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2年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2年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2年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2年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12022北京大興初二(上)期末物理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30分,每小題2分)1.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A.米 B.秒 C.米/秒 D.秒/米2.用m表示物體質(zhì)量,用V表示物體的體積,用ρ表示物體的密度。下列關(guān)系中正確的是()A. B. C. D.3.如圖所示的四個現(xiàn)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在燈光下做手影游戲B.用放大鏡觀看纖維結(jié)構(gòu)C.筷子看起來在水面處折斷了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4.唐詩《小寒》中有“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的詩句。詩中所說的“霜”,其形成過程的物態(tài)變化屬于()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凝華5.圖為小女孩正在蕩秋千時的情景。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以座椅為參照物,小女孩是運動的 B.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座椅是運動的C.以地面為參照物,小女孩是運動的 D.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fā)加快是()A.將新鮮的葡萄封裝在保鮮袋中 B.將蘋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將茄子切成長條后攤在陽光下 D.將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擰緊蓋子7.圖為小明用鼓槌擊鼓的情景。假定鼓槌每次擊打在鼓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擊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那么鼓面發(fā)出的聲音()A.響度不同 B.音調(diào)不同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8.下列描述運動的實例中,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運動員繞著環(huán)形跑道賽跑 B.鐘表的指針勻速轉(zhuǎn)動C.被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 D.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9.下列估計值合理的是()A.一張物理試卷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B.一張普通A4紙的質(zhì)量大約是50克C.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米/秒D.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時間大約是1分鐘10.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圖像可知()

A.該物質(zhì)是非晶體 B.該物質(zhì)的溫度一直升高C.該物質(zhì)在第5min全是液態(tài) D.該物質(zhì)的熔點是0oC11.洋洋老師將一束綠光自右向左斜射入糖水中,發(fā)現(xiàn)光束在糖水中發(fā)生了彎曲(如圖所示),他將糖水攪拌后再將綠光斜射入糖水中,發(fā)現(xiàn)光束在糖水中的傳播路徑是直線。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光在糖水中發(fā)生彎曲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B.此實驗說明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C.此實驗說明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D.此實驗說明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12.圖甲和圖乙分別為近視眼或者遠視眼的成因示意圖。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甲圖反映了近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B.甲圖反映了遠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C.乙圖反映了近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D.乙圖反映了遠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13.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時,使一個水球懸浮在她面前,人們通過水球可以看到王亞平倒立的像,如圖所示。關(guān)于圖中的水球及王亞平通過水球所成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這個像是實像B.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C.成像原理跟放大鏡成像原理相同D.增大水球到王亞平的距離,所成的像將變大14.小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點燃的蠟燭放置在20cm刻度線處,光屏放置在70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A.光屏上恰好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B.僅向左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屏上可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C.僅向右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屏上可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D.僅移動光屏,不可能在屏上呈現(xiàn)燭焰的像15.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斜面AB之間的長度,用停表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的時間。關(guān)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大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小C.增大AB間的距離,將使測量的誤差增大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有利于減小測量誤差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1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選項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16.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蓋子后把試管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觀察到固態(tài)的碘消失了而試管內(nèi)充滿了碘蒸氣。下列現(xiàn)象中對應(yīng)的物態(tài)變化跟碘的這一變化相同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樟腦球變小了 B.晾在陽光下的濕衣服變干了C.用久了的燈泡的燈絲變細了 D.放在飲料中的冰塊變小了17.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太空艙中的宇航員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話,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B.在山谷中大聲喊話可以聽見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發(fā)生了反射C.射擊運動員在射擊時戴上耳罩,是在傳播途徑上阻斷噪聲傳播D.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工具,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18.如圖所示的光路圖中,能正確反映凸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的是()A. B. C. D.19.一束太陽光(可視為平行光)照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從三棱鏡上射出光被分解為各種顏色,如圖所示。對于這個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這是光通過玻璃時發(fā)生反射形成的B.這是光通過玻璃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C.這個現(xiàn)象說明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組成的D.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進入玻璃時的入射角不同20.如圖所示的4個圖像,能正確反映一定溫度下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m)、體積(V)和密度(ρ)之間關(guān)系的是()A. B. C. D.三、實驗解答題(共49分。其中第21、24題各4分,第22、23、25、26題各2分,第27題10分,第28題12分,第29題8分,第30題3分)2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1km=______m;(2)1h=______s;(3)1m/s=______km/h;(4)1g/cm3=______kg/m3。22.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______cm。23.如圖所示量筒,其量程是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mL。24.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OP為法線,AO為入射光線。已知∠MOA=60o,∠POB=∠BOC=30o。則入射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為______,它經(jīng)過平面鏡MN反射后將沿______方向射出。25.如圖所示,是觀察蠟燭在平面鏡中成像的光路圖,圖中S是蠟燭的一個發(fā)光點,S′是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請你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SP的反射光線,要求保留做圖痕跡。26.小麗在學(xué)習完聲音的知識后,利用一組相同的空玻璃瓶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向玻璃瓶內(nèi)分別倒入不等量的水,然后按照瓶內(nèi)水量的多少將它們依次排列,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然后用竹筷從右向左依次敲擊玻璃瓶,使它們分別發(fā)出聲音,發(fā)現(xiàn)它們發(fā)聲的音調(diào)依次降低。小麗探究的問題的自變量是______。27.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特點。(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觀察到______的現(xiàn)象,就可以判斷水沸騰了;(2)如圖乙所示為溫度計顯示的某時刻水的溫度,則該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______℃;(3)小明記錄了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一段時間以后停止加熱的數(shù)據(jù),如表一所示。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知:表一時間/min0123456789溫度/℃94969898989895929089①水的沸點是______℃;②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是______;(4)水沸騰時在燒杯口附近出現(xiàn)了許多“白氣”。形成“白氣”的過程是______(填一種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這一過程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28.小明在實驗室測量花生油的密度,下面是他的操作步驟,請你將他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1)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線時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天平的橫梁水平平衡,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2)調(diào)節(jié)天平的橫梁水平平衡后,他取適量的花生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此時天平的讀數(shù)是______g。已知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15.2g,則倒入燒杯中花生油的質(zhì)量是______g;(3)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量筒中花生油的體積是______cm3;(4)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花生油的密度為______g/cm3;(5)小明分析實驗過程,認為測量出的花生油密度可能偏大,除了測量過程中的讀數(shù)誤差以外,小明的理由可能是______。29.小明在實驗室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小明把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調(diào)節(jié)它們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蠟燭火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1)屏上得到的像跟蠟燭的火焰相比,是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2)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______;A.等于15cmB.等于30cmC.介于15cm和30cm之間D.小于15cm(3)保持圖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向左移動到某個位置后固定,應(yīng)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在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此時得到的像跟原來的像相比變______(選填“大”或“小”)了;(4)不改變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僅用黑紙遮住透鏡的上半部分,則______。A.屏上的像缺少了上半部分B.屏上的像缺少了下半部分C.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D.屏上的像變得暗了30.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跟物距有什么關(guān)系,圖中M是薄玻璃板,M跟固定在水平桌上的白紙垂直,除了能滿足實驗需要的蠟燭以外,其他實驗器材可自選。(1)簡要寫出探究過程,并用符號說明需測量的物理量;(2)畫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四、科普閱讀題(共3分)31.閱讀《趙友欽和他的實驗樓》并回答問題。趙友欽和他的實驗樓我國古代典藉《墨經(jīng)》中記錄了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學(xué)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實驗,并且運用光沿直線傳播對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學(xué)解釋。元代天文學(xué)家和數(shù)學(xué)家趙友欽通過實驗的方法對小孔成像的規(guī)律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把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記錄在《革象新書》當中。趙友欽在浙江龍游雞鳴山筑觀星臺,建造了小孔成像實驗樓。實驗樓是兩間兩層樓房,每間樓下各挖一口直徑為4尺的圓井,右井深4尺,左井深8尺。左井里放一張4尺高的桌案。把兩塊直徑4尺的圓板上釘一千個鐵釘做蠟燭簽,實驗時點燃一千支蠟燭,做為圓面形光源。井口的地面上覆蓋兩塊直徑5尺的圓板,板心各開方孔一個,左邊孔的邊長大約1寸,右邊孔的邊長大約1.5寸,用樓板做為呈接像的光屏(像屏),如圖所示。趙友欽利用這個實驗樓和他設(shè)計的裝置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模擬和對比研究,他的部分實驗過程和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下。實驗1:把左邊房間內(nèi)的蠟燭放在桌面上,右邊房間內(nèi)的蠟燭放在井底,點燃井底的蠟燭,觀察到左、右兩個房間內(nèi)的燭光穿過小孔后在像屏上都形成圓形像,但是左邊像屏上的像較暗,右邊像屏上的像較亮。實驗2:保持兩房間內(nèi)光源的位置跟實驗1中的相同,熄滅右井中東邊的500支蠟燭,右井上方像屏上的像缺了西邊的一半。右井中只點燃疏密相間而勻稱的二三十支蠟燭,在右井上方像屏上出現(xiàn)互不相連的二三十個方形的像,這些像整體上排列成圓形。在左井中只點燃中心的一支蠟燭,見到像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個方形像。實驗3:保持兩房間內(nèi)光源的位置跟實驗1中的相同,撤去兩井上所蓋的圓板,另做兩塊直徑1尺多的圓板,在右板中心開一個邊長4寸的方孔,在左板中心開一個邊長5寸多的等邊三角形孔,各以繩索把圓板吊在樓板底下井的正上方,而且做到圓板在空中的高低位置可調(diào),仍以樓板為像屏。當圓板的處于某一位置時,在左邊像屏上的像是三角形,在右邊像屏上的像是正方形。趙友欽在這座實驗樓里進行的實驗涉及幾何光學(xué)的一些基本問題,他從觀察到的事實出發(fā),采用實驗的方法去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xué)實踐精神,是我們寶貴的財富。(1)在實驗1中觀察到左、右兩個像屏上的像的明暗不同,這是因為______;A.光源不同B.孔的大小不同C.孔到樓板的距離不同D.井深不同(2)小孔成像時,像跟物相比上下左右都顛倒,文章中能說明這一現(xiàn)象的文字是______;(3)利用實驗3中的裝置,還可以完成哪些跟小孔成像有關(guān)的探究活動?(列舉一例)______。五、計算題(共8分。每小題4分)32.在中學(xué)生體育考核中,小麗用時200秒完成了女子800米跑的項目。(1)求小麗在本次800米跑項目中的平均速度;(2)假如小斌以跟小麗相同的速度完成男子1000米跑的項目,請根據(jù)中學(xué)生男子成績標準對照表(如表二所示),經(jīng)過計算說明小斌在此項目中獲得的分數(shù)。表二1000米用時/秒217220226232243253263276289分數(shù)109.598.587.576.5633.有一卷銀絲,測得它的質(zhì)量是315g。已知這卷銀絲的橫截面積是3×10-4cm2,銀的密度是10.5g/cm3。求(1)這卷銀絲體積;(2)這卷銀絲的長度。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30分,每小題2分)1.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A.米 B.秒 C.米/秒 D.秒/米【答案】C【解析】【詳解】A.米是長度的國際單位,故A不符合題意;B.秒是時間的國際單位,故B不符合題意;C.米/秒是速度的國際單位,故C符合題意;D.時間和路程的比值不是物理量,秒/米不是物理量的單位,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用m表示物體的質(zhì)量,用V表示物體的體積,用ρ表示物體的密度。下列關(guān)系中正確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詳解】ABC.m表示物體的質(zhì)量,V表示物體的體積,ρ表示物體的密度,則物體的密度是,故C正確,AB錯誤;D.物體的體積是,故D錯誤。故選C。3.如圖所示的四個現(xiàn)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在燈光下做手影游戲B.用放大鏡觀看纖維結(jié)構(gòu)C.筷子看起來在水面處折斷了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答案】D【解析】【詳解】A.在燈光下做手影游戲,利用的是光的直線傳播,故A不符合題意;B.用放大鏡觀看纖維結(jié)構(gòu),利用的是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C.筷子看起來在水面處折斷了,是因為光從水中傳入空氣中,光路發(fā)生偏折,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故C不符合題意;D.建筑在水面形成倒影,是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故D符合題意。故選D。4.唐詩《小寒》中有“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的詩句。詩中所說的“霜”,其形成過程的物態(tài)變化屬于()A.液化 B.熔化 C.凝固 D.凝華【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霜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物體后放熱凝華而成的小冰晶。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5.圖為小女孩正在蕩秋千時的情景。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以座椅為參照物,小女孩是運動的 B.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座椅是運動的C.以地面為參照物,小女孩是運動的 D.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地面是靜止的【答案】C【解析】【詳解】A.座椅上的小女孩與座椅一起運動,座椅與人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以座椅為參照物,小女孩是靜止的,故A錯誤;B.座椅上的小女孩與座椅一起運動,座椅與人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座椅是靜止的,故B錯誤;C.以地面為參照物,小女孩相對于地面的位置發(fā)生改變,小女孩是運動的,故C正確;D.以小女孩為參照物,地面相對于小女孩的位置發(fā)生改變,地面是運動的,故D錯誤。故選C。6.下列四個實例中,能夠使蒸發(fā)加快的是()A.將新鮮的葡萄封裝在保鮮袋中 B.將蘋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C.將茄子切成長條后攤在陽光下 D.將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擰緊蓋子【答案】C【解析】【詳解】A.將新鮮的葡萄封裝在保鮮袋中,是控制了液體的表面積,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故減慢了蒸發(fā),故A不符合題意;B.將蘋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降低了溫度,減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減慢了蒸發(fā),故B不符合題意;C.將茄子切成長條后攤在陽光下,是通過增大表面積、提高溫度來加快蒸發(fā)的,故C符合題意;D.將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擰緊蓋子,減小液體的表面積,減慢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可使蒸發(fā)減慢,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圖為小明用鼓槌擊鼓的情景。假定鼓槌每次擊打在鼓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擊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那么鼓面發(fā)出的聲音()A.響度不同 B.音調(diào)不同C.音色不同 D.聲速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鼓槌每次擊打在鼓面的同一位置,但鼓槌擊打鼓面的力的大小不同,因此鼓面振動的幅度不同,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guān),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下列描述運動的實例中,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運動員繞著環(huán)形跑道賽跑 B.鐘表的指針勻速轉(zhuǎn)動C.被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 D.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答案】D【解析】【詳解】勻速直線運動指物體沿著直線做速度大小不變,方向不變的運動。A.運動員繞著環(huán)形跑道賽跑,運動員運動的軌跡不是直線,故運動員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鐘表的指針勻速轉(zhuǎn)動,速度大小不變,但運動方向時刻在改變,故鐘表的指針勻速轉(zhuǎn)動不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由于草地表面不光滑,足球在草地上滾動,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足球會越滾越慢,最終靜止在草地上,說明足球的速度發(fā)生改變(即速度減?。?,所以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滾動不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D.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說明汽車沿直線運動,在牽引力的作用下,汽車可以保持速度大小不變,方向不變。所以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符合題意。故選D。9.下列估計值合理的是()A.一張物理試卷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B.一張普通A4紙的質(zhì)量大約是50克C.普通人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米/秒D.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時間大約是1分鐘【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A.一個指甲蓋的厚度大約1mm,一張物理試卷厚度比指甲蓋的厚度小,約0.1mm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B.一張A4紙的規(guī)格為210×297(mm),一張的面積為0.06237m2,一張普通A4紙質(zhì)量大約為4.3659g。故B不符合題意;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故C符合題意;D.普通人完成一次呼吸的時間大約是1s,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0.如圖所示,是某種物質(zhì)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圖像可知()

A.該物質(zhì)是非晶體 B.該物質(zhì)的溫度一直升高C.該物質(zhì)在第5min全是液態(tài) D.該物質(zhì)的熔點是0oC【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AD.由圖知,此物質(zhì)在熔化過程中保持0℃不變,則該物質(zhì)為晶體,并且熔點為0℃,故A錯誤,D正確;BC.該物質(zhì)從第4min剛開始熔化到第12min分鐘完全熔化完,熔化過程持續(xù)了8min,此階段溫度保持0℃不變,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故BC錯誤。故選D。11.洋洋老師將一束綠光自右向左斜射入糖水中,發(fā)現(xiàn)光束在糖水中發(fā)生了彎曲(如圖所示),他將糖水攪拌后再將綠光斜射入糖水中,發(fā)現(xiàn)光束在糖水中的傳播路徑是直線。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光在糖水中發(fā)生彎曲是光的色散現(xiàn)象B.此實驗說明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C.此實驗說明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D.此實驗說明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是有條件的【答案】D【解析】【詳解】A.色散是復(fù)色光分解成單色光分布成光譜的現(xiàn)象,如太陽光分解成七色光。光在糖水中發(fā)生彎曲是因為光在不均勻的糖水中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不是色散,故A錯誤;BCD.未攪拌前,糖水分布不均勻,綠光在不均勻的糖水中發(fā)生彎曲;攪拌后,糖水分布均勻,綠光在均勻的糖水中沿直線傳播,說明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12.圖甲和圖乙分別為近視眼或者遠視眼的成因示意圖。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A.甲圖反映了近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B.甲圖反映了遠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C.乙圖反映了近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凸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D.乙圖反映了遠視眼的形成原因,需配戴凹透鏡對眼睛進行矯正【答案】A【解析】【詳解】AB.甲圖中,光經(jīng)過晶狀體后會聚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強,所以甲圖表示了近視眼的成像情況;為了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佩戴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故A正確,B錯誤;CD.乙圖中,光經(jīng)過晶狀體后會聚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晶狀體折光能力太弱,所以乙圖表示了遠視眼的成像情況;為了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佩戴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的凸透鏡來矯正,故CD錯誤。故選A。13.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授課時,使一個水球懸浮在她面前,人們通過水球可以看到王亞平倒立的像,如圖所示。關(guān)于圖中的水球及王亞平通過水球所成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這個像是實像B.水球相當于一個凹透鏡C.成像原理跟放大鏡成像原理相同D.增大水球到王亞平的距離,所成的像將變大【答案】A【解析】【詳解】B.水球具有中間厚,邊緣薄的特點,因此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故B錯誤;AC.由圖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成像原理相同,故A正確,C錯誤;D.增大水球到王亞平的距離,相當于增大了物距,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故D錯誤。故選A。14.小亮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點燃的蠟燭放置在20cm刻度線處,光屏放置在70cm刻度線處,如圖所示:()A.光屏上恰好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B.僅向左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屏上可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C.僅向右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屏上可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D.僅移動光屏,不可能在屏上呈現(xiàn)燭焰的像【答案】B【解析】【詳解】由圖得,刻度尺分度值為0.1cm。依題意得,此時凸透鏡的物距為所以凸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為圖中光屏距離凸透鏡A.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此時光屏的位置不是成像的位置,故A不符合題意;BD.僅向左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光屏靠近凸透鏡,當光屏的位置為成像的位置時,屏上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故B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C.僅向右移動光屏到某個位置,光屏遠離凸透鏡,屏上不可能呈現(xiàn)燭焰的像,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B。15.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實驗中用刻度尺測量斜面AB之間的長度,用停表測量小車從A運動到B的時間。關(guān)于這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大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將使測量的速度偏小C.增大AB間的距離,將使測量的誤差增大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有利于減小測量誤差【答案】D【解析】【詳解】A.小車還未到達A處時就開始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大,由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小,故A錯誤;B.小車還未到達B處時就停止計時,測量的時間會偏小,由可知,測量的速度偏大,故B錯誤;C.增大AB間的距離,小車運動的路程和時間長一些,可以減小誤差,故C錯誤;D.適當減小斜面的傾斜角度,小車運動慢一些,所測時間更加準確,減小測量的誤差,故D正確。故選D。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1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選項全選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16.在試管中放少量碘,塞緊蓋子后把試管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觀察到固態(tài)的碘消失了而試管內(nèi)充滿了碘蒸氣。下列現(xiàn)象中對應(yīng)的物態(tài)變化跟碘的這一變化相同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樟腦球變小了 B.晾在陽光下的濕衣服變干了C.用久了的燈泡的燈絲變細了 D.放在飲料中的冰塊變小了【答案】AC【解析】【詳解】碘由固態(tài)變?yōu)榈庹魵猓巧A現(xiàn)象。A.放在衣柜中的樟腦球變小了,樟腦球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xiàn)象,故A符合題意;B.晾在陽光下的濕衣服變干了,水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屬于汽化現(xiàn)象,故B不符合題意;C.用久了燈泡的燈絲變細了,燈絲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xiàn)象,故C符合題意;D.放在飲料中的冰塊變小了,冰塊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屬于熔化現(xiàn)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C17.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在太空艙中的宇航員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話,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B.在山谷中大聲喊話可以聽見回聲,是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發(fā)生了反射C.射擊運動員在射擊時戴上耳罩,是在傳播途徑上阻斷噪聲傳播D.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工具,是因為聲波具有能量【答案】BD【解析】【詳解】A.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在太空艙中的宇航員可以和地面上的人通話,是通過電磁波傳播的,故A錯誤;B.在山谷中大聲喊話,人發(fā)出的聲音傳到峭壁再反射回來,聽到回聲,故B正確;

C.射擊運動員在射擊時戴上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C錯誤;D.聲可以傳遞信息,聲可以傳遞能量,利用超聲波可以清洗工具,由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故D正確。故選BD。18.如圖所示的光路圖中,能正確反映凸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的是()A. B. C. D.【答案】AC【解析】【分析】【詳解】凸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向主光軸會聚一些。從圖中看出,AC對光有會聚作用,BD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故AC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故選AC。19.一束太陽光(可視為平行光)照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從三棱鏡上射出的光被分解為各種顏色,如圖所示。對于這個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這是光通過玻璃時發(fā)生反射形成的B.這是光通過玻璃時發(fā)生折射形成的C.這個現(xiàn)象說明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組成的D.這是因為不同顏色的光進入玻璃時的入射角不同【答案】BC【解析】【分析】【詳解】一束太陽光(可視為平行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照射到玻璃三棱鏡上的一個面上,當光通過三棱鏡時發(fā)生了折射,由于不同顏色的色光通過三棱鏡時折光能力不同,在另一側(cè)形成一條彩色的光帶,這說明白光是復(fù)合光,由不同顏色的色光組成。故AD錯誤,BC正確。故選BC。20.如圖所示的4個圖像,能正確反映一定溫度下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m)、體積(V)和密度(ρ)之間關(guān)系的是()A. B. C. D.【答案】CD【解析】【詳解】AC.一定溫度下某種物質(zhì)密度不變,質(zhì)量和體積成正比,質(zhì)量和體積的關(guān)系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故C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BD.一定溫度下某種物質(zhì)密度不變,密度和體積的關(guān)系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橫軸的直線,故D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CD。三、實驗解答題(共49分。其中第21、24題各4分,第22、23、25、26題各2分,第27題10分,第28題12分,第29題8分,第30題3分)2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1)1km=______m;(2)1h=______s;(3)1m/s=______km/h;(4)1g/cm3=______kg/m3?!敬鸢浮竣?1000②.3600③.3.6④.1000【解析】【詳解】由單位換算得:(1)[1]由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得(2)[2]由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得(3)[3]由速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得(4)[4]由密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得22.用刻度尺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如圖所示。木塊的長度為______cm?!敬鸢浮?.80【解析】【詳解】由圖得,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物體的左端放在刻度尺0.00cm位置,右端放在刻度尺1.80cm位置,物體的長度為23.如圖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______mL,分度值是______mL?!敬鸢浮竣?0~50②.2【解析】【詳解】[1]由圖得,量筒的測量范圍為0~50mL,即量程為0~50mL。[2]量筒中10mL被分為5小格,一小格表示2mL,即分度值為2mL。24.如圖所示,MN為平面鏡,OP為法線,AO為入射光線。已知∠MOA=60o,∠POB=∠BOC=30o。則入射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為______,它經(jīng)過平面鏡MN反射后將沿______方向射出?!敬鸢浮竣?30o②.OB【解析】【詳解】[1]依題意得,所以即入射光線AO的入射角為30o。[2]光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所以它經(jīng)過平面鏡MN反射后將沿OB方向射出。25.如圖所示,是觀察蠟燭在平面鏡中成像的光路圖,圖中S是蠟燭的一個發(fā)光點,S′是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請你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SP的反射光線,要求保留做圖痕跡。【答案】【解析】【詳解】由圖可知,S′是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連接S′P并延長得到入射光線SP的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6.小麗在學(xué)習完聲音的知識后,利用一組相同的空玻璃瓶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向玻璃瓶內(nèi)分別倒入不等量的水,然后按照瓶內(nèi)水量的多少將它們依次排列,靜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然后用竹筷從右向左依次敲擊玻璃瓶,使它們分別發(fā)出聲音,發(fā)現(xiàn)它們發(fā)聲的音調(diào)依次降低。小麗探究的問題的自變量是______。【答案】瓶內(nèi)水柱的長度【解析】【詳解】瓶內(nèi)水柱越長,質(zhì)量越大,敲擊時越難振動,頻率越小,音調(diào)越低,探究的問題的自變量是瓶內(nèi)水柱的長度。27.小明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變化的特點。

(1)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觀察到______的現(xiàn)象,就可以判斷水沸騰了;(2)如圖乙所示為溫度計顯示的某時刻水的溫度,則該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______℃;(3)小明記錄了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一段時間以后停止加熱的數(shù)據(jù),如表一所示。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知:表一時間/min0123456789溫度/℃94969898989895929089①水的沸點是______℃;②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是______;(4)水沸騰時在燒杯口附近出現(xiàn)了許多“白氣”。形成“白氣”的過程是______(填一種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這一過程______(選填“放出”或“吸收”)熱量?!敬鸢浮竣?見解析②.92③.98④.溫度不隨加熱時間變化⑤.液化⑥.放出【解析】【詳解】(1)[1]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水溫相同,水內(nèi)部劇烈的汽化,產(chǎn)生大量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變大,觀察到氣泡由下往上運動時,逐漸變大,可以判斷水沸騰了。(2)[2]由圖乙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92℃。(3)①[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從2min開始,水的溫度保持98℃不變,此時水的沸點是98℃。②[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98℃不變,水沸騰過程中溫度不隨加熱時間變化。(4)[5][6]水沸騰時在燒杯口附近出現(xiàn)了許多“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熱。28.小明在實驗室測量花生油的密度,下面是他的操作步驟,請你將他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1)他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線時發(fā)現(xiàn)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天平的橫梁水平平衡,需進行的操作是______;(2)調(diào)節(jié)天平的橫梁水平平衡后,他取適量的花生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量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及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此時天平的讀數(shù)是______g。已知空燒杯的質(zhì)量為15.2g,則倒入燒杯中花生油的質(zhì)量是______g;(3)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量筒的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量筒中花生油的體積是______cm3;(4)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花生油的密度為______g/cm3;(5)小明分析實驗過程,認為測量出的花生油密度可能偏大,除了測量過程中的讀數(shù)誤差以外,小明的理由可能是______?!敬鸢浮竣?向右調(diào)節(jié)平衡螺母②.53.2③.38④.40⑤.0.95⑥.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時,燒杯內(nèi)會有殘留液體,使測量的體積偏小【解析】【分析】【詳解】(1)[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cè),說明左端偏重,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使橫梁平衡。(2)[2]由圖乙可知,天平測量的質(zhì)量數(shù)即花生油和燒杯的總質(zhì)量為m總=50g+3.2g=53.2g[3]花生油的質(zhì)量為m=m總-m杯=53.2g-15.2g=38g(3)[4]由圖可知,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時,視線應(yīng)對準凹液面的底端為準,則花生油的體積為V=40mL=40cm3(4)[5]故花生油的密度為

(5)[6]測量花生油的質(zhì)量后,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時,燒杯內(nèi)會有殘留液體,導(dǎo)致花生油沒有全部倒入到量筒中,使測量的體積偏小,由可知,計算得出的花生油的密度偏大。29.小明在實驗室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小明把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調(diào)節(jié)它們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蠟燭火焰清晰的像,如圖所示。(1)屏上得到的像跟蠟燭的火焰相比,是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2)實驗中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______;A.等于15cmB.等于30cmC.介于15cm和30cm之間D.小于15cm(3)保持圖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向左移動到某個位置后固定,應(yīng)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在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此時得到的像跟原來的像相比變______(選填“大”或“小”)了;(4)不改變蠟燭和透鏡的位置,僅用黑紙遮住透鏡的上半部分,則______。A.屏上像缺少了上半部分B.屏上的像缺少了下半部分C.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了D.屏上的像變得暗了【答案】①.縮?、?照相機③.D④.左⑤.小⑥.D【解析】【分析】【詳解】(1)[1][2]由圖可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時物距應(yīng)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成像規(guī)律應(yīng)用于照相機。(2)[3]由圖可知,物距u=30.0cm,像距v=15.0cm,且u>v;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此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則應(yīng)滿足u>2f,2f>v>f,即:30.0cm>2f,2f>15.0cm>f,解得7.5cm<f<15.0cm,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

(3)[4][5]若將蠟燭向左移動遠離凸透鏡,即物距要增大,像距要減小。則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實像,應(yīng)將光屏向左移動靠近凸透鏡,此時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將變小。

(4)[6]若用黑紙遮住透鏡的上半部分,凸透鏡的其它部位仍能折射光線成像,則在光屏上仍能得到燭焰完整的像,由于透過凸透鏡的光變少,因此所成的像變暗。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30.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距跟物距有什么關(guān)系,圖中M是薄玻璃板,M跟固定在水平桌上的白紙垂直,除了能滿足實驗需要的蠟燭以外,其他實驗器材可自選。(1)簡要寫出探究過程,并用符號說明需測量的物理量;(2)畫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答案】(1)見解析;(2)見解析【解析】【詳解】(1)①將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將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移動B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測量物距u、像距v,并記入表格。②改變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仿照步驟①,重復(fù)5次實驗,并把相應(yīng)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2)如下表u/mv/m四、科普閱讀題(共3分)31.閱讀《趙友欽和他的實驗樓》并回答問題。趙友欽和他的實驗樓我國古代典藉《墨經(jīng)》中記錄了墨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墨翟(墨子)和他的學(xué)生做的小孔成倒像的實驗,并且運用光沿直線傳播對小孔成像做出了科學(xué)解釋。元代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