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詞二首_第1頁
李清照詞二首_第2頁
李清照詞二首_第3頁
李清照詞二首_第4頁
李清照詞二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5李清照詞二首不要對他說不行美國洛杉磯道奇棒球隊領(lǐng)隊湯米·拉索達(dá)談怎樣應(yīng)付狀態(tài)不好的球員,他說:我記得有個球員來問我:“干嗎不派我上場?”要是我對他說“小伙子,不派你上場是因為你這不行,那也做不好”,這對他有什么好處?所以我不對他說不行,而對他說:“小伙子,我現(xiàn)在派上場的是本隊最好的球員,也許明天你也是其中之一.”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賞讀:人總是要死的,但為國捐軀,光照史冊,那么雖死猶生.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李賀賞讀:男兒何不佩掛刀劍從戎,為國家平定被割據(jù)的五十州.抒發(fā)了為統(tǒng)一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激情.行百里者半九十.——《戰(zhàn)國策》賞讀: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這句話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階段越難完成.所以,無論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決不可以松氣,否則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一、作者視窗李清照(1084-1155),今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早年生活安定、優(yōu)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fēng)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主張“詞,當(dāng)別具一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huán)形山的女性.作品有《漱玉詞》等.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夏日絕句》等.二、寫作背景《鷓鴣天·桂花》:北宋末年受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后,她曾隨丈夫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約十年之久.擺脫了官場上的勾心斗角,離開了都市的喧囂,悉心研究金石書畫,易安室中暢懷對飲,唱和嬉戲,給他們的隱退生活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無窮的樂趣.他們忘名遠(yuǎn)利,雙雙沉醉于美好、和諧的藝術(shù)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種“暗淡輕黃”、“情疏跡遠(yuǎn)”,但求馥香自芳的韻致是何等的相似.言為心聲,文如其人,這首詞是李清照特定情懷的反映,是一種寄寓和隱喻.《永遇樂》:此詞是“靖康之變”后,作者流寓江南時所作.(宋)張端義《貴耳集》上卷:“李清照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可見本篇當(dāng)是詞人晚年流離南宋都城臨安期間所作.靖康之變后,李清照舉家南逃,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建康形勢危急,李清照再度流亡在浙江、福建之間,孤身一人,漂泊無定,境況極為悲慘,最后在孤苦中度過了晚年.這一時期,李清照的作品較前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xiàn)出高度的愛國熱情和憂國懷鄉(xiāng)的情緒,以及在孤寂生活中深重的哀愁,深刻反映了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的命運.這首詞即是在臨安寓居時所作,表達(dá)了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三、基礎(chǔ)梳理1.字音識記(1)情疏跡遠(yuǎn)()(2)何須淺碧輕紅色()(3)梅定妒()(4)落日熔金()(5)暮云合璧()(6)閨門多暇()(7)捻金雪柳()(8)簇帶爭濟楚()(9)冠eq\b\lc\{\rc\(\a\vs4\al\co1(畫欄開處冠中秋,冠冕堂皇))(10)煞eq\b\lc\{\rc\(\a\vs4\al\co1(騷人可煞無情思,煞筆))答案(1)shū(2)bì(3)dù(4)rónɡ(5)bì(6)xiá(7)niǎn(8)cù(9)ɡuànɡuān(10)shàshā2.詞語釋義(1)畫欄開處冠中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騷人可煞無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暮云合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次第豈無風(fēng)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閨門多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記得偏重三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捻金雪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簇帶爭濟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怕見夜間出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謝他酒朋詩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不如向、簾兒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超出眾人,居第一位(2)極,很,太(3)為什么(4)形容落日燦爛的顏色(5)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6)轉(zhuǎn)眼(7)這里指代婦女(8)指正月十五(9)用素絹或銀紙搓成的柳枝狀裝飾物(10)漂亮(11)懶得(12)謝絕(13)在3.名句背誦(1)______________,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2)落日熔金,______________.(3)元宵佳節(jié),______________,次第豈無風(fēng)雨?(4)何須淺碧輕紅色,______________.答案(1)暗淡輕黃體性柔(2)暮云合璧(3)融和天氣(4)自是花中第一流整體感知1.《鷓鴣天·桂花》這是一首詠桂詞.作者通過贊揚桂花的色淡香濃、跡遠(yuǎn)品高,表現(xiàn)了自己獨特高尚的人格理想,同時也展現(xiàn)了詞人超凡脫俗的美學(xué)觀點.2.《永遇樂》(落日熔金)這是一首描寫元宵燈節(jié)的詞.全詞通過對眼下的元宵節(jié)和過去的元宵節(jié)的不同情景對比,以深沉凝重的筆法勾勒出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借以抒發(fā)自己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文脈梳理《鷓鴣天·桂花》eq\b\lc\{\rc\(\a\vs4\al\co1(詠物:突出桂花“香”,議論\b\lc\{\rc\(\a\vs4\al\co1(一層:以群花作比,二層:以梅菊陪襯,三層:評說古人))))重點突破一、詠物詩詞中對物的吟詠除了生動的描寫之外,也可以通過恰當(dāng)?shù)淖h論,達(dá)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鷓鴣天》就是一例.這首詠桂詞除開頭兩句外,其他都是議論的句子.請分析這些議論對表現(xiàn)所詠之物及作者情志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tǒng),以議論入詞,又托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除句首二句詠物,以下轉(zhuǎn)入議論.“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自以紅為美,而碧牡丹、綠萼梅尤名貴,這是一般人的審美觀點.在李清照看來,品格的美、內(nèi)在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yuǎn)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一流”,這是第一層議論.“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李清照一生酷愛梅花,詠梅詞達(dá)五首之多.“香臉半開嬌旖旎,當(dāng)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漁家傲》),這是寫其柔媚潔麗之嬌態(tài);“紅酥肯放瓊苞碎”(《玉樓香》),這是寫其苞蕾紅潤晶瑩,如瓊玉綴枝.但她在“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卻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菊花在李清照的筆下,“清芬醞藉”,“雪清玉瘦”(《多麗》),然而,面對“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的桂花,也只有掩面含羞,自嘆弗如了.接著又從節(jié)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jié)的花中之冠.“畫欄開處”暗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畫欄樹懸秋香”.“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這里,詞人推開一步,不再就花論花,而是從評說古人下筆.屈原當(dāng)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養(yǎng)德,唯獨桂花不在其列.李清照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豈非一大遺恨.與李清照同時的陳與義在《清平樂·木犀》詞中也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可謂不謀而合.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于物.其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xiàn)了作者那超塵脫俗的美學(xué)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贊美和崇敬.那么,李清照為何對貌不出眾、色不誘人的桂花如此推崇備至呢?言為心聲,其中自有特定的情懷.由于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后,她曾隨丈夫趙明誠屏居鄉(xiāng)里約十年之久.擺脫了官場上的勾心斗角,離開了都市的喧囂紛擾,歸來堂上悉心研玩金石書畫,易安室中暢懷對飲、唱和嬉戲,給他們的隱退生活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無窮的樂趣.他們忘名遠(yuǎn)利,雙雙沉醉于美好、和諧的藝術(shù)天地中.此情此景,和桂花那種“暗淡輕黃”、“情疏跡遠(yuǎn)”、但求馥香自芳的韻致是何等的相似?。《?、《永遇樂》用較多的筆墨描寫今昔元宵佳節(jié)的不同境況,請結(jié)合具體語句,說說隱含其中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片寫今年元宵節(jié)的情景.晴明的暮景預(yù)示今年元宵將有一番熱鬧景象,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是一聲充滿迷茫與痛苦的長嘆.“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暗用李白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這種突起的憂愁“風(fēng)雨”的心理狀態(tài),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仇所形成的特殊心境.“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充分體現(xiàn)出過去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體現(xiàn)出詞人無比傷感落魄之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一切都讓詞人感到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盡管寫過去元宵盛景,似乎透露出對生活還有所追戀和向往,但骨子里則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因而,詞人通過對比描寫,反映的是一種感時傷今之情,一種憂國哀民、自傷自嘆之情.三、下列語句都是描寫心理活動的,請細(xì)加品味,說說它們各自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感.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又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今”句:詞人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少女變?yōu)槔蠇D,而且心靈也衰老了,對外面的繁華提不起興趣,懶得夜間出去.表現(xiàn)詞人內(nèi)心悲苦、自我約束封閉苦悶之狀,以及對歲月流逝、人生易老、命運無常的無比傷感和慨嘆.“又恐”句,寫出了詞人愁意盈懷、孤苦填胸之感;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無法承受,無法擺脫.“剪不斷”句:一種無法擺脫的怨情和離愁,一種復(fù)雜凝重的感悲傷時之痛.此時詞人愁情萬端,有傷感,有憂慮,有凄苦,有哀思,別是一番愁苦滋味卻不可言傳,這是真正經(jīng)歷離愁之苦之人最真切的體驗.“竹杖”句:通過寫不怕風(fēng)雨、泰然自若之狀,抒發(fā)了一種搏擊風(fēng)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名句品評(1)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品評這十四字形神兼?zhèn)?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fēng)韻.前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后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暗淡輕黃”四字寫出了桂花的光澤和顏色:光澤不鮮艷耀眼,顏色也是淡黃色,說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濃艷嬌媚的顏色取悅?cè)?“體性柔”則說這種花的外在特征和性質(zhì),“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說明桂花不追求繁華炫目,不追求萬人敬賞,雖“情疏跡遠(yuǎn)”卻將香氣留給人間,這是作者所尤為欣賞的品質(zhì).(2)梅定妒,菊應(yīng)羞,畫欄開處冠中秋.品評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姿態(tài)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忌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yuǎn)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掩飾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這里以梅、菊來陪襯,表明了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3)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品評這里用了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詞人在此濃墨重彩地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前兩句對仗工整,辭彩鮮麗,形象生動.這清朗的暮景預(yù)示著今晚的元宵將有一番繁華熱鬧的景象.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宕了開去,這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我如今在哪里?我在異鄉(xiāng)漂泊??!這里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置身表面上依然熱鬧繁華的臨安,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中州盛日”,但旋即又意識到這只不過是一時的幻覺,因而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人在何處”的嘆息.這是一個飽經(jīng)喪亂的人在似曾相識的情景面前產(chǎn)生的一時的感情活動,看似突兀,實則含蘊豐富,耐人咀嚼.(4)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品評“如今”三句是心理描寫,當(dāng)中透露出詞人對現(xiàn)實濃濃的感傷和對未來命運深深的憂慮.歷盡國破、家亡、夫死之痛,如今的詞人已不再是當(dāng)年簇帶濟楚的少女,而變?yōu)樾稳葶俱?、蓬頭霜鬢的老婦,哪有心情夜間出去賞燈游樂呢?時代在詞人的心靈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則橫生波瀾,詞人一方面擔(dān)心面對元宵勝景會觸動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內(nèi)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卻又懷念著往昔的元宵盛況,想在觀賞今夕的繁華中重溫舊夢,給沉重的心靈一點慰藉.這種矛盾心理,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和向往,但骨子里卻蘊涵著無限的孤寂悲涼.面對現(xiàn)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在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這是何等的悲涼!考點鏈接詩歌鑒賞之對比對比,就是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在古典詩歌中有很多表現(xiàn)百姓苦難生活的偉大詩人往往是采取對比手法,這種手法更能突出事物的特點,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李清照的《永遇樂》運用對比手法,寫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臨安元宵節(jié)的情景,借以抒發(fā)自己的故國之思,并含蓄地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的不滿.上片寫元宵佳節(jié)寓居異鄉(xiāng)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xiàn)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jié)的歡樂心情,來同當(dāng)前的凄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dá)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再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全詩有三組對比.從全詩來看是貧者與富者的對比;從局部看一是貧者付出的勞動與毫無回報的對比,二是富者沒有付出勞動和生活優(yōu)裕的對比.通過這些對比,道出了勞動人民勞而無獲的辛酸,辛辣地諷刺了不勞而獲的剝削者.再如聶夷中的《傷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其中“綺羅筵”和“逃亡屋”構(gòu)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兩極分化的尖銳階級對立的社會現(xiàn)實,增強了詩歌的批判性.對比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jié)構(gòu)性較強,如歐陽修《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這首詩就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gòu)成對比,結(jié)構(gòu)明晰.表達(dá)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xiàn)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賞析對比手法的切入點或突破口:一是找出對比的雙方;二是思考探究作者運用對比所要表達(dá)的情感或深層意思,即作者通過對比要突出什么,要強調(diào)什么,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是什么,感情傾向是什么等.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下面這樣一個分兩步操作賞析模式,即:①詩(詞)中將×××(事物或內(nèi)容)與×××(事物或內(nèi)容)對比;②突出強調(diào)了×××(內(nèi)容),表達(dá)了×××(感情).一、延伸閱讀一束白色的梔子花一束鮮花——一束白色的梔子花,總會在我的每個生日送到我家里.花束沒有通??梢姷牧粞钥?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贈花人的姓名,因為這花是現(xiàn)金零售的.白色的梔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紅色的包裝紙里,純潔無瑕,芬芳沁人,為我?guī)砹藷o窮的歡心.我沒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沒有一天不在揣想這位匿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這位也許是出于羞澀或是出于乖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實姓的神秘人士的時候,都是我最幸福的時候.媽媽也給我的想象推波助瀾.她多次問我,是不是我曾經(jīng)為某人做過什么好事,而今他以這種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謝意?會不會是那位我常常幫他卸車的開雜貨店的鄰居?會不會是那位老人,在整個寒假里我都幫他取郵件,讓他省去了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險?會不會是哪位年輕人,對我懷有浪漫之想?我實在無法知道.而梔子花的馥郁與溫馨卻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讓我真切地感覺到自己是可愛的,值得別人關(guān)心和愛.我就是在這梔子花中想象,在梔子花香中成長,一直到22歲.這一年,我媽媽過世了,生日里的梔子花也就是在這一年中斷的.二、寫法遷移角度一詩歌鑒賞題目:選取文中一首詩歌,對其進行鑒賞.角度自定,題目自擬.300字左右.示例落日熔金——李清照《永遇樂》賞析黃昏是一個特別令人惆悵的時候,微醺的夕陽斜斜地照上綺窗,半明半昧的光線似醉人的眼光,軟軟地朦朧地籠在身邊,不肯離去.前塵影事漸漸都回到眼前,此時隔了這樣一種昏黃的惆悵看去,不論歡樂悲傷都染上了歲月的痕跡.這一闋《永遇樂》寫的是作者在黃昏里的一點回憶一些感慨.詞中,李清照采取了對比的手法,以繁華襯孤寂,用歡樂之筆來寫沉痛心情.這首詞先從眼前美麗景色大處落筆,后轉(zhuǎn)入謝絕友人相邀.鋪敘完畢,馬上一筆回到汴京上元節(jié),把歡樂心思、艷麗姿態(tài)寫盡后,又回到如今細(xì)細(xì)刻描,最后用一句極平常極沉痛的口語了結(jié)全篇.情與景在不斷地對比,這可以讓前后兩種生活與心境的不同之處一覽無遺.可以讓讀者看到一個無能的統(tǒng)治者給百姓帶來的災(zāi)難是多么地深重,讓人醒目,讓人明知,讓人覺醒.有些事在我們沒經(jīng)歷過時是很難有深切體會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多數(shù)人生活波瀾不驚.亡國之痛、身世之感,我們只是知道,不能懂得.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少女時代一直過著相對悠閑優(yōu)裕的生活,結(jié)婚后與趙明誠也甚為相得,度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南渡之后,國破家亡,親人離散,清照自身亦飽嘗流離之苦,她與趙明誠半生所集金石字畫散失殆盡.現(xiàn)實的凄涼使得人們往往到回憶中尋找慰藉,可過去的時光越美好,越襯得現(xiàn)實悲涼無比.這個飽經(jīng)憂患的老婦人以平靜的筆觸回憶青春往事,對比眼下的凄涼情景,其中的沉痛,雖不自言,卻教人不忍卒讀.這首詞寫詞人的身世之悲、盛衰之感,因為帶上了整個時代和社會的悲劇色彩,寫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所以格外渾厚深重.這首《永遇樂》很早便會背了,那時我也還小,夏日午后,坐在梧桐樹下,一字一句,默默記誦,細(xì)碎的陽光透過手掌形的樹葉漏在書上,帶著綠色的清涼.如今我也大了,生活的面貌亦略微知道一些.寫完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正是黃昏.夕陽軟醉的腳步在書影與書影之間徘徊,忽然分不清是前世還是今生.角度二走近李清照題目:請以“走近李清照”為話題,寫一段文字,自擬題目,自選角度.400字左右.示例亂世中的美神(節(jié)選)梁衡李清照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聲聲慢》被人們所記住的.那是一種凄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簡直成了她個人的專有品牌,彪炳于文學(xué)史,空前絕后,沒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李清照所尋尋覓覓的是什么呢?從她的身世和詩詞文章中,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覓三樣?xùn)|西.一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欲將血淚寄山河”.但身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像陸、辛那樣有政界、文壇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罵座、痛拍欄桿.她甚至沒有機會和他們交往,只能獨自一人愁.二是尋覓幸福的愛情.她曾有過美滿的家庭,有過幸福愛情,但轉(zhuǎn)瞬就破碎了.她也做過再尋真愛的夢,但又碎得更慘,甚至身負(fù)枷鎖,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jié)”載入史書,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也只有獨自一人愁.三是尋覓自身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又借著愛情的力量,完成了《金石錄》巨著,在詞藝上達(dá)到了空前的高度.但那個社會不以為奇,不以為功,連十歲的小女孩都說“才藻非女子事”.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涼,又是只有一個愁.如果李清照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是一個已經(jīng)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fàn)幍亩攀?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筆喚天.她憑著極高的藝術(shù)天賦,將這漫天愁緒又抽絲剝繭般地進行了細(xì)細(xì)地紡織,化愁為美,創(chuàng)造了讓人們永遠(yuǎn)享受無窮的詞作珍品.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轉(zhuǎn)化為凄清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也就永遠(yuǎn)高懸在歷史的星空.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當(dāng)年許多痛苦著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當(dāng)我們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fēng)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于秋風(fēng)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美神.(時間:45分鐘滿分:60分)積累與運用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5分)A.疏遠(yuǎn)(shū) 碧綠(bì)嫉妒(dù) 熔金(yónɡ)B.閑暇(xiá) 捻金(niǎn)簇?fù)?cù) 冠中秋(ɡuàn)C.雕欄玉砌(qì) 暮靄(ǎi)羽扇綸巾(ɡuān) 薺麥(jì)D.豆蔻(kòu) 初霽(jì)纖云(xiān) 愴然(chuànɡ)答案A解析A項“熔”讀rónɡ.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5分)A.來相招、香車寶馬相:互相.B.謝他酒朋詩侶謝:謝絕.C.次第豈無風(fēng)雨次第:轉(zhuǎn)眼.D.畫欄開處冠中秋冠中秋:在秋天的花卉中稱首.答案A解析A項“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3.下列修辭手法說明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5分)A.梅花妒,菊應(yīng)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運用了比喻的手法)C.次第豈無風(fēng)雨?(運用了設(shè)問的手法)D.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答案C解析C項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4.下列對詩句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A.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詞人認(rèn)為品格的美、內(nèi)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一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yuǎn)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B.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dāng)年不見收:詞人很為桂花抱屈,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實際上是在抒發(fā)自己的幽怨之情.C.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轉(zhuǎn)筆寫初春之景,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實際上是說春意太濃,不符合詞人心情.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借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D.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這幾句集中寫當(dāng)年的著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那時候無憂無慮的游賞興致,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的繁華熱鬧.答案C解析“春意太濃”錯誤,應(yīng)該是“春意尚淺”.閱讀與鑒賞5.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20分)清平樂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fēng)勢,故應(yīng)難看梅花.注挼:讀ruó,“揉搓”之意.這首詞運用了多種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賞梅的不同感受.請選擇其中一種手法來說明.(10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