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_第1頁
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_第2頁
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_第3頁
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_第4頁
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噬菌體及其研究進展1、噬菌體簡介概念: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及放線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屬非細胞微生物。特性:個體微小,需用電鏡觀察,可以通過細菌濾器;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專性活細胞內寄生,具有嚴格的寄生特異性。第2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形態(tài)與結構形態(tài):蝌蚪形,微球形,細桿形第3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噬菌體顆粒在結構上有很大差別,一般可分成三種類型,即

無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有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和線狀體,迄今已知的噬菌體大多數(shù)是有尾部結構的二十面體。

頭部尾部第4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核酸:DNA或RNA,基因組大小為2-200kb,某些噬菌體基因組中還含有異常堿基。

大多數(shù)為線狀雙鏈

DNA噬菌體少數(shù)為環(huán)狀單鏈多數(shù)為線狀單鏈RNA噬菌體少數(shù)為線狀雙鏈第5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化學組成核酸:DNA或RNA,基因組大小為2-200kb,某些噬菌體基因組中還含有異常堿基。

大多數(shù)為線狀雙鏈

DNA噬菌體少數(shù)為環(huán)狀單鏈多數(shù)為線狀單鏈

RNA噬菌體少數(shù)為線狀雙鏈第7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8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按與宿主的相互關系,噬菌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烈性噬菌體,溫和噬菌體(溶原性噬菌體)

烈性噬菌體:能在宿主菌內復制增殖,產(chǎn)生許多子代噬菌體,并最終裂解細菌。

溫和噬菌體(溶原性噬菌體):噬菌體基因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體中,不產(chǎn)生子代噬菌體,也不引起細菌裂解,但噬菌體DNA隨細菌基因組的復制而復制,并隨細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細菌的基因組中。第9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吸附穿入生物合成裝配釋放烈性噬菌體的溶菌周期第10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噬菌體的應用技術應用鑒定細菌分型測定輻射劑量檢測基因產(chǎn)物的活性篩選目的基因

檢測病原菌預防和治療傳染性疾病第11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噬菌體在食品產(chǎn)業(yè)中的應用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作為食品添加劑噬菌體展示技術檢測真菌毒素第12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

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是食源性疾病的預防與控制的關健的技術環(huán)節(jié)。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大約有7600萬人因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而患病,其中91%是由于細菌污染造成。現(xiàn)存的檢測方法包括傳統(tǒng)的細菌分離培養(yǎng)法、多聚酶鏈式反應(PCR)法、生物芯片技術和免疫學方法等。缺點:費時費力、價格昂貴、特異性或靈敏度低、國內試劑供應不配套等,很難適應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處理快速反應的需要。有必要尋找一種簡捷、快速、靈敏度高的檢測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以及技術平臺。第13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檢測方法報告基因檢測

熒光染料標記

噬菌斑檢測

第14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1噬菌斑檢測原理:用噬菌體截獲某種病原菌,隨后病原菌被噬菌體感染,用殺毒劑將胞外的剩余噬菌體殺死,然后將噬菌體與被感染細胞混合并在裝有軟瓊脂的雙層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被感染的細胞破裂釋放出子代噬菌休,在培養(yǎng)基中就會形成空斑。第15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實驗方法標本采集后置于SC增菌管中37℃增菌18h左右,SS平板分離培養(yǎng)37℃過夜,然后挑出具有沙門氏菌特征的單個菌落劃線接種于普通瓊脂平皿上,每塊平板劃格后可接種8個菌落左右。在每格中央用滅菌的毛細滴管滴上O-I噬菌體,待溶液干后置37℃6-8h培養(yǎng)或過夜,觀察噬菌體裂解情況。發(fā)現(xiàn)被O-I噬菌體裂解的菌株,馬上挑取噬斑周圍菌苔直接做沙門氏菌A-F多價血清凝集試驗,凝集陽性者即可初步報告結果,然后轉種克氏雙糖鐵管作進一步鑒定分型。第16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簡例O-I噬菌體是作用于沙門氏菌屬特異性噬菌體,染色體為雙鏈DNA,受體是宿主細胞壁上核心多糖的乙酰氨基葡萄糖。應用O-I噬菌體進行飲食行業(yè)及公共場所從業(yè)人員帶菌調查結果表明,沙門氏菌檢出率為0.131%,與廣東省報道的0.134%檢出率相近,說明O-I噬菌體應用對沙門氏菌的診斷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不失為大量從業(yè)人員沙門氏菌調查的較為理想快速診斷方法。第17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2熒光染料標記法原理:選用一種合適的染色劑,噬菌體的核酸染色標記,然后用標記過的噬菌體侵染相應的宿主菌,噬菌體吸附在宿主菌表面后,隨即將標記過的核酸注入宿主細胞,隨著越來越多的噬菌體核酸的注入,細胞內熒光隨著熒光素的增多而增強,借助熒光顯微鏡便能判定宿主菌的存在,從而實現(xiàn)病原菌的檢測。第18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簡介A圖只有細菌,熒光視野里不見任何發(fā)光物質;B圖中只有熒光標記O-I噬菌體,視野下偶爾可見少量圓點狀的熒光物質,不見菌形;C圖是熒光標記O-I噬菌體和沙門氏菌混合,可見大量桿狀物,少量點狀物,極少數(shù)彗星狀桿狀物,將桿狀物質與沙門氏菌的革蘭氏染色形態(tài)進行比較,兩者一致。由此可推知,C圖中桿形物是侵有熒光噬菌體的沙門氏菌,點狀物是標記的O-I噬菌體,結合B圖可知彗星狀桿形物是即將裂解的宿主菌。第19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簡例蔣魯巖等用此方法快速檢測食品源沙門氏菌,檢測靈敏度達10CFU/100μL;120份食品樣品中沙門氏菌的O-I噬菌體檢測與生化鑒定結果的陽性率分別為9.17%和10%,符合率為91.7%。表明用熒光標記的O-I噬菌體可以快速、直觀、準確、大量地檢測食品中沙門氏菌。第20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3報告基因檢測技術該技術中,將一個報告基因通過噬菌體插入到目標菌體的DNA中,隨著報告基因的表達,目標菌體便可快速得到檢測。應用在這一技術的報告系統(tǒng)主要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熒光素酶(lux,luc)基因,細菌冰核蛋白(inaW)基因,E.coli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和生物素親和蛋白。報告噬菌體已經(jīng)能夠成功檢測許多菌種,如E.coli,Salmonella.spp等。第21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簡介第22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利用熒光素酶基因作為報告基因的快速檢測技術對于細菌來說,發(fā)光機理可用下式表述:FMNH2+RCHO+O2→FMN+H2O+RCOOH+hν(490nm)反應是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進行的。細菌的熒光素酶是一個77kD的二聚體,其中包含α亞基(4037kD)和β亞基(37kD)。目前,生物發(fā)光基因(lux,luc)在報告噬菌體檢測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Waddell等利用轉座子致突變,將lucA和lucB基因插入到E.coliO157:H7的溫和噬菌體φV10中,構建了一個熒光素酶轉座噬菌體,這一噬菌體能夠使E.coliO157:H7在1h內被成功檢測,并報告出結果。Masahito等將綠熒光蛋白(GFP)基因分別插入到T偶數(shù)型噬菌體PP01的外殼蛋白(SOC)基因的C末端和N末端,構建成噬菌體PP01-GFP/SOC和PP01-SOC/GFP,這種對E.coliO157:H7特異的噬菌體能夠成功檢測菌體的可培養(yǎng)細胞,不可培養(yǎng)但可存活細胞(VBNC)及經(jīng)過巴氏消毒過的細胞,靈敏度高,檢測時間僅為20min。第23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以β-半乳糖苷酶作為報告基因的快速檢測技術β-半乳糖苷酶(EC3.2.1.23)是一種催化β-半乳糖苷水解反應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的作用特性是隨著水解反應底物的不同而改變,鄰硝基苯β-D-半乳糖苷是檢測中常用的靈敏基質,它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后產(chǎn)生藍色沉淀,該技術可以使檢測的靈敏度達到生物發(fā)光熒光素酶檢測的水平。Goodridge等設計了一個帶有l(wèi)acZ基因的T4噬菌體,用這種噬菌體感染待測樣品,并用化學發(fā)光基質作為檢測基質,研究人員成功檢測了肉湯培養(yǎng)基中的E.coli,檢測限僅為102CFU/ml。然后,研究人員將最大概率數(shù)(mostprobablenumber,MPN)法應用到食源性病原菌檢測中,檢測水平可降至10CFU/ml,用時僅1h。第24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噬菌體在食品產(chǎn)業(yè)中的應用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作為食品添加劑噬菌體展示技術檢測真菌毒素第25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作為食品添加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一種由噬菌體病毒混合而成的產(chǎn)品,主要用于殺滅肉制品中的李氏桿菌。這是美國首次批準將病毒用作食品添加劑。美藥管局專家稱,該產(chǎn)品在制備過程中可能留有殘毒,但試驗表明,這些微量的殘毒不會引起任何健康問題。該產(chǎn)品包含6種噬菌體病毒,可在熟肉片和香腸等包裝前噴灑在這些肉制品上,有效殺滅多種李氏桿菌,預防由這些細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產(chǎn)品中所包含的噬菌體只會攻擊李氏桿菌,對人體和植物細胞都不會產(chǎn)生影響。

第26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噬菌體在食品產(chǎn)業(yè)中的應用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檢測技術作為食品添加劑噬菌體展示技術檢測真菌毒素第27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噬菌體展示技術檢測真菌毒素噬菌體展示技術(Phagedisplaytechnology)是20世紀80年代逐步建立并發(fā)展起來的一項分子生物學新技術。它以噬菌體或噬粒為載體,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與噬菌體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進行融合表達,進而通過親和富集法篩選表達有特異肽或蛋白質的噬菌體。第28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真菌毒素作為天然毒素廣泛存在于谷物等食品中,世界很多國家均有被污染的報告,由于真菌毒素屬于痕量污染物,因此檢測技術主要有各類色譜法和利用抗體的免疫學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和質譜聯(lián)用(GC-MS)優(yōu)點:靈敏度和可靠性都很高缺點:樣品處理繁瑣,儀器昂貴,現(xiàn)場快速檢測中難以普及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檢測技術(ELISA)優(yōu)點:可以同時大批量檢測樣品,攜帶方便,操作簡便和經(jīng)濟,常以試劑盒的形式出現(xiàn)且易商品化缺點:目前用于ELISA檢測試劑盒的各類毒素的單克隆抗體(McAb)主要來源于小鼠雜交瘤細胞,在篩選單克隆抗體生產(chǎn)雜交瘤細胞株系上,需要做雜交融合,亞克隆篩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既耗費財力、物力,又浪費時間,且檢測所用真菌毒素標準品價格昂貴。第29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利用噬菌體展示技術制備抗體、模擬抗原表位,不僅繞過了細胞融合,而且可以以單克隆抗體(McAb)或單鏈抗體(ScFv)為靶分子篩選真菌毒素的模擬抗原表位,代替真菌毒素的標準品,建立無毒ELISA檢測方法,保證實驗操作人員和相關研究人員的人身安全。熊嘯(2007年)等選用抗黃曲霉毒素M1(anti-AFM1,AflatoxinM1,AFM1)單克隆抗體為篩選配基,從噬菌體表面展示的隨機7肽庫中篩選出AFM1抗原的模擬表位LTSFPRH和MAPSSWR,為研制出安全無毒的ELISA試劑盒奠定基礎。第30頁,共32頁,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前景及展望噬菌體檢測技術具有快速、準確而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