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中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課件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1/1E/wKhkGGZXWZGAKzfJAAD9nhFsw2w162.jpg)
![歷史高中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課件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1/1E/wKhkGGZXWZGAKzfJAAD9nhFsw2w1622.jpg)
![歷史高中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課件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1/1E/wKhkGGZXWZGAKzfJAAD9nhFsw2w1623.jpg)
![歷史高中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課件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1/1E/wKhkGGZXWZGAKzfJAAD9nhFsw2w1624.jpg)
![歷史高中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課件11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21/1E/wKhkGGZXWZGAKzfJAAD9nhFsw2w16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政治制度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兩代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襲制的建立。①時間:約公元前_____年。②標志:禹死后,其子啟繼位,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_____政治傳統(tǒng),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2)商朝的_________。①商王直接控制_________地區(qū),王畿四周是外服。②商朝已經有較系統(tǒng)的國家機構和分掌內外服各類事務的官吏。必備知識·素養(yǎng)奠基2070禪讓內外服制內服王畿2.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內容。核心_____是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控制著鎬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區(qū)分封對象與周天子有血緣關系的_________、異姓功臣或舊貴族等級關系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_________________繼承原則周天子與各級貴族都實行_____________諸侯與周天子的關系諸侯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要服從周天子的政令,承擔對周王室的義務天子同姓貴族貴族等級分封序列嫡長子繼承制受封土地上的統(tǒng)治權(2)西周政體的基本特征:分封制與_______相配合,政治權力分配與_________相結合。宗法制血緣關系3.商周時期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1)特點:商周政體中,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其中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對君主的權力有_________。(2)表現(xiàn):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君主要征求平民“國人”的意見,國人也可以通過_____來影響朝政。(3)對后世影響:在春秋各國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響。制約作用輿論【情境在線】有學者認為“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親信所封的諸侯國已非過去承認的原有邦國,而是以武力為背景,在原有眾多邦國的地域內人為′插隊′進去,很像′摻沙子′。這是鑒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訓,屬于周的創(chuàng)造”。由此可見,這一創(chuàng)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長期戰(zhàn)爭的混亂局面,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_________的政治制度。2.內容:(1)_________: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軍事、法律事務的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中央集權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①職責:官職名稱職權三公丞相百官之長,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統(tǒng)領眾官御史大夫副丞相,協(xié)理國政,掌管圖籍、文書,同時又是最高監(jiān)察官太尉最高武官,掌軍事九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國家各種政務和皇室事務的卿②特點:三公九卿共同組成中央政府,國家重大事務由公卿進行_____,最后由_____裁斷。廷議皇帝(3)郡縣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_______兩級??な堑胤阶罡咝姓C構,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設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察。②郡下設縣或道,根據戶數(shù)的多少,置縣令(長)、縣丞、縣尉??たh主要官吏都由_____________。郡、縣中央直接任命(4)文書制度和郵傳通信制度。①文書制度:各級官僚機構以_____推行行政管理。②郵傳通信制度:秦朝還建立了以_____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以保障___________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文書郵傳皇帝和中央【情境在線】上圖漫畫體現(xiàn)了從先秦到秦漢時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提示:從分封制轉變?yōu)榭たh制。
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1)漢朝。①漢初:漢承秦制,仍為三公九卿制。②漢武帝時:為了加強集權,設立_____,從而使外朝丞相的權力大大削弱。③西漢晚期:中朝尚書的權力逐漸增大。④東漢:劉秀將_______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中朝尚書臺(2)隋唐至宋元時期: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①確立:時間隋唐時期內容a.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是由_____直接掌控的中樞b._______是受命于皇帝的決策機構,_______是審議封駁朝廷政令的機構,_______是執(zhí)行機構c.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與尚書仆射并稱宰相,分掌宰相職權,他們共同議政的地方叫_______d.尚書省下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工處理各項具體政務作用三省六部制體系完整,職責分明,相互制約,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國家的不同職能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政事堂吏、戶、禮、兵、刑、工②演變(3)明朝。①明太祖廢除_____________,親理政務,宰相制度終結。②皇帝選拔一些文官到宮廷的殿閣值守,是為“內閣”。內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協(xié)助皇帝處理各種政務,內閣逐漸成為事實上的行政中樞。(4)清朝:雍正帝設立_______,由軍機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軍機處逐漸成為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中樞。中書省和宰相軍機處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1)漢朝(2)魏晉南北朝:主要是___________三級制。(3)隋朝:實行州、縣二級制。(4)唐朝州、郡、縣(5)宋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州和縣二級,后又改道為路,主要職責是監(jiān)督州縣各級官吏,從而形成_______________三級制。(6)元朝:實行行省制度。①內容:在地方設置_________,作為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掌管一省政務,簡稱“行省”。后來,行省演變?yōu)榈胤匠TO的_________________。②影響:行省制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化,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多級行政制度。路、州(府)、縣行中書省最高一級行政機構省、路、府、州、縣(7)明朝(8)清朝:清承明制,巡撫成了一省長官,又設總督掌管一省或數(shù)省軍政大權。明清時期,省之下設府(州),府之下設縣(州),形成___________三級行政制度。省、府、縣【情境在線】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謁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生病,皇帝還要親自前去探視。隋唐時期的官員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員上朝必須站著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連站都不行了,必須跪著。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規(guī)定,“大朝儀”須“眾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時跪地時間特別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特別的護膝。從官員上朝禮儀的變化可看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是什么?提示:從禮儀上的變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權威越來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卻不斷下降,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加強。關鍵能力·素養(yǎng)形成主題一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素養(yǎng)探究】1.秦朝史料思考:據圖片,概括秦朝中央行政制度的特點。(歷史解釋)【點撥】圖示展示了秦朝中央行政制度結構。圖示中“三公”權力三分,各司其職又互相牽制,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手中。提示:①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三公”分工嚴密,各司其職而又互相牽制,最終大權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皇權不致旁落。②充分體現(xiàn)出“家天下”的特點:“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職就是為皇室專設的,是為皇室服務的。2.漢到元時期史料(漢)武帝以雄才大略獨攬事權,于是重用內朝尚書,奪宰相權。晚年又用中書。(曹)魏世,中書監(jiān)始參大政。東晉則侍中始優(yōu)。下逮(南朝時)宋齊,尚書、中書、侍中三者皆為輔臣。唐代中央最高機關,依然是魏晉以來的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但他們現(xiàn)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屬。其職權分配,則中書掌定旨出命,門下給事中掌封駁,尚書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權,現(xiàn)在是一分為三?!X穆《國史大綱》思考:概括漢、魏晉、唐三個時期中樞機構的演變,歸納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獨攬事權”的方式。(史料實證)【點撥】演變可從畫線信息進行提煉;方式可從史料“重用內朝尚書,奪宰相權”“中書監(jiān)始參大政”等得出(另設機構)轉移相權,據史料信息“一分為三”得出分割相權(相互牽制)。提示:演變:漢武帝設內朝以奪相權,魏晉時期出現(xiàn)了三省,隋唐時期三省長官正式成為宰相。方式:(另設機構)轉移相權;分割相權(相互牽制)。3.明清時期史料一(明朝)國家并未正式予閣臣以大權,閣臣之弄權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權臣”,非“大臣”。故雖如張居正之循名責實,起衰振弊,為明代有數(shù)能臣,而不能逃眾議。——錢穆《國史大綱》思考:(1)有人認為張居正等專權反映了君主專制的弱化,這種說法對嗎?并說明理由。(歷史解釋、唯物史觀)【點撥】史料一中“國家并未正式予閣臣以大權”表明明代的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和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提示:不對。張居正等人的專權是依仗皇帝的寵信,沒有皇帝的寵信,也就沒有他們的專權。這說明權臣專權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史料二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寺(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肚迨犯濉ぼ姍C大臣年表序》(2)根據史料二,指出清代軍機大臣的主要職責。軍機處的設置對清代政治有何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點撥】根據史料二“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歸納即可。提示:職責:秉承皇帝旨意,處理軍國大事,完全聽命于皇帝。影響:保證了政令的快速傳達、執(zhí)行;加強了君主專制;有利于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3)上述史料的變化,從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趨勢?(歷史解釋)提示: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主題二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素養(yǎng)探究】1.西周的分封制制度史料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睹献印じ孀印匪伎?史料體現(xiàn)了周王與諸侯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史料實證)【點撥】注意從“諸侯”對“天子”的義務回答。提示:臣屬關系,被封的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定期朝覲和交納貢賦的義務。2.漢代加強中央集權史料(漢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制封號,輒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稘h書·中山靖王劉勝》思考:史料中“令諸侯以私恩自裂地”有何重要影響?(歷史解釋)【點撥】史料說明漢武帝針對漢初郡國并存、王國逐漸威脅中央集權的現(xiàn)象,頒布了“推恩令”,通過分割王國封地的辦法來削弱王國勢力。提示: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得以加強。3.元朝的行省制度史料元統(tǒng)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極力避免某一地區(qū)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地方區(qū)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qū)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羁讘选吨袊糯姓贫仁贰匪伎?(1)根據史料和所學知識回答,與宋代相比,元代在地方行政區(qū)設置方面有何創(chuàng)新?這一創(chuàng)新有什么影響?(時空觀念、歷史解釋)【點撥】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創(chuàng)新結合課本不難回答是行省制度。史料中說明元朝打破了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人為設置地方行政區(qū)劃,從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提示:確立行省制度。影響:有利于削弱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行省制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化,形成了省、路、府、州、縣多級行政制度。(2)上述史料的變化,從根本上反映了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發(fā)展的什么趨勢?(歷史解釋)提示: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臼氛撽U釋】一、古代中國加強君主專制的主要措施1.調整中央機構:秦始皇時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確立的三省六部制;明朝廢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設立內閣;清朝時設立南書房,后增設軍機處。中央機構的設立和其職權的轉變完全服從于專制君權的需要。2.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秦漢時期的郡縣制;西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北宋削弱地方勢力;元朝實行行省制;明朝在地方廢行省,設立三司。3.注重對官吏的監(jiān)察:秦朝設置御史大夫兼理國家監(jiān)察事務;漢代設置刺史,代表中央監(jiān)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設置通判監(jiān)督知州;明朝設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監(jiān)察事務。4.注重官員的選拔:漢朝實行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隋唐開始實行科舉制;明清時期實行八股取士。5.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明清“八股取士”和清朝“文字獄”,從控制對象的范圍看,由鎮(zhèn)壓儒生,到控制官員選拔,再到控制和鎮(zhèn)壓全體人民。二、漢唐以來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特點1.皇帝通過不斷壓抑、侵奪相權來加強皇權。宰相制度沿著相權的步步削弱、君權的逐漸強化這根主線發(fā)展演變。2.內朝官向外朝官轉化。內朝在牽制、架空外朝的同時,逐步發(fā)展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機構。3.宰相職位的設置由實位轉向虛位。由“實位”到“虛位”反映的是宰相權限及權威的下降,宰相不再專職是對相權的限制壓縮。4.宰相權力不斷分化。宰相既實行分權,在同一機構中,往往設置幾個宰相職位,又注重事權的相對集中,彌補分權的效率低下的弊端。三、明清時期中央行政制度發(fā)展的特點1.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如在中央與地方管理等方面體現(xiàn)了繼承,設置內閣和軍機處等體現(xiàn)了發(fā)展。2.專制程度空前強化。主要體現(xiàn)在廢宰相、內閣制和軍機處的設置等方面。3.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君主專制逐漸達到頂峰,并且走向反動,反映了我國封建專制制度漸趨衰落的時代特征?!臼氛撽U釋】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及其趨勢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1)西周實行分封制,鞏固了統(tǒng)治,但導致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割據。(2)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訓,實行郡縣制。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制,導致王國問題。(3)隋唐時期實行州縣二級制,后設節(jié)度使,導致藩鎮(zhèn)割據局面。(4)北宋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5)元朝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6)明朝廢除行省,設立三司管理地方。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趨勢:(1)一直存在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加強,最終在北宋解決了地方分權的問題。(2)分權是加強中央權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北宋、明朝最為突出。課堂檢測·素養(yǎng)達標1.在西周時代,“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姓”表明血統(tǒng),“氏”則為“姓”的分支。貴族男子的“字”全稱有三個漢字:第一字表長幼行輩(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為“父”字。這說明姓氏名字制度在當時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強化宗族認同 B.維護尊卑關系C.凸顯貴族地位 D.繼承華夏傳統(tǒng)【解析】選B。從“姓”表明血統(tǒng),“氏”則為“姓”的分支可知,強化宗族認同是姓、氏能起到的作用,但不是字的作用,故A錯誤;西周時姓氏能區(qū)分貴賤和宗族,字能體現(xiàn)同一等級內的尊卑,故維護尊卑關系是姓氏名字最主要的作用,故B正確;西周時期只有貴族有姓,但凸顯貴族地位不能完全體現(xiàn)姓氏名字的作用,故C錯誤;繼承華夏傳統(tǒng)不是材料內容體現(xiàn)的最主要作用,故D錯誤。2.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還有人認為“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評價的主要原因是 ()A.用郡縣制取代分封制B.創(chuàng)立了皇帝制度和郡縣制C.實施分割相權的制度D.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解析】選D。據材料“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并為后世所沿用,故選D;據所學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郡縣制,排除A、B;秦始皇設置宰相掌握行政權而沒有分割相權,排除C。3.(2020·浙江7月選考)論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組織形式,有研究者認為“官府的正式組織與唐宋時期幾無差別。處于最高級別的是軍事機構、監(jiān)察機構和行政機構”。從行政機構的角度看,與唐宋“幾無差別”的是 ()A.丞相 B.內閣 C.六部 D.刺史【解析】選C。本題考查明朝的制度變革。依據題干信息和所學知識,唐宋時期都設置六部,而從明代朱元璋開始廢除了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到了明成祖朱棣,因皇帝政務繁多和加強君主專制的需要設置內閣,內閣不能直接統(tǒng)率六部,故C正確。A、B不屬于與唐宋“幾無差別”的行政機構,故排除;而刺史是漢武帝時期開始設置的監(jiān)察機構,故D錯誤。【補償訓練】“唐制,任免唐吏,須經吏部;出納帝命,則為門下省之職。皇帝欲用何人,須照此程序辦事。中宗時,權寵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頒下敕書,斜封付中書,任命官吏。時人稱所授之官為斜封官?!边@表明 ()A.君主權力被削弱 B.用人機制較完善C.宦官專權已出現(xiàn) D.行政規(guī)則受干擾【解析】選D。斜封官是唐朝對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員的一種稱呼,這種官職的任命狀是斜封的,要從側門交付中書省辦理。題干材料中現(xiàn)象是對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沖擊,與君主權力被削弱無直接關系,故A錯誤;斜封官不符合正式任用程序,反映出用人機制不完善,故B錯誤;“權寵用事”不能等同于宦官專權,故C錯誤;題干材料中現(xiàn)象反映出已有的正常行政規(guī)則受干擾,故D正確。
4.中國古代曾有一個中樞機構,始終沒“掛牌”,里面的官員品級不高,都沒有超過五品,也不能對中央六部等機構直接發(fā)號施令。這一機構中的“官員”最有可能是 ()A.參知政事 B.內閣大學士C.軍機大臣 D.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解析】選B。據材料“中樞機構,始終沒′掛牌′,里面的官員品級不高……也不能對中央六部等機構直接發(fā)號施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設內閣,不是正式機構,故B正確。5.漢景帝不再設立諸侯王的“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漢武帝元朔五年設立太學和郡國學校,收管了教育權;元封元年把鹽鐵官營推行到諸侯的封國。這一系列做法 ()A.廢除了郡國并行的制度B.使文化成為政治的附庸C.形成了干強枝弱的局面D.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解析】選C。據材料“不再設立諸侯王的′御史大夫′”“把鹽鐵官營推行到諸侯的封國”“收管了教育權”說明西漢中央政府從政治、經濟、思想三個方面削弱諸侯國,形成了干強枝弱的局面,故選C;由材料“諸侯的封國”可知郡國并行的局面依舊存在,排除A;材料中,景帝和武帝不僅從文教方面削弱地方權力,也從政治和經濟方面來加大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排除B;材料表明地方受到控制而不是制衡中央,排除D。6.有學者認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終元一代,行省官名義上一直屬于中央機構官員,其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這說明元代的行省制度 ()A.達到中央與地方勢力平衡B.削弱了中央與地方的聯(lián)系C.實現(xiàn)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D.具有決策重大事務的權力【解析】選A。據材料“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終元一代……其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說明行省兼具中央派出機構與地方最高官府的兩重性,體現(xiàn)了中央與地方勢力平衡,故選A;材料“其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說明行省制加強中央與地方的聯(lián)系,地方受到中央的節(jié)制,排除B、D;材料“代表中央分馭各地”說明代表中央管理,排除C?!狙a償訓練】元朝行省制是對郡縣制的繼承與發(fā)展,適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要。下列有關元朝行省制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行省的軍政要務必須呈報中書省B.設置行省有利于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系C.行省官員可任意更改賦稅征收制度D.行省管轄范圍覆蓋河北和山東地區(qū)【解析】選B。行省的最高長官有經濟、軍事大權,但行使權力受中央節(jié)制,反映出行省制有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結合的特點,有利于協(xié)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故選B;行省長官有一定的自主權,處理軍政要務不用全部呈報中書省,排除A;行省官員受中央節(jié)制,不能任意更改賦稅征收制度,排除C;元朝規(guī)定河北和山東地區(qū)由中書省直接管轄,排除D。7.中國古代高層行政區(qū)經歷了秦漢的郡、魏晉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變遷,極不穩(wěn)定,變化較大。這反映出 ()A.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長期存在B.高層行政區(qū)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C.地方行政區(qū)的權力不斷擴大D.中央與地方的分權日趨合理【解析】選A。根據材料可知從秦漢到明清地方的行政機構變化較大,極不穩(wěn)定,說明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長期存在,為維護統(tǒng)治,中央不斷對地方機構進行調整,故A正確。8.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材料二(秦)郡縣官吏統(tǒng)統(tǒng)由享受俸祿的職業(yè)官僚擔任,任免權集中于中央?!な卣菩姓?郡尉掌軍事,郡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察?!たh官必須服從朝廷的統(tǒng)一調動。官員調任官職,不得攜帶舊部屬吏。每年正月“大課”,中央考課郡守,郡守考課縣令長?!钪伟病短扑卧髑逯醒肱c地方關系研究》材料三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手辦公桌椅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貨物批量存放與倉儲管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制衣服裝等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醫(yī)療健康企業(yè)獨立董事任聘與醫(yī)療質量管理協(xié)議
- 2025年度股權抵押擔保創(chuàng)業(yè)孵化合同
- 申請書的正文主要包括
- 2025年圓型鎳氫電池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休學申請書范文
- 2025年圍欄物流臺車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20241226-194831
- 2025年度建筑勞務用工綠色施工合同范本
- 春季安全行車教育培訓
- 2024年6月第3套英語六級真題
- 2024年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題(A類)
- 2024年10月時政100題(附答案)
- 江蘇省無錫市2024年中考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2024年保密知識測試試題及答案(奪冠)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因式分解(分組分解法)100題及答案
- 湖南2024年湖南省衛(wèi)生健康委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276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SF-36生活質量調查表(SF-36-含評分細則)
- 2023年陜西西安亮麗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不需公證的遺囑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