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_第1頁
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_第2頁
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_第3頁
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_第4頁
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學好太極拳的不平凡經歷

本人學習陳式太極拳有23個年頭了。先是跟隨一位朋友學會了老架一路的套路,后來又在一家全國非常出名的拳館高級培訓班學習,希望繼續(xù)提高老架一路。再后來曾利用休假時間在陳家溝一家拳館付高費學習老架,決心把功夫學到身。大家應該認為,我的功夫應該練的不錯了吧。的確,本人也曾沾沾自喜,以為學有所成,常在人前秀太極,頗有陶醉。然而一次偶遇,在與一位陳家溝陳式太極拳太極傳人一番交談、聽他點評后,頓覺膚淺到皮毛,狹隘如坐井!

那么太極拳的井水到底有多深,且聽俺慢慢道來

89年冬,認識一位王姓朋友。80年代初他在陳家溝武校學習老架。當時的教練有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他在那里學了兩個月,學會老架一路和二路。王朋友(為尊重起見,隱其真名,姑且叫他王五吧)的套路表演讓我大開眼界,因為之前只見過公園、廣場上老年人練的楊式太極拳,只不過是一種體操形式而已。而太極拳那種剛柔并濟、纏繞回旋的架式果被王五演練出了神韻風采,又聽王五講了不少陳家溝名家的武術事跡,羨慕死了,覺得陳家溝不僅功夫厲害,而且美感很強。遂懇請學習,王五很爽快地答應。

就這樣,跟王五突擊性學老架一路有兩個月。很感謝王五的真誠付授,每個動作都盡量示范。沒有絲毫的保守之意。這使我學的更投入,興趣更濃烈,立志將陳式太極功夫練好。

因工作需要,王五去了很遠的地方。從此我只能靠自己練了。當時我還在深圳工作,周圍沒有練陳式的,也沒有陳氏村人開館,所以自己就是練著感覺著,時有小進步,也很高興。我很投入,買有不少書、dvd,還把陳鑫的《圖說》當作工具書。

2003年我調到省城工作,就在一家很知名的太極拳館報名參加了里面的高級培訓班,因為我認為自己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懷著久旱逢甘霖的心態(tài),天天晚上去學。每班課兩個小時,頭一小時熱身練基本功,后一小時,先跟教練走一遍老架一路,然后教練再教幾個動作。教練再帶領著學習幾遍這幾個動作,最后再練一遍老架一路。本人學習的興致很高,練得很投入。

許多練太極拳的朋友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從一片空白到學會一個太極拳套路,最多一個月的時間就夠了,這個時候心里因為終于掌握了一套惠及終生的健身方法而感到非常自豪,練拳的興致到了頂峰。日練不輟,陶醉于其中,自娛自樂,如此這般半年過去了,忽然發(fā)現每個招式的運動方法都還不夠規(guī)范,運動的道理還是空白,自己練的那套太極拳僅是空架子而已(被大家嘲笑為“太極操”),于是,困惑了,恍惚了,知不足而開始尋師訪友,繼續(xù)深造。有條件的,就會到就近的太極拳館繼續(xù)學習。

我在該拳館學習了兩個月,學習的效果卻遠沒達到本人的期望。陳式太極拳(各家太極拳都是如此)的一招一式,都需要教練員細致到位地講解其運動的方法和道理,也就是拳法和拳理,否則就是動作上的錯誤,內功上的偏差。遺憾的是,那幾個教練是只管叫怎樣擺架勢、走套路,其他幾乎避而不談。教練要求你“虛領頂勁、含胸塌腰、沉肩墜肘、內三合外三合”等等,反復強調“放松”,但當我向幾個教練請教具體的方法時,都給含糊回避了,或幾句不明不白的解釋給打發(fā)了。我當時甚至有氣憤的沖動。因為我有幾年的練拳經驗了,而且買了好多太極拳書籍、光盤學習鉆研,所以我知道我需要教練員多講方法和拳理,需要教練員不斷指出自己的錯誤地方(自己很難發(fā)現)。比如又一次走套路從懶扎衣到六封四閉時,一教練說我下捋的兩手相隔太遠,我趕忙虛心問兩手相隔要多遠為合適?那教練假裝沒聽見,扭身走開了,當時氣得我真想和他論理:我是掏了高級培訓班的學費的,你沒有理由不給我指導!

更有意思的,可能好多學員都經歷過,你在做動作時,教練會很“認真地”說“你的腰沒放松”、“把胯松開”等等,若你問“怎么松開呀?”,哈哈,我可以猜到,他要么一通長篇大論引經據典滔滔不絕給你講的一頭霧水似懂非懂忽忽悠悠找不著北,要么很干脆“中肯”地說:“多練習,慢慢你就會有感覺的”。

好了,且說練習太極拳要從松柔活順入手,究竟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兩年前,一位癡迷于練陳式太極拳二十多年的老拳師(為尊重起見,本文隱去所有當事人的真實姓名)約我一塊兒專程去拜見了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的代表傳人陳沛菊,陳沛菊大師當時還沒有開辦拳館。他說了自己練拳的經歷和效果,先后拜了幾位有名的太極拳名師,要么是保守含蓄,要么是徒有虛名,功夫上身得很慢,對太極拳是又愛又恨云云(我聽得都挺感動----一個執(zhí)著的武癡),他向陳沛菊提出了一個字的請求:“松”。陳沛菊大師呵呵一笑:“家傳一頁紙,世傳萬卷書,想做到送順,其實就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解決了,哪有那么神秘呀?!”于是,我也意外地有幸沾光得到陳老師的點化,并且在隨后的練拳中功力進步很明顯。后來再看別人練太極拳時,一眼就能看出來那人的水平有多高。就這樣,在那個拳館的高級班提高學習了倆月,套路練得沒的說,到個晨練場所走一邊架子,那叫個“動若游龍、行若流水”呀,洋洋大觀、瀟瀟灑灑,總會聽到一些練習太極拳的稱贊,虛榮心膨脹起來了。但內心里確實清醒得很:僅是花拳繡腿而已。較之于陳鑫、陳長興所言之拳理拳法,以及陳家溝所流傳的陳氏歷代高手之武技,本人連門檻都還沒有邁進,內心里即慚愧又無奈。

但是,我的太極夢依然美麗著呢。2008年夏天,單位事情不多,請了一個月的假,欲到陳家溝拜訪名師,力求學得太極真功。到了陳家溝,尋個旅店住下,頭兩天,咱決定先來個調研偵查,選個能真正學點東西的去處,于是先去那幾家拳館轉悠,又與村人聊天打聽。有村人推薦一老拳師,在自己家里開館收學員,有功夫,教拳嚴肅實在。在村人的帶領下,拜見了陳老拳師(隱去真名),60歲左右,神態(tài)端肅而不乏和氣,一看便知是個莊重、有見識的老者。我先介紹了來意,敘述了學拳的過程,練拳的效果,以及此次學拳的目的。陳老拳師眉頭微皺:“像你這樣的練拳的我見到不少,越練越有癮,越練越感到問題多,需要指導......對太極拳是又愛又恨。”-----說道心窩里了。

陳老拳師家里挺寬敞,已經有3個外省的學員住在他家學習。每天上午下午共四個小時的課,陳老拳師的兩個兒子執(zhí)教,陳老拳師有空時也過來指點一會。因為來一次不容易,我們這四個學員都很勤奮,天一亮就起床自己練功,晚上至少再練拳倆小時,每天早上起床時腰腿都疼得不想動,兩個教練也挺認真的,耐心地講授、比劃、指點每一個招式的運動方式和技擊要領。比起原來所在的拳館,我暗自慶幸找對地方了。

一天下午下課后,去街上的商店買點東西,就與店主閑聊起來。店主約摸35左右,聽出我是外地口音,就問:“是來學拳的吧?”我說是。

店主:“在哪一家學的?”我報出陳老拳師的名字。

店主:“他教拳還是不錯的,有功夫?!蔽乙哺胶头Q是。

聊了一會我學拳的情況和求學的迫切期望后,店主突然來了一句:“你既然

太極拳之謂拳也,本旨在搏擊,陳氏歷代先祖名手輩出,功夫絕倫,已為世人所知,至民國時期,仍有陳克忠、陳發(fā)科、陳立憲等諸多悉得真?zhèn)鞯拇砣宋?,其神功妙技仍在陳家溝津津樂道地傳誦。而當代人太極拳的功夫咋樣呢?起碼幾乎聽不到村人的“津津樂道”了,而且可能是出于忌諱,人們很少去做評論了。太極拳那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挨住何處何處擊”、“虎威比猛,鷹揚比疾”的功夫層次仿佛已成昨日神話了。不知你見過現在的推手比賽沒有,那叫個慘不忍睹啊,但見臺上兩個莽漢頭對頭、肩頂肩熊抱一起,又撕又扯,又扛又摔,仿佛摔跤,不勝摔跤,跟街頭潑皮斗毆有何二致?!你咋不用你那“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呢?你的整天掛在嘴上的“內家神功”呢?

武林風擂臺賽上太極拳的功夫咋就不見蹤影?泰拳拳師們幾番闖進國門叫囂挑釁,今年的武搏會上的中國自由搏擊隊全軍覆沒,06年的國際武術搏擊賽被打的傷殘累累......“名”震武林的太極拳大師們、冠軍們,你們在哪里呀?怎么沒一個敢出頭呢?難道果真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這個問題,我問過一家太極拳拳館的一個教練,他說:“關鍵是不在一個層面的東西,規(guī)則也不一樣?!蔽彝?,我暈,我當時想到一個詞“臉皮可真厚”。你們在教拳時理論一套一套的,讓學員當陪練靶子時神技無敵,表演的架子龍飛鳳舞婀娜多姿飄飄欲仙煞是漂亮啊!

大家可能留意到你身邊教太極拳的,總是強調養(yǎng)生啊保健啊修身啊養(yǎng)性啊文化啊哲理啊,你跟他提搏擊,他跟你談武德啊涵養(yǎng)啊忍讓啊,幾乎沒見到過他跟別人真正交手,但他興致來時就會眉飛色舞地吹噓自己已經練拳多少年,深得某個陳家溝大師的真?zhèn)鳎Ψ蜻_到了XX層,可以如何如何發(fā)動自己的內功打人。你若不信,他就會讓你站著,慢慢地把手向他伸過去打他,他會一招將你撂倒。其實,這跟趙本山賣拐是一樣的忽悠----你使勁跺腳你也會腿麻。有沉思,悠悠道:“應該會有吧,陳立憲讀書有過目不忘的天份。”現實是悲劇式的,也必須面對,別聽那些“武賴”們的各種遮羞措辭,你必須承認——中國的傳統武術在趨于衰敗,太極拳亦復如是。太極拳已經體育化、模式化(美名曰“”標準化競賽套路)、表演化了。陳家溝陳氏家傳的傳統太極拳已經被“整容”了。須知,陳家溝陳氏先祖?zhèn)兊奶珮O拳功夫不是吹出來的,不是炒作出來的,是苦練與實戰(zhàn)較技中修煉出來的,是武林公認的?,F在有些大師們只顧商業(yè)獲利,把最根本最首要的職責和使命“全面?zhèn)鞒泻凸獯筇珮O拳”當做了噱頭招牌。

現在,我來擺擺目前太極拳的譜吧。1826年楊露禪拜師于陳長興學拳,藝成,于1856年赴京城端王府授拳于皇親貴族,“太極拳”始為人知,并首開在社會上傳播的先河;民國初,陳延熙應邀教授袁世凱及其家屬太極拳六年;民國時期,陳照丕、陳發(fā)科先后在北京教拳,照丕后去南京教拳。陳發(fā)科長期居于北京,國術界獨占鰲頭,收徒甚廣,陳式太極拳名氣日盛。陳發(fā)科諸弟子皆以功夫精湛而成一代名家,至今猶有馮志強先生在京城傳拳不止。80年代以來,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四大金剛”陸續(xù)開始成立拳館,收徒施教,以致當前陳式太極拳能夠普及國內外,且學者數量逐年遞增。以上代表人物自然是為陳式太極拳的傳承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說陳家溝方面,自15世陳耕耘師從陳有本習拳,創(chuàng)出“大架”,陳式太極拳始有大小架之分,至民國時,仍有四分之三村人學的是傳統拳“小架”。而并非有些人所說“陳有本將傳統拳改創(chuàng)出‘小架’”之說。后陳發(fā)科在大架的基礎上演創(chuàng)出另具風格特色的套路,為與之區(qū)別,將原來的“大架”稱謂“老架”,陳發(fā)科的架子叫“新架”。陳發(fā)科、陳照丕和“四大金剛”皆屬于“大架”的杰出代表人,所以,當前社會上廣為流傳的陳式太極拳多數叫陳式太極拳“老架”和“新架”。而陳氏家族的傳統拳“小架”卻很少有人了解,學的人更是稀少。咋回事兒呢?

現實是悲劇式的,也必須面對,別聽那些“武賴”們的各種遮羞措辭,你必須承認——中國的傳統武術在趨于衰敗,太極拳亦復如是。太極拳已經體育化、模式化(美名曰“”標準化競賽套路)、表演化了。陳家溝陳氏家傳的傳統太極拳已經被“整容”了。須知,陳家溝陳氏先祖?zhèn)兊奶珮O拳功夫不是吹出來的,不是炒作出來的,是苦練與實戰(zhàn)較技中修煉出來的,是武林公認的?,F在有些大師們只顧商業(yè)獲利,把最根本最首要的職責和使命“全面?zhèn)鞒泻凸獯筇珮O拳”當做了噱頭招牌。

現在,我來擺擺目前太極拳的譜吧。1826年楊露禪拜師于陳長興學拳,藝成,于1856年赴京城端王府授拳于皇親貴族,“太極拳”始為人知,并首開在社會上傳播的先河;民國初,陳延熙應邀教授袁世凱及其家屬太極拳六年;民國時期,陳照丕、陳發(fā)科先后在北京教拳,照丕后去南京教拳。陳發(fā)科長期居于北京,國術界獨占鰲頭,收徒甚廣,陳式太極拳名氣日盛。陳發(fā)科諸弟子皆以功夫精湛而成一代名家,至今猶有馮志強先生在京城傳拳不止。80年代以來,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四大金剛”陸續(xù)開始成立拳館,收徒施教,以致當前陳式太極拳能夠普及國內外,且學者數量逐年遞增。以上代表人物自然是為陳式太極拳的傳承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

再說陳家溝方面,自15世陳耕耘師從陳有本習拳,創(chuàng)出“大架”,陳式太極拳始有大小架之分,至民國時,仍有四分之三村人學的是傳統拳“小架”。而并非有些人所說“陳有本將傳統拳改創(chuàng)出‘小架’”之說。后陳發(fā)科在大架的基礎上演創(chuàng)出另具風格特色的套路,為與之區(qū)別,將原來的“大架”稱謂“老架”,陳發(fā)科的架子叫“新架”。陳發(fā)科、陳照丕和“四大金剛”皆屬于“大架”的杰出代表人,所以,當前社會上廣為流傳的陳式太極拳多數叫陳式太極拳“老架”和“新架”。而陳氏家族的傳統拳“小架”卻很少有人了解,學的人更是稀少。咋回事兒呢?從眾所周知的表面上看,“小架”傳統上太注重門內秘傳和師承關系,尤其對外姓人,更不肯輕易傳授,有所謂“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門”之說。但從深層看,又牽涉著傳統思想、歷史、政治和機遇四方面的問題,此乃敏感話題,本人回避。所以,幾乎全國各大城市都有陳氏“大架”拳館;而“小架”拳館有規(guī)模的僅有:鄭州陳沛菊的“太極拳國際研修中心”、西安陳立清的“萃華武術館”,陳家溝村里至今沒有成立一家“小架”拳館。各位明白了吧,陳式太極拳真正的好東西,陳家溝陳氏家族是不會輕易外傳的。你去陳家溝,也只能學到“大架”。

現在再看看太極拳推廣的效果吧。不論男女老少貴賤貧富,練太極拳的是蔚然成風,陳氏太極拳人數也是蔚然壯觀,逐年增加。公園、廣場、拳館都可以看到練陳式太極拳的。談起養(yǎng)生,幾乎每個人都有明顯的健身效果;若談起功夫、技擊的字眼,十有七八都啞口無言了,為什么?拳館70%的學員練拳目的是養(yǎng)生健身,只有30%的人有練功搏擊目的,那么這30%的人能學到多高層次的功夫呢?

看看每年國內舉辦的大型太極拳比賽就知道一二了,那是太極“高手”們大顯神功之地。遺憾的是,選手們表演的動作五彩繽紛、花樣百出,將原本“無可炫耀之處”、“規(guī)矩繩束”的陳氏太極拳當成舞蹈了,推手比賽蛻變成了“頂牛大賽”了,那套國家推廣的“陳氏太極拳競賽套路”更是脫離了陳氏傳統拳的本質,花枝招展、華而不實。去年在登封舉辦的一次全國賽事上,河南省武術運動中心主任助理的陳沛菊在閉幕式講話時,流淚痛斥:“你們練的是太極拳嗎?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現在都被糟蹋成這個樣子,這是一種犯罪??!”

這是普遍現狀!

這也解釋了我為什么當初盡管是在“大師”們的拳館得到“真?zhèn)鳌倍Ψ虿荒苌仙淼脑颍?/p>

楊露禪學拳前后11年,就能在京城擊敗群雄,封為“楊無敵”;武禹襄1852年師從陳青萍學拳僅僅半年,就能自成一家,而且1856年與楊露禪比武獲勝。我現在請問那些大師們的“親傳弟子們”,你們都是練拳最少十年了吧,太極拳的五層功夫你真的達到幾層了?敢站出來叫板嗎?

不難為您啦,還是由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我認識一位從小練長拳的,權且叫他“老江”吧,三十來歲時與一位陳式太極拳有名的大師結為知己好友,遂開始學太極“老架”至今,恰恰有30年了。頗自負,喜歡與圈子里面的人推手,常勝,樂此不疲。一天,遇到一位練“小架”10余年的教練,權且叫他“小將”,邀其推手。一搭手之際,老江就被推了個趔趄。再重來一次,一搭手又是一個趔趄,真?zhèn)€是搭手見高下。老江服了,嘴服心也服,拉著小將聊有兩個小時,很虛心地請教。臨別,老江慨然長嘆:“練了30年太極拳,今天才明白過來啥叫真功夫......大架是做表演的,小架是練功的......我一直是在彎路上走......”

我今年夏天去陳沛菊鄭州的拳館,看到教練在指導幾個外地的年輕學員,其中的洋相不妨與各位分享:那幾個學員學的是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準備參加國家即將舉辦的一次大賽,都已經熟練套路了,在練習各個分解動作。教練說:在參加比賽表演時,不能按照平常我們練功的規(guī)矩要求走,這個動作要改成這個樣子,看起來漂亮優(yōu)美;那個動作要夸張一點,顯得有力;這個動作要帶點節(jié)奏,那個動作要把腳震響一點......這樣裁判就會給你打高分。你功夫架子練得再好,不會表演架子,不注意表演的要求,還是拿不到高名次,但是咱們平時可不能這樣練......

OhMyGod!原來那些成串成堆的冠軍們就是這樣產生的!

這樣的風氣之下,太極拳的功夫咋能練出來!陳氏太極拳究竟淪落到啥樣程序?我且問拳友們:1.你練拳膝蓋痛嗎?2.你虛靈頂勁地練拳后,是否頭脹頭暈脖子僵硬?3.你胸肋憋悶嗎?4.練拳一年后,能否將內氣貫通周身?

釋疑1:現在社會上90%人練拳時間長就會膝蓋痛,5%人不會疼是因為沒怎么勤奮堅持練,5%不會痛是因為得到名師指導。膝蓋疼的原因是有不少教練告訴你練功走架時膝腿要轉“∞”,這從生理上就是違反了運動規(guī)律,不疼才怪呢!誰越用功越勤奮痛的越厲害。四川什邡市有位叫冷忠秀的,特別癡迷陳式太極拳,刻苦用功多年,最終疼痛得不能行走。最后求助在鄭州的一位陳家溝傳人,該傳人用十多天的時間連治療帶糾正練拳方法,冷忠秀已經可以正常行走了。結論:教練不懂如何正確的去練拳,從而誤導了學員,而且這個練拳方法誤導了太多太多的學員。

釋疑2:教練會告訴你怎樣虛領頂勁的方法,頭頂要懸,意念領起,若有物于頭頂,百會微微領起,下頜微內收等等,那么你就按照教練或書上的說法練吧,時間一長就會頭暈頭脹脖子僵直眼疼等。其實,“虛領頂勁”是一種結果,知道不?當你襠胯松開,四內收、尾椎微泛后,自然達到“虛領頂勁”的狀態(tài)了。呵呵呵呵,各位拳友,你是否也被誤導了,或者,被忽悠?

釋疑4:我曾經先后問過陳X祥、陳X菊老師:有明師指導的話,功夫需要多久練成?兩位老師回答一致:“三年?!蔽覇枺骸安皇钦f‘十年太極不出門’嗎?”答:“看跟誰學、咋學了?!彼裕魑痪毤易?,如果你練拳一年了,還不能內氣貫通,找你教練或師父去,把他教你的東西還給他吧。真正的太極其實就是氣功,太極是完整的氣功!

再說幾個江湖賣點兒,讓大家一開眼界:

一、纏絲勁: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內勁行走特點,但并非太極拳獨有,各種武術之走勁,皆是纏絲勁。有的拳師將其述為太極拳秘傳,讓你練習時,不停地做云手等繞圈動作,說是再練纏絲勁,真是可笑又可氣。須知,即便你直拳沖出,依然是纏絲勁。本來是幾句話一點撥,你就知道怎樣在動作中運用的,卻給你云里霧里擺譜。

二、氣沉丹田或丹田勁:曾見過一些太極高人在媒體上表演丹田勁,也常有拳師教你時,囑咐你要“氣沉丹田”,時間久了產生丹田勁,如何神奇云云。這都是忽悠。本人至少被忽悠了十年之久,且根本達不到將氣沉到丹田的本領。在此教你一招,可能勝過你練三年拳吧:你微微屈膝松胯即可,尾椎用意微向后泛,頓覺丹田是在何處,且在四放松的配合下,一呼一吸,自然氣沉丹田了。哈哈哈,太極秘籍大揭秘啦,哈哈哈(仿周星馳)。

三、光盤:拳師出太極拳光盤,應該是件好事,但弊端甚大,拳師們都知道,但利益之下,竟不言明。須知,太極拳千萬不能模仿著學習,即便你目射精光,自信模仿力最優(yōu)秀也不行,你對著光盤跟著大師練,你練得就是全部錯誤,即便你認為和大師練的一模一樣。原來,太極拳作為內家拳,非明師(不是名師)言傳身教而不能學也,你看到的,往往并非是真實的。比如云手,你的模仿是舉雙手,交替轉圓圈,身肢隨之而動,你錯了,你正好練顛倒了。正確的方法是,腳內側用勁,其力傳于腰胯,行于肩,肩找肘,肘找手,輕靈之間,雙手隨腰胯至轉動,自然畫圓??杀氖牵胁簧偃硕际歉獗P學的。在此嚴肅地告誡出光盤的大師們,請在光盤上醒目注明“僅限受過正規(guī)訓練的學員校正拳架使用,否則練出走火入魔、經脈倒轉、異形出位等境界,與本大師一概無關?!?/p>

我練習陳式4年多,很感觸的!平時在拳館練習,老師是正雷老師的門里弟子。

平時偶爾休息日晨練在公園走幾趟一二路,發(fā)力渾身亂顫,震腳蓬蓬作響,那么多人注目!那么多晨練的人們驚訝的眼神,真有點虛榮?。?!呵呵!

可是今年老師告訴我拳架打的再好,功夫提高不大。一定要意念引導動作,老師沒有明確怎么引導法,我也沒有直接追問,畢竟不是門里弟子。

-----------------------------------------------------------------

發(fā)力渾身亂顫,是勁不整,發(fā)力要干凈,需注意糾正。我練習陳式4年多,很感觸的!平時在拳館練習,老師是正雷老師的門里弟子。

-----------------------------------------------------------------

“理不明,延明師”

凡是腿疼,都是練拳的方法錯誤了。方法正確時,你會感到膝蓋只起到前后彎曲的功能,而膝蓋幾乎沒有承受力量,(中心的那個膝蓋)其力量很流暢順遂地由大腿直接到小腿,至腳心,故談何腿疼?

王五,廣東人士。已經不在世了昨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與鄙人所見略同,現傳上來與大家分享:

學太極拳、怎樣才能選擇一個好老師?現在社會上,太極拳界什么大師、正宗傳人、門內弟子、嫡傳弟子多如牛毛,使那些想學太極拳的初學者眼花繚亂,不辨真假。有的誤投師門,空練多年一無所得,也有的沒練好身體,卻落得腿痛膝痛。作為太極拳愛好者,怎樣去甄別一個好的老師呢?我想這是許多太極拳愛好者,急切想知道的。

以我個人的經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去考察老師。

首先,要考察老師的人品,或者叫做武德。選擇一個老師是比較容易的,現在太極拳界老師多的是了。拳藝再高,人品不行,跟著這樣的老師,不僅老師沒真正學到太極拳,或者說太極的哲學都沒學成的老師,能帶好徒弟嗎?太極拳的拳論,不是要求不頂不抗嗎?不是要求心平氣和嗎?老師的心態(tài),是能夠觀察出來的。如果這個老師常說別人的拳如何如何不好,自己怎么怎么功夫高,這就需要認真考慮了。真正有武德的老師,不會去講別家的拳如何不好,而是研究其他拳種的優(yōu)點,采取其長處。有容乃大,

何苦古言中的“大”與“太”相通呢?!

次則,考察老師的拳理拳論知識和文化底蘊。只知道拳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也不少。萬物一個理,學拳也一樣。理明,進步就快,就有了正確的方向,也少走或不走彎路。切不可盲人騎瞎馬。這就是“明師”與“名師”的區(qū)別。學拳,我的恩師常說,粗人得之粗,細人得之細,文人得其精。明其理才能得其實,細研則可得其精。太極拳是文化拳,哲理拳,如果不從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去細研琢磨,則只能得其皮毛矣。老師就是解疑釋惑的。如果,僅僅模仿個拳架,沒有實質內容,也就是個做做體操而已。而“名師”呢,確實有許多盛名之下難符其實的名師。張口就是萬兒八千,拜個名頭徒弟,一年半載不見指點一二。這樣跟自學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再則,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去考察。有些人理論上夸夸其談,而實際拳架上卻沒有體現其拳理拳論。拳論上講中正,而實際拳架卻前仰后合,左歪右斜;拳論上講沉肩墜肘,拳架上卻平肘亮肘等等。不僅要有正確的理論,更要有正確拳架示范。所以學拳決不是看上幾本拳理拳論,看幾遍錄像那樣容易的。這就是要言傳身教的道理。高明的老師能將復雜的東西,簡單的語言說明清楚;而那些江湖術士,反而是將簡單的東西復雜化,云里霧里,神乎其神,讓人摸不著頭腦。遇見此類只能夸夸其談,玄之又玄,而沒實質內容的花架子老師。如同過去街上賣當一般,擇其為師,實乃是耽誤自己的時間。另外,在選擇老師之前,自己也應看些有關太極拳方面的書籍,先從理論上對太極拳有個基本的了解。這樣在選定老師之前,先按照拳理拳論觀察一下這位老師的拳架,是否中正安舒,拳架規(guī)整。這方面,一般來講上了年紀的老師要稍好些,因為上了年紀的經過多年的社會磨礪,深諳處世哲學和太極拳的深邃的內涵。再則,經過多年的習練和體悟拳架基本定型。最后,在選定老師后,作為徒弟理應尊重老師,不可造次。這樣老師也會傾囊而教。授受是雙向的,不僅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更需要自己認真琢磨,去思考去體悟。當然,也需要尊重老師的勞動,如若,通過老師的教授,自己的身體日漸強壯,內功日漸長進。也應該將自己剩下的醫(yī)保費,作為酬勞老師的辛苦錢?,F在學拳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做徒弟的要在老師家做什么長工或短工學藝,也是只干活不拿工資的,藝成之后還要孝敬老師多年,甚至給老師養(yǎng)老送終。現在師徒關系沒有以前那樣復雜,但對老師的敬重是不變的。你的敬重會換來自己拳藝的長進,也會繼承老師的拳藝去培養(yǎng)他人。我的恩師曾經說過“好老師好找好徒弟難尋”,如若你是一個好徒弟,老師自會傾囊相贈的。這就是自己對選擇老師的一點體會,寫將出來以供同好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斧正。以后,還將思考,怎樣做個好徒弟這個問題呢?

不錯,所謂“氣貼脊背”也。

一舉動,周身松柔,內外相合。脊椎為砥柱,但覺內氣貫通,同時周身虛靈勁騰然而生。練拳至此,是為“運我虛靈,彌加整重”之層次,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妙境。今后可以自己盡情“細膩熨帖”,把握中權后勁,用力日久,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太極名拳,已為君用。若再加上有高人指點,最多五年,可以進入“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的層次了。

其實,有明師指導,一年就可以自如地“氣貼脊背”了;若是跟著江湖派拳師或拳館學習,五年不一定知道氣為何物。

人們對太極拳的追求從以功力性練習為目標而逐漸發(fā)展為以健身為主體,更多的太極拳愛好者不再注重或不知道功力如何練習。太極拳給人們的影象更多的是柔拳、老年人練習的拳、健身拳,太極拳的功力正在被忽略或說忽視。

在太極拳推手發(fā)展至今,形成了兩種,一種是比賽,那是針對規(guī)則而訓練技術,為了得分,一種是傳統的方法,本應是訓練知已知彼能力的一咱手段,但傳統的方法也被一些拳師qj,不再是原來的技術,更多的是較力、用招,尤其是推手多用勾、掛、磕膝、使絆等,以力為巧,實則偏離了推手練習的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