調無產階級革命更容易發(fā)生于資本主義經濟不發(fā)達的地方,其不并沒有完全否定社會革命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可能,排除A;英美法等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不等于全世界的無產階級,B項屬于過度解讀,排除;材料沒有提及革命道路的問題,無法得出D項結論,排除。27.B【詳解】材料“在這時,一個教員或一個學生,書架上沒有幾本馬克思的書,總要被人瞧不起的”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在知識分子中間得到傳播,也說明了當時革命志士堅定的理想信念,B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過于絕對,排除;當時中國知識分子中存在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之爭,C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28.B【詳解】《勞動音》創(chuàng)刊于“1920年11月7日”,此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錘子、鐵鎬、齒輪代表工人階級,禾苗、稻穗象征著農民階級,火炬、拳頭意在鼓勵工農大眾要團結起來同發(fā)動統(tǒng)治者進行斗爭,故選擇B項;1898年,在上海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最早向中國人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排除C項;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排除D項。29.A【詳解】根據“近來新思潮之傳播,幾有日盛一日之勢”,結合所學可知,“新思潮”指新文化運動,材料說明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故選A;B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排除;1921年7月日中共誕生,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新文化運動的方向發(fā)生變化,排除D。【點睛】30.B【詳解】材料反映的是關于工農群眾生活狀況的報道。五四運動前夕,新文化運動的研究者們關注工農群眾生活,這是深受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同時也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研究方向發(fā)生了變動,B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社會主義革命思想,A錯誤;C錯在“開始關注”;D不符合五四運動前夕的中國國情。點睛:新文化運動分為前期和后期,前期主張民主與科學,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勝利的影響下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31.C【詳解】根據材料“農村里頭,小市鎮(zhèn)里頭,小城市里頭,都是沒有報紙看的。斗爭的群眾,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在消息不靈通、見聞狹隘這一點上講,是差不得很遠的”,并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認為農村、小市鎮(zhèn)、小城市由于缺少報紙這種輿論工具,消息不靈通、見聞狹隘,對宣傳黨的政策、發(fā)動群眾進行革命斗爭不利。當時正處于反“圍剿”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蘇區(qū)和紅軍領導層意識到宣傳工作對廣泛地發(fā)動群眾進行反“圍剿”革命斗爭的重要性,C項正確;材料只強調了要發(fā)揮報紙的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不是強調農村工作的重要性,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群眾斗爭情緒問題,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群眾文化水平,排除D項。故選C項。32.A【詳解】1934年是國共兩黨對峙時期,此時毛澤東強調改進工作方法是動員群眾擁護共產黨,從而參加革命戰(zhàn)爭,故選A;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已經說明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排除B;建立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以后,1927年隨著國民革命的失敗已經不復存在,排除C;1934年是局部抗戰(zhàn)時期,此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間的階級矛盾,因此他并不是在動員社會各界進行抗戰(zhàn),排除D。33.A【詳解】本題考查國共十年對峙。當時中國國內各民族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動軍閥的壓迫,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幫助各民族反抗壓迫,這是中國共產黨支持各民族參加革命戰(zhàn)爭的體現,A項正確;1927年10月以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排除B項;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排除C項;“開始明確”是1922年黨的“二大”的有關內容,排除D項。故選A項。34.C【詳解】根據材料1844年后,可知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西方的思想文化傳入中國,材料“這些書籍對美國和英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情況作了簡要記敘,而對于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介紹尤多?!闭f明,梁廷相介紹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有利于開拓國人的視野,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推動救亡圖存運動高漲,排除A項;材料后半句只說明了“而對于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介紹尤多”體現不出深受西方政治制度影響,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抵御外辱,排除D項。故選C項。35.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林則徐、魏源提出學習西方的軍事變革和建軍思想,但是遭到士大夫階層的反對,說明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文明對傳統(tǒng)文明造成沖擊,體現了外部世界引起士人關注,B項正確;據題意可知,當時士大夫階層已經萌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因此不能說明天朝上國思想根深蒂固,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沒有主張進行政治體制變革,排除C項;中體西用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洋務派提出的,排除D項。故選B項。36.B【詳解】19世紀70年代,認為英國政治穩(wěn)定是學習中國“圣教所致”,大清不必西方學習,表明劉錫鴻堅持傳統(tǒng)的“夷夏”觀,B項正確;固守“中體西用”思想與“大清要富強,完全不必向他們(英國)學習”不符,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劉錫鴻的說法蘊含救亡圖存愛國情懷,排除C項;材料與英國政體進步與否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7.C【詳解】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用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和圣人之道等攻擊洋務派,體現了清流派將傳統(tǒng)觀念作為了斗爭工具,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清流派抵制外國事務、“傳承”儒家思想,排除A項;指責洋務派賣國投降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且與“數十年粉飾之局已徹底破露”不符,排除B項;材料不能說明清流派認識到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弊端,排除D項。故選C項。38.B【詳解】根據“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二十余年思想幾無進步”可得出,地主階級洋務派固守傳統(tǒng)的制度與理念,沒有真正的求變,反映出地主階級的局限,B項正確;思想和制度都是階級局限的體現,排除AC項;材料沒有強調小農經濟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B項。39.C【詳解】根據材料“直到咸豐末年,英法聯(lián)軍攻進了北京,然而有少數人覺悟了,知道非學西洋不可?!笨芍@一時期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為實現“自強求富”,地主階級掀起了洋務運動,C項正確;提倡民主科學并全面學習西方文化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說法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提倡民主共和并推翻君主專制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C項。40.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郭嵩燾在日記中指出了中國只學西方的技術而不學其政教的缺陷,是對洋務運動“中體西用”觀念的反思,B項正確;材料并未反對學習西方器物,而是認為不應只學器物,排除A項;材料中的內容是對中體西用觀念進行反思,而非闡述,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體用不應分離,并未比較中西制度優(yōu)劣,排除D項。故選B項。41.D【詳解】劉銘傳在臺灣地區(qū)設立學堂,講授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同時也推崇傳統(tǒng)經史文學,自己親自擔任督學,這說明劉銘傳在辦學理念中強調中西結合,D正確;A不符合史實,排除;B中的“普及”表述絕對,排除;題干中沒有將中體西用思想和其他思想進行對比,無法得出“主流”的結論,排除C。42.B【詳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動畫劇本與分鏡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畫法幾何與土建制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新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1單元第1課時《9加幾》教案
- 華僑大學《思想道德修養(yǎng)》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科技職業(yè)學院《Web應用與開發(fā)》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音樂基礎理論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輕工職業(yè)學院《辦公空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駐馬店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萬里學院《金融風險分析師(FRM)專題(雙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證券投資常識》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教育綜合體項目策劃書
- 軟件開發(fā)項目服務方案
- 2024版質量管理培訓
- 2024年廣東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國液體罐式集裝箱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四川省2024年中考數學試卷十七套合卷【附答案】
-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中級)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題庫(含答案)
- 無脊椎動物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
- 2024年銀發(fā)健康經濟趨勢與展望報告:新老人、新需求、新生態(tài)-AgeClub
- 2024年江西省“振興杯”家務服務員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吉林省2024年中考物理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