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15篇_第1頁
大班科學教案15篇_第2頁
大班科學教案15篇_第3頁
大班科學教案15篇_第4頁
大班科學教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大班科學教案15篇大班科學教案1

一、題目:

科學《小工具找“工作”》

二、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的工具,了解工具的用途,探索工具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習記錄并能大膽地表達探索使用工具的經驗。

3、體驗探索使用工具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繪本《工具類物品:錘子、老虎鉗、扳手、螺絲刀。

(2)操作類物品:需要修補小椅子、靠背椅、合頁、小桌子。

(3)輔助工具:螺絲釘、六邊形螺絲、螺帽、電線、蝴蝶。

(4)人手一張記錄表。

四、活動過程:

1、播放音樂,以參觀木工坊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木工房的師傅們邀請我們去參觀他們工作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用了哪些工具?

2、幼兒自由參觀木工坊,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3、結合ppt,引導幼兒說說常見工具的`名稱、簡單的使用方法。

(1)師:剛才我們參觀了木工坊,你們看到了哪些工具?你知道它是用來做什么的嗎?

(2)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整理小結。

師:老虎鉗可以幫助我們夾斷電線或者是鐵絲線;錘子可以幫助我們把東西敲結實了;扳手可以幫助我們把六角螺絲擰緊,螺絲刀可以幫助我們把螺絲釘擰緊;

4、小結并提醒幼兒使用工具時就注意安全。

師:原來小朋友們認識了這么多工具呀!這些小工具本領可大了,平時我們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五、介紹操作材料,幼兒分組操作。

師:木工坊的師傅們想請我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1、出示實物介紹操作材料及記錄表:

師: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家具需要我們幫忙修理呢?哦,我們需要修理的東西有靠背椅、長條椅子、八仙桌、餐桌、箱子和屏風;(出示記錄表)老師把這些材料畫在這張記錄表上,同時老師還帶來了錘子、扳手、老虎鉗、螺絲刀;等會兒請你每樣工具都去試一試,選擇最合適的小工具來修理好這些家具。如果你成功修好了,就在相應的表格里打勾。

2、提出操作要求:

a、操作時注意安全不弄傷自己和同伴。

b、遇到困難可以互相合作。

c、使用完把工具放回原位,并在相對應的格子里打勾。

d、你可以和同伴說說你的發(fā)現。

3、幼兒探索操作,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選擇適宜的工具進行操作、提醒幼兒注意操作安全,并做好記錄。

4、分享操作結果。

(1)引導幼兒記錄操作情況。

師:你們在修理、組裝這些家具的時候都用了哪些工具?使用這些工具后感覺如何?

(2)分享記錄結果:

提問:誰來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提問:你還認識哪些工具?如果沒有了這些小工具會怎么樣?

小結:這些小工具的用處很大,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是不一樣的,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們

六、活動延伸:

1、教師:圖書真好!告訴了我們許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圖書館還有很多講到工具的書,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去圖書館看一看。生活中還有許多工具可以給人們帶來方便,回家可以去找一找,回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們分享好嗎?

2、引導幼兒在木工坊里為已組裝好的家具進行裝飾!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米的生產過程,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材料,采用不同方法起米。

2、增強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質準備:谷子若干,幼兒前期準備工具若干,教師準備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米的種植、生產過程,引起幼兒興趣。

師:還記得我們的米從稻子到米要經過哪些過程嗎?

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

師:從稻子到白米有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把稻子的殼去掉,在圖片中我們看到現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進機器出來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沒有這么發(fā)達的機器又是怎么把稻子的殼去掉的呢?

幼兒猜想應討論,師幼一起觀察PPT

師小結:在以前稻子變米的過程叫“起米”,人們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著“起米”呢?

二、幼兒嘗試“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選擇工具,自由分組

拿相同工具的幼兒為一組

2、分工合作,進行“起米”

教師分派給每組同量的米,在規(guī)定時間內看哪組“起米”最多。

3、紀錄各組“起米”情況,互換工具再次嘗試

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兒檢驗工具,再次進行起米。

三、各組展示成果

請各組幼兒代表講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并展示成果。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教育要貼近幼兒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怎樣拓展,提升幼兒經驗。于是,我鼓勵孩子們回家,和家長一起討論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用什么材料起米,而且不會把米弄壞,這一活動孩子們馬上很感興趣,和家長討論后帶來了各種工具,有石頭,瓶子,錘子,等等。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了下來。同時嘗試用多種方法,多種材料“起米”(即剝開谷殼)。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合作記錄,操作。最后我們還通過網絡資料展示精米廠生產米的流程,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主題活動總結:

“生活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游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蔽覀円朴趶挠變旱纳畛霭l(fā),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組織我們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fā)展。我們的“米”主題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米的種植生產過程資料、一起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米,孩子們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的過程中學習了關于米的知識。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的探索,在充足的想像空間和時間里孩子們自主的找朋友、合作,孩子在身臨其境中獲得知識發(fā)展了能力。同時在這個主題中的音樂活動里,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探究性游戲中,幼兒與同伴的合作游戲,幼兒團隊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也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受到了很多的啟發(fā),真正的體現出了教學相長。在進一步認識米的過程中,我們也讓孩子萌發(fā)了尊重人們勞動成果思想,培養(yǎng)了孩子愛惜糧食的習慣。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由于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我們雖然沒有能去農村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達,我們利用網絡媒體來彌補了我們的缺憾。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孩子在城市中也感受到鄉(xiāng)村的氣息。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小實驗活動,能大膽動手實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2、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知道磁鐵能吸鐵。

3、能大膽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籃子里有鐵釘、棉花、積木、塑料玩具、氣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鐵單獨放。

2、實物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入

1、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新的朋友——小雞豆豆,它告訴老師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不用膠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來,你知道為什么嗎?”

2、學生討論、思考。(原來豆豆身上有一個奇特的黑色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鐵)

3、“為什么有了磁鐵就不會掉下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磁鐵的奧秘吧!”

二、提出假設,猜測結果。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鐵。

2、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師提出假設:磁鐵能把籃子的東西都吸起來嗎?

4、幼兒猜測結果,并說明原因。

三、動手實驗,驗證結果。

1、幼兒動手實驗,驗證假設。

提問:(1)請用磁鐵碰一碰每樣東西,看看剛才的猜測對不對。(2)你發(fā)現了什么?

(3)哪些東西吸起來了?哪些東西沒吸起來?

2、教師引導學生驗證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請學生判斷,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磁鐵的作用。(磁鐵能吸鐵)

四、擴展認識經驗。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幼兒判斷這些實物能被磁鐵吸起來嗎?

2、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

3、游戲: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縫扣子,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請你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幫奶奶找到針。

(2)媽媽去買不銹鋼的餐具,又怕買到鐵的,怎么辦呢?請幫媽媽想辦法。

五、活動延伸(游戲:磁鐵)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對探索自然事物感興趣。

2、能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與同伴進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紙屑。

活動準備:

1、塑料小棒或塑料筆桿(彩色筆)、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紙屑。

2、記錄單。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一猜,想一想”,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滿紙屑的籃子,請幼兒思考。

師: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紙片,用什么辦法可以取出籃子里的小紙片。

(2)教師提供彩色筆,繼續(xù)讓幼兒探索取出紙屑的方法。

2、教師示范“摩擦起電”實驗,讓幼兒嘗試實驗。

(1)教師實驗,幼兒認真觀察結果。

(2)讓幼兒實驗,嘗試用彩色筆取出小紙屑。

(3)教師根據幼兒實驗進行提問,并進行小結。

小結: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是因為水彩筆與頭發(fā)摩擦以后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

3、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摩擦起電”。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以及記錄單。

(2)共同檢驗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

4、討論: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實驗?(塑料)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fā)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皮球的動態(tài):蹦、滾、飛產生興趣。

2.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誰住在皮球里》PPT。

2.充足氣的皮球兩個,氣針一枚。

活動過程

1.說說玩玩會蹦、會跳、會飛的皮球。

(1)教師和個別幼兒演示拍皮球、滾皮球、踢皮球的動作。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皮球嗎?誰來說說你平時會怎樣玩皮球呢?(拍)分別請幾個小朋友說說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

(2)啟發(fā)幼兒說出玩皮球時,皮球的運動方式(蹦跳、滾動、飛起來等)。

(3)請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狀態(tài)。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用你們的身體來模仿皮球蹦跳、滾動、飛起來的`動作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皮球運動的樣子。師:為什么皮球會蹦,會跳,會滾,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東西在里面,是什么呢?(是氣),現在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究竟是誰住在皮球里?

2.欣賞故事《誰住在皮球里》。

(1)分圖講解,皮球里住著誰?

(2)讓幼兒知道皮球里的兔子,輪子、喜鵲是怎樣運動的?

3.了解是空氣住在皮球里。

(1)猜測、驗證皮球里的是空氣。教師用力擠壓皮球,并請幾名幼兒來幫忙。

師:皮球里到底住的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說是兔子,有的小朋友說是氣體。到底是什么,我們怎么做才能知道呢?(把皮球里的東西放出來就知道了),保持一定距離朝向幼兒臉上,問幼兒感覺到了什么?

總結:剛剛我們放出來的就是空氣。

(2)足氣的皮球與癟氣球比較,理解空氣與皮球運動狀態(tài)的關系。

問:如果皮球里沒有空氣會怎樣?猜想。

教師出示癟的皮球,演示拍、滾、踢皮球,驗證猜想。

總結:原來皮球只有充滿了空氣,才能運動起來,他就像兔子那樣蹦,像輪子那樣滾,像喜鵲那樣飛起來??諝饪烧媪瞬黄?

4.再次欣賞《誰住在皮球里》這個故事,播放視頻。

故事看完了,皮球只有空氣的時候才可以蹦跳、滾動、飛起來。皮球需要空氣,我們人也離不開空氣,讓我們現在一起排好隊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吧!

教學反思:

程序上出現錯誤,但幸好有圖片教具,后面的提問環(huán)節(jié)達到預期效果。在剛講故事時孩子們提出的各種想法沒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誤。目標的定制對本版孩子稍淺了些,應可以在提問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時還可增加除了兔子會跳還有誰會跳等,擴散孩子的思維,對孩子的認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書的環(huán)節(jié),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因沒能提前交代,孩子們在自己看書時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內容。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沒能鞏固加深,又是一失誤??傮w上本課時的目標預期效果都達到了。但在過程中對孩子沒出現的不在預期中的反應利用與操作得不是很好。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在動動、玩玩中感知發(fā)現圓形與球體的不同

2、嘗試用球進行多種滾動游戲,并體驗其樂趣。

活動準備

皮球、乒乓球、彈力球、玻璃球、硬幣、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活動流程

一、通過操作使幼兒了解圓形和球體的不同

1、玩一玩,分一分

師:“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我們一起來滾一滾,玩一玩。”

幼兒任意挑選玩具,自由玩,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師:“剛才你們玩時發(fā)現了什么?它們都能滾動嗎?”

幼: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卡片不能滾動。

幼:我發(fā)現球能到處滾來滾去。

幼:我發(fā)現圓形卡片能滾動。

師:請將能滾動的放在紅色籃子里,不能滾動的放在綠色籃子里。

2、出示裝球體、硬幣、圓形卡片玩具的籃子

師:這些玩具滾動時一樣嗎?每人選兩樣不同的玩具,兩人一組,一起玩一玩,說一說你的發(fā)現。

幼:我發(fā)現皮球能到處滾來滾去。

幼:硬幣、圓形卡片只可以朝著一個方向滾動。

師:請將能到處滾動的放在圓形籃子里,只朝一個方向滾動的放在方形籃子里。

小結: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物體是圓形,能到處滾動的`是不是圓形呢?為什么?

3、看一看,說一說

師:皮球、硬幣、圓形卡片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硬幣和圓形卡片從正面看是圓的,從側面看是扁的;皮球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

小結: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形,而且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物體我們叫它球體。

4、找一找、說一說

程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像圓形、哪些物品像球體。

二、幼兒自由玩球,進一步探索球體的特性

1、請幼兒在室內探索球的多種玩法,教師巡回指導。

2、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

3、師幼共同小結球體的特性(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三、活動延伸:戶外區(qū)玩球,繼續(xù)探索球的多種玩法

小結與反思

幼兒在兩次探索、分類活動中,自由選擇玩具,同伴間相互交流,在動動、玩玩中發(fā)現圓形和球體的不同。這次活動是在幼兒探究以后,在孩子們的討論中形成的。通過前面的探究操作,幼兒對球體有了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在自我表達和同伴的交流中,逐步構建了對球體的知識經驗。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fā)生爭論,并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提供不同材料,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激發(fā)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yǎng)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xié)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并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兒: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兒: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么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并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薄白搅朔旁谀抢锬?”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庇谑怯變簬е蓡柲弥⊥雭淼讲賵錾掀炔患按亻_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兒: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兒: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并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里沒有水?!蔽矣謫枺骸澳窃趺崔k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粗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里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伙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惫嫘∥浵佋谒着滥?。

于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后,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p>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彼囊环?,提醒了其他幼兒。于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教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來幫助落水的螞蟻呢?

幼兒: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里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后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里放)

教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么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里、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于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于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小結: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教師:螞蟻剛到水里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師:螞蟻在水里待了一會兒之后又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做掙扎,然后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教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兒:螞蟻會自救。

教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后,通過上網、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于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fā)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于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fā)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yǎng)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后,活動越來越少。由于怕螞蟻死,于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網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后對什么發(fā)生興趣,就對什么進行探索、實驗,那么,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fā)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要提供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了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fā)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于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么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fā)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fā)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fā)現池塘里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yǎng)幼兒科學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養(yǎng)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并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fā)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并提供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fā)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么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并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大班科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一些在某方面能稱得上“之最”的動物。

2、激發(fā)幼兒喜歡喝關愛動物的情感及對對動物的探索欲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以及想象力。

教學準備:

動物之最課件、收集圖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想一想它長什么樣子?

幼兒發(fā)表意見:說出自己知道的動物都在哪些方面最突出。

二、欣賞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動物之最方面的常識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關于動物的圖片,請你們仔細的觀察,待會老師考考小朋友們能不能把它們的形象和特點描述出來?

1、依次出示有關動物之最的圖片(如: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獵豹是短跑冠軍、烏龜的'壽命最長、鴕鳥是最大的鳥、蜂鳥是最小的鳥等)。

2、提問:剛才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動物?誰能來說說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幼兒逐個介紹各種動物的特點)

3、再次出示動物之最的圖片,教師帶幼兒鞏固各種動物的之最。

三、再次欣賞動物之最,拓展孩子經驗(看實物投影)

1、幼兒自由欣賞,老師跟隨講解。

2、圖片已經欣賞完了,那么現在就請你們告訴我,你剛剛看到了哪些動物?

四、升華情感

今天小朋友們通過觀看圖片了解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獵豹是短跑冠軍、烏龜的壽命最長、鴕鳥是最大的鳥、蜂鳥是最小的鳥等,你們開心嗎?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老師發(fā)現這些動物越來越少了,只有到動物園里才能看見它們,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

(因為環(huán)境的污染、人類的捕殺和對大氣層的破壞,許多的動物都無法生存了,面對動物越來越少,我們應該做些什么,讓我們的地球上有更多的動物呢?如果看到了別人傷害動物又應該怎么做呢?

你們說的真棒,老師希望通過小朋友的幫助,有更多的動物能夠和我們一起生活。

結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學著動物的動作跳起來吧。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喜歡與同伴合作,表述觀點。

2、能夠自主的探究活動,豐富生活經驗。

3、學會對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體驗操作和發(fā)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

2、物質材料:水、針頭、勺子、布、海棉

3、活動鋪墊:幼兒知道搬家用意

活動與指導:

1、本次活動老師的作用,重點放在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和探究精神,關注幼兒自然表現。

2、觀察幼兒活動過程中的反映,發(fā)現問題,隨時采取相應的活動幫助幼兒找解決的辦法。

3、保證幼兒充分自主的活動,體現每個幼兒和的成功。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讓幼兒了解搬家公司是做什么的。

2、引導幼兒說出搬家時應該把舊家所有的家具搬到新家里去。

3、強調搬家時應該是小心翼翼的。

4、和老師一起玩游戲《給水搬家》。

(二)發(fā)現問題

1、老師給幼兒出示一個空碗和一個裝水的碗,讓幼兒想辦法將那個碗里的水搬入空碗中。

2、幼兒發(fā)表意見,發(fā)現直接將水倒入是最快的辦法。

(三)設想結論

1、玩游戲前讓幼兒討論,設想這些材料中哪種搬的又快捷而且不灑水,哪種搬的最慢而且會灑很多水。

2、幼兒將討論的結果說出來,并說明為什么?

(四)解決問題

1、引導幼兒說出用什么辦法來證明哪種材料是搬的最快的,哪種是搬的最慢的。

2、教師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玩《給水搬家》的`游戲。

3、強調讓幼兒用計算次數的記錄方法,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

4、操作要求:

(1)每組選一個記錄員,其他幼兒當操作員。

(2)操作員要小心翼翼的給水搬家,應該及時的將操作結果告訴記錄員。

(3)記錄員要認真觀察操作員并將操作員操作的結果準確及時的記錄下來。

5、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分組指導。

(五)匯報研究結果

1、操作完畢后每組選出一名幼兒把共同研究的結果匯報一下,并提示同組幼兒是否有補充,其它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這組發(fā)問。

2、和設想的結果比較是否一樣,再按實驗的結果把它改正過來。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中的科學現象,初步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活動準備:塑料小吸盤、飲料包裝盒、吸管、玻璃杯、硬紙板、小盤子、蠟燭、水盆

活動過程:

一、玩玩小吸盤

1、

教師出示吸力球,提問引發(fā)幼兒的思考:沒有膠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盤上的?

2、用吸盤試著吸一吸,吸盤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樣讓吸盤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盤,有什么感覺?怎樣輕松地拿起吸盤?

4、兩人一組,將吸盤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開嗎?

5、想一想,是誰把吸盤粘住了?

二、玩玩飲

料盒

讓幼兒向空飲料盒內吹氣,再吸氣,觀察包裝盒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在吹氣時紙盒會鼓起來,吸氣時紙盒會癟下去?

三、小實驗:流不出來的水

讓幼兒在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塊硬紙板蓋住杯口,用手按在紙板上把杯子倒過來,再慢慢地松開手,觀察有什么現象。水流出來了嗎?想一想為什么?

四、小實驗:誰讓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蠟燭,倒入少量的水,點燃蠟燭,然后將玻璃杯罩在蠟燭上,觀察有什么現象。引導幼兒說一說誰讓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鋼筆、針管、吸盤玩具等實物,小結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作用。大班科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人體消化的過程。

2.激發(fā)幼兒初步了解人體奧妙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下載課件、人體模型、呼吸系統(tǒng)拼圖、蛋糕、漿。

三、教學流程:

初步感知→分段理解→表達消化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蛋糕,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陳老師帶來了蛋糕,小蛋糕告訴我,它姐姐去旅行了,它也想去。你們知道什么叫“旅行”嗎?(解釋旅行:旅游時經過的路線。)你到什么地方旅行過?經過了哪些地方?先到……再到……?

過渡語:蛋糕姐姐去什么地方旅行了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二.觀看課件并提問。

1、看第一遍

看前提問:蛋糕姐姐旅行時經過了哪些地方?

看后提問:蛋糕姐姐旅行時經過了哪些地方?幼兒自由講??凇⑹彻?、胃、小腸、大腸這些都是在哪里的呀?噢!是在我們的身體里的。

小結:原來蛋糕姐姐在我們的身體里旅行。

2、看第二遍

看前提問:蛋糕姐姐在我們的身體里旅行時先到了什么地方?再到了什么地方?最后到了什么地方?讓我們再來看一遍。

3、提問并分段看

1)(片段一)看后提問:蛋糕姐姐旅行時先到了哪里?在這里變得怎么樣了?然后又經過了什么地方?這個地方象什么?(這是食物經過的管道,叫食管。)(片段二)

過渡語:沿著直長的食管往下到什么地方呢?

2)(片段三)來到了一個寬闊大廳。解釋寬闊大廳:一個比較大的地方。這個寬闊大廳就是胃。胃有什么本領呢?這時細小的蛋糕變成了什么呢?

小結:蛋糕先從口中進入,沿著食管往下到了胃里,胃把細小的蛋糕磨成了漿。

過渡語:小蛋糕磨成漿后又到了哪里?

3)(片段五)小蛋糕磨成漿后又到了哪里?小腸的腸壁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吸收水分和營養(yǎng)呢?(讓我們快快長大)。

過渡語:水分和營養(yǎng)吸收掉了還剩下什么?這些沒用的東西能不能留在身體里呢?

4)(片段七)這些沒用的東西被送到了什么地方?這里又把它變成了什么?

小結:蛋糕先從口中進入,沿著食管往下到了胃里,再從胃到了小腸,大腸。

三.總結。

蛋糕姐姐旅行時,先從口中進入,再經過食管來到胃,胃把食物磨成漿后,來到了小腸,小腸的腸壁把水分和營養(yǎng)都吸收了,剩下的`沒用的部分送到大腸,大腸里的細菌又把水分都吸收了,蛋糕姐姐變成了大便,排出去了。

四.拼旅行路線

現在請每一組小朋友先幫小蛋糕把旅行的路線拼一拼,看哪一組小朋友合作得好,拼得又快。

結束語:小蛋糕的旅行路線排好了,我們把旅行路線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吧。介紹時要講清楚,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了哪里。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感知、探索物體的彈性,初步了解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一些彈性的物品和各種球(皮球、塑料球、石球、沙袋球、彈力球、玻璃球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fā)現

1、師;“小朋友,你喜歡球嗎?你都見過哪些球?”(幼兒自由回答皮球、彈力球、足球-----)

2、師:“你們知道哪些球能拍?哪些球不能拍呢?

3、幼兒一邊回答,教師一邊畫出各種球類并進行分類。

二、動手操作

1、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球,我們一起來玩拍球的游戲。”幼兒自愿選擇球類來拍。

2、教師;“小朋友玩的真高興,那么在玩拍秋的`時候,你發(fā)現了哪些秘密呢?”為什么有的球能拍,幼兒球不能拍呢?

幼兒自己總結:皮球、足球有彈性,能拍起來。玻璃秋、石球沒有彈性,不能拍起來。2、教師準備一些有彈性的握力,請幼兒玩一玩,拉一拉看看發(fā)現了什么,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的物體變化記錄下來。

如有彈性的物體下面畫“”沒有彈性物體下面畫“”

三、幼兒探索中嘗試

師:“小朋友,你試一試、想一想能把大海棉塞進小瓶里嗎?為什么?”

師:“你能把很短的橡皮筋變的很長嗎?為什么?”幼兒通過動手發(fā)現后總結經驗:橡皮筋、海綿有彈性,手拉、捏都會變形、松開手后這些東西又恢復原狀。

四、發(fā)散幼兒思維,生活中尋找彈性物體。

1、幼兒尋找幼兒園、家里和生活中那些物體有彈性?

2、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哪些物體有彈性?

五、互相交流

請小朋友說一說“彈性”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學習都帶來哪些好處?

六、幼兒自制彈性玩具。(彈力球)大班科學教案13

一、設計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結果發(fā)現,幾乎所有的幼兒對沙石都特別的感興趣,一堆沙石足以讓幼兒興奮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為研究對象,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進行一次幼兒科學觀察與測量的活動,通過對沙石的認知和探索過程,激發(fā)幼兒對周圍熟悉的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種幼兒自由,主動的課堂氛圍中獲得新的科學認知,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該活動還可以更進一步促進幼兒感知覺,創(chuàng)造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濃厚的科學探究興趣,為今后的科學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

1、以幼兒熟悉的事物為探究對象,從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和探究的主動性,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好的進行動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2、使幼兒充分的認識沙石的特性及他們的用途,使他們對沙石更加喜愛,同時也對身邊的其它事物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三、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相關的材料(兩個同樣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別裝著石頭和沙子);

2、幼兒已有的關于事物體積和容積的'認識經驗;

3、教師課前所拍攝的沙石的照片,網上搜集的圖片及教學課件(PPT);

4、教室里事先準備好一些沙石和若干個沙漏斗。

四、活動過程

(一)認識沙石,交流經驗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有趣的新朋友,它們的名字分別是小黃沙和小石頭。它們還真是本領,為我們做了不少事情。屈,老師.礁.網出處。老師想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們覺得它們都能干什么呢?”

讓小朋友自由膽發(fā)言,調動起每位兒童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望,并且用開發(fā)性提問的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欣賞圖片,再度認知沙石的用途,表達感受

然后老師引導小朋友看屏幕上的圖片和照片,“小朋友們剛才的回答都很棒,可是老師也看到了好多沙石兄弟的貢獻,下面,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屏幕上的這些圖片,然后再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都發(fā)現了什么?”

老師跟據不同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沙石的各種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師再稍作總結。

(三)互動交流并動手操作分離沙石混合物

“接下來,老師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我想想辦法了。小朋友仔細聽,有一天啊,一堆小黃沙和一堆小石頭在一起玩耍,玩著玩著不知怎么的,就突然抱在了一塊,分也分不開,想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可以最快的將他們分開呢?”

老師向小朋友呈現一盆沙石混合物,旁邊放著若干個沙漏斗。先讓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嘗試的去分離沙和石,然后老師再引導小朋友觀察沙漏斗,“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它呀,可神氣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別的本事沒有,可是專有一個本領,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黃沙和小石頭分離出來。老師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細看好了噢?!?/p>

老師示范過后再讓小朋友們分組,然后各自示嘗試下這個方法。

(四)測量沙石的體積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學到了一件本事分離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黃沙和小石頭的體積呢?”

老師取出一個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記錄在紙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黃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師告訴小朋友,剛才加的黃沙的體積就是(b-a)毫升。

“老師請小朋友用剛才的方法測量下小石頭的體積,然后把你們的答案寫下來,告訴老師?!?/p>

老師知道幼兒完成操作,然后引發(fā)小朋友思考“還有那些不規(guī)則的東西,可以用這個辦法測量呢?”然后請小朋友各自嘗試,并記錄下自己所測量物品的體積測量結果。(如:橡皮,小刀------)

注意點: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須沉入水中或懸浮。

五、活動延伸

準備三個同樣小的杯子,其中兩個分別放了半杯石頭,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頭放在同一杯子里,請小朋友開動腦筋想一個好辦法,使沙子和石頭放進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間。

六、活動反思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