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1頁
附件1-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2頁
附件1-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3頁
附件1-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4頁
附件1-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標準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FORMTEXT65.020.40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FORMTEXTDBFORMTEXT34DBFORMTEXT34/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FORMTEXT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FORMTEXTTechnicalRegulaitionofcuttingorchardconstructionforToonasinensisFORMTEXT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FORMDROPDOWNFORMTEXT2023.3.22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發(fā)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實施FORMTEXT安徽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DB/XXXXX—XXXX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安徽省林業(yè)局歸口。本文件由安徽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提出。本文件起草單位:安徽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安徽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太和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劉俊龍、吳中能、苗婷婷、于中柱、楊婷婷、魯輪、麻文俊、哈繼文、王國樞、孫慧、曹志華、閆彩霞、錢孔屏。香椿采穗圃建設技術規(guī)程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香椿采穗圃的規(guī)劃選址、營建技術、穗條采集與處理、病蟲害防治和檔案管理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安徽省內香椿采穗圃營建。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001育苗技術規(guī)程LY/T2123香椿培育技術規(guī)程GB/T15783主要造林樹種林地化學除草技術規(guī)程LY/T2289林木種苗生產(chǎn)經(jīng)營檔案采穗圃選址采穗圃交通運輸應方便,便于管理和采穗。平原地區(qū)選擇土壤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地塊,以沙壤土、壤土為宜,不宜選擇粘重土壤;土層厚度大于6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5~2.5m,pH值在6.5-7.5之間。低山丘陵地區(qū)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的山麓、山谷地,有效土層厚度應大于40cm。采穗圃規(guī)劃根據(jù)種植的規(guī)模,確定采穗圃的面積??衫迷械南愦簧a(chǎn)地改建或新定植方式建設。平原地區(qū)采穗圃營建應集中連片,不同品系或無性系小區(qū)地塊應有明顯的區(qū)分標志。低山丘陵區(qū)可選擇以山脊、山溝和道路等為界將采穗圃劃分為若干區(qū)。區(qū)內劃分為若干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為同一品種或無性系。設計完成后繪制定植圖。營建采穗圃整地施肥整地:冬季翻耕整地。翻耕深度要在20cm~25cm,隨耕隨耙,及時平整、鎮(zhèn)壓。整地時采用藥劑撒施、熏蒸等方法進行土壤消毒。施肥: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37500kg/hm2、復合肥750kg/hm2,做到土肥均勻混合。營建高床香椿喜濕忌澇,采穗圃的母樹應栽植在利于排水的高床上。高床規(guī)格:床上口寬5m,下口寬6m,兩床之間排水溝上口寬1m,深0.4m。苗木選擇選擇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的香椿實生苗或扦插苗。同時要求經(jīng)有關鑒定機構審定的目標品種。苗分級可按LY/T2123的要求執(zhí)行。定植時間2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方法定植后平茬,平茬高度離地面30cm~40cm。定植方法參照LY/T2123的要求執(zhí)行。定植密度每床定植3行,株行距1.5m*2m,床邊行距高床外緣0.5m。圃地管理整形修枝栽植后待植株長到60cm~80cm時,選擇3-4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新枝作為一級分枝。冬季至第二年春,在距地0.8m~1m處剪去一級分枝頂稍,去除長勢弱的枝條。待到第二年冬季至第三年春季去除直徑小于1.2cm的枝條,第三年采穗母樹即成型。灌溉及時灌溉澆水。春季保墑澆水,夏季及時排水,秋季控制澆水。施肥5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每隔15d左右追施氮肥45kg/hm2~60kg/hm2。8月中旬停施氮肥,追施鉀肥1次,施肥量60kg/hm2,或噴0.3%施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混合液1次~2次。中耕除草除草結合松土同時進行,每次灌溉及降雨后,及時中耕除草?;瘜W除草可按照GB/T15783的要求執(zhí)行。穗條采集與處理采集時間:可在冬季停止生長封頂1個月后或初春樹液流動前采集穗條。采集方法選芽體飽滿、無病蟲害、成熟度高的1年生枝,直接在采穗母樹上剪取帶葉芽枝條。枝條直徑在0.5cm~1.5cm、長度0.6m~1.0m。剪除頂稍木質化程度差的部分。剪取接穗時保持剪口平整,防止劈裂。穗條處理把采好的接穗分品種,根據(jù)接穗長度和粗度進行制穗分類。標注好品種、地點、時間和采集人等內容,可在室外沙藏、窖藏或冷庫保存。保存溫度為1℃~5℃左右、濕度在50%~70%左右。貯藏過程中防止失水或發(fā)霉、腐爛。病蟲害防治參見附錄A、附錄B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檔案管理按照GB/T6001的規(guī)定執(zhí)行。

(資料性附錄)

香椿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主要蟲害危害癥狀防治方法斑衣蠟蟬成蟲和若蟲吸食葉或嫩枝的汁液,被害部位形成白斑而枯萎,影響樹木生長。同時,該蟲還能分泌含糖物質,有利于煤污菌的寄生,使葉面蒙黑,妨礙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不利樹木生長。(1)卵塊集中,可用人工及時清除,燒毀。(2)藥劑防治,50%久效磷水溶液2000~3000倍噴灑。黃刺蛾雜食性害蟲,初齡幼蟲只取食葉肉,而將葉脈留下,幼蟲長大以后,可將葉片吃成缺刻,以至只留下葉柄和主脈,嚴重影響樹木生長。以老熟幼蟲在樹上結繭越冬(1)摘除越冬蟲繭:冬季落葉后,樹上蟲繭裸露,結合修枝摘除蟲繭。(2)保護天敵:上海青蜂、黑小蜂,赤眼蜂、小繭蜂和姬蜂均可在刺蛾幼蟲體內產(chǎn)卵寄生,尤以上海青蜂寄生率高,幼蜂可將黃刺蛾致死,應予大力保護。(3)燈光誘殺: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成蟲羽化后,每日19~21時,設黑光燈誘殺成蟲。(4)以菌治蟲:青蟲菌粉1000倍液噴灑。天牛成蟲啃食新枝嫩皮,使新枝枯死,幼蟲蛀食枝條韌皮部,影響樹木生長,嚴重者可致整枝、整樹死亡。(1)在成蟲集中出現(xiàn)期,組織人工捕殺。(2)成蟲產(chǎn)卵部位較低,刻槽明顯,可組織挖掉蟲卵。(3)樹干上發(fā)現(xiàn)有新鮮排糞孔,用80%敵敵畏乳油2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400倍液注入排糞孔,再用黃泥堵孔,毒殺幼蟲。(4)磷化鋁片是良好的熏蒸殺蟲劑,可用該藥堵孔,黃土封口,殺死幼蟲。每孔放1/20片(3克/片)。小地老虎是重要地下害蟲,地勢低洼,有季節(jié)性積水的地區(qū)發(fā)生尤為嚴重。食性雜,能危害許多科屬百余種植物。以幼蟲危害苗木。(1)誘殺成蟲在發(fā)蛾盛期,用黑光燈誘殺。(2)春播幼苗出土前,或幼蟲1、2齡時,清除雜草,及時燒毀或漚制肥料,防止雜草上的幼蟲轉移到幼苗上危害。(3)人工捕殺清晨巡視苗田,發(fā)現(xiàn)斷苗挖出幼蟲殺死。也可以用灌水法,迫使幼蟲出土,然后殺死。蠐螬取食苗木根系,啃食幼株莖稈,嚴重時造成苗木死亡。扦插整地前,每公頃施克百威30kg~45kg拌土均勻撒在苗床上,黑光燈誘殺成蟲;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冬季深耕圃地,凍死越冬幼蟲。

(資料性附錄)

香椿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主要病害癥狀防治方法香椿白粉病主要危害香椿葉片,有時也侵染枝條。病原侵染香椿葉片之后,最明顯的癥狀是葉面,葉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狀物(菌絲及粉孢子)。后期于白粉層上產(chǎn)生初為黃色,漸變成黃褐色,最后變成大小不等的黑色小點(閉囊殼)。葉片上病斑不太明顯,呈黃白色斑塊,嚴重時卷曲枯焦,嫩枝條受害嚴重的可以扭曲變形,以致枯死。(1)及時清除病枝、病葉,并予燒毀。(2)加強撫育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樹體的生長勢和抗病能力。(3)藥劑防治:香椿發(fā)芽前可噴1次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生長季節(jié)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2~3次。也可以用2.5%粉銹寧1500~2000倍液,或25%硫磺懸膠液200倍液,3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靈600~800倍液噴布枝葉。香椿干枯病香椿產(chǎn)區(qū)多見于危害幼樹。苗圃發(fā)現(xiàn)較多,染病率很高。輕者被害枝干千枯,重者全株枯死。發(fā)病癥狀:樹勢較弱或幼枝干上常發(fā)病。染病初期,枝干被害部表皮變色,呈棕褐色。后期表皮出現(xiàn)密生的黑點時,枝干漸漸枯死。枝干被害部位以朝陽面為重,背陰面較輕。(1)及時清除染病枝干,并予燒毀,減少侵染源。(2)冬春樹干涂白。(3)藥劑防治在初發(fā)病斑上打些小孔,深達木質部,然后噴涂70%托布津200倍液等進行防治。(4)合理整枝傷口處涂以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5)加強肥水和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染。香椿葉銹病感病植株,葉片最初出現(xiàn)黃色小點,后在葉背出現(xiàn)瘡狀突起,破裂后散出金黃色粉狀物。至秋季后漸生黑色疣狀突起,破裂后產(chǎn)生黑色冬孢子。發(fā)病嚴重的葉片上冬孢子堆很多,冬孢子布滿葉背面,使葉變黃、早落。(1)冬季及時掃除落葉,燒毀,減少侵染源。(2)藥劑防治當夏孢子初具時,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每15天噴1次,每次每畝用藥100公斤左右,連噴2~3次,有良好的效果。香椿腐爛病發(fā)病初期病部呈暗褐色水漬狀斑,略為腫脹,病部皮層組織腐爛變軟,以后病斑失水,表皮干縮下陷、龜裂。以后病斑上現(xiàn)出許多針狀小突起(分生孢于器)。當病斑環(huán)繞樹干一圈時,輸導組織被破壞,導致病部以上部位的枝干死亡。如果加強管理,樹勢恢復,病斑部組織還可以愈合,不致全樹死亡。(1)加強撫育管理,特別是增施肥水,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2)露地栽培,注意冬季防寒,如搭設風障,樹干纏草、涂白,防止凍害,減少侵染機會。(3)剪除染病枝條,予以燒毀,并在傷口處涂以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以防感染。(4)刮除病斑,涂以藥劑,其中,10%堿水,10%的蒽油,0.1%的升汞,1%退菌特,5%托布津任選一種均可。香椿根腐病樹木的幼根先侵染,后逐漸蔓延至粗大的主根和側根。病根先失去原有的光澤,后變黃褐色,最后變黑而腐爛,并易使皮層和木質部剝離。表層的皮面有紫色棉絨狀菌絲層。雨季菌絲可蔓延至地面或主干上6~7厘米處,菌絲層厚達2厘米左右,有蘑菇味,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