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提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閱讀要素解析類文閱讀課外閱讀過關(含答案)
五下語文第七單元閱讀主題:
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
本單元以“異域風情"為專題,安排了三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等項教學內容。三篇課文有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威尼斯的小艇》;有捷克著名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牧場之國》;還有介紹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古建筑的《金字塔》。
閱讀方法1: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這是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景物的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掌握抓住事物特點并把人的活動同景物、風情結合起來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1.定義
動態(tài)描寫,是指對人物、景物做運動狀態(tài)下的描寫,通過描寫創(chuàng)造具體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如“到了傍晚,才看見有人駕著小船過來,坐上小板籠,給嚴肅沉默的奶牛擠奶”是對人物的動態(tài)描寫。
靜態(tài)描寫,是指對人物、景物做靜止狀態(tài)下的描寫,通過描寫創(chuàng)造生動具體的感人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如“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碧綠的絲絨般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就是對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
2.特點
(1)靜態(tài)描寫:適用于表現(xiàn)和平、安靜、肅穆、悲哀、緊張等氣氛和情調,為下文做鋪墊,描寫范圍包括景物或人物整體的樣子、位置、顏色、形狀、細部的變化等。
(2)動態(tài)描寫:適用于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者講述事件,感染讀者,描寫范圍包括活動中的人們、動物、陽光的變化、水流、風中的葉子等等。
(3)動靜結合:寫景時既要注意靜態(tài)的景,又要善于看出景中的動態(tài),靜動結合并對比,才能使描寫的對象更形象,更生動,容易吸引人。
在閱讀的時候,要注意區(qū)分哪些是動態(tài)描寫,哪些是靜態(tài)描寫,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入情入境,感受景物的獨特魅力。
答題步驟
第一步:通讀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寫出了景物的靜態(tài)美,哪些地方寫出了景物的動態(tài)美。
第二步:畫出有關動態(tài)描寫的句子,多讀幾遍,想象描寫的景色。
第三步:想一想這句話寫的是什么事物,表現(xiàn)出了它的什么特點。
總結:內容+特點+情感
格式:這個句子運用了(靜態(tài)/動態(tài))描寫方法。寫出了(什么)事物(什么)時的樣子。突出了(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情感。
閱讀方法2:指導學生學會搜集資料,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引導學生把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實用的語言,能夠在習作中體會歷史遺產的魅力或感受祖國美好山河的美麗。
類文閱讀-
(一)清麗迷人的阿里山
提起阿里山,我就不禁想起臺灣民歌《高山青》。我一直喜歡這首歌:“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我喜歡它單純得猶如真理。
“高山青,澗水藍",這是比喻,然后單刀直入地道出:“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因為喜歡這首歌,所以很早對阿里山有了憧憬。于是又知道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鄉(xiāng)。花的海洋是要在春天才能看得到的,當春神在阿里山邁開她的腳步,足跡所到,便是遍山盛開的櫻花。這次來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錯過了。至于“林的世界”,原來臺灣因為山多,所以森林也多,島上森林覆蓋面積曾一度達三分之二——現(xiàn)在仍達到52%,是我國森林覆蓋面積最大的省。阿里山因為山勢平緩,樹木更顯茂盛,所以便有“林的世界"的盛譽。在我們上山途中,兩邊一律是森林,而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森林帶。換句話說,就是阿里山竟具有整個地球各氣候帶的原始森林。在阿里山山腳,是熱帶林區(qū),有龍眼樹、姜花叢等;山腰是溫帶林區(qū),有竹林、杉林等;到了近山頂?shù)牡胤?,則有柳杉、紅檜,甚至有寒帶的針葉類的植物。在同一座山而囊括了全球各氣候帶的植物,這自然很難得,起碼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此山必須坐落在熱帶地區(qū),這樣山腳才可能有熱帶植物;其次,此山必須夠高,這樣才可能有寒帶植物。這兩者阿里山都具備了,因此變成了植物研究者的樂土。山上辟有研究植物的林區(qū),專供有關人士進行研究之用。
阿里山的森林雖有不同氣候的差別,但也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律郁郁蔥蔥。極目望去,阿里山的峰巒,無論高低遠近,全是靜止而又洶涌的綠,廣闊而又深厚的綠,活躍而又執(zhí)著的綠。
1.本文中重點介紹了_________________。
A.阿里山的水B.阿里山的森林C.阿里山的熱帶植物
2.下列對阿里山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阿里山的姑娘像水一樣,少年和山一樣壯。
B.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世界,云的家鄉(xiāng)。
C.阿里山是地中海氣候,早晚溫差大。
D.阿里山的山很綠。
3.下面句子中的引號各屬于什么用法?請選擇。
A.直接引用B.特殊含義C.突出強調D.特定稱謂
(1)“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2)這次來阿里山已是夏天,所以“花的海洋"是錯過了。()
4.怎樣理解“阿里山竟具有整個地球各氣候帶的原始森林”這句話?
.
5.試著概括每一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
(二)荷蘭的花
荷蘭,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沿海邊,有一望無際的洼地。海風輕輕鼓起波浪,海水就會漫過淺灘,把荷蘭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沒。于是,荷蘭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偉的堤壩,像萬里長城一樣,把洶涌的海水擋在堤壩外,讓泥土完完整整地顯露出來。這樣,荷蘭人從海里掏出了千頃土地。
許是這土地是用血汗換來的緣故荷蘭人對土地有種很深沉很執(zhí)著的感情在新墾的田野上荷蘭人種滿了心愛的花兒有郁金香風信子百合花在茫茫花海中荷蘭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蘭,你會發(fā)現(xiàn)郁金香到處開放,不但花色繽紛,而且每種顏色的花都有個美妙動聽的名字:烈焰般熾熱鮮紅的叫“斯巴達克",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
其實,郁金香原生長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很久以前,被荷蘭人發(fā)現(xiàn),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們用那雙能變滄海為桑田的神奇的手,輕輕撫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兩年……好多年過去了,人們再也辨認不出郁金香那可憐的模樣了,它出落得十分莊重、典雅,就像一位作家說的那樣,“艷麗得讓人睜不開眼,完美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流連荷蘭,你會覺得到處都是這雙神奇的手所創(chuàng)造的美。
1.給第二自然段加上恰當?shù)臉它c。
2.按照提示,從短文的第四自然段中提取詞語。
體現(xiàn)荷蘭人愛憐郁金香的詞語:____________.
描寫郁金香的詞語: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句話“流連荷蘭,你會覺得到處都是這雙神奇的手所創(chuàng)造的美”說明了_________。
4.讀了短文,我們不僅欣賞了荷蘭的花,還了解了荷蘭的人。荷蘭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
(三)密西西比河風光(節(jié)選)
①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際同藍天連成一片。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時,一頭年邁的野牛劈開波濤,游到河心小島上,臥在高深的草叢里,望著那壯闊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兩岸??此^上的兩彎新月,看它沾滿淤泥的飄拂的長髯,你可能把它當成河神。
③東岸的風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贊嘆的對比。河邊、山巔、巖石上、幽谷里,各種顏色、各種芳香的樹木雜處一堂,茁壯生長,高聳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在樹下交錯,在樹枝上攀緣,一直爬到樹的頂梢。它們從槭樹伸延到鵝掌楸,從鵝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無數(shù)洞穴、無數(shù)拱頂、無數(shù)柱廊。那些在樹間攀緣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們越過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橋。木蘭樹在叢莽之中挺拔而起,聳立著它靜止不動的錐形圓頂。它樹頂開放的碩大的白花,俯瞰著整個叢林。除了在它身邊搖著綠扇的棕櫚,沒有任何樹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叢林中無數(shù)的動物給這個世界帶來魅力和生氣?!?/p>
⑤如果說河對岸的草原上萬籟無聲,河這邊卻是一片騷動和聒噪:鳥喙啄擊橡樹干的篤篤聲,野獸穿越叢林的沙沙聲,動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聲;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鳥、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鳩使這荒野的世界充滿一種親切而粗獷的和諧。
1.用“"畫出本文的中心句。
2.選文第②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
3.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各有什么特點?
東岸:____________.
西岸:____________.
4.請根據(jù)平時在自讀批讀過程中學到的方法和積累的經驗,從選文中任選擇一處做批注
所選內容: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
(四)張家界之絕
張家界四面絕壁,中間則是千奇百怪的峰林,峰巒拔地而起,層層幽谷疊翠,峭壁千仞,姿態(tài)萬千,如“金鞭巖”,氣勢雄偉,金光閃爍,是一座三面陡峭,高達300多米的巨大石峰?!胺蚱迬r"似一對戀人,身姿倩影,宛如畫圖。還有像人的,像動物的,像建筑物的,如“將軍巖”“霧海金龜"“天橋”“九重仙閣"等。
張家界不僅巖峰見奇,更有那稀有珍貴的樹木,覆蓋在奇峰怪石之上,把山峰巖石打扮得愈顯風姿綽約。松,有的單棵挺立于峰巒之上,有的從刀削般的巖壁凌空躍出,也有的扎根于石峰或斷崖的縫隙之中。有的林木竟成片地生長在奇峰異石之巔,任雨淋雪壓,風刀霜劍,仍然直聳云天,別具風韻。
張家界的山令人拍案叫絕,張家界的水則令人心曠神怡。山與水相互交映,描繪出一幅“山因水更奇,水因山更秀”的幽雅圖畫。景區(qū)有“水八百"之說,確切地說,較大的溪流有48條。向東流的金鞭溪和索溪貫穿景區(qū),并匯有琵琶溪、花溪、龍尾溪等溪流。這些溪流的源頭散布著眾多的流泉飛瀑,如萬迭瀑、六月飄雪等,而一些坡降大的地段又形成急流溪澗,如百瀑溪、麻溪等。這些溪流純凈碧透,令人看之心喜,觸之心暢,嘗之心甜。盛夏之時,徘徊溪邊,更是流連忘返。
山的幽雅,樹的幽雅,水的幽雅,構成了這神秘的“人間仙境”。
1.讀畫線的句子,根據(jù)景點名稱的特點,選擇正確的答案()。
A.將軍巖B.霧海金龜
C.天橋D.九重仙閣
像動物的景點是()像人的景點是()
像建筑物的景點是()
2.這篇短文主要展示了張家界的(動態(tài)美靜態(tài)美)(選擇,畫“√")。
3.在這篇短文中,作者抓住了張家界的哪三個方面進行了描寫?
4.用“”在短文中畫出一個過渡句。
5.短文中張家界的哪處景物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五)蜜蜂的贊美
(1)人們對于蜜蜂的贊美,尤其充滿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藝術史上,許許多多人歌頌過蜜蜂。這不僅僅因為蜜蜂能夠釀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釀蜜的方法,給人以重要的啟示,它能夠博采,又能夠提煉,終于,黃澄澄、香噴噴的蜜糖給釀造出來了。它的釀造可以說是一種卓越的創(chuàng)造。
(2)蜜蜂采蜜時的辛勤,可以從這么一個有趣的統(tǒng)計里面看出來:一只蜜蜂要釀造一公斤蜂蜜,必須在五百萬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叢同蜂房的距離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飛上四十五萬公里,差不多等于繞地球赤道飛行十一圈。
(3)看了這樣的材料,嘗過那味道濃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對這世界上這種神奇的小昆蟲由衷的贊美呢!
(4)蜜蜂,這小小的昆蟲,人們獻給它多少贊美之詞!它的釀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學習、工作和經驗。
(5)由于廣泛的吸收,來源就豐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東西,而不是雜亂地搬取,材料就比較上乘了。
(7)由于搜集來的東西是經過自己的重新釀造,蜂蜜就比一般鮮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雖然人們還能從蜜糖的色澤和味道上分辨它們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ǖ挠白恿?。甚至作為花的甜液的那種狀態(tài)也已經不見了?!懊鄢苫ú灰?,它是經過蜜蜂的一番重新創(chuàng)造的。
——《秦牧散文》有刪改
蜜蜂采蜜的8字舞
當春曖花開的季節(jié),一些作偵察工作的蜜蜂就飛出去尋找蜜源。當偵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點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飛回來?;氐椒淙汉?,它就不停地跳起舞來,舞蹈是蜜蜂用來表示蜜源的遠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圓形舞和8字形舞兩種。如果找到的蜜源離開自己不太遠,就在巢牌上(蜜蜂用來裝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圓形舞;如果蜂蜜離得比較遠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時如果頭向著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對著太陽的方向,要是頭向著下面,蜜源就是在背著太陽的方向。
1.《蜜蜂的贊美》中第(2)段中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證明了___的觀點。
2.《蜜蜂的贊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8字舞》都表現(xiàn)了蜜蜂是一種___的動物。
3.結合第(7)段的有關語句,說說“蜜成花不見”的意思。
4.蜜蜂的工作方式,能讓你得到什么啟示?試著寫一點。
(六)仰望布達拉宮(節(jié)選)
進入拉薩,車窗外的林梢上空閃出一座宮殿的剪影:兩側是白宮墻,中間是紅宮墻,頂部的喇嘛靈塔、寶瓶、經幢等鎏金飾物在陽光下閃著金光。
“布達拉宮!"心中一聲驚呼。我強烈地感到了一種不可名狀的莊嚴與崇高。
布達拉宮聳立在拉薩市中心的紅山頂上。宮前是拉薩最寬闊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鋪著長方形花崗巖的路上仰望布達拉,只見一片青綠的草坪后面,橫著一堵高高的圍墻,圍墻后面便是紅山及其山頂上的雄偉宮殿。底部和東西兩側的宮墻為灰白色,稱做白宮,正中頂部是褐紅色,稱做紅宮。無論白宮還是紅宮,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頭那白色布簾在高原的勁風中波浪般的獵獵飄動。白、紅、黑三色的宮墻及窗戶,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對比強烈,色彩鮮明。
巍峨、雄偉、神圣、莊嚴,布達拉猶如佇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長者,一位哲人。
從紅山西側眺望,透過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黃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達拉宮的西側,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顯得更為高峻、雄奇。
繞到紅山北麓的宗角祿康,在一個寬闊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達拉,看到的是布達拉背后的宮墻,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頂部。宮墻、峭壁、古柳、經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達拉在雄偉中又增添了幾分俏麗。
倘若站在八廓街頭中心大昭寺的金頂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見布達拉雄偉的宮殿遠遠地聳立在寺前廣場的西北方,聳立在連綿的群山下。
在拉薩,幾乎隨處都可以望見布達拉。
布達拉似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徐治平《仰望布達拉宮》,有刪改
1.填空。
(1)布達拉宮的宮墻及窗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種顏色。
(2)作者是透過看到布達拉宮的剪影,接著是站在
仰望布達拉宮,后來又分別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幾個不同角度眺望布達拉宮。
2.布達拉宮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請摘錄文中有關詞語回答。
莊嚴
3.聯(lián)系全文,寫一寫你對題目中“仰望”一詞的理解。
4.“布達拉宮似乎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答案:
(一)1.B2.C3.(1)A(2)D
4.從山腳到山頂,分布了不同氣候帶的植物。
5.第一自然段:“我”喜歡臺灣民歌《高山青》中的阿里山。
第二自然段:阿里山是花的海洋,林的故鄉(xiāng),云的家鄉(xiāng)。
第三自然段:阿里山的森林雖有不同氣候的差異,但也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一律郁郁蔥蔥。
(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防火門行業(yè)發(fā)展策略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鉆機電控系統(tǒng)市場十三五規(guī)劃與發(fā)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yè)需求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組合電器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武漢體育學院《機制設計理論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功能表面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大同師范高等??茖W?!堆芯啃詫W習指導與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社會企業(y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教育: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
- 風電場工程強制性條文執(zhí)行計劃
- 茶葉的起源與發(fā)展
- 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案-第19課 剪窗花丨贛美版
- 人保理賠員試題車險查勘定損
- 羅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 發(fā)展經濟學 馬工程課件 1.第一章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展經濟學
- GB/T 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貨技術條件產品類型、尺寸、公差和標志
- 房屋建筑學-01概論
- 2023年大唐集團招聘筆試試題及答案新編
- 班前安全活動記錄(防水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