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5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時作業(yè)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5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時作業(yè)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5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時作業(yè)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5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時作業(yè)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2024春新教材高中語文第2單元第5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時作業(yè)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第五課*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語言文字運用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內(nèi):同“納”,結交B.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求取C.自賊者也賊:小人D.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解析】C項,自賊者也,意思是“自己殘害自己”。賊:傷害、殘害。2.下列句中加點字“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A)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B.知皆擴而充之矣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解析】例句,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代詞,代前文的“四端”。C項,結構助詞,的。D項,代詞,代“治天下”。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全都屬于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一項是(B)①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③犧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猶其有四體也⑤將軍者,國之爪牙也⑥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A.①②④ B.③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⑥【解析】①②④古今同義。①孺子:小孩子。②鄉(xiāng)黨:鄉(xiāng)里,也指同鄉(xiāng)的人。④四體:四肢。③⑤⑥古今異義。③犧牲,古義:祭祀用的純色體全的牲畜。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義:比喻重臣,武將。今義:指壞人的黨羽。⑥丈夫,古義:男子的通稱。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4.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A)例句:無惻隱之心,非人也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其斯之謂與C.不學《禮》,無以立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解析】例句:判斷句,“……也”,表判斷。A項,判斷句,“……者,……也”,表判斷。B項,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C項,固定句式,“無以”,沒有……的辦法。D項,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詞“于”。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見小孩子將要掉入井里的反應為依據(jù),論證人有一種本能,即“_人皆有不忍人之心__”。(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導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人之有是四端也__,_猶其有四體也__”形象地說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論及“仁義禮智”擴充推廣的積極作用時所說的兩句是:“_茍能充之__,_足以保四海__?!?.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中國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笨鬃诱f:“君子如玉?!惫湃讼矚g佩玉,因為他們認為__①__,佩戴玉石的目的是時時警醒自己,道德修養(yǎng)與品格應像玉石一樣。但老子卻說:“不欲綠綠如玉,珞珞如石?!盻_②__而是想做一塊平凡的石頭。原因很簡單,玉石很珍貴,__③__;石頭遍地都是,卻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說“最高的榮譽是沒有榮譽”,最珍貴的東西,看起來反而不珍貴。就像水、空氣一樣,它們是免費的,但遠遠比玉石黃金珍貴多了?!敬鸢浮縚①玉的品質(zhì)與君子的品質(zhì)最為近似__②他并不想做一個如玉的君子__③但它只能讓很少一部分人得到__7.下面的四則材料體現(xiàn)出同為儒家圣人的孔子與孟子在處世態(tài)度上的細微區(qū)別。你更推崇誰的處世態(tài)度?寫一段話來闡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個字)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論語·公冶長》)②子謂顏淵曰:“用(任用)之則行(施展抱負),舍之則藏(退隱),惟我與爾有是夫!”(《論語·述而》)③孟子曰:“得志,與民由(分享,為百姓服務)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答案】_(1)我更推崇孔子的處世態(tài)度??鬃酉M谧约旱玫街赜脮r施行主張,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時,就選擇韜光養(yǎng)晦、安貧樂道甚至歸隱,更能體現(xiàn)出文人的尊嚴與操守。(2)我更推崇孟子的處世態(tài)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壯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張推廣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誰的自信與擔當,即使不得志也能堅守主張,獨自踐行。__二、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材料一: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饼R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疆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注】葛:遠古時期的部落名。旄倪:被俘虜?shù)睦先撕陀變骸?.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BCE)宣王不能eq\x(A)用eq\x(B)適梁eq\x(C)梁惠王不果eq\x(D)所言eq\x(E)則見eq\x(F)以為迂遠eq\x(G)而闊于事情【解析】“適梁”前省略主語“孟子”,謂語為“適”,賓語為“梁”,句子結構完整,故應在“適梁”前后B處、C處斷開;“梁惠王不果所言”中,“梁惠王”是主語,“不果”是謂語,“所言”是賓語,句子結構完整,故應在其前后C處、E處斷開。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B)A.萬乘之國,文中指大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乘”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編制,四馬一車為一乘。B.夷,我國古代對西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古有“北狄南蠻、西夷東戎”之說,后來可用“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C.“以攻伐為賢”與“自伐者無功”中“伐”意義不相同。D.“適梁”的“適”與“少無適俗韻”和“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中的“適”意思不相同?!窘馕觥俊耙?,……對西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西夷東戎’”錯誤,應為“夷,……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東夷西戎”。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孟子認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shù)匕傩盏男刨?,是因為商湯能夠憐惜當?shù)匕傩?,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B.孟子認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對齊國動兵。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D.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時諸侯各國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解析】“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錯誤。文中“太史公曰……利誠亂之始也”,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開始的是司馬遷;“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防備禍亂根源的是孔子。選項張冠李戴。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譯文:_(百姓)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想擺脫水火一般的統(tǒng)治。(“簞食”,用簞裝著飯食;“壺漿”,用壺盛著漿湯;“豈”,難道;“水火”,水火一般的統(tǒng)治。)__(2)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譯文:_天下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xiàn)在齊國又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固”,本來;“倍”,擴大了一倍;“是”,這。)__12.孟子認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請從所給材料中列舉兩個例子分析論證這個觀點。【答案】_①周文王征伐他國,當?shù)匕傩崭吲d就兼并這個國家;②周武王征伐他國,當?shù)匕傩詹桓吲d就不兼并這個國家;③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的征伐。__【參考譯文】材料一:齊國人攻打燕園,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兼并燕國,有人勸我兼并燕國。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會有上天降下的災禍。兼并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兼并了它,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兼并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它,燕國人民不高興,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這么做過的人,文王就是。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想擺脫水火一般的統(tǒng)治?!饼R國人要兼并燕國,別的諸侯國謀劃援救它。宣王說:“很多諸侯謀劃來討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孟子回答道:“我聽說過憑方圓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湯就是這樣。沒有聽說過憑著方圓千里的土地還怕別人的?!渡袝飞险f:商湯的征伐,從葛開始。這時,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湯,他向東征伐,西邊的少數(shù)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邊的少數(shù)民族就埋怨。(他們埋怨)說:‘為什么(不先征伐我們這里,而要)后征伐我們(這里)呢?’百姓盼望他,如同大旱時節(jié)盼望云彩一樣。(湯的軍隊每到一地,)讓經(jīng)商的照常做買賣,種田的照常干農(nóng)活,殺了那里的暴君,慰問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高興?!渡袝飞嫌终f:君王來了,我們就得到新生?,F(xiàn)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前去征伐它,百姓都以為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戮他們的父兄,囚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國家的寶器,像這樣怎么行呢?天下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xiàn)在齊國又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是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百姓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動兵)?!辈牧隙禾饭f: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jīng)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jù)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在這時候,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任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進攻討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jīng)》《尚書》,闡發(fā)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堯舜既沒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洿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洿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薄笆浪サ牢?,邪說暴行又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洞呵铩?,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瘲钅啦幌?,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起,不易吾言矣?!薄拔粽哂硪趾樗煜缕?,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節(jié)選自《孟子·滕文公下》)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DIM)堯eq\x(A)舜eq\x(B)既eq\x(C)沒eq\x(D)圣eq\x(E)人eq\x(F)之eq\x(G)道eq\x(H)衰eq\x(I)暴eq\x(J)君eq\x(K)代eq\x(L)作eq\x(M)壞eq\x(N)宮eq\x(O)室eq\x(P)以eq\x(Q)為eq\x(R)洿eq\x(S)池【解析】“堯舜既沒”中,“堯舜”是主語,“既沒”是謂語,句子結構完整,“圣人之道”是下句的主語,因此在“既沒”后D處斷開;“暴君”是“代作”的主語,其前I處斷開;“壞宮室以為洿池”與下文“棄田以為園囿”句式對稱,應單獨成句,前面M處斷開。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夫子是我國古代對男子的敬稱??鬃拥茏幼鸱Q孔子為夫子,后世遂敬稱老師為“夫子”。B.《春秋》是我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由孔子修訂而成。C.處士指那些本來有很高的才能,但因為官場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隱居不愿做官的人。D.禹,后人稱其為夏禹、大禹,是古代傳說中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傳說其治理過洪水?!窘馕觥俊啊洞呵铩贰俏覈谝徊考o傳體史書”說法錯誤?!洞呵铩肥俏覈谝徊烤幠牦w史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史記》。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孟子認為自己好辯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他處在大道敗壞的年代與社會中,要勇于擔當社會責任。B.孟子將楊、墨的學說概括為“無君”“無父”,將其比作亂臣賊子的邪說,認為“無君無父”的人是禽獸。C.孟子主張端正人心,消除邪說,反對偏激,批判怪論,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D.孟子認為,沒有大禹,天下不會太平;沒有孔子,百姓將不得安寧;沒有周公,人們會思想混亂?!窘馕觥俊皼]有孔子,百姓將不得安寧;沒有周公,人們會思想混亂”張冠李戴,由文中“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可知,應為“沒有周公,百姓將不得安寧;沒有孔子,人們會思想混亂”。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周公相武王誅紂,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譯文:_周公輔佐武王討伐紂王,滅掉了五十個國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趕到邊遠之地,天下百姓都非常高興。(“相”,輔佐;“滅國者五十”,定語后置,滅掉了五十個國家;“驅”,驅趕;“悅”,高興。)__(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譯文:_廚房里有肥嫩的肉,馬棚里有壯實的馬,但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有餓死的人,這如同率領著野獸來吃人?。?“庖”,廚房;“野”,野外;“餓莩”,餓死的人;“率”,率領。)__17.上文中,孟子闡述了什么觀點?(用自己的話回答)【答案】_孟子闡述了推行仁政的緊迫性。__【參考譯文】公都子問:“別人都說您喜歡辯論,請問這是為什么呢?”孟子回答說:“我怎么會喜歡辯論呢?我是迫不得已的。天下有人類已經(jīng)很久了,總是一時太平,一時混亂。在堯那個年代,大水橫流,在中原地區(qū)泛濫,陸地成為毒蛇和蛟龍的住所,百姓沒有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