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腸道桿菌_第1頁
致病性腸道桿菌_第2頁
致病性腸道桿菌_第3頁
致病性腸道桿菌_第4頁
致病性腸道桿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致病性腸道桿菌志賀菌屬(Shigella)

是人類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本屬細菌包括痢疾志賀菌(S.dysenteriae模式種)、福氏志賀菌(S.flexneri)、鮑氏志賀菌(S.boydii)和宋內(nèi)志賀菌(S.sonnei)4個群(group)。在我國菌痢以福氏和宋內(nèi)志賀菌引起感染較為多見。

第2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及生化反應

G-桿菌、無鞭毛、無動力,有些菌體周圍有菌毛。在S-S培養(yǎng)基上形成無色半透明光滑型菌落。分解葡萄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大多數(shù)志賀菌不發(fā)酵乳糖。

抗原構(gòu)造與分類志賀菌屬缺少H抗原,其抗原結(jié)構(gòu)主要由O抗原賀K抗原組成。根據(jù)生化反應和O抗原結(jié)構(gòu)的差異,將志賀菌屬分為A、B、C、D4個群。

抵抗力

本屬細菌對理化因素抵抗力較弱,對酸性環(huán)境也較敏感。對多種抗生素易形成耐藥性(主要由R質(zhì)粒決定),并在菌間傳遞。生物學性狀第3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病物質(zhì)1.侵襲力侵襲力是志賀菌的主要致病因素。細菌借菌毛及相關結(jié)構(gòu)的協(xié)同粘附在回腸末端和結(jié)腸的粘膜上皮細胞表面,繼而進入,在上皮細胞內(nèi)增殖。2.毒素

(1)內(nèi)毒素破壞腸粘膜上皮----粘膜膿血便;作用于腸壁----毒血癥的癥狀;作用于腸壁植物神經(jīng)----腹痛、腹瀉、里急后重(2)外毒素多由痢疾志賀菌產(chǎn)生,又稱志賀外毒素(shigelladysenteriaeexotoxin),志賀毒素具有細胞毒素、腸毒素和神經(jīng)毒素3種生物學活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第4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病性與免疫性所致疾病

僅人和靈長類動物對志賀菌屬易感。傳染源:患者和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慢性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傳播途徑:經(jīng)口感染。所致疾病:細菌性痢疾(bacterialdysentery)。急性典型菌痢,治療不當,可轉(zhuǎn)為慢性。非典型菌痢,易誤診導致慢性菌痢或成為帶菌者。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見于小兒,主要為內(nèi)毒素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DIC所致。

第5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病性與免疫性免疫性

免疫期短,也不穩(wěn)固??垢腥久庖咧饕蕾嚹c道局部免疫,包括腸道粘膜細胞吞噬(飲)功能的加強及slgA形成等。第6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標本分離培養(yǎng)(S-S培養(yǎng)基)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初步鑒定(生化反應)血清學鑒定(確定菌群和菌型)藥敏實驗。診斷法1.熒光菌球檢查法2.協(xié)同凝集試驗微生物學檢查法第7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對患者進行及時診斷、隔離和徹底治療外,還應切斷傳染途徑,包括加強糞便管理、水源管理及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等。試用的口服菌苗有鏈霉素依賴的(Sd)株口服重組活菌苗?;前匪?、氯霉素、氨芐青霉素、痢特靈等均有療效,亦可選用環(huán)丙沙星(coprofloxacin)、菌必治(安塞?。┑刃驴咕幬?。本屬細菌多重耐藥性菌株較多,在治療時應經(jīng)藥敏試驗選用敏感藥物。

防治原則第8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沙門菌屬(Salmomella)種類繁多,主要有引起腸傷寒的病原菌傷寒沙門菌(S.typhi)以及甲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A)、乙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B)及丙型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C)。動物沙門菌也可傳染給人類。由沙門菌引起的疾病統(tǒng)稱沙門菌病(salmonellosis)。第9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傷寒沙門菌鞭毛(鞭毛染色×1824)第10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構(gòu)造和分類1.O抗原

O抗原有許多組成成分,每組細菌帶有數(shù)種O抗原;不同種的細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將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門菌歸為一組(group),現(xiàn)有42個O組。引起人類沙門菌病的細菌多屬A—E組2.H抗原沙門菌屬的H抗原有兩種,稱第1相(特異相)和第2相(非特異相)。具有兩種相抗原的細菌叫雙相菌;僅有其中一相者稱單相菌。

按O抗原分組后,每一組沙門菌再根據(jù)H抗原分成不同的種或血清型。

3.Vi抗原

Vi抗原有抗吞噬作用,并保護菌體不受抗體和補體的作用。Vi抗原的抗原性弱,刺激機體產(chǎn)生的抗體效價低。細菌在體內(nèi)不斷地刺激機體才有抗體產(chǎn)生;如果細菌消失則抗體也隨之消失。

生物學性狀第11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常見沙門菌的O、H及Vi抗原組別(group)菌種O抗原H抗原第1相第2相A(O2)甲型副傷寒沙門菌1.2.12a-B(O4)乙型副傷寒沙門菌鼠傷寒沙門菌4.5.121.4.5.12bi1.21.2C1(O6)丙型副傷寒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6.7.Vi6.7cc1.51.5D1(O9)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9.12.Vi1.9.12dg.m--E1(O3.10)鴨沙門菌3.10e.h1.6E2紐因頓沙門菌3.15e.h1.7第12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病因子1.侵襲力細菌能侵入小腸壁上皮細胞,并穿過上皮細胞層侵入固有層。細菌被巨噬細胞吞噬,吞噬后不被消滅,而是在巨噬細胞中繁殖,由巨噬細胞攜帶至機體的深層部位。這可能與該菌的特異0抗原或Vi抗原有關。已證明鼠傷寒沙門菌失去特異性O抗原后,對小鼠的致病力隨之降低。此外,菌毛也與致病有關。2.內(nèi)毒素引起體溫升高、白細胞數(shù)下降。大劑量可導致中毒癥候和休克。3.腸毒素性質(zhì)類似大腸埃希菌腸毒素。致病性和免疫性第13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致病性和免疫性所致疾病

人類沙門菌病(salmonellosis)包括:

1.腸熱癥:即傷寒、副傷寒,病原體是傷寒沙門菌(S.typhi)或副傷寒沙門菌(S,paratyphi)。細菌隨污染的食物和飲水進入人體。發(fā)病與否,取決于侵入的菌量與人體的免疫狀況。

2.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最常見的沙門菌病。主要由于攝入被大量(超過107個以上)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等污染的食物而引起。

3.沙門菌菌血癥多由豬霍亂沙門菌及丙型副傷寒沙門菌引起。兒童或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多發(fā)。第14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免疫性

腸熱癥后,能獲得牢固免疫,很少發(fā)生再感染。即使發(fā)生,癥狀也輕。傷寒沙門菌為細胞內(nèi)寄生菌(intracellularparasite),在腸熱癥的恢復中細胞免疫較體液免疫尤為重要。

致病性和免疫性第15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標本分離培養(yǎng)(S-S培養(yǎng)基)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初步鑒定(生化反應)血清學鑒定(確定菌群和菌型)藥敏實驗。標本

菌血癥時取血,胃腸炎取糞便、嘔吐物或可疑食物。腸熱癥在病程不同階段采取不同標奉:第1、2w取血或骨髓。第1w血培養(yǎng)陽性率達80%以上;骨髓培養(yǎng)陽性率可達90%—95%以上:第2w以后取糞便、尿。糞便標本應做多次培養(yǎng)

微生物學檢查法第16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7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微生物學檢查法

血清學診斷常規(guī)方法是肥達反應(Widalreaction),即用已知的傷寒沙門菌O、H和甲、乙型副傷寒沙門菌H抗原與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試驗。一般說,間隔5-7d重復采血,如凝集價隨病程延長而升高4倍以上,方有診斷價值。1.正常凝集價一般情況下,傷寒沙門菌O抗體的凝集價應在1:80以上,H抗體凝集價在1:160以上,甲、乙型副傷寒沙門菌H抗體凝集價在1:80以上有診斷意義。2.病程。3.H抗體與O抗體的性質(zhì)及其消長的意義1)若0與H凝集價均超過正常值,則傷寒的可能性很大;2)若二者均低于正常值,則可能性甚??;3)若O凝集價高而H低于正常值,則可能是感染早期或沙門菌屬中其他的細菌感染引起的O凝集的交叉反應;4)若O凝集價低而H高于正常值,則可能是以往預防接種的結(jié)果或非特異性回憶反應。第18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微生物學檢查法帶菌者檢查

檢查帶菌者最可靠的方法是分離培養(yǎng)病原菌。取帶菌者糞便、肛拭子和膽汁或取尿作培養(yǎng)。帶菌者的檢出率不高,可用血清學方法檢測Vi抗體。如傷寒沙門菌Vi抗體效價在1:10以上,即為陽性。應取糞便或尿液反復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以最后確定是否為帶菌者。

第19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預防的三大原則是:消滅或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注射傷寒、甲及乙型副傷寒3聯(lián)菌苗;近年研制的Tv2La傷寒沙門菌口服活菌苗已進入試用階段)。治療傷寒以氯霉素效果較好,能抑制細胞外細菌生長,但停藥過早容易復發(fā)。對氯霉素耐藥者可用氨基芐青霉素、羥氨芐青霉素或用TMP—SMZ治療。四環(huán)素族、呋喃唑酮等對其他沙門菌有相當療效.

防治原則第20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克雷伯菌屬(Klebsiella)

對人類關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結(jié)克雷伯菌和臭鼻克雷伯菌。代表菌種為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簡稱肺炎桿菌。

第21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在鑒別培養(yǎng)基上發(fā)酵乳糖,出現(xiàn)有色菌落。普通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較大,呈灰白色粘液狀。菌落在平板上互相融合,以接種環(huán)挑之易拉成絲狀。此特點有助于鑒別此菌。該菌易形成耐藥性,尤其易形成多重耐藥性。臨床分離株多數(shù)菌株對羧芐青霉素高度耐藥,其MIC>200μg/ml,而對頭孢噻肟酯、丁胺卡那霉素,尤其環(huán)丙沙星敏感。

生物學性狀第22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肺炎克雷伯菌通稱肺炎桿菌,條件致病菌,醫(yī)院內(nèi)感染的重要細菌。當機體免疫力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長期應用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調(diào)時,能引起多種感染。以肺炎最常見??梢鹉蚵犯腥?、創(chuàng)傷感染及腹瀉等,有時導致嚴重的敗血癥、腦膜炎、腹膜炎等。治療宜選用敏感藥物,如頭孢噻肟酯及環(huán)丙沙星類抗生素。

臭鼻克雷伯菌

能引起慢性萎縮性鼻炎(臭鼻癥)。

鼻硬結(jié)克雷伯菌

主要引起慢性肉芽腫病變。致病性第23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變形桿菌屬(Proteus)

包括:普通變形桿菌(P.vulgaris)(代表菌種)奇異變形桿菌(P.mirabilis)第24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桿菌,有時呈卵圓形或長絲狀等多形性。無莢膜,周圍有鞭毛,運動活潑,有菌毛。

生物學性狀第25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遷徙性生長現(xiàn)象(Swarminggrowth):變形桿菌在濕潤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呈擴散生長,于瓊脂表面形成一層波紋狀薄膜。尿素酶實驗(+)(2~4h),在鑒別上有參考價值。生物學性狀第26頁,共29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生物學性狀變形桿菌的O、H兩種抗原可用以分血清群及型別。外斐反應(Weil-Felixreaction):

本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