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2015年高考分類題庫考點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2015年高考分類題庫考點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2015年高考分類題庫考點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2015年高考分類題庫考點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2015年高考分類題庫考點11+文言文閱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溫馨提示:

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diào)節(jié)合

適的觀看比例。關(guān)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

考點11文言文閱讀

一、(2015?全國卷D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孫傅,字伯野,海州人,學設(shè)主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脩為尚書,

傅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脩不能用。遷至中書舍人。

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農(nóng)功而

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薪州安置給事中許翰以

為傅論議雖偶與軾合,意亦亡他,以職論事而責之過矣,翰亦罷去。靖

康元年,召為給事中,進先鄢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尊親問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豐法惠國,崇、觀法惠奸?!睍r謂名言。十一月,

拜尚書右丞,俄改同知樞密院。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金兵分

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墮于護龍河,填尸皆滿,城門急閉。是日,金人遂

登城。二年正月,欽宗詣金帥營,以傅輔木于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

不返,傅屢貽書請之。及廢立檄至,傅大慟日:“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

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金人來索太上、帝后、諸王、妃主,傅留太

子不遣。密謀匿之民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并斬十數(shù)死囚,持首

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竊太子此都人爭斗殺之,誤傷太子。因帥兵

討定,斬其為亂者以獻。茍不已,則以死繼之?!痹轿迦眨瑹o肯承其事者,

傅日:"吾為太子傅,當同生死。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

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遂從太子出。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

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當死從。”是夕,宿門下;

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

朝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日忠定。

(節(jié)選自《宋史?孫傅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

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薪州安置/

B.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

妨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新州安置/

C.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

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薪州安置/

D.宣和末/高麗入貢使者/所過調(diào)夫治舟/騷然煩費/傅言/索民力以妨

農(nóng)功/而于中國無絲毫之益/宰相謂其所論同蘇軾/奏貶薪州安置/

【解析】選Ao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由易到難:“宣和末”是

時間狀語,并且前置,后面斷開;“高麗”“使者”“傅”“宰相”做主語,

前面斷開;“而”是轉(zhuǎn)折連詞,前面斷開;“以”是連詞表并列,“農(nóng)功”

后斷開;然后找到動詞“入”“過”“調(diào)”“治”“謂”“貶”等,根據(jù)句

意斷開。斷完后根據(jù)句子的含意、文章的內(nèi)容再核對一遍。

【規(guī)律方法】斷句方法指導:語法斷句法。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

在句首,在它前面斷開;有的詞只是在語尾起一個幫助、表示語氣的作

用,就在它的后面斷開;名詞、代詞做主語了,就在它的前面斷開;看見

名詞、代詞做賓語了,就在它的后面斷開;古漢語中,句子多以動詞或

形容詞謂語為中心。找出了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也就區(qū)分出獨立的句

子,斷開。對話性動詞更是斷句的標志性詞語。另外還可采用語感斷

句法、結(jié)構(gòu)斷句法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jīng)考試合格后錄取成為

進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

等事宜。

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

z等TsO

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

兒子。

【解析】選Do本題考查文化常識識記的能力?!疤印睂V敢汛_定

繼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兒子。

【知識拓展】科舉試: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鄉(xiāng)試、會試、殿試。

鄉(xiāng)試:每三年在省舉行一次,秀才才有資格參加,考中為舉人。第

一名稱解元。會試:在鄉(xiāng)試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參加者必須

是舉人,考中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

參加,考中稱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

稱三甲鼎。光緒三十年(1905)因各地推行學校教育,科舉制度被廢止。

三省六部:三?。褐袝。Q策)、門下?。▽徸h)、尚書?。▓?zhí)行);六部:

吏、戶、禮、兵、刑1、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孫傅入仕以后,積極向上建言。他擔任禮部員外郎,對尚書蔡倏縱論

天下大事,勸蔡迅速有所更變,否則必將失敗,可惜他的建議沒有被采

納。

B.孫傅上奏,請求恢復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書后,從效用角度高度評

價祖宗法度和熙、豐年間的法度,批評崇、觀年間的法度,受到時人贊

許。

C.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

藏匿太子,殺二宦者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

人。

D.孫傅舍身取義,死后謚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營,孫傅隨往,卻受到

守門者勸阻,他表示身為太子傅,應(yīng)誓死跟從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

于北廷。

【解析】選Co本題重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精準概括、提

煉的能力。A項,與原文“登進士第,為禮部員外郎。時蔡修為尚書,傅

為言天下事,勸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脩不能用”相對應(yīng)。B項與原

文“進兵部尚書。上章乞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之,傅曰:'祖宗法惠民,

熙、豐法惠國,崇、觀法惠奸。相符。C項,與原文“別求狀類宦者

二人殺之”不符,是像宦官的人而不是宦官。D項與原文“遂從太子

出。金守門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預?‘傅曰:'我宋之大臣,且

太子傅也,當死從。'是夕,宿門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

朝廷……謚曰忠定”相對應(yīng)。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國爾,茍立異姓,吾當死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金人雖不吾索,吾當與之俱行,求見二酋面責之,庶或萬一可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⑴尋找句中的文言知識點,落實得分點,重點詞語“帝”為名詞活用

作動詞,“茍”表假設(shè),“死”是為動用法,運用六字口訣中的“對”

“換”“調(diào)

(2)尋找句中的文言知識點,落實得分點,重點詞語“面”為名詞作狀

語,固定結(jié)構(gòu)“庶或”,賓語前置句“金人雖不吾索”,運用六字口訣

中的“對”“換”“調(diào)

答案: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國稱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

將為此而死。

⑵金人雖然沒有點名要我,我卻應(yīng)該與太子同去,求見兩名首領(lǐng)當面

指責他們,或許有成功的可能。

【評分標準】⑴“帝”“茍”“死”各1分,句意2分。

(2)“不吾索”“面責”“庶或”各1分,句意2分。

附【譯文】

孫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進士,任禮部員外郎。當時蔡修任尚書,

孫傅向他陳述天下政事,勸他迅速做出更改,否則一定失敗。蔡修不聽。

(孫傅)升至中書舍人。宣和末年,高麗人來進貢,使者所過之處,調(diào)發(fā)

民夫準備船只,騷擾百姓,用度又頗多。孫傅說:“濫用民力妨礙農(nóng)事,

而對于國家沒有絲毫好處?!痹紫嗾J為他的言論與蘇軾論調(diào)相同,上奏

降貶他到薪州任職。給事中許翰認為孫傅議論雖然偶然與蘇軾相同,

但沒有他意,依據(jù)自己的職責議論政事而受到指責實在過分了,許翰

也被罷貶。靖康元年,孫傅受召入京任給事中,升任兵部尚書。上奏章

請求恢復祖宗法度,欽宗問他,孫傅說:“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寧、

元豐法度有利于國家,崇寧、大觀法度有利于奸臣?!碑敃r的人稱他的

話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書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樞密院。金人圍攻都

城,孫傅日夜親自迎著箭雨飛石防御。金兵分別從四面鼓噪而攻,宋軍

敗退,掉進護龍河,護龍河被尸體填滿,城門急忙關(guān)閉。當天,金兵攻進

城里。第二年正月,欽宗到金兵元帥營中,任命孫傅輔助太子留守京城,

仍然兼任少傅。欽宗二十多天沒有回來,孫傅多次寄信給金營乞請放

回欽宗。廢立皇帝的檄書傳來,孫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

在中國稱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將為此而死?!苯鹑藖硭饕匣?、

皇后、諸王、妃子、公主,孫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謀劃把太子藏

到民間,另外找兩個像宦官的人殺死,并殺死十幾個死囚犯,把他們的

頭送給金人,欺騙金人說:“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爭相斗

殺宦官,誤傷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討伐平定,殺死作亂的人獻過來。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會自殺?!边^了五天,沒有人肯承擔這件事。

孫傅說:“我是太子傅,應(yīng)當與太子同生死。金人雖然沒有點名要我,

我卻應(yīng)該與太子同去,求見兩名首領(lǐng)當面指責他們,或許有成功的可

能?!庇谑歉鷱奶映龀恰J爻情T的金兵說:“(我們)想要的是太子,

留守何必參與?”孫傅說:“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傅,應(yīng)當死從?!?/p>

當晚,住在城門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

朝廷。紹興年間,被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贈謚號為忠定。

二、(2015?全國卷II)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yǎng)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yǎng),甚有慈

訓。幼兒卓葷,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

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此志氣英遠。會周師定

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炯伴_皇

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仁

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場市胡修被追入朝,百姓攀

戀,累日不能出境,圄闞上書致請者,前后數(shù)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

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贝髽I(yè)六年,

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日:“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蹦速n物二

千段,并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xiāng)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飲

盡日,朝野榮之。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

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

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钡勐勚?厲色而起,數(shù)日

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

敢言。及宇文化及構(gòu)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zhí)。護兒曰:“陛下

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zhí)矣?!弊o兒嘆日:“吾備位大臣,荷國重任,

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護兒重

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chǎn)業(yè)。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

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咸得其死力。

(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p>

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p>

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p>

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p>

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解析】選D。本題重點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的前提是粗通

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標志性詞語,抓住名詞、動詞分析?!盎茨稀薄鞍?/p>

土村”“疆場”“軍旅”“志”“開皇初”“廣陵”“役”后應(yīng)斷開。應(yīng)為

平定淮南,而不是“定淮南所”,排除A、B兩項,應(yīng)為“護兒??挥?/p>

立功名之志”而不是“數(shù)見軍旅護兒”,排除C項,可見D項正確。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

禮后才起的。

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

哀帝、煬帝。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

長的兒子繼承。

D.闕是宮門兩側(cè)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

指赴京都。

【解析】選Co本題重點考查對常見文言文文學常識的掌握能力。C

項錯在“長子繼承”,應(yīng)為“嫡長子繼承”。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

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

B,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

受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shù)百人。

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

都,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一,煬帝也沒有設(shè)法保護。

D.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

不置產(chǎn)業(yè);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解析】選C。本題重點考查對文章大意理解和歸納概括能力。C項

錯誤在強加因果,“煬帝也沒有設(shè)法保護”也錯,煬帝也已被抓。A.

從原文“未識而孤,養(yǎng)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yǎng),甚有慈訓。幼兒卓

葷,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

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此志氣英遠”,可知該項正確。B.

從原文“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

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后數(shù)百人”,可知該項正確。

D.從原文最后“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chǎn)業(yè)。至于行軍

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

明,故咸得其死力”,可見該項正確。

【易混易錯提醒】這類題一般以“選非”的形式考查,常見的設(shè)誤角

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

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錯誤項

的錯誤設(shè)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shè)置一些

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nèi)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

敲,認真比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句抓住關(guān)鍵詞

“軍旅”“咨怨”“游幸”?!败娐谩弊g為“戰(zhàn)事”,“咨怨”可翻譯為

“嘆息怨恨”,“游幸”譯為“巡游二(2)句抓住關(guān)鍵詞“兇逆”“王

室”“泉壤二“兇逆”可譯為“兇惡悖逆之人”,“王室”譯為“朝廷”,

“泉壤”可譯為“九泉、泉下”,賓語前置“何言”應(yīng)為“言何”,

譯為“說什么二

答案:(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

我很擔心不合適。

⑵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

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

【評分標準】⑴譯出大意給2分;“軍旅”“咨怨”“游幸”三處,每

譯對一處給1分。(2)譯出大意給2分;“兇逆”“王室”“泉壤”三處,

每譯對一處給1分。

【規(guī)律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

(1)三字要領(lǐng):“信”“達”“雅

信:要求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

意思。

達: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雅:文言語句的翻譯要富有文采,要譯出原作的意蘊美。

(2)一句要求: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意譯為輔,文從字順。

從高考的特點出發(fā),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就

是將原文中的字句落實到譯文中,尤其在關(guān)鍵詞句的理解表達上要求

與原文保持一致;難以直譯或直譯后無法表達原文意蘊的地方才酌情

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

附【譯文】

來護兒字崇善,還未記事的時候就成了孤兒,由伯母吳氏撫養(yǎng)。吳

氏對他關(guān)懷教育,給予他很多慈母般的訓誨。來護兒年紀雖小,但聰明

出眾,剛開始讀《詩》,放下書感嘆道:“大丈夫生活在世應(yīng)該為國家

消滅賊兵,以取得功名!”眾人為他的話感到驚奇,認為其志向豪壯。

等到長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氣英偉高遠。遇上周朝的軍隊平

定淮南,來護兒所住的白土村,正處于兩國交兵的戰(zhàn)場,經(jīng)常見到軍隊,

來護兒常??挥薪⒐γ闹鞠?。到了隋文帝開皇初年,宇文忻等

人鎮(zhèn)守廣陵,平定陳國之戰(zhàn),來護兒立有戰(zhàn)功,晉官位上開府,賞賜帛

一千段。仁壽初年,來護兒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聞名,頻頻受

到慰勞和勉勵。煬帝即位,來護兒被召入朝,百姓拽住他的車戀戀不舍,

以致多日不能出境,到朝中上書請求將來護兒留下來的人,前后有幾

百人。煬帝對他說:“當初國家沒安定的時候,卿是有名的將領(lǐng)。如今

天下安定了,卿又成為很好的刺史,可以說是雙美兼而有了?!贝髽I(yè)六

年,煬帝車駕巡幸江都,對來護兒說:“穿著華麗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

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這樣?!庇谑琴p賜給來護兒繳二千段以及牛和

酒,令他去拜謁先人的墳?zāi)?,宴請鄉(xiāng)里的父老鄉(xiāng)親。令三品以上的官員

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暢飲一日,朝野人士都為來護兒感到榮耀。大業(yè)

十二年,煬帝巡幸江都,來護兒勸諫說:“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引起百姓嘆

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心不合適。希望陛下駐圣駕于洛

陽,根據(jù)時節(jié)休養(yǎng)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錦還鄉(xiāng)之地,

臣深受恩寵,不敢只為自己打算?!睙勐牶?,神色嚴厲地站了起來,

幾天沒讓來護兒晉見。后來,煬帝怒氣緩解,才令人領(lǐng)來護兒晉見,說:

“你竟然有這樣的意思,朕還有什么指望?”來護兒于是不敢再說話。

等到宇文化及發(fā)動叛亂,十分忌恨來護兒。這一天早晨將要去上朝時,

被抓了起來。來護兒問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邊的人回答說:“被

抓了起來?!眮碜o兒嘆息說:“我身為大臣,擔負著國家的重任,不能清

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

能再說什么呢!”于是就被殺害了。來護兒重視許諾,交往誠厚,淡泊

財利,不經(jīng)營產(chǎn)業(yè)。至于行軍用兵,謀略特別多,每次觀覽兵法,都說:

“這難道也是異人的想法?”善于安撫士兵,賞罰處置嚴明,所以士兵

都愿意為他效死盡力。

三、(2015?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日:'社稷安危,一在

將軍。今某國不臣,愿將軍帥師應(yīng)之也。

“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君

入廟門,西面而立;將入廟門,北面而立。君親操鉞持首,授將其柄,曰:

'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操斧持柄,授將其刃,曰:'從此下至

淵者,將軍制之。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勿

以受命為重而必死,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以辯說為必

然。'

“將已受命,拜而報君曰:'臣聞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yīng)敵。臣既受命專斧鉞之威,臣不敢生

還。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許臣,臣不敢將。'君許之,乃辭而

行。軍中之事,不聞君命,皆由將出。臨敵決戰(zhàn),無有二心。是故智者

力之謀,勇者為之斗,氣厲青云,疾若馳鷲,兵不接刃而敵降服。戰(zhàn)勝于

外,功立于內(nèi),吏遷士賞,百姓歡說,將無咎殃。是故風雨時節(jié),五谷豐

熟,社稷安寧?!?/p>

武王曰:“善哉!”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令三軍之眾,攻城爭先登,野戰(zhàn)爭先赴,為之

奈何?"太公曰:“將有三禮?!蔽渫踉唬骸案覇柶涠??”

太公曰:“將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名曰禮將。將不身服

禮,無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將必先下步,名曰力將。將不

身服力,無以知士卒之勞苦。軍皆定次,將乃就舍;炊者皆熟,將乃就食;

軍不舉火,將亦不舉,名曰止欲將。將不身服止欲,無以知士卒之饑飽。

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故三軍之眾,聞鼓聲則喜,聞金聲則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爭士爭先赴。士非好死而樂傷

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p>

(節(jié)選自漢墓竹簡校本《六韜》,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刪改)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既受命與斧鉞之威專:獨掌

B.敢問其耳目:條目

C.軍皆定衣,將乃就舍次:次序

D.白刃始自合:交鋒

【解析】選Co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C

項翻譯為“士兵都駐扎好了,將領(lǐng)才能就寢二“次”應(yīng)為“軍隊駐扎”

之意。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見其虛則進B.f是故智者為之謀

<?<?

加杯焉則膠后君嘗為晉君賜矣

C.J無以知士卒之寒暑D.J炊者皆熟,將乃就食

Ml無爪牙之利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解析】選A。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

力。A項,都是副詞,“就、那么”。B項,介詞,替,給;介詞,被,表被動。

C項,結(jié)構(gòu)助詞,的;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項,副詞,才;副詞,于是。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B.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C.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D.將既受命/乃令太史卜齋三日/之太廟/鉆靈龜/卜吉/日以授斧鉞

【解析】選C。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這句話意思是“主將接受命

令后,國君就令太史占卜,齋戒三天,前往太廟,鉆炙龜甲,選擇吉日,

向?qū)涱C授斧鉞”。其中“乃”一般用于句首,“之”此處應(yīng)為動詞,

和后面的“鉆”“卜”都是動詞,以動賓短語構(gòu)成排比句,據(jù)此可以斷

句。

【規(guī)律方法】斷句時遵循一定的方法,抓住一些關(guān)鍵點,就會比較容

易??偨Y(jié)口訣如下: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guān)鍵,

章法內(nèi)容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

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

更有規(guī)律供參看。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jié)構(gòu)莫拆散。詞性詞義要精

研,語法結(jié)構(gòu)幫助判。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

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打牢基礎(chǔ)

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反復練。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王任命將軍時,應(yīng)該在太廟親執(zhí)象征兵權(quán)的鉞和斧,鄭重地授給

將軍,賦予他處理一切軍務(wù)的權(quán)力。

B.將軍接受任命后,將再次請求君王給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戰(zhàn)勝敵人

還需要智者出謀劃策、勇士英勇戰(zhàn)斗。

C.如果將軍能做到“三禮”,那么無論攻城時還是野戰(zhàn)時,士兵們都會

奮勇爭先,只想沖鋒,不愿后退。

D.本文通過武王與太公問答,闡明了君王的立將之道和將軍的領(lǐng)軍之

策,充分體現(xiàn)了太公高超的軍事智慧。

【解析】選B。本題重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及精準概括、提

煉的能力?!辈⒈砻鲬?zhàn)勝敵人……英勇戰(zhàn)斗”錯,此內(nèi)容為君王給予將

軍充分信任之后的結(jié)果,并非將軍表明的內(nèi)容。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愿將軍帥師應(yīng)之也。(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士非好死而樂傷也,為其將知寒暑饑飽之審,而見勞苦之明也。(5

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規(guī)律方法】古文翻譯要求以直譯為主,并保持語意通暢。解答翻譯

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字字落實,也就是說原句中的每個詞都盡量翻

譯出來;二是注意關(guān)鍵點,即高考的采分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

【解析】(1)句中,“社稷”,國家;“一”,全部;“愿”,希望?!皯?yīng)之”,

征伐它。(2)句中,“好”“樂”意動用法,認為……好,認為……樂;

“為”,因為;“審”“明”,清楚,了解。

答案:(1)國家的安危,全在于將軍?,F(xiàn)在某國不肯臣服,希望將軍率

領(lǐng)軍隊去征伐它。

⑵士兵們并不是愿意死亡和樂意受傷啊,只是因為將軍清楚地知道

他們的冷暖饑飽,并且明確地了解他們的辛勞艱苦啊。

【評分標準】⑴“社稷"“一"''愿”“應(yīng)之”翻譯正確各1分,語句

通順1分。(2)“好”“樂”是意動用法,翻譯正確各1分;“為”“審”

“明”翻譯正確各1分。

附【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任命將帥的儀式是怎樣的?”

太公回答道:“凡國家遭遇危難,國君就避開正殿。在偏殿上召見

主將,向他下達詔令說:'國家的安危,全在于將軍?,F(xiàn)在某國不肯臣

服,希望將軍率領(lǐng)軍隊去征伐它。'”

“主將接受命令后,國君就令太史占卜,齋戒三天,前往太廟,鉆

炙龜甲,選擇吉日,向?qū)涱C授斧鉞。到了吉日,國君進入太廟門,面向

西站立;主將隨之進入太廟門,面向北站立。國君親自拿著鉞的上部,

把鉞柄交給主將,宣告:'從此,軍中上至于天的一切事務(wù)全由將軍處

置。'然后又親自拿著斧柄,將斧刃授予主將,宣告:'自此,軍中下至

于淵的一切事務(wù)全由將軍裁決。見到敵人虛弱就前進,見到敵人強大

就停止。不要認為我軍眾多就輕敵,不要因為任務(wù)重大就拼死,不要因

為身份尊貴就輕視部下,不要認為自己意見獨到而違背眾意,不要由

于能言善辯而自以為是。'

“主將接受任命后,拜而回答說:'我聽說國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預,

作戰(zhàn)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遙控指揮;臣懷二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將

帥受君主牽制而疑慮重重就不能意志堅定地去對付敵人。我既已奉命

執(zhí)掌軍事大權(quán),不獲勝利不敢生還。請您允許我按照上面的話全權(quán)處

置一切。若不允許,我不敢擔此重任。'國君答允之后,主將就辭別君

主率軍出征。從此軍中一切事務(wù),不聽命于國君而全部聽命于主將。

臨敵作戰(zhàn),專心一意。這樣,就能使智謀之士都愿出謀劃策,勇武之人

都愿殊死戰(zhàn)斗,士氣昂揚直沖霄漢,行動迅速如快馬奔馳,兵未交鋒而

敵人就已降服。從而取勝于國外,建功于朝廷,將吏得到晉升,士卒獲

得獎賞,百姓歡欣鼓舞,主將沒有禍殃。于是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家

安寧?!?/p>

武王說:“說得好?。 ?/p>

武王問太公:“我想要命令三軍將士攻城的時候爭先恐后地攀登,

野外作戰(zhàn)時爭先恐后地沖鋒,該怎樣做呢?”太公說:“將領(lǐng)有三種制

勝之道?!蔽渫鯁枺骸罢堈f說具體內(nèi)容好嗎?”

太公說:“作為將領(lǐng),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扇扇子,下雨不搭帳篷,

這叫作禮將。將領(lǐng)不親自遵守軍隊的禮,就無法了解士兵的冷暖。在

通過險阻要塞時,要走過泥濘道路,將領(lǐng)必須要下來步行,這叫作力

將。將領(lǐng)不親自出力,就無法了解士兵的勞苦。士兵都駐扎好了,將領(lǐng)

才能就寢;飯菜都做好了,將領(lǐng)才能吃飯;士兵不點燈,將領(lǐng)也不可點

燈,這叫作止欲將。將領(lǐng)不親自抑制欲望,就無法了解士兵的饑飽。將

領(lǐng)和士兵共擔冷暖、勞苦、饑飽,因此三軍士兵,聽到擂鼓聲就興奮,

聽到鳴金聲就惱怒。攻打高城深池時一,亂箭和石頭紛紛落下,但士兵依

然爭先恐后地攀登;進行野戰(zhàn)時,鋒利的兵器一交戰(zhàn),士兵就爭先恐后

地沖鋒。士兵們并不是愿意死亡和樂意受傷啊,只是因為將軍清楚地

知道他們的冷暖饑飽,并且明確地了解他們的辛勞艱苦啊。

四、(2015?廣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口”是為考查而

設(shè)),完成1?5小題。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娜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

畿輔,據(jù)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shè)伏大破之。

象昇每臨陣,身先士卒,與賊格斗,刃及鞍勿顧,失馬即步戰(zhàn)。逐賊危崖,

一賊自巔射中象昇額,象昇提刀戰(zhàn)益疾。賊駭走,相戒曰:“盧廉使遇

即死,不可犯?!?/p>

(十年)九月,清兵駐于牛蘭。召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

樸、虎大威入衛(wèi)。賜象昇尚方劍,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師及

郊。當是時,嗣昌、起潛①主和議。象昇聞之,頓足嘆曰:“予受國恩,

恨不得死所,有如萬分一不幸,寧捐軀斷腹耳?!睕Q策議戰(zhàn),然事多□嗣

昌、起潛撓。疏請分兵,則議宣、大、山西三帥屬象昇,關(guān)、寧諸路屬

起潛。象昇名督天下兵,實不及二萬。次順義。

清兵南下,三路出師……象昇提殘卒,宿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

進師至賈莊。起潛擁關(guān)、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

援,不應(yīng)。師至蒿水橋,遇清兵。象昇將中軍,大威帥左,國柱帥右,遂

戰(zhàn)。旦日,騎數(shù)萬環(huán)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zhàn),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

矢窮。奮身斗,后騎皆進,手擊殺數(shù)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楊陸凱

懼眾之殘其尸□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口死。一軍盡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財,募滇軍隨象昇討賊。弘文率募兵至楚,

巡撫王夢尹以擾驛聞。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成。天下由是惜弘

文而多象昇。

贊曰: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

死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選自《明史?盧象昇傳》,有刪改)

【注】①嗣昌、起潛:指楊嗣昌、高起潛。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善射,姻將略熟習

B.逐賊危崖高峻

C.答天下援兵督促

D.次順義駐扎

【解析】選C。督:統(tǒng)率,指揮。

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潛撓

②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尸□伏其上

③背負二十四矢口死

A.①因②且③乃B.①為②而③以

C.①因②而③以D.①為②且③乃

【解析】選B。根據(jù)前文,嗣昌、起潛是主張議和的,而盧象昇“決策

議戰(zhàn)”,在對清的問題上針鋒相對,所以,“決策議戰(zhàn)”被楊嗣昌、高

起潛阻撓,所以①處填“為:"為”意為“被”,與“撓”組合。楊陸

凱擔心敵眾之徒毀壞盧象昇的尸體與趴在盧象昇的尸體上之間的關(guān)

系是因果,因此②處填“而二③句緊承②句而來,陳述事實結(jié)果,就是

“死"身中二十四支箭是“死”的原因,“以”和“乃”都有表承接

的用法,但是這句強調(diào)表因果,楊陸凱背上被射了二十四支箭而死。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

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

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

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亂之世/未嘗乏才/顧往往不盡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驅(qū)之必死/

若是者/人實為之要之/亦天意也

【解析】選A。通過句子中的實虛詞、語法特點來斷句。如“世”“才一”

為名詞,其后應(yīng)斷開?!耙印睘榫淠┨撛~,“用矣”獨立成句,其后應(yīng)斷

開,排除c、D?!叭羰钦摺敝复弦痪?,“者”表停頓,應(yīng)斷句;“要之”

一般總結(jié)上文,其前斷句,排除Bo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盧象昇作戰(zhàn)總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負重傷也斗志不減,令賊寇聞風

喪膽。

B.楊嗣昌、高起潛主張同清軍和談,盧象昇反對這種妥協(xié)行為,決心以

死報效國家。

C.盧象昇陷入清軍的重圍之中,仍然奮勇殺敵,體現(xiàn)了大無畏的英雄

氣概。

D.侯弘文追隨盧象昇討伐賊寇,在驛站受到圍攻,盧象昇趕去救援,但

未成功。

【解析】選D?!霸隗A站受到圍攻”錯誤,原文為“以擾驛聞”;“盧

象昇趕去救援”錯誤,原文為“象昇上疏救,不得”,此項屬于“曲解

文意”。

5.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各題。(10分)

⑴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象昇麾兵疾戰(zhàn),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炮盡矢窮。(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譯重點實詞:麾,指揮帶領(lǐng);迄,至I;未,指未時;窮,盡。

答案:盧象昇指揮士兵奮勇作戰(zhàn),呼聲震天動地,從早晨直到午后,炮

彈用盡,箭也都用完了。

【評分標準】麾、迄、未、窮,各1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點詞語:由是,因為這個緣故,因此;惜,為……遺憾;多,贊

賞。

答案:天下的百姓因為這件事為弘文惋惜并且稱贊盧象昇(的義舉)。

【評分標準】由是、惜、多,各1分。

⑵盧象昇為什么會兵敗?請根據(jù)文本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文本信息篩選的能力。文章第2、3段介紹了本次

戰(zhàn)爭的始末,可依此確定答題區(qū)域,然后再來歸納兵敗原因。第2段介

紹清軍兵臨城下,皇上讓盧象昇統(tǒng)率天下援兵,但嗣昌、起潛主張議和,

從中阻撓,盧實際統(tǒng)兵不足兩萬;第3段介紹戰(zhàn)爭過程,起潛不去接應(yīng),

盧率殘兵與敵作戰(zhàn),彈盡兵絕。分析原因一般從內(nèi)因和外因兩個角度

入手。

答案:外因:①清兵人數(shù)眾多,而且兵分三路,難以集中兵力與之對抗

(清兵南下,三路出師)o②盧象昇實際統(tǒng)領(lǐng)的兵不足兩萬,而此時所帶

士兵已是殘兵,實力式微(提殘卒)。③高起潛惡意不救援(起潛擁關(guān)、

寧兵在雞澤,距賈莊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應(yīng))。內(nèi)因:盧象昇

方作戰(zhàn)武器罄盡(自辰迄未,炮盡矢窮)o

【評分標準】外因答對2點即得2分,內(nèi)因1分。

附【譯文】

盧象昇,宜興人。盧象昇雖然是個讀書人,但是他擅長射箭,熟習

用兵謀略。(崇禎)六年,賊子侵犯到京城附近的地區(qū),占據(jù)著西山,盧

象昇攻打他們,使他們退出占領(lǐng)區(qū)。賊子逃回西山,包圍了冷水村,盧

象昇策劃埋伏狠狠地重創(chuàng)了賊人。盧象昇每次上陣地(參加戰(zhàn)斗),作

戰(zhàn)時都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和賊人搏斗,賊人的刀砍到馬鞍都不

在意,沒有了馬就徒步作戰(zhàn)。把賊人追逼到高峻的懸崖邊(的時候),

一個賊子從山頂射箭射中了盧象昇的額頭,盧象昇卻提著戰(zhàn)刀作戰(zhàn)更

加迅猛。賊人驚駭逃走,互相警告說:“盧廉使(官職名,指象昇)這個

人誰遇到誰就會被殺死,不可以進攻他?!?/p>

(十年)九月,清兵駐扎在牛蘭這個地方?;实壅僖娦?、大、山西

三位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進入營地護衛(wèi)?;实圪p賜盧象昇尚方

寶劍,監(jiān)督指揮天下增援的部隊。盧象昇穿著麻布衣服和草鞋,出征前

在城郊向戰(zhàn)士宣布作戰(zhàn)意義,表明決心。在那個時候,楊嗣昌、高起潛

主張和清兵停戰(zhàn)、講和。盧象昇聽說這件事之后,用腳跺地感嘆說:

“我蒙受國恩,(不知如何報答,)遺憾不能死得其所,如果萬一發(fā)生不

幸,我寧愿斷頭死去,以身殉國?!北R象昇定出計策討論作戰(zhàn)方案,然而

事情再三被楊嗣昌、高起潛阻撓。盧象昇上書請求分配兵力,于是議

定宣、大、山西三位總兵歸盧象昇指揮,關(guān)、寧諸路則歸屬高起潛。

盧象昇表面上監(jiān)督指揮天下軍隊,但實際上可以指揮的不到兩萬人。

盧象昇的軍隊駐扎在順義。

清兵南下,從三路進軍……盧象昇率領(lǐng)著戰(zhàn)敗剩余的軍隊,住在

三宮野外。十二月十一日,進軍到賈莊。高起潛掌握關(guān)、寧的軍隊在

雞澤這個地方,雞澤距離賈莊有五十里路程,盧象昇派遣楊廷麟前往

高起潛處請求支援,高起潛沒有答應(yīng)請求。盧象昇的軍隊到達蒿水橋,

遭遇清軍。盧象昇帶領(lǐng)中軍,虎大威帶領(lǐng)左軍,楊國柱帶領(lǐng)右軍,于是

(與清兵)進行戰(zhàn)斗。第二天,清軍數(shù)萬騎兵包圍了盧象昇軍隊三圈。

盧象昇指揮士兵奮勇作戰(zhàn),呼聲震天動地,從早晨直到午后,炮彈用盡,

箭也都用完了。盧象昇奮力投身作戰(zhàn),后面隨從的騎兵都和他一起上

前作戰(zhàn),盧象昇用手搏殺了幾十個敵人,身中四箭三刀,才倒地(死

去)。楊陸凱擔心敵人毀壞盧象昇的尸體而趴在上面(掩護),背上被射

了二十四支箭而死。盧象昇整個軍隊全都覆滅了。

侯弘文,是一個德行和才智出眾的人,將自己的家產(chǎn)分發(fā),招募滇

軍追隨盧象昇討伐賊人。侯弘文率領(lǐng)著招募兵到達楚地,巡撫王夢尹

將侯弘文以侵擾驛站的罪名上報給皇帝。盧象昇上書解救侯弘文,但

沒有成功,侯弘文最后被放逐戍守。天下的百姓因為這件事為弘文惋

惜并且稱贊盧象昇(的義舉)。

(筆者)評價說:危險動亂的時代,不是沒有賢能人士,只是經(jīng)常無

法讓他們發(fā)揮才.能。他們被任用了,有的人就開始阻礙他們做事,甚至

一定要逼死他們。如此,人如果實在要做這樣的事(也是無法阻止的),

總之,這都是天意。

五、(2015?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歐陽伯和墓志銘

張耒

君歐陽氏,諱發(fā),字伯和,廬陵人,太子少師文忠公諱修之長子也。

為人純實不聚,內(nèi)外如一,淡薄無嗜好,而篤志好禮,刻苦于學。胡諼掌

太學,號大儒,以法度檢束士,其徒少能從之。是時文忠公已貴,君年十

有五,師事諼,恂恂惟謹,又盡能傳授古樂鐘律之說。

既長,益學問,不檢科舉文詞,獨探古始立論議,自書契以來至今,

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無所不學。其學不務(wù)為抄掠應(yīng)目

前,必刮剖根本見終始,論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嗚

乎!其志亦大矣。然其與人不茍合,論事是是非非,遇權(quán)貴不少屈下,

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輕試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

今眉山蘇公子瞻哭之,以為君得文忠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徒也。

君為殿中丞時,曹太后崩,詔定皇曾孫服制。禮官陳公襄疑未決,

方赴臨,召君何其制,君從容為言,襄即奏用之。是時,方下司天監(jiān)討論

古占書是否同異,折中為天文書,久未就,而襄方總監(jiān)事,即薦君刊修。

君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書成,詔藏太史局。

君治官無大小,不茍簡,所創(chuàng)立,后人不能更。其著書有《古今系

譜圖》《國朝二府年表》《年號錄》,其未成者尚數(shù)十篇。

夫人吳氏,故丞相正憲公充之女,封壽安縣君。男一人,日憲,滑州

韋城縣主簿。女七人。元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

村文忠公之兆,而憲

來求銘。

(選自《張耒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人純實不聚欺:欺騙

B.不檢科舉文詞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

D.召君同其制問:詢問

【解析】選Co本題考查文言實詞,重點考查對語境中實詞的準確理

解。C項“申”的解釋望文生義,“申其意”是說明他的意圖,應(yīng)解釋

為“(反復)申述,(反復)說明”。

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歐陽發(fā)學習刻苦,尊師重道。十五歲時拜胡諼為師,后來能夠傳授古

樂鐘律方面的學問。

B.歐陽發(fā)為人誠實,淡泊名利,愛好禮義。他性格剛直,議論事情堅持

原則,不隨意迎合別人。

C.曹太后去世后,歐陽發(fā)幫助陳襄解決了皇曾孫服制的問題。后經(jīng)陳

襄推薦,歐陽發(fā)參與修訂完成天文書。

D.歐陽發(fā)道德學問俱佳,不愧是名門之后。他去世后,蘇軾感到很悲傷,

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

【解析】選Do本題重點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全面理解,精準概括、提

煉的能力。D項,張冠李戴,“蘇軾感到很悲傷,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

志銘”與原文不符,原文是“憲來求銘”,就是說,是他兒子而不是蘇

軾來求作者寫這篇墓志銘的。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胡諼掌太學,號大儒,以法度檢束士,其徒少能從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君治官無大小,不茍簡,所創(chuàng)立,后人不能更。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要注意特殊句式和詞類活

用。注意“號”“以”“從之”,“治”“茍”“后人”等的含義。

答案:(1)胡諼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

很少能跟從他。

⑵歐陽發(fā)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

不能更改。

【評分標準】⑴“號”,人稱;“以”,用;“從之”,跟從他;翻譯正

確各1分,滿分4分。⑵“治”,擔任;“茍”,茍且,草率;“后人”,

后來的人;翻譯正確各1分,滿分4分。

【知識拓展】

翻譯六字訣

高考中,翻譯句子是丟分嚴重的區(qū)域,這就需要掌握一些翻譯技

巧,概括地說,可以簡稱為“留、換、補、冊人調(diào)、貫"六字訣。

一是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詞匯、專有名詞。凡朝代、

年號、人名、地名、官職名、政區(qū)名、國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專

有名詞或古今意義相同的詞,皆保留不動。

二是換,將單音詞換成雙音詞,古今異義詞換成現(xiàn)代詞語,詞類活

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

三是補,即增補句子省略成分或隱含的內(nèi)容。

四是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

五是調(diào),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要求調(diào)整過來。

六是貫,文言文翻譯時,還會遇到一些修辭現(xiàn)象、委婉說法、用典

用事,翻譯時要靈活處理,根據(jù)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以使譯文明

白、貫通。

總之,在翻譯文言文時,一是要懂得翻譯的要求:信、達、雅;二是

要理解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三是要記住翻譯的方法:留、

換、補、刪、調(diào)、貫。

4.歐陽發(fā)在治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文意理解概括能力。解題時一,需要沉下心來認真細

讀文章,從文中找出答案的相應(yīng)語句并簡要概括。有關(guān)治學的敘述在

第一、二段中,第一點“刻苦于學”;第二點“益學問,……自書契以

來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無所不學”;第三點“必

刮剖根本見終始”;第四點”論次使族分部列”;再據(jù)下文解決皇曾孫

服制事件進行概括。

答案:勤奮刻苦,廣泛涉獵,刨根究底,分門別類,學以致用。

【評分標準】每點得1分,答出4條即可得滿分。

附【譯文】

歐陽氏,名發(fā),字伯和,廬陵人,太子少師文忠公歐陽修的大兒子。

為人純樸誠實,表里如一。性格淡泊名利,沒有什么愛好,但意志堅定,

知曉禮儀,刻苦學習。胡諼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

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當時,歐陽文忠已經(jīng)官位顯赫,歐陽伯和

也已十五歲,跟從胡諼學習,他小心翼翼謹小慎微,又能夠盡得所學成

為日后傳授古樂鐘律學問的大家。

等他長大了,更加專注學問,但不鉆研那些應(yīng)對科舉的文詞,偏偏

喜歡探究各種文章的源頭,自有文字記錄以來至今,君王大臣家族世

譜,各種法律制度文章物體(來源),直到天文地理,沒有一樣不學習

的。他的學習特點不只是學習當前的情況,而一定要追根究底,尋找本

源,并把它們分門別類整理,研究必有所得,所得一定能用。唉!他的志

向也很大啊。但是,他不迎合別人,議論事情一定分出對錯,遇到有權(quán)

勢的人不肯屈從,重要的事情一定反復說明他的想法,因此,他輕易不

向別人表白他的學問知識,別人也很少有人了解他。他死了,四川眉山

的蘇子瞻(蘇東坡)為他哭泣,認為他得到了他父親歐陽修的家學,(文

章)又像漢朝蔡邕(字伯喈)、晉朝張華(字茂先)的后生。

歐陽伯和擔任殿中丞的時候,曹太后去世,皇帝下詔確定皇曾孫

服制。禮官陳襄猶豫不決,到快要哭吊時一,召見伯和君詢問皇曾孫服制

的事,伯和君不慌不忙地給他說了,陳公隨即上奏就被采納了。當時一,

司天監(jiān)正討論古代占卜書籍手法是否相同,想選擇一些編寫成天文書

籍,很長時間沒有結(jié)果。而陳襄正負責這事,就推薦伯和君主持修訂。

伯和考證書中正誤,按一定原則取舍,很快,書就編好了,皇帝下詔太

史局收藏。

歐陽發(fā)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

不能更改。他寫成的書有《古今系譜圖》《國朝二府年表》《年號錄》,

沒有寫成的還有十多篇。

他夫人吳氏,是前丞相正憲公吳充的女兒,被冊封為壽安縣君。他

們有一個男孩,叫憲,是滑洲韋城縣主簿。他們有七個女孩。元四年

十一月甲子,在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村文忠公墓地安葬伯和君,他兒

子憲來請求我(我就)寫了這篇墓志銘。

六、(2015?安徽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御史梁皙次先生傳

[清]王士稹

先生姓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塞別號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

綺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蔑如也。于詩嗜陶淵明,少得句云:“明月生

東隅,清輝照北床?!遍L老驚異。十三歲補諸生第一,文名籍甚。

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又十年成進士。出知西安之咸寧,誓于神,不以

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