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00820漢字學概論密訓高頻考點重點匯總_第1頁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漢字學概論密訓高頻考點重點匯總_第2頁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漢字學概論密訓高頻考點重點匯總_第3頁
2024年10月自考00820漢字學概論密訓高頻考點重點匯總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論漢字學及其演進

知識點名稱內容

1.文字學可分為普通文字學和漢語文字學兩大類。普通文字學研究包括漢字和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文字

文字學及其分在內的世界所有文字的共性問題。漢語文字學只研究漢字的有關各種問題。

支學科2.國內通常所謂“文字學”(或稱“中國文字學”),確切地講,應稱為“漢語文字學”或“漢字學”。

★★因為中國文字除漢字外,還有藏文、蒙古文、維吾爾文、納西文、苗文等二十余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

漢語文字學有兩門分支學科:一為古文字學,另一門為現(xiàn)代漢文宇學。

文字學與音韻、3.古代把文字學稱作“小學”。東漢班固寫的我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包括十二帝紀、八表、十

訓詁學志、七十列傳。十志中有一志為“藝文志”,是當時皇家藏書的分類目錄,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

★★部文獻目錄。

4.《藝文志》的內容包括“六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shù)術略、方技略,共收書

38種,596家,13269卷。每種書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總序”,對先秦學術思想的源流、

演變,都作了簡明的敘述。

5.六藝略這類所收的書相當于后來四部圖書分類法中的“經(jīng)部”,又分為:易、書、詩、禮、樂、

春秋、論語、孝經(jīng)、小學共計九種。其中“小學”之屬著錄有關文字學圖書有《蒼頡》、《凡將》、

《藝文志》的內《急就》等十種。從《藝文志》所錄書目來看。“小學”相當于文字學,而不包括有關訓詁的《爾

容雅》之類的書,也不包括有關音韻的書。

★★★6.“小學”原本是教育機構名稱,周代貴族子弟八歲人小學接受啟蒙教育,由于小學教育內容中有

五禮、六樂、五射、五馭、六書、九數(shù)等內容,“六書”大約是對兒童進行識字教育的,西漢末年

由古文經(jīng)學家將其改造為文字結構的基本理論,于是學術界就用“小學”來指代文字學。

7.音韻學是利用韻文、韻書或方言研究歷史上各個代表時期的語音狀態(tài),包括韻類、聲類和聲調三

個方面,至于漢字的讀音問題,并不是音韻學所討論的范圍。

8.訓詁就是解釋有閱讀障礙的古代書面語言,而訓詁學就是研究怎樣解釋古書的學科。

9.“小學”的發(fā)展,除了后來加入的音韻、訓詁類以外,基本上是以“說文學”為宗的。大致可分

如下幾個方面:

(1)增廣《說文》

小學

(2)規(guī)范用字

★★★

(3)校訂整理《說文》

(4)注疏《說文》

(5)研究《說文》六書

10.19世紀末20世紀初,尤其是五四運動以后,由于西方學術的影響,漢字學開始擺脫經(jīng)學附庸

新文字學

的地位,逐漸形成獨立的學科。章太炎在清末首先把“小學”叫作“語言文字之學”。1917年,北

★★

京大學的文字學分由兩位學者擔任:朱宗萊寫了《文字學形義篇》,錢玄同寫了《文字學音篇》。

第一章漢字的起源

知識點名稱內容

11.漢字起源于圖畫。漢字并非完全起源于圖畫,至少漢字中的數(shù)字有許多就不是由圖畫發(fā)展成的。

文字與圖畫

圖畫的產生比文字早得多。判斷文字或圖畫的標尺,就是看它是否用于記錄語言或可以構成語言的

★★★

單詞。

1/8

12.圖畫不僅比較復雜,而且不可能準確無誤地表達復雜的信息。文字之所以能表達復雜抽象的信

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文字由形表音又由音表義,這就可以采用借音表義的辦法(即“假借”)。

文字一旦出現(xiàn),就通過讀音與語言結合,這是圖畫所無法做到的,這便是文字與圖畫的本質區(qū)別。

13.八卦說

八卦是古代占筮的符號,共有八種?!獮殛栘?,代表奇數(shù),——為陰爻,代表偶數(shù)。

漢字中確有個別文字采用了原始八卦符號作為構字偏旁,但決不能因此認為漢字起源于八卦,因為

八卦與漢字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

14.結繩說

結繩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種記事法。結繩只能起到幫助囬憶的作用,它本身還不可能獨立地完

整地記錄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語言中的讀音。因此,結繩法只能算是原始的記事法,而不具備文字

的性質。

15.書契說

漢字起源的傳刻契為約的辦法,產生于原始時代發(fā)明文字之前。那時人們在木塊上刻劃一些簡單的紋路或缺口以

說幫助記憶,其作用與結繩相似。

★★★★木契上的簡單刻劃道道,只起幫助記憶的作用,當然不能算是文字。不過,契刻的這種形式,卻很

可能是最早的文字書寫形式之一。古人利用這種形式把一些數(shù)字符號或象形符號刻劃在陶器或竹木

片上,用以傳遞某種信息,就又可能逐漸演化成類似青銅器上的族徽文字或是竹簡木牘這類文書,

文字和文獻也就逐漸地形成了。從這點說,書契比八卦和結繩都更具有促進文字產生的條件。

許慎所謂“初造書契”,大約不是指最原始的刻木為符,而是指最早在竹木簡上刻契文字的事情。

16.倉頡說

戰(zhàn)國兩漢時代,普遍流傳倉頡造字的傳說,當時的文字啟蒙書稱為《倉頡篇》,也反映了這種觀念。

現(xiàn)代學者對這種說法多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文字由人民群眾集體創(chuàng)作,不是某個人的功勞。

歷史上是否確有倉頡其人,卻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由古音看,契與頡音近倉額”也許就是“創(chuàng)契”

的意思。所謂倉頡,乃是后人對創(chuàng)造文字的古代史官的追稱。

17.在各類陶文中,時代最早而且數(shù)量最多的是陜西關中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屬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

這些陶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之久。這批陶器刻符的性質,舊有不同看法。郭沫若認為它們與花押或

族徽相類,“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于省吾不僅認為它們是原始文字,而且還直接把它們與

漢字與原始陶

商周古文字相比附。王志俊認為它們“已屬簡單的文字”。汪寧生認為這些符號“決不是文字”。裘

錫圭認為“這種符號所表示的決不會是一種完整的文字體系”。李學勤認為,“凡對簡單的幾何線條

★★★

形符號用后世的文字去比附,總是有些危險的”。以上諸說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前一類把陶器刻符

視為早期漢字,后一類把它們視為對漢字產生有一定影響的符號,但并不視為文字。我們贊成后一

類意見。

18.《史記》中《五帝本紀》中所述遠古帝王世系不僅不能連續(xù),而且矛盾很多。這說明五帝譜系

的來源不是歷史文獻,而是神話傳說材料。然而,《夏本紀》和《殷本紀》所述帝王世系卻明確清

漢字與古代文

晰,井然有序。經(jīng)王國維以來歷史學家對甲骨文的研究,已證明《殷本紀》的世系除個別地方由于

訛誤以外,與甲骨文反映的世系幾乎是完全一致的,由此可以相信《夏本紀》系譜的可靠性。這說

★★

明至遲在夏王朝開國的夏啟時代,已經(jīng)有了文字和譜牒一類歷史文獻了。因此,中國有文字記載的

歷史,可以上推至夏代初期——四千年前左右。

2/8

第二章漢字的演變

知識點名稱內容

19.商代文字材料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文字。這些文字幾乎都是商代后期(從武丁到帝

辛紂)器物上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附近,這一帶為殷都故址,故稱殷墟甲骨。

20.青銅器文字一般通稱為金文,也稱“鐘鼎文、鐘鼎款識、彝文、吉金文”等。金文在北宋已開

始被收集著錄,至清代特別是20世紀初以來,隨著青銅器出土日益增多,金文著錄書紛紛問世,

商代文字多達一二百種。青銅器文字按其性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作為部落氏族標志或名稱的族徽文字,一

★★★類是用于一般記事的文字。

21.商代文字已經(jīng)具備了“六書”的各式結構,尤其是大量出現(xiàn)假借字,形聲字也逐漸增多,這反

映出商代文字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

22.商代文字仍然保留了一些原始性:(1)文字不定型,異體字較多;(2)方向往往不定,多數(shù)文

字左右不分,有些文字或偏旁上下可以顛倒,或可改為橫向;(3)合文現(xiàn)象很普遍。

23.西周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西周文字資料很多,其中主要的是金文。銘文最長的是宣

王時代的《毛公鼎》,長達497字。

24.西周文字的點。以西周金文為代表的這個時期的漢字,上承商代金文,下啟春秋金文,是漢字

西周文字發(fā)展史上值得重視的過渡階段。從西周金文早、中、晚期的發(fā)展狀況看,呈現(xiàn)出兩個明顯的特點:

★★★(1)塊面筆畫線條化;(2)詰詘筆畫平直化。

25.從書體而言,塊面筆畫的線條化和詰詘筆畫的平直化,使?jié)h字的圖畫性逐漸減弱,符號性逐漸

增強,這是漢字演變過程的重要步驟。從此,漢字不再是畫成的,而是寫成的了。從這個意義講,

西周金文已經(jīng)發(fā)生了某種質的變化。

26.春秋文字的最主要的材料仍然是青銅器文字,此外還有春秋末期的《石鼓文》和玉石盟書。玉

石盟書是用朱砂或黑墨寫在玉石片上的盟誓文辭。1965年在山西侯馬市發(fā)現(xiàn)大批春秋晚期晉國貴

族的盟書,通常稱“侯馬盟書”。

27.春秋時代不同區(qū)域的文字已開始出現(xiàn)不同風格的傾向。這是了解春秋文字的基本點。春秋時代

的文字,從總體而言,是在繼承西周文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塊面筆畫線條化和線條筆畫規(guī)整化

的演變過程。

28.春秋諸國金文在中期以前與西周晚期金文沒有太顯著的區(qū)別,春秋中后期,諸國文字普遍出現(xiàn)

春秋文字

長條化和整齊化的趨勢。諸國文字風格還呈現(xiàn)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這點比較突出地反映在江淮流域

★★★

的吳楚諸國的文字,常常具有濃厚的裝飾美術化傾向。在裝飾美術化的文字風格方面,最引人注目

的是鳥書的盛行。所謂鳥書,就是在美術化的文字中,改造原有的筆畫使其成為鳥的形象,或在原

有的文字上另加鳥的形象。已發(fā)現(xiàn)的春秋鳥書文字,都只見于戈劍等兵器。江淮一帶出現(xiàn)的鳥書文

字,有可能是鳥圖騰崇拜的孑遺。

29.春秋晚期的玉石盟書,文字用毛筆書寫,字體草率而流暢,結構緊湊而多變。這種字體是正規(guī)

金文字體經(jīng)過手寫以后自然形成的,跟戰(zhàn)國俗體字風格相似。戰(zhàn)國時代文字大分化的現(xiàn)象,其實在

春秋時期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了。

30.金文仍然是主要的文字資料,不過禮器文字明顯少于春秋時代,而兵器銘文卻明顯增多。

戰(zhàn)國文字

戰(zhàn)國時有兩宗非常重要的禮器文字:—為“曾侯乙編鐘銘文”,二為“中山王墓銘文。

★★★

31.除金文外,還有貨幣文、璽印文、簡帛文、陶文、玉石文等,貨幣文又稱貨布文、泉文、錢文,

3/8

是指金屬鑄幣上的文字。六國銅幣的形制可分為布幣、刀幣、圓錢、貝幣四大類。布幣,形狀如農

具“錢镈(鏟)”,故名,布為“镈”的假借字。璽印文字是指先秦官、私印璽上的文字。簡帛文包

括竹簡文字和絲帛文字兩種,它們分別寫在竹簡和絲帛上面。陶文是印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玉石文

指刻或寫在玉、石上的文字。

32.戰(zhàn)國文字特點,文字分化日趨明顯。在俗體盛行的戰(zhàn)國時代,秦國的文字總體上比較保守,具

有與東方六國不同的發(fā)展趨勢。戰(zhàn)國時代東方各國通行的文字,跟西周晚期和春秋時代的傳統(tǒng)正體

相比,幾乎已經(jīng)面目全非,而在秦國文字里,繼承舊傳統(tǒng)的正體卻仍然保持著重要的地位。

33.秦系文宇指秦國自春秋經(jīng)由戰(zhàn)國至統(tǒng)一中國以后這一歷史階段的文字。在漢字發(fā)展史上,秦系

文字代表了漢字發(fā)展的主流。

34.秦系文字資料,大體可分為出土文物資料和傳世文獻資料兩大類。文物資料中最重要的是石刻

文字、金文和秦簡,文獻資料主要是《說文解字》的篆文。著名的石刻文字有石鼓文、詛楚文及秦

刻石。

秦系文字

石鼓文——唐初在天興縣(今陜西風翔縣)發(fā)現(xiàn)十個刻有文字的石墩,其形如鼓,故稱石鼓。

★★★

詛楚文——相傳發(fā)現(xiàn)于宋代的三塊秦刻石。一塊名為《巫咸文》,上有文字326個;一塊名為《大

沈厥揪文》,有字318個;一塊名為《亞駝文》,上有325字。三石內容均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

軍,只是所祭祀的神靈不同,故三石各以所祭神靈之名名之,又據(jù)其內容統(tǒng)稱為詛楚文。

秦刻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巡行天下,曾在嶧山、泰山,瑯邪臺、芝罘、碣石、會稽等地刻石銘

功,這就是所謂秦刻石。

35.戰(zhàn)國中晚期開始,秦系文字的正體與俗體的風格差異逐漸明顯起來?!扒貒乃左w比較側重于用

方折、平直的筆法改造正體”。秦系文字的俗體,可以睡虎地秦簡作為代表。這種字體既保持了正

正體與俗體

體的基本結構,又開創(chuàng)了隸書的筆勢風格,逐漸形成古隸書。

★★★

36.戰(zhàn)國秦文字的正體(以秦刻石文字和金文為代表)上承西周春秋文字,下啟小篆文字。小篆文

字的使用并沒有隨著古隸書的出現(xiàn)而立刻消亡,一直延續(xù)到西漢晚期,才逐漸被隸書取代。

37.“小篆跟統(tǒng)一前的秦國文字之間并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事實上,李斯等作《倉頡篇》,只

是整理統(tǒng)一的工作,而不是創(chuàng)新有些大篆的省改,在戰(zhàn)國秦文字中已經(jīng)存在,李斯等只是選取這種

已經(jīng)省改的文字來代替未經(jīng)省改的寫法而已。可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文字的功績,在于用規(guī)定采用

的文字代替寫法不統(tǒng)一的文字,而不是創(chuàng)造新文字取代舊文字。

小篆與大篆

38.關于“大篆”一詞,向無明確的界說。從許慎的用語看,大篆應指秦統(tǒng)一以前的秦文字,如《石

★★★

鼓文》、《詛楚文》之類,而小篆則指統(tǒng)一規(guī)范化了的秦文字。應該認識到,小篆與大篆之間并沒有

明確的界線,不僅大多數(shù)小篆直接取之于大篆,即使已經(jīng)省改的那些小篆,絕大多數(shù)在戰(zhàn)國晚期的

秦文字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

39.小篆的形體特點:字形線條化,構形系統(tǒng)化,字系有序宀化,書體勻整化。

隸書40.隸書來源于篆書的草率寫法即俗體,所以,隸書與篆書有很長的一段共存時期。篆隸并行的時

★★★期可以看成是古今文字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上限大約起于戰(zhàn)國晚期,下限大約訖于西漢中后期。

隸書文字材料

41.隸書文字材料主要有簡牘、帛書、碑刻三類。

古隸42.古隸指不成熟的隸書。古隸在戰(zhàn)國晚期的秦文字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當時篆書是正體文字,由于

★★文牘繁多,書寫者為了方便,往往將篆文圓轉筆畫改為方折筆畫,有時還略加省改,已略具隸書的

4/8

風味。

八分書43.以東漢的碑刻文字為代表的隸書字體,結構平整,布局穩(wěn)重勻稱,筆畫帶有明顯的“蠶頭雁尾”

★★★的作風。這種字體舊稱“八分書”(或簡稱為“分書”),又稱為“漢隸”。

隸變44.從篆書演變?yōu)殡`書,習稱為隸變。隸變徹底破壞了篆書中遺存的圖畫意味,使?jié)h字完全革除象

★★★形性,因而是漢字發(fā)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嶺。

45.草書的“草”是草率的意思。從漢字發(fā)展的全部歷史看,任何一個階段的文字都有正體和俗體

的不同,而所謂俗體,正是正體的草率形式。

草書

漢代草書后人稱為章草。章草是由古隸的草率寫法發(fā)展而成的。篆文之變?yōu)楣烹`,主要表現(xiàn)在圓轉

★★

筆畫的方折化和運筆作風的不同,結構上的變化卻有跡可循;而古隸之變?yōu)椴輹饕憩F(xiàn)在復雜

結構的簡易化及運筆的連續(xù)化,結構上的變化往往只存大意而無跡可循。

46.晉代以后,楷書已經(jīng)出現(xiàn),當時的書法家利用楷書或行書的筆法改造章草,由此形成與章草風

今草格不同的草書,為了區(qū)分于章草,書法界稱之為今草。今草改掉了與隸書相近的筆法,宇與字之間

★★也往往呼應乃至相連。由于今草的字形結構多因襲章草,故其寫法有許多不能從楷書的結構得到解

釋,而可以從古隸寫法得到理解。

第三章漢字的結構

知識點名稱內容

47.許慎在《說文?敘》中較系統(tǒng)地提出了關于漢字結構的“六書”理論?!傲鶗边@個術語最早見

于《周禮》?!吨芏Y?地官?保氏》載:“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藝:一曰五禮,

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边@便是從前人們說的“小六藝”:禮、樂、

傳統(tǒng)六書說射、馭、書、數(shù)。

★★★48.有三家說法:鄭眾注《周禮》,認為六書是: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班固《漢

書?藝文志》的說法是: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并指出這是“造字之本”。許慎

在《說文敘》里的說法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并對每書都下了定義、舉了例

字。三家的說法大同小異。據(jù)唐蘭考證,三家說法同出一源,皆本于西漢末古文經(jīng)創(chuàng)始人劉歆。

49.許慎在《說文敘》里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痹懺x,彎曲的意思。這

句話是說,所謂象形,就是畫成那個物體,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這樣的字。

50.象形字是描摹實物的輪廓的,它不可能也不需要把物體畫得很細致很周全,往往只是描畫出物

象形體的特點。象形字一般是獨體的,它所記錄的詞,往往概括的是事物的整體,特征比較明顯,也容

★★★易識別。象形字中也有一些是合體的,這類字描畫的往往是事物的一部分,如果單獨描摹出來,人

們不容易識別,甚至會發(fā)生誤解,這就需要附加一些背景,用相鄰近、相關聯(lián)的事物加以陪襯。象

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體的物體(名詞),但也有少數(shù)字用于表示比較抽象的事物(形容詞

或動詞)。

51.許慎在《說文?敘》里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

這句話是說,所謂指事,就是乍一看似乎可以認識,但需要仔細察看體會,才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意義,

指事

上、下兩字就是這樣的字。

★★★

指事,班固《漢書?藝文志》稱作“象事”,所謂事,正表明它不同于有形的物,這也許是“指事”

與“象形”的根本區(qū)別之處。

會意52.許慎在《說文?敘》里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媯,武信是也。”

5/8

★★比,比并;類,事類,物類;誼,★義;指找,即指揮,謂所指的方向。這句話是說,所謂會意,是

指合并兩類以上事物的意義來表示一種新的意義。

53.根據(jù)許慎的定義,會意字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會意字必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組成,因而

它一定是合體字;合并以后的字能產生新的意義。

54.會意字從形體結構上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叫同文會意,一類叫異文會意。同文會意是用兩

個(或兩個以上)形體相同的字合成一個新字,異文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形體不同的字合

成一個新字。

55.會意字既可以通過意符的形象意義來會意,也可通過意符所記錄的詞的詞匯意義來會意,早期

會意字以形會意的居多,秦漢以后,以義會意的會意字才有所增加。

56.許慎在《說文?敘》中說:“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p>

事,事類,事物的類別。名,古稱字為名,此指形聲字的意符(或叫形符,形旁八譬,譬近之義,

此指和被造字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即形聲字的聲符(或叫聲旁)。為,成也,造也。這幾句是

說:根據(jù)事物的類別先造一個字(實際是從現(xiàn)成的字中找一個字),再取一個和要造的字讀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和它相配合而成。江、河就是這樣形成的字。

形聲57.學習形聲字應注意這樣幾點:形聲宇一般是由一個聲旁、一個形旁組合而成,因而它必定是合

★★★★體字。形聲字的形旁,一般只能標志該形聲字所記錄的詞屬于某一意義范疇,并不表示該詞的確切

詞義;但形旁為我們指出了辨識形聲字詞義的方向,提示了思考詞義的線索,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多

義詞的本義;形旁在書面語上還起著區(qū)別同音字的重要作用。形聲字的聲符,從理論上講,應該和

該形聲字讀音相同或十分相近,可是由于語音變化、方言分歧等種種因素,我們今天來看形聲字,

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形聲字與其聲符的讀音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差別很大。這就是說,形聲字意符

的表意功能和聲符的表音功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58.許慎在《說文?敘》中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p>

轉注“同意相受”是說兩個字意義相同(近),可以互相解釋。即可以互相解釋對方,也可以互相接受

★★★對方的解釋。如“考、老”兩字在《說文》中同屬“老”部,《說文》的解釋是,“老,考也。”“考,

老也?!薄翱肌⒗稀睂儆谕炕ビ柕淖?,即是轉注字。

59.許慎在《說文?敘》中說:“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p>

假借

“本無其字”是指語言中已有這個詞,但書寫時沒有這個字。“依聲托事”是說依照這個無字之詞

★★★

的聲音,去借另外—個與該詞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已有的字,來寄托該詞的意思。

60.三書說是對傳統(tǒng)六書說的修正和發(fā)展,使?jié)h字結構理論更趨于細致、嚴密而逐漸完善。三書理

論的進步,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首先,從邏輯上說,六書說前四書與后二書并不處在同一個層面上,把用字法的假借、轉注和造字

三書說法的前四書并稱為六書,邏輯欠嚴密。而三書說立足于表意與表音的不同把漢字構成分為三大類,

★★邏輯嚴密清晰。

其次,三書說從名目上看似乎比六書少了一半,但這只是為著邏輯上的嚴密,若從表意字再分為6

個小類來看,顯然比六書說更加細致完備。許多用六書說不好分類的漢字,在二書說中都有明確的

歸屬。

新六書理論

61.將漢字結構型分為六類:象形、指示、象事、會意、形聲、變體。

★★

6/8

第四章漢字的變異

知識點名稱內容

62.“古今字”這個術語,最早見于東漢鄭玄的《禮記注》。《禮記,曲禮下》有:“予一人?!编嵭?/p>

注:“余,予,古今字?!?/p>

63.古今是相對的概念,時代在前的為古,時代在后的則為今;古今字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時代

有不同的寫法,時代靠前的字形是古字,時代偏后的字形是今字。這就是“隨時異用”的意思。

64.古今字的產生,具體原因有如下幾種情況:

(1)古字借為他用,本義罕見,另造今字來表示本義。例如:隊(隊)——墜(墜)

古今字(2)為古字的某一引申義造今字。解——懈

★★★(3)古字用于表示本義,又為它的假借義造今字。辟——避、闢、僻

(4)古字用于表示引申義,又為它的本義造今字。州——洲

65.古今字形成的兩種主要的方式:

(1)以古字為基礎,增加顯示意義的形旁或聲旁,形成今字。

(2)改換古字的形符形成今字。

(3)對古字的形體略加增損或改變形成今字。

(4)還有些今字換成與古字形體無關的新字。

66.異體字是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在古書中可以通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形體的字。

古人稱異體字為“或體字”,《說文解字》稱異體字為“重文”。異體字的實質,是語言中的同一個

詞,在書面上記錄時,采用了不同的書寫形式。因為是同一個詞,所以異體字讀音和意義完全相同。

因而,異體字在書面上,應該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互相替換,而不致發(fā)生歧義的兩個或兩個以上

的字。

67.異體字形成的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