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易錯掃描+推敲細節(jié)+核心突圍+史料鏈接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省公開課金獎全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易錯掃描+推敲細節(jié)+核心突圍+史料鏈接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省公開課金獎全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易錯掃描+推敲細節(jié)+核心突圍+史料鏈接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省公開課金獎全_第3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易錯掃描+推敲細節(jié)+核心突圍+史料鏈接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省公開課金獎全_第4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易錯掃描+推敲細節(jié)+核心突圍+史料鏈接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省公開課金獎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7講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活躍儒家思想

知識詮釋思維發(fā)散第十二單元第27講1/56

一、宋明理學1.三教合一(1)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

發(fā)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①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

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2)隋朝,儒學家提出“②三教合歸儒”主張。唐朝實施③

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學正統(tǒng)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挑戰(zhàn)。第十二單元第27講2/562.程朱理學(1)北宋時,形成了以④理為關(guān)鍵新儒學體系——“理學

”,又以北宋程顥、程頤弟兄和南宋朱熹成就最為突出,稱為“程朱理學”。(2)程顥、程頤認為,天理是萬物本原,二者把天理和倫理

道德直接聯(lián)絡(luò)起來,認為“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

下之定理”?!岸獭边€提出“⑤格物致知”認識論,認

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

“理”。第十二單元第27講3/56(3)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認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⑥三綱五常,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編著了后世科舉考試依

據(jù)教科書——《⑦四書章句集注》。(4)評價: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久居于統(tǒng)治地位官方哲學,有力地維護了封

建專制統(tǒng)治。第十二單元第27講4/563.陸王心學(1)南宋時期,理學家陸九淵把“⑧心”作為宇宙萬物本

原,提出“心”就是“理”主張;強調(diào)“宇宙便是吾心,吾

心即是真理”,其學說被稱為“心學”。(2)明朝中期以后,王陽明繼承和發(fā)展了陸九淵學說,成為

心學集大成者,這一學派也被稱為“陸王心學”。王陽明

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命題。在認識論上,他提

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學說。第十二單元第27講5/56【易錯掃描】

(1)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即使一個認為要格

物致知,一個認為要內(nèi)心自省,不過都認為理是萬物本原。

二者實質(zhì)是相同,都屬于理學范圍,只是方法不一樣而已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而心學堅持

“心即理”根本觀念,屬主觀唯心主義。(2)理學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理學真正成為主流思想是從

元代開始。理學對后世最大影響并不是“理”“氣”

等深奧哲理,而是儒學普及化、通俗化。漢代儒學強化

了君為臣綱,宋代理學不但強化了君為臣綱,而且使父為子

綱、夫為妻綱深入人心。將儒家倫理道德觀念推廣到全社會每一個家庭是理學功勞。第十二單元第27講6/56【溫馨提醒】

儒、道、佛在中華文化體系里是不停從

反抗、排斥到相互融合,而又獨立并存,故“三教合一”是

指將儒家綱常倫理,佛教劫變、來世觀念,道教修煉理

論和方法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合并”?!颈嫖鎏嵘?/p>

對于理學和心學聯(lián)絡(luò)與區(qū)分,能夠借助圖

示進行形象記憶,以下列圖:第十二單元第27講7/56二、明清之際活躍儒家思想1.李贄離經(jīng)叛道(1)明朝后期,道學家把孔子奉為“扶天綱,立地紀”神圣,

李贄則自稱⑩異端,形成離經(jīng)叛道不羈性格。(2)李贄向正統(tǒng)思想發(fā)出挑戰(zhàn),強調(diào)人正當私欲,其思想在

一定程度上反應了

資本主義萌芽時期要求。2.黃宗羲對君主專制抨擊(1)黃宗羲是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2)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民主思想,主張以第十二單元第27講8/56“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quán),確保

人民基本權(quán)利,這些主張抨擊了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對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主動推進作用。3.顧炎武提倡經(jīng)世致用(1)顧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重視對社會實際情況了解,形

成了

經(jīng)世致用思想。(2)顧炎武經(jīng)過實地考查,寫成《

天下郡國利病書》。該書記述了山川形勢、物產(chǎn)風俗、民生利弊,有很高實用價值

。第十二單元第27講9/564.王夫之唯物思想(1)王夫之繼承了以前思想家

唯物思想,并加以發(fā)展。(2)王夫之主要思想:世界是物質(zhì),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

在實體;物質(zhì)是不停改變,其發(fā)展改變有規(guī)律可循;主觀

認識是由客觀對象引發(fā),一切事物經(jīng)過考查研究都是可

以認識;靜止是相正確,運動是絕正確。(3)王夫之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思維方法,含有劃時

代意義。第十二單元第27講10/56對宋明理學對人束縛,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學思想。對于儒

學思想中需要或能夠繼承并沒有否定,仍屬于儒家思想

范圍。(2)明清進步思想出現(xiàn)社會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

芽出現(xiàn),所以含有一定反封建和民主色彩?!練w納總結(jié)】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沒有成為社會主流思

想原因:(1)明清之際資本主義萌芽較為脆弱,使早期民

主思想產(chǎn)生、發(fā)展缺乏強有力物質(zhì)基礎(chǔ)。(2)中國傳統(tǒng)

文化束縛和影響。黃宗羲等進步思想家無法從根本上突

破傳統(tǒng)倫理學說羅網(wǎng),無法建立起新倫理學說體系。(3)【易錯掃描】

(1)李贄即使被認為是“異端”,但他只是反第十二單元第27講11/56高度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壓制。封建統(tǒng)治者采

取了一系列辦法以強化專制統(tǒng)治,大興文字獄,壓制反清民

主思想?!舅季S延伸】

明清之際思想批判不是從根本上否定儒

學,而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對儒學批判與繼承,明清之際

三大進步思想家構(gòu)筑了含有時代特色新儒學。階級和時代局限使他們并未建立起完整思想體系,只著

眼于對黑暗現(xiàn)實揭露,沒有上升到制度批判層次;他們所

提出為君之道與治國之道,依然沒有跳出封建傳統(tǒng)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第十二單元第27講12/56

1.宋明理學家普遍提倡“存理”“去欲”涵養(yǎng)論,“格物

”“格心”認識論,“齊家”“治國”功名論,其根本出

發(fā)點是

(

)A.規(guī)范社會秩序,維護統(tǒng)治B.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人才C.修身養(yǎng)性,提升個人涵養(yǎng)D.樹立理學統(tǒng)治地位[解析]

宋明理學作為封建社會精神統(tǒng)治工具,其根本出

發(fā)點就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封建倫理道德秩序。[答案]

A第十二單元第27講13/562.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與宋明理

學家在無私無畏、襟懷磊落等精神上一脈相承,但彼此又有

巨大差異。其中,最大差異是前者

(

)A.認為儒家學者掌握“道”B.宣傳民主革命思想主張C.徹底抨擊宗教思想體系D.猛烈批判君主專制統(tǒng)治[解析]

黃宗羲和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民本與

民主思想萌芽代表人物。黃宗羲在當初清朝專制皇權(quán)

不停加強同時,大膽地批判君權(quán)神授神秘色彩,公開宣稱

“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第十二單元第27講14/563.有學者認為,明清之際中國思想界,“以復古開新模式

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謂“復古開新”,主要表達

(

)①先秦民本觀念復興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③君主專制

受到批判④經(jīng)世致用思潮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第十二單元第27講15/56[解析]

李贄思想強調(diào)尊重人自然欲求,主張男女平等,

表達了民本思想和復古思想,①正確;③則表達了一個開新

思想;②④在強調(diào)古代思想精華同時,還強調(diào)了新思想,

也屬于“復古開新”。所以①②③④均符合題意。[答案]

D第十二單元第27講16/56關(guān)鍵突圍技能聚合第十二單元第27講17/56一、宋代理學興起原因有哪些?有何主要特點?我們應該

怎樣評價宋明理學?1.原因:(1)政治上,兩宋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尖銳,統(tǒng)治

者要求經(jīng)過調(diào)整統(tǒng)治思想,以適應唐末以來重建倫理綱常和

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政治需要。(2)經(jīng)濟上,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得

到快速恢復和大規(guī)模發(fā)展,推進了文化進步。(3)思想上,

是北宋早期“重文”思想解放產(chǎn)物。第十二單元第27講第十二單元第27講18/562.主要特點(1)宋明理學是思辨化儒學?!岸獭焙椭熳印疤炖怼?/p>

、陸九淵和王陽明“心學”,首先在傳統(tǒng)儒學中尋找能

夠用來構(gòu)筑哲學形而上學原因,另首先借鑒佛教和道教

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結(jié)果,把儒家由道德信條式理論體系變成由形而上學作基礎(chǔ)哲學理論體系。(2)宋明理學是以倫理道德為哲學關(guān)鍵儒學。宋明理學與

漢代董氏儒學相比,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

上;與先秦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闡述,更側(cè)重于哲學

表示。第十二單元第27講19/56(3)宋明理學是佛學化儒學。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fā)展一

個新階段,帶有顯著佛學化特點,如借鑒佛、道傳教譜

系而建儒學“道統(tǒng)”;把佛教禁欲主義思想吸收進來,作

為理學關(guān)鍵思想;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主張。3.評價:(1)理學是宋明儒學主流,對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及倫理道德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2)理學重視意志力量,重視氣

節(jié)、品德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主動作用。(3)理學

用“三綱五?!本S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自然

欲求,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第十二單元第27講20/56

材料一

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

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祆洹缎袑m便殿奏禮》材料二朱煮認為:“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則闕了一物道理?!蓖跏厝收J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人教人第一義”。第十二單元第27講21/56材料三心之良知是為圣,圣人之學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

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賢人也;自蔽自昧而不

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雖其蔽昧之極,良知又未尚

不存也?!锻跷某晒珪?/p>

材料一表明了朱熹“天理是萬物本原”思想,材料二表明了朱熹“格物致知”和王陽明認識論,

材料三表明了王陽明“致良知”思想,以上材料共同印證

了與先秦儒學相比,宋明理學是愈加思辨化、哲學化和佛學化新儒學體系。第十二單元第27講22/56【辨析提升】程朱理學與王陽明心學比較學說角度

“二程”理學朱熹理學王陽明心學“理”不同了解“天理”是萬物本原,主宰萬物,先有理而后有物理和氣渾然一

體,不可分離;

主張理先氣后“心即理也”,人心是萬物本原;提出“致良知”學說“理”共同認識“理”和“天理”表示在社會上是儒家倫理道德根本目標都是為維護君主專制和封建統(tǒng)治秩序提供理論

依據(jù)內(nèi)在聯(lián)絡(luò)都屬于宋明理學范圍,都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第十二單元第27講23/56二、與傳統(tǒng)儒學相比,明清之際進步思想有何特點?1.反傳統(tǒng)、反教條。以“異端”自居明朝進步思想家李

贄,指出儒家經(jīng)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

人”。他還提出男女平等等進步主張。2.反封建專制,帶有一定民主色彩。清初黃宗羲提出君主

是“天下之大害”主張;顧炎武提倡“眾治”,反對“獨治

”;當初思想家還提出了種種限制君權(quán)理論和構(gòu)想。這

些思想對晚清民主思潮興起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3.提倡“經(jīng)世致用”。他們主張為學應求務實,致力于社會

變革,力圖扭轉(zhuǎn)明末不切實際學風。第十二單元第27講24/564.反應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要求。他們反對重農(nóng)抑商政

策,提出“工商皆本”主張。

材料一前三代,吾不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

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钯棥恫貢な兰o列傳總當前論》材料二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jīng)營者,

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

者,為君也?!粍t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第十二單元第27講25/56——黃宗羲《原君》材料三顧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應

當“以天下之權(quán),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還提出“保天

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他反對道學空疏浮泛學風,提

倡走出門戶,到實踐中求得真知?!吨袊枷胪ㄊ贰?/p>

材料一表明了李贄反對以孔子是非觀為標準思想,材料二表明了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民主思想,材

料三表明了顧炎武民主思想及經(jīng)世致用學術(shù)觀念。三

則材料印證了明末清初進步思想家們共同思想主張,他們第十二單元第27講26/56進步思想對晚清民主思潮興起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含有

向近代轉(zhuǎn)變意味,但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儒學作為文化主導

地位?!就卣寡由臁?/p>

中國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沒有形成像西歐

啟蒙運動那樣波瀾壯闊景象原因:(1)明清之際資本主義

萌芽較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產(chǎn)生、發(fā)展缺乏強有力

物質(zhì)基礎(chǔ)。(2)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束縛和影響根深蒂固。(3)

高度強化專制中央集權(quán)制度壓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

形成完整體系。第十二單元第27講27/56基礎(chǔ)·角度·思緒第十二單元第27講28/56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1.(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北宋有理學家說:“(王安石)輕用己

私紛更法令,不能興才教化、弭奸邪心,以來遠人……棄誠或

懷詐,興利而忘義,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廢祖宗法令,而不

知其與祖宗之道廢之也?!崩韺W家這么說原因是

(

)A.為了抨擊佛道復興儒學B.認為治國應以德而不以法C.社會秩序良好不需變革D.希望實施政教合一體制第十二單元第27講29/56[解析]

理學家攻擊王安石,認為他重用親信小人變更法令,

是重視眼前利益而忘了道義事情。這么做結(jié)果大家從

表面上都能看到是廢棄了祖宗法令,實際上大家看不到

更嚴重是背離了祖宗道。從材料看理學家認為治國應

該是以德治國,而不是經(jīng)過變更法律方式來治國。[答案]

B第十二單元第27講30/562.(基礎(chǔ)再現(xiàn))南宋朱熹說:“三綱五常,禮之大致,三代相繼,皆

因之而不能變?!逼渌枷?/p>

(

)A.主意在于維護社會友好發(fā)展B.表達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C.與封建專制制度建立相適應D.反應了對儒學批判繼承第十二單元第27講31/56宋時期人物,封建專制制度是秦朝建立。D項朱熹并沒

有對儒學進行批判。[答案]

B[解析]

“三綱五?!笔欠饨▊惱淼赖掠^念象征,朱熹強

調(diào)“三綱五?!钡匚?正是表達了其維護封建倫理道德觀

念,維護封建統(tǒng)治理念。A項與題意不符合,C項朱熹為南第十二單元第27講32/563.(基礎(chǔ)再現(xiàn))《近思錄》記載了這么一段對話——問:孀婦

于理似不可取,怎樣?曰:然。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節(jié)者以

配身,是己失節(jié)也。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托者,可再嫁否?曰:

只是后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該段對話反應思想是

(

)A.孔子禮教B.董仲舒三綱五常C.朱熹理學D.李贄離經(jīng)叛道第十二單元第27講33/56[答案]

C[解析]

解題關(guān)鍵是材料中“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

信息,它屬于朱熹理學。第十二單元第27講34/564.(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據(jù)史料記載,宋代女子吳妙靜新婚

之日,未婚夫在迎親時溺水身亡,她遂出資在溺水處建造一座

五孔石橋,并終生守節(jié)。吳妙靜此舉思想根源最有可能來

自于

(

)A.董仲舒B.朱熹C.王夫之D.王陽明[解析]

依據(jù)題干提供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吳妙靜深受

理學思想影響。[答案]

B第十二單元第27講35/565.(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正統(tǒng)思

想,是一個非常成熟完備、精深儒學思想體系。理學產(chǎn)生

于北宋,有著非常深刻歷史必定性。主要表達在

(

)A.儒學自產(chǎn)生以來長盛不衰B.受到了佛教、道家挑戰(zhàn)C.北宋儒學家抨擊佛道思想D.儒學融合了佛道思想第十二單元第27講36/56在北宋時形成了以“理”為關(guān)鍵新儒學體系,即“理學”。[答案]

D[解析]

魏晉南北朝以后佛道二教興盛,引發(fā)了儒者排斥

和吸收雙重反應,儒學家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第十二單元第27講37/566.(基礎(chǔ)再現(xiàn))“開始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體,使

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有了更強思辨色彩,這是一個了不得成

就,對后世有重大影響?!边@句話評價應是

(

)A.荀子思想B.董仲舒新儒學C.宋明理學D.維新思潮第十二單元第27講38/56[答案]

C[解析]

由材料中“開始把世界本原、社會、人生融為一

體”可知評價是宋明理學。理學家認為,“理”是世界

本原,是天下萬物都要遵照普遍標準?!袄怼北磉_在社會

上是儒家道德倫理,表達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將個人、社

會及宇宙聯(lián)絡(luò)起來,構(gòu)建起理學世界觀。所以選C項。第十二單元第27講39/567.(視角拓展)據(jù)史料記載,明朝重臣海瑞五歲女兒因為從

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塊餅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親”

為由關(guān)以禁閉,直至餓死。這反應實責問題是

(

)A.海瑞治家嚴謹B.儒學地位衰落C.理學摧殘人性D.世風每況愈下第十二單元第27講40/56[答案]

C[解析]

在傳統(tǒng)理學影響下,人們要遵照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

即“三綱五?!薄叭龔乃牡隆钡取_@些道德規(guī)范即使在培

養(yǎng)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了主動作用,不過也扼殺了人天性,

摧殘了人性。而題干中海瑞做法就是這些道德規(guī)范消極

性表達。第十二單元第27講41/568.(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明代《宋元學案》中評述說:“宗

朱(熹)者詆陸(九淵)為狂禪,宗陸者以朱為俗學,兩家之學各

成門戶,幾如冰炭矣?!壬簿V常,同扶名教,同宗

孔、孟。即使意見終于不合,亦不過仁者見仁,知(智)者見知

(智)?!贝嗽u述意在

(

)A.說明理學和心學家理論和實踐不一致B.認為陸九淵思想是佛教思想C.勸說朱熹和陸九淵停頓相互攻擊對方D.說明認識和實踐之間關(guān)系第十二單元第27講42/56[解析]

材料為明代人所寫,作者認為支持朱熹理學家詆

毀陸九淵,而支持陸九淵心學家則貶低朱熹。材料認為理

學和心學“同植綱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都以儒學為

關(guān)鍵發(fā)揮各自看法。而理學家和心學家們相互詆毀則背離

了儒學關(guān)鍵是仁、義、禮、忠、信,這說明他們說是一

套,做是另一套,理論與實踐不一致。[答案]

A第十二單元第27講43/569.(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朱熹在《過分水嶺有感》中寫道:

“地勢無南北,水流有西東。欲識分時異,應知合處同?!敝?/p>

熹以水流分合情景,表示了他與陸九淵現(xiàn)有分歧又有相通

之處。這里“合處同”是指兩人

(

)A.對萬物本原看法相同B.對封建綱常倫紀態(tài)度相同C.探求天理路徑相同D.認為人性良知起源相同第十二單元第27講44/56”是萬物本原,故A項錯誤;朱熹主張“格物致知”方法,

體驗“天理”存在,陸九淵主張“吾心即是真理”,無須心

外求知,故C項錯誤;陸九淵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不符合朱熹對人性良知起源看法,故D項錯誤;二者本質(zhì)一

致,都是以儒家綱常倫理來約束人們行為,維護封建專制

統(tǒng)治,遏制人們自然欲求,表明了殊途同歸特征。故選B

項。[答案]

B[解析]

朱熹認為“理”是萬物本原,而陸九淵認為“心第十二單元第27講45/5610.(基礎(chǔ)再現(xiàn))明清之際思想批判包含著向近代社會演變

原因有

(

)①男女平等②唯物主義③工商皆本④天下興亡,匹夫

有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第十二單元第27講46/56心主義斗爭貫通了整個古代哲學發(fā)展史,不能反應向近代

社會演變。[答案]

C[解析]

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guān)系

萌芽出現(xiàn)和西方近代科學傳入,大大開闊了人們視野,

為思想界注入了嶄新時代氣息。在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掀起了

一股要求個性解放、平等、自由,帶有早期啟蒙性質(zhì)進步

思潮,反應了向近代社會演變歷史發(fā)展趨勢,唯物主義與唯第十二單元第27講47/5611.(視角拓展)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說:“(明)神宗之

待張居正,其禮稍優(yōu),當初論者駭然居正之受無人臣禮。夫居

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師傅自待,聽指使于仆妾,而(當初論者)責

之反是,何也?”對此了解正確是

(

)A.黃宗羲思想含有平等內(nèi)涵B.張居正不尊敬皇帝被人批評C.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D.黃宗羲認為君主是天下大害第十二單元第27講48/56時人就據(jù)此批評張居正沒有君臣禮數(shù),認為張居正沒有像

“仆妾”一樣伺候君王。黃宗羲對此提出質(zhì)疑,表現(xiàn)了他

平等思想。[答案]

A[解析]

材料中黃宗羲認為明神宗對張居正“其禮稍優(yōu)”,第十二單元第27講49/5612.(基礎(chǔ)再現(xiàn)、視角拓展)明清之際有些人說:“古之圣人,以公

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國;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nèi)為

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率此不變……雖

千百年,而吾知其與亂同事,日甚一日者矣?!边@種思想出現(xiàn)

根源在于

(

)A.封建社會危機加深B.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C.程朱理學摧殘人性D.西方民主思想傳入第十二單元第27講50/56沖擊儒學正統(tǒng)地位,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答案]

B[解析]

明清之際這種進步思想時尚是民主思想,造成民

主思想產(chǎn)生最主要社會基礎(chǔ)是因為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與資

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明清之際,西方思想傳入中國還不足以第十二單元第27講51/5613.(基礎(chǔ)再現(xiàn)、能力綜合)閱讀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