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423-2024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GBT 33423-2024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GBT 33423-2024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GBT 33423-2024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GBT 33423-2024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rrosioncontrolofcoastalandoffshorewindturbines2024-04-25發(fā)布2024-11-01實施IGB/T33423—2024前言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34總體要求 45腐蝕控制措施 46涂層保護 76.1一般規(guī)定 76.2防護涂層 6.3復層礦脂包覆層 6.4葉片涂層 6.5其他涂鍍層 7陰極保護 7.1一般規(guī)定 7.2保護電位 7.3保護電流 7.4設計要求 7.5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 7.6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 7.7調試與驗收 7.8在役檢測與維護 8腐蝕監(jiān)測 8.1一般規(guī)定 8.2陰極保護監(jiān)測系統(tǒng) 8.3大氣腐蝕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tǒng) 9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要求 9.1一般規(guī)定 9.2潛水作業(yè)安全 9.3有害氣體析出和防護 附錄A(資料性)海洋鋼結構腐蝕發(fā)展過程及涂層保護狀態(tài)評估 附錄B(規(guī)范性)犧牲陽極系統(tǒng)設計計算 附錄C(規(guī)范性)陽極屏蔽層設計計算 附錄D(規(guī)范性)外加電流系統(tǒng)設計計算 參考文獻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33423—2016《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防腐技術規(guī)范》,與GB/T33423—2016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a)更改了適用范圍(見第1章,2016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總體要求(見4.1、4.2和4.5),更改了防護系統(tǒng)的質保等級、抗震抗臺等級要求(見4.2,2016年版的4.2、4.3);c)增加了腐蝕控制措施總要求(見4.3)和腐蝕控制設計年限要求(見4.4);d)增加了腐蝕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資質、施工設備及設計、施工、質量控制人員要求(見4.6);e)增加了腐蝕控制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要求(見4.7);f)增加了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環(huán)境分區(qū)及腐蝕控制措施(見第5章);g)刪除了采用防護涂料和陰極保護聯(lián)合保護時的濱海水文地質和海生物資源調查要求(見2016年版的4.1);h)增加了涂層材料的環(huán)保要求(見6.1.2);i)刪除了宜采用環(huán)氧涂料體系進行涂層防護設計、熱噴涂鋅封閉劑和涂裝涂料應與熱噴涂涂層相容相關內容(見2016年版的5.1b)和c)];j)更改了鋼結構、設備防護涂層體系及性能要求、環(huán)氧富鋅底漆的性能要求、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和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的性能要求(見6.2.1,2016年版的5.2),刪除了低表面處理環(huán)氧涂料的性能要求(見2016年版的5.2);k)更改了防護涂層涂裝施工(見6.2.2,2016年版的5.3、5.4、5.6),刪除了熱噴涂涂層最小厚度要求(見2016年版的5.3.2.1);1)更改了防護涂層質量檢驗(見6.2.3,2016年版的5.5)和防護涂層在役檢測與維護要求(見6.2.4,2016年版的5.8);m)增加了復層礦脂包覆層的設計、施工、質量檢驗、在役檢測與維護要求(見6.3);n)增加了葉片涂層的涂層設計、涂裝施工、施工質量檢驗、在役檢測與維護要求(見6.4);o)增加了其他涂鍍層要求(見6.5);p)更改了陰極保護的一般規(guī)定(見7.1,2016年版的6.1);q)更改了鋼結構陰極保護電位(見7.2.1,2016年版的6.2),增加了鋼筋混凝土陰極保護電位(見r)更改了鋼結構保護電流密度(見7.3,2016年版的6.3),增加了有涂層的鋼結構保護電流密度、混凝土結構鋼筋的陰極保護電流密度、陰極保護電流需求量(見7.3);s)增加了陰極保護的設計要求(見7.4);t)更改了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見7.5,2016年版的6.6),增加了混凝土結構鋼筋的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見7.5);u)更改了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見7.6,2016年版的6.7),增加了混凝土結構鋼筋的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見7.6);v)增加了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調試要求(見7.7.1),更改了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的調試要求(見7.7.2,2016年版的6.7.4);w)更改了陰極保護系統(tǒng)的在役檢測與維護(見7.8,2016年版的6.9);x)更改了腐蝕監(jiān)測要求(見第8章,2016年版的第7章);y)增加了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要求(見第9章);z)更改了犧牲陽極系統(tǒng)設計計算(見附錄B,2016年版的附錄A);aa)增加了陽極屏蔽層設計計算(見附錄C);bb)更改了外加電流系統(tǒng)設計計算(見附錄D,2016年版的附錄C、附錄D)。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腐蝕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81)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陽中科環(huán)境工程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南京安鐵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院、南方電網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青島雙瑞海洋環(huán)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汕尾分中心、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大連科邁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南方電網產業(yè)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廣東建科創(chuàng)新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海工腐蝕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島理工大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深圳國能宸泰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粵電湛江風力發(fā)電有限公司、浙江鈺烯腐蝕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赟申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揭陽前詹風電有限公司、青島鋼研納克檢測防護技術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煙臺廣慈涂料有限公司、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江蘇金陵特種涂料有限公司、武漢科思特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廣銳德工程有限公司、深圳飛揚駿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智創(chuàng)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有限公司、佐敦涂料(張家港)有限公司、浙江數(shù)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四海防腐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蒲新防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科輝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金隅微觀(滄州)化工有限公司、中蝕國際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xié)會、北京碧海云智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玉柱、曾偉、林澤泉、趙永韜、邱小云、董禮、尚憲和、陳博、王震宇、王紅星、金祖權、吳華成、趙巖、鐘本旺、李巖、顏云、毆曙輝、莫燁強、徐雷、穆兆輝、高志賢、吳昉赟、臧晗宇、本文件于2016年首次發(fā)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IN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技術規(guī)范1范圍本文件規(guī)定了海上風電機組和海岸線10km以內的陸上沿海風電機組的腐蝕控制總體要求、腐蝕控制措施、涂層保護、陰極保護、腐蝕監(jiān)測的技術要求以及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要求。本文件適用于海上風電機組和海岸線10km以內的陸上沿海風電機組的基礎、塔架、風輪-機艙組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724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細度的測定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揮發(fā)物含量的測定GB/T1728漆膜、膩子膜干燥時間測定法GB/T1731漆膜、膩子膜柔韌性測定法GB/T1732漆膜耐沖擊測定法GB/T1733—1993漆膜耐水性測定法GB/T1740漆膜耐濕熱測定法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測定旋轉橡膠砂輪法GB/T1770涂膜、膩子膜打磨性測定法GB/T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氣候老化和人工輻射曝露濾過的氙弧輻射GB/T4948鋁-鋅-銦系合金犧牲陽極GB/T4950鋅合金犧牲陽極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開法附著力試驗GB/T5267.1緊固件電鍍層GB/T5267.2緊固件非電解鋅片涂層GB/T5267.3緊固件熱浸鍍鋅層GB/T5267.4緊固件表面處理耐腐蝕不銹鋼鈍化處理GB6514涂裝作業(yè)安全規(guī)程涂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GB/T6739色漆和清漆鉛筆法測定漆膜硬度GB/T6742色漆和清漆彎曲試驗(圓柱軸)GB/T7387船用參比電極技術條件GB/T7388船用輔助陽極技術條件GB7691涂裝作業(yè)安全規(guī)程安全管理通則GB7692涂裝作業(yè)安全規(guī)程涂漆前處理工藝安全及其通風凈化2GB/T7788船舶及海洋工程陽極屏涂料通用技術條件GB/T7790—2008色漆和清漆暴露在海水中的涂層耐陰極剝離性能的測定GB/T8013.1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膜與有機聚合物膜第1部分:陽極氧化膜GB/T8923.1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1部分:未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層后的鋼材表面的銹蝕等級和處理等級GB/T8923.2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2部分:已涂覆過的鋼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層后的處理等級GB/T8923.3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目視評定第3部分:焊縫、邊緣和其他區(qū)域的表面缺陷的處理等級GB/T9274色漆和清漆耐液體介質的測定GB/T9286色漆和清漆劃格試驗GB/T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屬顏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鏡面光澤的測定GB/T9793熱噴涂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鋅、鋁及其合金GB/T9799金屬及其他無機覆蓋層鋼鐵上經過處理的鋅電鍍層GB/T10123金屬和合金的腐蝕術語GB/T10125人造氣氛腐蝕試驗鹽霧試驗GB/T12466船舶及海洋工程腐蝕與防護術語GB/T12608熱噴涂火焰和電弧噴涂用線材、棒材和芯材分類和供貨技術條件GB/T12706.1額定電壓1kV(Um=1.2kV)到35kV(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第1部分:額定電壓1kV(Um=1.2kV)和3kV(Um=3.6kV)電纜GB/T13452.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測定GB/T13869用電安全導則GB/T13893色漆和清漆耐濕性的測定連續(xù)冷凝法GB/T13912—2020金屬覆蓋層鋼鐵制件熱浸鍍鋅層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GB15603危險化學品倉庫儲存通則GB16636潛水員水下用電安全規(guī)程GB/T16777建筑防水涂料試驗方法GB/T17731鎂合金犧牲陽極GB18218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T18570.3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處理表面清潔度的評定試驗第3部分:涂覆涂料前鋼材表面的灰塵評定(壓敏粘帶法)GB/T18684鋅鉻涂層技術條件GB/T19292.1金屬和合金的腐蝕大氣腐蝕性第1部分:分類、測定和評估GB/T19355.1鋅覆蓋層鋼鐵結構防腐蝕的指南和建議第1部分:設計與防腐蝕的基本原則GB19517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guī)范GB/T23987色漆和清漆涂層的人工氣候老化曝露曝露于熒光紫外線和水GB26123空氣潛水安全要求GB/T30648.2色漆和清漆耐液體性的測定第2部分:浸水法GB30981工業(yè)防護涂料中有害物質限量GB/T31415色漆和清漆海上建筑及相關結構用防護涂料體系性能要求3GB/T32119—2015海洋鋼鐵構筑物復層礦脂包覆防腐蝕技術GB/T33314腐蝕控制工程生命周期通用要求GB/T37424海上風力發(fā)電機組運行及維護要求GB/T37431風力發(fā)電機組風輪葉片紅外熱像檢測指南GB/T39154金屬和合金的腐蝕混凝土用鋼筋的陰極保護GBZ/T259硫化氫職業(yè)危害防護導則GBZ/T275氯氣職業(yè)危害防護導則CB3220船用恒電位儀技術條件HG/T3668—2020富鋅底漆HG/T3792交聯(lián)型氟樹脂涂料HG/T4755聚硅氧烷涂料JB/T5067鋼鐵制件粉末滲鋅JGJ46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80建筑施工高處作業(yè)安全技術規(guī)范JT/T1367水下焊接作業(yè)要求JTS205-1水運工程施工安全防護技術規(guī)范NB/T10593風電場無人機葉片檢測技術規(guī)范NB/T10626—2021海上風電場工程防腐蝕設計規(guī)范NB/T10663海上型風力發(fā)電機組電氣控制設備腐蝕防護結構設計規(guī)范NB/T31052風力發(fā)電場高處作業(yè)安全規(guī)程NB/T31082風電機組塔架用高強度螺栓連接副NB/T31133—2018海上風電場風力發(fā)電機組混凝土基礎防腐蝕技術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GB/T10123、GB/T12466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下部結構承受水動力載荷的風力發(fā)電機組。注:包括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和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corrosioncontrol人為地干預腐蝕體系,以減輕腐蝕的損傷。一種用于鋼鐵構筑物表面,包含多層礦脂類材料外加硬質保護套的防腐蝕技術。注:該技術多用于海洋浪花飛濺區(qū)鋼鐵構筑物的腐蝕防護。[來源:GB/T32119—2015,3.1,有修改]4監(jiān)測monitoring為確定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某個系統(tǒng)、過程或活動(運行)狀態(tài)進行的監(jiān)視、檢測活動。4總體要求4.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應以GB/T33314為基本準則,立足于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在確保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經濟運行的基礎上,應謀求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工程的經濟、全生命周期和綠色環(huán)保的最佳效益目標。4.2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應與人工智能技術、物聯(lián)網技術結合,實現(xiàn)數(shù)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所采取的腐蝕控制工程的質保等級、抗震抗臺等級應與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相適應,所采取的腐蝕控制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應與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全生命周期協(xié)調一致。4.3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基礎、塔架、風輪-機艙組件、電氣設備應根據不同的暴露環(huán)境、不同的部件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腐蝕控制措施。4.4海上風電機組腐蝕控制設計年限應與海上風電機組的設計年限相適應,基礎、塔架、電氣設備以及風輪-機艙組件的主要鋼結構件的腐蝕控制設計年限應不低于25年。4.5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應建立全生命周期腐蝕控制管理體系,并應制定完善的腐蝕控制大綱。4.6涂裝、陰極保護等腐蝕控制技術的設計、施工單位應具備相應資質,施工設備應具有合格證明,腐蝕控制的設計、施工、質量控制人員應經過專業(yè)培訓。4.7腐蝕控制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應經過相應的驗證,并通過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的測試、認可才能使用。5腐蝕控制措施5.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根據不同的暴露環(huán)境、不同的部件以及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可采取材料措施。5.2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內、外部暴露環(huán)境分為4個區(qū)域,分別為外部大氣區(qū)、內部大氣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或內部潮差區(qū))、全浸和海泥區(qū)。以單樁基礎海上風電機組為例,海上風電機組環(huán)境分區(qū)及腐蝕環(huán)境類型示意如圖1所示。環(huán)境分區(qū)及腐蝕環(huán)境類型如下:a)外部大氣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以上暴露于陽光、風、水霧及雨中的部位,包括風輪-機艙組件、塔架以及飛濺和潮差區(qū)以上的基礎部分,處于C5或CX大氣腐蝕環(huán)境;b)內部大氣區(qū):內部潮差區(qū)以上且不直接與海洋大氣接觸的部位,如密封的艙內、柜內、塔架c)飛濺和潮差區(qū)(或內部潮差區(qū)):受潮汐、風和波浪(不包括大風暴)影響所致基礎結構干濕交替的部位,處于Im4和CX(或內部Im2和CX或Im4和CX)腐蝕環(huán)境;d)全浸和海泥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或內部潮差區(qū))以下的部位,包括水中和海泥中兩部分,處于5海洋內部環(huán)境內部人氣區(qū)涂層保護涂層保護外部大氣區(qū)潮差區(qū)Im2和CX或ImA和CX腐蝕裕量+涂層+陰極保護腐蝕裕量+涂層+陰極保護飛濺和潮差區(qū)海泥涂層或涂層1陰極保護全浸和海泥區(qū)涂層或涂層+陰極保護涂層+陰極保護lm4全浸和海泥區(qū)陰極保護或涂層+陰極保護注:Im2表示海水或微咸水環(huán)境,Im3表示土壤環(huán)境,Im4表示圖1海上風電機組環(huán)境分區(qū)及腐蝕環(huán)境類型示意圖5.3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各暴露環(huán)境區(qū)鋼結構、機械設備腐蝕控制措施規(guī)定如下。a)外部大氣區(qū)的鋼結構、機械設備宜采用滿足C5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要求的涂層進行防護;當有證據表明外部大氣區(qū)鋼結構、機械設備所處的環(huán)境腐蝕性達到CX等級時,宜采用滿足CX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要求的涂層進行防護。1)鋼樁外壁、過渡段外壁、塔架外壁(含塔架法蘭盤的外壁、塔架門板的內外表面、隔離間塔架內壁)采用熱噴鋅與涂料涂層聯(lián)合保護或涂料涂層保護。鋼樁考慮腐蝕裕量,腐蝕裕量按NB/T10626—2021中4.1的規(guī)定選取。2)塔架外部鋼結構平臺、梯子、圍欄等采用熱浸鍍鋅與涂料涂層聯(lián)合保護。3)塔架法蘭連接面采用熱噴鋅金屬保護。4)塔架外門軸等不銹鋼件采用鈍化處理或采用涂料涂層保護。b)內部大氣區(qū)的鋼結構、機械設備宜采用滿足C4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要求的涂層進行防護;當采取環(huán)境控制措施使塔筒、機艙內的腐蝕性等級達到C3及以下時,可采用滿足C3環(huán)境腐蝕性等6級要求的涂層進行防護,并按表1規(guī)定的腐蝕環(huán)境控制主要參數(shù)進行控制。1)鋼樁內壁、塔架內壁(含塔架法蘭盤內壁)采用涂料涂層保護。2)機架、輪轂、齒輪箱、發(fā)電機外殼、主軸采用涂料保護或熱噴鋅與涂料涂層聯(lián)合保護。3)塔架、機艙、輪轂內部的支架、電纜橋架、鋼結構梯子、欄桿扶手以及其他結構的形狀比較復雜的鋼結構件采用熱浸鍍鋅保護。表1腐蝕環(huán)境控制主要參數(shù)鹽霧沉降量mg/(m2·d)相對濕度%溫度℃微正壓力“Pa密封區(qū)域內部空氣壓力與外部空氣流場壓力差(該參數(shù)僅適用于采用微正壓密封腐蝕控制系統(tǒng))。c)飛濺和潮差區(qū)(或內部潮差區(qū))的內、外部鋼結構采用滿足Im2或Im4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要求的涂料與陰極保護聯(lián)合保護,或采用經實踐證明腐蝕控制效果優(yōu)異的措施,如包覆復層礦脂、耐蝕合金、硫化氯丁橡膠等。同時,宜考慮腐蝕裕量以及外部鋼結構受到船舶、海冰作用等撞擊、磨蝕影響的腐蝕,腐蝕裕量按NB/T10626—2021中4.1的規(guī)定選取。d)全浸和海泥區(qū)的內、外部鋼結構的腐蝕控制措施規(guī)定如下。1)外部的鋼結構宜采用滿足Im4腐蝕性環(huán)境要求的涂料與陰極保護聯(lián)合防護;海泥面以下3m可不采取涂料保護,海泥區(qū)采用陰極保護進行防護。同時,宜考慮腐蝕裕量,腐蝕裕量按NB/T10626—2021中4.1的規(guī)定選取。2)宜考慮內部密閉、海水是否內外連通以及對腐蝕控制系統(tǒng)要求的影響,當內部有海水時,與海水接觸的部位宜采取陰極保護或陰極保護與涂料聯(lián)合保護,水線附近和水線以上部位宜采用涂料保護;內部區(qū)沒有海水時,宜采用涂料保護措施。沒有氧或氧含量低、密封的樁的內壁可不采取腐蝕控制措施。因結構復雜而無法保證陰極保護電連續(xù)性要求的鋼結構應采取增加腐蝕裕量或其他措施,腐蝕裕量按NB/T10626—2021中4.1的規(guī)定3)海底電纜宜采用鋅鋁鎂合金鍍層鋼絲鎧裝,外加聚丙烯外被層,同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護套進行腐蝕控制設計。e)混凝土基礎結構表面采用環(huán)氧涂層、硅烷浸漬方法進行腐蝕控制,具體腐蝕控制措施應符合NB/T31133—2018中5.3的規(guī)定。混凝土基礎中的鋼筋和預埋鋼結構的保護層厚度、飛濺和潮差區(qū)的鋼筋防護應符合NB/T31133—2018中5.4的規(guī)定,預埋鋼結構可采用陰極保護,當混凝土中的鋼筋與需要陰極保護的鋼結構件電連接時,鋼筋也應采用陰極保護。5.4鋼結構、機械設備緊固件的選用宜考慮連接重要性、易更換性及腐蝕環(huán)境,腐蝕控制措施規(guī)定如下:a)符合NB/T31082規(guī)定的高強度連接螺栓(包含螺母、墊片)可選用碳鋼或合金鋼材質制作,其表面宜按GB/T18684規(guī)定的4級鋅鉻涂層、GB/T26110規(guī)定的5級鋅鋁涂層進行處理,或采用耐蝕性、耐磨性更優(yōu)的金屬滲層技術進行表面處理;b)其他連接螺栓(包含螺母、墊片)宜選用奧氏體A4或A5組別不銹鋼制作,其表面按GB/T5267.4的規(guī)定進行鈍化處理;c)按GB/T10125的規(guī)定進行中性鹽霧試驗,出現(xiàn)紅銹的時間應大于1200h。75.5電氣設備的腐蝕控制措施規(guī)定如下。a)外部大氣區(qū)電氣設備的腐蝕控制應滿足C5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25年以上設計年限的要求;當有證據表明外部大氣區(qū)電氣設備所處的環(huán)境腐蝕性達到CX等級時,設備的腐蝕控制應滿足CX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25年以上設計年限的要求;緊固件的腐蝕控制應符合5.4的規(guī)定。b)內部大氣區(qū)電氣設備的腐蝕控制應符合NB/T10663的規(guī)定。c)外部大氣區(qū)電氣設備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65;內部大氣區(qū)電氣設備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當塔筒、機艙內的環(huán)境腐蝕性等級達到C3及以下時,其內部電氣設備外殼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43。e)電氣設備的貯存、安裝、調試、運行、斷電等階段,柜體內宜設加熱除濕裝置或放置適量的吸濕劑,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5%以下。5.6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葉片的腐蝕控制宜考慮葉片表面腐蝕控制和葉片前緣防護。葉片表面腐蝕控制設計主要從耐磨性、耐候性、耐濕熱性等方面考慮,宜采用涂層保護;葉片前緣防護設計主要從耐雨蝕、耐候性和耐濕熱性等方面考慮,可采用前緣保護涂層、前緣保護膜等材料。6涂層保護6.1一般規(guī)定6.1.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應綜合水文地質、環(huán)境條件、結構特性、預期使用壽命、施工環(huán)境和施工條件(施工季節(jié)、工廠涂裝、現(xiàn)場涂裝及維修保養(yǎng))等選擇合適的涂層保護體系。6.1.2選用的涂層材料應符合相關環(huán)保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液體涂料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VOC)含量不高于420g/L,其中有害溶劑含量限量符合GB30981的規(guī)定;b)所用涂料中有害金屬[鉛(Pb)、鎘(Cd)、六價鉻(Cr?+)、汞(Hg)等有害元素]含量符合GB30981的規(guī)定。6.1.3當采取涂層與陰極保護相配合使用時,應符合經濟合理原則。6.2防護涂層6.2.1.1鋼結構、設備防護涂層體系的設計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防護涂層體系性能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6.2.1.2環(huán)氧富鋅底漆性能應符合表4的規(guī)定,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性能應符合表5的規(guī)定,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性能應符合表6的規(guī)定,脂肪族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性能應符合表7的規(guī)定,氟碳面漆應符合HG/T3792的規(guī)定,聚硅氧烷面漆應符合HG/T4755的規(guī)定。8表2鋼結構、設備防護涂層體系設計要求單位為微米暴露環(huán)境區(qū)域及腐蝕性等級涂層體系“涂層體系編號涂層類型額定干膜厚度總額定干膜厚度外部大氣區(qū)CS-O1熱噴鋅封閉漆NA'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耐候型涂料“CS-02環(huán)氧富鋅底漆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耐候型涂料°CS-03環(huán)氧底漆環(huán)氧中間漆耐候型涂料“CS-04熱浸鍍鋅e環(huán)氧連接漆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耐候型涂料“內部大氣區(qū)CS-05環(huán)氧富鋅底漆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耐候型涂料°CS-06環(huán)氧富鋅底漆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CS-07環(huán)氧底漆環(huán)氧中間漆耐候型涂料°CS-08熱浸鍍鋅e內部大氣區(qū)CS-09環(huán)氧富鋅底漆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耐候型涂料飛濺和潮差區(qū)(或內部潮差區(qū))CS-10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或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耐候型涂料“全浸和海泥區(qū)(有陰極保護)CS-11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或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9表2鋼結構、設備防護涂層體系設計要求(續(xù))單位為微米暴露環(huán)境區(qū)域及腐蝕性等級涂層體系*涂層體系編號涂層類型額定干膜厚度總額定干膜厚度全浸和海泥區(qū)(無陰極保護)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或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基礎頂法蘭上、下表面及法蘭孔,樁身牛腿上表面與圈梁底面等導電接觸面可采用熱噴鋅120μm~140μm,風”NA表示不適用,封閉漆以覆蓋整個熱噴鋅面為準。耐候性涂料可選用脂肪族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氟碳面漆、聚硅氧烷面漆、聚天門冬氨酸酯面漆等。CS-03和CS-07涂層體系可用于球墨鑄鐵部件的防腐。熱浸鍍鋅層厚度應符合GB/T13912—2020中表3和表4的規(guī)定。熱浸鍍鋅和涂料復合涂層體系中總干膜厚度僅包括涂料的干膜厚。塔筒內壁可采用CS-05或CS-06涂層體系,內部區(qū)其他鋼結構、設備宜選用CS-05或CS-09涂層體系。對于CS-10涂層體系,內部潮差區(qū)可不必涂裝耐候型涂料面漆。也可采用聚酯玻璃鱗片涂料,額定干膜厚度不低于1000μm,參見NorsokStandardM501:2022。表3防護涂層體系性能要求”單位為小時環(huán)境區(qū)域浸水試驗凝露試驗中性鹽霧試驗?循環(huán)老化試驗“陰極剝離試驗'(GB/T7790—2008中方法A)———— ———————浸水、凝露、中性鹽霧、循環(huán)老化試驗前,防護涂層體系附著力≥5MPa,對于Im2或Im4防護涂層體系,附著力≥8MPa;浸水、凝露、中性鹽霧、循環(huán)老化試驗后,防護涂層體系附著力不低于試驗前附著力的50%,且當附著力低于5MPa時,基材(碳鋼)與每一道漆之間無附著破壞?!苯囼灪蟛簧P、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劃線處腐蝕蔓延平均值M≤6.0mm。凝露試驗后不生銹、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允許輕微變色和失光。中性鹽霧試驗后不生銹、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劃線處腐蝕蔓延平均值M≤1.5mm。循環(huán)老化試驗后不生銹、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劃線處腐蝕蔓延平均值:高沖擊區(qū)域(如飛濺和潮差區(qū)等)的防護涂層體系,M≤8.0mm;對于所有其他C4、C5、CX環(huán)境區(qū)域,M≤3.0mm。陰極剝離試驗后,剝離面積的等效直徑≤20mm。C4防護涂層體系,試驗模式1(凝露試驗和中性鹽霧試驗)、試驗模式2(循環(huán)老化試驗)選其中一種或兩種試驗。當海上風電機組位于冰區(qū)時,宜增加飛濺和潮差區(qū)等高沖擊區(qū)域防護涂層體系的抗低溫沖擊性能測試。表4環(huán)氧富鋅底漆的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在容器中的狀態(tài)攪拌混合后應無硬塊,呈均勻狀態(tài)不揮發(fā)分(混合后)/%不揮發(fā)分中金屬鋅含量/%HG/T3668—2020中5.4.6適用期/hHG/T3668—2020中5.4.7施工性施工無障礙HG/T3668—2020中5.4.8涂膜外觀涂膜外觀正常干燥時間/h表干實干附著力/MPaGB/T5210耐鹽霧性(720h)劃痕處單向擴蝕≤2.0mm,未劃痕區(qū)不起泡、不生銹、不開裂、不剝落鉛(Pb)、鎘(Cd)、六價鉻(Cr?+)、汞(Hg)含量/(mg/kg)GB30981表5環(huán)氧云鐵中間漆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在容器中的狀態(tài)攪拌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tài)混合后質量固含量/%干燥時間/h表干實干彎曲試驗/mm2耐沖擊性/cm附著力/MPa鉛(Pb)、鎘(Cd)、六價鉻(Cr?+)、汞(Hg)含量/(mg/kg)表6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在容器中的狀態(tài)攪拌后無硬塊,呈均勻狀態(tài)混合后質量固含量/%附著力/MPaGB/T5210耐磨性(CS-10,1000g/1000r)/mg表6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性能要求(續(xù))技術指標試驗方法耐陰極剝離性[4200h,1.5V,(23±2)℃]/mmGB/T7790—2008耐冷凝性(720h)不生銹、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耐海水浸泡(4200h)不生銹、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劃線處腐蝕蔓延寬度不高于8mm表7脂肪族丙烯酸聚氨酯面漆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不揮發(fā)物含量/%細度/μm干燥時間/h表干實干耐彎曲性/mmGB/T6742耐沖擊性/cm鉛筆硬度"GB/T6739附著力/MPaGB/T5210人工加速老化(1000h)不起泡、不開裂、不脫落,允許1級變色、1級失光和1級粉化鉛筆硬度由軟至硬共分20個級別,見GB/T6739。6.2.2.1環(huán)境條件和表面處理符合以下規(guī)定。a)環(huán)境相對濕度宜小于85%,鋼材表面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至少3℃,且噴砂過程中鋼材表面應保持干燥。b)表面處理前評估基材狀況,對于新的鋼結構、設備,鋼材表面銹蝕等級應符合GB/T8923.1規(guī)定的A級或B級。c)對構件的銳邊、火焰切割邊緣應進行圓滑處理,半徑不小于2mm,鋼材結構缺陷處理等級應他物質。d)新的鋼結構、設備的表面宜采用噴砂處理,待熱噴鋅表面除銹等級應達到GB/T8923.1規(guī)定的Sa3級,粗糙度R≈應達到60μm~100μm,待涂敷油漆表面除銹等級應達到GB/T8923.1規(guī)定的Sa2L級,粗糙度Rz應達到40μm~70μm,待涂厚漿型耐磨環(huán)氧涂料或環(huán)氧玻璃鱗片涂料表面粗糙度應符合涂料廠家要求;涂層修補或維修時,鋼材表面宜采用動力工具打磨至e)噴砂去除表面灰塵、磨料等,表面清潔度應不低于GB/T18570.3規(guī)定的2級,表面水溶性氯化物含量不大于50mg/m2。f)處理后的基材表面應防止受潮、生銹或二次污染。表面處理后應在4h內進行涂覆,當超過4h或出現(xiàn)返銹、表面污染時,應重新進行表面處理。g)當熱浸鍍鋅、不銹鋼、鋁合金表面需要涂裝時,應對工件去除油、脂等污染物后,采用非金屬磨料掃砂處理,也可采用動力工具或砂紙打磨拉毛處理。6.2.2.2熱噴鋅施工符合以下規(guī)定。a)熱噴涂材料采用Zn99.99或ZnAl15線材,化學成分、尺寸公差、機械性能、表面性能應符合GB/T12608的要求。b)熱噴涂時,環(huán)境相對濕度應小于85%,鋼材表面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至少3℃。c)熱噴鋅施工應在噴砂完成后4h內完成,如表面出現(xiàn)返銹現(xiàn)象,應重新進行噴砂清理。d)熱噴鋅施工可采用電弧噴涂或等離子噴涂,批量施工前,應采用鋼試片確定熱噴涂工藝,試片材質宜與待噴涂工件一致,也可采用Q235B、Q355材質,試片尺寸500mm×500mm×6mm,試片數(shù)量不低于3片;用于附著力測試的試片也可選200mm×100mm×6mm,試片數(shù)量不低于3片。e)電弧噴涂、等離子噴涂施工時,熱噴涂槍與待噴涂表面應保持垂直,并應保持150mm~200mm距離,宜一次噴涂達到規(guī)定的涂層厚度,可通過相互垂直、交叉的方法確保涂層厚度均勻并達到規(guī)定的厚度要求。f)涂層厚度宜采用電子式磁性測厚儀測量,測量點選取按GB/T9793的規(guī)定執(zhí)行,涂層厚度應滿足設計文件規(guī)定的最小局部厚度要求。g)熱噴鋅完成后,鋅層外觀應均勻一致,無開裂、起泡或底材裸露的斑點,且無附著不牢固的金屬熔融顆?;蛴绊懲繉邮褂脡勖头栏Ч娜毕?。h)熱噴鋅完成且涂層冷卻后,在熱噴鋅涂層表面發(fā)生氧化和被污染前,應清理熱噴鋅的灰塵和松散的顆粒,采用封閉漆對熱噴鋅層進行封閉,封閉漆施工以覆蓋整個熱噴鋅面為準。i)熱噴鋅涂層附著力測量應符合GB/T5210的規(guī)定,熱噴鋅涂層附著力要求不小于5MPa。6.2.2.3涂裝施工符合以下規(guī)定。a)涂裝作業(yè)環(huán)境的規(guī)定如下:1)溫度宜為5℃~38℃,相對濕度宜小于85%,鋼材表面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至少3℃;3)環(huán)境溫度低于5℃時應采用低溫固化產品或采取其他措施;4)涂裝環(huán)境通風較差時應采取強制通風措施。b)涂料應嚴格按產品要求比例混合,宜使用機械攪拌器攪拌均勻,稀釋劑加入量不應超過產品規(guī)定要求。c)調配后超過產品規(guī)定適用期的涂料應棄用。d)在每道涂層施工前,應對邊緣、焊縫、角落部位進行e)涂裝宜采用高壓無氣噴涂,條件不允許時,可采用輥涂或刷涂。f)涂裝應按設計的涂層配套體系逐道施工,每一道涂層施工應在上一道涂層檢查合格后進行。g)涂裝施工過程中應及時用濕膜規(guī)檢查涂層濕膜厚度,涂層濕膜厚度不足時應及時補涂。i)每道涂層的涂裝間隔時間應滿足產品說明書的規(guī)定要求。6.2.2.4現(xiàn)場修補符合以下規(guī)定。a)對預留補口和運輸、安裝過程中造成的涂層破損和缺陷,應進行涂層修補。涂層的修補配套宜與原涂層配套體系一致,且宜優(yōu)先選用快干型涂料,熱浸鍍鋅、熱噴鋅涂層宜采用環(huán)氧富鋅或冷噴鋅涂料修補。b)涂層修補區(qū)域包括:1)焊縫區(qū)域:預留補口或現(xiàn)場焊接部位;2)涂層損壞區(qū)域:熱工作業(yè)和運輸、吊裝、裝卸等原因造成的涂層損傷或損壞局部涂層部位;3)有涂層缺陷區(qū)域:涂裝施工不當造成的流掛、漏涂、針孔等部位;4)涂層被嚴重污染區(qū)域:被水泥等污染且無法通過清洗去除的部位。c)涂層修補前應進行表面處理,去除松散、損壞的涂層,損傷至底材的,應采用手工工具或動力工具清理至St3,同時對損傷區(qū)域周邊50mm~80mm完好涂層拉毛處理并形成斜坡;未損傷至底材的,應采用手工工具或動力工具拉毛處理。表面灰塵含量、表面水溶性氯化物含量應符合6.2.2.le)的規(guī)定。涂層干膜厚度除符合設計規(guī)定外,還應不低于周圍原涂層厚度。1)在運輸、貯存和安裝過程中,應做好涂層保護,在涂層完全固化前不宜搬運;2)涂層構件在裝卸、堆放、移動、運輸和安裝過程中應使用合適的襯墊保護,吊索應是織帶型且起吊位置宜用橡皮軟管或類似材料保護,不應使用裸鋼絲繩;3)運輸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來保護涂層表面;4)檢驗后的涂層構件,不宜長期露天存放,安裝前應檢查涂層系統(tǒng)的損傷情況并修復。規(guī)定。6.2.3.2涂裝施工完成后的質量檢驗符合以下規(guī)定。b)干膜厚度:涂裝后應按GB/T13452.2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涂層干膜厚度測試。主體結構涂層干膜厚度測點值小于設計值的測點數(shù)不應大于總測點數(shù)的10%,且干膜厚度測點值不應小于設計值的90%;其他結構涂層干膜厚度測點值小于設計值的測點數(shù)不應大于總測點數(shù)的20%,且干膜厚度測點值不應小于設計值的80%。c)附著力:涂層附著力測試宜按GB/T5210的規(guī)定采用拉開法,附著力不應低于5MPa;干膜厚度在250μm及以下,涂層附著力也可采用劃格法,劃格法按GB/T9286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要求為1級或0級。d)漏涂點:對飛濺區(qū)、潮差區(qū)及全浸和海泥區(qū)的涂層應按照5V/μm進行電火花漏涂點檢測并對漏涂點進行修復,修復處的干膜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6.2.3.3驗收文件至少應包含以下資料:a)涂料廠家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及質量檢驗報告;b)工程設計文件、施工技術方案等;c)涂層的質量檢查記錄和驗收報告等;d)返修記錄(如有),包括返修位置、原因、方法、數(shù)量和檢驗結果。6.2.4在役檢測與維護6.2.4.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涂層、腐蝕控制狀況等的巡視檢查和定期檢驗規(guī)定如下。a)腐蝕控制巡視檢查周期應與海上風電機組及基礎的巡視周期一致,且不應大于1年,內容主要包括涂層老化、破壞狀況及結構腐蝕狀況、焊縫裂紋等,涂層保護系統(tǒng)的狀態(tài)評估及維修計劃可參照附錄A執(zhí)行;必要時對主要鋼結構的焊縫采用超聲波檢測(UT)、交流電磁場檢測(ACFM)等無損檢測,以確認結構的完整性。b)定期檢驗周期一般為5年,根據巡視檢查結果可適當縮短檢驗周期,定期檢驗宜由專業(yè)機構進行并出具報告,檢驗應查明結構腐蝕程度、評價腐蝕控制系統(tǒng)效果、預估腐蝕控制系統(tǒng)使用年限,并提出處理措施和意見。c)水上結構涂層檢測可采用目視、拍照、無人機、爬壁機器人等方式,水下結構涂層可通過潛水員或遙控水下機器人(ROV)進行檢測。6.2.4.2涂層修補的規(guī)定如下。a)應根據涂層評估結果選用不同的涂層修補方案,修補前應查閱存檔資料,掌握原涂層的使用條件和性能。b)大氣區(qū)涂層修補宜采用低表面處理容忍型環(huán)氧底漆組成的配套體系,熱浸鍍鋅、熱噴鋅涂層宜采用環(huán)氧富鋅或冷噴鋅涂料修補,飛濺和潮差區(qū)涂層可采用復層礦脂包覆層。表面處理規(guī)定如下:1)環(huán)境條件應符合6.2.2.1a)的規(guī)定;2)當涂層損傷至底材時,應采用手工工具或動力工具清理至St3,對損傷區(qū)域周邊50mm~80mm完好涂層拉毛處理并形成斜坡;3)當涂層未損傷至底材時,應去除附著不牢的涂層,破損部位的周邊完好涂層應做拉毛處理。c)現(xiàn)場修補施工規(guī)定如下:1)涂層修補前,應檢查新舊涂層的兼容性;2)涂裝修補施工應符合6.2.2.3的規(guī)定;3)修補后涂層干膜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且不應低于周圍原涂層厚度,熱噴鋅涂層修補后厚度應超過原涂層30μm;4)修補后的涂層應注意保護,防止踩踏或破壞。浸水或可能浸水區(qū)域,涂層修補后涂層應完全固化后再浸水。d)質量檢驗應按6.2.3的規(guī)定執(zhí)行。6.3復層礦脂包覆層6.3.1.1復層礦脂包覆層可用于飛濺和潮差區(qū)的腐蝕控制,安裝范圍一般為海水低潮位以下1m至平均高潮位以上1.5m處,或根據不同海域情況進行調整。6.3.1.2復層礦脂包覆層結構由礦脂防蝕膏、礦脂防蝕帶、密封緩沖層、防蝕保護罩、機械支撐部件等組成。6.3.1.3包覆材料性能應滿足GB/T32119—2015的要求。6.3.2.1在鋼樁的最低保護線處,應標記固定卡箍的焊接位置。6.3.2.2鋼結構表面處理規(guī)定如下:a)鋼結構表面的焊渣、毛刺、海生物等凸出物高度不應高于鋼結構表面的10mm;b)當施工區(qū)域鋼結構表面有涂層時,應處理至無明顯鼓泡;c)當施工區(qū)域鋼結構表面無涂層時,應處理至無明顯浮銹。6.3.2.3鋼結構表面處理方法如下:a)用鏟刀、角磨機去除附著的海生物;b)用檢查鉗敲打鼓泡處,檢測漆膜下是否有銹層,用除銹鏟刀輕鏟鋼管的凸起部,將浮銹和鼓泡全部除掉,用鋼砂刷去除浮銹和氧化皮,用鐵砂紙打磨除銹。6.3.2.4支撐卡箍安裝的規(guī)定如下:a)根據標記固定卡箍的位置,用電焊機將固定的卡箍焊接于鋼樁上;b)對于不能動火作業(yè)的鋼樁,可用頂緊螺栓將卡箍固定住。6.3.2.5應在表面處理后6h之內,采用適當工具涂抹礦脂防蝕膏,確保礦脂防蝕膏在鋼結構表面均勻分布。礦脂防蝕膏厚度為180μm~250μm。6.3.2.6礦脂防蝕帶纏繞的規(guī)定如下。a)在涂抹礦脂防蝕膏后1h內,纏繞礦脂防蝕帶。b)纏繞時,用力將礦脂防蝕帶拉緊鋪平,用輥子等工具將里面空氣壓出,起始處纏繞兩層,然后螺旋纏繞并依次搭接55%,應保證各處至少纏繞兩層。礦脂防蝕帶始末端搭接長度不應小于c)在平均中潮位以下需要帶水作業(yè)時,應在水中自上而下涂抹好礦脂防蝕膏后,立即自下而上纏繞礦脂防蝕帶至無水區(qū)。d)礦脂防蝕膏和礦脂防蝕帶總厚度不應小于1.6mm。6.3.2.7防蝕保護罩安裝規(guī)定如下:a)應預先將密封緩沖層粘貼在防蝕保護罩內側,并在礦脂防蝕帶施工完畢24h內安裝防蝕保護罩;b)在防蝕保護罩法蘭對接處安裝同材質的密封防滲擋板,厚度為1mm~2mm;c)法蘭連接處應采用耐海水腐蝕螺栓緊固,螺栓孔距不應大于200mm;d)將防蝕保護罩上、下端部用水中固化型環(huán)氧樹脂填滿并外延10mm~20mm。6.3.3.1預處理后的鋼鐵構筑物表面應按GB/T8923.1和GB/T8923.2的規(guī)定進行目視評定,表面處理質量應符合GB/T32119—2015中6.3的規(guī)定。6.3.3.2對所有防腐層都應進行100%目測檢查。礦脂防蝕膏應涂抹均勻,無漏涂。礦脂防蝕帶應表面平整,搭接均勻,無氣泡、皺褶和破損。防蝕保護罩應安裝牢固。6.3.3.3厚度檢驗的規(guī)定如下。a)礦脂防蝕膏施工完畢后,應選取每塊鋼鐵構筑物的3個部位進行厚度檢測,每個部位宜采用濕膜測厚儀法測量4個點。厚度不合格時,應加倍抽查,仍不合格,則判定為不合格,不合格部分應進行修復。b)礦脂防蝕帶施工完畢后,應選取每塊鋼鐵構筑物的3個部位進行厚度檢測。礦脂防蝕帶厚度檢測宜采用厚度差法,先在測量點平放已知厚度不超過1mm的硬質非鐵類膜,再采用超聲波測厚儀測試總厚度。判定方法同a)。c)防蝕保護罩施工完畢后,宜采用精度為0.02mm的游標卡尺,測量開孔處或指定位置的厚度,測3次,取平均值。法蘭部分厚度不應低于8mm,主體部分厚度不應低于3mm。6.3.3.4驗收文件應包括但不限于:a)防腐層材料的質量檢測報告及出廠合格證;b)修補記錄;c)竣工圖紙:d)安裝記錄;e)施工過程質檢記錄;f)竣工驗收報告。6.3.4在役檢測與維護海上風電機組的復層礦質包覆層的巡視檢查和定期檢驗規(guī)定如下。a)巡視檢查周期宜為1年,檢查內容包括包覆層表面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脫落狀況、螺栓是否銹蝕松動、包覆層兩端是否存在銹蝕等,可結合機組的年度巡檢一同進行。b)定期檢驗周期一般為5年,根據巡視檢查結果可適當縮短檢驗周期。定期檢驗除包括巡視檢查內容外,還應拆開檢查復層包覆層防腐蝕效果以及鋼結構銹蝕狀況,拆開檢查數(shù)量每個風電場應不少于1處,也可通過視窗檢查預先安裝在礦脂包覆層內部的鋼質試片來評價包覆層防腐蝕的效果。c)復層礦脂包覆層的修復及質量檢驗按6.3.2和6.3.3執(zhí)行。6.4葉片涂層6.4.1.1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葉片宜采用表面防護涂層和前緣防護材料聯(lián)合保護。6.4.1.2葉片表面防護涂層采用防護涂料體系或膠衣體系,葉片表面防護涂料體系應符合表8的規(guī)定,葉片表面防護涂料體系性能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膠衣體系由材料供應方和需求方商定。6.4.1.3葉片膩子材料性能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葉片底漆材料性能應符合表11的規(guī)定,葉片面漆材料性能應符合表12的規(guī)定,膠衣材料性能要求由材料供應方和需求方商定。表8葉片表面防護涂料體系單位為微米暴露環(huán)境區(qū)域及腐蝕性等級防護涂料體系涂料體系編號涂層類型最低干膜厚度外部大氣區(qū)BL-CS-01膩子商定底漆聚氨酯面漆BL-CS-02膩子商定聚氨酯面漆注:聚酯涂料體系、底面合一涂料體系等其他體系由涂料供應方和需求方商定。表9葉片表面防護涂料體系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漆膜外觀平整光滑彎曲試驗/mm2GB/T6742耐磨性(CS-10,1000g/1000r)/mg耐沖擊/cm附著力(拉開法)平均值大于6MPa,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GB/T5210表9葉片表面防護涂料體系性能要求(續(xù))技術指標試驗方法耐油性(液壓油,4h)不起泡、不起皺,允許輕微變色耐酸性(50g/LH?SO?溶液,168h)不起泡、不起皺,允許輕微變色耐堿性(50g/LNaOH溶液,240h)不起泡、不起皺,允許輕微變色耐鹽霧性(720h)不起泡、不開裂、不剝落,附著力(拉開法):平均值大于5MPa,單個測試值不低于4MPa耐濕熱性(480h)不起泡、不開裂、不脫落,附著力(拉開法)不低于4MPa人工加速老化試驗(QUV-A340nm,2000h)不起泡、不開裂、不脫落,允許變色2級、失光2級和粉化2級表10葉片膩子材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大縫膩子針縫膩子不揮發(fā)物含量/%附著力(拉開法)柔韌性/mm適用期/min打磨性2h可打磨耐水性(72h)不起泡、不脫落,允許輕微變色GB/T1733—1993中甲法耐沖擊性/cm刮涂性易刮涂、不卷邊表11葉片底漆材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物料狀態(tài)灰色,無異物、無硬塊、無易施涂的黏稠液體柔韌性/mm耐沖擊性/cm附著力(拉開法)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平均值不低于7MPaGB/T5210表12葉片面漆材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柔韌性/mm2耐沖擊性/cm附著力(拉開法)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平均值不低于5MPa光澤(60°)耐紫外老化(2000h)不起泡、不開裂、不脫層,允許1級變色、4級失光和1級粉化,附著力(拉開法)平均值不低于5MPa耐雨蝕/h(配套體系)商定6.4.1.4葉片前緣防護材料可采用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老化、耐鹽霧、耐濕熱、耐雨蝕等性能的前緣防護涂層或前緣保護膜,可根據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所處的溫度、濕度、鹽霧、降水、日照等環(huán)境參數(shù)以及葉尖速等機組運行參數(shù)、葉片設計年限,選擇滿足表13性能要求的前緣防護材料,也可采用性能更優(yōu)的并經驗證的防護材料。注:ISO/TS19392-1、DNVGL-CP-0424可供前緣防護材料選擇時參考。表13葉片前緣防護材料性能要求技術指標試驗方法附著力(拉開法)/MPa單個測試值不低于7MPa,平均值不低于5MPa柔韌性/mm室溫—40℃耐沖擊/cm拉伸延伸率/%室溫—40℃耐水性(30g/LNaCl溶液,96h)無異常GB/T1733—1993中甲法耐紫外老化(配套體系,2000h)不起泡、無開裂、無起泡、無剝落,允許1級變色、4級失光和1級粉化,二次附著力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耐濕性(配套體系,2000h)外觀無變化,無起泡、無剝落,二次附著力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耐鹽霧性(配套體系,3000h)外觀無變化,無起泡、無剝落,二次附著力單個測試值不低于5MPa耐油性能(液壓油,4h)漆膜可恢復耐雨蝕/h商定表面處理及涂裝施工環(huán)境的規(guī)定如下:a)施工環(huán)境溫度宜為5℃~38℃,空氣相對濕度應不大于85%,基材表面溫度應大于露點3℃以上;表面處理規(guī)定如下:a)采用動力工具徹底打磨玻璃鋼基層表面,打磨時采用砂紙的型號為120目,以徹底清除玻璃鋼基層表面的污染物、結構性缺陷和光滑面,并保持一定的粗糙度;b)采用干燥、無油的清潔壓縮空氣或除塵布,去除表面的灰塵、顆粒和其他雜物,表面清潔度應達到GB/T18570.3規(guī)定的2級;c)采用除油劑擦拭葉片表面,在除油劑揮發(fā)前用干布擦凈確保徹底除油。膩子施工規(guī)定如下:a)對于玻璃鋼葉片表面較小的凹坑、粗糙表面、葉片的黏合部位等,底漆實干后,應采用膩子進行表面修整;b)膩子宜采用刮涂施工,低溫施工時,應提前將葉片膩子適當加熱,以便于施工操作;c)膩子應充分攪拌混合,膩子的混合比例、復涂間隔、混合后使用時間等應符合材料廠家要求;d)膩子施工完成并完全固化后,采用120目砂紙進行動力工具或手工砂磨板打磨,并將表面灰塵、殘留物等清理干凈。涂料施工規(guī)定如下:b)涂料的混合比例、復涂間隔、混合后使用時間、施工方法等應符合材料廠家要求;c)不應將不同品種、不同牌號的涂料混合使用。前緣保護膜施工的規(guī)定如下:a)粘貼位置為葉尖前緣,保護膜寬度視葉片的大小而定,長度宜為葉片總長度的三分之一;b)對于有鋁葉尖的葉片,鋁葉尖上不應粘貼保護膜,靠近葉尖位置由于弧度較大容易產生褶皺,可將保護膜隨形裁剪;c)保護膜粘貼位置處不應放置運輸支架或進行吊裝,若運輸支架放置點及吊點位于保護膜要求的粘貼范圍內,可適當減短保護膜的長度。6.4.3施工質量檢驗涂料體系施工質量檢驗規(guī)定如下。b)干膜厚度:涂裝后應采用超聲波測厚儀測量涂層干膜厚度,平均干膜厚度應大于或等于額定干膜厚度,最小干膜厚度不應低于額定干膜厚度的90%。c)附著力:應采用拉開法測試附著力,符合GB/T5210的規(guī)定,涂層體系附著力不應小于8MPa。允許30%測定點附著力低于要求,但測定點最低值不應小于6MPa。此試驗不推薦在葉片上進行,建議在玻璃纖維增強塑料(GFRP)的試板上進行。前緣保護膜施工的驗收要求應由前緣保護膜材料廠家與需求方商定。6.4.4在役檢測與維護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葉片涂層在役檢測與維護的規(guī)定如下。a)應定期對在役沿海及海上風電機組的葉片及涂層進行檢查,根據葉片涂層及基材的損傷程度制定修復方案;當機組的葉片氣動性能受到明顯影響時,也應對葉片及涂層進行檢查。b)葉片及涂層的檢查可采用目視、高清相機、無人機、紅外等方法,無人機檢測應符合NB/T10593的規(guī)定,紅外檢測應符合GB/T37431的規(guī)定。6.5其他涂鍍層其他金屬、非金屬涂層體系應根據鋼結構、設備的材料,腐蝕環(huán)境以及使用壽命進行設計,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a)熱浸鍍鋅涂層體系符合GB/T19355.1、GB/T13912—2020、GB/T5267.3的規(guī)定;b)電鍍鋅涂層體系符合GB/T19355.1、GB/T9799、GB/T5267.1的規(guī)定;c)粉末滲鋅涂層體系符合GB/T19355.1、JB/T5067的規(guī)定;d)達克羅涂層體系符合GB/T18684、GB/T5267.2的規(guī)定;e)鋁合金陽極氧化符合GB/T8013.1的規(guī)定;f)不銹鋼鈍化符合GB/T5267.4的規(guī)定。7陰極保護7.1一般規(guī)定7.1.1陰極保護可采用犧牲陽極法或外加電流法,適用于單樁、多樁、導管架、重力式、負壓筒型、浮式等海上風電機組基礎形式的腐蝕控制。7.1.2陰極保護的設計年限可根據海上風電機組基礎結構的使用年限或維修周期確定,新建基礎陰極保護設計年限不應低于25年。7.1.3應采用陰極保護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系統(tǒng),進行有效監(jiān)測、無效報警,實現(xiàn)安全、經濟、全生命周期和綠色環(huán)保的最佳效益目標。對陰極保護工程中的設計、調試、運行、維護、監(jiān)測、文件與記錄及綜合評定實行智能化操作。7.1.4新建海上風電機組的陰極保護的設計、施工應與結構的設計、施工同時進行,并同時投入使用。當結構安裝期超過6個月時,應設計臨時陰極保護系統(tǒng)。7.1.5采用陰極保護的鋼結構應與非保護范圍內的金屬結構物電絕緣,無法電絕緣時宜考慮其他金屬結構對陰極保護系統(tǒng)的影響,同時應避免陰極保護對鄰近結構物的干擾。7.1.6對在役陰極保護系統(tǒng)進行改造前,應對腐蝕環(huán)境和腐蝕狀況進行檢測與評估。當被保護的金屬材質發(fā)生變更或替代時,陰極保護的保護準則、保護電流密度和保護區(qū)域應重新確定與計算。7.1.7海水中安裝的陰極保護部件應耐泥沙等沖刷。7.1.8采用陰極保護的鋼結構靠近其他金屬結構或附近有雜散電流源,使鋼結構或相鄰的其他金屬結構的電位正向偏移超過20mV時,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雜散電流腐蝕。7.1.9電連續(xù)性的規(guī)定如下:a)鋼結構各部件之間應實現(xiàn)電連接,接觸電阻應小于0.01Ω;b)非焊接連接的金屬部件應采用跨接電纜或其他有效的電連接方式;c)采用緊固件連接的金屬結構,應清除緊固部位連接面的絕緣層以保證電連接;d)鋼筋混凝土基礎中鋼筋的電連接,接觸電阻應小于1.0Ω,并應滿足GB/T39154的要求。7.2保護電位7.2.1鋼結構在海水中的陰極保護電位應符合表14的規(guī)定。表14鋼結構在海水中的陰極保護電位單位為毫伏特環(huán)境、材質保護電位(相對Ag/AgCl,海水)最正值最負值碳鋼和低合金鋼(屈服強度小于或等于550MPa)含氧環(huán)境缺氧環(huán)境(有硫酸鹽還原菌腐蝕)7.2.2鋼筋混凝土基礎任一具有代表性的點應滿足以下要求之一:a)瞬時斷電電位負于一720mV(相對Ag/AgCl,0.5mol/LKCl),普通鋼筋的瞬時斷電電位不負于一1100mV,預應力鋼筋的瞬時斷電電位不負于一900mV;b)斷電瞬間的初始極化電位,斷電后24h內的電位衰減不小于100mV;c)斷電瞬間的初始極化電位,斷電長時間后(24h或更長)的電位衰減不小于150mV。7.3保護電流7.3.1鋼結構內、外部陰極保護面積應包括潮差區(qū)、全浸和海泥區(qū)的鋼結構表面積,宜考慮飛濺區(qū)、系泊、錨鏈、電纜鎧裝、電纜保護裝置、其他結構等可能額外消耗陰極保護電流的結構的表面積?;炷两Y構陰極保護面積由所需要保護結構和區(qū)域確定。7.3.2鋼結構陰極保護電流密度與結構材質、運行工況、表面涂層狀況、海水流速以及水質狀況等因素有關。a)鋼結構裸鋼保護電流密度可按表15選取,必要時可通過現(xiàn)場試驗確定。表15鋼結構裸鋼保護電流密度環(huán)境介質裸鋼陰極保護電流密度mA/m2初期值維持值末期值靜止海上流動海水60~8080~100海泥b)有涂層的鋼結構保護電流密度應按公式(1)計算:i.=i,f。…………(1)式中:i?!型繉拥匿摻Y構保護電流密度,單位為毫安每平方米(mA/m2);i——無涂層的鋼結構保護電流密度,單位為毫安每平方米(mA/m2),可按表15取值;fe——涂層的破損系數(shù),0<f.≤1,無涂層時取1。涂層初始破損系數(shù)取1%~2%,每年涂層破損系數(shù)增加值根據涂料品種和設計年限取1%~3%。c)混凝土結構鋼筋的陰極保護保護電流密度應根據構件腐蝕環(huán)境、部位、海水氯離子含量等確定,裸鋼筋保護電流密度可參照表16選取,帶涂層鋼筋的陰極保護電流密度可根據涂層破損狀況選取。表16混凝土結構裸鋼筋保護電流密度保護部位裸鋼筋保護電流密度mA/m2大氣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全浸區(qū)7.3.3陰極保護電流需求量應按以下要求計算。a)鋼結構陰極保護的總保護電流按公式(2)和公式(3)計算:ZIn=Zi.S……………(3)式中:I、——鋼結構陰極保護的總保護電流,單位為安培(A);I?——被保護鋼結構各分部位的保護電流,單位為安培(A);I?——其他附加保護電流,單位為安培(A);i?!型繉愉摰谋Wo電流密度,單位為安培每平方米(A/m2);S,——被保護鋼結構各分部位的保護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b)混凝土結構鋼筋陰極保護的總保護電流按公式(4)計算:式中:I.——混凝土結構鋼筋陰極保護的總保護電流,單位為安培(A);k——安全系數(shù),取1.2~1.5;i——保護電流密度,單位為安培每平方米(A/m2),初始值宜由現(xiàn)場試驗確定,無法進行現(xiàn)場試驗時,混凝土結構鋼筋的陰極保護電流密度值可按表16選??;s——表層鋼筋的表面積,單位為平方米(m2)。7.4設計要求7.4.1單樁基礎內部陰極保護設計的規(guī)定如下:a)密封的內部區(qū)采用陰極保護時,應避免產生大量的危險氣體;b)單樁基礎內部鋼結構陰極保護宜采用鋅合金陽極,當采用鋁合金陽極或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時,應采取通風措施,避免基礎內部過度酸化及氯氣、氫氣積聚的風險;c)螺栓連接的單樁和過渡段基礎結構,宜考慮可能因內、外部陰極保護電流流出過渡段內表面或單樁外表面而導致的不利影響;d)當未在單樁基礎內部采用陰極保護時,除應使用涂層保護外,宜考慮對內部潮差區(qū)、全浸區(qū)及海泥線以下等位置的腐蝕狀況進行定期檢查或實時監(jiān)測。7.4.2設計期間的規(guī)定如下。a)對于導管架基礎,可在下水前預安裝犧牲陽極、輔助陽極、電纜和導管。b)對于單樁和過渡段基礎結構的外部陰極保護,犧牲陽極、輔助陽極可在打樁作業(yè)后水下安裝,也可采用將犧牲陽極固定在過渡段上采用犧牲陽極籠、在海底布設陽極地床的方式,并在打樁作業(yè)后將犧牲陽極與單樁基礎進行電氣連接;當采用預安裝犧牲陽極或輔助陽極時,宜考慮打樁作業(yè)對陽極的影響。c)對于單樁和過渡段基礎結構的內部陰極保護,犧牲陽極可從過渡段平臺或下部內平臺懸掛,并宜考慮陽極串內的電阻、電壓降和衰減,以及懸掛系統(tǒng)的耐久性。陽極懸掛可在單樁打入海底并安裝過渡段后進行。d)對于單樁或過渡段安裝、陽極與結構電連接之間時間較長的單樁和過渡段基礎結構,或陰極保護系統(tǒng)不運行的期間,應評估腐蝕對結構完整性的影響,或采取臨時保護措施。e)陰極保護設計應確保陽極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安裝在外部干擾、損壞可能性最小的地方。7.4.3采用陰極保護的鋼結構應確保每一個設計單元或整體具有良好的電連續(xù)性,電連續(xù)性應滿足7.4.4陰極保護設計過程中,宜采用數(shù)值仿真技術對陰極保護電流和陽極的分布進行優(yōu)化設計。7.5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7.5.1犧牲陽極陰極保護系統(tǒng)應包括犧牲陽極、電纜、監(jiān)控系統(tǒng),監(jiān)控系統(tǒng)應符合第8章的規(guī)定。7.5.2犧牲陽極材料應根據應用環(huán)境和介質條件采用鋁合金或鋅合金,鋼結構犧牲陽極的化學成分、電化學性能應符合GB/T4948、GB/T4950的規(guī)定,或電化學性能優(yōu)于上述標準規(guī)定。7.5.3大氣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的混凝土結構鋼筋可采用嵌入式陽極、黏性Zn片、鋅網或離散式犧牲陽極保護方式,陽極材料應符合GB/T39154的要求。全浸區(qū)和海泥區(qū)的混凝土結構可采用鋁-鋅-銦合金陽極、鋅合金陽極或鎂合金陽極,淡水環(huán)境的混凝土可采用鋅合金陽極或鎂合金陽極,陽極化學成分、電化學性能應符合GB/T4948、GB/T4950和GB/T17731的要求。7.5.4犧牲陽極應具有出廠檢驗合格證、化學成分分析報告和電化學性能測試報告,應貯存在庫房7.5.5犧牲陽極系統(tǒng)的設計計算按附錄B執(zhí)行。7.5.6犧牲陽極安裝的規(guī)定如下。a)可采用焊接或螺栓固定方式,安裝應牢固可靠,因安裝造成的涂層破損應修補。b)犧牲陽極的安裝頂高程與設計低水位的距離應不小于1.2m。c)犧牲陽極的安裝底高程與海泥面的距離應不小于1.0m。d)犧牲陽極與被保護鋼結構表面間的距離不宜小于100mm,當小于100mm時,宜考慮屏蔽涂層,屏蔽涂層應符合附錄C的規(guī)定。當犧牲陽極緊貼鋼結構表面安裝時,除應按規(guī)定裝配屏蔽層外,還應對貼近鋼結構表面的犧牲陽極面涂裝絕緣涂層。e)在役犧牲陽極與被保護鋼結構之間的連接電阻不應大于0.10Ω。f)犧牲陽極鐵腳布置距離結構性焊縫應不小于150mm。g)犧牲陽極鐵腳布置距離結構節(jié)點區(qū)域應不小于600mm。h)犧牲陽極安裝位置應避開易受登船、電纜、系繩等損傷影響的部位。i)在基礎結構上安裝的陽極籠或遠離基礎結構安裝的陽極地床,應通過電纜確保電氣連接。j)單樁基礎內部犧牲陽極可采用懸掛形式安裝。k)混凝土結構犧牲陽極的安裝應符合GB/T39154的要求。7.5.7電纜應符合7.6.7的規(guī)定。7.6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7.6.1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tǒng)應包括輔助陽極、直流電源、參比電極、電纜和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符合第8章的規(guī)定。7.6.2鋼結構陰極保護系統(tǒng)輔助陽極的性能應符合GB/T7388的規(guī)定,常用輔助陽極性能應符合表7.6.3大氣區(qū)、飛濺和潮差區(qū)的混凝土結構鋼筋的陰極保護可采用金屬涂層、活性鈦等輔助陽極,全浸和海泥區(qū)的混凝土結構可采用混合金屬氧化物、鉑鈦、鉑鈮、高硅鑄鐵等輔助陽極,陽極材料應符合GB/T39154的要求,也可選用經實踐驗證的新型陽極系統(tǒng)。表17常用輔助陽極性能陽極名稱工作電流密度A/m2消耗率kg/(A·a)利用率%使用環(huán)境鉑鈮復合6×10-6海水鉑鈦復合6×10-5海水鈦基金屬氧化物500~10005×10-6——海水a)具備恒電位模式、恒電流模式、手動模式,并從零到最大額定輸出連續(xù)可調;b)直流輸出不超過50V,人或動物易接近的陰極保護系統(tǒng)不超過24V;c)用于混凝土的直流電源具有斷電電位測試功能;d)設置數(shù)據傳輸接口,支持通用的工業(yè)通信協(xié)議;e)至少提供一個陽極和一個陰極接線箱,所有輸出端與接線箱外殼絕緣。7.6.5輔助陽極、直流電源的設計計算應按附錄D執(zhí)行,輔助陽極的數(shù)量及布置應確保電流分布均勻,被保護結構電位應符合7.2的規(guī)定。7.6.6參比電極的選取規(guī)定如下。a)陰極保護電位測量的參比電極應極化小、性能穩(wěn)定、使用壽命長。b)海水鋼結構陰極保護用參比電極性能、結構應符合GB/T7387的規(guī)定,電阻率小于或等于100Ω·m的海水中可采用氯化銀電極或鋅電極,電阻率大于100Ω·m的海水中宜采用鋅電極。常用參比電極電位及使用環(huán)境應符合表18的規(guī)定。GB/T33423—2024表18常用參比電極電位及使用環(huán)境單位為伏特參比電極電位(相對標準氫電極)使用環(huán)境飽和甘汞電極(Hg/HgCl?,飽和KCl)+0.242淡水、海水銅/硫酸銅電極(Cu/飽和CuSO)+0.316海水、淡水、土壤銀/氯化銀電極(Ag/AgCl海水)+0.250海水銀/氯化銀電極(Ag/AgCl,飽和KCl)+0.199海水、混凝土銀/氯化銀電極(Ag/AgCl,0.5mol/LKCl)+0.288海水、混凝土鋅及鋅合金電極—0.784海水、淡水、土壤二氧化錳電極(Mn/MnO?,0.5mol/LNaOH)+0.434混凝土7.6.7混凝土結構陰極保護用參比電極的規(guī)定如下:a)埋入式參比電極應具有極化小、不易損壞、適用環(huán)境介質等特點,埋入式參比電極的壽命大于15年,可選銀/氯化銀電極(Ag/AgCl,0.5mol/LKCl)或二氧化錳電極(Mn/MnO?,0.5mol/LNaOH),便攜式參比電極可選用銀/氯化銀電極(Ag/AgCl,0.5mol/LKCl)。b)保護電位和極化電位衰減值,可使用便攜式參比電極或埋入式參比電極測量;不超過24h電位衰減值也可由石墨、活性鈦或鋅制作的電位衰減值測量探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