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鱟保護鱟 從不吃鱟做起_第1頁
認識鱟保護鱟 從不吃鱟做起_第2頁
認識鱟保護鱟 從不吃鱟做起_第3頁
認識鱟保護鱟 從不吃鱟做起_第4頁
認識鱟保護鱟 從不吃鱟做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鱟是“活著的古生物”,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物種價值。鱟的自然地理分布狹窄,因鱟試劑無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對于我國醫(yī)療檢測行業(yè)安全至關重要。鱟的生理生化特性具有潛在藥用價值,但不可隨意食用。民間對食鱟滋補的傳說,不僅沒有科學依據(jù),而且食鱟存在極大安全隱患。2019年3月IUCN正式宣布中國鱟“瀕?!?,中國鱟資源危機迫在眉睫。不良商販依然鋌而走險售鱟宰鱟,引誘群眾獵奇消費,此等違法行為必須堅決抵制。有關情況顯示公眾對鱟依然了解甚少、對鱟保護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本文從鱟的物種價值、吃鱟滋補沒有科學依據(jù)、鱟的毒性等三個方面作介紹,希望引起全社會保護鱟資源的重視,呼吁人們正確認識鱟的物種和資源價值。鱟保護宜從全社會不吃鱟開始做起,人人參與監(jiān)督,制止非法亂捕濫殺鱟,實現(xiàn)中國鱟資源可持續(xù)利用。

一鱟的物種價值1.鱟是“活著的古生物”鱟是活著的古生物,在分類上屬于節(jié)肢動物門(PhylumArthropoda)、有螯肢亞門(SubphylumChelicerata)、肢口綱(ClassMerostomata)、劍尾目(OrderXiphosurida),與寒武紀出現(xiàn)的三葉蟲有密切親緣關系。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鱟化石產生于5億年前的奧陶紀。在化石證據(jù)方面,鱟的一個分支分布于中歐至北美洲,其中在歐洲的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烏克蘭境內發(fā)現(xiàn)了晚泥盆紀、晚石炭紀、二疊紀、晚侏羅紀時期的鱟化石14種。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境內發(fā)現(xiàn)志留紀、二疊紀、侏羅紀時期的鱟化石14種。另一分支經由印度洋分布到東南亞。另外澳大利亞境內發(fā)現(xiàn)晚泥盆紀、晚二疊紀、三疊紀、早白堊紀時期的鱟化石7種。據(jù)報道,1978年在山西省鄉(xiāng)寧下善公社的甘草山發(fā)現(xiàn)中國鱟化石,該化石產于灰白色灰黃色頁巖中,與三葉蟲、植物化石等共同保存,系一套海陸交互相的地層,該鱟化石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我國古生物學在肢口綱劍尾目這個門類的空白。地球上現(xiàn)存的鱟僅3屬4種,其地理分布狹窄,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東南亞一帶沿海海域,歐洲和澳洲截至目前沒有發(fā)現(xiàn)有活鱟的存在。比較鱟化石和現(xiàn)生的鱟形態(tài)結構幾乎沒有大的變化,故鱟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物種價值。2.鱟是“特殊又重要的資源物質”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臨床上使用注射劑時可能發(fā)生過敏反應,如發(fā)熱、頭痛、惡心、嘔吐、膚色發(fā)白、昏迷等,甚至死亡;還有可能發(fā)生熱原反應。因此,熱原檢測是保證醫(yī)藥安全的重要檢驗項目之一。細菌內毒素(Enolotoxin)是G-菌細胞壁上的特有結構,可激活中性粒細胞等,使之釋放出一種內源性熱原質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引起發(fā)熱。內毒素的主要化學成分為脂多糖(LPS)中的類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糖胺二糖為單位通過焦磷酸酯鍵組成的一種獨特的糖脂化合物,是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的毒性成分。鱟是非脊椎動物,其自身防御系統(tǒng)以其血液中的阿米巴細胞作為主要功能組織。阿米巴細胞對LPS極為敏感,當鱟血接觸到革蘭氏陰性菌或LPS時,阿米巴細胞開始脫顆粒,在顆粒成份的介導下血液開始凝固,這種應答機制不僅能吞沒入侵的微生物,而且能防止血液漏出,是鱟能存活億年至今的奧秘之一。鱟試劑是從鱟的血細胞裂解物中提取而來。用于制備鱟試劑的鱟主要為美洲鱟和中國鱟。我國于1975年開始鱟試劑研究,中國藥典1996年4月1日起實施《細菌內毒素檢查法》(BET),成為法定方法。2000年美國藥典(USP)、日本藥典(JP)、歐洲藥典(EP)達成“BET的國際調和案”或稱“統(tǒng)一的BET”,是內毒素檢測的國際統(tǒng)一標準。目前國產鱟試劑能滿足國內醫(yī)藥檢驗需求并有部分出口創(chuàng)匯。日本由于鱟保護行動太晚導致其鱟資源不足以生產鱟試劑,其來源靠巨資購買美國的鱟試劑。由于鱟試劑無可替代又不可或缺,因此大國崛起過程中應當及時認識到其戰(zhàn)略資源物質的重要價值,及時實施中國鱟資源保護行動。3.鱟的仿生學價值“活著的古生物”鱟的形態(tài)、器官構造極其獨特。鱟的視神經系統(tǒng)結構微妙、功能奇特,是生理學和仿生學研究的重要模型,成為提供研究神經系統(tǒng)影響動物行為的典型例子,也是大腦能夠調控視網膜敏感度的最佳模型。1967年美國科學家哈特萊恩(H.K.Hartline)等成功揭示鱟視神經功能而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鱟有兩對眼睛,分別是一對單眼、一對復眼。單眼生長在馬蹄形外殼前端中央的位置,兩只眼睛緊挨著,中間只有一條黑線相隔。單眼對紫外光最為敏感,只能用來感知亮度。復眼生長在馬蹄形外殼兩側,復眼中有800~1000個小眼,每個小眼都是一個獨立的視覺功能單位,鱟可以在光線昏暗的深海里看清周圍的物體。鱟復眼的特殊功能源自其具有光的側抑制作用,可以加強所看圖像的反差,使得模糊的形像變清晰。隨著軍事和航空航天科學發(fā)展及對雷達和高清晰電視及深海攝像技術要求不斷提高,科學家應用光的側抑制原理于電視和雷達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電視成像清晰度和雷達顯示靈敏度,并研發(fā)出各類相關產品。作為一個“活化石”物種,從古生代演化到現(xiàn)在,鱟身上還有很多奇特之處等待人們去發(fā)現(xiàn)。二吃鱟滋補沒有科學依據(jù)1.海洋藥物藥性的科學依據(jù)總體不足海洋藥物一般指海洋藥用物質,即存在于海洋中對人體和其他動植物具有藥效價值的物質。通常也泛指海洋藥用生物,包括目前僅在實驗中具有藥用生理作用的生物,現(xiàn)知1000種以上,分別隸屬海洋細菌、真菌、植物和動物的各個門類。目前有關海洋藥物的研究深度存在很大差異,由于來源困難或化學成分復雜,絕大多數(shù)海洋中藥及其方劑的藥效物質基礎尚未闡明,對海洋中藥和復方有效成分的研究還有待突破。2.古代對鱟藥性的記載缺乏科學依據(jù)古人筆下的鱟常常被描繪成魚,可見古代對鱟的認識存在諸多錯誤之處。比如《康熙字典》對“鱟”的注解是“魚名,似蟹,有子可為醬”。明朝李時珍描述“鱟狀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廣尺余。其甲瑩滑青黑色。鏊背骨眼,口在腹下,頭如蜣螂。十二足,似蟹,在腹兩旁莖。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狀。每過海,相負于背亦曰鱟。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為醯醬。尾有珠雄即不動。漁人取之,必得其雙。雄小雌大,置之水中,伏沙上,亦自飛躍。皮殼甚堅,可為冠,亦屈為杓,入香之可集鼠。其性畏蚊,螫之即死。又畏隙光,射之亦死,其肉作醬。小者名鬼鱟,食之害人”。其記述中“鬼鱟”應是圓尾鱟?!侗静菥V目》對鱟分為“肉、尾、膽、殼”四個部分,并分別記述其氣味、主治等特性與藥效,表明鱟依傳統(tǒng)中醫(yī)經驗可以入藥,但是鱟的藥性應當開展現(xiàn)代科學研究加以證實,而且應當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而不應該隨意食用以免產生不良后果。此外,古代對于鱟的印象存在不少誤傳,比如明代《三才圖會》配的“鱟”圖居然是二條鯉魚樣形象。而有關鱟的藥性截至目前尚缺乏有效成分探索、提取、分離及活性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相關報道,也沒有鱟相關的中藥復方制劑、海洋中藥炮制過程的研究報道。3.民間傳說的滋補沒有科學依據(jù)我國東南沿海部分地區(qū)民眾有將鱟當作蝦蟹等海鮮食用的習慣。中國鱟屬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省級保護動物,由于以鱟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qū)只是縣級或市級,因此地方法律法規(guī)的行政主體無權追究刑事責任,只能行政處罰或勸誡,導致民間吃鱟行為難以得到有效遏制,時至今日廣西沿海市場常見售賣鱟的行為,販賣成鱟、鱟血走私及黑市交易則更是隱蔽而猖獗。愛鱟及環(huán)保人士在福州、泉州和北海等地開展了“拒食拒售中國鱟”公益活動,取得一定效果。有研究表明,食用鱟對身體健康存在極大隱患。(1)鱟肉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致敏性物質,吃鱟可引發(fā)皮膚過敏性斑疹、紅腫和搔癢,嚴重時導致過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應,中毒的死亡率較高。(2)鱟的肉質含有大量內環(huán)酰胺嘌呤類化學物質,是導致痛風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3)鱟血漿的血藍蛋白富含重金屬有機銅(Cu2+),其進入人體后主要蓄積在肝和腎臟,可能加速肝細胞壞死、肝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引發(fā)腎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發(fā)癥。(4)食鱟可能引發(fā)人體造血機能障礙,影響幼兒神經系統(tǒng)的正常發(fā)育。三有關鱟毒性的報道據(jù)1965年報道,小白鼠腹腔內注射圓尾鱟的含水乙醇提取物,最初中毒癥狀呈呆鈍、共濟失調和出汗,其后出現(xiàn)肌肉痙攣、四肢麻痹,在1-2小時內死亡。1986年發(fā)現(xiàn)圓尾鱟腸道內以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為主的弧菌能夠產生河豚毒素,是使鱟帶毒的主要細菌。1994年又有科學家從圓尾鱟腸道、卵及卵巢中檢出3種產毒細菌,表明這些細菌與鱟共生使毒素在圓尾鱟體內積累。國內2000年報道以小白鼠進行毒性試驗,發(fā)現(xiàn)圓尾鱟的毒性遠遠大于中國鱟,成鱟的毒性均比幼鱟大。推測有毒成分可能是河豚毒素樣特性的物質(因中毒癥狀與河豚毒素中毒癥狀非常相似)。河豚毒素為劇毒物質,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物。我國是禁止食用鱟的。但總是有不良商販鋌而走險,每年我國都會發(fā)生吃鱟中毒喪命的慘劇。事實上鱟肉的口感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發(fā)生機體過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然而因有些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吃鱟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商販在其經濟利益驅動下,進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誤導,包括取名“海底坦克”或“海怪”等怪異名稱引誘不明真相來獵奇的消費者,以及隨意編造吃鱟滋補類謠言欺騙人民群眾。這種濫捕濫殺中國鱟和置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顧的行為,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四結語鱟是“活著的古生物”,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物種價值。鱟的自然地理分布狹窄,鱟試劑無可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