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語文高考復習:
論語第1頁1.儒家:德治,仁政?!叭省笔侨寮谊P鍵內容,儒家認為人人安分守己,相互關心,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儒家強調教育功效,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人。儒家學說所提倡“仁、義、禮、智、信”,為歷代統(tǒng)治者及學術界所尊崇,成為中國傳統(tǒng)思想關鍵及道德主流。第2頁2.道家: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道家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定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道家認為萬物都有對立面,物極必反。所以,人們必須“知足寡欲”“柔弱不爭”“順應自然”,拋棄一切禮教枷鎖,才能防止災禍。道家精神在于精神上超脫,不界限于形驅,只求逍遙及心靈上開放。第3頁3.墨家:兼愛,非攻。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基礎。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jīng)濟上主張強本節(jié)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主張,強調靠本身強力從事。墨家有嚴密組織,組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第4頁4.法家:以法治國。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這為以后建立中央集權秦朝提供了有效理論依據(jù)。法家反對保守復古思想,主張銳意改革。他們認為歷史是向前發(fā)展,一切法律和制度都要隨歷史發(fā)展而發(fā)展,既不能復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舊提出“不法古,不循今”主張。韓非則集法家大成,提出“時移而治不易者亂”,把守舊儒家諷刺為守株待兔愚蠢之人。第5頁5.名家:正名實。名家重視辯論“名”“實”之間關系,是一個邏輯學。名家與各家不一樣之處,正是在于“正名實”方法。他們主要是以邏輯原理來分析事物,而辯內容,又多半是與政治實務無關哲學問題。所以,名家理論在中國五千年來學術沿傳里,一直被冠上一個“詭辯”惡名。第6頁6.兵家:研究戰(zhàn)略與戰(zhàn)爭。兵家是中國古代對戰(zhàn)略家與軍事家通稱,又特指先秦對戰(zhàn)略與戰(zhàn)爭研究派別。集大成者是孫武《孫子兵法》。怎樣從宏觀上把握戰(zhàn)爭,是兵法關鍵。戰(zhàn)爭是政治繼續(xù),關系到一國或一民族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大事。兵法也能夠將它看成既是一部怎樣統(tǒng)治國家、制訂國家戰(zhàn)略指導,又是一部怎樣領兵打仗、制訂戰(zhàn)爭戰(zhàn)略與策略書本。第7頁7.陰陽家:陰陽五行。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含有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fā)展改變規(guī)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起源和改變。第8頁8.縱橫家:合縱和連橫??v橫家是中國戰(zhàn)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zhàn)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活動對于戰(zhàn)國時政治、軍事格局改變有主要影響。第9頁9.雜家:兼儒墨,合名法?!半s家”便是充分地利用各家之長,博采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卻又切實可行治國方針。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纂《呂氏春秋》,是一部經(jīng)典雜家著作集。10.農(nóng)家:農(nóng)業(yè)是衣食之本。11.小說家:采集民間傳說議論,借以考查民情風俗。12.醫(yī)家:中國醫(yī)學理論形成。第10頁答題格式規(guī)范化:做簡答題要注意條理性,突出關鍵詞,必須言簡意賅,簡明扼要。按“觀點……解釋……聯(lián)絡現(xiàn)實”思緒來答題,要有一定拓展,但拓展要以文本為依據(jù),不可隨興發(fā)揮。還要有條理,先總說,后分說。理由說明要結合文本內容并適度結合現(xiàn)實來闡釋。解答時,需具備四種意識:一是要具備文本意識。作答時答案不能脫離文本;二是要有聯(lián)絡上下題意識。只要順著上下思緒,立論闡發(fā),就可很好地作答;三是要有題干意識。命題者往往會采取在題干中增加提醒語方式來使了解題難度降低,不能對提醒語不論不問;假如題干有別材料讓考生結合著分析,那么,此時應從同向或異向角度快速悟出“結合點”,而后結合文本了解展開作答。組織答案時要盡可能聯(lián)絡已經(jīng)學過兩位圣人思想內容,使答案既能解讀出文本,又能夠比很好地反應出他們思想。四是要有字數(shù)意識。在組織答案時,主觀了解題字數(shù)最好將空格寫滿,寫完整。第11頁一.閱讀《論語》中兩則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4分)(浙江09高考題)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子曰:“子欲無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語源于《論語》,比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請再寫一個出自上述語段成語。(1分)[答案]:舉一反三
第12頁(2)依據(jù)孔子與子貢對話,概況出一條教學標準,并加以評析。(3分)[答案]:教學標準:學生主體標準(答“自主學習標準”亦可),重視身教標準(答“無言之教”或“教是為了不教”亦可)。(評析略)第13頁二.《論語》對后人思想有深刻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示思想。(4分)(10高考題)“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魚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保W陽修《朋黨論》)[答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告訴我們,君子追求義,小人追逐利。這種思想反應在歐陽修《朋黨論》中,即君子交友與小人交友本質區(qū)分在于對義與利有不一樣價值取向。第14頁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第15頁①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為政觀。(1分)孔子:____韓非子:____[答案]:為政以德(或“以德、禮治國”)以法治國②.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明評析。(4分)[答案]:孔子認為法治雖有一定作用,但也有缺點,所以要“德治”;韓非子認為能夠自我完善人極少,要管理眾人,必須以法治國。兩種觀點各有側重,各有偏頗,應相互補充。第16頁四.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高考調測卷)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第17頁23.孔子和墨子共同主張是什么?(1分)【答案】孔子和墨子都主張以愛待人。24.簡析孔子與墨子上述主張差異。(4分)孔子相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此(“尊尊”“親親”)基礎上推己及人;而墨子兼愛是講求互利普遍之愛。答出1點,給2分。第18頁課文知識點梳理一為政以德孔子對誰提出“德”要求?了解一些詞語在章節(jié)中含義,如“道”“德”“政”“仁”“禮”等辨析點:①友好君民關系;②儒、法兩家截然相反“政”策;③“德”在《論語》中本意(可聯(lián)絡十四課《中庸之道》第一章);④“富國”
“富民”“富為政者”區(qū)分。第19頁二克己復禮禮之于國政——國家制度、規(guī)范,君臣之分禮之于家政——孝悌等家庭倫常辨析點:①禮之用,孔子借古鑒今;②禮與仁、禮與樂關系;③孝當代意義。④孔子眼中孝;第20頁四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社會責任感——“義”——儒者立身處世根本價值取向
辨析點:入世與出世抉擇第21頁五仁者愛人“仁”在孔子心中——一以貫之孔子身體力行仁道——近取諸身孔子以仁心觀世——堯舜弟子管仲辨析點:①仁內涵(與“忠”“恕”“信”關系);②何謂仁者情懷。第22頁六君子之風風——風度格調精神品質追求辨析點:①君子應具備涵養(yǎng);②富貴與志道;③君子行事標準——義認為質;④義利之辯;⑤生命之貴——仁智勇。第23頁八周而不比——處世之道辨析點:①周與比、矜與爭、群與黨、德與報、君子與小人;②仁人之好惡;③交友之道。第24頁十一誨人不倦孔子教學觀(教育方法、標準)辨析點:①孔子教什么,怎么教;②孔子教學格調十二高山仰止孔子眼里學生、學生眼里孔子辨析點:孔子作為教師人格魅力及影響第25頁十三沂水春風人各有志辨析點:點之志魅力十四中庸之道儒家哲學精華辨析點:①無過不及、無適無莫、中道與狂狷、和而不一樣、鄉(xiāng)愿、君子之好惡;②中庸之道在其它章節(jié)表達;③怎樣評價“中庸之道”。第26頁《論語》
試題示例第27頁五.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6分)
甲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保ā墩撜Z》11.22)第28頁
乙一名華裔媽媽蔡美兒提倡“華人家庭教育”——以嚴苛辛辣教育讓孩子成才,在全球引發(fā)激烈討論。緊接著上海教育出“哈佛女兒”常智韜先生自認為教育也能夠很溫柔,踩著輕松步子和孩子跳一場圓舞曲,就像貓一樣。這似乎又代表了另一個教育成功。前有“虎媽”,后有“貓爸”,終究哪種中國式家教更加好?(節(jié)選自報載文章《虎媽媽PK貓父親》)第29頁23.從“甲文”看出孔子利用教育方法是什么?這種教育方法哲學基礎是什么?(2分)[答案]:
因材施教
中庸之道24.結合“甲文”內容,試解答“乙文”提出問題,簡明說明理由。(4分)[答案]:沒有更加好,只有因材施教方法才是好方法。假如說“虎媽”和“貓爸”交換方法,他們還能成功嗎?我們更應提倡在教育方法中貫通“中庸之道”思想,就如孔子對待冉求和子路一樣,因人而異,剛柔相濟,才會有好教育效果。第30頁六.閱讀《論語》中文字,回答23—24題。(5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雹谧釉唬骸熬玉娑粻?,群而不黨。”③子貢問友。子曰:“忠言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雹茏佑卧唬骸笆戮龜?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3.從上述文字能夠看出,孔子認為在人際交往中應遵照
標準。(1分)[答案]:適中交往(適度交往、中庸)第31頁24.當代社會發(fā)展離不開競爭,孔子卻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矜而不爭”,你同意孔子看法嗎?簡明說明理由(4分)
[答案]:
同意??鬃犹岢觥榜娑粻帯?,是認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強調不爭強好勝,與人交往時不斤斤計較,不為私利與他人爭吵,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這個觀點與當代社會競爭要求不但不矛盾,反而能促進社會良性競爭。(若不一樣意,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第32頁七.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22—23題。(5分)
甲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保ā墩撜Z?里仁》)子貢問友。子曰:“忠言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22.結合上述話語,詳細闡述孔子“交往觀”要求。(3分)第33頁【答案】:
(1)“適中(度)”交往。(2)首先,交往對象要有選擇,當以“仁”為標準;其次,交往過程中要保持自我(主體)獨立性(“矜而不爭”),堅持標準,不能放棄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過也,各于其黨”);第三,交往既要老實(“忠言”“善道”),也要適度(“不可則止”),防止自討沒趣。第34頁
乙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不論是誰,只要肯來討教,他就進行教育;不論誰做他弟子,他都要親自作調查研究,了解到每一個人特點,然后進行教育。23.上面這段文字對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了解是否正確,請簡明說明理由。(2分)[答案]:不正確?!安徽撌钦l,只要肯來討教,他就進行教育”,是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表達。第35頁八.閱讀《論語》中兩則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4分)臺州卷)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能夠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須定!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能夠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注]久要:長久困頓處境。要,約,困頓。第36頁24.(1)兩則文字談到了一個相同問題,但角度有所不一樣,第一則文字是從
角度談,第二則文字是以師生答問方式展開。(1分)【答案】
受教育者切身感受.第37頁(2)從上述語段看,孔子培養(yǎng)人才理想目標是什么?請結合現(xiàn)實,評析一下這個培養(yǎng)目標現(xiàn)實意義。(3分)【答案】
培養(yǎng)目標:德才兼?zhèn)?、人格健全、含有社會責任感人(或含有“知”“不欲”“勇”“藝”而又能?jié)之以禮、和之以樂人)評析:孔子提出“成人”標準,用今天觀點來看,就是要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合格人才,培養(yǎng)含有健全人格人。當下,我們需要糾正過分市場化、功利化傾向,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設。第38頁九.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7分)
甲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保ā墩撜Z·憲問》)23.(1)以上文字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精神”?(2分)【答案】不敢不告也。第39頁(2)齊國“陳成子弒簡公”時孔子已經(jīng)71歲,返回魯國且不從政。應該怎樣對待他“告于哀公”“之三子告”等舉動?試作簡明分析。(2分)【答案】
在孔子看來,陳恒弒君搞政變是有悖君臣之禮大逆不道,必須嚴懲,故盡管年事已高,又不是朝廷命官,且為此事鄭重其事地“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提議出兵討伐;后又“之三子告”,希望處罰元兇,維護禮治。幾次遭拒后仍強調自己曾身為大夫,“不敢不告”,表達了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執(zhí)著精神。第40頁
乙 孔子不但提出了“泛愛眾”愛人之說,并把它上升為對統(tǒng)治者要求,提出了“德政”學說,這是他仁愛之心在政治領域必定表現(xiàn)?!盀檎缘隆彼枷肫鹪从谥芄暗轮巍彼枷?,孔子繼承了周公對統(tǒng)治者嚴格要求、加強本身道德涵養(yǎng)、對百姓施予恩惠思想,他心目中理想統(tǒng)治者是堯、舜、禹、周公這么愛民典范。第41頁24.上面這段文字對孔子“德政”思想了解分析是否正確,請簡明說明理由。(3分)【答案】正確??鬃雍苤匾暯y(tǒng)治者德行涵養(yǎng),并把它作為治理天下先決條件。他認為,假如統(tǒng)治者道德高尚,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老百姓也會跟著他們做善事,這么人之間就不難形成和睦關系,也就到達了禮樂治國理想境界了。第42頁十.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第43頁23.“長幼之節(jié)”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義”指什么?(2分)
【答案】“長幼之節(jié)”指老人讓自己兩個兒子出來拜見子路;“君臣之義”指有才能人應出仕輔佐君王。(2分)
24.子路所說“道”含義是什么?子路認為“道之不行”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道”指儒家政治主張,如施行仁義,恢復周禮等。(1分)“道之不行”原因是有才能應該出仕以推行自己道義,如今,有才能人卻只想保持自己高潔,而不愿意出仕輔佐君王來推行道義。(2分)第44頁十一.閱讀甲、乙兩組文字,完成21~22題(7分)
甲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弊釉唬骸安坏弥行卸c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庇凶釉唬骸岸Y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钡?5頁21.(1)“狂者”與“狷者”各是指什么樣人。(2分)[答案]:
狂者:志向遠大而不切實際人,富有進取之心;(1分)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人,清高而不做壞事;(1分)(2)結合材料,談談孔子對“禮”與“和”關系看法。(2分)[答案]:
孔子認為,“禮”是方法伎倆?!昂汀笔悄繕耍岸Y”推行與利用要以“和”為標準。凡事都要講友好,只是為和而和卻不受禮義約束也是行不通。(2分)第46頁
乙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當代社會有很多人都以此為保護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圓滑處事,左右逢源,即便對于他人謬誤、爭吵,也是三緘其口,不發(fā)一言。他們以為這么做遵照了孔子思想,是中庸之道利用。22.上述這些人對中庸之道了解是否正確?請簡明說明理由。(3分)[答案]:
不正確。(1分)“中庸”精神實質是做事適度在矛盾中求統(tǒng)一,強調處事有“度”,過猶不及。但絕不是無標準調和,反對鄉(xiāng)愿式好好先生。(2分)第47頁十二.閱讀《論語》中一則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3分)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26.(1)從上述文字中找出與《戰(zhàn)國策》中“茍無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一句。(1分)[答案]:
百姓不足,君孰與足?(2)有若觀點表達了儒家什么思想?為了踐行這一思想,有若希望哀公采取詳細辦法是什么?(2分)[答案]:
以民為本思想。
施行“徹”制,減輕賦稅。第48頁十三.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7分)(杭二中)
甲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弊迂曉唬骸肮苤俜侨收吲c?”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豈若匹夫匹婦之為驚也!”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弊釉唬骸叭收卟粦n,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钡?9頁23.(1)孔子為何高度評價“博施于民而能濟眾”?(1分)表達了仁者推己及人最高境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從上述材料中能夠看出孔子對“仁”有怎樣獨到看法?(3分)①看重大義、大信、大禮、大節(jié),對造福百姓,給天下蒼生帶來福祉行為尤為推崇。所謂不為“匹夫匹婦之諒”。②不在意人是否犯錯誤,而在意怎樣對待錯誤?!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謂“觀過知仁”。③重視人在不得志時樂觀心態(tài),所謂“仁者不憂”第50頁
乙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4.依據(jù)上面材料,你對我國創(chuàng)建友好社會有怎樣提議?(3分)①友好高于一切,“小大由之”。②友好必須以禮節(jié)之,是建立在禮基礎上和。第51頁十四.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5分)
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3.孔子對冉有做法表示什么意見?結合這段文字及孔子相關思想說明原因。(2分)第52頁[答案]:意見:反對或讓自己學生們鳴鼓而攻之。原因:(1)季氏富于周公,這已經(jīng)是越禮表現(xiàn)了。冉有不但沒有勸諫,還幫他加重賦稅,搜刮民財(1分);(2)孔子認為冉有做法不但沒有盡到人臣諫正責任,更違反了為政以德,以民為本思想。(1分)第53頁
乙時下同學中存在著這么一些擇友觀:或就近(如同桌),或有權有錢(于己有利),或傾向于選擇與他們含有相同行為方式人做朋友,或誰對我好我就跟誰好。他們認為這么擇友標準很好,有利于自己發(fā)展。24.你對這么擇友觀有何看法?請結合孔子擇友標準進行評判。(3分)第54頁[答案]
這么擇友觀很不健康/不贊成這么標準(1分)。孔子擇友標準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分)孔子主張以道德和學問為擇友標準,但材料中擇友觀則沒有標準,是非不分,好壞不分,不可能交到真正朋友(1分)。(3分,觀點準確1分,寫出孔子擇友標準1分,詳細評材料1分)第55頁十五.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①。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薄墩撜Z·雍也》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保ā墩撜Z·顏淵》)
第56頁
圣賢書辭,總稱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②虛而淪漪③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⒈獰o文,則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資④丹漆,質待文也。(劉勰《文心雕龍·情采》【注】①史:虛浮。②性:性質,特征。③淪漪(lúnyī):水波紋。④資:憑借。第57頁3.關于“文”“質”關系,二三兩段都采取了比喻說理,請寫出比喻喻體。(2分,每個本體對應喻體最少寫出三個)文:
質:
[答案]文:獸皮上毛色花紋、淪漪、花萼、丹漆。質:獸皮、水、木體。第58頁24.依據(jù)這三段文字,比較孔子和劉勰在“文”“質”關系上觀點異同。(3分)[答案]:同:都認為“文”與“質”應該是統(tǒng)一。(1分)異:孔子側重在文化教養(yǎng)和道德品質層面。文質兼?zhèn)?,才能成為君子。而劉勰從文藝美學角度敘述了文質關系問題,把這個問題提升到純粹審美高度。(2分,即為人與為文區(qū)分,意對即可)第59頁十六.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4—25題。(6分)
(1)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
第60頁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p>
(3)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5)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钡?1頁24.第一章子路話中有一個字是衍文。請指出哪一個字是衍文,并說明衍文現(xiàn)象產(chǎn)生原因。(2分)衍文:產(chǎn)生原因:[答案]:輕。傳抄刻印過程中誤增了文字。第62頁25.中庸,是儒家道德標準,指做人處事守正不偏,無過不及??鬃訉χ杏箻O為推崇,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些人認為孔子所說中庸就是無標準折衷主義。請依據(jù)上述相關敘述,作出你判斷,并指出中庸之道標準及現(xiàn)實意義。(4分)第63頁[答案]
孔子中庸之道不是無標準折衷主義??鬃诱f“只有有仁德人才能做到正確地喜愛人、厭惡人”,又說“不講是非好好先生,是道德破壞者”,能夠看出,孔子是有愛憎、講是非人,而愛憎是非標準(標準)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離仁德,即社會公正。今天我們講中庸之道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建設友好社會。關鍵點:利用所給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中庸之道標準就是要講求仁德,也就是社會公正。(1分)中庸之道有利于建設友好社會。(1分)第64頁十七.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2—23題。(7分)
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22.孔子首先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熏陶作用,首先又號召自己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這么做是否自相矛盾?請對此談談你看法。(3分)第65頁[答案]不矛盾??鬃又鲝垶檎缘拢J為當權者應該用本身道德來教育熏陶百姓,這么百姓自然會有禮有德;不過道德熏陶也不能無標準、不加區(qū)分利用,冉有為季氏“聚斂而附益之”做法本身就違反了德政,道德熏陶對他已經(jīng)不起作用了??鬃幼尩茏勇曈懭接校浅鲇趯Φ抡S護??鬃訛檎舅枷霊撌且缘轮螄?,而且這種以德治國思想有很多是值得必定。比如說教育熏陶(1分,要必定孔子思想);不過道德作用并不是無上,有時在特殊環(huán)境和特殊人要有不一樣對待方式。(1分);冉有這些話讓孔子以為他是那種屢教不改人,所以孔子認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種道德去感化方法,而應該去聲討他。第66頁
乙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①之墻不可圬②也,于予與③何誅④!”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保?.10)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鋸闹??”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保?.26)第67頁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荆路蝈\,于女安乎?”曰:“安?!薄芭?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17.21)第68頁23.結合上述材料,你怎樣對待孔子評價宰我言論?(4分)[答案]
可針對孔子認為對宰我要聽其言觀其行言論、孔子批判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認為宰我不仁言論等關鍵點來分析,關鍵點有兩點以上,自圓其說就給滿分。第69頁十九.閱讀《論語》中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5分)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3.子貢話反應了一些學習者通病,請作簡明說明。(2分)[答案]:學習者以老師馬首是瞻,老師如不指導,就會無所適從,缺乏獨立判辨和思索能力。第70頁24.孔子自謂“述而不作”,可見他并不忽略“述”,但這里卻說“欲無言”,你怎么了解?請作簡明分析。(3分)[答案一]:“述”是孔子教育伎倆,但他同時意識到言教作用有限,有時甚至無效,所以他“欲無言”,身教重于言教。在孔子看來,世間道理,客觀存在,關鍵要靠自己去感悟。[答案二]:“述”是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孔子并不重視創(chuàng)新,“欲無言”傳達是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崇尚,他認為大道就蘊藏在古代文化中,古代博大精深文化有時是傳述不盡,自己去感悟更能領會其精華。)第71頁二十.閱讀《論語》中幾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問題。(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弊釉唬骸拔曳巧?,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弊釉唬骸坝栌麩o言?!弊迂曉唬骸白尤绮谎裕瑒t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第72頁(1)孔子治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等受其政治傾向影響較為顯著。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話最能表達孔子治學態(tài)度?(1分)[答案]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依據(jù)上述對話,你認為孔子為何會有這么治學態(tài)度和教學思想?(3分)
[答案]
因為孔子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復古,推崇周禮,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治學態(tài)度、“予欲無言”、順乎天理、恪守禮樂等教學思想,與他基本政治傾向是相和對應。(只要能分析指出“孔子治學態(tài)度、教學思想和他政治傾向是一致”即可,語言組織無須過分拘泥。)第73頁二十一.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弊迂曉唬骸叭缬胁┦┯诿穸軡?,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弊迂曉唬骸肮苤俜侨收吲c?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p>
第74頁23.上述文字中哪一句話最能表達孔子“仁愛”思想。(1分)[答案]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24.依據(jù)上述對話,你認為孔子“仁愛”思想表現(xiàn)出哪些主要特點?(4分)[答案]
一是“一以貫之”“忠恕”,二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重視“仁愛”實踐性和實效性,以實際行動造福百姓,推進社會進步。第75頁二十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3—24題。(5分)
甲顏淵問仁。子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茶葉轉讓合同范本
- 2025標準員工合同協(xié)議書
- 二級經(jīng)銷商合作合同
- 美術培訓安全協(xié)議書范本
- 2025購銷商品合同模板
- 壁畫文物買賣協(xié)議書
- 婚內股權財產(chǎn)協(xié)議書
- 2025年03月浙江溫州市平陽縣順溪鎮(zhèn)公開招聘編外人員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河南南陽市內鄉(xiāng)縣引進高層次及其他專業(yè)技術人才應試人員筆試(第3號)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Unit 10 Lending a Helping hand 第二課時Exploring the Topic(含答案)仁愛版2024七下英語日清限時練
- 秦皇島市三星級普通住宅小區(qū)物業(yè)服務等級標準
- 接生術操作方法及評分標準
- 養(yǎng)老機構服務與管理全套教學課件
- 構件變形撓度原始記錄表格
- Q∕SY 1502-2012 地下水封石洞油庫施工規(guī)范
- DBJ∕T 15-103-2014 基樁自平衡靜載試驗規(guī)程
- 建設工程法人授權委托書
- T∕CEEMA 002-2022 煤電機組發(fā)電機節(jié)能、供熱和靈活性改造技術導則
- 城市設計導則SOM
- C語言程序設計題庫習集帶答案(128p最全版)
- 反三違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