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化學反應與熱能_第1頁
6.1.1化學反應與熱能_第2頁
6.1.1化學反應與熱能_第3頁
6.1.1化學反應與熱能_第4頁
6.1.1化學反應與熱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1)化學反應與熱能【學習目標】1、知道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2、知道反應物與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高低是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的決定因素3、熟悉常見的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主干知識梳理】一、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熱量變化1、實驗探究(1)鎂和稀鹽酸的反應實驗過程在一支試管中加入2mL2mol/L鹽酸,并用溫度計測量其溫度。再向試管中放入用砂紙打磨光亮的鎂條,觀察現(xiàn)象,并測量溶液溫度的變化實驗操作示意圖實驗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用手觸摸反應后的試管,溫熱;用溫度計測得反應后溫度升高離子反應Mg+2H+=Mg2++H2↑實驗結論活潑金屬與酸反應是放熱反應(2)Ba(OH)2·8H2O和氯化銨反應實驗過程將20gBa(OH)2·8H2O晶體研細后與NH4Cl晶體一起放入燒杯中,并將燒杯放在滴有幾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攪拌,聞到氣味后迅速用玻璃片蓋上燒杯,用手觸摸杯壁下部,試著用手拿起燒杯。觀察現(xiàn)象實驗操作示意圖實驗現(xiàn)象混合物呈糊狀;聞到刺激性氣味;用手觸摸杯壁下部,冰涼;用手拿起燒杯,木片與燒杯粘在一起化學反應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實驗結論該反應是吸熱反應(3)結論:化學反應中總會伴隨著能量變化,通常主要表現(xiàn)為熱能的變化,有的放出熱量,有的吸收熱量2、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1)概念①放熱反應:把釋放熱量的化學反應稱為放熱反應②吸熱反應: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稱為吸熱反應(2)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①常見的放熱反應a.所有的燃燒反應,如:木炭、CH4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的燃燒,Na、H2在Cl2中燃燒,鎂條在CO2中燃燒b.所有的酸堿中和反應,如:HCl+NaOH=NaCl+H2Oc.大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如:CaO+H2O=Ca(OH)2H2+F2=2HFd.活潑金屬與水、與酸的反應,如:2Na+2H2O=2NaOH+H2↑Mg+2H+=Mg2++H2↑e.鋁熱反應,如:2Al+Fe2O3eq\o(=,\s\up7(高溫))2Fe+Al2O3f.生成沉淀的反應,如:SO42-+Ba2+=BaSO4↓②常見的吸熱反應a.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如:NH4ClNH3↑+HCl↑CaCO3eq\o(=,\s\up7(高溫))CaO+CO2↑b.以碳、CO、H2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H2+CuOH2O+Cuc.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固態(tài)銨鹽與堿的反應)d.C和CO2發(fā)生的化合反應及C和H2O(g)的反應e.NaHCO3與鹽酸的反應【微點撥】(1)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理解①“四個不一定”a.需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碳和氧氣的反應b.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不一定容易發(fā)生,如:N2與H2合成NH3c.高溫條件下進行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鋁熱反應d.吸熱反應也不一定需要加熱,如:Ba(OH)2·8H2O晶體和NH4Cl晶體的反應=2\*GB3②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都是化學變化,如:NaOH固體溶于水是放熱過程,但不是放熱反應;如升華、蒸發(fā)等過程是吸熱過程,但不是吸熱反應=3\*GB3③反應前需要加熱的化學反應,停止加熱后若反應還能繼續(xù)進行,則該反應為放熱反應=4\*GB3④一般情況下,持續(xù)加熱或持續(xù)高溫的化學反應,通常為吸熱反應(2)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除轉化為熱能外,還轉化為機械能、光、聲、電等多種能量形式(3)化學反應遵循的兩條基本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4)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但伴隨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水蒸氣變成液態(tài)水的過程放熱,但該變化為物理變化(5)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同一物質能量由高到低:氣體(g)>液體(l)>固體(s);穩(wěn)定性:氣體(g)<液體(l)<固體(s)(6)任何化學反應在發(fā)生物質變化的同時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xiàn)為熱量變化,即放出熱量或吸收熱量【對點訓練1】1、下列反應是吸熱反應的是()A.硫的燃燒B.水的分解C.食物的氧化變質 D.中和反應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e與S在加熱條件下才能發(fā)生反應,所以該反應屬于吸熱反應B.HNO3、H2SO4分別與NaOH溶液反應都放出熱量C.分解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化合反應都是放熱反應D.合成氨的反應是放熱反應,所以N2與其他物質的反應也是放熱反應二、化學反應存在能量變化的原因1、從化學鍵的變化理解——主要原因(1)以H2(g)+Cl2(g)=2HCl(g)反應的能量變化為例說明反應中能量變化由圖可知1molH2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是436kJ共吸收679kJ1molCl2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是243kJ1molHCl分子中的化學鍵形成釋放的能量是431kJ共放出2×431=862kJ結論H2(g)+Cl2(g)=2HCl(g)的反應放出的熱量為183kJ(2)化學反應是舊鍵斷裂,新鍵生成的反應,兩者吸收和釋放能量的差異表現(xiàn)為反應能量的變化?;瘜W鍵的斷裂與形成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化學反應的過程規(guī)律新鍵生成釋放的總能量大于舊鍵斷裂吸收的總能量,則反應放熱新鍵生成釋放的總能量小于舊鍵斷裂吸收的總能量,則反應吸熱2、從物質儲存化學能的角度理解——決定因素宏觀解釋放熱反應示意圖吸熱反應示意圖化學反應放出熱量化學反應吸收熱量(1)放熱反應可以看成是反應物所具有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釋放出來(2)吸熱反應可以看成是熱能轉化為化學能被生成物所“儲存”(3)各種物質都具有能量,物質的組成、結構與狀態(tài)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放熱反應吸熱反應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反應放熱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反應吸熱【微點撥】=1\*GB3①破壞反應物中的化學鍵吸收的能量越小,說明反應物越不穩(wěn)定,本身的能量越高=2\*GB3②形成生成物的化學鍵放出的能量越多,說明生成物越穩(wěn)定,本身的能量越低3、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的比較類型比較放熱反應吸熱反應定義釋放熱量的化學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形成原因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與化學鍵的關系生成物分子成鍵時釋放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分子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鍵時釋放的總能量小于反應物分子斷鍵時吸收的總能量反應過程圖示4、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判斷方法(1)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判斷——決定因素若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屬于放熱反應,反之是吸熱反應(2)根據(jù)化學鍵斷裂或形成時的能量變化判斷——主要原因若斷裂反應物中的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學鍵所放出的能量,屬于放熱反應,反之是吸熱反應(3)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對穩(wěn)定性判斷由不穩(wěn)定的物質(能量高)生成穩(wěn)定的物質(能量低)的反應為放熱反應,反之為吸熱反應【對點訓練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②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fā)生③反應是放出能量還是吸收能量必須看反應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苡械姆艧岱磻訜岬揭欢囟纫l(fā)后,停止加熱反應也能繼續(xù)進行A.只有③④B.只有①②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已知斷裂1mol共價鍵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別為H—H:436kJ,I—I:151kJ,H—I:299kJ,下列對H2(g)+I2(g)2HI(g)的反應類型判斷錯誤的是()A.放出能量的反應 B.吸收能量的反應C.氧化還原反應 D.可逆反應3、下列反應中能量變化趨勢與如圖一致的是()A.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混合B.中和反應C.木炭在氧氣中發(fā)生不完全燃燒D.生石灰和水的反應4、下圖中,能表示灼熱的炭與二氧化碳反應的能量變化的是()5、已知化學反應N2+3H22NH3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1)1molN和3molH生成1molNH3(g)是________(填“吸收”或“釋放”)能量的過程(2)由eq\f(1,2)molN2(g)和eq\f(3,2)molH2(g)生成1molNH3(g)過程________(填“吸收”或“釋放”)________kJ能量三、化學能與熱能相互轉化的應用1、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化學物質中的化學能通過化學反應轉化成熱能,提供了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動力,如:化石燃料的燃燒、炸藥開山、發(fā)射火箭等;而熱能轉化為化學能是人們進行化工生產(chǎn)、研制新物質不可或缺的條件和途徑,如:高溫冶煉金屬、分解化合物等2、生物體中的能量轉化及利用能源物質在人體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產(chǎn)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熱量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作為可轉移能量在人體內(nèi)利用(如:合成代謝)3、人類利用能源的三個階段:柴草時期、化石能源時期和多能源結構時期??稍偕茉春颓鍧嵞茉词莾深愔匾男履茉?,主要有太陽能、氫能、核能、生物質能等。4、現(xiàn)階段人類獲取熱能的主要途徑是:物質的燃燒,使用最多的常規(guī)能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5、化石燃料獲取能量面臨的問題(1)儲量有限,短期內(nèi)不可再生(2)影響環(huán)境:煤、石油產(chǎn)品燃燒排放的粉塵、SO2、NOx、CO等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6、節(jié)能減排的措施(1)燃料燃燒階段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可通過改進鍋爐的爐型和燃料空氣比、清理積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2)能量利用階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可通過使用節(jié)能燈,改進電動機的材料和結構,以及發(fā)電廠、鋼鐵廠余熱與城市供熱聯(lián)產(chǎn)等措施促進能源循環(huán)利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3)開發(fā)使用新能源,目前人們比較關注的新能源有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等=1\*GB3①特點:資源豐富、可以再生、對環(huán)境無污染等=2\*GB3②人們比較關注的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等【對點訓練3】1、冰島火山爆發(fā)再一次向人類敲響了警鐘,必須發(fā)展“低碳經(jīng)濟”。氫能是一種既高效又干凈的新能源,發(fā)展前景良好,用氫作能源的燃料電池汽車備受青睞。下列不是氫能優(yōu)點的是()A.原料來源廣B.易燃燒,放出熱量多C.生成物無污染 D.制取H2簡單易行2、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在使用時對環(huán)境無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能達到新能源標準的是()①地熱能②煤②天然氣④太陽能⑤生物質能⑥石油⑦風能⑧氫能A.②⑤⑦⑧B.①④⑤⑦⑧C.④⑤⑦⑧ D.②③⑥⑦⑧3、有專家指出,如果利用太陽能使燃燒產(chǎn)物如CO2、H2O、N2等重新組合,那么,不僅可以消除對大氣的污染,還可以節(jié)約燃料,緩解能源危機。觀察下面圖示,判斷在此構想的物質循環(huán)中,太陽能最終轉化為()A.化學能B.熱能C.生物質能D.電能4、“能源分類相關圖”如下圖所示,四組能源選項中全部符合圖中陰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 B.水能、生物能、天然氣C.太陽能、風能、沼氣 D.地熱能、海洋能、核能課后練習一、單選題1.科學家最新發(fā)現(xiàn),通過簡單的化學反應,可以將樹木纖維素轉變成超級儲能裝置,如圖是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過程伴有能量變化B.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質量均保持不變C.反應物X的能量低于生成物W的能量D.斷裂反應物(X+Y)中化學鍵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Z+W)中化學鍵釋放能量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中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 B.有能量放出或吸收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C.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一定很容易發(fā)生 D.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3.《天工開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糞肥,土脈發(fā)燒,東南風助暖,則盡發(fā)炎火,大壞苗穗,此一災也?!毕铝蟹磻心芰孔兓c上述不一致的是A.甲烷燃燒 B.鋁熱反應 C.碳酸鈣高溫分解 D.酸堿中和4.一定條件下,在水溶液中物質的量均為1mol的,(x=1,2,3,4)的能量(kJ)相對大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e對應中x=4B.a(chǎn)、b、c、d、e中a最穩(wěn)定C.b→a+c反應的活化能為40D.b→a+d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5.下列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放熱反應的是A.濃硫酸溶于水 B.與鹽酸反應C.與反應 D.C與反應6.下列反應中,一定屬于吸熱反應的是A.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 B.晶體與晶體的反應C.溶液與鹽酸的反應 D.的反應7.下列哪個反應的熱量變化如圖所示A.C和水蒸氣高溫反應生成水煤氣B.煅燒石灰石C.鋅和鹽酸反應制氫氣D.氫氧化鋇晶體和氯化銨晶體研磨放出氨氣8.如圖為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通常情況下,O2(g)比N2(g)穩(wěn)定B.N2(g)和O2(g)反應生成NO(g)是吸熱反應C.N2(g)和O2(g)反應生成1molNO(g)放出632kJ能量D.1molN2(g)和1molO2(g)具有的總能量大于2molNO(g)具有的總能量9.下列能量轉換過程與氧化還原反應無關的是A.葡萄糖為人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時,化學能轉化為熱能B.酒精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熱能C.風力發(fā)電機工作時,風能轉化為電能D.干電池工作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10.已知某化學反應,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進行一定需要加熱或點燃B.生成2molAB2(g),放出熱量(E1E2)kJC.1molA2(g)和2molB2(g)的總能量高于2molAB2(g)的能量D.該反應斷開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大于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總能量11.如圖是金屬和鹵素單質X2,反應的能量變化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由MgCl2制取Mg是放熱過程B.MgF2(I)能量在上圖中表示小于?1124KJ/molC.金屬鎂和鹵素單質X2,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D.此溫度下三種鹵化鎂中MgI2(s)所含化學鍵的鍵能最大12.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A.圖甲代表濃H2SO4稀釋過程中體系的能量變化B.圖乙表示反應物斷鍵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鍵放出的能量C.圖丙表示白磷比紅磷穩(wěn)定D.圖丁表示CO與H2O的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的關系13.氣體X2在O2中燃燒所發(fā)生反應的過程用模型表示如下(“—”表示化學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過程Ⅰ是吸熱過程 B.該反應過程所有舊化學鍵都斷裂,且形成了新化學鍵C.過程Ⅲ一定是放熱過程 D.該反應的能量轉化只能以熱能的形式進行二、填空題14.2020年9月7日,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等均可用作火箭推進劑。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種運載火箭的推進器中裝有還原劑肼()和強氧化劑過氧化氫,一定量的(l)和(l)完全反應生成氮氣和1mol氣態(tài)水的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①該反應屬于(填“吸熱”或“放熱”)反應。②一定量的(l)與(l)完全反應生成4mol(g)時,能量變化情況為。③若該反應過程中中有16mol極性鍵發(fā)生斷裂,則能量變化情況為。(2)已知下列數(shù)據(jù):物質斷裂1mol化學鍵所需能量/kJ391463942496則17kg氨氣完全燃燒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放出的熱量為kJ。15.為了研究反應的能量變化情況,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當向盛有A的試管中滴加試劑B時,看到U形管中甲處液面下降,乙處液面上升。試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通過進行化學反應將轉化成釋放出來。(2)A和B的總能量比C和D的總能量(填“高”或“低”)。(3)該反應為(填“放熱”或“吸熱”)反應。(4)反應物化學鍵斷裂吸收的能量(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學鍵形成放出的能量。(5)寫出一個符合題中條件的化學方程式:。16.已知鍵能是表征化學鍵強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鍵斷裂時所需的能量大小來衡量,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牢固,含有該鍵的分子越穩(wěn)定。某些化學鍵的鍵能如下表所示():共價鍵鍵能436193151共價鍵鍵能247431299356(1)分解為氣態(tài)原子時,需要(填“吸收”或“放出”)能量。(2)在中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表中所列化學鍵形成的單質分子中,最穩(wěn)定的是(填化學式),最不穩(wěn)定的是,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最穩(wěn)定的是,最不穩(wěn)定的是。(4)在一定條件下,與足量的、、分別反應,放出熱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A.

B.(5)預測在足量中燃燒比在足量中燃燒放熱(填“多”或“少”)。17.化學反應的過程都是舊鍵斷裂、新鍵形成的過程。對于反應:,已知斷開、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是436kJ和151kJ,形成需要放出的能量是299kJ。(1)與充分反應,反應物斷鍵吸收的總能量是kJ,生成物成鍵放出的總能量為kJ,反應共(填“放出”或“吸收”)能量kJ。(2)下列兩個圖像中,能夠正確反映該反應能量變化的圖像是(填“A”或“B”)?!净瘜W反應與熱能】答案【對點訓練1】1、B2、B。解析:Fe與S雖然需加熱才能發(fā)生反應,但反應開始后,停止加熱,反應能繼續(xù)進行,加熱只是為了引發(fā)反應,所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A錯誤;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B正確;分解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H2O2的分解反應就是放熱反應,化合反應也不一定是放熱反應,如CO2與C的反應就是吸熱反應,C錯誤;與N2反應的物質不同,能量變化也不同,不能根據(jù)合成氨反應的能量變化來類推N2與其他物質反應的能量變化,如N2和O2在放電條件下生成NO就是吸熱反應,D錯誤?!緦c訓練2】1、A。解析: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銅在氯氣中燃燒;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不一定容易發(fā)生,如N2與H2合成NH3;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取決于反應物、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的相對大??;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放熱反應,如果反應放出的熱量達到反應所需要的熱量,停止加熱反應也能繼續(xù)進行,如Fe+SFeS。2、B。解析:依題意,斷裂1molH—H鍵和1molI—I鍵吸收的能量為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鍵放出的能量為299kJ×2=598kJ,因為598kJ>587kJ,所以該反應是放出能量的反應;根據(jù)反應式可知該反應是可逆反應,也是氧化還原反應。3、A。解析:生成物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說明此反應為吸熱反應。Ba(OH)2·8H2O和NH4Cl的反應為吸熱反應,A項正確;中和反應、2C+O2eq\o(=,\s\up9(點燃))2CO、CaO+H2O=Ca(OH)2均為放熱反應,B、C、D項錯誤。4、C。解析:C和CO2反應生成CO是吸熱反應,生成物總能量應大于反應物總能量。5、(1)釋放(2)釋放(b-a)解析:如果反應物具有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總能量,整個反應就放出能量,反之就吸收能量。(1)由圖像可知1molN和3molH具有的總能量比1molNH3(g)的能量高bkJ,所以1molN和3molH生成1molNH3(g)是釋放能量的過程。(2)由圖像可知eq\f(1,2)molN2(g)和eq\f(3,2)molH2(g)總能量比1molN和3molH具有的總能量低akJ,而1molNH3(g)具有的總能量比1molN和3molH具有的總能量低bkJ,b>a,所以由eq\f(1,2)molN2(g)和eq\f(3,2)molH2(g)生成1molNH3(g)的過程釋放出(b-a)kJ能量?!緦c訓練3】1、D。解析:工業(yè)上制取H2的原料是H2O,來源廣,A正確;H2易燃燒且等質量物質中放出的熱量較多,產(chǎn)物為H2O,無污染,B、C正確;工業(yè)上利用水制取H2需消耗大量能量且效率低,D錯。2、B。解析:煤、石油、天然氣是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不屬于新能源;新能源有: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風能、氫能、生物質能等,這些新能源對環(huán)境污染小,屬于環(huán)境友好型能源,即符合條件的是①④⑤⑦⑧,故選B。3、B。解析:理解圖示的轉化關系便可順利解題。關鍵信息是利用太陽能使CO2、H2O、N2等重新組合,根據(jù)圖示可知燃料燃燒后轉化為燃燒產(chǎn)物并放出熱量,燃燒產(chǎn)物又結合太陽能轉化為燃料,如此循環(huán)可知太陽能最終轉化為熱能。故選B。4、C。解析:A項,煤炭、石油不是新能源,也不是可再生能源;B項,天然氣不是新能源,也不是可再生能源;D項,地熱能是來自地球內(nèi)部的能源,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也不是來自太陽的能源。課后作業(yè)1.C【詳解】A.圖中涉及反應為C和NH3,在高溫、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生成N2和CH4,該反應過程有能量變化,A正確;B.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質量均保持不變,B正確;C.無法比較X和W的能量高低,C錯誤;D.化學反應中,斷鍵吸收能量,成鍵釋放能量,D正確。故選C。2.A【詳解】A.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斷、新鍵生,舊鍵斷吸熱、新鍵生放熱,所以化學反應中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故A正確;

B.有能量放出或吸收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液態(tài)水變?yōu)闅鈶B(tài)水要吸熱,故B錯誤;C.放熱反應在常溫下不一定容易發(fā)生,如煤炭燃燒需要點燃才能發(fā)生,故C錯誤;D.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煤炭燃燒需要點燃才能發(fā)生,煤炭燃燒放熱,故C錯誤;選A。3.C【詳解】《天工開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糞肥,土脈發(fā)燒,東南風助暖,則盡發(fā)炎火,大壞苗穗,此一災也?!币鉃槊髂瓴シN后,田里有糞肥使土溫上升,又有東南風帶來的暖熱,使稻子發(fā)燒,苗穗受到損壞,這是一個災害。即該過程是放熱反應,甲烷的燃燒、鋁熱反應、酸堿中和皆為放熱反應,碳酸鈣高溫分解是吸熱反應。故正確C。4.C【詳解】A.e點對應Cl元素的化合價為+7,A項正確;B.a(chǎn)、b、c、d、e中a的能量最低,所以a最穩(wěn)定,B項正確;C.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無法判斷b→a+c反應的活化能,C項錯誤;D.b→a+d,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知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D項正確。故選C。5.B【詳解】A.濃硫酸溶于水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A不選;B.與鹽酸反應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放熱反應,故B選;C.與反應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是吸熱過程,故C不選;D.C與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是吸熱過程,故D不選;故選B。6.B【詳解】A.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鋁熱反應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但是為放熱反應,A錯誤;B.氫氧化鋇晶體與NH4Cl晶體的反應為吸熱反應,B正確;C.NaOH與HCl的反應為酸堿中和反應,屬于放熱反應,C錯誤;D.ΔH<0的反應為放熱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B。7.C【分析】圖示反應為放熱反應?!驹斀狻緼.C與水蒸氣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水煤氣為吸熱反應,A錯誤;B.煅燒石灰石,石灰石分解生成CaO和CO2,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錯誤;C.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該反應為放熱反應,C正確;D.氫氧化鋇與氯化銨反應生成氨氣為吸熱反應,D錯誤;故答案選C。8.B【詳解】A.斷鍵吸收的能量比多,因此更穩(wěn)定,A錯誤;B.和的反應吸收的總能量為,生成放出的總能量為,吸收的能量大于放出的能量,反應是吸熱反應,B正確;C.和的反應吸收的總能量為,生成放出的總能量為,吸收的能量比放出的能量多,生成1molNO(g)放出90kJ能量,C錯誤;D.因為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和具有的總能量小于具有的總能量,D錯誤;故選D。9.C【詳解】A.葡萄糖為人類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時,發(fā)生燃燒等,通過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A不符合題意;B.酒精燃燒時,發(fā)生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從而釋放熱量,將化學能轉化為熱能,B不符合題意;C.風力發(fā)電機工作時,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不發(fā)生化學反應,C符合題意;D.干電池工作時,通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D【詳解】A.反應前后能量守恒可知,反應物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之和,反應是吸熱反應,吸熱反應不一定都要加熱,例如氫氧化鋇和氯化銨在常溫下就反應,A錯誤;B.根據(jù)圖象,該反應是吸熱反應,生成2molAB2(g)則吸收的熱量為(E1E2)kJ,B錯誤;C.1molA2(g)和2molB2(g)的總能量低于2molAB2(g)的能量,C錯誤;D.斷裂化學鍵吸收熱量,形成化學鍵放出熱量,由信息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則斷開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大于形成化學鍵釋放的總能量,D正確;故選D。11.C【詳解】A.由圖可知,氯化鎂的能量低于鎂和氯氣的能量之和,則由氯化鎂制取鎂的過程是吸熱過程,A錯誤;B.同種物質,液體的能量比固體的能量高,由圖可知,MgF2(I)能量在上圖中表示大于?1124KJ/mol,B錯誤;C.由圖可知,金屬鎂和鹵素單質的反應都是反應為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的放熱反應,C正確;D.物質的能量越低,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的鍵能最大,由圖可知,氟化鎂的能量最低,則氟化鎂所含化學鍵的鍵能最大,D錯誤;故選C。12.D【詳解】A.濃硫酸稀釋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沒有反應物和生成物,A錯誤;B.圖乙中反應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該反應為吸熱反應,說明反應物斷鍵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鍵放出的能量,B錯誤;C.從圖中可知,相同質量和狀態(tài)的白磷能量高于紅磷,則紅磷更加穩(wěn)定,C錯誤;D.CO與H2O反應生成CO2和H2的反應為吸熱反應,圖中所示能量變化正確,D正確;故答案選D。13.D【詳解】A.過程Ⅰ為斷裂X2和O2中的化學鍵,過程Ⅰ是吸熱過程,A項正確;B.過程Ⅰ斷裂了反應物X2和O2中所有舊化學鍵,過程Ⅲ所有X原子和O原子形成了生成物中新化學鍵,B項正確;C.過程Ⅲ為X原子和O原子形成了生成物中的化學鍵,過程Ⅲ為放熱過程,C項正確;D.該反應為燃燒反應,為放熱反應,該反應的能量轉化不是只能以熱能的形式進行,如還可以通過燃料電池以電能的形式進行,D項錯誤;答案選D。14.(1)放熱放熱641.6kJ放熱2566.4kJ(2)315000【詳解】(1)①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該反應屬于放熱反應。②(l)和(l)完全反應生成氮氣和1mol氣態(tài)水,放出160.4kJ的能量,一定量的(l)與(l)完全反應生成4mol(g)時,則生成4mol(g)放出的熱量為4×160.4kJ=641.6kJ。③由的結構式

可知,1mol中含4mol極性鍵,若該反應過程中中有16mol極性鍵發(fā)生斷裂,則反應中消耗4mol(1),生成16mol(g),放出的熱量為16×160.4kJ=2566.4kJ。(2)氨氣燃燒生成氨氣和氣態(tài)水的化學方程式為,斷裂4mol(g)與3mol(g)中的化學鍵吸收的總能量為4×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