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
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
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
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
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第10課《蘇武傳》練習(xí)20222023學(xué)年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15課《蘇武傳》練習(xí)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一)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二)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fù)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1.下列相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的“名”,成年時取,供朋友稱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或意思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韓愈,名愈,字退之。

B.“蠻夷”,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泛指華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蠻和東夷。多數(shù)情況下,蠻夷戎狄統(tǒng)稱蠻夷或四夷。

C.“沐浴”,沐,洗頭,浴指洗身;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誦經(jīng)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是個定俗,表示心潔崇敬。

D.“大夫”,職官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世常以大夫作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2.語段(一)引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的用意是()

A.屈原過于清高、正直,不僅遭人嫉妒,而且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權(quán)達變適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時代。

B.說明屈原堅守節(jié)操,德才兼?zhèn)?,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zé)楚王無知人之明,同時也含蓄批評屈原孤芳自賞的態(tài)度。

C.贊揚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借漁父之口,表述了對迫害屈原的那個昏聵邪惡的統(tǒng)治集團的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認(rèn)為整個世界都混濁的見解,比屈原要客觀辯證些。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②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4.請概括屈原與蘇武兩人的品格特征的異同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拢詾楸菹滤删?,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鏈,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曰,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求:訪求

B.子為父死,無所恨恨:遺憾

C.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敝x:感謝

D.前以降及物故物故:死亡

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賜錢二百萬以葬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B.惶恐飲藥而死舉世混濁而我獨清

C.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D.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7.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B.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C.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D.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8.下列句子全都表現(xiàn)蘇武“忠貞愛國”的一項是()

①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

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鐫,誠甘樂之。

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fù)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⑤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p>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⑤

9.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前兩段段描寫不但表現(xiàn)了蘇武可貴的氣節(jié),也刻畫了叛將李陵的復(fù)雜心態(tài)。

B.面對李陵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蘇武全然不為所動,立場堅定、大義凜然。

C.李陵勸降最后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dāng),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貞形象。

D.選文通過李陵與蘇武的對比,及李陵勸降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

10.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節(jié)選自《蘇武傳》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shù)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艄鈱嬈渥啵馕涔?。

數(shù)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wèi)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xí)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shù)進見,復(fù)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jié)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yōu)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鄙显S焉。后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節(jié)選自《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有刪改》

1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

B.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

C.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

D.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quán)/數(shù)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quán)自恣/

12.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游玩射獵的園林。

B.朔望:古代農(nóng)歷一個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稱。農(nóng)歷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最后一天為“晦”。

C.祭酒:本為祭祀風(fēng)俗,后引為宴席禮儀。在古時也常常引入官名,意為首席、主管。較為聞名的有國子祭酒,軍事祭酒等。

D.坐死: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guī)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著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回國后,雖然他受燕王謀反事件的牽連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獄官的奏章擱置起來,只免去了蘇武的官職。

B.因為蘇武是節(jié)操顯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日入朝,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優(yōu)寵他。

C.因為衛(wèi)將軍張安世說蘇武通達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遺言也曾講到蘇武的這兩點長處,所以宣帝又讓蘇武做了右曹典屬國。

D.皇帝很思念那些輔佐得力的臣子,就讓人仿照他們的相貌畫像,并題寫了他們的官爵姓名,蘇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p>

(2)前發(fā)匈奴時,胡婦適產(chǎn)一子通國,有聲問來,愿因使者致金帛贖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班)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所學(xué)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永平初,東平王蒼以至戚為驃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雄。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薦桓梁、晉馮諸人,蒼納之。父彪卒,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具言固所著述意。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jì)》。遷為郎。固又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復(fù)使終成前所著書。固以為漢紹堯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jì),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當(dāng)世甚重其書學(xué)者莫不諷誦焉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北單于聞漢軍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韓邪故事,朝見天子,請大使。憲上遣固行中郎將事,將數(shù)百騎與虜使俱出居延塞迎之。會南匈奴掩破北庭,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學(xué)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詔以譴貢兢,抵主者吏罪。

論曰:司馬遷、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載籍之作,大義粲然著矣。議者咸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文直而事核,固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①,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亹亹②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譏遷,以為是非頗謬于圣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愈矣。固傷遷博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嗚呼,古人所以致論于目睫也。

(節(jié)選自《后漢書·班固傳》)

①抑抗:縮小與夸張。②亹(wěi)亹:不倦。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涞姆治?,正確的一項是()

A.從文化常識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號表示時間,所以“固自永平中始”與“至建初中”后都應(yīng)該斷開。

B.從句意看,“潛精積思二十余年”是“詔”的具體內(nèi)容,所以“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是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

C.從語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詞用作動詞,作“當(dāng)世”的謂語,與“其書”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故“其書”后要斷開。

D.從句間關(guān)系看,“重其書”是“當(dāng)世”“莫不諷誦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諷誦焉”前應(yīng)斷開。

1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堯是傳說中上古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史記》記載其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人,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后因稱男子年齡二十歲左右為“弱冠”。

C.賓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貴族并為其效命的門客,文中指竇氏的族人。

D.論是附在史傳后面的評語,多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論,有時也是的諷喻或感慨。

1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少有才識,喜歡舉薦人才。他九歲時就能寫詩作文,長大后博覽群書,不拘泥于一家學(xué)說;剛成年就向劉蒼薦才并被接納。

B.班固歷經(jīng)磨難,仍然堅持修史。他被人舉報私修國史而遭遇牢獄之災(zāi);在班超營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書部繼續(xù)著書。

C.班固潛心著述,受到時人稱贊。他追溯記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寫他們的本紀(jì),人們稱贊他與司馬遷都具有優(yōu)秀史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無方,受牽連而入獄。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種兢而被其懷恨在心,后受竇憲牽連,遭到種兢挾私報復(fù),以致死于獄中。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具言固所著述意。

(2)會南匈奴掩破北庭,聞虜中亂,引還。

19.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漢書》的優(yōu)點和不足。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望。匈奴留漢使,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悖戎列倥?,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使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工律,常能為漢伏拏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fù)國?!庇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宜皆降之?!?/p>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fù)息。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2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長輩

B.私候勝曰候:拜訪

C.恐前語發(fā)發(fā):泄露

D.虞常果引張勝引:帶領(lǐng)

21.下列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B.素與副史張勝相知

C.?dāng)?shù)通使相窺望

D.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

22.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敘述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經(jīng)過,通過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蘇武的浩然正氣。

B.第二、三段寫由于蘇武副使張勝的唆使,匈奴產(chǎn)生內(nèi)訌,從而也累及蘇武。

C.從文章內(nèi)容看,衛(wèi)律原是漢朝官員,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歸漢之心。

D.第四段寫蘇武為了保持氣節(jié),寧死不受辱,寫張勝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蘇武的氣節(jié)。

2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2)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yīng)。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yán),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節(jié)選自課內(nèi)文本《張衡傳》)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節(jié)選自《蘇武傳》)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珠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p>

——(節(jié)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

24.下列加點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B.衡下車,治威嚴(yán)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D(zhuǎn).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終

25.下列各句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A.見犯乃死,重負(fù)國B.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C.君何以知燕王D.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26.下列各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因厚賂單于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B.漢亦留之以相當(dāng)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C.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范增數(shù)目項王

D.“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

27.關(guān)于以下文化常識,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一般由皇帝發(fā)起。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文中“天漢元年”,天漢是年號,元年是第一年。

B.古人有名有字,嬰兒出生三個月時由父母命名,男子20歲(成人)舉行冠禮時取字,且名和字一般在意義上都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例如:張衡,字平子,名與字字義相近。

C.關(guān)于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一句,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乞骸骨指封建社會大臣辭職,告老還鄉(xiāng);征拜指官員的征召任命。

D.“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一句中,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尚書》《論語》《周易》《春秋》,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xué)問和技能。

2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衡下車,治威嚴(yán),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2)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移中廄監(jiān)。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漢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菥?。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虞常等謀反匈奴,欲殺衛(wèi)律。緱王嘗私見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

武益愈,單于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蘇君,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找陨砀嗖菀?,誰復(fù)知之!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見為?”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節(jié)選自《漢書·蘇武傳》,有刪改)

材料二: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p>

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節(jié)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B.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C.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D.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年:我國古代把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稱為“元年”。

B.持節(jié):古代使臣奉命出使,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故稱為“持節(jié)”。

C.單于: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也泛指外族年長的首領(lǐng)。

D.舍人,隨侍在身邊的親近屬官的通稱,戰(zhàn)國及漢初王公貴族都有舍人。

31.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武奉命出使,因事受到牽連。天漢元年,蘇武受漢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受緱王等謀反事件牽連,被扣在匈奴。

B.蘇武忠于漢朝,不惑于脅迫利誘。衛(wèi)律試圖以現(xiàn)身說法,誘導(dǎo)他投降;蘇武面對脅迫利誘,先怒斥衛(wèi)律,后以自殘表堅貞。

C.廉頗詆毀相如,但是知錯能改。他認(rèn)為藺相如只憑借口舌之勞,而官位比他高,為此憤憤不平;后認(rèn)識到錯誤,負(fù)荊請罪。

D.藺相如大度寬容,氣度格局非凡。他不與廉頗一般見識,面對廉頗的無端辱罵,主動退讓,因為在他心里還有更重要的事。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見為?

(2)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甫其餔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谑菓咽?,遂自投汨羅以死。

(取材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二)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于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雀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取材于《漢書李廣蘇建傳》)

33.根據(jù)下面的材料,在橫線處填寫相應(yīng)的內(nèi)容。

“漢語單音詞的詞義,可以從記錄它的漢字形體中來探求。”“詞義的引申,是指詞義從一點出發(fā),沿著一定的方向,向相關(guān)的方面延伸而產(chǎn)生一系列新的意義的過程。”(王寧《古代漢語》)同學(xué)們在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過程中,可以依據(jù)以上規(guī)律探求詞義。

(1)“沐”,甲骨文字形為,本義為洗頭發(fā),如“新沐者必彈冠”之“沐”;后引申為______之義,如“沐恩”之“沐”?!霸 ?,甲骨文字形為,表示一個人在洗身,如“新浴者必振衣”之“浴”。

(2)“益”,甲骨文字形是,從中可看出器皿內(nèi)有多個代表著水滴的小點,表示水滿欲溢之勢,后引申為_________之義,如“益壽延年”的“益”;又引申為________,“武益愈”中的“益”即為此義。

(3)“膏”,甲骨文字形是,字中的“”即“月”,由此推斷字義應(yīng)與_______有關(guān)。

“膏”指油脂,引申為“肥沃”;作動詞時,解釋為_____,“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即為此義。

34.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B.不凝滯于物為降虜于蠻夷

C.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D.乃作《懷沙》之賦乃幽武置大窖中

35.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中的“圣人”和韓愈《師說》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的“圣人”,都具有兼濟天下的美德。

B.“懷瑾握瑜”中的“瑾”和“瑜”本義指美玉,象征著高潔的品質(zhì),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C.衛(wèi)律在威逼蘇武失敗后改為利誘,稱他為“蘇君”,以示親近,而蘇武卻直呼衛(wèi)律為“汝”,表述對其叛主背親的蔑視。

D.選文(一)中屈原殉國明志,選文(二)中蘇武忍辱牧羊,他們選擇不同,但忠貞報國、矢志不渝的精神卻是一致的。

36.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古人作史有不待論斷而于序(敘)事之中即見其指(旨)者”請結(jié)合選文(一)或選文(二)的具體內(nèi)容,談?wù)勀銓@一評價的理解。

二、選擇題

37.下列對課文中相關(guān)古代文化知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斷代史,它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B.“輦”是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C.“節(jié)”,旄節(jié),以竹為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即“持節(jié)”。

D.“爵”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種爵位。

38.下列各句都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宜皆降之②屈節(jié)辱命③單于壯其節(jié)

④空以身膏草野⑤反欲斗兩主⑥天雨雪,武臥嚙雪

⑦杖漢節(jié)牧羊⑧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⑨扶輦下除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

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

3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B.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D.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

40.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觸柱折轅除:殿階

B.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陰:暗地里

C.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幸:幸運地

D.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假:代理的,臨時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司馬遷與班固常常被聯(lián)系在一起,合稱“班馬”,就如他們的著作《史記》《漢書》被合稱“史漢”一樣。司馬遷的《史記》已有諸多褒贊,像大家熟悉的魯迅先生的評語:“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唐宋之際,隨著古文運動的深入與開展,對簡練、曉暢的《漢書》,被讀書人大為推崇。古文運動的領(lǐng)軍人物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都酷愛《漢書》。黃庭堅甚至公開宣稱,如果接連三天不看《漢書》,便覺得俗氣逼人,。

明朝時,《漢書》受到的追捧更是史無前例,連文化水平并不算高的朱元璋也對其有加。有一回,明軍俘虜了元朝官員郭云,朱元璋見他相貌魁偉,便釋放了他,還送給他《漢書》做見面禮。受朱元璋的影響,明朝建文帝、神宗等幾位皇帝,對《漢書》也是??梢哉f,在眾多《漢書》的愛好者中,明朝的“粉絲”級別是最高的。

文人的著作,能夠洛陽紙貴,在圖書市場上,當(dāng)然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而備受推崇,甚至被后人用來當(dāng)作下酒的佳肴,更不失為一種至上的幸福。

4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然而,班固的《漢書》卻遭受各家的攻詰,后代大多數(shù)讀書人對它并不認(rèn)同

B.雖然《漢書》與《史記》齊名,但是《漢書》的認(rèn)同度比《史記》要低

C.班固的《漢書》,雖然后人有些微詞,但仍得到了大多數(shù)讀書人的認(rèn)可

D.雖然對《漢書》看法不一,甚至有些嗤之以鼻,但大多數(shù)讀書人還是表示認(rèn)同

4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唐宋之際,簡練、曉暢的《漢書》,隨著古文運動的開展與深入,讀書人大為推崇。

B.唐宋之際,隨著古文運動的深入與開展,對簡練、曉暢的《漢書》,讀書人大為推崇。

C.唐宋之際,對簡練、曉暢的《漢書》,隨著古文運動的開展與深入,被讀書人大為推崇。

D.唐宋之際,隨著古文運動的開展與深入,讀書人對簡練、曉暢的《漢書》大為推崇。

4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dāng)?shù)捻検牵ǎ?/p>

A.面目可憎垂愛手不釋卷風(fēng)行

B.面目猙獰鐘愛愛不釋手風(fēng)靡

C.面目可憎鐘愛愛不釋手風(fēng)行

D.面目猙獰垂愛手不釋卷風(fēng)靡

44.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現(xiàn)象,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宜皆降之②屈節(jié)辱命③單于壯其節(jié)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羝乳乃得歸⑥天雨雪,武臥嚙雪⑦杖漢節(jié)牧羊⑧時秦昭王與楚婚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

4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B.則遣一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C.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

D.形容枯槁

46.下列對加點詞的詞類活用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①單于壯其節(jié)②羝乳乃得歸③得夜見漢使④反欲斗兩主

⑤誠甘樂之⑥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⑦杖漢節(jié)牧羊⑧宜皆降之

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B.①⑤/②⑦/③⑥/④⑧

C.①⑤/②⑦/③⑧/④⑥D(zhuǎn).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47.下列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惠語以讓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