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一:人文之美 第7課《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課件_第1頁
主題一:人文之美 第7課《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課件_第2頁
主題一:人文之美 第7課《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課件_第3頁
主題一:人文之美 第7課《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課件_第4頁
主題一:人文之美 第7課《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天下第一大佛——樂山大佛

川教版4-6年級

新知導入播放視頻:樂山大佛新知講解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了解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于樂山市(古稱嘉州)南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的凌云山中,

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大佛,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合作探究

2.凌云山還有哪些景點?

凌云山下三江匯流,山上峰巒疊嶂,氣勢磅礴。除樂山大佛外,還有凌云寺、靈寶塔、東坡樓、麻浩崖墓等名勝景點。合作探究

樂山大佛有多大?

大佛依山開鑿,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體恣勻稱,神勢肅穆,臨江而坐,造就了“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宏偉氣勢。合作探究

樂山大佛有多大?

大佛通高59.84米,頭高11.96米,顱寬8.25米,左耳長6.2米,右耳長6米,鼻子3.2米,左眉長2.88米,右眉長2.9米,嘴長3.5米,左眼長2.46米,右眼長2.45米。合作探究

樂山大佛有多大?

頸高1.65米,肩寬23.35米,左手指7.15米,右手指長8.65米,左腳長10.05米、寬6.75米,右腳長10.3米、寬6.85米。合作探究算一算

假如一個人身高1.7米,那么,樂山大佛相當于多少個人的身高?59.84÷1.7=35個人

合作探究巨型睡佛合作探究

猜一猜“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巨型睡佛、樂山大佛的巧結(jié)合,是古代工匠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巧合?

巨型睡佛、樂山大佛是大自然無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設(shè)的奇跡,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鑿成。合作探究

天才的構(gòu)思,人間的智慧樂山大佛何時完工的?

樂山大佛始建于公元713年。在唐代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下,歷時90年之久,大佛終于在公元803年竣工。合作探究樂山大佛是怎樣雕鑿的?

為了確保修建的科學、精準,古代工匠在修建大佛之前專門打造了一個3米多高的小佛樣,把小樣佛像的數(shù)據(jù)精準標注在施工圖上,作為施工標準,科學指導修建過程。工匠們從佛頭開始雕刻,施工時,他們用繩索把自己懸吊在半空,一鑿一斧地雕琢著大佛的外觀,景象壯觀,但也非常危險。合作探究

樂山大佛是怎樣來抵御風雨的侵蝕和、隔濕和通風的?

樂山大佛設(shè)計巧妙,充分利用了山體的自然形態(tài),讓大佛和山巖體融為一體,不僅能抵御風雨的侵蝕,還可以減輕地震帶來的破壞。

大佛有巧妙地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特別是減輕雨水對佛像的侵蝕和風化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展現(xiàn)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合作探究

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后面,有一套設(shè)計巧妙,隱而不見的地排水系統(tǒng),大佛頭部共有18層螺髻,第4層、

9層、18層各有一條隱秘的橫向排水溝,形成了“泉從古佛髻中流”的奇異景觀。合作探究

大佛的頸后部位開鑿有排水洞穴,順著兩肩而下的衣紋褶皺形成天然的排水通道。兩耳背后、兩肩之間、胸部背側(cè)都各有洞穴相連,其中、兩耳背后和兩肩之間相互貫通。這些奇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tǒng)。

合作探究

樂山大佛為什么被譽為“崖壁上的交響詩”?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同時開鑿的,位于大佛右側(cè)的石壁上,自上而下盤旋至大佛腳,被詩人們譽為“崖壁上的交響詩”。它削壁穿洞,架虛構(gòu)空,藏奇露險,婉蜒曲折,似一條騰空而起的巨龍,隱藏在樂山大佛左側(cè)棲鴛、兌悅兩個峰的懸崖絕壁間。合作探究

查一查:查閱資料,了解古代工匠在修建樂山大佛時,還有哪些精妙的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工匠精神?(1)發(fā)鬈用石塊嵌就(2)兩耳以木為之(3)排水系統(tǒng)布全身(4)胸部有殘碑

體現(xiàn)了敬業(yè)、精益、專注和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合作探究

古人為什么要修建樂山大佛?一是讓佛祖保佑我們的人民,在這里都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通過。二是把修建大佛所挖出來的石頭全部用來填入江中,這為減小水流的流速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合作探究

青山依舊在,舊貌換新顏修繕前修繕中合作探究

青山依舊在,舊貌換新顏

議一議小學生在文物保護方面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1)不到處亂刻“XX到此一游”。(2)多學習文物保護的知識。(3)多了解文物的價值及文物存在的意義。(4)向公眾宣傳保護文物的相關(guān)知識。(5)與破壞盜取文物的不法行為作斗爭。合作探究

1982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四條文物保護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

加強管理合作探究

寫一寫

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請你選一處文化遺產(chǎn),為其擬一句宣傳保護的標語,與同學們分享。

九寨溝讓我們攜手保護這青山秀水!

合作探究

繪一繪

查閱資料,設(shè)計一個“追尋大佛足跡”的旅行方案,并繪制一條最佳研學旅行路線圖。合作探究

”追尋大佛足跡”的旅行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親近自然、走進風景名勝;加深學生對山水文化和佛教文化的認識和感悟?;顒拥攸c

:樂山大佛活動時間:2021年9月20日活動負責人

:由學校校長帶頭,各班班主負責管理?;顒觾?nèi)容:1.參觀樂山景觀。

2.實地感受樂山大佛的文化內(nèi)涵。活動行程:成都到樂山市旅行路線:成都市——峨眉市——樂山市合作探究

東風堰-千佛巖景區(qū)

課堂練習

查找資料,說一說,你對樂山大佛的最新感受?呼吁參與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