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案(9篇)_第1頁
高中化學教案(9篇)_第2頁
高中化學教案(9篇)_第3頁
高中化學教案(9篇)_第4頁
高中化學教案(9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教案(9篇).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篇一(1)要判斷物質(zhì)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zhì)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zhì)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即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tài)下此溶質(zhì)的飽和溶液。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xù)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xiàn)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jù)。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shù)溶液來說:(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tài)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3)客觀上向?qū)W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膬煞N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zhì)的結晶析出,在本節(jié)暫不宜展開討論。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qū)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qū)W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zhì)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zhì)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與溶液的“濃”、“稀”無關。高中化學教案篇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掌握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質(zhì)及相互轉化的關系。(2)掌握白磷、紅磷的性質(zhì)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了解磷的含氧酸的性質(zhì),了解常見的磷酸鹽。2.能力和方法目標(1)通過NO2、NO、O2跟水反應的分析,掌握氮的氧化物、氧氣和水反應的有關計算方法。(2)通過比較白磷、紅磷的結構和性質(zhì),提高比較能力,提高判斷同素異形體的能力。通過氮族、氧族和鹵族元素的比較,提高運用元素周期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NO2、NO、O2跟水反應的有關計算。[教學過程][復習和引入新課]復習上節(jié)課N2的化學性質(zhì),總結氮的氧化物的性質(zhì)。[教師提問]你能寫出哪些氮的氧化物的化學式?其中氮元素的價態(tài)分別是多少?氮的'氧化物中屬于酸酐的有哪些?NO和NO2如何轉化?NO2、溴蒸氣怎樣鑒別?如何收集NO、NO2?[邊討論邊總結](一)二氧化氮跟水的反應[演示實驗]二氧化氮跟水反應。裝置如下圖所示(一支10mL量筒)。(1)輕輕搖動量筒,觀察現(xiàn)象(水位逐漸上升,紅棕色逐漸變淺)。(2)用大拇指按住量筒口,取出量筒倒轉振蕩,再插入水中,觀察現(xiàn)象。(水位迅速上升至量筒容積約,剩余體積的無色氣體)。(3)將量筒口用橡膠塞塞住,從水中取出量筒,往量筒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xiàn)象(溶液變紅)。通過以上實驗的分析引出下列問題。(二)NO2、NO、O2跟反應的計算分析反應原理:1.二氧化氮跟水反應:3NO2+H2O=2HNO3+NO2.二氧化氮、氧氣同時跟水反應:4NO2+O2+H2O=4HNO33.一氧化氮、氧氣同時跟水反應:4NO+3O2+H2O=4HNO3遇到這類計算題時,首先要弄清所涉及的反應原理是哪種情況,再進行計算。如,二氧化氮跟氧氣的混合氣體溶于水時,可能有以下向種情況:[例題講解][例1]將盛有氮氣和二氧化氮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中,經(jīng)過足夠時間后,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縮小為原體積的一半,則原混合氣體中氮氣和二氧化氮的體積比是。[分析]氮氣跟水不反應,所以可根據(jù)“3NO2+H2O=2HNO3+NO”用體積差法進行計算。答案為:1:3。[例2]將容積為50mL的量筒內(nèi)充滿NO2和O2的混合氣體,倒置量筒在盛滿水的水槽里,足夠時間后,量筒里剩余氣體體積為5mL。則混合氣體中NO2和O2體積比可能是。[分析]二氧化氮、氧氣混合氣體例置于水中,最后殘留氣體可能有二種情況,一是氧氣,二是一氧化氮。所以應先假設,再立式計算。[解答](1)若剩余的5mL氣體是O2,則共有45mLNO2、O2混合氣體跟水反應,根據(jù)4NO2+O2+H2O=4HNO3可得出:V(NO2)=×45mL=36mLV(O2)=×45mL+5mL=14mL所以,原混合氣體中NO2和O2體積比為18:7。(2)若剩余的5mL氣體是NO,則NO2、O2混合氣體跟水反應時是NO2過量,過量的NO2再跟水反應。根據(jù)反應“3NO2+H2O=2HNO3+NO”可得出,共有15mLNO2過量。即,在NO2、O2混合氣體跟水反應的過程中共消耗氣體35mL。根據(jù)4NO2+O2+H2O=4HNO3可得出:V(O2)=×35mL=7mLV(NO2)=×35mL+15mL=43mL所以,原混合氣體中NO2和O2體積比為43:7。(三)磷[引導]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磷的內(nèi)容。[展示]給學生展示白磷和紅磷樣品,讓學生觀察。再完成“磷的兩種同素異形體性質(zhì)的比較表”。[學生總結并填表]磷的兩種同素異形體白磷和紅磷的比較白磷紅磷分子結構P4正四面體型,分子晶體結構復雜,分子晶體顏色白色蠟狀固體暗紅色粉未密度(g·cm-3)1.822.34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CS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CS2毒性劇毒無毒著火點40℃,易自燃240℃,可燃還原性易被氧化,發(fā)磷光不易被氧化保存少量保存在水中貯存在密閉瓶中相互轉化隔絕空氣條件下,白磷加熱到260℃可轉化為紅磷,紅磷加熱到416℃以上(升華)可得到白磷。[演示實驗](1)白磷、紅磷的燃燒。(2)紅磷轉化為白磷。(3)五氧化二磷的吸水性。在教師引導下,通過上述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讓學生完成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磷在空氣中燃燒:4P+5O22P2O5(白煙現(xiàn)象)磷在氯氣中燃燒:2P+3Cl22PCl32PCl3+Cl22PCl5(白色煙霧現(xiàn)象)五氧化二磷吸水:P2O5+3H2OH3PO4磷酸是中強酸,跟堿反應可生成正鹽、一氫鹽、二氫鹽等三類鹽。教師通過下列來引導學生,讓比較氮族、氧族和鹵族元素的性質(zhì)差異。磷(氮族)、硫(氧族)、氯(鹵族)的比較磷硫氯跟氫氣化合難易程度很難跟H2直接化合硫蒸氣在加熱時才能跟H2直接化合Cl2和H2混合,在光照或點燃情況下迅速反應發(fā)生爆炸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PH3不穩(wěn)定,易分解H2S較不穩(wěn)定,加熱可分解HCl很穩(wěn)定,加熱到1000℃時才開始分解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H3PO4是中強酸H2SO4是強酸HClO4為最強的含氧酸結論從氮族到鹵族,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鞏固練習]1.根據(jù)下列氮及其化合物間的轉化關系,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答案:略。2.關于磷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紅磷沒有毒性而白磷有劇毒(B)白磷在空氣中加熱到260℃可轉變?yōu)榧t磷(C)白磷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D)少量白磷應保存在水中答案:AD。3.在城市空氣中含有濃度較大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這些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是()。(A)硫酸工業(yè)排放的廢氣(B)氨氧化法制硝酸中吸收塔排放的廢氣(C)汽車尾氣(D)煤炭不完全燃燒產(chǎn)生的廢氣答案:C。4.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將裝有N2和NO2混合氣體的試管倒立于水槽中,最后試管內(nèi)氣體的體積縮小為原體積的,則混合氣體中N2與NO2的體積比是()。(A)2:3(B)3:2(C)3:5(D)5:3答案:A。5.下列關于砷(As)元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在AsCl3分子中,砷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B)砷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74.92,由此可知砷原子核內(nèi)有42個中子(C)砷的氫化物的化學式為AsH3,它是一種強氧化劑(D)砷酸(H3AsO4)是強酸,其酸性與硫酸相似答案:A。6.將VLNO和NO2的混合氣體通過水吸收后,得到amL無色氣體A。將此無色氣體A與等體積O2混合,再通過水充分吸收后,收集到5mL無色氣體B。試回答:(1)A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_,B氣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氣體的體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mL(3)V值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是NO;B是O2。(2)20mL。(3)20一、教材分析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學生通過對初中化學的學習,了解了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而在前一專題中又學習了化學鍵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化學鍵的鍵能越大,鍵就越牢固,物質(zhì)的化學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礎上,就比較容易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首先取決于反應物分子的內(nèi)部結構即內(nèi)因,外界條件如溫度是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可逆反應的概念,此時,通過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了解化學反應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因此,教材編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易到難,層層推進,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二、學習目標的確立依據(jù)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1、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認識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并能用于說明有關問題。2、認識可逆反應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能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過程與方法1、重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2、通過實驗探究分析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條件。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qū)εc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作出合理的判斷。三、學習重、難點分析基于我對本節(jié)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難點: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在實際生活生產(chǎn)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學反應速率問題,所以把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定為本節(jié)重點。而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學習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據(jù)具體外界條件的變化,造成反應速率變化,通過實驗分析比較。便成為突破難點的關鍵?!窘虒W展開分析】一、教法設計本節(jié)課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來設計教學,采用發(fā)現(xiàn),探究的教學模式,其主要過程設計為: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發(fā)現(xiàn)、探索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提出研究題目→組織探究學習活動、收集信息→概括→實際應用→完善體系。二、說學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有說服力。教學時,應及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fā)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三、教學程序設計本節(jié)雖然屬于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但并不枯燥。在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時,先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預測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驗證假設,得出結論;最后再回到生產(chǎn)、生活,利用所學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同學們以前所學的化學反應知道,不同的反應有快慢之分,而有些反應需要加熱或使用催化劑等問題進行設問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密切結合學生已有的化學反應知識,從“問題”直接引入新課題,使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從實驗探究入手創(chuàng)設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快慢和限度。第一、化學反應的快慢的教學【情景設計】讓學生列舉出日常生活中或化學實驗中的一些化學反應速率有快有慢的實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討論】在物理上用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距離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那么在化學上怎樣定量的表示化學反應進行得快慢呢?運用物理知識引出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概念加強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自學】學生閱讀課本,歸納出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表達式及單位。通過自學對3個要點的總結,對學生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作用,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和總結的能力?!揪毩暋拷獯鹆曨},鞏固化學反應速率的的概念,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通過習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難點。【總結】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上述化學反應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時速率。2.無論濃度的變化是增加還是減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學反應速率一般為正值。第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的教學可從化學反應的快慢主要取決什么?一個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它們是如何影響的?來進行質(zhì)疑。從幾組實驗比較得到結論:實驗的結果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溫度、濃度、表面積等。第三、化學平衡的教學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是重點。教學過程中,先利用學生熟悉的“溶解一結晶”現(xiàn)象,復習溶解結晶平衡認識平衡的特點,從教學的模式,采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平衡,幫助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學習變得直觀、易懂。通過邏輯分析、化學實驗等遷移至化學。板書設計一、化學反應速率1、概念:2、表示方法:3、表達式:v(B)=△c(B)/t4、單位:mol/(L?s)或mol/(L?min)二、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1、內(nèi)因: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2、外因:〔1〕溫度的影響〔2〕濃度的影響〔3〕壓強的影響〔4〕催化劑的影響〔5〕接觸面積的影響三、化學平衡1.化學平衡的概念2.化學平衡的特征3.化學平衡的標志高中化學教案篇七合成氨條件的選擇-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chǎn)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chǎn)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教學建議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體現(xiàn)了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chǎn)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chǎn)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chǎn)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nèi)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在第一部分內(nèi)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討論為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chǎn)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chǎn)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chǎn)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jīng)濟效益為目的。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教學建議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的產(chǎn)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2.復習提問: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3.組織討論: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②合成氨反應是可逆反應,在實際生產(chǎn)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chǎn)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問題(化學平衡的移動問題)。③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