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登勃朗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9課《登勃朗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9課《登勃朗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9課《登勃朗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9課《登勃朗峰》教學設計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登勃朗峰》一、教學目標1.了解勃朗峰的壯麗景色,體會作者的游蹤和情感。2.學習本文散文筆法與小說筆法并用的寫作技巧。3.品味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理清作者的游蹤,理解課文內容。2.難點: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語言特色。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大家知道勃朗峰在哪里嗎?勃朗峰,法語意為“白色的山峰”,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是許多游覽者最喜歡登臨的山峰。勃朗峰地勢高聳,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山上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是登山運的勝地。登上勃朗峰舉目四望,法瑞意三國的阿爾卑斯壯麗景象盡收眼底,群峰崢嶸,甚是美麗。今天,讓我們通過馬克?吐溫的筆觸,來欣賞一下勃朗峰美麗的景色吧!2.作者介紹:馬克?吐溫(1835-1910),是美國著名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說家。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萬英鎊》(短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素亞歷險記》《乞丐王子》等。3.寫作背景:本文選自《遠處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華譯。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島采訪。1867年,一家當?shù)氐膱蠹執(zhí)峁┝艘淮瓮刂泻5貐^(qū)的輪船旅游。在前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問,他寫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歐洲旅行游記其中的一篇。4.字詞清單:雇(gù)翌日(yì)穹頂(qióng)繚繞(liáo)嫵媚(wǔ)顛簸(diānbǒ)紛至沓(tà)來曠野(kuàng)打嗝(gé)5.初讀課文(1)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理清層次段落:第一部分(1-6段):主要寫作者前往勃朗峰途中的見聞,包括沿途的美麗風光以及一些有趣的人和事。第二部分(7-11段):重點描繪作者登上勃朗峰所見到的奇麗景色以及獨特感受。第三部分(12-13段):敘述下山途中的經(jīng)歷和別樣體驗。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游蹤。先坐火車去了馬蒂尼取道黑首,抵達高低抵達阿冉提村前在峰頂高地逗留沿河谷前往沙蒙尼6.精讀課文(1)(閱讀第一自然段)第1段作者為什么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因為天氣灼熱難當,這些游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樂趣,不能欣賞沿途的奇美風景。(2)(細讀課文2-6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請同學們找出具體景物,概括景物特點,并分析作者是如何描繪這些景物的?賞析提示:觀察角度、人的感宮修辭手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等。示例:(第2段)我們取道黑首抵達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處需經(jīng)隧道,穿山而過;俯瞰腳下峽谷,只見其間一股清流急湍,環(huán)顧四周,巖壁巉峻,丘崗蔥綠,美不勝收。整個黑首道上,到處瀑布傾斜轟鳴作響。本段描寫了黑首道的奇美風景,作者從視覺、嚇覺的角度,突出一水清澈急湍、山險峻陡峭、丘崗青蔥翠綠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在旅途過程中看到美景的喜悅之情。示例:(第4段)有些頂端尖峭,并微微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纖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這句話運用比喻的終酪手法,將山峰比作“美女的纖指”“塔糖”,寫出了山峰形狀奇特的特點,富有畫面感。(3)作者說在自己登山的過程中,山隨“我們”拾級而上而“愈升愈高”,這是為什么呢?這是登山造成的錯覺。因為作者和朋友們在不斷攀升,里勃朗峰越來越近,周圍的天空就顯得越來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景下就越發(fā)顯得高了。說明山峰極其陡峭,坡度非常大,突出了山“高峻”的特點。(4)第6自然段中作者聯(lián)想到肥皂泡,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作者由眼前景物得來的感悟,美景和肥皂泡一祥,是稍縱即逝的,在它消失之前要好好享受這份美好。告訴我們要抓住生活的美好,珍惜眼前。同樣也是對景物之美的高度贊賞。(5)作者在旅途中遇到了“車夫之王”和“勃朗隊長”兩位奇人。他們的“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車夫之王”:他是一位車技嫻熟的車夫,能夠在陡峭的山路上駕馭馬車,并且速度驚人。他的性格也很奇特,熱情奔放,充滿活力。?“勃朗隊長”:他是一位登山經(jīng)驗豐富的向導,對勃朗峰的地形了如指掌。他帶領游客穿越了危險的冰川,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6)《登勃朗峰》文章結尾部分的作是什么:收束全文:使整個旅途經(jīng)歷有了一個完整的結束,給讀者一種行程結束的明確感。增添趣味:通過對輕松愉快經(jīng)歷的回味,延續(xù)了文章幽默風趣的風格,讓讀者在閱讀后仍能感受到余韻。表達情感:傳達出作者對這次獨特旅行經(jīng)歷的滿足感和愉悅之情,讓讀者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引發(fā)思考:讓讀者在領略了一路的風光和奇事之后,也能對旅行的意義、生活的多彩等產(chǎn)生一定的思考。7.拓展延伸讓學生小組談論文中的寫作手法。多種表達方式結合:記敘了游覽的經(jīng)歷,描寫了沿途的美景、人物等,同時在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做到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有機結合。對比:如將上山時的所見所聞與下山時的經(jīng)歷進行對比,突出不同階段的特點。幽默夸張:通過對車夫等人物形象的夸張描寫以及幽默的語言表達,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讀性。動靜結合:既描寫了勃朗峰靜態(tài)的壯麗景色,又描繪了馬車行進等動態(tài)的畫面。移步換景:隨著作者的行程移動,依次展現(xiàn)不同的景物和場景。以小見大:通過旅途中的一些小事和小人物,展現(xiàn)出生活的多彩和人性的特點。8.課堂小結本文描寫了作者在登勃朗峰時所見的奇艷景色,記敘了下山投宿途中所遇的奇人奇事,表達了作者對勃朗峰的喜愛及贊美之情,體現(xiàn)出作者樂觀、積極、率真的生活態(tài)度。9.布置作業(yè)(1)完成課后練習。(2)閱讀馬克·吐溫的其他作品,進一步了解其寫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