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漬土地基講解_第1頁
鹽漬土地基講解_第2頁
鹽漬土地基講解_第3頁
鹽漬土地基講解_第4頁
鹽漬土地基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鹽漬土地基5.1鹽漬土的分類及腐蝕性易溶鹽含量大于0.5%或中溶鹽含量大于5%為鹽漬土。1.鹽漬土的分類1)按含鹽性質(zhì)分為:①氯鹽漬土;②亞氯鹽漬土;③亞硫酸鹽漬土;④硫酸鹽漬土;⑤堿性鹽漬土。2)按含鹽量大小分為:①弱鹽漬土;②中鹽漬土;③強鹽漬土;④超鹽漬土。2.鹽漬土的腐蝕性(1)物理侵蝕含于土中的易溶鹽類,在潮濕情況下呈溶液狀態(tài),通過毛細管作用,浸入建筑物基礎或墻體。水分蒸發(fā),鹽類便結(jié)晶析出。而鹽類在結(jié)晶時體積膨脹產(chǎn)生很大的內(nèi)應力,使建筑物由表及里逐漸疏松剝落(2)化學腐蝕當水中硫酸根含量超過一定限量時,它與混凝土中的堿性游離石灰和水泥中的水化鋁酸鈣相化合,生成硫鋁酸鈣結(jié)晶或石膏結(jié)晶。這種結(jié)晶體的體積增大,產(chǎn)生膨脹壓力,使混凝土受內(nèi)應力作用而破壞。

5.3鹽漬土地基防護措施1.防水措施(1)做好場地的豎向設計,避免大氣降水、洪水、工業(yè)及生活用水、施工用水浸入地基或其附近場地,防止土中含水率的過大變化及土中鹽分的有害運移,引起鹽分向建筑場地基土中富聚,而造成建筑物材料的腐蝕及鹽脹。(2)對濕潤性生產(chǎn)廠房應設置防滲層。室外散水應適當加寬,一般不宜小于1.5m,散水下部應做厚度不小于15cm的瀝青砂或厚度不小于30cm的灰土墊層,防止下滲水流溶解土中可溶鹽而造成地基的溶陷。(3)綠化帶與建筑物距離應加寬,嚴格控制綠化用水,嚴禁大水漫灌。2.防腐措施(1)采用耐腐蝕的建筑材料,并保證施工質(zhì)量,一般不宜用鹽漬土本身作防護層;在弱、中鹽漬土區(qū)不得采用磚砌基礎,管溝、踏步等,應采用毛石或混凝土基礎。對于強鹽漬土區(qū)室外地面以上1.2m墻體亦應采用漿砌毛石。(2)割斷鹽分與建筑物材料接觸的途徑。對基礎及墻的干濕交替區(qū)和弱、中、強鹽漬土區(qū),可視情況分別采用常規(guī)防水、瀝青類防水層、瀝青或樹脂防腐層作外部防護措施。(3)對強和超強鹽漬土地區(qū),基礎防腐應在卵石墊層上澆100mm厚瀝青混凝土,基礎澆筑完后,外部先刷冷底子油一道、再刮瀝青兩道或貼二氈三油瀝青卷材,室外貼至散水坡,室外貼至±0.00m,外部回填土應用鹽漬土回填分層夯實。3.防鹽脹措施(1)清除地基表層松散土層及含鹽量超過規(guī)定的土層,使基礎埋于鹽漬土層以下,或采用含鹽類型單一和含鹽低的土層作為地基持力層或清除含鹽多的表層鹽漬土而代之以非鹽漬土類的粗顆粒土層(碎石類土或砂土墊層),隔斷有害毛細水的上升。(2)鋪設隔絕層或隔離層,以防止鹽分向上運移。(3)采用降排水措施,防止水分在土表層的聚集,以避免土層中鹽分含水率的變化而引起鹽脹。4.地基處理措施(1)采用墊層、重錘擊實及強夯法處理淺部土層,可消除基土的濕陷量,提高其密實度及承載力,降低透水性,阻擋水流下滲,破壞土的原有毛細結(jié)構(gòu),阻隔土中鹽水的向上運移。(2)厚度不大或滲透性較好的鹽漬土,可采用浸水預溶,水頭高度不應小于30㎝,浸水坑的平面尺寸,每邊應超過擬建房屋邊緣不小于2.5m。(3)對溶陷性高、土層厚及荷載很大或重要的建筑物上部地層軟弱的鹽沼地,可視情況采用樁基礎、灰土墩、混凝土墩或礫石墩,埋置深度應大于鹽脹臨界深度及蜂窩狀的淋濾層或溶蝕洞穴。(4)鹽漬土邊坡的坡度宜比非鹽漬土的軟質(zhì)巖石邊坡適當放緩;對軟弱夾層破碎帶及中、強風化帶應部分或全部加以防護。5.施工措施(1)做好現(xiàn)場排水、防洪等,防止施工用水、雨水流入地基或基礎周圍,各種用水點均應離基礎保持10m以上距離,防止發(fā)生施工排水及突發(fā)性山洪浸入地基。(2)先施工埋置較深、荷重較大或需采取地基處理措施的基礎?;油诤煤髴皶r進行基礎施工,完后及時回填,認真夯實填土。(3)先施工排水管道,并保證其暢通,防止管道漏水。(4)換土地基應清除含鹽的松散表層,應用不含有鹽晶、巖塊或含鹽植物根莖的土料分層夯實,并控制夯實后的干密度按下列控制:對黏土、粉土、粉質(zhì)黏土、粉砂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