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檢測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中考語文總復習_第1頁
專項檢測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中考語文總復習_第2頁
專項檢測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中考語文總復習_第3頁
專項檢測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中考語文總復習_第4頁
專項檢測卷(八)課外文言文閱讀-課件-中考語文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項檢測卷(八)考查范圍:課外文言文閱讀(一)(二)(三)(四)(五)(六)(七)專項檢測卷(八)考查范圍:課外文言文閱讀(一)(二)(三)(1(一)下一欄目21

(一)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選自劉基《郁離子》)(一)下一欄目21(一)2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1)期年出之____________________(2)莫不然矣____________________周年,滿一年如此,這樣(一)下一欄目21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周年,滿一年如此,這樣(一)下一32.工之僑的琴最初不被國工認可,后來為什么又被眾人視為珍寶?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會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原因:工之僑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他人以為此琴為古珍。②揭示現(xiàn)象:很多人都習慣從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壞,而不看本質。(一)下一欄目212.工之僑的琴最初不被國工認可,后來為什么又被眾人視為珍寶?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③古奧:古拙深奧,不容易理解。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zhí)事不敬,罪莫大焉。原來那兩只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啊。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劉邦說:“你們只知道一個方面,卻不知道另外一個方面。大亮性志忠謹,雖妻子不見惰容。長壯后,雖倍蓰④其功,終屬影響⑤。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鸛又“咯咯”作聲,似允所請。當時的人都賞識李大亮沒有背棄(張弼的)恩德,稱贊張弼不夸耀自己。(選自劉基《郁離子》)像這樣做,才氣自然散播。

【參考譯文】工之僑得到一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yōu)美的琴聲好像金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官)讓國內優(yōu)秀的樂師來看,(樂師)說:“(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還回來。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款式;把它裝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滿一年后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世上的事情)沒有什么不是這樣的啊?!?一)下一欄目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一欄目321上一欄目(二)

(二)

帝①置酒洛陽南宮。上曰:“列侯、諸將毋敢隱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項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鄙显唬骸肮湟唬粗涠?。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p>

【注釋】①帝:指漢高祖劉邦。②子房:指張良,字子房。③餉饋:軍餉。

下一欄目321上一欄目(二)(二)6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皆言其情()(2)此所以為我所禽也()2.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與之與天下同其利3.“劉邦論三杰”的話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須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情況被//下一欄目321上一欄目(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必須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情況被/7

【參考譯文】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擺酒宴。劉邦說:“各位王侯將領不要隱瞞我,都對我說出真實的情況: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讓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鎮(zhèn)、土地)賜給他們,與天下的利益相同;項羽就不這樣,他殺害有功勞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眲钫f:“你們只知道一個方面,卻不知道另外一個方面。(就拿)在大帳內出謀劃策,在千里之外一決勝負(來說),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保證運糧道路的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聯(lián)合眾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勝利,只要攻城一定奪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下一欄目321上一欄目(二)【參考譯文】下一欄目321上一欄目(二)8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

(三)

凡讀書,二十歲以前所讀之書與二十歲以后所讀之書迥異①。少年知識未開②,天真純固,所讀者雖久不溫習,偶爾提起,尚可數(shù)行成誦。若壯年所讀,經月則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③,必須幼年讀。長壯后,雖倍蓰④其功,終屬影響⑤。自八歲至二十歲,中間歲月無多,安可荒棄或讀不急之書?此時,時文⑥固不可不讀,亦須擇典雅醇正,理純詞裕,可歷二三十年無弊者讀之。若朝華⑦夕落,淺陋無識,詭僻⑧失體,取悅一時者,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何如誦得《左》《國》⑨一兩篇及東西漢典貴華腴⑩之文數(shù)篇,為終身受用之寶乎?我愿汝曹?將平昔已讀經書,視之如拱璧?,一月之內,必加溫習。古人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三)9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而運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則才氣自然發(fā)越?。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詞,謂之“畫餅充饑”;能舉其詞而不能運用,謂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無異。汝輩于此,極?宜猛省。(選文有刪節(jié))【注釋】①迥異:相差很遠。②開:開導,啟發(fā)。③古奧:古拙深奧,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數(shù)倍。⑤影響:影子和回聲。指不切實際、不持久。⑥時文:當時適行的文體,多指利學應試之文。⑦華:花。⑧詭僻:荒謬邪僻。⑨《左》《國》:《左傳》《國語》。⑩華腴(yú):豐美有文采。?曹:輩。?拱璧:大璧,泛指珍寶。?義蘊:內在的意義。?發(fā)越:散播。?舉:舉出。?去:距。?枵(xiāo)腹:腹中空虛。?極:通“亟”,急。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之書,安可盡讀?但讀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誦,然后思通其義蘊?,10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時文固不可不讀______________(2)若朝華夕落______________(3)古人之書,安可盡讀______________(4)然后思通其義蘊______________本來像全、都通曉、理解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本來像全、都通曉、理解下一欄目411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安可以珠玉難換之歲月而讀此無益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輩于此,極宜猛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時間來讀這些沒有益處的文章呢?你們這些人對于這種行為,應該馬上深深地反省。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123.作者認為“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幼年時期所學知識較少,天真無邪,記憶力較強;壯年時人記憶力不如幼年時好。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3.作者認為“六經、秦漢之文,詞語古奧,必須幼年讀”,其理由134.從選文畫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書務求成誦,在成誦的基礎理解文章或書本的含義,再將所讀內容消化吸收,化為己用,這樣才能夠做到將所學知識運用自如。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4.從選文畫線句子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讀書務求成誦,14

【參考譯文】凡是讀書,二十歲之前所讀的書與二十歲之后所讀的書相差很遠。(人們)幼年時期知識未經開導,性格天真固執(zhí),所讀的書即使很久不復習,偶爾提起來,也可以背誦幾行。如果壯年時期所讀的書,過了一個月就忘了,這樣一定不能長久。所以六經和秦漢時期的文章,詞語古拙深奧,一定要在幼年時期讀。等到壯年之后,即使花費數(shù)倍(于幼年時期)的努力,終究是不持久。從八歲到二十歲,這之間時間不長,怎么能荒廢時間來讀無關緊要的書呢?這個時候,科舉應試之文本來不能不讀,(但)也要挑選內容典雅純正、內涵豐富且文字優(yōu)美、能歷經二三十年沒有錯誤的書來閱讀。像早上開花傍晚落下,淺薄低俗,荒謬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參考譯文】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15邪僻,毫不得體,取悅一時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的時間來讀這些沒有任何益處的文章呢?不如背誦《左傳》《國語》中的一兩篇文章和西漢經典華美且富有文采的幾篇文章,作為終身受用的珍寶怎么樣?我希望你們這些人把過去已經讀過的經書,視若珍寶,(讀過后)一個月之內,一定加以溫習。古人寫的書,怎么能全部讀完?但每讀一篇,必須做到能夠背誦,之后思考通曉其中的含義,并且在手中靈活運用。像這樣做,才氣自然散播。如果曾經讀過這本書,但根本不能舉出書中的字詞的,就稱作“畫餅充饑”;能舉出其中的字詞卻不能運用的,就稱作“食物不化”。這兩者大概距離腹中空虛沒有什么差別。你們這些人對于這種行為,應該馬上深深地反省。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三)邪僻,毫不得體,取悅一時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寶玉石都難以交換的16

(四)

某氏園中,有古木,鵲巢其上,孵雛將出。一日,鵲徊翔其上,悲鳴不已。頃之,有群鵲鳴漸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鵲對鳴,若相語狀,俄而揚去。未幾,一鸛①橫空而來,“咯咯”作聲,二鵲亦尾其后。群鵲見而噪,若有所訴。鸛又“咯咯”作聲,似允所請。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②,遂俯沖鵲巢,銜一赤蛇吞之。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蓋二鵲招鸛援友也?!咀⑨尅竣冫X(ɡuàn):一種較兇猛的鳥。②匝(zā):圈。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四)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171.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悲鳴不已(已經)B.若相語狀(樣子)C.集古木上(聚集,會合)D.銜一赤蛇吞之(含著,叼著)A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1.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下一欄目4321上18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斷一處)鸛于古木上盤旋三匝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群鵲喧舞,若慶且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鵲們歡呼起舞,像在慶祝,并向(鸛)致謝。/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2.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限斷一處)喜鵲們歡呼194.從這則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遇到困難時,需要發(fā)揚團結互助的精神。示例二:遇到困難時,別人幫助了你,要懂得感恩。示例三:遇到困難時,要懂得尋求他人幫助。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4.從這則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示例一:遇到困難20

【參考譯文】某人的花園里有一棵很古老的樹,喜鵲在上面筑巢,(母鵲)馬上就要孵出小喜鵲了。一天,一只喜鵲在巢上徘徊飛翔,不停地發(fā)出悲傷的鳴叫。不一會兒,成群的喜鵲都漸漸聞聲趕來,聚集在古樹上,忽然有兩只喜鵲在樹上對叫,好似在對話一樣,不一會兒又揚長而去。又過了一會兒,一只鸛從空中飛來,發(fā)出“咯咯”的聲音,兩只喜鵲也跟在它后面。喜鵲們見了便喧叫起來,好像有所訴求。鸛又發(fā)出“咯咯”的叫聲,似乎在答應喜鵲的請求。鸛在古樹上盤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鵲巢沖了下來,叼出一條赤練蛇并吞了下去。喜鵲們歡呼起舞,像在慶祝,并向(鸛)致謝。原來那兩只喜鵲是去找鸛來救朋友的啊。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參考譯文】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四)21

(五)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人多厭之者。常數(shù)從其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寄食,數(shù)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搓幫乐猩倌暧形晷耪撸唬骸叭綦m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②。”于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蒲伏③。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無所知名。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數(shù)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五)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22

信拜禮畢,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庇谑菨h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節(jié)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釋】①蓐食: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②袴下:即為胯下。③蒲伏:同“匍匐”。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信拜禮畢,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23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布衣,即為布制衣服,為古代庶人之服,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B.拜,在這里表示授予官職,“拜大將”就是“授予大將軍”。C.三秦、河南,古地名。隨著時間推移,古今詞義所指有的有變化,如“三秦”;有的沒有變化,如“河南”。D.列傳,是《史記》中的一種傳記的體類,內容是記敘人臣的事跡,以便流傳后世。C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4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下一25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信為布衣時,很窮困而且無所事事,經常去亭長家蹭飯,因飯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就親自把他追回來,后來韓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將軍一職。C.韓信受到漢王重用后,趁機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獻計漢王向東出擊,最后讓漢王一舉平定三秦。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運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A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6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信數(shù)與蕭何語,何奇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個集市上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膽小。韓信多次與蕭何交談,蕭何認為韓信是奇才。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整個集市上的人都譏笑韓27

【參考譯文】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且沒有好的德行,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shù)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于是一早把飯煮好,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餐。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搓幫缿糁杏袀€年輕人欺侮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內心其實很膽小罷了?!碑敱娢耆杷f:“你能殺死我,就拿劍刺我;如果不能殺死我,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用眼睛盯著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整個集市上的人都譏笑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梁(率軍)渡過淮河時,韓信持劍追隨他,一直沒有什么人知道他。漢王劉邦進入蜀地,韓信逃離楚軍歸順了漢王,還是沒有能夠出名。韓信多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參考譯文】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28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但漢王不重用他,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后,漢王就座。韓信說:“大王進入武關,一絲一毫都沒有損害(百姓的利益),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jù)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王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遺憾的。如今大王發(fā)動軍隊向東挺進,只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庇谑菨h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兵出函谷關,收服了魏國、黃河以南,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下一欄目4321上一欄目(五)次向漢王推薦自己,但漢王不重用他,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29

(六)

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東都與李密戰(zhàn),敗,為賊所獲。同輩百余人皆死,賊帥張弼見而異之,獨釋與語,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貴,每懷張弼之恩。貞觀末,張弼為將作丞①,自匿不言。大亮嘗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悉推家產以遺之,弼辭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榮貴,乃張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復之。”太宗遂以弼為中郎,俄遷代州都督。時人皆賢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②也。大亮性志忠謹,雖妻子不見惰容。每當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嘗勞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臥?!睂び黾玻谟H為調藥,馳驛賜之。

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六)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30收葬五宗之無后者三十余柩,送終之禮,莫不備具。所賜賞分遺親戚,事兄嫂如父母焉。家無余財,卒,無珠玉以為含。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嘆伏之。(選自《大唐新語》,有增改)【注釋】①丞:級別較低的官職名。②伐:自夸,夸耀。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收葬五宗之無后者三十余柩,送終之禮,莫不備具。所賜3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尋遇疾未果,尋病終B.莫不備具百廢具興C.無珠玉以為含可以一戰(zhàn)D.而多弼不自伐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A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4332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B.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C.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D.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C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C333.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時,親自煎藥送服。B.張弼在李大亮的引薦之下,受到朝廷重用,獲得升遷。C.文章贊美了李大亮感恩圖報、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品質。D.本文與《周亞夫軍細柳》都使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來刻畫人物。B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3.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B4321上一欄目(六)34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悉推家產以遺之,弼辭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時人皆賢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大亮)推讓全部家產(來)送給張弼,張弼推辭不接受。

當時的人都賞識李大亮沒有背棄(張弼的)恩德,稱贊張弼不夸耀自己。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李大亮)推讓全部家產(來)送35

【參考譯文】李大亮,是雍州涇陽人,年少時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與李密交戰(zhàn),戰(zhàn)敗,被李密抓獲。與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處死,大將張弼見了覺得他很特別,單獨釋放了他,并聊了起來,于是二人在軍帳中定下交情。李大亮身居顯貴后,每每想到張弼的恩情。貞觀末年,張弼做將作監(jiān)丞,自己隱匿不說。李大亮在路上遇見張弼,認出了他,扶著張弼掉淚,推讓全部家產(來)送給張弼,張弼推辭不接受。(李大亮)對唐太宗說:“我有今天的榮華富貴,是張弼的功勞。請收回我的官爵授予他(來報答張弼)。”唐太宗就讓(張弼)做中郎將,不久(張弼)又升為代州都督。當時的人都賞識李大亮沒有背棄(張弼的)恩德,稱贊張弼不夸耀自己。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參考譯文】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36

李大亮性格忠直謹慎,即使是妻子兒女也看不見他懈怠的顏容。(李大亮)每當夜里值守,一定整宿不脫衣服小睡。太宗曾經慰勞他說:“到了你夜里值守,我就整晚都能安睡?!辈痪美畲罅恋貌。谟H自為他調藥,用驛馬快傳賞賜給他。(李大亮)為五代宗親中沒有后人的三十多名死者置辦棺材,送終的禮節(jié),沒有不齊備的。(李大亮)所得到的賞賜,分給了內外親屬,像服侍父母一樣服侍兄嫂。(李大亮)家里沒有多余的財產,(死后)沒有珠玉含在嘴里。被大亮所撫養(yǎng)的內外親屬的遺孤,像為父親服喪一樣為他服喪的有十五人。天下人贊嘆佩服他。4321上一欄目(六)下一欄目李大亮性格忠直謹慎,即使是妻子兒女也看不見他懈怠的顏37

(七)

晉侯之弟揚干亂行曲梁,魏絳①戮其仆②。晉侯怒,謂羊舌赤③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干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絳,無失也!”對曰:“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何辱命焉?”言終,魏絳至,授仆人書,將伏劍。士魴、張老止之。公④讀其書曰:“臣聞師眾以順為武,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君合諸侯,臣敢不敬?君師不武,執(zhí)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懼其死,以及揚干,無所逃罪。不能致訓,至于用鉞。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惫卸觯唬骸肮讶酥?,親愛也。吾子之討,軍禮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訓,寡人之過也。子無重寡人之過,敢以為請。”晉侯以魏絳為能以刑佐民矣,與之禮食⑤,使佐新軍。(選自《左傳》,有刪節(jié))【注釋】①魏絳:晉國中軍司馬,主管軍法。②仆:指駕車的人。③羊舌赤:與后文的士魴、張老同為晉國大臣。④公:指晉侯。⑤禮食:國君在太廟宴請臣子。4321上一欄目(七)(七)4321上一欄目(七)38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x侯之弟揚干亂行曲梁,魏絳①戮其仆②。C.親戚遺孤/為大亮鞠養(yǎng)/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于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項羽就不這樣,他殺害有功勞的人,懷疑有才能的人,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2)汝輩于此,極宜猛省?!庇谑琼n信用眼睛盯著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韓信說:“大王進入武關,一絲一毫都沒有損害(百姓的利益),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晉侯的弟弟揚干在曲梁擾亂軍隊行列,魏絳殺了他的車夫。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若曾讀此書,而全不能舉?其詞,謂之“畫餅充饑”;(2)時人皆賢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等到項梁(率軍)渡過淮河時,韓信持劍追隨他,一直沒有什么人知道他。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無失也(耽誤)B.其將來辭(陳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