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1頁
《歸去來兮辭》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2頁
《歸去來兮辭》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3頁
《歸去來兮辭》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4頁
《歸去來兮辭》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歸園田居(其一)【晉】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導入學習目標1.識記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了解“辭”的文體特點;2.積累文言字詞和特殊句式;3.提高詩歌鑒賞能力,解讀陶潛的隱逸詩人的形象。

4.正確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樂天安命”思想和隱居的生活態(tài)度?;厝ブ~,無義語氣詞文體解題“辭”源于屈原創(chuàng)造的詩體“楚辭”,西漢在辭的影響下又產生了賦這種新文體。漢人將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特點:①句式散化,一般押韻。②兩句一組,四句一節(jié)。③四、六字句為主,一般每句三拍。陶淵明(365-427),______時期文學家。一名_____,字______。私謚“靖節(jié)”,世稱__________。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欽敬曾祖陶侃的積極進取,又特別贊賞外祖孟嘉的沖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兩種精神。作品:《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飲酒》《歸去來兮辭》作者簡介晉宋潛元亮靖節(jié)先生曾祖父或為陶侃,東晉開國元勛,以軍功官至大司馬,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親陶逸曾任安城太守,去世很早。外祖父孟嘉為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長史。(長史執(zhí)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官員,相當于秘書長或幕僚長,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zhàn),稱作將兵長史)至陶淵明時家道已經衰落。家世背景29歲至41歲:渴望進取,做過江州祭酒,劉裕幕下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起主導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時官時隱,舉棋不定。29歲以前:居家讀書。29歲至41歲:時官時隱

第一次:出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行解職歸家。

第二次(36歲):為荊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是個有野心的軍閥,陶淵明有所察覺,為避免卷入政治風波,又恰逢母親去世,于是歸隱。后來桓玄叛亂,劉裕平定。)

第三次(40歲):先后做過鎮(zhèn)州參軍劉裕、建威將軍劉敬宣的參軍,時間都不長。41歲那年,擔任彭澤縣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職。主要經歷后期(41歲以后),陶淵明因時局動蕩,仕途險惡,以及官場政治腐敗,門閥制度森嚴而對現(xiàn)實極端不滿,毅然辭官歸隱,與官場徹底決裂。義熙四年,即歸隱后第二年,他家鄉(xiāng)遭焚,生活陷入極端貧困,但他安貧樂道;義熙末年,朝廷征他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濟勸他出山,他守節(jié)不仕。這個時期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道家思想。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主要經歷文學成就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他的作品有兩類題材:描繪田園美景,寄托他潔身自好的高潔志趣;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詩歌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后代批評家常用質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文章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記》最有名,辭賦《歸去來兮辭》著稱文史。在藝術上平淡、樸素,充滿了詩意,全無半點斧鑿痕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寫作背景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十一月,四十一歲的陶淵明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這是作者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幾天的彭澤令。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就是其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儲粟

靡途歸歟稔奚飏熹微眄翳曷遑遑皋sùmǐyángmiǎnyìyúhéhuánggāorěnxīxī讀文正音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

,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盈:滿生生:動+名,維持生活靡:沒有會:恰逢以...為:把...當作見...于:被動句標志去:距離眷然:思念的樣子序文

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矯厲:造作勉強切:急迫交病:身心都感到痛苦嘗:曾經人事:做官慷慨:嘆息稔:莊稼成熟斂裳宵逝:收拾衣裳,晝夜離去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后仲秋: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歷八月序文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蕩不安,心里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里。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xiāng)感情。序文大意那是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喪的心情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八十多天。因辭官而順遂了心愿,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序文大意思考1:小序中講到了陶淵明辭官的原因有哪幾點?你覺得哪一點是最根本的?(可用原句回答)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研讀序言“妹喪固是實情,然亦去志久決,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詞以對親友及執(zhí)事者耳?!薄熳郧濉短諟Y明年譜之問題》研讀序言思考2:陶淵明既然選擇“歸去”,當初又為何要出仕?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概括出仕原因。原文原因“家貧”“幼稚盈室,瓶無儲粟”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彭澤去家百余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維持生計親故勸說有施展抱負之可能合適的地點嗜好的滿足之①②:主謂之間,取獨其:或許而②:連詞,表轉折以②、而③:連詞,表修飾以③:用、拿,此句為狀語后置句之:主謂之間,取獨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①心為形役,奚惆悵而①獨悲!悟已往之①不諫,知來者之②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②昨非。舟遙遙以②輕飏,風飄飄而③吹衣。問征夫以③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文本研讀胡:為什么以①:讓為:被,被動句的標志奚:為什么惆悵:失意的樣子而①:連詞,表并列??回家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么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xiàn)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船在水上輕輕飄蕩,微風吹拂著衣裳。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遺憾的是天亮得太慢。文本大意文本研讀思考1:開篇連用兩個反問句,有何作用?田園將蕪胡不歸: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歸田之志的堅決;奚惆悵而獨悲:回顧當初為了謀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用反問句表達痛苦之強烈。思考2: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么?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迷途未遠,今是昨非思考3:賞析“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用了什么手法,體現(xiàn)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文本研讀運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輕快、風吹衣的飄逸來表現(xiàn)自己歸居田園的輕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強的感染力。表現(xiàn)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輕松愉快的心情。思考4:第一段作者的心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具體內容小結分析。文本研讀原文情感田園將蕪胡不歸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離家后辜負田園的自責對過去選擇的懊悔對未來生活的期待乘舟歸家的輕松愉快歸家的迫不及待文本研讀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①自酌,眄庭柯以②怡顏。倚南窗以③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④成趣,門雖設而①常關。策扶老以⑤流憩,時矯首而②遐觀。云無心以⑥出岫,鳥倦飛而③知還。景翳翳以⑦將入,撫孤松而④盤桓。瞻:遠望就:近于,接近引:拿來以①②③:連詞,表目的(后一動作是前一動作的目的或結果)眄:看怡:使動用法,使...愉快。審:深知之:取獨以④:連詞,表結果而①:連詞,表轉折以⑤:連詞,表目的而②:連詞,表修飾以⑥:連詞,表修飾而③:連詞,表承接以⑦:連詞,表修飾而④:連詞,表修飾??剛剛看到自己簡陋的家門,我心中欣喜,奔跑過去。童仆歡喜地前來迎接,孩子們守候在門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菊花還長在那里;帶著孩子們進了屋,美酒已經盛滿了酒樽。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著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獨自)在園中散步,成為樂趣,小園的門經常地關閉著;拄著拐杖走走歇歇,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文本大意解析從第二段中找出表現(xiàn)作者高尚情操的語句,仔細加以品味。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八删铡笔亲髡叩炊止掳恋娜烁竦南笳?。陶淵明歸來時,見庭院仍有傲霜獨立的青松,歷寒而愈秀的秋菊,頓感無限欣慰——世事變遷,世態(tài)炎涼,惟我不變。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雖是陋室,卻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出則無心歸則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辭官情形的寫照。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肮滤伞笔竟赂邎载懼?,托物言志。思考1: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動?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文本研讀抵家載欣載奔狂喜居室自斟自酌舒適游園園中游玩流連忘返思考2:第二段中松菊和孤松有何深刻內涵?文本研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松菊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常是高潔脫俗的象征。松菊猶存喻指自己高潔的品格仍在,未被世俗所染。作者借孤松以詠懷,表現(xiàn)自己卓然獨立的堅貞氣節(jié)。思考3:“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文本研讀用典、夸張?!皩徣菹ブ装病庇玫?。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陳仲子者,齊人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妻曰: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后以“容膝”言居室之狹小。對比。即“寄傲”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審容膝之易安”物質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鮮明的對比突出傲世的情懷。文本研讀思考4:賞析“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作者運用擬人、借景抒情,把云和鳥人格化。①“無心出岫”象征自己無意于仕途而出仕表現(xiàn)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責;②“倦飛知還”象征自己厭倦了官場后的歸隱之志

。作者觸景生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想“脫離官場”“回歸田園”的心情。歸去來兮,請息交以①絕游。世與我而①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②消憂。農人告余以③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嚕蜩轮?。既窈窕以④尋壑,亦崎嶇而②經丘。木欣欣以⑤向榮,泉涓涓而③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文本研讀息:停止以①:連詞,表并列而①:相當于“之”,主謂之間,取獨焉求:賓語前置句悅: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愉悅。親戚:父母兄弟樂: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快樂以②:連詞,表目的以③:拿,把,此句為狀后將有事于西疇:狀后或:有時以④:連詞,表修飾而②:連詞,表修飾以⑤:連詞,表修飾欣欣,向榮:都是草木滋長茂盛的意思。而③:連詞,表修飾善:形容詞作動詞,羨慕。得時:順應天時。行:將要。休:終結。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游。他們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跟親戚朋友談心使我愉悅,彈琴讀書能使我忘記憂愁;農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有時駕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條小船,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我)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jié),感嘆自己一生行將告終。文本大意文本研讀思考1:本段中作者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悅親戚之情話親友往還互訴衷腸樂琴書以消憂琴書為伴消除憂傷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春天來臨耕種西疇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駕車乘舟恣意遨游文本研讀思考2:有人說“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表現(xiàn)了作者樂盡哀來之悲。你對這兩句是如何理解的?

由物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暫之傷感;由春來萬物復蘇,體會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時想到人生的短暫與倉促。這兩句雖有些沉郁,但基調還是靜謐而愉悅的。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①孤往,或植杖而①耘耔。登東皋以②舒嘯,臨清流而②賦詩。聊乘化以③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文本研讀委心:隨從(順從)心所欲胡為、何之:賓語前置句懷:留戀、愛惜。以①:連詞,表承接而①:連詞,表順承以②:連詞,表承接而②:連詞,表順承聊:姑且以③:連詞,表修飾樂:意動用法,以…為樂復:還,又。奚疑:賓語前置

算了吧!身體寄托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的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還想去什么地方?富貴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沒有希望。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登上東邊山坡我放聲長嘯,傍著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文本大意

寄情詩賦文本研讀思考1:面對短暫的余生,陶淵明決定怎樣度過?

生活追求精神追求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籽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悠游山水

躬耕田園

獨抒性靈解析文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恬淡安閑、自然靜謐的田園情趣,但這并不意味著陶淵明消極避世。陶晚年詩,“猛志”一詞出現(xiàn)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詩風始終未能掩蓋這股濟世熱流的躍動,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詩人回歸田園,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質樸真實、率性而行的本性。通過歸隱保存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人格價值,體現(xiàn)的正是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有人認為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容,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證據(jù)文本研讀思考2:面對如此愜意的生活,作者發(fā)出了什么感嘆?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脫生死,有別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學家,也有別于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xiàn)。詩人卒章顯志,反映了他歸隱田園的復雜心情。思路小結第二段歸家之樂第一段辭官——歸途(自責自悟)第三段田園之樂第四段反思感悟(樂天知命)拓展探究詩人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靜的田園生活。陶淵明為什么要選擇一條歸隱田園的道路?對官場的厭倦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