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3/11/wKhkGWY7SIKAaeGRAAMFe9zVi_Q102.jpg)
![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3/11/wKhkGWY7SIKAaeGRAAMFe9zVi_Q1022.jpg)
![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3/11/wKhkGWY7SIKAaeGRAAMFe9zVi_Q1023.jpg)
![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3/11/wKhkGWY7SIKAaeGRAAMFe9zVi_Q1024.jpg)
![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3/11/wKhkGWY7SIKAaeGRAAMFe9zVi_Q102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嘉陵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論語》里孔子被描寫成一個教育家。從某種觀點看來,也的確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成人"(《論語.憲問)),所以教給他們以經(jīng)典為基礎(chǔ)的各門知識。作為教師,他覺得他的基本任務(wù),是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墩撜Z)記載,孔子說他自己“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就是這個緣故。不過這只是孔子的一個方面,他還有另一方面,這就是,在傳述傳統(tǒng)的制度和觀念時,孔子給予它們的解釋,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觀推導(dǎo)出來的。例如在解釋“三年之喪"這種古老的禮制時,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論語.陽貨)換句話說,兒子的一生,至少頭三年完全依賴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應(yīng)當以同樣長的時間服喪,表示感恩。還有在講授經(jīng)典時,孔子給它們以新的解釋。例如講到《詩),他強調(diào)它的道德價值時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這樣一來,孔子就不只是單純地傳述了,因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東西。
這種以“述”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學傳之永久,經(jīng)書代代相傳時,他們就寫出了無數(shù)的注疏。后來的《十三經(jīng)注疏》,就是用這種精神對經(jīng)書原文進行注釋而形成的。
(摘編自馮友蘭《孔子:第一位教師》)
材料二:
“述”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墩f文解字》將“述"解釋為“循”;在現(xiàn)代漢語中,“述"可以理解為“敘述”“陳述"講述”“論述"或“闡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義和“述"是相關(guān)的?!吨杏埂罚骸胺蛐⒄?,善繼人之態(tài),善述人之事者也?!比绻覀儗ⅰ靶?的這種解釋和孔子在《論語.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聯(lián)系起來,“述”的深層含義便躍然紙上,也就是“述"表達了“孝”的德性。孔子踐履“孝"這種德性的對象是天。《論語.八佾)講到,“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子道德追尋的是天的使命。對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傳天道,興天道。在《論語.陽貨》第十八章中,孔子說他不想再說話,但是他的弟子子貢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從這段話中可以得出兩點: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終的創(chuàng)造者;第二,孔子認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貢則將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鬃盂`履德性的活動表達了對天的“孝”,而子貢踐履德性的活動則表達了對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將他對經(jīng)典的傳承比作一個孝子做的事情。兒子對父親最大的孝是對父親志向、事業(yè)、夢想的繼承、實現(xiàn)和發(fā)揚光大。同樣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對天的孝。對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動是恢復(fù)天道,這就是對天盡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義涉及了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傳承的義務(wù)。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學活動與“孝”聯(lián)結(jié)起來的人??鬃优c柏拉圖早期的作品《游敘弗倫》對“孝"的定義殊途同歸。蘇格拉底的話問對象游敘弗倫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類對上帝的侍奉。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的哲學活動就是對神靈的侍奉,自己的問答法就是對神靈的侍奉?;谔K格拉底對上帝侍奉的論證,蘇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進行哲學活動是對上帝真正的“孝”。對哲學活動與孝的密切聯(lián)系,亞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認為“孝”的對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踐行“孝"這一德性活動是追求哲學的嚴肅義務(wù),因為追尋哲學是為了探尋真理。
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把哲學活動和“孝”聯(lián)結(jié)起來,盡管每一個人對“孝"的理解不同,這也反映了他們做哲學的方法不同。蘇格拉底通過詰問的方式審查人的信念;亞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過對前人理論的考察、批判發(fā)現(xiàn)真理;孔子則認為從事“孝”的活動就是對天道的傳承。
(摘編自余紀元金小燕韓燕麗《“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條影響深遠,達兩千年之久,成為風氣。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從這一原則,以傳授、注解經(jīng)典為己任。要從事這一學問,必然熟記經(jīng)文才能言而有據(jù)。因而,熟記經(jīng)典成為學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為了讓他們從政,用子夏的話說是“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隋唐以后,科舉盛行,官方明確規(guī)定了讀書人的出路,只有為官一途。學校成為向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婆e使用八股文體,專以四書五經(jīng)命題,以儒家經(jīng)典考學生,答案闡釋以經(jīng)典為準,不允許有超出范圍的見解。
可以說,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條,使得他在教學中有偏重繼承、輕視創(chuàng)新的傾向;倫理關(guān)系與師生關(guān)系的結(jié)合,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這使人們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減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興趣。這樣使得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解釋、學生背誦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摘編自李楊《“述而不作"與傳統(tǒng)教育》)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述而不作”中的“述"內(nèi)涵非常豐富,在古代辭書中解釋為“循”,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一含義被“敘述"陳述”“講述"論述”或“闡述"等含義取代。
B.《論語》中雖然記錄孔子說自己“述而不作”,其實孔子在傳述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也“作"了一些新的東西,后孔子時代的儒學都長期傳承并發(fā)展著這種精神。
C.在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庸》一書中,認為“孝”應(yīng)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說,“述而不作”中的“述"與“孝”是統(tǒng)一的,這種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觀點。
D.“述而不作"的信條,后來成為儒學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熟記經(jīng)典成為學生的基本功,這一傳統(tǒng)一直影響到后來的科舉考試,并且命題答案均以四書五經(jīng)為限。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第一位教師,孔子期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作為偉大的思想家,他認為從事“孝”的活動是對天道的傳承。
B.“孝"在儒家思想學說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來,“孝”不僅限于父母,也體現(xiàn)在對歷史的傳承和對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
C.孔子、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人都將哲學活動與“孝"聯(lián)結(jié)起來,因做哲學的方法不同,對“孝”的理解也有差異。
D.孔子認為,兒子出生的頭三年完全依賴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應(yīng)以同樣的時長服喪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喪"的禮制。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p>
B.“上帝為每個人靈魂提供了選擇機會:或是擁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寧。你可以任選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C.“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p>
D.“倘若沒有天地,哪里會有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空間。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對天地自然獻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對影響兩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條,你是如何看待的?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恼J識。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戲之骨
張中杰
他打小是個沒見過爹娘的孤兒。村里人可憐他,給他幾件舊衣服。時不時給他送碗粥。有紅白大事的時候,他就去幫廚,一來解決吃的問題,二來也算是對大家的報答,好多廚師見他機靈透鉆,想收他為徒。
十二歲時他迷上了戲。七里八鄉(xiāng)逢會趕集唱大戲,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兒圓,支棱著倆招風耳聽得入了迷,連草臺班子的戲也一場不落。有時聽到入境處,一會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一會兒又自顧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驚得看戲人都忘詞了,回過頭看他,拿眼戳他。大家都以為他魔怔了。
“當大廚多好,一輩子好吃好喝,起碼混個肚兒圓!"班頭說。他沖戲臺班頭說想學唱戲。班頭叼個煙袋鍋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
“人不能光為了吃,我得學戲。唱好了,報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恩!”他說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長腔。說畢,他恭敬地跪拜作揖,比臺上的主角還有范兒。班頭被他這一腔驚呆了,又見他心誠,知道感恩,說得在理,讓他跟了戲班子。他除了為戲班子做飯,剩下的時間就跑龍?zhí)?。奇怪的是,沒見他跟誰學過,卻唱念做打樣樣在行。他一個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補啥;要是唱全場,誰看誰呆,連臺上人都能被瞞過,原來的演員心中直怨他搶人飯碗。
生旦凈末丑,他學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顯盡滄桑,扮小生俊逸風流,扮青衣裊娜依人,扮凈角叱咤風云。扮文丑出場,插科打諢,臺上臺下笑聲不斷;當武丑更見真功夫,連臺下力氣蠻的大漢也懼他三分。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風流。
要是唱苦戲,他念及從前孤兒之難,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讓臺下觀眾喉嚨跟著發(fā)堵:又忽然聲聲苦句句淚高亢起來,觀眾眼淚便唰唰直流,臺下哭聲大作。要是唱笑戲,他眉飛色舞,自豪感溢滿于胸。聲音朗朗從喉間有節(jié)奏地往高處走,臺下也跟著大笑不止。鼓掌聲、叫好聲自然是連成一片。
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來挖,私下允以代厚待遇,均被他拒絕。他說:“我從一而終。"一撥撥來人說客悻悻而歸。
劇團八個大戲箱之外。是他那只大小適中的“百寶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床磺孱伾?,到哪兒都背身上,寸步不離。打開箱子,有擦臉毛巾、小鏡子、胭脂膏,也有針線包、紗布,還有跌打丸。大家戲稱之“神秘九號"。
他什么人都敢頂。有個村醫(yī)是戲迷,老死以后送殯。村民們湊錢想讓他出臺戲,正巧與保長的爹八十大壽時間沖突。班頭想給保長的爹演,他斷然拒演。
“一輩子救過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鐵桿票友,我得用戲送他一程。你們不去我一個人去!他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班主無奈,又聯(lián)系其他戲班子,給保長好說歹說,才救了場。他不找女人,說戲就是女人,常常私下里一個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噥噥。他見剩飯搶著吃,每次吃過的碗像舔過似的光,說什么“剩飯姓張,越吃越香”。夏天飯都餿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體好像銅墻鐵壁,從未犯過胃病。
后來,他成了班主。再后來,日本鬼子進了中國。戲班子流離四方,槍炮聲起,馬上轉(zhuǎn)移。不管轉(zhuǎn)到哪里,看戲的也沒幾個,一年掙不了幾個錢。一天,皇帝的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蓋穿個碗大的洞,人倒是沒事,可衣服卻置換不起。他搬開隨身的百寶箱,從里面拿出針線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縫得嚴絲合縫。他放下補好的戲裝,怔怔地發(fā)呆。19路軍從抗日前線撤下來。他找到隊伍說要義演。臺下坐滿士兵,有的衣服上還有血痕。他正演《鍘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陳世美,高潮處,掌聲、喝彩聲四起。忽地狂風刮過來.頭頂搭起的頭柱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爺和邊上昏睡的小孫子來不及反應(yīng)。但見他邊唱邊飛身而起,撲向二人,被柱上的燈砸中腦門兒,瞬間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大家把他翻過身來,“速拿我九號箱來!"血污滿面的他,京腔京韻大聲念白?!懊??”他擺手,“急救包?"他搖頭,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邊嘩嘩啦啦,有五角、一塊、兩塊的紙幣和硬幣,也有閃亮的銀元。
“這些一半給19路軍,一半送我走……”言畢,氣絕而去。19路軍最終還是收下了錢。幾千當兵的向他行軍禮告別。風很大。大家把他葬了。一老戲迷,民間雕刻家,在他墳丘的碑上刻上“戲之骨"。字跡風流,勁直有力。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放下蟒袍“怔怔地發(fā)呆”,表明“他”有因為“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蓋穿個碗大的洞"而無錢再買感到慚愧,也表現(xiàn)了對鬼子的憤恨。
B.“他”非要學戲,不愿當一輩子好吃好喝的廚師,是因為對戲的癡愛和報答父老鄉(xiāng)親的恩情,班頭最后同意收“他"入班。
C.好多廚師想收“他”為徒“他"沒去,沒見“他”學戲“他"卻樣樣在行,一人能演所有角色,這些情節(jié)都表現(xiàn)了“他”對戲的癡迷。
D.我從一而終"速拿我九號箱來”等語言描寫,一定程度上帶著戲劇舞臺的語言特色,也凸顯了人物鮮明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7.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手法和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敘寫了一個孤兒由愛看戲到學戲、演戲,最后演戲時為救人而死的故事,表現(xiàn)出熱愛以戲劇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
B.“他"看戲入境的表現(xiàn),“驚得看戲人忘了戲詞,回過頭看他,拿眼戳他”,甚至以為“他"魔怔了,運用了比喻和夸張手法,反映了“他”對戲的癡迷。
C.開頭說“他"是孤兒、接受村里人接濟長大,為寫“他”知恩報恩,不怕得罪保長給村醫(yī)送殯唱戲以及給抗日的19路軍義演做鋪墊。
D.小說中寫觀眾喉嚨“發(fā)堵"、眼淚“唰唰直流”、“哭聲大作"、“大笑不止”、鼓掌聲叫好聲“連成一片"等直接表現(xiàn)了“他”唱戲的藝術(shù)魅力。
8.文章結(jié)尾老戲迷在“他"墳丘的碑上所刻的“戲之骨”三個字,表明“他"是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9.文中的“他”沒有名字,產(chǎn)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賞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乙】
楚王死,太子在齊質(zhì)。蘇秦謂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東國?!毖僭唬骸安豢伞N伊籼?,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蘇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謂其新王曰:‘與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吾將與三國共立之?!粍t下東國必可得也。”
蘇秦謂薛公曰:“臣聞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非亟得下東國者,則楚之計變,變則是君抱空質(zhì)而負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為之奈何?”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楚與成,則君無敗矣。"薛公曰:“善”。
謂楚王曰: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楚王曰:謹受命。因.獻下東國。謂薛公曰:“楚之勢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
謂太子曰:“齊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請割地以留太子,齊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碧釉唬骸吧?。"倍楚之割而延齊。楚王聞之恐,益割地而獻之,尚恐事不成。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
【注】①薛公:即孟嘗君。
10.材料乙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臣A聞B謀C泄D者E事F無G功H計I不J決K者L名M不N成O今P君Q留R太子S者T以U市V下W東X國Y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道主,文中指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現(xiàn)泛指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B.甲文“因人之力而敝之”與乙文“因獻下東國"兩句中,“因”的含義相同,都是依靠的意思。
C.“君何不留楚太子"中“何”指為什么,與《鴻門宴》“大王來何操"中“何”的含義不同。
D.《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編訂的國別體史書,以戰(zhàn)國時期策士的游說為中心內(nèi)容,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佚之狐舉薦燭之武,但燭之武推辭,鄭伯向燭之武道歉并闡述亡鄭的利害關(guān)系,燭之武答應(yīng)去勸說秦國。
B.蘇秦建議孟嘗君扣留太子,以獲得下東國之地,孟嘗君擔心這樣做會讓自己落得不義之名。
C.蘇秦建議孟嘗君親自去楚國,勸楚王盡快割讓下東國之地,孟嘗君采納了蘇秦的建議。
D.蘇秦讓楚太子用更多的土地賄賂齊國,以獲得齊國的支持。最終楚王割讓更多的土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②請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謁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聞之,可以益入地
14.燭之武和蘇秦游說成功的秘訣有哪些共同點?請簡要概括。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送梓州李使君①
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②,巴人訟芋田③。
文翁翻教授④,不敢倚先賢。
(注)①本詩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東川節(jié)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鎮(zhèn)梓州。②輸橦布:織布納稅。橦木花織成的布,為梓州特產(chǎn)。③芋田,蜀中產(chǎn)芋,當時為主糧之一。④文翁:漢景帝時為蜀郡太守,政尚寬宏,見蜀地僻陋,乃建造學宮,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漸開化。教授:此處指教化百姓。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互文見義,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想象雄奇壯闊,令人耳目應(yīng)接不暇。
B.頷聯(lián)描繪了深山夜雨及山間飛泉懸空而下的景象,遠遠望去,遠處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似的,境界幽深秀麗。
C.頸聯(lián)寫蜀中民俗民情,“漢女"巴人”“橦布"芋田”,緊扣蜀地特點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職事,表達了對李使君重任在肩、前途艱難的深深憂慮。
D.全詩沒有一般送別詩的感傷氣氛,情緒積極,格調(diào)明快,境界高遠,是唐詩中的送別名篇。
16.結(jié)合全詩,談?wù)勗姼枋侨绾伪憩F(xiàn)作者豐富的情感的。
17.(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兩句表現(xiàn)了冉有謙虛敦厚的性格特點。
(2)《登岳陽樓》中杜甫以大胸襟、大手筆,寫出了洞庭湖的大氣象、大氣魄的句子是“,?!?/p>
(3)今年是龍年。中國神話傳說中的蛟或龍,常被引入古詩文中來表情達意,例如:“,。"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和沈變元先生是忘年之交,早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就認識了。1978年,我和變翁都參與了編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全國會議并發(fā)表意見,那一年,他54歲,我33歲。1980年,《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委會在北京虎坊橋香廠路國務(wù)院信訪招待所開始進行工作。我還記得,那時我們每天在分編室里接觸的是大約八百個圖書館上報的海量卡片,面對各種不合規(guī)范的著錄方式,也只能憑借經(jīng)驗去辨識卡片上的錯誤著錄。變翁和我私下里調(diào)侃說:我們這些人成天都和卡片打交道,我們都成了“騙子手”了。當然,也正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每一位參與者的眼界更為開闊,分辨及鑒定能力也相應(yīng)提高許多。
四年前,我為變翁的《沈變元文集》作序。序文的最后一段是:“變翁高齡,今年九十有五,已逾鮐背之年。更難得的是他康健如昔,不時往來蘇寧兩地。"變翁在圖書館學界中版本目錄學領(lǐng)域的地位,可說是芝蘭玉樹,無人可出其上,其閱歷之資之深,大家也只能望其.項.背.?!薄昂芏嘁娺^變翁的朋友,都為老人的健康而感到高興。我亦以為待到山花爛漫時,老人古稀之年,能再約上一班好友,好好作一次暢懷痛飲。"如今只有嘆之、憾之。
18.文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忘年之交B.芝蘭玉樹C.望其項背D.古稀之年
19.請從修辭角度分析“騙子手”這個詞的表達效果。
20.十二月建,是依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而來的節(jié)氣月,屬干支歷(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基本內(nèi)容?!按河牦@春清谷天,夏滿芒夏署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節(jié)氣歌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脫口而出。干支歷法將一歲劃分為十二月建(“十二辰”或“十二月令"),每月令含兩個節(jié)氣。立冬是亥月的起始,大雪是子月的起始,小寒是丑月的起始。那么,“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中的“驚蟄"是的起始;“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中的“清明"是的起始;“立夏連朝劃地寒,看承芍藥倩園官”中的“立夏"是的起始。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有人認為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體熱散失,有助于保暖,所以長胖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天冷時“囤肉”可以抗寒。其實不然,①,若自身產(chǎn)熱有限,仍然不抗凍也不保暖。人體的脂肪組織分為白色脂肪組織和棕色脂肪組織,其中棕色脂肪組織中含有大量的線粒體,當機體進食或遇寒冷刺激時能大量產(chǎn)熱,快速供能,有利于抗寒。②,御寒效果有限。真相是,御寒抗凍不能依賴厚厚的脂肪,而是要靠發(fā)達的肌肉主動發(fā)熱。總之,寒冷的冬日,不妨從“被動囤脂肪模式"切換到“主動囤肌肉模式”,把重點放在均衡的飲食和科學的運動上。如此不僅能御寒抗凍,③
21.下列各句中引號和文中畫橫線句子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白皮書"還顯示,相比娛樂綜藝,觀眾對本土原創(chuàng)的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的滿意度更高。
B.譬如用三尺長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莊叫“長凳”。
C.唐代邊塞詩人中高適與岑參齊名,人稱“高岑"。
D.他們從不允許別人把他們的言論當作“圣經(jīng)”來崇拜。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3.(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耖g俗語
當下,關(guān)于“話術(shù)"的討論愈漸豐富多彩。對此,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與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目捶ā?/p>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D
3.C
4.①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為論據(jù);②采用遞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層層深入,邏輯嚴密;③論證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引證法、例證法、類比論證等。
5.①"述而不作”有其積極的一面,孔子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對文化經(jīng)典的傳承以及要求學生熟背文化經(jīng)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繼承的;②但教學中偏重繼承,限制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知識點】社會科學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對應(yīng)的句段,仔細辨別原文內(nèi)容與選項內(nèi)容的細微之處。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時間、頻率、范圍的副詞,以及某些代詞的指代對象。理清選項中的內(nèi)容在原文中的邏輯關(guān)系,審查是否有增刪詞語的現(xiàn)象。
⑵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推斷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⑶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與論證關(guān)系的能力。解答本題,先理解材料二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再逐個分析選項,判斷正誤。
(4)本題考查分析論證特點的能力。從論證上看,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歸納其論證特點。①從論證方式的角度歸納論證特點。文章的論證方式包括:立論、駁論、立論駁論相結(jié)合。②從論證結(jié)構(gòu)和整體論證思路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議論文,就全文的結(jié)構(gòu)而言,最常見的結(jié)構(gòu)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橫式結(jié)構(gòu);一種是縱式結(jié)構(gòu)。橫式結(jié)構(gòu)包括總分總式結(jié)構(gòu)、分總式結(jié)構(gòu)、總分式結(jié)構(gòu)和并列機構(gòu)。③直接論證還是間接論證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④從論證方法使用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⑤從論點提出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⑥從論點提出的位置和方法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⑦從論據(jù)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從論據(jù)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主要看論據(jù)是否典型、是否新穎。⑧從語言表達的角度歸納文章的論證特點。有的議論文,語言平實樸素;有的文章,在論述過程中,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情文并茂,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歸納一篇議論文的論證特點,從語言表達的角度進行歸納,要指出其語言表達,是平實樸素的,還是生動而富有文采的。
(5)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答案來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現(xiàn)有材料是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jù),但現(xiàn)有材料的原句絕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讀懂多文本的內(nèi)涵、聯(lián)系社會生活現(xiàn)實而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能力。
1.A項,材料二開頭一段原文僅僅對“述"的古今含義做了客觀摘錄,并未說古代的含義為現(xiàn)代含義“所取代”;B項,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說“這種以‘述’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學傳之永久”,并非“都"發(fā)展”;C項,材料二第二段在對《中庸》中這句話的分析闡述時只是說“述'表達了‘孝’的德性”,但這句話并不包含這兩者“統(tǒng)一”的意思。
故答案為:D。
2.D項,“三年之喪"是古代禮制,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對這一禮制作出了相應(yīng)的解釋,并非是他提出來的。
故答案為:D。
3.C項,要正確選出支撐材料二主要觀點的語句,首先要明確材料二的主要觀點。從閱讀材料二不難發(fā)現(xiàn),這段材料主要是就孔子的“孝”展開論述的,而論述的中心就是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傳承。因此,該題提供的四個選項只有C項可以作為這一論點的論據(jù)。A項,只是就孝順父母宗親而言的;B項,強調(diào)要擁有真理;D項,表達對天地自然的敬畏。
故答案為:C。
4.論點、依據(jù):原文第一段“述’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先提出“述’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第二段選取《中庸》《論語》中的話,第三段借用了孔子將子貢對經(jīng)典的傳承的類比事例,材料二以孔子的言行為論據(jù),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
論證結(jié)構(gòu):原文第一段“述’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第二段“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義和‘述’是相關(guān)的……‘述’表達了‘孝’的德性”,先從“孝"述”的基本含義入手;第二段“孔子踐履‘孝’這種德性的對象是天"、第三段“對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動是恢復(fù)天道,這就是對天盡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義涉及了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傳承的義務(wù)”,然后是有關(guān)孔子踐履“孝"的言行;最后一段“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盡管每一個人對‘孝’的理解不同,這也反映了他們做哲學的方法不同。蘇格拉底通過詰問的方式審查人的信念;亞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過對前人理論的考察、批判發(fā)現(xiàn)真理;孔子則認為從事‘孝’的活動就是對天道的傳承”,擴而廣之,從哲學活動進一步分析不同人對“孝"的不同理解,加深論證,邏輯清晰,層層深入。
論證方法:引證法,大量引用古典書籍中相關(guān)的信息以及孔子的言論,豐富文本內(nèi)容,增強說服力可信度。類比論證法,“孔子將他對經(jīng)典的傳承比作一個孝子做的事情”“同樣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對天的孝”,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傳承天道的內(nèi)涵,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舉例論證,后兩段列舉了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人的事例,論據(jù)新穎典型,論證充分有力。對比論證,“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孝’的理解不同……孔子則認為從事‘孝’的活動就是對天道的傳承”鮮明的對比中突出了觀點。
故答案為:①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為論據(jù);②采用遞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層層深入,邏輯嚴密;③論證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引證法、例證法、類比論證等。
5.(1)分析積極方面的作用:從材料三第一段中是“‘述而不作’的信條影響深遠,達兩千年之久,成為風氣。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從這一原則,以傳授、注解經(jīng)典為己任。要從事這一學問,必然熟記經(jīng)文才能言而有據(jù)。因而,熟記經(jīng)典成為學生的基本功"概括為:“述而不作”其積極的一面,孔子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對文化經(jīng)典的傳承以及要求學生熟背文化經(jīng)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繼承的。
(2)總結(jié)出消極方面的內(nèi)容:從材料三第二和三兩段,孔子教育弟子是為了讓他們從政,用子夏的話說是“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隋唐以后,科舉盛行,官方明確規(guī)定了讀書人的出路,只有為官一途。學校成為向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婆e使用八股文體,專以四書五經(jīng)命題,以儒家經(jīng)典考學生,答案闡釋以經(jīng)典為準,不允許有超出范圍的見解??梢哉f,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條,使得他在教學中有偏重繼承、輕視創(chuàng)新的傾向。倫理關(guān)系與師生關(guān)系的結(jié)合,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這使人們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減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興趣。這樣使得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解釋、學生背誦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故答案為:①"述而不作"有其積極的一面,孔子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對文化經(jīng)典的傳承以及要求學生熟背文化經(jīng)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繼承的;②但教學中偏重繼承,限制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答案】6.A
7.C
8.①他癡迷于戲,有戲劇天賦??磻蛉朊?,演啥像啥。②他重義輕財,為人硬氣。做飯、唱戲,報答村里人的恩情;拒絕重金禮聘,拒絕給保長的爹唱戲:舍己救人,為救二大爺和小孫子被門柱砸死。③他支持抗日大業(yè),彰顯民族大義。主動為19路軍義演,把自己一半的積蓄捐給19路軍。
9.①表現(xiàn)了主人公出身的卑微,以此反襯“他”的性格和精神,彰顯了人物的人格魅力。
②以“他"稱之,使之成為一類人的代表,增強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義。
③使作品顯得含蓄蘊藉,在娓娓道來中引起讀者的興趣。
【知識點】分析文本的結(jié)構(gòu),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yīng)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jié)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guān)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jié)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說常見的藝術(shù)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寫、側(cè)面或間接描寫,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設(shè)置懸念,抑揚對比法等等,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體做法、心理以及神態(tài)、肖像等描寫手法涉及的具體內(nèi)容。注意審清題干要求,提取文本相關(guān)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細心篩選,力求準確;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簡潔。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第三人稱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題,可分析對人物形象、主旨、讀者效果的作用。
6.A項,表明“他”有因為“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蓋穿個碗大的洞"而無錢再買感到慚愧,理解有誤,此處有對戲班的活路和一生摯愛的戲的出路的憂慮,對日本鬼子的憤恨,還可能有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故答案為:A
7.A項,主題理解錯,應(yīng)該是“義”,一方面是重義輕財,知恩圖報;另一方面是講民族大義,為抗戰(zhàn)出力。B項,修辭手法理解錯,此處比喻錯,拿眼“戳他”,應(yīng)該是比擬中的擬物。D項,手法錯,這里是側(cè)面描寫,借助觀眾的反應(yīng)表現(xiàn)他技藝高超,這屬于側(cè)面描寫的手法。
故答案為:C
8.“十二歲時他迷上了戲。七里八鄉(xiāng)逢會趕集唱大戲,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兒圓,支棱著倆招風耳聽得入了迷,連草臺班子的戲也一場不落。有時聽到入境處,一會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一會兒又自顧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他癡迷于戲,看戲入迷。
“生旦凈末丑,他學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顯盡滄桑,扮小生俊逸風流……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風流"沒見他跟誰學過,卻唱念做打樣樣在行。他一個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補啥;要是唱全場,誰看誰呆,連臺上人都能被瞞過”,他有戲劇天賦,生旦凈末丑,他學啥像啥,唱啥是啥。
“有紅白大事的時候,他就去幫廚,一來解決吃的問題,二來也算是對大家的報答"人不能光為了吃,我得學戲。唱好了,報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恩”“‘一輩子救過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鐵桿票友,我得用戲送他一程。你們不去我一個人去’他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他為人硬氣,報答村里人的恩情。
“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來挖,私下允以優(yōu)厚待遇,均被他拒絕。他說:‘我從一而終’”“有個村醫(yī)是戲迷,老死以后送殯。村民們湊錢想讓他出臺戲,正巧與保長的爹八十大壽時間沖突。班頭想給保長的爹演,他斷然拒演”,他拒絕重金禮聘,斷然拒絕給保長的爹唱戲。說明他他重義輕財,為人硬氣。
“拉二胡的二大爺和邊上昏睡的小孫子來不及反應(yīng)。但見他邊唱邊飛身而起,撲向二人,被柱上的燈砸中腦門兒,瞬間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他舍己救人,為救二大爺和小孫子被門柱砸死。
“19路軍從抗日前線撤下來。他找到隊伍說要義演"這些一半給19路軍,一半送我走……”,他找到隊伍說要義演,支持抗日大業(yè);把自己的積蓄一半送給19路軍,彰顯民族大義。
故答案為:①他癡迷于戲,有戲劇天賦??磻蛉朊?,演啥像啥。②他重義輕財,為人硬氣。做飯、唱戲,報答村里人的恩情;拒絕重金禮聘,拒絕給保長的爹唱戲:舍己救人,為救二大爺和小孫子被門柱砸死。③他支持抗日大業(yè),彰顯民族大義。主動為19路軍義演,把自己一半的積蓄捐給19路軍。
9.“他打小是個沒見過爹娘的孤兒。村里人可憐他,給他幾件舊衣服,時不時給他送碗粥”,本文以第三人稱“他”敘述故事,表現(xiàn)了人物身份卑微。
“有紅白大事的時候,他就去幫廚,一來解決吃的問題,二來也算是對大家的報答,好多廚師見他機靈透鉆,想收他為徒”,這些內(nèi)容又寫出“他”知恩圖報,天資聰穎等,卑微的出身與高尚的人格形成對比,更好地反襯了人物的人格魅力。
“他"可以是文中具體的小說主人公,也可以指社會上具有與“他”相似品格的其他人,使得人物既有小說的典型性,又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更能凸顯小說的主旨。
“他"沒有名字,活著轟轟烈烈,死后被稱為“戲之骨”,使作品顯得含蓄蘊藉,在娓娓道來中引起讀者的興趣,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故答案為:①表現(xiàn)了主人公出身的卑微,以此反襯“他"的性格和精神,彰顯了人物的人格魅力。②以“他”稱之,使之成為一類人的代表,增強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義。
③使作品顯得含蓄蘊藉,在娓娓道來中引起讀者的興趣。
【答案】10.HOT
11.B
12.C
13.①晉國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獲取土地?
②請讓我把實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zhí)政,然后故意讓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
14.①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guān)系;③以利益打動對方。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篩選信息;文學典籍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jié)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nèi)容的變化等。
⑵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jù)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dǎo)之,應(yīng)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⑶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yīng)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nèi)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乙】
楚懷王死在秦國時,太子還在齊國充當人質(zhì)。蘇秦就對擔任齊相的孟嘗君田文說:“閣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與楚國交換下東國之地呢?"孟嘗君說:“不能這樣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國另立新君,人質(zhì)便失去了挾持的價值,反而落得不義之名。”蘇秦說:“不對,楚國一旦另立新君,閣下大可以挾太子以逼新主:‘如果楚能割下東國之地與齊,我就為大王殺掉太子這個第一政敵,否則我將聯(lián)合秦、韓、魏三國共擁太子為君?!@樣下東國之地必能到手。"蘇秦對孟嘗君說:“我聽說,‘計謀泄露不會成功,遇事不決難以成名’。如今閣下扣留太子,是為了得到下東國之地,如果不盡快行動,恐怕楚人會另有算計,閣下便會處于空有人質(zhì)而身負不義之名的尷尬處境?!泵蠂L君:“先生說得很對,但是我該怎么辦?"蘇秦回答說:“我愿意為您出使楚國,游說它盡快割讓下東國之地。一旦得地,閣下便成功了?!泵蠂L君說:“好主意。"
蘇秦對(新立的)楚王說:“齊人欲奉太子為王,我看孟嘗君是圖謀用太子交換貴國的下東國之地?,F(xiàn)今大王如果不盡快割讓下東國給齊,太子便會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換取齊人對自己的支持。”楚王趕緊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辦!"于是獻出下東國之地。蘇秦回來對孟嘗君說:“看楚王誠惶誠恐的樣子,還可以多割占些土地。”孟嘗君問:“有何辦法?"蘇秦答道:“請讓我把實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zhí)政,然后故意讓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p>
對太子說:“齊國擁立太子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卻以土地賄賂齊國以扣留太子,齊國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數(shù)的土地許諾于齊呢?若能如此,齊人一定會支持您。"太子說:“好主意?!本桶驯瘸醺钭尩亩喑鲆槐兜耐恋卦S諾給齊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甚是驚慌,便割讓更多的土地,還誠惶誠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
10.原句翻譯:我聽說,計謀泄露不會成功,遇事不決難以成名。如今閣下扣留太子,是為了得到下東國之地。
“謀泄者事無功"與“計不決者名不成”是對稱的結(jié)構(gòu),應(yīng)在H和O處斷開,“……者"意思是“……的原因”,應(yīng)在T處斷開。
故答案為:HOT。
11.A.正確。
B.錯誤。依靠;于是。兩句中“因"的含義不同。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于是獻出下東國之地。
C.正確。為什么;什么。兩句中“何”的含義不同。句意:閣下何不扣留楚太子/大王來的時候拿什么了?
D.正確。
故答案為:B。
12.C.“蘇秦建議孟嘗君親自去楚國"錯誤,由原文“對曰:‘臣請為君之楚,使亟入下東國之地’”可知,是蘇秦替孟嘗君去楚國。
故答案為:C。
13.得分點:
(1)“封”,使……成為邊境;“肆”,擴張;“闕”,使……虧損;“焉”,哪里。
(2)“請”,請讓我;“謁”,拜見;“忠”,支持;“益”,更。
故答案為:①晉國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獲取土地?
②請讓我把實情告訴太子,使他前來見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國執(zhí)政,然后故意讓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
14.①由原文“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資齊?齊必奉太子”可知,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
②由原文“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齊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觀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東國也,今王不亟入下東國,則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齊奉己”可知,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guān)系。
故答案為:①站在對方立場,陳述對對方有利的事,引起對方好感;②抓住對方的心理,陳述利害關(guān)系;③以利益打動對方。
【答案】15.C
16.①借景抒情。描繪巴蜀雄秀的山川風光,流露出詩人對李氏即將前往赴任的梓州風光的贊美,以及對友人赴任的祝福。
②敘事抒情。既表現(xiàn)了蜀地的物產(chǎn)、民風,也說明蜀地僻遠經(jīng)濟落后,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遠,有激勵之意。
③用典抒情。真誠勉勵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漢代蜀郡太守文翁為榜樣,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圖。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jié)構(gòu)、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進行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賞析相關(guān)句子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要做好此題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對比(對照)、虛實結(jié)合(聯(lián)想和想象)、正意反說(反語)、反襯(有時與“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共用)、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以聲襯靜)、借古諷今、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間接抒情)、托物言志、用典、烘托、渲染、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等等。答題時找到詩句運用的技巧,再具體分析。
15.C項,“表達了對李使君重任在肩、前途艱難的深深憂慮”說法錯誤。頸聯(lián)寫漢女辛勞織布納稅,巴人地少訴訟爭田,是為了表現(xiàn)蜀地僻遠,經(jīng)濟落后,人民窮困。詩人借此來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遠。這是對友人奮發(fā)有為、大展宏圖的期待和勉勵。
故答案為:C。
16.前兩聯(lián)寫景,“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勾勒出巴蜀層巒疊嶂的群山、無數(shù)險峻深邃的巖壑、高聳云天的林木,同時還有一片杜鵑熱鬧如沸的啼鳴,使萬壑千巖為之振響。如同展開一卷氣勢磅礴的山水畫,令人為之一振?!吧街幸话胗?,樹杪百重泉”,更扣緊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點,先描繪深山冥晦,千巖萬壑中晴雨參半的奇景,再繪出雨中山間道道飛泉,懸空而下。這兩聯(lián)表現(xiàn)出山中景物的層次、縱深、高遠,使畫面富于立體感,把人帶入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作者以欣羨的筆調(diào)描繪蜀地山水景物,表達了詩人對梓州風光的熱烈向往,對李使君即將前往赴任的祝福之情。此處是借景抒情。
第三聯(lián)“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敘事,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遠,這是對友人奮發(fā)有為、大展宏圖的期待和勉勵。此處是敘事抒情。
最后一聯(lián)“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運用有關(guān)治蜀的典故?!拔奈?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用典故以傳達出自己真誠、殷切的期望之意。此處是用典抒情。
故答案為:①借景抒情。描繪巴蜀雄秀的山川風光,流露出詩人對李氏即將前往赴任的梓州風光的贊美,以及對友人赴任的祝福。
②敘事抒情。既表現(xiàn)了蜀地的物產(chǎn)、民風,也說明蜀地僻遠經(jīng)濟落后,人民窮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遠,有激勵之意。
③用典抒情。真誠勉勵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漢代蜀郡太守文翁為榜樣,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圖。
17.【答案】(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3)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錯字的書寫:俟、坼、乾、淵、蛟。
故答案為:(1)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3)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槊痴b,分為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理解、應(yīng)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A
19.①諧音,“卡片"的“片”與“騙"諧音,制造出了幽默調(diào)侃的表達效果。②仿擬或仿詞?!啊帧笨梢灾笇iT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如“舵手"旗手”?!膀_子"加上“手”這個語素,臨時仿擬出了“專門與卡片打交道的人"這個詞,表現(xiàn)出沈變元的風趣詼諧。③反語,“騙子手”貶義褒用,表達了沈變元對這份工作看似抱怨實則熱愛的情感。
20.卯月;辰月;巳月
【知識點】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成語的使用;其他熟語的使用;表示時間用語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讀懂文本,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再根據(jù)自己的積累填寫合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和分析常見的修辭手法表達效果的能力。準確解答此類題目,分為三個步驟: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及效果;②結(jié)合句子,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③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了怎樣的感情。
(3)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學和文化常識題一般出自課文內(nèi)容,又有所延伸,所以應(yīng)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積累、識記。解答時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
18.A.忘年之交:指不拘年歲行輩差異而結(jié)交的朋友。根據(jù)語境“我和沈燮元先生"那一年,他54歲,我33歲”可知,二人年齡和行輩差異都較大,使用正確。
B.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優(yōu)秀子弟。語境意在強調(diào)燮翁在圖書館學界中版本目錄學領(lǐng)域的地位非常之高,不涉及“有出息的優(yōu)秀子弟”,使用不當。
C.望其項背:看得見別人的頸項和后背。形容差距不大,能夠趕得上。根據(jù)“無人可出其上”,可知語境側(cè)重強調(diào)沒人趕得上他,不涉及“差距不大,能夠趕得上”,使用不當。
D.古稀之年:七十歲的代稱。根據(jù)“今年九十有五,已逾鮐背之年”,可知燮翁早已過了七十歲,使用不當。
故答案為:A。
19.畫橫線句子使用了諧音,“卡片"的“片”與“騙"諧音,形成幽默的表達效果,“燮翁私下調(diào)侃道”,表現(xiàn)出沈燮元先生風趣的形象特點;
“騙子"一詞加上“手”,成為“騙子手”,是仿擬“舵手”“旗手"等詞的特點,具有臨時義,詞義也可以聯(lián)想產(chǎn)生,表達“專門與卡片打交道的人”的意思,表現(xiàn)出沈燮元語言的風趣詼諧的特點。
畫橫線句子貶義詞褒用,“騙子手"本為貶義詞,此處貶義褒用,“那時我們每天在分編室里接觸的是八百多個圖書館上報的卡片”,我們這些人都成了“騙子手”,表現(xiàn)了編輯工作量之大和工作的辛苦,使表達更加鮮明生動。
故答案為:①諧音,“卡片”的“片"與“騙”諧音,制造出了幽默調(diào)侃的表達效果。②仿擬或仿詞?!啊?可以指專門從事某種職業(yè)的人,如“舵手”“旗手"?!膀_子”加上“手"這個語素,臨時仿擬出了“專門與卡片打交道的人”這個詞,表現(xiàn)出沈變元的風趣詼諧。③反語,“騙子手"貶義褒用,表達了沈變元對這份工作看似抱怨實則熱愛的情感。
20.廿四個節(jié)氣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對應(yīng)“十二月令”: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月令含兩個節(jié)氣,立冬是亥月的起始,大雪是子月的起始,小寒是丑月的起始,以此類推,那么立春是寅月的起始,驚蟄是卯月的起始,清明是辰月的起始,立夏是巳月的起始。
故答案為:卯月;辰月;巳月
【答案】21.D
22.①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熱;;②但“囤”的是不產(chǎn)熱的白色脂肪;;③還能收獲滿滿的健康。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引號,先判斷文章中引號的用法,再逐個判斷選項中引號的用法,然后選出正確的一項。
(2)本題考查補寫句子能力。這類題目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nèi)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數(shù)限制。所補寫的句子的內(nèi)容來源于文本。具體說,所補寫句子的內(nèi)容、語言要從上下文的有關(guān)材料中去提煉和概括,離開文本不可能補寫正確。所補寫句子與上下文關(guān)系:或引領(lǐng)下文,或總結(jié)上文,或與上下文銜接連貫?!霸~語從文本中來"引領(lǐng)、總結(jié)、銜接”這兩層意思要綜合起來,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幾乎是唯一的。
21.劃線句的“囤肉"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A.表示特定稱謂;
B.表示特特定稱謂;
C.表示特定稱謂;
D.表示特殊含義。
故答案為:D。
22.第一空,前面說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體熱散失,有助于保暖,天冷時“囤肉”可以抗寒;然后用“其實不然"對此否定,說明“囤肉”并不能抗寒,,因為后句是“自身產(chǎn)熱有限"不保暖”,此處應(yīng)與“熱"聯(lián)系起來,可將表述為: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熱;
第二空,此處將人體脂肪組織分為白色脂肪組織和棕色脂肪組織,棕色脂肪組織能夠抗寒;后面“御寒效果有限"的自然是不能“大量產(chǎn)熱,快速供能”白色脂肪組織,可填:但“囤"的是不產(chǎn)熱的白色脂肪;
第三空,“均衡的飲食和科學的運動”不僅能御寒,當然還對健康有好處,可填:還能收獲滿滿的健康。
故答案為:①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熱;②但“囤”的是不產(chǎn)熱的白色脂肪;③還能收獲滿滿的健康。
23.【答案】【參考例文】
讓真誠和適度在舌尖綻放
于人際紛繁之世,言語猶如舞者于舞臺之上,翩翩起舞,既輕盈又多變。它們?nèi)顼L中之羽,時而飄忽不定,時而銳不可當。亦如劍之雙刃,既能撫慰人心之創(chuàng)傷,又可傷人至深,難以愈合。
自孔夫子之《論語》流傳千古,其中珠璣之語,無不告誡世人:言辭之妙,既在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又需謹防其如刀似劍,傷人無形。圣人之言,猶如一盞明亮之燈,照亮歷史長河,讓我們看清巧言背后之虛偽與狡詐。
思及三國時期曹操麾下之楊修,才華橫溢,卻因口舌之利,終招殺身之禍。他的巧言令色,雖暫時贏得曹操的青睞,卻也在無形中埋下了悲劇的種子。再看那歷史上的趙高,指鹿為馬,用詭辯之術(shù)欺瞞眾人,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終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此皆警世之例,明示巧言之害不可不防。
然而,言辭亦有春風化雨之力,能滋潤人心,給予人溫暖與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此言道盡良言之美,亦顯出惡言之惡。如魯迅之筆,如匕如槍,直指人心之黑暗,試圖喚醒沉睡中的民眾。他的言辭雖犀利尖銳,卻也充滿了對民族未來的深深關(guān)切與期望。他的文字猶如一劑良藥,雖苦口卻能治病救人。
又如馬丁·路德·金那篇著名的《IHaveaDream》,他以激昂的言辭為黑人爭取平等權(quán)利而吶喊,他的演講充滿激情與力量,激勵著無數(shù)人為自由與正義而奮斗。這些例子都充分證明了真誠與善意的話語能夠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話術(shù)之妙,存乎一心。真誠與適度是駕馭話術(shù)的關(guān)鍵所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卻將話術(shù)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他們?nèi)缤g(shù)師般運用話術(shù),將虛假的表象裝扮得光鮮亮麗,以甜言蜜語迷惑他人,最終卻往往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利益,也破壞了自己的信譽和形象,實則是自掘墳?zāi)怪e。
因此,我們應(yīng)該學會正確運用話術(shù),用真誠和適度的言辭去與他人交流。在交流中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和理性的思考,不被甜言蜜語所迷惑,也不被惡意中傷所激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發(fā)揮話術(shù)的積極作用,讓人際關(guān)系更加和諧美好。愿我們都能善馭此舌尖上的劍舞之術(shù),讓言辭成為傳遞愛與溫暖的使者!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論語》中的“巧言令色,鮮矣仁!”,二是中國俗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兩句話都強調(diào)了語言的重要性及其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
【題干分析】首先,我們需要理解材料中的兩句名言?!墩撜Z》中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告誡我們,過于花言巧語、善于偽裝的人,往往缺乏真正的仁愛之心。這提醒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警惕那些表面上說得好聽,但實際上并不真誠的人。而中國俗語“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則強調(diào)了良言和惡語對人產(chǎn)生的截然不同的影響。良言能夠給人帶來溫暖和鼓勵,而惡語則會傷害人的感情和自尊。
其次,我們需要關(guān)注材料中關(guān)于“話術(shù)”的討論。這里的“話術(shù)"可以理解為說話的藝術(shù)和技巧。在當今社會,話術(shù)被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場合,如商務(wù)談判、公關(guān)活動、演講等。掌握一定的話術(shù)技巧對于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人際交往都非常重要。但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那些濫用話術(shù)、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行為。
【立意提取】探討語言和言辭的力量及其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強調(diào)真誠、善意的言辭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同時關(guān)注話術(shù)在當今社會中的應(yīng)用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確運用話術(shù)來提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在寫作時,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良言和惡語的影響,以及話術(shù)在不同場合下的運用。同時,我們也可以結(jié)合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評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最終,我們要回歸到如何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上來,成為一個善于運用語言、傳遞正能量的人。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guān)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shù)牡胤街苯踊蜷g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yīng)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3月月考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嘉陵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在《論語》里孔子被描寫成一個教育家。從某種觀點看來,也的確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成人”(《論語.憲問)),所以教給他們以經(jīng)典為基礎(chǔ)的各門知識。作為教師,他覺得他的基本任務(wù),是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墩撜Z)記載,孔子說他自己“述而不作"(《論語述而)),就是這個緣故。不過這只是孔子的一個方面,他還有另一方面,這就是,在傳述傳統(tǒng)的制度和觀念時,孔子給予它們的解釋,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觀推導(dǎo)出來的。例如在解釋“三年之喪”這種古老的禮制時,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論語.陽貨)換句話說,兒子的一生,至少頭三年完全依賴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應(yīng)當以同樣長的時間服喪,表示感恩。還有在講授經(jīng)典時,孔子給它們以新的解釋。例如講到《詩),他強調(diào)它的道德價值時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這樣一來,孔子就不只是單純地傳述了,因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東西。
這種以“述"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學傳之永久,經(jīng)書代代相傳時,他們就寫出了無數(shù)的注疏。后來的《十三經(jīng)注疏》,就是用這種精神對經(jīng)書原文進行注釋而形成的。
(摘編自馮友蘭《孔子:第一位教師》)
材料二:
“述"的內(nèi)涵非常豐富?!墩f文解字》將“述”解釋為“循";在現(xiàn)代漢語中,“述”可以理解為“敘述"陳述”“講述"論述"或“闡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義和“述”是相關(guān)的?!吨杏埂罚骸胺蛐⒄撸评^人之態(tài),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們將“孝”的這種解釋和孔子在《論語.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聯(lián)系起來,“述"的深層含義便躍然紙上,也就是“述”表達了“孝"的德性??鬃盂`履“孝”這種德性的對象是天?!墩撜Z.八佾)講到,“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鬃拥赖伦穼さ氖翘斓氖姑?。對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傳天道,興天道。在《論語.陽貨》第十八章中,孔子說他不想再說話,但是他的弟子子貢說:“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從這段話中可以得出兩點: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終的創(chuàng)造者;第二,孔子認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貢則將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鬃盂`履德性的活動表達了對天的“孝”,而子貢踐履德性的活動則表達了對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將他對經(jīng)典的傳承比作一個孝子做的事情。兒子對父親最大的孝是對父親志向、事業(yè)、夢想的繼承、實現(xiàn)和發(fā)揚光大。同樣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對天的孝。對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動是恢復(fù)天道,這就是對天盡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義涉及了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傳承的義務(wù)。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學活動與“孝"聯(lián)結(jié)起來的人??鬃优c柏拉圖早期的作品《游敘弗倫》對“孝”的定義殊途同歸。蘇格拉底的話問對象游敘弗倫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類對上帝的侍奉。蘇格拉底認為自己的哲學活動就是對神靈的侍奉,自己的問答法就是對神靈的侍奉。基于蘇格拉底對上帝侍奉的論證,蘇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進行哲學活動是對上帝真正的“孝"。對哲學活動與孝的密切聯(lián)系,亞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說,“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認為“孝"的對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踐行“孝”這一德性活動是追求哲學的嚴肅義務(wù),因為追尋哲學是為了探尋真理。
孔子、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把哲學活動和“孝"聯(lián)結(jié)起來,盡管每一個人對“孝”的理解不同,這也反映了他們做哲學的方法不同。蘇格拉底通過詰問的方式審查人的信念;亞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過對前人理論的考察、批判發(fā)現(xiàn)真理;孔子則認為從事“孝"的活動就是對天道的傳承。
(摘編自余紀元金小燕韓燕麗《“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條影響深遠,達兩千年之久,成為風氣。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從這一原則,以傳授、注解經(jīng)典為己任。要從事這一學問,必然熟記經(jīng)文才能言而有據(jù)。因而,熟記經(jīng)典成為學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為了讓他們從政,用子夏的話說是“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隋唐以后,科舉盛行,官方明確規(guī)定了讀書人的出路,只有為官一途。學校成為向科舉輸送考生的途徑之一??婆e使用八股文體,專以四書五經(jīng)命題,以儒家經(jīng)典考學生,答案闡釋以經(jīng)典為準,不允許有超出范圍的見解。
可以說,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條,使得他在教學中有偏重繼承、輕視創(chuàng)新的傾向;倫理關(guān)系與師生關(guān)系的結(jié)合,造成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這使人們從青少年時代起就減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興趣。這樣使得傳統(tǒng)教育以教師解釋、學生背誦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
(摘編自李楊《“述而不作”與傳統(tǒng)教育》)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述而不作"中的“述”內(nèi)涵非常豐富,在古代辭書中解釋為“循”,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一含義被“敘述”陳述"講述”“論述"或“闡述”等含義取代。
B.《論語》中雖然記錄孔子說自己“述而不作”,其實孔子在傳述文化遺產(chǎn)的同時,也“作”了一些新的東西,后孔子時代的儒學都長期傳承并發(fā)展著這種精神。
C.在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庸》一書中,認為“孝"應(yīng)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說,“述而不作"中的“述”與“孝"是統(tǒng)一的,這種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觀點。
D.“述而不作”的信條,后來成為儒學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熟記經(jīng)典成為學生的基本功,這一傳統(tǒng)一直影響到后來的科舉考試,并且命題答案均以四書五經(jīng)為限。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第一位教師,孔子期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作為偉大的思想家,他認為從事“孝"的活動是對天道的傳承。
B.“孝”在儒家思想學說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來,“孝"不僅限于父母,也體現(xiàn)在對歷史的傳承和對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
C.孔子、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等人都將哲學活動與“孝”聯(lián)結(jié)起來,因做哲學的方法不同,對“孝"的理解也有差異。
D.孔子認為,兒子出生的頭三年完全依賴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應(yīng)以同樣的時長服喪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喪”的禮制。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主要觀點的一項是()
A.“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B.“上帝為每個人靈魂提供了選擇機會:或是擁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寧。你可以任選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C.“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D.“倘若沒有天地,哪里會有人類生存發(fā)展的空間。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對天地自然獻上的一份崇高敬意?!?/p>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對影響兩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條,你是如何看待的?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恼J識。
【答案】1.D
2.D
3.C
4.①緊緊圍繞中心論點展開論述,主要以孔子的言行為論據(jù);②采用遞進式的論證結(jié)構(gòu),層層深入,邏輯嚴密;③論證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引證法、例證法、類比論證等。
5.①"述而不作”有其積極的一面,孔子向弟子們解釋古代文化遺產(chǎn),對文化經(jīng)典的傳承以及要求學生熟背文化經(jīng)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繼承的;②但教學中偏重繼承,限制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知識點】社會科學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野外超光譜輻射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輸酸/堿膠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牙齒壓腳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天地扣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超音波下止機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竹板材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化工產(chǎn)品批發(fā)商客戶價值最大化考核試卷
- 拆除工程中的消防安全考核試卷
- 2025-2030年戶外童裝裝備店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呼吸音智能分析軟件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腦出血的護理課件腦出血護理查房PPT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培訓課件
- 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Excel版)
- Unit+4+History+and+Traditions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課件 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
- 提高預(yù)埋螺栓安裝一次驗收合格率五項qc2012地腳
- 2023年全國自學考試00054管理學原理試題答案
- 六年級譯林版小學英語閱讀理解訓練經(jīng)典題目(附答案)
- GB/T 18015.1-1999數(shù)字通信用對絞或星絞多芯對稱電纜第1部分:總規(guī)范
- GB/T 12332-2008金屬覆蓋層工程用鎳電鍍層
- CQJTG∕T D09-2021 重慶市高速公路特殊路段交通安全設(shè)施設(shè)計指南
- 東洋(TOYO)VF64C系列變頻器中文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