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卷(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1D/wKhkGWX5Fr6AStC0AAKUUhoXwW8313.jpg)
![2023年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卷(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1D/wKhkGWX5Fr6AStC0AAKUUhoXwW83132.jpg)
![2023年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卷(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1D/wKhkGWX5Fr6AStC0AAKUUhoXwW83133.jpg)
![2023年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卷(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1D/wKhkGWX5Fr6AStC0AAKUUhoXwW83134.jpg)
![2023年廣東省高考歷史模擬卷(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3/00/1D/wKhkGWX5Fr6AStC0AAKUUhoXwW831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贏在高考?黃金8卷】備戰(zhàn)2023年高考歷史模擬卷(廣東專用)
黃金卷03
(本卷共20小題,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共48分)
1.商代早期遺址盤龍城發(fā)現后,學者認為商代的疆域達到長江流域。但盤龍城僅僅是商王
朝南下的一個據點或臣服于商的一個重要方國中心,其控制的范圍和具體的界限根本無
法確定。江西吳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銅器遺址發(fā)現后,又有學者認為商代的疆
域到達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雖然比商代清楚了許多,但也存在這類情況。出現這
類情況主要是由于()
A.國家頂層政治設計受到忽視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進程受阻
C.政治疆域的模糊性和多變性D.早期國家的統(tǒng)治力量還很有限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商代早期遺址盤龍城發(fā)現后,學者認為商代的疆域達到長江流域。
但盤龍城僅僅是商王朝南下的一個據點或臣服于商的一個重要方國中心,其控制的范圍
和具體的界限根本無法確定。江西吳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銅器遺址發(fā)現后,又
有學者認為商代的疆域到達江西中部。西周疆域的四至雖然比商代清楚了許多,但也存
在這類情況”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對盤龍城遺址和江西吳城商文化、新干大洋洲商代
青銅器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和研究,證明了早商政權在這些地方的勢力擴張,使得人們對商
朝政治版圖的已有認知逐步更新,但此時并未完成疆域的統(tǒng)一,故選D項;國家頂層政
治設計是指國家統(tǒng)籌考慮項目各層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統(tǒng)攬全局的規(guī)劃,材料僅涉
及到商代遺址的行政范圍,沒有明確其政治設計的具體情況,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到
商代遺址的行政范圍,沒有明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具體表現及演化進程,排除B項;
政治強域具有固定的范圍且不再發(fā)生改變,對歷史遺跡的勘察和研究需要時間和實證,
邏輯錯誤,排除C項。
2.唐代,作為男性軍事訓練的蹴鞠在女子中開展得比較廣泛,女子蹴鞠以踢高、踢花樣為
能事,側重于表演球技,甚至貴族女子以參與蹴鞠為榮;《舊唐書》也有記載:“(玄宗
年間)從駕宮人騎馬者,皆用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
制,絕不行用。俄又露髻馳騁,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這體現了唐朝()
A.男女地位趨于平等B.社會尚武之風濃烈
C.文化生活豐富多彩D.開明開放兼容并蓄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這段材料是說在唐朝女子與男子
一樣喜歡蹴鞠,并在外出騎馬游玩,都開始帶著胡帽,不再以面紗遮擋臉部,穿著男裝
大大方方的騎著馬走上了街頭。A項說法錯誤,材料并沒有達到此效果,排除;B項符
合題意,是正確答案;C項不是普遍現象,“豐富多彩”有些夸張;D項說法在材料中沒
有體現,兩項都排除。
3.下圖出自《清明上河圖》,圖中有三位運輸貨幣的車夫,從他們的身高比例和銅錢的大
小看,這些銅錢比普通錢幣大得多,基本可以認定是徽宗年間鑄造的崇寧大錢。崇寧大
錢,每千”用銅9斤7兩2錢、錫1斤9兩2錢。北宋真宗天禧年間鑄造小銅錢十貫用
銅36斤4兩、錫5斤。兩者相比,大銅錢含銅量不及小錢的33%,而含錫量不到31.5%。
據此可知()
A.民間私鑄銅錢導致幣制紊亂B.商品經濟發(fā)展有效緩解錢荒
C.清明盛世背后掩臧經濟危機D.北宋銅錫礦產資源日益枯竭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崇寧大錢,每千用銅9斤7兩2錢、錫1斤9兩2錢。北宋真宗天禧
年間鑄造小銅錢十貫用銅36斤4兩、錫5斤。兩者相比,大銅錢含銅量不及小錢的33%,
而含錫量不到31.5%”并結合基礎可知,大錢的含銅量、含錫量較小銅錢低,大錢較小
銅錢出現貶值,商業(yè)繁榮的背后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經濟不穩(wěn),故選C項;民間私鑄
銅錢現象嚴重,但材料僅涉及到徽宗時期貨幣的金屬合金成分比重,沒有明確具體的貨
幣鑄造來源,排除A項;商品經濟發(fā)展有利于緩解錢荒,但材料僅涉及到徽宗時期貨幣
的金屬合金成分比重,沒有明確具體的經濟發(fā)展形勢,排除B項;北宋銅錫礦產資源自
哲宗時期以來不斷下降,但材料僅涉及到徽宗時期貨幣的金屬合金成分比重,沒有明確
礦產資源的具體總量變化情況,排除D項。
4.1793年9月,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出的馬戛爾尼使團以為乾隆皇帝祝壽的名義出使中
國。使團在覲見乾隆皇帝時在禮節(jié)上與清廷產生了分歧一一英國使節(jié)堅持行單膝下跪禮,
而清朝認為應該行三跪九拜禮。最終結果是個折衷方案,英國人下跪但不磕頭,而清朝
官員則上奏皇帝說洋人的膝關節(jié)和中國人不同,無法磕頭!訪問也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
談判成果。材料說明()
A.中英兩國外交觀念迥異B.中英兩國政體根本不同
C.晚清政府天朝心態(tài)自居D.禮節(jié)糾纏導致談判失敗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基感知識與歷史解釋能力。談判中的禮節(jié)之爭,反映了清朝奉行的是
“宗藩外交”思想,認為不知來自何處的紅毛英國人屬于夷人,當為''天朝上國”的藩
屬臣國:而處于啟蒙運動和工業(yè)革命下的英國人,雖執(zhí)禮拜壽,但其真實目的是打開中
國市場,外交上則屬于近代主權國家間的交往,自然不會行臣屬三跪九拜禮,故選A
項。中英兩國政體不同,中國是君主專制,英國是君主立憲,但材料更體現外交觀念而
非政體差異,排除B項;C項表述也是原因之一,但缺少了英國南度,不如A項全面,
排除C項:無實質性談判結果的原因是雙方外交觀念的差異且清朝閉關鎖國的政策使然,
禮節(jié)糾紛只是表面現象,排除D項。
5.清末民初,以前不受關注的墨子學說受到空前關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之后,墨學竟有
全面復興之勢,“西學墨源”說廣為流行?!睹駡蟆吩u選的世界四大偉人,有墨子而沒有
孔子。這主要是由于()
A.墨家主張與西學一致B.儒家思想急劇衰落
C.民國建立提升墨家地位D.重建文化自信之需
【答案】D
【解析】清末民初墨家思想受到關注甚至是全面復興之勢,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方文化
對中國思想文化產生了沖擊,因此中國通過“西學墨源”說去提升文化自信,故選D
項:墨家主張是戰(zhàn)國時期的產物,近代西學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二者存在本質區(qū)別,
排除A項;儒家思想急劇衰落是在新文化運動后,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據材料
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可知提升墨家地位與民國建立無關,排除C項。
6.圖3表達的鮮明主題是()
中外關系:1915年“中日民四條約”列強支持下的軍閥混戰(zhàn)
北洋派:1913年“宋教仁案”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1916年1917年府院之爭
袁世凱解散國民黨總統(tǒng)制洪憲元年張勛復辟
革命黨: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圖3
A.現代性國家的構建B.憲政體制的實踐
C.民主與專制的斗爭D.社會共識的崩解
【答案】C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北洋派和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這些斗
爭的焦點是封建專制和民主共和之爭,故選C項: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華民國已經標志
現代性國家構建了,排除A項;中華民國的建立就意味著憲政體制的實踐,排除B項;
革命黨與北洋派之爭說明中國內部民主和專制的斗爭,社會共識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并未崩解,排除D項。
7.據統(tǒng)計,1927年黨的五大召開時,57967名黨員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6月,
130194名黨員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黨員占比降為7%,1930年7月降為
5.5%,1930年9月下降為1.6%。這反映()
A.農村革命根據地工人革命性不足B.中共革命重心向農村轉移
C.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不重視工人D.中共黨內的“左”傾錯誤
【答案】B
【解析】據材料“1927年黨的五大召開時,57967名黨員中工人成分占50.8%;1928年
6月,130194名黨員中工人成分占10.9%;1929年工人黨員占比降為7%,1930年7月
降為5.5%,1930年9月下降為1.6%”并結合基礎知識可知,1927年至1930年中國共
產黨黨員的構成結構中工人的比重不斷下降,工人作為城市工廠的無產階級代表比重下
降的同時,中共黨員人數在不斷增加,無產階級的黨員人數并未因為工人數量降低而減
少,農業(yè)人口不斷補充,這與“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實施密不可分,故選B項;材料
僅涉及到工人比重的降低,沒有明確工人參與革命的具體表現,故“農村革命根據地工
人革命性不足”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到中國共產黨的人員及占比變化,
沒有明確對于工人的具體態(tài)度,故“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不重視工人”與材料不符,排
除C項;“左”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
的傾向,材料僅涉及到中國共產黨的人員及占比變化,沒有明確黨內具體的政治思想表
現,故”中共黨內的‘左'傾錯誤”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8.1947年5月,國民政府緊急頒布《戡亂期間維持社會秩序臨時辦法》,禁止10人以上
的請愿、罷課、罷工和示威游行,并授權各地政府可采取“必要措施”和“緊急處置”
辦法。這些措施折射出()
A.戰(zhàn)略反攻對國統(tǒng)區(qū)的沖擊B.國民黨政權統(tǒng)治危機加深
C.通貨膨脹激化了社會矛盾D.蔣介石對戰(zhàn)場指揮的失控
【答案】B
【解析】從材料看到,國民政府采取非常措施維系國統(tǒng)區(qū)秩序,這折射出國民黨政權統(tǒng)
治危機加深,B項正確;A項所述“戰(zhàn)略反攻”尚未發(fā)生,排除;C項說法無法從材料
得出,排除;D項“失控”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
9.噴油嘴有著“發(fā)動機的心臟”的美譽,其制造難度遠高于發(fā)動機其它零部件。新中國成
立后,我國只有上海等少數幾個沿海城市才能生產少量噴油嘴,無法滿足國內需要。1970
年,為支援三線建設而從上海來到成都的錦江廠生產出了“七一”牌噴油嘴,錦江廠也
成為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燃油噴射系統(tǒng)生產基地。由此可知,三線建設()
A.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資源B.合理調整了工業(yè)布局
C.奠定了國家工業(yè)化基礎D.打破了西方經濟封鎖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三線建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捌咭弧迸茋娪妥焓菑纳虾?/p>
成都支援的錦江廠生產出來的,并不能反映充分利用了西部的資源,故排除A。我國工
業(yè)化基礎的奠定是在一五計劃期間,故排除C。三線建設主要是為應對日趨緊張的國際
形勢和美蘇的戰(zhàn)爭威脅,并非為了打破西方的經濟封鎖,故排除D。三線建設最主要的
作用就是改善了工業(yè)布局,材料中噴油嘴生產從沿海擴展到西部地區(qū),就是工業(yè)布局調
整的體現,故選B。
10.1982年的春節(jié)剛過,吉林市的《江城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上登了一張“招賢榜”:船
營區(qū)服裝廠急需賢能,凡能在一年內實現產值120萬元、利潤1萬元者,工資晉升一級,
發(fā)獎金500元。這張“招賢榜”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
A.國有企業(yè)經營自主權的擴大B.政企分開的管理體制已普遍實行
C.國民經濟調整取得顯著成效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
【答案】A
【解析】據材料“船營區(qū)服裝廠急需賢能,凡能在一年內實現產值120萬元、利潤1萬
元者,工資晉升一級,發(fā)獎金500元”,可知國有企業(yè)允許通過激勵措施自行招聘人才,
反映了國有企業(yè)經營權的擴大,故選A項;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政企
分離的現代企業(yè)制度,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國民經濟調整的時間是1961—1965
年,排除C項;21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D項。
11.《漢謨拉比法典》前言中說:“安努(眾神之父)與恩利爾(大地和空氣之神)為人類福
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fā)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
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太陽神和司法天神),昭臨黔首,光耀大地?!睂ι鲜霾牧?/p>
理解準確的是()
A.君主專制王權高于法權B.君權神授追求司法公正
C.神意立法力求伸張正義D.法權至上協(xié)調社會矛盾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的相關知識。材料是《漢穆拉比法典》前言的一段文字,
據材料“漢謨拉比,發(fā)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
昭臨黔首,光耀大地”可知,漢漠拉比在神的旨意下,為人類伸張正義而立法,指明了
立法目的,故選C項;“神意立法力求伸張正義材料不涉及王權與法權的關系,而是
涉及的王在神的旨意下制定法律維護正義,排除A項;材料中有君權神授但沒有指向“司
法”公正,排除B項;“法權至上協(xié)調社會矛盾”既不符合材料情景,也不符合當時時
代特征,排除D項。
12.公元2—3世紀,羅馬奴隸主為了保證足夠的勞動人手,把大田莊分成小塊土地,逐漸
把部分奴隸固著在小塊土地上,讓他們自己經營,向他們征取一部分收成,準許有自己
的家室,他們隨土地出售而轉移。同時期,日耳曼氏族貴族把戰(zhàn)俘變?yōu)榕`,并非實行
古典式的奴隸占有制,奴隸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所房屋和一個家庭;此外,氏族貴族擁有
很多親兵,親兵效忠首領,首領給養(yǎng)親兵。據此可以推斷()
A.上古歐洲已由奴隸社會轉型至封建社會
B.西歐封建社會誕生于羅馬帝國的廢墟上
C.西歐奴隸社會時期產生了封君封臣制度
D.西歐封建制度植根于羅馬和日耳曼因素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羅馬奴隸主對奴隸制經濟進行的改革:由以奴隸勞動為基礎的大莊園經
濟到小農經營,意味著封建生產關系的孕育,而同時日耳曼氏族發(fā)生的變化,也表明著
社會的分化,意味著舊制度的瓦解,二者共同推動了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故選D項;
歐洲轉型到封建社會的標志是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羅
馬的經濟改革影響了封建制度的形成,而不是指在帝國廢墟上建立的封建社會,排除B
項:封君封臣制度是在11世紀后期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
13.1360年,威尼斯頒布法令指出,“本因用于航海和增殖的資金卻未能流通起來,反而化
為了一場浮華,導致我們國家日益衰弱”。1449年,熱那亞法令指出“如果那些用于購
買珠寶華服的資金能投資于貿易,將為我國帶來豐厚的回報和利潤。”這些法令表明
()
A.政府注重資本原始積累B.歐洲深受禁欲主義影響
C.傳統(tǒng)商路受阻影響經濟D.政府試圖限制教會腐敗
【答案】A
【解析】據材料可知,威尼斯、熱那亞頒布禁奢令,希望把資金用于航海、貿易,使資
金增值,即政府注重資本原始積累,故選A項;禁欲主義指要求人們克制欲望、放棄物
質享受的道德理論和生活方式,而材料中人們在奢侈享受,排除B項;材料強調政府注
重資本原始積累,與奧斯曼土耳其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使傳統(tǒng)亞歐商路受阻無關,排
除C項;材料是限制奢侈消費,注重資本原始積累,而非限制教會腐敗,排除D項。
14.14—16世紀,歐洲鼠疫大流行,歐洲人口死亡過半。面對疫情,人們把目光從對天國
的期待轉向塵世的享樂,甚至傳教士和僧侶也都卷入這股潮流。這股“潮流”是指()
A.瘟疫橫行束手無策B.教士僧侶改弦易張
C.人文主義悄然滋長D.教會權威蕩然無存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歷史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材料中“人們把目光從對天國的期待轉向
塵世的享樂”可知,面對死亡,人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現世,關注現實生活和人本身,“甚
至傳教士和僧侶也都卷入這股潮流”反映出人文主義悄然滋長,C項說法符合題意,是
本題正確答案;A項說法材料中未有體現,排除;B項說法與題意關系不大,不能選;
材料沒有體現D項說法,排除。
15.圖3為第一國際各國或地區(qū)支部分布圖(部分)。
A.推動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B.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C.奠定各國共產黨成立的組織基礎D.鞏固社會主義運動的國際聯(lián)合
【答案】B
【解析】據題干可知,第一國際的支部遍布英、法、德、俄、意、西等西歐國家,有利
于宣傳、實踐馬克思主義,故選B項: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在19世紀三四十
年代,排除A項;西歐共產黨基本上成立于20世紀20年代,此時第一國際早已解散,
排除C項;“社會主義運動”不合史實,應為“國際工人運動”,排除D項。
16.“反事實推理”是西方史學的一種研究思維,探討假設不發(fā)生該歷史事件的前提下歷史
的發(fā)展趨勢。據此推知,下表相關研究反映了歐洲()
事實上歐洲人均年收入增長率%反事實下歐洲人均年收入增長率推測%
1700年一1760年0.441700年一1760年0.015
1760年一1800年0.521760年一1800年0.045
1800年一1830年1.611800年一1830年0.15
A.人民生活質量處于較低水平B.戰(zhàn)亂導致了收入增長緩慢
C.資本主義制度弊端日益顯露D.經濟轉型推動生產力提高
【答案】D
【解析】據材料“1760年一1800年”“1800年—1830年”可知,假設沒發(fā)生工業(yè)革命,
歐洲人均年收入增長率極低,而工業(yè)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歐洲人均年
收入增長率增長迅速,故選D項:據“事實上歐洲人均年收入增長率%”數據可知,歐
洲人均年收入增長率處于上升趨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A項;“緩慢”說法錯誤,
且材料強調工業(yè)革命,而非戰(zhàn)亂,排除B項;工業(yè)革命促使社會生產力飛速發(fā)展,說明
資本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而非弊端,排除C項。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國的糧食儲備歷史從石器時代就已開始。夏、周時代糧食儲備已發(fā)展成為一項財政制
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倉,《周禮》中提出“荒政委積”是最早的糧食備荒儲備。漢代
倉儲制度逐漸豐滿,中央設立太倉、常平倉,君人縣兩級另有常設之倉。至此中央與地方兩
元儲備制度基本建立。
——摘編自高瑛、儲新元《我國糧食儲備體系的歷史流變與問題研究綜述》
材料二
隋朝糧食儲備體系漸趨完備,包括太倉、轉運倉等中央儲備,正倉、常平倉等地方儲備,
義倉等民間儲備。正倉是指國家設置于各個州(郡)縣的倉庫,來自州(郡)倉和縣倉收納
百姓所交租稅,用于上繳中央太倉、供應軍隊、支付地方官員的祿糧以及驛遞丁夫的口糧。
常平倉糧食由地方政府在糧食豐收時高于市價購進,歉收時低于市價賣出,以平抑物價、賑
災備荒。義倉是設在村社,由百姓自愿捐納,委托社司管理,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間儲備。隋
朝開創(chuàng)的中央、地方、民間三元儲備體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來,對后世產生深遠了影響。
——摘編自葉煒《隋唐時期的糧食儲備政策》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古代糧食儲備發(fā)展的特點。(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古代糧食儲備的歷史意義。(6分)
【答案】(12分)
(1)特點:起源較早,歷史悠久;由政府主導,統(tǒng)治者重視;官方儲備與民間儲備相結合;
體系與功能漸趨完備,兼具政治、經濟、軍事等功能。(每點2分,滿分不超過6
分)
(2)意義: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對調節(jié)糧食供求情況、平抑
糧價、抵御災荒、穩(wěn)定民心、實現糧食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是戰(zhàn)爭年代克敵
制勝、和平年代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每點2分,滿分不超過6分)
【解析】
(1)據材料一“中國的糧食儲備歷史從石器時代就已開始”,得出起源較早,歷史悠久;據
材料一“夏、周時代糧食儲備已發(fā)展成為一項財政制度,中央、地方都已初步建倉”
“至此中央與地方兩元儲備制度基本建立”等,得出由政府主導,統(tǒng)治者重視;據材
料二“隋朝糧食儲備體系漸趨完備,包括太倉、轉運倉等中央儲備,正倉、常平倉等
地方儲備,義倉等民間儲備”等,得出官方儲備與民間儲備相結合:據材料二“正倉……
用于上繳中央太倉、供應軍隊、支付地方官員的祿糧以及驛遞丁夫的口糧。常平倉……
以平抑物價、賑災備荒。義倉……具有自治色彩的民間儲備”“隋朝開創(chuàng)的中央、地方、
民間三元儲備體系在宋朝以后固定下來,對后世產生深遠了影響”等,得出體系與功
能漸趨完備,兼具政治、經濟、軍事等功能。
(2)從對政治、經濟社會、長遠等角度來思考得出,政治——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長期穩(wěn)定
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經濟社會——對調節(jié)糧食供求情況、平抑糧價、抵御災荒、穩(wěn)
定民心、實現糧食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長遠——是戰(zhàn)爭年代克敵制勝、和平年代長
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8.茶文化是文明交流與互鑒的使者.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在南宋留學期間從禪寺質樸的飲茶方式中有所領悟,便把茶帶
回日本九州地區(qū)培植,期望在日本將茶文化發(fā)揚光大。當時的日本佛教已基本完成本土化,
并衍生出日本獨特的佛教宗派。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種全新的形式——茶之
湯?!安瓒U一味”恰是對日本茶道與佛教文化這種共生關系的最佳寫照。1214年,榮西將自
己所著的《飲茶養(yǎng)生記》進獻給當時的鐮倉幕府將軍源實朝,該書受到其推崇,日本本土的
茶文化得以從佛教界走向武士階層。此后,幕府將軍中喜愛茶道者輩出,如室町暮府第八代
將軍足利義政將自己隱退后的居所命名為“同仁齋茶室”,這是日本最早的書院風格茶室。
——摘編自張博《中國茶文化對日本茶道的影響》
材料二
17世紀末,茶葉隨同歐洲移民一起來到美洲大陸,并很快成為廣受移民歡迎的飲料。
1784年,美國一艘名為“中國皇后號”的商船首航中國并運回茶葉等物資,開創(chuàng)了中美茶
葉貿易的時代,推動了飲茶之風在美國的興起:日益頻繁的茶葉貿易活動也大大促進了茶文
化的交流與發(fā)展。美國的飲茶習俗主要是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其中最流行的是速溶
冰茶,它在速溶茶的基礎上,通過加檸檬、白糖、新鮮果汁、牛奶、可可等調味品配制而成,
最后加冰水沖飲,一般作為夏季清涼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飲。其消費量僅次于可口可樂,被
稱為第二號軟性飲料。
——摘編自黃敏《中美兩國茶文化特點及比較》
(1)概括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現代美國茶文化的異同。(8分)
(2)分析茶文化在世界傳播的重要意義。(6分)
【答案】(14分)
(1)同:都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影響;都實現了茶文化的本土化。(2分,答出一點即可)
異:日本引入茶文化以佛教為媒介,美國引入茶文化依托殖民和商貿活動;II本茶葉
以自身栽培為主,美國茶葉大多來自進口;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官方提倡,美國茶
文化主要在民間傳播發(fā)展;日本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受眾較小,美國茶文化注
重感官享受,受眾廣泛。(6分,答出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義:促進了全球物種的交流;提供了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豐富了人類的飲食
生活;有利于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6分,答出三點即可)
【解析】
(1)相同點,據材料一、二''日本僧人榮西在南宋留學期間從禪寺質樸的飲茶方式中有所
領悟”“'中國皇后號'的商船首航中國并運回茶葉等物資”,可知古代日本茶文化和近
現代美國茶文化都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據材料一、二“日本本土的茶文化得以從
佛教界走向武士階層”“美國的飲茶習俗主要是以紅茶泡用或用速溶茶沖泡”,可知古
代日本茶文化和近現代美國茶文化都分別結合了本國國情,實現了茶文化的本土化。
不同點,據材料一、二“依托于佛教的茶文化也得以衍生出一種全新的形式”“開創(chuàng)了
中芙茶葉貿易的時代”,可知日本茶文化的傳入主要以佛教為基本媒介,美國的茶文化
是伴隨著殖民擴張和商業(yè)貿易活動而進入美國;據材料一、二“幕府將軍中喜愛茶道
者輩出”“一般作為夏季清涼消暑、止渴提神的冷飲”,可知日本茶文化得到了幕府將
軍為代表的官方支持,美國茶文化主要作為普通飲品在民間傳播;據材料一、二“'茶
禪一味'恰是對日本茶道與佛教文化這種共生關系的最佳寫照”“其消費量僅次于可口
可樂,被稱為第二號軟性飲料”,可知日本茶文化與佛教文化緊密集合,體現了茶禪合
一的精神境界,美國的茶文化只是普通的消費飲料,主要面向普通民眾消費。
(2)據材料一''便把茶帶回日本九州地區(qū)培植”可知中國茶葉被帶往日本培植,說明茶文
化的傳播有利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物種交流;據材料二“一般作為夏季清涼消箸、止渴
提神的冷飲”可知中國茶文化在美國被改造成為日常生活的飲品,有利于豐富人類的
飲食生活:同時,茶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紐帶緊密聯(lián)系了中國、日本、美國之間的文化
交流,成為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最后,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逐漸融入了本
地生活,實現了本土化,有利于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9.(14分)農村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性體現。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伴隨著國家政權和國家制度的重構,明確農村地區(qū)的土地產權關系成
為逐步理順農村工作的前提。同時,黨和人民政府通過廢除保甲制度、頒布《婚姻法》等治
理舉措,崩解了農村社會原有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舊政治權威。1950年,政
務院頒布了《鄉(xiāng)(行政村)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和《鄉(xiāng)(行政村)人民政府組織通則》。
村政府與鄉(xiāng)政府并立為基層政權。
——摘編自丁云《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發(fā)展變遷》
材料二
1958年,《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按此決議,原有的幾十甚至上百個
經濟條件、貧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為一個農村人民公社,將一切生產資料上交給人民公
社,統(tǒng)一分配。人民公社不僅要管生產、管政權,還要管社員生活,形成一種“政社合一”
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戶之后,農民才開始從高度集體化的治理體制中脫嵌出來,家戶重新
成為獨立的經營單位。農村社會重歸分散,“政社^——”模式已經失去了其存在的經濟基
礎,1983年,全新的鄉(xiāng)鎮(zhèn)基層政權體系逐步建立起來。同時,伴隨農村經濟活力的充分調
動,多元利益主體紛紛出現,村委會成為群眾自治組織,也是整合農村社會的組織。
——摘編自祝傳佳《新中國成立70年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變迂研究》
(1)據材料一指出建國初期,黨和政府重構鄉(xiāng)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分析其影響。
(6分)
(2)據材料二概括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我國農村基層治理體制的演變。并結合所學,分
析不同階段的治理體制產生的主要背景。(8分)
【答案】(14分)
(1)措施:進行土地改革;建立鄉(xiāng)、村基層政權;廢除保甲制度、頒布《婚姻法》。(3分)
影響:有利于鞏固政權;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的恢復與發(fā)展。(3分)
(2)演變:1958—80年代初: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
改革開放后: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2分)
背景:1958—80年代初: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左”傾錯誤的
影響。(3分)
改革開放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經濟開放性和多元利
益主體的發(fā)展;民主法治的完善。(3分)
【解析】
(1)第一小問措施,據材料一“明確農村地區(qū)的土地產權關系”及所學建國初期農村經濟
建設知識可知,農村進行了土地改革;據材料一''廢除保甲制度、頒布《婚姻法》”“崩
解了農村社會原有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的舊政治權威”可知,廢除保甲制
度、頒布《婚姻法》;據材料一“村政府與鄉(xiāng)政府并立為基層政權”可知,建立鄉(xiāng)、村
基層政權。第二小問影響,據所學土地改革和農村基層治理相關知識可知,黨和政府
重構鄉(xiāng)村秩序有利于鞏固政權;調動農民積極性;促進農業(yè)的恢復與發(fā)展。
(2)第一小問演變,據材料二“合并為一個農村人民公社”可知,1958—80年代初:實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據材料二“1983年,全新的鄉(xiāng)鎮(zhèn)基層政權體系逐步建立起
來"''村委會成為群眾自治組織”可知,改革開放后: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第二小
問背景,1958—80年代初,人民公社體制的背景:據所學過渡階段和探索階段的經濟
和思想方面的知識可知,人民公社的建立背景包括: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受
蘇聯(lián)影響,新中國在1953—1957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由此產生了計劃經濟體制
逐漸確立;探索階段,“左”傾錯誤的影響。改革開放后,建立鄉(xiāng)鎮(zhèn)政府和村委會的背
景:據所學改革開放相關知識可知,1978年開始對內改革,進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
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對內改革的同時對外開放,推動了經濟開放性和多元利益
主體的發(fā)展;1978年提出了十六字法建方針以及平反冤假錯案,推動了民主法治的完
善。
20.(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時間世界金融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1 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第1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3二年級數學上冊 五 測量長度 1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第3課時 用厘米、分米作單位量長度的練習說課稿 西師大版
- Unit 5 Whose dog is it(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
- Unit7 At weekends Period3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譯林版(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22鳥的天堂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歐洲的宗教改革 第2課 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4)教學說課稿 新人教版選修1
- 2025新門面房買賣合同
- 2憲法是根本法(第5課時)說課稿-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中藥加工項目合同范例
- 代發(fā)合同范例
- 房地產調控政策解讀
- 五年級數學(小數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產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寒假作業(yè)(綜合復習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氫氣-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2024年社會工作者(中級)-社會綜合能力考試歷年真題可打印
- 《華夏幸福房地產公司人才流失現狀、原因及應對策略》開題報告(文獻綜述)3400字
- 文化墻、墻體彩繪施工方案
- 小型混凝土攪拌機-畢業(yè)設計
- 初中化學校本課程
- 科技文獻檢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