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文言文閱讀強化精測(11)
學校:___________姓名:班級:___________考號: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吳主之立,發(fā)優(yōu)詔,恤土民,開倉康,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者,禽獸
養(yǎng)于苑中者皆放之,當時翕然稱為明主。及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
小失望。五年春二月,帝有滅吳之志。壬寅,以尚書左仆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zhèn)
襄陽;征東大將軍衛(wèi)璀都督青州諸軍事,鎮(zhèn)臨淄;鎮(zhèn)東大將軍東莞王仙都督徐州諸軍
事,鎮(zhèn)下邳。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減
戍邏之卒,以墾田八百余頃。其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積。
祜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之下,侍衛(wèi)不過十數人。八年。|初廣漢太守弘
農王潘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潘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祜曰:
睿有大才,將以濟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轉為車騎從事中郎。潘在益州,明立威
信,蠻夷多歸附之。俄遷大司農,時帝與羊祜陰謀伐吳,祜以為伐吳宜藉上流之勢,
密表留王潘,復為益州刺史,使治水軍。尋加龍驥將軍,監(jiān)益、梁諸軍事。詔海罷屯
田兵,大作舟艦。別駕何攀以為“屯田兵不過五六百人,作船不能猝辦,后者未成,
前者已腐。宜召諸郡兵合萬余人造之,歲終可成”。海欲先上須報,攀目:“朝廷猝
聞召萬兵,必不聽。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海從之,令攀典
造船艦、器仗。于是作大艦,長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
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時作船木柿,蔽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吳郡吾彥,取流柿以白
吳主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以塞其沖要”吳主從不彥為鐵鎖橫斷江路。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十一?晉滅吳》)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溶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溶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
/宜有以裁之/
B.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溶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潘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
宜/有以裁之/
C.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溶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潘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
/宜有以裁之/
D.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溶為羊祜/參軍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潘為人志大奢侈/不可專任
宜/有以裁之/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壬寅,古人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序號,周而復始,即干支歷,文中是紀月。
B.“降者欲去皆聽之”與“非秦者去”《諫逐客書》兩句中“去”的含義相同。
C.表,本義是用野獸毛皮制成的外衣,文中指奏章的一種,多用于陳情謝賀。
D.“潘欲先上須報”與“又欲肆其西封”《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欲”含義相
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主孫皓剛即位時,尚能體恤士卒百姓,開倉濟民,被稱為明君;但待其地位穩(wěn)固
之后,就變得粗暴驕橫,貪酒好色,令全國上下都很失望。
B.尚書左仆射羊祜鎮(zhèn)守襄陽時,采取種種恰當的為政措施;在軍中不披鎧甲,經常穿
著輕便皮袍,居住的地方所用侍衛(wèi)也不多。
C.王潘得到羊祜的重用,升任為車騎從事中郎;他在益州很有威信,當地的少數民族
很多來歸附他,后朝廷又加封他為龍騙將軍。
D.王溶建議召集各郡上萬士兵來造船,何攀聽從了他的勸告,并親自負責制造船艦、
兵器一事,最終造出一艘能容納兩千多人的巨大戰(zhàn)艦。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積。
(2)不如輒召,設當見卻,功夫已成,勢不得止。
5.羊祜在都督荊州諸軍事時,有哪些舉措?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元和五年,十二月壬午,唐憲宗以御史中丞呂元膺為鄂岳觀察使。元膺嘗欲夜登
城,門已鎖,守者不為開。左右曰:“中丞也?!睂θ眨骸耙怪须y辯真?zhèn)?,雖中丞亦
不可?!痹吣诉€。明日,擢為重職。元和九年,以元膺為東都留守。十年,上自李
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居所有賊暗中突
出殺之。八月,李師道置留后院于東都,本道人雜沓往來,吏不敢詰。時淮西兵犯東
畿,防御兵悉屯伊闕。師道潛內兵于院中,至數十百人,謀焚宮闕,縱兵殺掠,已烹
牛饗士。明日,將發(fā),其小卒詣留守呂元膺告變,元膺亟追伊闕兵圍之。賊眾突出,
防御兵踵其后,不敢迫,賊出長夏門,望山而遁。是時都城震駭,留守兵寡弱,且遁
坐皇城門,指使部分,意氣自若,都人賴以安。東都西南接鄧、虢,皆高山深林,民
不耕種,專以射獵為生,人皆矯勇,謂之山棚。元膺設重購以捕賊。數日,I有山棚鬻
鹿賊遇而奪之山棚走召其儕類且引官軍共圍之谷中盡獲之。按驗,得其魁,乃中岳
寺僧圓凈,故嘗為史思明將,勇悍過人,為師道謀,多買田于伊闕、陸渾之間,以舍
山棚而衣食之。有普嘉珍、門察者,潛部分以屬圓凈,圓凈以師道錢千萬,陽為治佛
光寺,結黨定謀,約令嘉珍等竊發(fā)城中,圓凈舉火于山中,集二縣山棚入城助之。圓
凈時年八十余,捕者既得之。臨刑,嘆日:“誤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黨與死者
凡數千人。留守、防御將二人及驛卒八人皆受李師道職名,為之耳目。元膺鞫警嘉
珍、門察,始知殺武元衡者乃師道也。元膺密以聞,以檻車送二人詣京師。上業(yè)已討
王承宗,不復窮治。元膺上言:“近日藩鎮(zhèn)跋扈不臣,有可容貸者。至于師道謀屠都
城,燒宮闕,悖逆尤甚,不可不誅。”上以為然。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有刪改)
6.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
有山棚A鬻鹿B賊遇C而奪之D山棚E走召其儕F類G且引官軍H共圍之谷中
7.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留守,古代帝王離開京城時命太子或重臣代為守國,稱為“留守”。
B.“按驗,得其魁”中的“按”和成語“按兵不動”中的“按”意思不同。
C.”潛部分以屬圓凈”與“屬引凄異”(《三峽》)中的“屬”意思相同。
D.藩鎮(zhèn),唐中期設節(jié)度使,掌管當地軍政,后權力漸大,形成軍人割據。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呂元膺有次夜里想登城,但守門人依律沒有給他打開已經關閉的城門,他不但沒有
生氣,還在第二天把守門人提拔到重要的崗位。
B.由于叛軍人數眾多,防御的士兵只能跟在后面,不敢靠近,任由其逃跑到崇山密林
之中,為此呂元膺特地設置重金懸賞來捉拿賊人。
C.圓凈曾經是史思明的將領,他用李師道的錢暗中集結朋黨、制訂計謀,準備在洛陽
城起事,后來被捉,和他一樣被處死的黨羽有幾千人。
D.呂元膺審訊警嘉珍和門察后得知殺害武元衡的是李師道,于是在接到朝廷給他的密
信后把二人押送京師,進言希望唐憲宗處置李師道。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元膺坐皇城門,指使部分,意氣自若,都人賴以安。
(2)至于師道謀屠都城,燒宮闕,悖逆尤甚,不可不誅。
10.李師道為謀反做了哪些準備?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材料一:
嗚呼!盛衰之理,雖日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
者,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
之盛,可謂壯哉!及仇雄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
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
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目:“滿招損,謙得益?!?/p>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
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節(jié)選自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材料二:
成而不傾,敗而不亡,存乎其量①之所持而已,智非所及也。量者心之體,智者心
之用。用者用其體,體不定,則用不足以行;體不定而用或有所當,惟其機也。機者
發(fā)而可中,而不足以持久,雖成必敗,茍敗必亡。故曰非智所及也。
項羽、李存勖戰(zhàn)而必勝,犯大敵而不撓,非徒其勇也,知機之捷亦智矣,卒以傾
亡者,豈智之遽窮乎?智則未有不窮者也。
項羽不足以持敗,一摧垓下,遂憤恚失守而自到,量不足以勝之也。藉令戢②悻悻
③之怒,渡江東以為后圖,韓、彭、英布非不可移易而必忠于漢者,|收余眾間群雄靈慧
而角死力漢亦疲矣而羽不能者,量止于一勝之威,敗出于意外而弗能自固也。羽可
以居勝而不可以持敗,故敗則必亡,存勖可以忍敗而不足以處勝,故勝則必傾,一
也。李嗣源定入汴之策,既滅朱友貞,一入汴而以頭觸嗣源日:“天下與爾共之。”
卒為嗣源所迫,身死國滅,量不足以受之也。藉令忍沾沾之喜,以從容論功而行賞,
人且喻于君臣之義,雖有大勛,亦分誼所當盡,嗣源雖挾不軌之心,無有為之效命
者,自斂雄心以俯聽。而存勖不能者,量盡于爭戰(zhàn)之中,勝出于意外而弗能自抑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注】①量:氣量、度量。②戢:收斂、收藏。③悻悻:怨恨失意的樣子。
11.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勾畫相應位置。
收A余B眾C間D群E雄F更G起H而I角J死K力L漢M亦N疲。矣
12.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舉,在文中的意思是全、整個,與《過秦論》中“西舉巴、蜀”的“舉”字意思不
同。
B.傾,文中指敗亡、覆亡,與《出師表》中“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的“傾”字意思相
同。
C.藉,在文中的意思是如果,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藉”字意思
相同。
D.從容,文中指人處事不慌張、鎮(zhèn)定的樣子,與成語“從容不迫”的“從容”意思相
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歐陽修將莊宗李存勖成功時的意氣之盛與失敗時的形勢之衰作對比,在鮮
明的對比中揭示莊宗成敗的原因。
B.材料一中歐陽修認為莊宗之所以能強大起來,關鍵在于他“憂勞”,而他身死國
滅,被天下人嘲笑的原因在于“逸豫”,闡述了成敗在人的道理。
C.材料二中王夫之認為項羽和李存勖在作戰(zhàn)時取得勝利,面對強勁的敵人而不屈服,
不僅是由于他們的勇猛,也在于他們有把握戰(zhàn)機的迅捷的才智。
D.材料二中王夫之認為如果項羽在垓下戰(zhàn)敗后,能克制住憤怒失意,渡過江東后再做
打算,那么他一定能卷土重來,打敗劉邦。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項羽不足以持敗,一摧垓下,遂憤恚失守而自到,量不足以勝之也。
(2)嗣源雖挾不軌之心,無有為之效命者,自斂雄心以俯聽。
15.歐陽修認為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與失天下都是由于“人事”,請根據材料二概
括導致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人事”的具體內容。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秦昭王日:“寡人既以興師矣?!蹦耸刮逍4蠓蛲趿陮⒍ペw。陵戰(zhàn)失利,亡五
校。王欲使武安君t注】,武安君稱疾不行。王乃使應侯往見武安君,責之日:“楚,地
方五千里,持戟百萬。君前率數萬之眾入楚,拔鄢、郢,焚其廟,東至竟陵,楚人震
恐,東徒而不敢西向。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與之戰(zhàn)于伊闕,大破二國之軍,流
血漂鹵,斬首二十四萬。韓、魏以故至今稱東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聞。今趙卒之
死于長平者已十七、八,其國虛弱,是以寡人大發(fā)軍,人數倍于趙國之眾,愿使君
將,必欲滅之矣。君嘗以寡擊眾,取勝如神,況以強擊弱,以眾擊寡乎?”
武安君日:“是時楚王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諂諛用事,良臣
斥疏,百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故起所以得引兵深入,多倍城
邑,發(fā)梁焚舟以專民,掠于郊野,以足軍食。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
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自戰(zhàn)其地,咸顧其家,
各有散心,莫有斗志。是以能有功也。伊闕之戰(zhàn),I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
欲推以為鋒。I二軍爭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并銳,觸魏之不
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今秦破趙軍于長平,不遂以
時乘其振懼而滅之,畏而釋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積,養(yǎng)孤長幼以益其眾,繕治兵甲以
益其強,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節(jié)以下其臣,臣推體以下死土。至于平原君之屬,
皆令妻妾補縫于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于會稽之時也。圍其國
都,必不可克。攻其列城,必未可拔。掠其郊野,必無所得。兵出無功,諸侯生心,
外救必至。臣見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p>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卷三十三》)
【注】武安君:古代封號名,歷朝歷代國之能安邦勝敵者均號“武安”,文中指秦國
名將白起。
16.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勾選相應位置。
韓孤A顧魏B不欲先用C其眾D魏恃韓E之銳F欲G推H以為鋒。
17.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稱,指被稱為,與《阿房宮賦》“輸來其間”中的“輸”用法相同。
B.旋踵,調轉腳跟,指退縮,與“旋踵而至”中的“旋踵”意思相同。
C.專,指聚集,與《孔雀東南飛》“舉動自專由”中的“專”意思不同。
D.列城,與前文的“國都”相對,指遠離國都的城邑,具體指趙國邊塞。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校大夫王陵率軍攻打趙國戰(zhàn)敗,損失了許多士兵,因此秦昭王想派有顯赫戰(zhàn)績的
武安君出戰(zhàn),但武安君托言自己生病不能前去。
B.武安君曾以數萬兵馬擊敗楚國的百萬雄兵,使楚國人害怕得只敢東遷不敢迎戰(zhàn),建
立了卓絕功勛,秦昭王不解他如今為何不愿領兵伐趙。
C.武安君認為秦國能大敗楚國,原因在于楚王驕恃自大,楚臣為爭功相互嫉妒,且楚
國士兵因為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zhàn)軍心渙散,沒有斗志。
D.伊闕之戰(zhàn)中,韓魏兩軍爭利,不能同心協(xié)力,武安君因此能夠設置迷惑敵人的軍隊
攻打韓軍,并出其不意攻打魏國,最終取得了勝利。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是以寡人大發(fā)軍,人數倍于趙國之眾,愿使君將,必欲滅之矣。
(2)良臣斥疏,百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
20.武安君認為此時不宜攻打趙國的原因是什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
羽。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
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
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
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guī)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
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jié)度.取辦于儀。亮深惜儀之才干,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
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亮卒于敵場。儀既領軍還,又誅
討延,自以為功勛至大,宜當代亮秉政,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
人”,默然不悅。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
史。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tǒng)領,從容而已。
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后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
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間。時人畏其言語不節(jié),莫敢
從也,惟后軍師費祎往慰省之。儀對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語祎日:“往者丞相亡沒
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钡t密表其
言。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儀至徒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
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乙
評日: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wèi)。彭羨、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干局
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并咸貴重。覽其舉措,跡其規(guī)矩,招
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選自《三國志》)
2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內
B.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內
C.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內
D.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fā)于五內
2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刺史:官職名,漢初指出刺各地檢核問事的官員;漢武帝時每部置刺史一人;東漢
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
B.建興:三國時期蜀后主劉禪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從漢武帝開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來
紀年的一種名號。
C.稱尊號:尊崇帝、后或其先王及宗廟等的稱號;或指即帝位。文中指后者。
D.表:文中指“奏章”;“表”作為古代的一種公文,是臣下向君主陳述意見的一種
文體,如李密的《陳情表》。
23.下列對原文中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儀頗有才干。當年劉備在世時,和他談論軍國大事,議論政治得失,就很賞識他
并加以提拔。
B.楊儀很自負。諸葛亮死后,他領軍回來,又征討誅殺魏延,自以為功勞很大,想代
替諸葛亮執(zhí)政。
C.諸葛亮認為楊儀胸襟狹窄,難當大任,有意讓蔣琬擔當重任。后來楊儀未得重用,
非常不滿。
D.乙文段分析了幾個人的優(yōu)缺點。例如彭秉、李嚴、魏延等人有才干,而劉封思慮不
足,楊儀當官愛顯擺。
2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亮數出軍,儀常規(guī)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⑵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
25.楊儀最后為什么招致大禍?請結合兩則材料加以概括。
參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當初,廣漢太守弘農人王溶擔任羊祜
的參軍,羊祜十分了解他。羊祜的侄子羊暨說:“王溶這個人志氣大且喜好奢侈,不
能一心信用他,應該對他有所限制。”“初廣漢太守弘農王溶為羊祜參軍”,“初”
為時間狀語,位于句首,一般單獨存在,排除AB;“廣漢太守弘農”是“王溶”的官
職和籍貫,作定語,不可斷開;“羊祜參軍”,“羊祜”是“參軍”的定語,不可斷
開,排除D。故選C。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識、識記實詞含義的能力。A.“文中是紀月”錯
誤,應該是紀日。B.正確,都是離開的意思。句意:投降的人愿意離去,都聽憑心
愿。/不是秦國本土的人就離開。C.正確。D.正確,都是想、想要的意思。句意:王溶
想先上報朝廷請示。/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故選A。
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王潘建議……何攀聽
從"錯誤,張冠李戴,由原文“別駕何攀以為'……宜召諸郡兵合萬余人造之,歲終
可成'”可知,應是何攀向王溶提出的建議。故選D。
4.答案:(1)他剛到荊州的時候,軍隊糧食不夠吃一百天,等到他來的第三年,積
存的軍糧竟然能夠吃十年。(2)不如我們就先自行召集,假設請示被朝廷退回,那時
造船之事已經即將完成,形勢不能中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始”,剛剛;“及”,等
到;“季年”,第三年;“乃”,才;“積”,名詞,積存的軍糧。(2)“輒”,
就;“召”,召集;“見”,表被動,被;“見卻”,被朝廷退回;“止”,中止。
5.答案:①安撫遠近百姓,深得百姓歡心;②對吳國軍民講信義,聽任降者回吳國;
③開墾田地,大量囤積軍糧。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由“祜綏懷遠近,甚得江、漢之
心”可知,安撫遠近百姓,深得百姓歡心;由“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皆聽之"
可知,對吳國軍民講信義,聽任降者回吳國;由“減戍邏之卒,以墾田八百余頃”可
知,開基田地,大量囤積軍糧。
6.答案:BDG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結合上下文理解畫框部分的意思。前文說有叛軍逃到山中,
東都洛陽西南面崇山密林里有山民在此生活,呂元膺重金懸賞捉拿叛軍;后文說將叛
軍全部抓獲,經過審訊找出他們的首領。由此可知,畫框部分是對捉拿叛軍的過程的
描述?!板鳌睘閯釉~,意為“賣”,其主語是“山棚”,賓語是“鹿”,而“賊”是
后一句的主語,因此A處不可斷,B處應斷開;根據“賊”的意思來看,“賊遇而奪
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故應在“之”后,即D處斷開;“走召”是“山棚”的行為
動作,“儕”意為“類、輩”,和“類”構成一個詞,“且”表示并列,弓I出“山
棚”進一步的行為,因此應在“類”后,即G處斷開。
7.答案:C
解析:A、D兩項表述正確。B項,文中的“按”為動詞,查辦/“按兵不動”中的
“按”為動詞,止住,選項正確。C項,文中的“屬”為動詞,歸屬、隸屬/“屬引凄
異”中的“屬”讀zh£i,為動詞,連接,選項錯誤。
8.答案:D
解析:“于是在接到朝廷給他的密信后把二人押送京師”錯誤,原文中的“元膺密以
聞”的意思是呂元膺將事情秘密上報朝廷。
9.答案:(1)呂元膺坐在皇城門,指揮部署,神態(tài)依然如故,東都人依靠他得以安
寧。
(2)至于李師道圖謀屠殺東都,焚燒宮殿,違反正道特別嚴重,不能不懲罰。
解析:
10.答案:①在東都設置留后院,私屯兵力;②采用圓凈置田地養(yǎng)山棚的計策,拉攏
山棚;③串通東都留守人員,讓其刺探消息、。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篩選出相關信息。根據題干中的“李師道為謀反做了哪些準
備”,可知相關信息有“李師道置留后院于東都,本道人雜沓往來……已烹牛饗
士”、“乃中岳寺僧圓凈……為師道謀……以舍山棚而衣食之”和“留守、防御將二
人及驛卒八人皆受李師道職名,為之耳目”。由“李師道置留后院于東都,本道人雜
沓往來……已烹牛饗士”可得出答案第①點,由“乃中岳寺僧圓凈……為師道謀……
以舍山棚而衣食之”可得出答案第②點,由“留守、防御將二人及驛卒八人皆受李師
道職名,為之耳目”可得出答案第③點。
【參考譯文】
元和五年,十二月壬午日,唐憲宗讓御史中丞呂元膺擔任鄂岳觀察使。呂元膺曾
經想要在夜間登上城墻,城門已經上鎖,守衛(wèi)城門的人不肯為他打開。身邊侍候的人
說:“他是呂中丞?!笔匦l(wèi)城門的人回答說:“夜間難以辨別真假,即使是呂中丞也
不能打開城門?!眳卧弑慊厝チ?。第二天,守衛(wèi)城門的人被提拔到重要職位。元和
九年,唐憲宗讓呂元膺擔任東都留守。十年,唐憲宗自從李吉甫死后,都把用兵的事
情交付給武元衡。六月癸卯日,天還沒亮,武元衡要謁見皇上,走出住的地方,有賊
人從黑暗中沖出來殺了他。八月,李師道在東都洛陽設置了留后院,本道的人們紛紛
來到此處,差役不敢責問。當時,淮西兵馬侵犯東都周圍地區(qū),防守抵御的兵馬全部
屯駐在伊闕。李師道偷偷在留后院中安置兵馬,達幾十上百人,圖謀焚燒宮殿,
(將)放縱士兵殺戮搶掠,已經烹煮牛肉犒賞了士兵。第二天,將要發(fā)動時,他的小
兵前往留守呂元膺處告發(fā)了事變,呂元膺連忙追回屯駐伊闕的兵馬包圍他們。眾多叛
軍突然沖出,呂元膺防守抵御的兵馬跟隨在他們后邊,不敢靠近,叛軍出了長夏門,
向山上逃去。當時東都中的人們極度吃驚,留守的士兵勢孤力弱,呂元膺坐在皇城
門,指揮部署,神態(tài)依然如故,東都人依靠他得以安寧。東都洛陽西南面與鄧州和虢
州接壤,都是崇山深林,山民不從事農業(yè),專門靠打獵維持生計,人人矯健勇猛,被
稱為山棚。呂元膺設置重金懸賞來捉拿賊人。過了幾天,I有個山棚正在賣鹿,叛軍遇
見便將鹿搶走了,山棚跑回去召集同伴,并領著官軍共同將叛軍包圍在山谷中將他
們全部抓獲。查詢驗證,找出他們的首領,竟是中岳寺的僧人圓凈,圓凈曾經擔任史
思明的將領,勇猛強悍超過常人,他向李師道獻計,在伊闕、陸渾兩地之間多多購買
田地,來安置山棚,使他們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名叫普嘉珍、門察的人,暗中部署
帶領山棚來歸屬圓凈,圓凈用李師道的一千萬錢,表面上修治佛光寺,(實際上)集
結朋黨、制訂謀略,邀結命令管嘉珍等人暗中在洛陽城里起事,圓凈在山上點火,集
合伊闕、陸渾兩縣的山棚前往洛陽城中援助他們。圓凈當時已經八十多歲,捉拿敵人
的官兵抓到了他。即將受死刑時,圓凈嘆息道:“你們耽誤了我的大事,不能血染洛
陽城了!”被處死的同黨之人共有幾千人。留守、防御的兩位將領以及驛站的八個士
兵都接受了李師道的職銜,為他刺探消息。呂元膺審問普嘉珍、門察,才知道殺害武
元衡的是李師道。呂元膺將此事秘密上報朝廷,用囚車將二人送往京城。唐憲宗已經
討伐王承宗,不再徹底查辦。呂元膺進言:”近來藩鎮(zhèn)蠻橫強暴,不守臣節(jié),還有能
夠饒恕的地方。至于李師道圖謀屠殺東都,焚燒宮殿,違反正道特別嚴重,不能不懲
罰?!碧茟椬谡J為言之有理。
11.答案:CFL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項羽若能)收拾殘部,離間群雄,
重新振作(與劉邦)拼命較量,(那么)劉邦也會疲于應戰(zhàn)的。“余眾”是“收”的
賓語,在賓語“余眾”后斷開,即C處;“群雄”是“間”的賓語,在賓語“群雄”
后斷開,即F處;“漢”是“亦?!钡闹髡Z,句子結構完整,在主語“漢”前斷開,
即L處。故在CFL三處句讀。
12.答案:C
解析:C項,“意思相同”錯誤,“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藉”字同“借”,意思是
借、借給。
13.答案:D
解析:D項,“那么他一定能卷土重來,打敗劉邦"錯誤,根據材料二“渡江以為后
圖……漢亦疲矣”可知,選項表述過于絕對。
14.答案:(1)項羽不能承受戰(zhàn)敗,剛在垓下戰(zhàn)敗,就悔恨發(fā)怒不能自持而自刎,
(他的)氣量不能承受戰(zhàn)敗。(2)李嗣源雖然懷有叛亂的圖謀,沒有替他盡心做事的
人,(他)自然會收斂野心,俯首聽命。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持”,承受;“憤?!?,
悔恨發(fā)怒;“勝”,承受。(2)“不軌之心”,叛亂的圖謀;“斂”,收斂;“俯
聽",俯首聽命。
15.答案:①得天下是因為李存勖將氣量都用于打仗了。②失天下是因為李存勖不能
把握勝利,一旦意外獲勝就不能自我克制,不能冷靜地論功行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量盡于爭戰(zhàn)之
中”可知,得天下是因為李存勖將氣量都用于打仗了。②由原文“存勖可以忍敗而不
足以處勝,故勝則必傾”“藉令忍沾沾之喜,以從容論功而行賞,人且喻于君臣之
義”可知,失天下是因為李存勖不能把握勝利,一旦意外獲勝就不能自我克制,不能
冷靜地論功行賞。
16.答案:BDF
解析:畫框的句子句意為:“韓國勢單,等待魏國,不愿首先動用自己的軍隊。魏國
依仗韓國的精銳軍隊,想推韓國的軍隊為先鋒。”“顧魏”與“不欲”的主語都為
“韓”,且其作為謂語引領下一句,故應在B處斷開;“眾”指韓國的軍隊,做
“用”的賓語,故應在D處斷開;“欲”與前面的“不欲”相照應,故F處應斷開。
故本題斷點為BDFo
17.答案:B
解析:A項,“輸來其間”意思是(奇珍異寶)被運送到阿房宮中,“稱”和“輸”
都是實詞的被動用法,二者用法相同,正確。B項,“旋踵而至”中的“旋踵”指轉
足之間,形容時間極短,與文中的“旋踵”意思不同,錯誤。C項,《孔雀東南飛》
“舉動自專由”中的“專”是專擅的意思,與文中的“?!币馑疾煌_。D項,
原文中武安君列舉了攻打趙國的幾種情況,先指出圍困國都不行,按照邏輯,可知之
后指出的應是攻打邊塞也行不通,所以“列城”在文中指趙國邊塞,正確。故選B。
18.答案:C
解析:”原因在于……”錯,秦國能大敗楚國不僅僅是因為楚國內部出現了問題,還
因為武安君的策略和士兵同心共建功勞、至死也不退縮的精神。
19.答案:(1)所以我才大力發(fā)動軍隊,人數是趙國軍隊的幾倍,希望派您率領軍
隊,一定要滅掉趙國。
(2)賢良的大臣被排擠疏遠,百姓不同心,城墻和護城河得不到修整,既沒有賢良之
臣,又沒有防御裝備。
解析:
20.答案:①錯失良機,使得趙國得以休養(yǎng)生息;②趙國君、臣、民同心同德,上下
同力;③若久攻不下,諸侯們援助必至。
解析:第一步:審清題干,明確答題方向。題干要求分析武安君認為此時不宜攻打趙
國的原因,閱讀原文可以發(fā)現,武安君認為此時不能攻打趙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文
末。第二步:聯系文本,提取關鍵信息。由“不遂以時乘其振懼而滅之……增城浚池
以益其固”可知,武安君認為秦國錯失良機,使得趙國得以休養(yǎng)生息,養(yǎng)民、強國、
固城池;由“主折節(jié)以下其臣……猶勾踐困于會稽之時也”可得出,趙國國君對臣下
以禮相待,將帥謙恭對待士兵,上下同心;由“兵出無功,諸侯生心,外救必至”可
得出,久攻不下,諸侯們必然會援助趙國。第三步:據此歸納概括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秦昭王說:“寡人已經起兵了?!庇谑桥沙鑫逍4蠓蛲趿曷受姽ゴ蜈w國。王陵戰(zhàn)
敗,損失了五校軍隊。秦昭王想派出武安君,武安君托言有病不能去。秦昭王于是派
應侯去見武安君,責備他說:“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戰(zhàn)士百萬。您從前率領數萬軍
隊攻打楚國,攻取了楚國的鄢都和郢都,燒了他們的宗廟,向東打到竟陵,楚國人震
驚恐懼,往東遷都而不敢向西抵抗。韓、魏兩國相繼派出大規(guī)模軍隊,您和他們在伊
闕交戰(zhàn),大敗韓、魏兩國的軍隊,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斬首二十四萬人。韓、
魏兩國因此至今被稱作秦國東面的藩屬之國。這是您的功勞,天下無人不知?,F在趙
國士兵死于長平之戰(zhàn)的已有十分之七八,趙國虛弱,所以我才大力發(fā)動軍隊,人數是
趙國軍隊的幾倍,希望派您率領軍隊,一定栗滅掉趙國。您曾經以少攻多,獲勝如
神,何況現在是以強攻弱,以多攻少呢?”
武安君說:“當時楚王依仗他的國家強大,不顧及國政,大臣們?yōu)闋幑ハ嗉?/p>
妒,善于諂媚奉承的人執(zhí)掌政權,賢良的大臣被排擠疏遠,百姓不同心,城墻和護城
河得不到修整,既沒有賢良之臣,又沒有防御裝備。所以我能夠領兵深入楚國,占領
很多城邑,拆除橋梁、燒毀船只來堅定士兵(的決心),在郊野擄掠,來補充軍糧。
在那個時候,秦國的士兵,把軍營當作自己的家,把將帥當作自己的父母,不用結約
而互相親近,不用商量而互相信任,同心共建功勞,至死也不退縮。楚國人在自己的
國土上作戰(zhàn),都顧念自己的家,各有離散之心,沒有斗志。所以我才能夠建立戰(zhàn)功。
在伊闕戰(zhàn)役中,I韓國勢單,等待魏國,不愿首先動用自己的軍隊。魏國依仗韓國的精
銳軍隊,想推韓國的軍隊為先鋒。I韓、魏兩軍爭利,不能同心協(xié)力,所以我才能夠設
置迷惑敵人的軍隊,來對付韓國的軍隊,聚集合并精銳軍隊,攻打魏國沒有防備的地
方。魏國軍隊戰(zhàn)敗以后,韓國軍隊自然潰散,乘勝追擊敗軍,因為這個我才能夠建立
戰(zhàn)功。現在秦國在長平打敗了趙國軍隊,不在當時趁趙國震驚恐懼而滅掉它,(卻)
有所顧慮而放過了它,使得趙國能夠耕種以增加積聚財物,撫養(yǎng)孤兒、養(yǎng)育幼兒以增
加人口,修理整治兵器鎧甲以增強戰(zhàn)斗力,增高城墻、修浚護城河以鞏固防守。國君
降低身份對臣下以禮相待,將帥屈身推誠,謙恭地對待敢死的勇士。至于平原君這類
人,都讓他們的妻妾到軍營中為戰(zhàn)士縫補衣裳。臣民一心,上下協(xié)力,如同越王勾踐
當初被困在會稽山上的時候一樣。包圍它的國都,一定不能取勝。攻打它的邊塞的城
邑,未必能攻下。掠奪它的郊野,必然一無所獲。出兵毫無戰(zhàn)功,諸侯就會產生抗秦
救趙的想法,諸侯的援助一定會到達。我只看到攻打趙國的危害,沒有看到有利之
處。再加上我有病,不能出征?!?/p>
2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儀每從行”,“從行”,詞組,隨行,之間不斷開,排除AC;
“年宦先琬”中,“琬”為人名,句子為“年宦先(于)琬”的省略句,“年宦先琬”
與“才能逾之”兩句強調了楊儀認為自己在兩方面都強于蔣琬,因此在“才能逾之”
后斷開,排除D。
句意為:楊儀每次隨行,承擔軍中繁重的工作,自認為比蔣琬資歷老,才能超過蔣
琬,于是言語表情經常流露出怨憤之色,斥責他人嘆息自己的言語發(fā)自內心。
故選Bo
2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
D.“表是臣下向君主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說法錯誤,表是向君主陳述請求,抒發(fā)己
志的一種實用性文體。
故選Do
23.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楊儀當官愛顯擺”錯誤,原文”楊儀以當官顯”的意思是楊儀因辦事恰當而官職
顯要。
故選Do
24.答案:(1)諸葛亮多次出兵,楊儀常常幫他規(guī)劃部署,籌措糧草,不需費時考慮,
很快就利索地處理完畢。
⑵楊儀到了流放地,再次上書指責批評朝廷,語氣措辭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
捉拿他。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規(guī)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康復溝通與交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衛(wèi)生康復職業(yè)學院《電子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萍鄉(xiāng)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質量跟蹤監(jiān)視試題含解析
- 遼寧理工職業(yè)大學《機場規(guī)劃與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長春德惠市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摸底聯考(全國卷)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女性主義文學名著精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某項目營銷戰(zhàn)略
- 2024北京二中初二(下)期中物理試題及答案
- 邯鄲市永年縣第二中學高二上學期月月考語文試題
- 第8課+歐洲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 工程設計費收費標準
- 天車安全檢查表
- 海姆立克急救(生命的擁抱)課件
- 土方回填試驗報告
- 越南語基礎實踐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最全電子課件整本書ppt
- 大數據與會計-說專業(yè)
- 工程項目樣板引路施工方案
- 必備空調安裝免責協(xié)議書范文優(yōu)選七篇
- (自考)財務管理學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NX_Nastran_超單元指南_cn
- 校服評標方法及打分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