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工智能全景透視AIGC[人工智能全景透視AIGCARTIFICIALINTELLIGENCELEGALÐICALCHALLENGESOFCOMPREHENSIVEANALYSIS&KEY法律總覽丨AIGC的六大法律挑AI倫理丨倫理治 :88883888888838888888888888388888888888838888888388888888888883888888 :388888888888388838888888883888388 In797門7門7門797門7門7q797門7門797門7門7門797門7門797門7門7門797門7門7門7門7門7門797門7門7門797門7門797門7門7門797門7門7呵.夕環(huán)還沁之呵.夕環(huán)還沁之..·...、飛 i中倫究院出CNTENTS目CNTENTS目錄前言[第壹篇章法律問題概覽當狂飆的“ChatGPT”遇上法律的韁——速覽ChatGPT六大法律問/0[第貳篇章知識產權前言[第壹篇章法律問題概覽當狂飆的“ChatGPT”遇上法律的韁——速覽ChatGPT六大法律問/0[第貳篇章知識產權/0/02/03/04[第叁篇章數據合規(guī)/0/02透視AIGC/03AIGC/04CNTENTS目CNTENTS目錄[第肆篇章AIGC監(jiān)管全景透視生成式AI的法律挑(三﹕監(jiān)管合規(guī)挑戰(zhàn)與應/0萬紫千紅待新雷﹕[第肆篇章AIGC監(jiān)管全景透視生成式AI的法律挑(三﹕監(jiān)管合規(guī)挑戰(zhàn)與應/0萬紫千紅待新雷﹕/02跨越AIGC產品合規(guī)上市之(一/03跨越AIGC產品合規(guī)上市之(二/04謹防“假作真時真亦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真實性問題及治/05[第伍篇章侵權責任/0/02/03[第陸篇章AI倫理/0 生成式AI合規(guī)探討系列——生成式AI倫理治/02附錄(AIGCPREFAE前PREFAE前言PAGE在這個日新月異、充滿挑戰(zhàn)與機遇的時代,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聊天機器人的智慧對話,到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再到企業(yè)決策的精準預測,AIGC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然而,隨著AIGC的飛速發(fā)展,一系列知識產權、數據合規(guī)、政府監(jiān)管、侵權責任和PAGE在這個日新月異、充滿挑戰(zhàn)與機遇的時代,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從聊天機器人的智慧對話,到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再到企業(yè)決策的精準預測,AIGC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我們的世界。然而,隨著AIGC的飛速發(fā)展,一系列知識產權、數據合規(guī)、政府監(jiān)管、侵權責任和倫理等問題也隨之涌現,給合規(guī)能力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例如,當“ChatGPT”這樣的AI技術遇上法律的韁繩,會激發(fā)出怎樣的火花?當AIGC的生成內容涉及到知識產權侵權,企業(yè)又該如何應對?當AIGC涉及數據跨境,企業(yè)又該如何保證其合規(guī)性?在這本文集中,我們將從AIGC的法律問題概覽出發(fā),探討知識產權的挑戰(zhàn)與合規(guī),透視數據合規(guī)的問題與合規(guī)路徑,研究AIGC的監(jiān)管合規(guī)挑戰(zhàn)與應對,理解侵權責任的新形態(tài)及法律規(guī)制,思考AI倫理的問題與治理,并在最后奉上一份詳盡的AIGC應用的合規(guī)指引清單。在知識產權部分,我們將全景透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挑戰(zhàn)與合規(guī);討論AIGC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權利歸屬與使用限制,以及侵權責任的承擔;探討涉美歐人工智能業(yè)務的知識產權合規(guī)要求、變化趨勢及應對建議。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絡安全與數據合規(guī)風險,包括在模型開發(fā)訓練、應用運行、模型優(yōu)化等階在監(jiān)管方面,我們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基礎上;對境內提供AIGC服務的主要監(jiān)管框架進行梳理,包括算法監(jiān)管、安全評估、內容監(jiān)管、增值電信監(jiān)管和科技倫理監(jiān)管,并對焦點問題進行探析。此外,我們還將給出AIGC產品的合規(guī)上市之路,包括算法備案與安全評估、資質證照等方面的內容。在法律責任方面,我們將討論機器學習作品的類型化及其著作權侵權責任,以及涉數據、算法等技術的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為及法律規(guī)制。同時,我們還將探討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的歸責原則。在這個充滿變革與機遇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探索AIGC的法律與倫理挑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速覽ChatGPT六大法律問速覽PAGE周洋徐穎蕾ARTICLE速覽PAGE周洋徐穎蕾ARTICLE2022年11月底,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此后,ChatGPT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國內外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微軟先后推出由ChatGPT支持的搜索引擎Bing和瀏覽器Edge,并在Of?ce辦公軟件中植入人工智能助手Microsoft365Copilot;谷歌發(fā)布了其AI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并宣布將生成式AI的功能導入Work-space;2023年8月31日,百度發(fā)布的首個“中國版ChatGPT”產品“文心一言”開放公眾使用;9月13日,阿里版的ChatGPT產品“通義千問”向公眾開放;9月21日,360宣布其人工智能產品“360智腦”全面接入360“全家桶”并向公眾提供服務;京東于今年7月發(fā)布產業(yè)版ChatGPT“ChatJD”;網易有道于今年7月推出教育領域類ChatGPT產品“子曰”,并已于11月正式通過相關備案;其他知名科技企業(yè)的類ChatGPT產品也陸續(xù)落地維度對ChatGPT應用中帶來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1.本文為探討之目的,這里的ChatGPT泛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式的技術和產品,不限于OPENAI公司的產品及其中文版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1如何對ChatGPT生成的內容進行管理ChatGPT提供的回答是以大規(guī)模的訓練數據為基礎的。ChatGPT從人們?yōu)樗段沟拇罅繑祿袑W習并生成內容,而訓練數據本身的錯誤、偏見、立場、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都可能反映在ChatGPT生成的內容中。除了不當的訓練數據,算法設計者主觀認知偏見、算法設計過程中的技術漏洞,例如算法缺乏信息甄別和過濾機制,都可能影響ChatGPT生成內容的可靠性、正當性。因此,ChatGPT有可能輸出不準確的信息,甚至可能輸出違法違規(guī)或不當信息。一方面,法律、醫(yī)療等專業(yè)領域的錯誤答復可能使用戶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從而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另一方面,違法違規(guī)或不當信息的傳播則可能對公共秩序帶來嚴重后果。因此,如何對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進行管理,防止違法違規(guī)或不當信息的傳播,是ChatGPT在應用中必須首先關注的問題。根據《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規(guī)定》,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不得制作、復制、發(fā)布含有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危害國家安全等內容的違法信息;且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應當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復制、發(fā)布含有低俗、庸俗、媚俗、煽動人群歧視、地域歧視等內容的不良信息;同時,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應當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tài)治理機制,健全用戶注冊、賬號管理、信息發(fā)布審核、跟帖評論審核、版面頁面生態(tài)管理、實時巡查、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黑色產業(yè)鏈信息處置等制度。對于ChatGPT而言,其兼具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服務平臺的雙重角色,因此,在內容管理措施上也需要同時考慮內容生產和平臺管理兩方面。《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guī)定》就ChatGPT類深度合成服務的提供者如何加強內容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1)“采取技術或者人工方式對深度合成服務使用者的輸入數據和合成結果進行審核”;(2)“建立健全用于識速覽PAGE絡日志”;(3)“發(fā)現違法和不良信息的,應當依法采取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速覽PAGE絡日志”;(3)“發(fā)現違法和不良信息的,應當依法采取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約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暫停服務、關閉賬號等處置措施”;(4)“建立健全辟時采取辟謠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并向網信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此外,如ChatGPT類產品涉及互聯網新聞、網絡出版、網絡直播、網絡視聽節(jié)目、網絡文化活動等服務的,還需遵守《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目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guī)定》等互聯網內容服務相關監(jiān)管/PART002提供ChatGPT服務是否需要電信資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經營電信業(yè)務,需依法取得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電信業(yè)務分類的具體劃分由《電信業(yè)務分類目錄》列出。此外,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其中,“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制作等服務活動”;而“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是指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無償提供具有公開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務活動”。另外,“國家對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度?!盋hatGPT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信息,屬于互聯網信息服務。而對于“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判斷,不宜簡單以服務是否收費來判斷有償或是無償。實踐中,ChatGPT類產品不論是否收費,都具備經營屬性,與科研、公益等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聯網信息服務”,監(jiān)管機關往往會以服務是否符合《電信業(yè)務分類目錄》所列業(yè)務類別進行判定,從而判斷是否需要電信許可。根據《電信業(yè)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B25信息服務業(yè)務”是指通過信息采集、開發(fā)、處理和信息平臺的建設,通過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業(yè)務,主要包括信息發(fā)布平臺和遞送服務、信息搜索查詢服務、信息社區(qū)平臺服務、信息即時交互服務、信息保護和處理服務等。其中,“信息發(fā)布平臺和遞送服務”是指建立信息平臺,為其他單位或個人用戶發(fā)布文本、圖片、音視頻、應用軟件等信息提供平臺的服務。平臺提供者可根據單位或個人用戶需要向用戶指定的終端、電子郵箱等遞送、分發(fā)文本、圖片、音視頻、應用軟件等信息?!靶畔⑺阉鞑樵兎铡笔侵竿ㄟ^公用通信網或互聯網,采取信息收集與檢索、數據組織與存儲、分類索引、整理排序等方式,為用戶提供網頁信息、文本、圖片、音視頻等信息的檢索查詢服務。ChatGPT通過對訓練數據和用戶輸入對話的采集、處理以及平臺(ChatGPT與用戶的交互界面)的建設,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信息內容,符合“信息服務業(yè)務”的范疇。從具體的業(yè)務類別看,ChatGPT更接近“信息發(fā)布平臺和遞送服務”,而非“信息搜索查詢服務”。ChatGPT提供的內容不是經檢索與排序的原始信息,而是基于對用戶對話的理解和訓練數據的分析、編輯后生成的文本。可以理解為,ChatGPT根據用戶的要求通過平臺向用戶提供信息,且ChatGPT本身也參與了信息的生產過程。因此,ChatGPT可能落入增值電信業(yè)務中“信息服務業(yè)務”的范圍,從而該服務提供方需取得B25類“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PART003如何處理ChatGPT帶來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問題ChatGPT速覽PAGE破了1億用戶。ChatGPT的提供方OpenAI在其官網公布的隱私政策中提到,其產品會收集用戶賬戶信息、對話內容、社交媒體信息、以速覽PAGE破了1億用戶。ChatGPT的提供方OpenAI在其官網公布的隱私政策中提到,其產品會收集用戶賬戶信息、對話內容、社交媒體信息、以及Cookies、日志信息、使用情況、設備信息等個人信息2。而用戶在與ChatGPT進行對話時,可能會進一步透露自己的財產信息、健康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甚至商業(yè)秘密、機密數據。因此,手握大量敏感數據的ChatGPT一旦出現數據泄露、損毀、丟失等安全問題,則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除了ChatGPT系統(tǒng)漏洞,ChatGPT自身的工作原理也增加了數據泄露的風險。由于用戶輸入的信息可能被用于進一步訓練ChatGPT,而ChatGPT向其他用戶輸出內容時就可能包含該用戶提供的個人信息、機密數據或重要數據,從而引起數據泄露。2023年3月30日,據媒體報道3,近日某公司內部發(fā)生數起涉及ChatGPT的數據泄露事件。而數據泄露的根源,均是員工將企業(yè)機密信息以提問的方式輸入到ChatGPT中,導致相關內容進入ChatGPT的學習數據庫,從而可能對外泄露。如果ChatGPT落地中國,還將存在數據出境的問題。根據OpenAI公布的隱私政策4,在用戶使用ChatGPT服務時,其個人信息都將傳輸至OpenAI位于美國的設施和服務器上。因此,用戶在使用ChatGPT服務中,其與ChatGPT交互時可能提供的個人信息、商業(yè)秘密甚至可能關系國家安全、經濟運行、社會穩(wěn)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數據都將發(fā)生數據的跨境流動。根據目前的數據跨境監(jiān)管框架,ChatGPT提供服務中如涉及向境外傳輸重要數據,或ChatGPT處理或者向境外提供的個人信息達到《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4./policies/privacy-policy,最后訪問日期:2023年3月28日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速覽PAGE/PART速覽PAGE/PART004ChatGPT采集第三方數據用于訓練是否構成“合理使用ChatGPT能夠生成各類文本或文案,但這些都來源于對已有作為訓練數據的文本或文案的復制、修改、改編、翻譯、匯編等的處理。如果前述文本或文案是他人擁有著作權的作品,那么ChatGPT使用作品的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著作權的侵犯?2023年3月,據媒體報道,擁有《紐約郵報》《巴倫周刊》《華爾街日報》等的美國新聞集團正準備向OpenAI、M公司和G公司等公司提起訴訟,要求賠償其內容在ChatGPT、Bard等AI工具中被用來使用的費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使用他人作品應經著作權人許可,并支付報酬,除非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合理使用的情形?!吨鳈喾ā返诙臈l對于合理使用情形的規(guī)定采用了封閉式的列舉,而ChatGPT對于訓練數據中作品的使用難以符合該法所規(guī)定的“個人使用”(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適當引用”(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科學研究”(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fā)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fā)行)等合理使用情形。因此,我們理解,ChatGPT使用作品在我國依然需要相應知識產權授權。對于ChatGPT的用戶而言,如果直接使用了ChatGPT生成的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內容,也可能面臨著作權侵權風險。目前,已經有國家和地區(qū)開始探索將人工智能使用作品的情形作為著作權侵權的例外。例如,日本在其著作權法中將計算機在必要的限度內使用作品納入合理使用的范疇;歐盟則通過《單一數字市場版權指令》,設置“文本與數據挖掘”的版權例外規(guī)則。但我國《著作權法》目前未對人工智能使用作品是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5ChatGPT生成內容是否構成作品?誰享有該作品的著作權1.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三條,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因此,要成為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不僅需要具有獨創(chuàng)性,還需是智力成果。雖然《著作權法》沒有明確作品必須為人的智力成果,但通常認為,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必需由人類創(chuàng)造。因此,我國司法實踐中往往不承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在2019年全國首例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著作權糾紛案(以下簡稱“F案”)中5,法院認為,自然人創(chuàng)作完成應是著作權法上作品的必要條件。人工智能軟件利用輸入的關鍵詞與算法、規(guī)則和模板結合形成的文字內容,某種意義上講可認定是人工智能軟件“創(chuàng)作”了該內容。但即使人工智能軟件“創(chuàng)作”的文字內容具有獨創(chuàng)性,也不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不能認定人工智能軟件是其作者并享有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相關權利。不過,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是否構成作品,我國司法實踐也在進行探索。在上述F案中,雖然法院認為計算機軟件智能生成的文字內容不構成作品,但并不意味其進入公有領域,可以被公眾自由使用。計算機軟件智能生成的文字內容既凝結了軟件研發(fā)者的投入,也凝結了軟件使用者的投入,具備傳播價值。6而在2020年T公司與X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5.參見(2018)京0491民初2xx號F律所與B6.參見(2018)京0491民初2xx號F律所與B速覽PAGE速覽PAGE告使用開源軟件StableDiffusion制作的圖片認定受著作權保護。盡管法院在CommonsZero1.0)”,任何人都可以無需授權使用該生成產品,包括出于商2.由此引發(fā)的問題是,如果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構成作品,那么著作權歸屬誰?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主要涉及人工智能軟件的開發(fā)環(huán)節(jié)與使用環(huán)節(jié)。如果人工智能軟件的開發(fā)者與使用者競合,那么權利歸屬不存在異議,但當人工智能生成軟件的開發(fā)者和使用者不同一時,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著作權歸屬便存在一定爭議。在F案判決中,法院認為,軟件開發(fā)者(所有者)沒有根據其需求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該分析報告并未傳遞軟件研發(fā)者(所有者)的思想、感情的獨創(chuàng)性表達;同理,軟件用戶僅提交了關鍵詞進行搜索,應用“可視化”功能自動者(所有者)和使用者均不應成為該分析報告的作者。8而在D案中,法院認為,涉案文章是原告獲授權使用D7.參見(2019)粵0305民初14xxx號T公司訴X8.參見(2018)京0491民初2xx號F律所與B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對比兩個案例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發(fā)者或使用者的智力活動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就ChatGPT生成的內容而言,用戶作為使用者大多是以簡單的語言文字進行提問,對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獨創(chuàng)性作用較為有限。而ChatGPT生成內容更多依賴于其開發(fā)者OpenAI的設計、訓練和引導。因此,從對內容獨創(chuàng)性的貢獻上說,開發(fā)者OpenAI似乎更符合ChatGPT內容的著作權人。不過,根據OpenAI的《服務條款》9,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OpenAI將所提供的工具(包括ChatGPT)所產生內容的所有權利轉移給用戶。用戶有責任確保生成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或OpenAI的服務條款。此外,《服務條款》還明確指出,生成的內容不一定具有唯一性,多個用戶可能獲得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內容。因此,盡管OpenAI可能被認為是ChatGPT生成內容的著作權人,鑒于OpenAI主動將其權益轉讓給用戶,故該等情形下,ChatGPT生成內容的/PART006ChatGPT抓取第三方數據用于訓練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ChatGPT訓練使用的數據大多來自于互聯網上公開的網站、信息資源爬蟲協(xié)議等底層技術對數據進行搜索、抓取、分析,再用于訓練ChatGPT如果抓取的數據屬于數據主體采用技術措施加密或未公開的內容9.參見/policies/terms-of-速覽PAGE速覽PAGE人信息或商業(yè)秘密的風險,ChatGPT使用該等訓練數據向用戶輸出內容還存在不正當競爭的風險。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相關司法實踐,關于爬蟲技術的使用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法院往往會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的原則性條款,即“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guī)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綜合考慮數據抓取方和被抓取方間是否具有競爭關系、被抓取方是否對抓取的數據享有權益、抓取方的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抓取方對抓取數據的使用是否具有正當性、是否給被抓取方造成相應的危害結果等因素后,判斷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對于競爭關系的認定,在互聯網經濟領域,法院往往采用廣義的理解,認為競爭方式主要表現為通過爭奪消費者注意力獲取競爭優(yōu)勢,實現經營利益,即使經營者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系,經營者也因破壞其他經營者的競爭優(yōu)勢與其產生了競爭關系。10因此,ChatGPT完全有可能被認定為與被抓取數據的數據庫、社交媒體存在競爭關系。而如果ChatGPT抓取的數據對于被抓取方而言存在商業(yè)利益和競爭優(yōu)勢,ChatGPT的抓取行為存在違反Robots協(xié)議或法律聲明、違反用戶協(xié)議、違反行業(yè)自律公約等不正當的情形,從而對被抓取方的預期利益、合法市場份額、消費者信任度等造成損害,那么ChatGPT抓取訓練數據的行為就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另一方面,ChatGPT的爆紅也引發(fā)了另一個不正當競爭問題。雖然未向大陸用戶開放,但國內以“ChatGPT”“OpenAI”等字眼作為名稱的10.參見(2020)浙01民終48xx號蘇州朗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Y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程序、公眾號數量激增。這些產品的圖標與ChatGPT類似,有些程序號稱是ChatGPT的“國內版”,連通ChatGPT的API接口并提供轉接服務,實際對話時答非所問,對話質量和ChatGPT相去甚遠,顯然屬于“山寨貨”。這些公眾號小程序使用與ChatGPT相同或相似的名稱及標志,宣傳中刻意突出使用“ChatGPT”,誤導用戶認為與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ChatGPT有特定性關聯,使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可能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PART007雖然ChatGPT目前并不完美,但它的出現對人工智能產業(yè)將產生深遠影響,ChatGPT與圖片生成、音視頻生成、虛擬數字人等工具以及其他AI、云計算等技術集成,都讓人們充滿期待。人工智能是“人工”的,ChatGPT發(fā)、訓練、使用都離不開人類的設計、控制和規(guī)范,與其說人類與ChatGPT等人工智能是人機關系,不如說實質上依然是人與人的關系、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單個個體與人工智能背后古今中外的群體智慧的關系)。如何構建人工智能倫理規(guī)范,引導人工智能積極發(fā)展,控制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設定技術發(fā)展的邊界,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永恒議題,也是人工智能法律規(guī)范健全道路上+86216061CHAPTER知識產CHAPTER知識產權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一PAGE陳際紅吳小旭李佳笑ARTICLEPAGE陳際紅吳小旭李佳笑ARTICLE2023年7月13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或稱“《暫行辦法》”)正式發(fā)布,并于8月15日正式施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以下簡稱“AIGC”)生成能力的模型及相關技術。伴隨著《暫行辦法》的落地,新一輪AIGC技術律挑戰(zhàn)》系列文章看將從數據合規(guī)、知識產權與監(jiān)管視角,全景透視AIGC所面臨的主要法律問題,并準備了《AIGC合規(guī)義務清單》,以期為相關企業(yè)提識產權制度語境下,討論AIGCPAGEINTELLIGENCE2.0/PART001風險識別:三維度的AIGC知識產PAGEINTELLIGENCE2.0/PART001風險識別:三維度的AIGC知識產權風險管理框(一)主要活動及典型風險:在算法模型訓練階段,AIGC開發(fā)者通過對海量數據(其中可能含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進行數據挖掘和信息理解,從而實現算法模型的訓練和調試,AIGC實際上是對現有數據(可能含作品)加工整理后的綜合式輸出結果。此階段的焦點問題在于通過機器學習進行模型訓練是AIGC開發(fā)AIGC開發(fā)AIGC服務提供AIGC服務使用(可能為版權方AIGC開發(fā)AIGC服務提供(可能為版權方PAGE否構成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如果不屬于合理使用,是否需要以及如何獲得版權方的授權。主PAGE否構成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如果不屬于合理使用,是否需要以及如何獲得版權方的授權。主體:AIGC開發(fā)者及版權方(二)主要活動及典型風險:針對內容輸入階段,此等過程涉及由服務使用者輸入可能構成作品的內容。針對內容生成階段,基于AIGC技術底層邏輯,其內容生成天然攜帶訓練所使用的現有作品的記憶,存在對現有作品著作權的侵權風險,進而涉及關于AIGC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和權利歸屬問題。供者既包括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的AIGC開發(fā)者,也包括通過引入第三方AIGC開發(fā)者技術能力來提供服務的集成方(三)主要活動及典型風險:通過利用輸入內容進行強化學習并進而進行模型優(yōu)化是AIGC發(fā)展的重要過程,此等輸入內容可能包含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此外,ChatGPT落地商業(yè)運用過程中,關于用戶輸入內容的衍生處理并進一步對外輸出,也導致了多起商業(yè)秘密泄露事件發(fā)生。據此,需要關注此等模型優(yōu)化過程的授權問題以及潛在的商業(yè)秘密泄露問題。主體:AIGC服務使用者(可能為版權方)及AIGC開發(fā)者。在私有化部署及“API-定制化服務”等模式下,集成AIGC技術的服務提供者亦可能構成責PAGEINTELLIGENCE2.0三維度的AIGC合規(guī)方法PAGEINTELLIGENCE2.0三維度的AIGC合規(guī)方法AIGC的知識產權挑三維度AIGC風險管理模/PART002法律挑戰(zhàn):AIGC對現有知識產權制度的沖目前已有多個作者、版權方針對AIGC算法模型訓練過程中未經授權的作品使用行為提起訴訟。2022年11月,程序員兼律師MatthewButterick聯合美國JosephSaveri律師事務所律師,對GitHubCopilot及其背后的微軟和OpenAI公司提起訴訟,這是美國第一起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集體訴訟;2023年,美國藝術家對tabilityAI在內的三家AIGC商業(yè)應用公司提起版權侵權的集體訴訟;GettyImages也隨之在美國針對StabilityAI復制其圖片用于訓練e的行為提起訴訟。鑒于此,判斷利用作品開展AIGC模型訓練是否構成合理使用,對于AIGC開發(fā)者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了12類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直接論證AIGC開展模型訓練構成合理使用任一法定情形的難度較大。具體而言,首先,AIGC的本質是機器學習,且所開發(fā)的AIGC技術一般具有商業(yè)目標PAGE較難被認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其次,AIGC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內容創(chuàng)作,并非基于“為介紹、評論或說明PAGE較難被認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其次,AIGC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內容創(chuàng)作,并非基于“為介紹、評論或說明”現有作品的前提,且創(chuàng)作過程中難以量化“適當引用”的標準;此外,即使AIGC研發(fā)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為科學研究”,但“少量”和“供教學或者科研使用”的目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導致適用困境。除明確列舉的法定情形外,《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還規(guī)定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也可認定為合理使用。基于此,《著作權法實施條例》提出了合理使用的“三步檢驗判斷標準”1,即應當同時符合“特定情形下”“不影響原作品的正常利用”“沒有不合理的損害權利人合法權益”。然而,考慮到“合理使用”的認定將會對版權保護產生重要的影響,目前實踐中普遍傾向于從嚴適用“三步檢驗判斷標準”。具體到AIGC場景,由于AIGC生成內容的潛在利用方式多樣、利用價值極高,故較難認定“不影響原作品的正常利用”,也很難論證“沒有不合理侵害權利人理應享有的合法權益”,而AIGC生成內容又與模型訓練密不可分,故目前在我國《著作權法》等制度問題二:AIGC根據《著作權法》規(guī)定2,針對AIGC生成內容可版權性的討論集中于其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以及是否為“智力成果”。AIGC技術的基本邏輯是基于輸入內容進行處理并對外輸出內容,因此人在其中的參與因素成為了判斷可版權性的重要標準。1.《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2.PAGEINTELLIGENCE2.0在國際上,2023年2月,美國版權局拒絕了含有AIGC生成圖片的漫畫《黎明的查莉婭》(ZaryaoftheDawn)的版權登記申請,認為盡管文本提示影響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方向,但該生成過程缺乏可預測性,不受申請人控制,因而人工智能并非單純的編輯工具,故申請人可基于文本的作者身份及其對文字、視覺元素的選擇、協(xié)調和編排,就文本與圖像構成的整體登記版權,但該版權保護不適用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每個單個圖像。PAGEINTELLIGENCE2.0在國際上,2023年2月,美國版權局拒絕了含有AIGC生成圖片的漫畫《黎明的查莉婭》(ZaryaoftheDawn)的版權登記申請,認為盡管文本提示影響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方向,但該生成過程缺乏可預測性,不受申請人控制,因而人工智能并非單純的編輯工具,故申請人可基于文本的作者身份及其對文字、視覺元素的選擇、協(xié)調和編排,就文本與圖像構成的整體登記版權,但該版權保護不適用于人工智能生成的每個單個圖像。2023年3月,美國版權局發(fā)布《版權登記指南:包含人工智能生成材料的作品》(Copyrightn:sContainingMaterialGeneratedbyArti?cialIntelligence),重點強調了只有當作品包含人類創(chuàng)作因素時,該作品才能夠3.詳見(2018)京0491民初239號、(2019)京73民終2030號民事判決書4.詳見(2019)粵0305民初14004-14007號民事判決書章框架模板的選擇和語料的構成作品PAGEPAGEPAGEINTELLIGENCE2.0受到版PAGEINTELLIGENCE2.0受到版權保護AuthorshipRequirement),拒絕登記僅由機器可見,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對于AIGC生成內容的可版權性認定思路基本一致:AIGC生成內容具備獨創(chuàng)性且可充分體現人類的智力活動,是AIGC問題三:AIGC對于AIGC生成內容的權屬,法律并未就此進行明確規(guī)定。目前AIGC相關方一般通過協(xié)議等方式對AIGC生成內容的歸屬作出約定,一般約定相關權益(包括知識產權)歸屬于AIGC服務使用者,AIGC服務使用者獲得相應的使用授權。例如,OpenAI在其用戶協(xié)議中明確,“OpenAI及權益轉讓給用戶。OpenAI問題四:AIGC由于AIGC需要利用現有作品進行模型訓練,并通過依賴訓練作品形成的算法模型產生AIGC生成內容,因此,AIGC生成內容天然地、不可避免地攜帶了訓練作品的記憶或痕跡。AIGC生成內容可能會呈現出訓練作品的某些元素、特征、風格等。一般認為,如果AIGC生成內容與訓練作品在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且存在“接觸可能性”,則可能存在侵權風險。具體而言,如果生成內容可視為訓練作品的“復制件”,則可能落入“復制權”乃至“信息網絡傳播6./policies/terms-of-use,最后訪問時間2023年9月12PAGE權”的規(guī)制范圍;如果在保留作品基礎表達的前提下形成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新的表達,則可能構成對訓練作品“改編權”的侵害。除此之外,由于AIGC生成內容與訓練作品的基因脈絡一致性,AIGC生成內容還可能存在風格模仿的問題,如ErinHansonPAGE權”的規(guī)制范圍;如果在保留作品基礎表達的前提下形成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新的表達,則可能構成對訓練作品“改編權”的侵害。除此之外,由于AIGC生成內容與訓練作品的基因脈絡一致性,AIGC生成內容還可能存在風格模仿的問題,如ErinHanson風格的圖畫創(chuàng)作、AI孫燕姿的歌曲,也引發(fā)了各界對于風格模仿行為的討論。鑒于版權保護“思想-表達”二分法的基本原則,風格本身并非一種表達形式,無法受《著作權法》保護。但是司法實踐中,對于作品哪些部分構成“思想”,哪些部分構成“表達”往往是原被告雙方爭議的焦點。例如,使用相同的作品“元素”,可能存在著作權侵權的風險,在金庸訴江南案7中,二審法院認為,金庸小說的“人物群像”可以認定為已經充分描述、足夠具體,進而得出該“人物群像”屬于著作法保護的“表達”的結論。因此,基于對訓練作品進行風格模仿、或使用部分作品元素而生CNN的RachelMetz使用人工智能平臺StableDiffusion通過提示詞“ErinErinHanson在2021《水晶楓樹》(crystalmaples)7.詳見(2016)粵0106民初12068號、(2018)粵73民終3169號民事判決書。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問題五:AIGC在我國,《民法典》規(guī)定了網絡服務提供者責任承擔的一般原則,即網絡服務提供者無需為用戶利用網絡服務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但對于其知道或應當知道的網絡用戶侵權行為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損害擴大。9在作品信息網絡傳播中,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也是其“知道或應當知道”侵權行為的存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對此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10。除收到權利人有效通知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11,是否對作品進行選擇、編輯、修改等是“應知”的重要判斷因素。但在AIGC的C端業(yè)務場景下,生成內容是基于對AIGC服務使用者輸入內容的理解,通過算法生成的方式完成。盡管AIGC服務提供者事實上在算法模型訓練和優(yōu)化過程中,會通過數據選擇、調參入模等而對AIGC生成內容產生影響,但對于最終AIGC生成內容“選擇、編輯、修改”的“輸入-輸出”這一過程,是由AIGC服務使用者與算法共同完成,AIGC服務提供者本身對此控制較為有限,是否可以據此推定AIGC服務提供者對生成內容侵權“明知”仍有待厘清。值得注意的是,《暫行辦法》第9條明確提出AIGC服務提供者應承擔“內容生產者”責任,履行網絡信息安全義務。此等內容生產者責任是否意味著AIGC服務提供者未來可能會被認定為直接侵權方,而非作為“網絡服務提供者”的平臺方,亦值得進一步關注。國際上,美國《數字千年版權法案》(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種情形范圍內。12但AIGC生成內容動搖了前述規(guī)則適用的前提,將AIGC參9.10.《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九條12.《《數字千年版權法》的現代化路徑呼之欲出?》微信公眾號:騰訊研究院(ID:cyberlawrc),作者:朱開鑫(騰訊研究院博士后),原文發(fā)表于《電子知識產權》2020年第5期。PAGE的內容生成完全剝離為“其他信息內容的提供”或“非內容的網絡服務”存在現實困難。例如相較于傳統(tǒng)搜索引擎,加載了AIGC的新搜索引擎對于搜索內容整4.PAGE的內容生成完全剝離為“其他信息內容的提供”或“非內容的網絡服務”存在現實困難。例如相較于傳統(tǒng)搜索引擎,加載了AIGC的新搜索引擎對于搜索內容整4.4必然也將對該規(guī)則的適用產生較大影響。2023年5月16日,OpenAI首席執(zhí)行官在聽證會上也明確表明應當建立針對AIGC新的恰當的監(jiān)管框架,要求AIGC/PART003AIGC對于內容創(chuàng)作模式的更新,本質上是技術革新對于知識產權既有利益平衡制度的挑戰(zhàn)。在我國現有知識產權制度框架下,開展AIGC模型訓練以及生成內容的后續(xù)利用均會面臨諸多法律困境。盡管如此,基于現有制度框架的一些方案設想,或可為相關方提供有益參考。第一,創(chuàng)設AIGC訓練作品的前置管理工具??蓞⒖贾鳈嗉w管理制度,由監(jiān)管部門設立統(tǒng)一的登記機構或成立管理組織,允許版權方自行決定是否將其作品用于AIGC訓練,保證版權方對于其版權的控制,當然這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AIGC獲取訓練數據的難度;或者參考開源共享模式,例如,使用知識產權共享協(xié)議(CreativeCommonslicense,以下簡稱“CC協(xié)議”)建立相關社區(qū)以提供訓練數據的共享平臺。CC協(xié)議以簡單、標準化的方式賦予作品版權許可,使得該作品能夠復制、分發(fā)、修改、融合和再創(chuàng)作。13版權方可13./about/cclicenses/,最后訪問時間2023年9月12日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面臨技術障礙。另外,對于作者已經提出明確拒絕的作品退出AIGC訓練,+86105957+86105087PAGE以全球主流AIGC產梳理AIGC生成內容的權利歸屬與使用限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王飛ARTICLE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全稱“AIContent”)產品生成內容若能夠滿足作品“獨”和“創(chuàng)”的構成要件,應當認定構成“作品”,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AIGC生成內容的過程離不開軟件開發(fā)者的參與,軟件開發(fā)者前期進行的開發(fā)與訓練賦予了AIGC軟件生成內容以獨創(chuàng)性;用戶作為啟動定的個性選擇與判斷。由此,從基本原理角度來看,AIGC生成內容的著作權全球主流AIGC產品一般通過用戶協(xié)議對AIGC生成內容的權利進行二次利益分配,以適應不同AIGC產品商業(yè)模式、底層模型的工作原理、生成內容侵權風險差異和軟件開發(fā)者對生成內容的使用需求。本文將以全球主流AIGC產品用戶協(xié)議為研究樣本,梳理出不同AIGC產品對于AIGC生成內容權利歸屬約定的類型以及對于用戶使用AIGC生成內容作出的限制,從而探究其背后的法律原理和商業(yè)邏輯,為未來AIGC產品在權利歸屬、責任承擔、風險規(guī)避等層PAGEPAGE/PART001全球主流AIGC產品生成內容權屬約定類AIGC產品均未采取著作權共有的模式。筆者以全球主流AIGC產品用戶協(xié)議例進行梳理發(fā)現,AIGC產品生產內容的權利歸屬模式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1、權利全部歸屬于用將AIGC產品生成內容的全部權益轉讓或直接約定為用戶所有是全球主流AIGC產品的常見做法之一。例如,OpenAI的用戶協(xié)議規(guī)定:“在用戶遵守使用條款的前提下,OpenAI向用戶轉讓其對輸出享有的所有權利、所有權和利益;由其他用戶要求并為其產生的回應不被視為您的內容?!痹摋l款還進一步保證了不同用戶生成內容之間的獨立性,以避免單個用戶對相同輸出結果主張獨占性權利。Anlatan旗下創(chuàng)作輔助類AIGCNovalAI“用戶保留對其內容的所有權利和所有權;我們不要求對用戶內容享有任何所有權,除非用戶同意并經Anlatan特別同意,將用戶的所有權轉讓給Anla-tan?!蹦抽_源平臺旗下一款能夠自動補全代碼的AIGC產品規(guī)定:“(本產2為保證軟件開發(fā)者商業(yè)利益,即使約定AIGC產品生成內容的權益歸屬于用戶,部分AIGC產品也會特別要求取得用戶授權,以對用戶內容進行展示、儲存、發(fā)布、復制、使用和修改等,進而實現軟件開發(fā)者利用用戶內容進行盈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利、宣傳和軟件升級等目的。例如,Canva可畫約定:“你(用戶)向Canva授予一項免費的、可再許可的授權,允許Canva在為你提供服務的必要范圍內展示、儲存、發(fā)布、NotionAI非獨家的、不可撤銷的、免版稅的、全額支付的、可分許可的(給Notion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許可,以托管、存儲、轉讓、展示、執(zhí)行、復制、修改、創(chuàng)造衍生作品,以及分發(fā)與向客戶提供服務有關的客戶數據?!盝asperAI服務上或通過服務提供任何客戶內容,您明確授予,并且您聲明和保證您擁有所有必要的權利,并授予Jasper免版稅、可轉授權、可轉讓、永久、不可撤銷、非獨家的全球許可,以使用、復制、修改、出版、列出有關信息、編輯、翻譯、分發(fā)、聯合、公開表演、公開展示,以及制作所有這些客戶內容和您的名字的衍生品、您的客戶內容中包含的全部或部分您的姓名、聲音和/或肖像,并以任何形式、媒體或技術(無論是現在已知的還是以后開發(fā)的)用于與服務和Jasper(及其繼承人和附屬機構)的有關業(yè)務,包括但不限于與修改、改進和提高人工智能模型有關,以及以任何媒體格式和通過任何媒體渠道推廣和重新分發(fā)的部分或全部服務(及其衍生作品)。”ChatGPT則是單獨規(guī)定了OpenAI可以將用戶內容用以改進和提升服務,也就是使用用戶輸入內容來進行機器學習。若用戶不同意自己的輸入內容被用于上述使用,則可以通過郵件聯系OpenAI表示拒絕,但可能會影響用戶在特定場景下對ChatGPT的3較少數AIGC產品在用戶協(xié)議中約定由軟件開發(fā)者享有用戶生成內容的權益。例如,一款漫畫分鏡類AIGC產品toryboardThattoryboardThat賬戶的用戶可以對創(chuàng)作內容進行發(fā)布,但是只能在出版物中引用StoryboardPAGEStoryboardThat生成的內容權利歸屬于StoryboardThat,而用戶只擁有4部分AIGC產品以用戶是否進行付費使用產品,將用戶區(qū)分為“免費/普通用戶”和“付費/會員用戶”,進而以此為依據確定權利歸屬。例如,會員用戶可以獲得生成內容的全部權益,而普通用戶生成內容只能獲得使用授權。例如,AI繪畫軟件Midjourney約定付費會員用戶擁有其用服務創(chuàng)建的所有資產,但不包括對他人圖像的放大;非付費用戶不享有其所創(chuàng)作的資產,Midjourney在知識共享許可協(xié)議4.0版(CreativeCommonslicense4.0,簡稱“CC4.0協(xié)議”)下給予其授權。某國內AI繪圖軟件約定:“在ERNIE-ViLGAI作畫大模型體驗專區(qū)生成的內容均帶有水印,用戶在付費后使用API調用時生成的圖像將全部去除水印。除法律法規(guī)和本協(xié)議另有相反規(guī)定,無水印圖像的知識產權及其上的相關權益(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等)將永久歸用戶所有。”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協(xié)議并未直接明確未付費情形下生成內容的權屬,不過從協(xié)議約定的方式來看,我們認為,軟件開發(fā)者應是以默認歸屬于軟5較為特殊的是文生圖類AIGC產品en其將生成內容以適用知識共享許可協(xié)議(CreativeCommonsZero1.0,簡稱“CC01.0通用協(xié)議”)的方式流入“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復制、修改、發(fā)行等方式利用生成內容,包括商業(yè)目的,而無需獲得事前授權。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PAGE/PART0021、生成內容侵權風險的高鑒于不同的AIGC產品商業(yè)邏輯、底層數據和商業(yè)盈利模式不同,進而呈現出對于AIGC生成內容權利歸屬的不同約定?;诠P者對主流AIGC產品商業(yè)模型研究,約定權利歸屬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成內容侵權風險不同。而基于權責統(tǒng)一的基本原理,將生成內容權利歸屬于用戶對于發(fā)展初期的AIGC產品而言似乎是最安全的發(fā)展模式之一,特別是考慮到生成內容可能有較高的侵權風險。例如,StableDiffusion甚至選擇放棄生成內容相關權益,主要原因可能來源于其生成內容相對較高的侵權風險。從StableDiffusion的工作原理來看,在模型訓練階段,其需將數據庫中的版權圖片作為輸入對象,對其添加“噪點”并編碼,并與描述性文本進行交互,形成“潛在表現形式”。在內容輸出階段,模型會對“潛在表現形式”進行“去噪”,最終得到新的圖像內容。暫且不論其使用版權方權利作品進行模型訓練是否構成侵權,“去噪”與解碼后生成的內容本身即可能侵犯原作品的復制權和改編權。在馬里蘭大學和紐約大學的聯合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利用tableDiffusion生成的內容與底層模型訓練所使用的數據集作品相似度超過50%的可能性達到了1.88%。由此,對于tableDiffusion而言,放棄生成內容權益本身可能是其規(guī)避侵權糾紛的“權宜之計”。即使是與原作品相似可能性較低的ChatGPT亦同樣選擇將生成內容權利歸屬于用戶,以盡可能減少在發(fā)展初期可能面臨的侵權糾紛。dAIGC產品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toryboardThat中超過2500萬個人物造型、物品和場景等原始圖像組成。生成內容中的全部元素均為獨立的美術作品且由toryboardThat式不同。因此,StoryboardThat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2、AIGC產品商業(yè)利益需求和保除避免陷入侵權糾紛困局外,AIGC產品軟件開發(fā)者對于生成內容的商業(yè)需求也影響著對于權利分配的約定。鑒于生成內容對于AIGC產品的宣傳、盈利、進一步機器訓練、衍生創(chuàng)作等起著重要作用,由此,若約定生成內容權利歸屬用戶,往往AIGC產品軟件開發(fā)者會再設置授權條款,將用戶享有權益的生成內容再授予軟件開發(fā)者一項使用權利,以保證軟件開發(fā)者使用生成內容不受限制。而與此同時,為避免用戶將生成內容用于其他商業(yè)化開發(fā)或競品相關而導致自身產品的權益受損,軟件開發(fā)者還會通過使用限制條款對用戶權益進行限制。例如,Canva可畫的用戶協(xié)議就禁止用戶進行下述使用行為:﹙1﹚為分發(fā)和/﹙2﹚將任何內容(免費字體除外)用作商標、設計標記、品牌名稱、字號、企業(yè)名稱、服務標記或徽標的一部分;﹙3﹚不得在網站或者其他地方單獨使用或展示內容,以促進或涉及產品的銷售、許可或其他分銷等。3、最大可能降低AIGC產品責除通過約定生成內容權利歸屬方式規(guī)避侵權糾紛外,為避免AIGC產品在前景不明朗的情勢下陷入海量侵權糾紛,進一步通過賠償條款、免責聲明條款和責任限制條款也成為主流AIGC產品的選項。無一例外,無論生成內容權屬怎樣約定,對于用戶使用AIGC服務或違反用戶協(xié)議而引起的責任,主流AIGC產品均約定由用戶承擔。即使是約定“軟件開發(fā)者享有生成內容權益”的StoryboardThat也如此規(guī)定:“對于因用戶使用服務或用戶違反本協(xié)議的任何規(guī)定而引起的任何及所有的索賠、訴訟、程序、控告、責任、損失、損害、費用、支出和律師費,用戶應維護、賠償并使CleverPrototypes免受損害。”PAGEPAGE切責任外,AIGC產品還通過免責聲明條款拒絕對AIGC產品服務作出質量、適用性、無侵權等保證,從而排除相關責任。例如,OpenAI協(xié)議約定:“本服務按‘如其所示’提供,除非在法律禁止的范圍內,我們不對服務作出任何保證,包括但不限于對適銷性、特定目的適用性、質量、非侵權保證,以及由任何交錯誤的,或任何內容將是安全的或不丟失或改變的?!睘檫M一步排除AIGC產品開發(fā)者承擔侵權責任的可能性,對于非因用戶使用服務或違反用戶協(xié)議而引發(fā)的且未落入免責聲明條款范疇的損失,主流AIGC產品用戶協(xié)議還通過約定責任限制條款,以將AIGC產品開發(fā)者的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例如,全球主流AIGC產品用戶協(xié)議中的責任限制條款均免除了AIGC產品開發(fā)者對任何間接性、偶然性、特殊性、后果性、懲戒性損害(例如商譽損失、停工、計算機故障等)的責任,無論產品使用者是否已被告知可能發(fā)生這種損害。除此之外,部分AIGC產品的用戶協(xié)議還進一步設定賠償數額上限。例如,OpenAI協(xié)議約定:“我們的總責任不應超過您在責任產生前12個月內為引起索賠的服務所支付的金額或100美元,以較高者為準。/PART003基于對全球主流AIGC產品生成內容權利歸屬約定的梳理可以看出,將生成內容權利歸屬于用戶、AIGC產品取得授權是更為安全的發(fā)展模式之一。當然,若是產品調用的底層數據權屬明晰且對于侵權風險具有可預知性,權屬約定為軟件開發(fā)者亦是可考慮的思路。除此以外,通過使用限制、賠償條款、免責聲明條款和責任限制條款等約定盡可能避免AIGC產品陷入侵權糾紛尤為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要。未來AIGC產品需結合自身商業(yè)模式、內容生成的底層數據邏輯、商業(yè)盈利模式等,選擇最為適宜的約定方式。(洪妍對本文亦有貢獻+86105087PAGE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王紅燕ARTICLE階段,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預計達到2476億元規(guī)模,帶動相關產業(yè)規(guī)模9396億元,到2026年預計核心產業(yè)規(guī)模將超過6000億元。其中,核心產品包括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對話式AI、機器學習(含自動駕駛)、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AI芯片等。隨著人工智能產業(yè)的發(fā)展,也打開了新一輪的城市和區(qū)域競爭變局。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2018-2021年針對區(qū)域人工智能科技產業(yè)競爭力評價指數的追蹤研究表明,2021知識產權是重要的無形資產,根據智力資本商業(yè)銀行公司OCEANOMO查顯示,1975年標準普爾500企業(yè)的市值組成中,83%是有形資產(工廠、機器、房產等),而到了2015年,企業(yè)市值的84%已由無形資產決定,主要是知識產權。2在人工智能被認為是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的格局下,人工智能PAGE/PART001營目標相匹配的前提下,提升企業(yè)的商業(yè)競爭力。在知識產權管理目標確定后,就需要進一步制定知識產權管理策略,明確知識產權管理重點。受者獨占使用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權利,其保護范圍較廣,可保護產品(構造或其結合)自作品完成之日起即自動享有,但保護不延及開發(fā)軟件所用的思想、處理過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2從國家層面來講,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護公眾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勵人們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智力創(chuàng)作或者合法經營。自然地,落度、標準參與及制定獎勵制度、創(chuàng)新項目申報獎勵制度等。人工智能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源泉通常來自技術人員,但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目前技術人員的流動性和跳槽頻率明顯提高,導致職務發(fā)明糾紛頻發(fā),這一點可以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企業(yè)的問詢中體現。自2019年6月13日科創(chuàng)板開板以來,核心技術人員在擬上市企業(yè)中所研發(fā)形成的核心專利是否與原單位或者高校存在權屬爭議,一直是上市委重點關注的問題。例如,人工智能企業(yè)虹軟科技,在上市申報過程中被上市委要求回復問題11:“關于知識產權請發(fā)行人:……(2)說明實際控制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是否存在違反與曾任職單位之間的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或保密協(xié)議的情況……(5)D某與Z某發(fā)明專利數占公司所有發(fā)明專利比例高于10%,兩人已于2005年從公司離職,以上兩人離職的原因,是否與發(fā)行人在專利權屬方面存在糾紛?!庇纱丝梢?,職務發(fā)明管理制度同樣是人工智能企業(yè)必不可少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之一。PAGE中的內容是否適合申請專利、選擇哪種專利申請類別(設計)、專利的等級是什么(核心、外圍、預研)論,從而保證申請的專利具有真實價值。同時,如能配合較高的專利撰寫水建技術壁壘。由于在落實知識產權管理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人的意識和行為,只有在企業(yè)內部培養(yǎng)和構建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形成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文化和氛圍,才能更好地推進工作。由此,必須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培訓制度,對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企業(yè)人員進行分類和分級培訓。例如,分類培訓可以包括:1)對知識產權內部團隊進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經典案例、專利挖掘、檢索分析、布局等方面的培訓,提升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2)對市場銷售團隊就商務拓展中的專利風險、侵權取證保全、專利資產的運用等方面進行培訓;3)對人力資源團隊就入職離職調查制度、獎勵考核制度等方面進行培訓;而分級培訓可以包括:1)與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就企業(yè)所處的競爭環(huán)境、企業(yè)所面臨的知識產權風險、挑戰(zhàn)和機遇等方面進行討論和規(guī)劃;2)與企業(yè)中層管理者進行溝通使其與高層制定的戰(zhàn)略目標和策略達成共識,并制定細化的實施方案;3)對企業(yè)基層員工進行側重于技術交底書撰寫、專利挖掘等具體操作實務方面的培訓;4)對企業(yè)新員工進行側重于知識產權相關制度的培訓。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31.專利保護和風險管在企業(yè)起步階段,通常專利保護工作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以專利資產積累為專利價值評估、維護管理及運營管理等。其次,企業(yè)的專利保護工作還需從不同維度展開,包括1)專利申請數量而針對科創(chuàng)板擬上市企業(yè),還需注意滿足《科創(chuàng)屬性評價指引(試行)》4項常規(guī)指標之(3)的要求——形成主營業(yè)務收入的發(fā)明專利5項以上;2)核心技術、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對應關系;3)專利申請時間方面:在技術開發(fā)過開源共享而導致技術被提前公開最終影響專利的授權;4)PAGE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28%的速度增長,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專利同樣也保持爆發(fā)增長態(tài)勢。截止2021年9月,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申請專利共計909401件,授權專利253811件。3龐大的專利數據背后,也暗藏諸多專利風險,因此,人工智能企業(yè)在進行專利風險管理時,必須關注專利侵權風險,結合FO分析結果評估侵權風險的高低,并配合規(guī)避設計、無效請求、現有技術抗辯、先用權抗辯、合法來源抗辯、尋求許可轉讓等手段進行風險應對。同時,還需關注專利的使用風險,在合作或委托開發(fā)過程中避免出現未對使用權和收益權進行約定或約定不明的2.準,人工智能技術方案容易被認定為“抽象概念”、“智力活動的規(guī)則”而被排除領域,數據、算法、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等非公知信息是主要的技術秘業(yè)秘密的保護和風險管理。3.PAGEPAGE性的代碼范圍內確定秘密點。而在“中國無人駕駛第一案”的侵害商業(yè)秘密糾紛告公司商業(yè)秘密的侵犯:1.違反競業(yè)協(xié)議,創(chuàng)立與原告公司有直接競爭關系的公司并挖走部分核心員工;2.離職時未上交存儲有原告公司商業(yè)秘密的物品;密的行為,原告公司最終撤回起訴。4則,其中并未披露技術細節(jié),但對于基本原理(四層算法模型)PAGEINTELLIGENCEPAGEINTELLIGENCE2.03.數據保護和風險管在數據收集環(huán)節(jié),收集的數據內容可能包括用戶姓名、出生日期、證件號碼、電話號碼、住址、生物識別信息、郵箱、健康信息等個人信息,收集渠道可能包括從第三方購買、自行收集、網絡爬蟲等多種方式?!睹穹ǖ洹贰稊祿踩ā芳啊秱€人信息保護法》均規(guī)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網絡安全法》規(guī)定個人信息控制者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并禁止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此外,根據《刑法》第253條之一規(guī)定,侵害他人的個人信息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人工智能企業(yè)在數據收集環(huán)節(jié),需尤其注意合法獲取個人信息。在“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中,二審法院認PAGEPAGE數據存儲貫穿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整個過程,最大的風險在于因系統(tǒng)漏洞而導致數據的泄漏。例如,在北京T技術有限公司、北京T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與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二審法院認為,被上訴人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的新浪微博擁有數億用戶,n軟件提供接口,其作為OpenAPI平臺提供方,在其認為沒有授予上訴人北京T技術有限公司、北京T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相應權限的情況下,上訴人北京T技術有限公司、北京T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已然通過OpenAPI接口獲取了相應信息,暴露出被上訴人對于OpenAPI權限控制的漏洞,其在OpenAPI接口控制權限的設置、n嚴重的缺陷。nOpenAPIAPI合作模式中相應權限的控制,不斷完善OpenAPI合作模式。6.(2020)浙01民終109407.(2016)京73民終588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4引發(fā)了許多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如何合法合規(guī)地開發(fā)、運用人工智能技的引導下,結合實際案例和企業(yè)經營狀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才能逐漸達成目標。(陳茜對本文亦有貢獻+865715662PAGE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張鵬牟雨菲ARTICLEChatGPT的橫空出世引發(fā)了全球的贊譽,人工智能業(yè)務已經成為諸多創(chuàng)新型PAGE國均對此高度關注3。2023年8月15日,我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fā)AIGC服務的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明確指導4。2023年7月12日、5月17日,美國國會連續(xù)組織兩次聽證會,分別以“人工智能和知識產權:第一部分能與版權法的互操作性”、“人工智能和知識產權:第二部分為主題進行了討論。52023年6月14日,歐盟議會以499票贊成、28和93最終談判階段,亦涉及知識產權相關規(guī)則的完善。6本文結合歐盟《人工智能2.吳漢東:“人工智能時代的制度安排與法律規(guī)制”【J】,載于《法律科學》2017年第5期,第128-1363.參見王紅燕著:《中國人工智能合規(guī)建設與知識產權法律實務》【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3年1月版,第814.參見中倫視界公眾號“跨越AIGCArti?cialIntelligenceandIntellectualProperty:PartI—InteroperabilityofAIandCopyrightLaw,Arti?cialIntelligenceandIntellectualProperty–PartII:Copyright,/arti?cial-intelligence-and-intellectual-property_part-ii-MEPsreadytonegotiate?rst-everrulesforsafeandtransparent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30609IPR96212/meps-ready-to-negotiate-?rst--rules-for-safe-and-transparent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1美國國會于2023年7月12日、5月17日連續(xù)組織兩次聽證會,分別就“人知識產權:第二部分版權制度的完善”進行了討論:第一部分聽證會于5月17日舉辦,討論了版權保護作品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訓練中的使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版權保護,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創(chuàng)作者和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經濟影響等話題。于2023年7月12日進行的第二部分聽證會則探討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涉及的一系列版權問題,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于傳統(tǒng)版權法體系的挑戰(zhàn)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等。上述聽證會具有較強的行業(yè)影響力,其中就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問題的討論具有較高的實務價值以及權威性。首先,兩次聽證會的參加人員包括律師、計算機專家、法學家、軟件公司從業(yè)人員、知名歌手等,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其次,兩次聽證會中多數意見認為不應當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輸出內容作為版權保PLUSCoalitiony類原創(chuàng)表達,不應獲得版權保護的資格。7格萊美提名音樂藝術家DanNavar-ro在書面證詞中提到其協(xié)助發(fā)起了一項旨在倡導人工智能時代創(chuàng)作者權利的“人類藝術性運動”。8多名藝術家在聽證會發(fā)言中均強調了“人類藝術性運動”提出的“七項高層次指導原則”9。該原則是音樂創(chuàng)作者針對科技發(fā)展所自發(fā)組織而形成的,關于科技與創(chuàng)作共存的基本原則,強調:①音樂家們將利用人工PAGE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訓練模型中,版權法的合理使用原則對使用版權內容產y出,版權合理使用制度是平衡人工智能領域競爭利益的最佳方式。10JeffreySedlik認為,針對人工智能攝取受版權保護的創(chuàng)作成果,合理使用僅能作為人工智能開發(fā)者的一項肯定性辯護,而非一項權利。對合理使用的判斷是針對具體事實的調查,必須在個案的基礎上進行。埃默里大學法學院法學、人工智能、w成平臺本身將被認為是一種非表達性使用,這一觀點可類推至關于搜索引擎或抄11UMG(環(huán)球音樂集團)JeffreyHarleston認為,可以通過一項聯邦權利覆蓋范圍。目前,各州的公開權法規(guī)為根據類似的聯邦權利所產生的訴因(如,上面提到的對音樂藝術家的深度偽造)提供了一些潛在的救濟。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PART002《人工智能法案》于2021年4月由歐盟委員會提出草案,旨在確保在歐洲開發(fā)和使用的人工智能完全符合歐盟的權利和價值觀,包括人類監(jiān)督、安全、隱私、透明度、非歧視以及社會和環(huán)境福祉。歐洲議會議員對文本進行了幾項重大修改,包括人工智能定義、禁止行為的清單,并且對高風險人工智能的場景做了進一步明確,維持了通用人工智能相關主體的義務。該法案采用基于風險的方法,將人工智能應用歸類為:“無法被接受的風險應用”“高風險應用”“有限風險應用”以及“無風險或輕微風險”應用。法案嚴格禁止“對人類安全造成不可接受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包括有目的地操縱技術、利用人性弱點或根據行為、社會地位和個人特征等進行評價的系統(tǒng)等。受管制的某些人工智能應用被視為高風險(例如醫(yī)療裝置、機械),應當根據有關的行業(yè)法規(guī)接受第三方評估,合格后才能投入市場。其類別主要包括自然人的生物識別和分類、執(zhí)法、司法和民主進程等方面的應用。最后,大多數人工智能系統(tǒng)不會是高風險的。對于有限風險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法案設定了透明度義務。歐盟成員國將設立監(jiān)督機構,確保這些規(guī)則得到遵守。一旦獲得批準,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將有可能成為全世界首部有關人工智能的法規(guī)。13及歐盟理事會(代表歐盟各成員國政府)頒布。14《數據法案》已經進行了幾次三方會談,但《人工智能法案》還未PAGEPAGEINTELLIGENCE2.0PAGEINTELLIGENCE2.02022年12月,歐盟理事會發(fā)布了其修訂版本,修訂的重點在于:限縮人工智能定義、將社會評級的AI禁止拓展至私人主體、細化“高風險”AI界定(不禁用但受限)、細化高風險AI的義務、增加針對多重用途的AI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該法案的適用范圍、簡化義務機制、細化AI的公開透明義務、修改關于激勵創(chuàng)新的相關規(guī)定等。152023年6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人工智能法案》的談判授權草案。歐洲議會對于該法案的修訂主要集中在:將AI的定義與OECD相關規(guī)定協(xié)調一致,大幅修改增加禁用AI列表,將高風險AI的定義限縮到必須造成“顯著風險”,增加高風險AI的基礎權審查機制,增加一般用途AI的相關規(guī)定。同時,一般基礎AI(例如ChatGPT)也將被賦予公開透明義務,所有基礎AI模型的創(chuàng)作者需向下級運營商提供一切其遵守該法案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建議設立歐盟級別的AI辦公室。歐盟頒布《人工智能法案》不僅將促進人工智能的應用發(fā)展,并旨在確保涉歐人工智能應用更有助于實現健康安全、基本權利保障等立法目的的實現,同時旨在將鼓勵創(chuàng)新這一重要立法目的予以落實。16PAGE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法案》提出保密義務的要求。《人工智能法案》第28條“供應者、分發(fā)者、進口者、部署者或其他第三方在人工智能價值鏈上的責任”的第2b項提出,“就本條而言,商業(yè)秘密應得到保護,并且只能在事先根據(歐盟)2016/943號指令采取所有具體的必要措施來維護其機密性,特別是對第三方而言。必要時,可商定適當的技術和組織安排以保護知識產權或商業(yè)秘密?!薄度斯ぶ悄芊ò浮返?4條規(guī)定,“獲取數據和文件”要求人工智能開發(fā)者及提供者應允許國家監(jiān)督機構通過其他適當的技術手段和工具,全面查閱提供者或部署者使用的訓練、驗證和測試數據集。并在滿足相關條件下,應允許國家監(jiān)督機構查閱人工智能系統(tǒng)的訓練用和訓練后模型,包括其相關模型參數。獲得的所有符合法案第70條的信息應被視為機密信息,應遵守現有的歐盟知識產權和商業(yè)秘密保護法,并應在調查結束后予以刪除。自2023年6月起,歐盟委員會、歐盟議會以及歐盟理事會已經于6月、9月與10月就《人工智能法案》進行多次會談。172023年11月10日,歐洲三大經濟體,德、法、意通過一份聯合文件明確反對法案整體對人工智能應用的層級分類模式(tiredmodel)以及通用人工智能應用(如ChatGPT)的法律意義上的強制義務,而主張對于此類通用人工智能應用,應僅保留無強制效力的實踐準則模式(CodesofConduct)。182023年11月19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了該法案最新可能版本,其維持了層級分類模式,對通用人工智能應用(如ChatGPT)進行了更詳細的應用分層方法,略微放寬了此類應用的合規(guī)義192023年12月9https://www.europarl.europa.eu/legislative-train/theme-a-europe-?t-for-the-digital-age/?le-regulation--arti?cial-/section/arti?cial-intelligence/news/france-germany-italy-push-for-mandatory--regulation-for-foundation-model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141-2025反滲透進水修正污染指數測定方法
- 別墅清包工合同范本
- 醫(yī)院合資合同范本
- 農藥合同范本
- 勞保買賣合同范本
- 二手房出售門面房合同范本
- 水槽代工合同范本
- 醫(yī)院信息咨詢合同范本
- 主體沉降觀測合同范本
- 單個產品銷售合同范本
- 悟哪吒精神做英雄少年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課件-
- 2025年2級注冊計量師專業(yè)實務真題附答案
- 2025年PEP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英語下冊全冊教案
- 2025年春季學期教導處工作計劃及安排表
- 果實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應用-深度研究
- 2024年江蘇省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高中組)考試題庫(含答案)
- 智能制造技術在工業(yè)設計中的應用
- 2025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音樂教案全冊
- 12J201平屋面建筑構造圖集(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