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1頁
2018年4月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2頁
2018年4月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3頁
2018年4月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4頁
2018年4月自考00819訓詁學試題及答案含解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訓詁學年月真題

00819-sc20184

1、【單選題】“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之義盡歸于此?!边@一定義的提

出者是()

毛亨

許慎

A:

鄭玄

B:

孔穎達

C:

答D:案:D

解析:綜合許多人的說法,給訓詁定義為“訓詁者,通古今之異詞,辨物之形貌,則解釋

之義盡歸于此”的人是唐代的孔穎達。

2、【單選題】根據(jù)書面語言的實際材料,隨文逐字作出具體的語義分析。這類書最早的一部

是()

《爾雅》

《毛詩詁訓傳》

A:

《方言》

B:

《說文》

C:

答D:案:B

解析:根據(jù)書面語言的實際材料,隨文逐字作出具體的語義分析,以毛亨注釋《詩經(jīng)》的

《毛詩詁訓傳》為最早。

3、【單選題】訓詁學的任務之一是“釋古今之異言”。這一觀點的提出者是()

毛亨

鄭玄

A:

郭璞

B:

孔穎達

C:

答D:案:C

解析:郭璞說過,訓詁的本義是“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這包含著對時間性與空

間性的雙重追求。

4、【單選題】《韓非子》:“夔有一足。”這句話的譯文,正確的是()

夔有一只腳

有一個夔足夠了

A:

有一只腳的夔

B:

有一雙腳的夔

C:

答D:案:B

解析::“夔有一足?!弊g文:夔這個人只有一只腳。

5、【單選題】“訓聲音明而小學明,小學明而經(jīng)學明?!边@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段玉裁

王念孫

A:

王引之

B:

孔廣森

C:

答D:案:B

解析:王念孫說:“訓詁聲音明,則小學明,小學明則經(jīng)學明?!?/p>

6、【單選題】“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在社會上占了優(yōu)勢,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

史?!边@個觀點的提出者是()

王念孫

段玉裁

A:

王力

B:

黃侃

C:

答D:案:C

解析:王力在《古語的死亡殘留和轉(zhuǎn)生》一文中指出“無論怎樣‘俗’的一個字,只要它

在社會上占了勢力,也值得我們追求它的歷史。

7、【單選題】《經(jīng)籍答詁》的作者是()

劉熙

張揖

A:

阮元

B:

陸佃

C:

答D:案:C

解析:清中葉學者阮元主編的經(jīng)籍訓詁專著。106卷。約成書于清嘉慶二年(1797)。阮元

平生致力于提倡學術(shù),曾在浙江創(chuàng)立詁經(jīng)精舍,在廣東創(chuàng)立學海堂;又羅致人才從事編書刊

印工作,??獭妒?jīng)注疏》,匯刻《皇清經(jīng)解》等,被后來的治經(jīng)者奉為金科玉律。他集

歷代天文歷算家傳記成《疇人傳》,為中國第一部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的傳記專著

8、【單選題】下列著作,屬于形音義合解的一部是()

《釋名》

《通俗文》

A:

《群經(jīng)音辨》

B:

《說文解字》

C:

答D:案:D

解析:形音義合解的專著包括每一字都解說形音義的如《說文解字》、《字林》、《玉

篇》、《類篇》、《字匯》等。

9、【單選題】《史記正義》的作者是()

孔穎達

司馬貞

A:

張守節(jié)

B:

裴骃

C:

答D:案:C

解析:《史記正義》是唐代張守節(jié)創(chuàng)作的作品?!妒酚浾x》原為單行本,共30卷,按

照條目加注釋(正義)的形式進行注解。

10、【單選題】《左傳·莊公十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逼渲械摹扒椤?意義

是()

情況

實情

A:

至誠

B:

情形

C:

答D:案:C

11、【單選題】下列訓詁術(shù)語,屬于用本字說明假借字的是()

當為

讀為

A:

讀若

B:

讀如

C:

答D:案:B

解析:讀為——用注音來破假借字的訓詁術(shù)語。也叫“讀曰”。如鄭玄注《周禮》:“政

讀為征,謂地守、地職之稅也。”

12、【單選題】下列術(shù)語,屬于指出近義詞的共同義和區(qū)別義的一組是()

之言、之為言

渾言、分言

A:

謂、謂之

B:

言、曰

C:

答D:案:B

解析:渾言、析言:渾言是籠統(tǒng)地說,析言是分析地說,這是指出近義詞共同義和區(qū)別義時

所用的術(shù)語。

13、【單選題】《詩經(jīng)·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這里的“縣”,意

義是()

縣令

縣長

A:

懸掛

B:

懸念

C:

答D:案:C

14、【單選題】“追”的本義是()

追逐

追趕

A:

追人

B:

追悔

C:

答D:案:B

解析:追的本義是追趕。引申為回溯過去,補做過去的事。

15、【單選題】《孔雀東南飛》:“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边@里的“可憐”,意義是()

可愛

可惜

A:

可恨

B:

可怕

C:

答D:案:A

解析:《樂府詩集·焦仲卿妻》中,焦母對焦仲卿說:“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

比,阿母為汝求?!边@里的“可憐”是“可愛、可喜”的意思。

16、【單選題】“冷,寒也?!薄颁?寒也?!边@樣的訓釋方式是()

互訓

同訓

A:

遞訓

B:

類訓

C:

答D:案:B

解析:同訓——用同一個訓釋字訓釋多個語詞,即把不同的詞語(被釋詞)列為一組,用

某一個詞語(釋詞)來解釋這一組詞。是《爾雅·釋詁》中使用最多的訓釋方法。

17、【單選題】《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男子謂女子先生為姊,后生為妹;

父之姊妹為姑?!边@樣的釋義方式屬于()

形訓

聲訓

A:

義界

B:

推因

C:

答D:案:C

解析:義界,又稱界說。它是用下定義的方式來解說詞義,即用一句話或幾句話來闡明詞

義的界限,從而準確地表達一個詞語的義蘊。

18、【單選題】韓愈《南山》:“團辭試提挈,掛一念漏萬”這里的“團”,意義是()

團聚

團結(jié)

A:

團圓

B:

估量

C:

答D:案:D

19、【單選題】宋元明三個時代是訓詁學的()

興盛期

保守期

A:

中落期

B:

復興期

C:

D:

答案:C

20、【單選題】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是()

《七略》

《漢書·藝文志》

A:

《書目答問》

B:

《隋書·經(jīng)籍志》

C:

答D:案:B

解析:《漢書·藝文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文獻。這部最早的系統(tǒng)性書目,是班固

撰寫的,簡稱《漢志》。屬于史志書目。

21、【判斷題】_推因_的原則是根據(jù)詞的聲音線索探求詞義的由來。

正確

錯誤

A:

答B(yǎng):案:A

解析:正確

22、【判斷題】詞義具有_概括性_。

正確

錯誤

A:

答B(yǎng):案:A

解析:正確

23、【判斷題】“哈爾濱”、“吉林”、“目宿”、“羅漢”、“金達萊”_都是西洋外來

詞_。

正確

錯誤

A:

答B(yǎng):案:B

解析:錯誤,哈爾濱、吉林來自滿語,目宿來自西域,羅漢來自梵語,金達萊來自朝鮮語

24、【判斷題】清代《爾雅》研究最有成就的人是_邵晉涵和郝懿行_。

正確

錯誤

A:

B:

答案:A

解析:正確

25、【判斷題】王力認為,清代訓詁學可以分為纂集派、注釋派、發(fā)明派_三派_。

正確

錯誤

A:

答B(yǎng):案:A

解析:正確

26、【問答題】簡述右文說。

答案:“右文說”由王圣美提出,“右文說”就是從聲符求字義的學說。取名“右文”,

是就大部分聲符在右而言?!坝椅恼f”由王圣美提出,“右文說”就是從聲符求字義的學

說。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聲符在右而言。右文”說從形聲字的形符與字義的關(guān)系,

通過字族來研究漢字,揭示漢字孳乳變易的某些特征,為古代語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

徑。

27、【問答題】試舉出五個來自印度梵語的詞。

答案:比丘、比丘尼、禪、和尚、浮屠

28、【問答題】簡述《經(jīng)典釋文》的缺點。

答案:《經(jīng)典釋文》的缺點是:1.偏頗;2.是非莫辨;3.誤解。

29、【問答題】簡述兩漢訓詁在訓學史上的地位。

答案:兩漢屬于訓詁學的興盛期。漢代訓詁興盛的突出表現(xiàn)是注釋書的大批出現(xiàn)。此外,

在注釋盛行的漢代,通釋語義的訓詁學專著也開始出現(xiàn),如《爾雅》《方言》《釋名》

等。漢人遍注群經(jīng),使后人得據(jù)以通讀古籍并作進一步考釋;漢人通釋語義,使后人得據(jù)

以了解字詞意義與作用,并進一步從語言文字學的角度探索,其體例與方法也都為后世所

依循,為訓詁學的發(fā)展開辟了蹊徑,創(chuàng)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毛亨、鄭玄、許慎等,是

這一時期奠基的代表人物。漢代人們距離《詩》《書》《易》《禮》《春秋》的時代逐漸

遠了,社會上就要求有訓詁的知識。除隨文釋義的注解書外,《爾雅》適應這種需要而產(chǎn)

生,成為訓釋詞義專書之祖。方言的復雜促使方言學的興起,《方言》成書,成為比較方

言學的先驅(qū)。文字符號的變化,促進字書的出現(xiàn),逐漸形成文字學基本理論,并由高質(zhì)量

的《說文解字》的問世而達到了高峰。聲訓的具體提出,是人們考慮到語音和語義之間的

關(guān)系問題,開了語源學的先河??傊瑵h代訓詁的成就,給后世語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做出

了范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后世語言學所借鑒。

30、【問答題】簡述訓詁復興的必要性。

答案:復興的必要性:1.從古代文獻的注釋工作看,古代文獻豐富,雖有一部分已經(jīng)注釋

過,但一則由于歷史的局限,多有不過正確之處;再則前代人的注釋到了今天,在語言上

又產(chǎn)生了新的隔閡,仍為一般人所不理解;何況還有更大量的文獻古籍從未經(jīng)過整理,不

能為今天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服務。因此,今后古籍注釋工作顯然是很繁重的,也

是很艱巨的。要準確注釋古書,則須具備訓詁學知識。2.從古代社會及其科學文化的了解

和研究看,作為研究語言思想內(nèi)容的訓詁學,總是跟社會的研究密切相關(guān)。我們既須通過

研究古代社會來作出正確的訓詁,又要通過研究訓詁來獲得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資料。3.

從工具書的編纂看,任何時代都要編纂自己所需要的語言工具書。今天編纂字典辭書時用

的釋詞方式方法,仍未越出前人“互訓、推原、義界”等訓釋方式的范圍。對具體詞語的

訓釋,要求達到正確無誤,更非懂訓詁不可。任何時代都要編纂自己所需要的語言工具

書。今天編纂字典辭書時用的釋詞方式方法,仍未越出前人“互訓、推原、義界”等訓釋

方式的范圍。對具體詞語的訓釋,要求達到正確無誤,更非懂訓詁不可。4.從漢語的科學

研究看,訓詁在漢語的科學研究及其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5.從語文教學及指導

課外閱讀看,要解決一些在語文教學及課外閱讀中遇到的一些疑難問題,需要應用訓詁學

的知識。6.訓詁學對于文獻??睂W、目錄學、考古學研究等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了解

這些語言自身及其運用規(guī)律和文章的語言風格,對文獻??睂W、目錄學、考古學等的研究

都有關(guān)系。

31、【問答題】試述訓詁的方法。

答案:訓詁的方法:1.以形索義(形訓)——外在形式的利用,即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

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2.因聲求義(聲訓)——內(nèi)在形式的利用。即取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來解釋字義,是對語言“內(nèi)在形式”的利用,往往成為探求和貫通語義的根本途徑。因聲

求義的理論依據(jù)是音近義通。3.據(jù)文證義——語言環(huán)境的利用。4.析詞審義。指分析詞的

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顧及詞與詞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以審意義。5.辨體明義。須結(jié)合文體風格來理解

詞語。

32、【問答題】試述詞義引申的類型。

答案:詞義引申的類型:1.理性的引申。詞義之間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認識而發(fā)生聯(lián)系,

從而產(chǎn)生引申意義。(1)因果的引申(習,反復地飛——熟悉、通曉)(2)時空的引申

(往,空間——時間)反正的引申(藐,廣也;藐,小也)(3)虛實的引申(益、曾,

增加——更加)。2.形比的引申。事物之間有外部的偶然相似性,使得詞義作形似類比的

引申有了可能。比如“斗”原來是一種酒器,像《詩經(jīng)》里的“酌以大斗”的“斗”,后

來引申為容量單位,像《漢書》里的“十斗為升”。3.禮俗的引申?!凹馈钡谋玖x是“殘

殺”,由于古代宗廟祭祀要殺牲作為祭品,所以“祭”的引申義就成了祭祀的“祭”了。

33、【名詞解釋】訓詁

答案:訓詁就是對語言,主要是對古代語言作解釋。用語言解釋語言(包括方俗詞語)是

訓詁的一般含義,對古文獻語言作解釋是訓詁的特定含義。訓詁的內(nèi)容有:1.解釋字詞,

訓詁的核心;2.解釋文句;3.分析篇章;4.分析表達方式;5.分析時空關(guān)系

34、【名詞解釋】破讀

答案:用本字改讀古書中的通假字,稱為“破”,也叫“破讀”“破字”或“易字”。如

《周禮?天官?瘍醫(yī)》:“瘍醫(y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劑)。”鄭

玄注:“‘?!敒椤ⅰx如‘注病’之‘注’,……‘注’謂附著藥?!?/p>

35、【名詞解釋】類訓

答案:從類屬上著眼,有以共名釋別名的(指出某一事物所屬的種類),比如《說文?木

部》:“李,果也?!薄俺龋賹?。”這又叫作類訓。類訓與一般互訓不同,主要在不能

反復為訓(倒訓)。

36、【名詞解釋】《說文解字》

答案:《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編者是東漢許慎?!墩f文解字》提出了戰(zhàn)國以來

流行的分析文字的理論“六書說”,并闡明了“六書”的內(nèi)容,建立了古文字學家的文字

學系統(tǒng)。此書共十四篇,加上“敘”為十五篇,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全書共分為

540部,它的分類是根據(jù)文字形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