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編制說明_第1頁
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編制說明_第2頁
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編制說明_第3頁
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編制說明_第4頁
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 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根據農業(yè)農村部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司2020年9月下達的《關于征集2021年農業(yè)農村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項目建議的通知》(農質標函[2020]138號)和全國水產標準化(TC156[2020]11號標準修訂起草小組提出《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GB/T5147—2003)國家標準修訂項目建議。本文件為2024年國家標準項目。2023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關于修訂《傳染病暴發(fā)流行期間疫區(qū)郵件及處理系統預防控制規(guī)范》等1471項國家標準的公告”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3年第17號)下達《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國家標準修訂計劃,項目計劃號:20233373-T-我國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開始分別對海洋和淡水漁具進行了系統的分類,于1985年開始正式頒布實施《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GB/T5147-85)國家標準,并于2003年完成修訂(GB/T5147-2003)。GB/T5147-2003《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是我國海洋漁業(yè)中最為重要的基礎通用標準之一,是GB/T6963、GB11779等國家標準以及SC/T4001和SC/T5001等行業(yè)標準的基礎,也是農業(yè)農村部《關于實施海洋捕撈準用漁具和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的通告》、《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等相關管理規(guī)定的重要支撐。該標準的發(fā)4布和實施,為漁具分類、命名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提供了準則和依據,為促進我國漁業(yè)伴隨著我國海洋和內陸漁業(yè)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一些傳統漁具在作業(yè)原理、漁具形態(tài)結構、作業(yè)方式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轉變,新型漁具、新型作業(yè)方式層出不窮,一些傳統的漁具分類方法和命名已不能完全覆蓋現有的漁具類型;加之近20年來,我國漁業(yè)發(fā)展整體目標、漁業(yè)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的不斷深入,對漁具分類和命名的及時性和科學性要求不斷加大。然而現行漁具分類和命名國家標準《GB/T5147-2003》已發(fā)布并實施近20年,雖然漁具分類原則、體系、命名方法和代號等主體內容仍有操作性,但其中部分分類和命名方式已經無法準確反映漁具類型、結構和作業(yè)方式,甚至出現了漁具分類標準與部分政府文件或管理辦法中表述不協調、不一致的情況,例如《關于禁止使用雙船單片多囊拖網等十三種漁具的通告》(農業(yè)部通告〔2013〕2號)禁用漁具目錄中部分描述漁具與現行國家標準的描述有所差異;有學者認為現行漁具分類國家標準在“類”層面,存在劃分原則不夠明確、劃分不足以涵蓋所有漁具以及個別“類”分過細等問題,在“型”層面,存在劃分依據不充分、無統一標準、作為漁業(yè)領域的基礎性標準,雖然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尚未發(fā)布漁具分類和命名相關標準,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于上個世紀80年代發(fā)布了國際漁具統計分類標準ISSCFG(TheInternationalStandardStatisticalClassificationo1990年發(fā)布)并在國際上被普遍采用;并應對全球海洋漁業(yè)產業(yè)發(fā)展和管理策略變動等原因,FAO已于2016年對ISSCFG進行了修訂,修訂內容涉及了漁具分類的基本原則以及多個分類漁具的具體分類命名方式,將原14類漁具進行了調整為9類,出現了我國現有漁具分類國家標準與國際分類體系不協調、對部分漁隨著我國海洋漁業(yè)管理方式從單一的投入控制正逐步向投入控制和產出控制相結合的方式轉變以及漁業(yè)“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與不斷深入,特別是對近海漁業(yè)漁具準入制度建立等對漁具分類和命名的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漁業(yè)捕撈許可管理規(guī)定》、漁具準入制度等文件要求以及漁業(yè)管理的迫切需要,完善漁具分類與命名標準,修訂國家標準GB/T5147-2003已刻不容緩。迫切需要對國家標準(GB/T51475標準起草小組始終關注我國漁具分類標準在行業(yè)發(fā)展、科學交流等方面的問題,10.13233/ki.mar.fish.2015.03.010)學術論文和《捕撈漁具準入配套標準體系研究》(ISBN:978-7-109-23711-7)論著等,對國家標準GB/T5147-2003在當前形勢下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得到了行業(yè)內的普遍認可。為了修訂GB/T5147-2003標準,2020年9月起上海海洋大學聯合農業(yè)農村部繩索網具產品質量監(jiān)督試驗試驗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浙江海洋大學等國內漁具科學領域的單位組成標準修訂工作小組,開展?jié)O具分類標準修訂的準備工作,于2021年向向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具及漁具材料分技術委員會(2003標準修訂建議;2022年4月,為落實《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關于開展推薦性國家標準復審工作的通知》(國標委發(fā)〔2022〕10號)要求,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會同漁具及漁具材料分技術委員會委員組織召開了漁具及漁具材料國家標準復審研討會,建議對國家標準GB/T5147-2003修訂以增加標準的協調性。起草小組于2022年再次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向分技委提出標準修訂建議。期間,工作組對國內涉及海洋漁業(yè)的相關高校和科研單位、漁具生產和貿易企業(yè)、市場監(jiān)管、漁業(yè)管理單位以及相關出版機構進行了調研,同時組織力量,進一步收集國外涉及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等相關項目、標準、論著、手冊、技術規(guī)范、研究報告等資料(如《海洋漁業(yè)技術學》《漁具材料與工藝學》、FAOISSCFGV2016、《VonBrandt'sFishCatchingMethodsoftheWorld》等),并進行系統比對,多次組織標準起草小組討論會,對調研期間發(fā)現的問題進一步梳理、歸納,并將相關問題征詢了多位漁具及漁具材料方面的專家意見,形成標準修訂總體框架和主要修訂內容。而后起草小組組織人員對現行國家標準各項內容進行了深入細致分析和研究,結合多方意見,篩選出當前符合全球海洋漁業(yè)發(fā)展趨勢以及我國海洋漁業(yè)前景的漁具分類體系以及現有標準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最終形成GB/T5147-202X《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標準征求意見稿本文件由上海海洋大學、中運海洋裝備(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中運錨鏈(江6蘇)有限公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九州星際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海峰繩纜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業(yè)農村部繩索網具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惠州市益晨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南通中余漁具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起草。張健、孫滿昌等作為標準主要起草人負責了整個項目的組織實施、文獻收集、標準起草和標準文本修改研討等工作;石建高、錢衛(wèi)國、周新基、趙紹德、趙亮、姜立友、程世琪、曹文英等起草單位人員參加了標準的起草、國外標準的翻譯、文獻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標準起草人源自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學、中運海洋裝備(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確保了修訂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成熟性、專業(yè)性、權本著符合我國漁具分類體系及命名及內容框架一致等原則,以方便科研、管理、1.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和相關規(guī)定等;始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è)法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以農業(yè)農村部漁業(yè)捕撈許可管理規(guī)定、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農業(yè)部關于長江干流禁止使用單船拖網等十四種漁具的通告、農業(yè)部關于實施海洋捕撈準用漁具和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2.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20001.3—2015《標準編寫規(guī)則第3部分:分類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標準編寫,同時,還參考了《標準化文件的起草》(中國標準出版社,白殿一,劉慎齋等著,20203.遵循分類標準覆蓋完全且不交叉原則;在修訂漁具分類相關技術條款時,廣泛征求意見并充分查閱資料,對原標準漁具分類方法中可能存在的型和式不統一、型或式內部的交叉等問題進行研討,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原標準相關技術條款中可能存在的74.作為行業(yè)基礎性國家標準,本著與漁具及漁具材料其它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體系結構、內容框架一致的原則,充分參考GB/T6963—2023《漁具與漁具材料量、單位及符號》、SC/T4001—2021《漁具基本術語》等基礎國家標準或行并充分參考FAOISSCFG漁具分類和命名標準,梳理現行標準在漁具分類中的優(yōu)勢與缺陷,取長避短,進一步提升標準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協調性,便于標準在科研、教學、學術交流、研發(fā)、生產、市場監(jiān)管、漁業(yè)管理5.遵循科學性、先進性、統一性和合理性相結合的原則,合理修訂標準的適用范圍;在漁具分類和命名時,既能體現出漁業(yè)科學發(fā)展前沿,同時要兼顧漁業(yè)管理實踐本文件代替5147—2003《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與GB/T5147—2003相比,);););增加了泵吸、單片、錨鉤、鉗夾、水沖耙、水上、無翼、圍堰和有翼型(見5.1.2,);——刪除了多船和檣張式,增加了雙聯、多聯和串聯式(見5.1.3,2003年版);——更改了漁具的分類名稱、代號的書寫順序,刪除了漁具的分類名稱、代號書——更改了漁具的類、型、式名稱及代號匯總表(見附錄A,2003年版附錄8我國漁業(yè)歷史悠久,漁業(yè)規(guī)模和作業(yè)類型參差不齊,使得我國漁具無論是在分類還是在命名方法上存在區(qū)域、時空差異,也給我國漁具分類、命名標準的制定帶來了很多困難。我國科研工作者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通過調查、歸納、匯總,結合我國漁業(yè)實際制訂《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國家標準,并于2003年進行了修訂,該標準成為我國的行業(yè)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大專院校、漁具材料制造企業(yè)、漁具生產質量檢驗機構開展?jié)O業(yè)管理、漁業(yè)科學交流、人才培養(yǎng)以及漁具生產、檢驗等工作的統一標準與重要依據,為促進我國漁業(yè)生產、漁業(yè)管理、資源養(yǎng)護以及漁具產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件是對GB/T5147-2003標準的修訂,因此在驗證分析方面主要考慮國內在前期實施和應用GB/T5147-2003的基礎上,保留大部分可繼續(xù)應用的技術內容,仍然保持漁具整體分類、命名及代號體系。為應對近20年的漁業(yè)產業(yè)變動和漁業(yè)管理目標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國際相關漁具分類標準的變動,對標準各部分內容進行重新梳理。標準起草小組廣泛參考近20年來漁具與漁具材料相關著作、教材、標準、行業(yè)規(guī)范和管理規(guī)定等文獻和資料,依據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和前景,確定了對標準的修訂內根據GB/T1.1—2020,術語、符號等標準化文件的范圍使用“界定”,“規(guī)定”的范圍主要設計要求指示等,因此將“本標準規(guī)定了漁具分類的原則,漁具的分類、命名及代號”修改為“本文件確立了漁具分類的方法和原則,界定了漁具的命名及代根據GB/T1.1—2020,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是標準化文件的必備要素。結合標準核心技術要素和內容的調整與修訂,將SC/T4001《漁具基本術語》作為本文件的規(guī)范性9根據GB/T1.1—2020,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是標準化文件的必備要素。結合標準核心技術要素和內容的調整與修訂,將SC/T4001《漁具基本術語》界定的術語和新增的根據GB/T20001.3—2015,分類標準宜明確分漁具分類的分類依據,未明確具體分類方法;從相關技術條款中可以推測,GB/T5147—2003采用的是線分類法,即將分類對象按所選定的若干屬性(捕撈原理、結構特征和作業(yè)方式)逐次地分成相應的若干層級的類目和/或項目,并形成個逐漸展開的起草小組認為,自GB5147—85發(fā)布于實施,其確定了將漁具分類依據漁具捕撈原理、結構特征和作業(yè)方式,劃分為類、型、式三級的分類原則,為漁具分類、命名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提供了準則和依據;這一分類方法已成為我國漁具科學研究、漁業(yè)管理中的基本原則和廣泛共識,在第一次修訂和此次修訂中仍采用這一分類原則。然而按照線分類法的漁具分類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漁業(yè)科學研究或者漁業(yè)管理活動中,有時只關注特定種類漁具的結構特征或作業(yè)方式(如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中單船拖網、雙船拖網以及框架張網等漁具的描述),因此對于漁具的結構特征(型)和作業(yè)方式(式),在確定漁具類的情況下使用面分類法更加合適,即整體使用混合分類法。因此將漁具分類通用原則修改為“漁具分類分別采用線分類法和面分類法。依據作業(yè)原理,將漁具分為類。不同類然而,無論是GB5147—85還是第一次修訂GB/T5147—2003在劃分“型”和“式”時,由于標準相關技術條款中缺乏明確的劃分對象,使得一些“型”和“式”劃分出現偏差,特別是一些定置漁具,通常會組織多個獨立漁具單元同時作業(yè),而這些單元亦可單獨作業(yè),若對“型”和“式”的劃分不能明確其對象,會給漁具的分類帶來一定的困擾,或可能在漁具管理中引起混淆,例如:我國東海、黃海和渤海近海普遍存在的單片型張網漁具通常采用錨定的方式將漁具定置于海底進行作業(yè),作為最小的作業(yè)單元,一個張網需要雙錨定置,即作業(yè)方式為雙錨,但多個張網并列作業(yè)時,則可以視為“延繩”屬漁具結構特征范疇,而“定置”和“漂流”屬作業(yè)方式范疇,為了區(qū)別“定置”和“漂流”與“定置延繩”和“漂流延繩”的區(qū)別,GB/T5147—2003將“定置延繩”和“漂流延繩”定義為2個“式”并做出相應的明確說明;對于“延繩”結構的漁具,有必要在“型”的劃分時應明確以整體漁具中的獨立單元進行劃GB/T5147的第一次修訂中,對拖網類漁具的“型”的劃分中增加了“雙聯”型,并將其定義為“有并聯的兩頂拖網構成”;然而這一型的劃分并非以漁具最小單元作為劃分對象,使得“型”的劃分產生了混淆,對于“雙聯”的“有翼單囊”拖綜上,起草小組認為在漁具分類的原則中,對于“型”和“式”的劃分,應明確其劃分對象;依此起草小組在“4.3第二級‘型’”中增加了“以能獨立實現捕撈作業(yè)的最小漁具單元作為“型”的劃分依據”的備注(見標準4.3);而在“第三級‘式’”中增加了“以整體作業(yè)的漁具作為“式”的劃分依據”的備注(見標準盡管類、型、式三級分類原則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但對漁具的管理實踐的一些場合下無需嚴謹的三級劃分方法,例如可在不限定同類漁具的“型”時對漁具的“式”進行劃分(如《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農業(yè)農村部通告〔2021〕4號)對拖網漁具的分類)。因此起草小組認為,對式的定義應修改為“在同類漁具中,凡作業(yè)方式不同的漁具應劃分不同的‘式’”(見標準4.5)。漁具按其作業(yè)原理劃分為不同的類。然而就作業(yè)原理而言,原標準中耙刺(符號P)類漁具存在2種截然不同的作業(yè)原理,即通過刺傷捕撈對象進行作業(yè)(包括柄鉤、叉刺、滾鉤和箭鈷等型,投射、鉤刺、定置延繩和漂流延繩等式)和通過將漁具結構伸入泥底耙挖捕撈對象(包括齒耙和鍬鏟等型,拖曳和鏟耙等式);這2種作業(yè)原理沒有相似或相同之處。因此,起草小組認為應將耙刺類漁具分為2類,即耙鏟(符號刪除無下綱(代號wxg)型;理由:結構特征與單片型相似,通過修改單片型修改單片(dp)型結構說明修改為“網具整體由單片網衣構成,可附網囊”;理由:結合單片型張網類漁具的結構特點以及刪除無下綱(wxg)型,將單片型的結刪除雙聯(代號shl)型;理由:雙聯為作業(yè)方式,根據前述在明確了“型”和起草小組認為,GB/T5147—2003對拖網類漁具型的劃分存在多個劃分中部分型(桁桿、框架型)是以網口擴張方式劃分,部分型(單囊、多囊、有翼單囊、有翼多囊和雙體型)是以網具結構劃分,這種不統一的的劃分方法給拖網漁具型的劃分帶來了不確定性,例如我國東海近海的桁桿捕蝦拖網,既可劃分于桁桿型,亦可劃分于多囊型;對于既有2個網身又具有網翼結構的拖網,既可劃分于雙體型,亦可劃分于有翼多囊型;而當網具結構存在3個網身時對于具有囊袋結構的網具,起草小組認為囊袋或網身數量在網漁具管理中重要結合上述問題,起草小組認為拖網類漁具的型應統一按拖網縱向結構進行劃分),刪除單囊(代號dan)和多囊(代號dun)型,增加無翼(代號wy)型,并明確結構說明為“由網身和網囊構成”;理由:囊袋數量和拖網橫向結構參數不宜作為結刪除有翼單囊(代號yda)和有翼多囊(代號ydu)型,增加有翼(代號yy)型,并明確結構說明為“由網翼、網身和網囊構成”;理由:囊袋數量和拖網橫向結刪除雙體(代號)型;理由:按拖網橫向結構劃分,會產生有歧義,不利于拖增加單片(dp)型;理由:雙船拖網作業(yè)方式下存在單片型(農業(yè)部關于禁止);起草小組認為,GB/T5147—2003對地拉網類漁具型的劃分存在與拖網的問題,既多其中部分型(桁桿)是以網口擴張方式劃分,部分型(單囊、多囊、無囊、有翼單囊和有翼多囊型)是以網具結構劃分,這種不統一的的劃分方法給地拉網漁具型的劃分帶來了不確定性;起草小組認為地拉網類漁具的型應統一按網具縱向結構進行劃分(從網翼至網囊),而刪除或修改有關按橫向結構劃分的型,并做如下修刪除單囊(代號dan)和多囊(代號dun)型,增加無翼(代號wy)型,并明確結構說明為“由網身和網囊構成”;理由:囊袋數量和地拉網橫向結構參數不宜作為刪除有翼單囊(代號yda)和有翼多囊(代號ydu)型,增加有翼(代號yy)型,并明確結構說明為“由網翼、網身和網囊構成”;理由:囊袋數量和地拉網橫向翼、網身和網囊構成”;理由:囊袋數量不宜作為結構特征的劃分依據,并與拖網增加無翼(代號wy)型;理由:近海燈光罩網漁具所使用的網具結構上與掩網(代號yw,結構說明為網緣有褶邊的錐形網具)存在較大差異,其利用增加圍堰(代號wya)型,結構說明為“由沙土等材料筑成堰型結構”。理由:較為常見但原標準中缺失,并與FAOISSCFG分類中的“Barriers,fences,weirs,增加水上(代號ss)型,結構說明為“由水下帶形豎直網衣和水上的水平網衣構成”。理由:存在此類陷阱但原標準中缺失,并與FAOISSCFG分類中的“Aerial類基于作業(yè)原理,將耙鏟作為一類漁具后,原標準中耙刺類中的齒耙和鍬鏟型應增加泵吸(代號bx),并明確結果說明為“由泵及連接管道構成”;理由:國內外各類水域中均出現采用泵及配套裝備進行作業(yè)的漁具,這些漁具利用泵的吸水功能將海底的捕撈對象吸入管道傳送至漁船達到捕撈效果,結合漁獲原理以及相關管理文件(農業(yè)部關于禁止使用雙船單片多囊拖網等十三種漁具的通告),這些漁具在原標準中屬耙刺類,因此宜將泵吸劃分為泵吸型耙鏟類漁具,并與FAOISSCFG分類中),器構成”;理由:國內外已出現在耙架上安裝機械水沖裝置代替?zhèn)鹘y齒、鉤等,實現將海底的捕撈對象翻起實現捕撈效果,結合漁獲原理以及相關管理文件(農業(yè)部關于禁止使用雙船單片多囊拖網等十三種漁具的通告),這些漁具在原標準中屬耙刺類,基于作業(yè)原理,將刺爪作為一類漁具后,原標準中耙刺類中的柄鉤、叉刺、滾增加錨鉤(代號mg)型,其結構說明為“具有較大配重的錨型復鉤”;理由:使用錨鉤進行錨魚作業(yè)已在淡水水域中較為常見,這一漁具的結構特征與釣具相似,但作業(yè)原理是通過拖曳系縛錨鉤的釣線已鉤刺魚體實現漁獲效果,結合漁獲原理以及相關管理文件(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這些漁具在原標準中屬耙刺類,此次修訂版中,應將錨鉤劃分為增加鉗夾(代號qj)型,其結構說明為“鉗具或夾具”;理由:鉗夾等類型為常用漁具,其作業(yè)原理為利用各類鉗具或夾具通過罩住或夾住捕撈對象實現漁獲效果,根據其漁獲原理,這些漁具在原標準中應屬耙刺類,此次修訂版中,應將鉗夾劃分為鉗夾型刺爪類漁具;并與FAOISSCFG分類中的“Handimplements(Wrenching此次修訂前后各型的名稱、代號及結構說明對比及GB/T5147—2003此次修訂修改名稱代號結構說明名稱代號結構說明理由柄鉤bg由柄和鉤構成柄鉤bg由柄和鉤構成無修改箔筌bq由箔簾(柵)和簍構成箔筌bq由箔簾(柵)和簍構成無修改泵吸bx由泵及連接管道構成新增耙鏟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叉刺chc由柄和叉構成叉刺chc由柄和叉構成無修改無修改撐架chj由支架或支持索和矩形網衣等構成撐架chj由支架或支持索和矩形網衣等構成無修改無修改齒耙chp由耙架裝齒、鉤或另附容器構成齒耙chp由耙架裝齒、鉤或另附容器構成無修改無修改插網chw由帶形網衣和插桿構成插網chw由帶形網衣和插桿構成無修改無修改單囊dan由網身和單一網囊構成刪除由無翼型替代倒須dax其人口有倒須裝置的籠型漁具倒須dax其人口有倒須裝置的籠型漁具無修改洞穴dox其人口無倒須裝置的壺型漁具洞穴dox其人口無倒須裝置的壺型漁具無修改單片dp整體由單片網衣構成,可附網囊新增原標準中遺漏dun由網身和若干網囊構威刪除由無翼型替代雙聯shl由并聯的兩頂拖網構成刪除雙聯是式而非型雙體sht由同一網口、兩個網身構成刪除由無翼型替代滾鉤gg由干線和若干直線連結銳鉤構成滾鉤gg由干線和若干直線連結銳鉤構成無修改桁桿hg有桁桿或桁架和網身、網囊(兜)構成桁桿hg有桁桿或桁架和網身、網囊(兜)構成無修改建網jw由網墻、網圈和取魚部等構成建網jw由網墻、網圈和取魚部等構成無修改箭鈷jsh由繩索連接箭形尖刺或帶有倒刺的尖刺構成箭铦jx由繩索連接箭形尖刺或帶有倒刺的尖刺構成修改名稱和代號原標準有誤箕狀jzh由網衣組成簸箕狀的網具箕狀jzh由網衣組成簸箕狀的網具無修改框格kg由被細繩分隔成若干框格的網衣和上、下綱構成框格kg由被細繩分隔成若干框格的網衣和上、下綱構成無修改框架kj由框架和網身、網囊構成框架kj由框架和網身、網囊構成無修改錨鉤mg具有較大配重的錨型復鉤新增刺爪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擬餌單鉤nd具有擬餌和單鉤的釣具擬餌單鉤nd具有擬餌和單鉤的釣具無修改擬餌復鉤nf具有擬餌和復鉤的釣具擬餌復鉤nf具有擬餌和復鉤的釣具無修改鍬鏟qch裝柄的鍬或鏟鍬鏟qch裝柄的鍬或鏟無修改鉗夾qj鉗具或夾具新增刺爪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三重sch由兩片大網目網衣中間夾一片小網目網衣和上、下綱構成三重sch由兩片大網目網衣中間夾一片小網目網衣和上、下綱構成無修改水沖耙shc由耙架裝機械水沖裝置或另附容器構成新增刺爪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雙重shch由兩片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網衣和雙重shch由兩片網目尺寸不同的重合網衣和修改結構說原標準中有漏字上、下綱構成上、下綱構成明混合hh具有兩種“型”以上性質的漁具混合hh具有兩種“型”以上性質的漁具無修改豎桿由豎桿和網身、網囊構成豎桿由豎桿和網身、網囊構成無修改水上由水下帶形豎直網衣和水上的水平網衣構成新增陷阱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彈卡dk由線連接裝餌料的彈卡構成的釣具彈卡tk由線連接裝餌料的彈卡構成的釣具修改代號原標準代號有誤無鉤wg由線連接釣餌的釣具無鉤wg由線連接釣餌的釣具無修改無囊wn由網翼和取魚部構成無囊wn由網翼和取魚部構成無修改無下綱wxg下緣不裝綱索,由單片網衣和上綱構成刪除歸于單片型無翼wy由網身和網囊構成新增替換單囊和多囊型wya由沙土等材料筑成堰型結構新增陷阱類中存在此型,原標準中缺失有翼單囊yda由網翼(袖)、網身和一個網囊構成刪除由有翼型替代有翼多囊ydu由網翼(袖)、網身和若干網囊構成刪除由有翼型替代有囊yn由網翼和網囊構成有囊yn由網翼和網囊構成無修改掩網yw網緣褶邊的錐形網具掩網yw網緣褶邊的錐形網具無修改有翼yy由網翼、網身和網囊構成新增替代有翼單囊和有翼多囊型真餌單鉤zhd具有真餌和單鉤的釣具真餌單鉤zhd具有真餌和單鉤的釣具無修改真餌復鉤zhf具有真餌和復鉤的釣具真餌復鉤zhf具有真餌和復鉤的釣具無修改張綱zhg由擴張網口的綱索和網身、網囊構成張綱zhg由擴張網口的綱索和網身、網囊構成無修改罩架zj由支架和罩衣構成罩架zj由支架和罩衣構成無修改增加定置延繩(代號46)和漂流延繩(代號47)式;理由:定置延繩敷網(原標準)以及流延繩束狀敷網(農業(yè)部關于禁止使用雙船單片多囊拖網能夠等十三種漁具的通告)的作業(yè)原理為利用集束后(束狀)的單片網衣纏繞捕撈對象,應歸類于刺增加雙聯(代號48)式,作業(yè)方式說明:用一艘漁船同時拖曳兩頂網具進行作業(yè)。理由:拖網漁具一船雙網的作業(yè)方式在國內外已較為普遍,而單船(代號00)式只能說明漁船數量,但無法明確說明拖網的作業(yè)方式;鑒于FAOISSCFG漁具分類標準中單船拖網(singleboat)明確指示單船單一拖網的作業(yè)方式,應增加雙聯式增加多聯(代號49)式,作業(yè)方式說明:用一艘漁船同時拖曳多頂網具進行作業(yè)。理由:拖網漁具一船多網的作業(yè)方式在國內已較為普遍,而單船(代號00)式只能說明漁船數量,但無法明確說明拖網的作業(yè)方式;鑒于FAOISSCFG漁具分類標準中單船拖網(singleboat)明確指示單船單一拖網的作業(yè)方式,應增加多聯式以對應刪除檣張(代號28)式;理由:檣張作業(yè)方式說明為“用柱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即以樁的類型作為劃分依據,而單樁、雙樁和多樁已樁柱數量作為式的劃分依據,這種不統一的劃分方法會給張網漁具式的劃分帶來了不確定性,給漁刪除定置延繩(代號46)式;理由:定置延繩敷網(原標準)以及流延繩束狀敷網(農業(yè)部關于禁止使用雙船單片多囊拖網能夠等十三種漁具的通告)的作業(yè)原理為利用集束后(束狀)的單片網衣纏繞捕撈對刪除多錨(代號08)式;理由:多錨作業(yè)方式是以陷阱固定方式作為劃分依據,而其他式(攔截和導陷)是依據陷阱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作為劃分依據;這種不統一的劃分方法會給陷阱漁具式的劃分帶來了不確定性,j)釣具(D)基于作業(yè)原理,將耙鏟作為一類漁具后,原標準中耙刺類中的拖曳和鏟耙式應基于作業(yè)原理,將刺爪作為一類漁具后,原標準中耙刺類中的投射、鉤刺、定);新增串聯(代號50)式,其作業(yè)方式說明為“漁具頭尾相連并定置作業(yè)”;理由:國內漁業(yè)中,地籠(倒須型籠壺)的作業(yè)方式大多為頭尾相連定置于水底進行作業(yè),這一作業(yè)方式與原標準中散步、漂流延繩和定置延繩的作業(yè)方式存在較大區(qū)別,此次修訂前后各式的名稱、代號及作業(yè)方式說明對比及修訂理由概述如表2所GB/T5147—2003此次修訂修改名稱代號作業(yè)方式說明名稱代號作業(yè)方式說明理由單船00用一艘漁船進行作業(yè)單船00用一艘漁船進行作業(yè)無修改雙船01用兩艘漁船進行作業(yè)雙船01用兩艘漁船進行作業(yè)無修改02用兩艘以上漁船進行作業(yè)刪除已無多船作業(yè)方式單樁03用一根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單樁03用一根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雙樁04用兩根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雙樁04用兩根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05用兩根以上的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05用兩根以上的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單錨06用一門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單錨06用一門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雙錨07用兩門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雙錨07用兩門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08用兩門以上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08用兩門以上錨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作業(yè)無修改攔截用攔截捕撈對象的方式進行作業(yè)攔截用攔截捕撈對象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導陷用誘導捕撈對象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導陷用誘導捕撈對象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插桿用插桿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插桿用插桿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無修改定置20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定置20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漂流21漁具藉水流漂移進行作業(yè)漂流21漁具藉水流漂移進行作業(yè)無修改包圍22用包圍方式進行作業(yè)包圍22用包圍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拖曳23用拖曳方式進行作業(yè)拖曳23用拖曳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曳繩24用拖曳釣繩的方式作業(yè)曳繩24用拖曳釣繩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并列25是指在兩個固定點之間連接的繩索上并列設置若干漁具進行作業(yè)并列25是指在兩個固定點之間連接的繩索上并列設置若干漁具進行作業(yè)無修改船張26用船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船張26用船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檣張27用柱樁將漁具定置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刪除歸于雙樁或多樁式垂釣30釣具垂放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垂釣30釣具垂放在水域中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撐開31將漁具撐開的方式進行罩捕作業(yè)撐開31將漁具撐開的方式進行罩捕作業(yè)無修改扣罩33用漁具自上而下進行罩捕作業(yè)扣罩33用漁具自上而下進行罩捕作業(yè)無修改罩夾34用漁具以既罩又夾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罩夾34用漁具以既罩又夾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投射35用漁具以投射的方式進行作業(yè)投射35用漁具以投射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鉤刺36用鉤或刺的方式作業(yè)鉤刺36用鉤或刺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鏟耙37用鏟或耙的方式作業(yè)鏟耙37用鏟或耙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拋撒38用拋撒漁具的方式作業(yè)拋撒38用拋撒漁具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40在冰上鑿洞,將網放在冰下拖曳的方式作業(yè)40在冰上鑿洞,將網放在冰下拖曳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攔河41將漁具敷設在河道上進行作業(yè)攔河41將漁具敷設在河道上進行作業(yè)無修改岸敷42將漁具敷設在岸邊水域中,在岸上進行作業(yè)岸敷42將漁具敷設在岸邊水域中,在岸上進行作業(yè)無修改船敷43將漁具敷設在船邊水域中,在船上船敷43將漁具敷設在船邊水域中,在船上無修改進行作業(yè)進行作業(yè)船布44將漁具用船布設在岸邊水域中,在岸上進行作業(yè)船布44將漁具用船布設在岸邊水域中,在岸上進行作業(yè)無修改散布45將漁具以散布的方式進行作業(yè)散布45將漁具以散布的方式進行作業(yè)無修改單船00用一艘漁船進行作業(yè)刪除原標準印刷錯誤雙船01用兩艘漁船進行作業(yè)刪除原標準印刷錯誤02用兩艘以上漁船進行作業(yè)刪除原標準印刷錯誤定置延繩46漁具為延繩結構,用定置在水域中的方式作業(yè)定置延繩46漁具為延繩結構,用定置在水域中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漂流延繩47漁具為延繩結構,用漂流的方式作業(yè)漂流延繩47漁具為延繩結構,用漂流的方式作業(yè)無修改雙聯48用一艘漁船同時拖曳兩頂網具進行作業(yè)新增拖網類等漁具常見作業(yè)方式49用一艘漁船同時拖曳多頂網具進行作業(yè)新增拖網類等漁具常見作業(yè)方式49漁具頭尾相連并定置作業(yè)新增籠壺類等漁具常見作業(yè)方式在對漁具的分類和描述時,有時無需完全按照“類”、“型”和“式”3級分類原則進行命名和書寫,當不限定一類漁具的型或式時,應允許使用省略對應的型或式,例如《農業(yè)農村部關于發(fā)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用捕撈工具名錄的通告》中對“單船拖網”、“框架張網”等漁具的分類與命名;因此在書寫順序中補充“在不限對于示例,基于前述漁具類、型和式的修改,以及對書寫順序和方式要求的修改,原標準中部分示例已不再合適,對示例做了相應的修改。根據GB/T1.1—20209.10.3“示例不宜單獨設章或條。如果示例較多或所占篇幅較大,尤其是作為示例的多個圖或多個表宜以“……示例”為標題形成資料性附錄”,因此將示例作為附錄附錄A規(guī)定了漁具的類、型、式名稱及代號匯總表?;谇笆鰸O具類、型和式的修改,以及GB/T5147—2003中表A.1中存在的一些文字和符號錯誤(如張綱、撐架、箕狀、兜狀、插網和彈卡型代號,箭铦型和雙樁式的名稱等),進行對應修改;GB/T5147—2003此次修訂類型式類型式名稱代號名稱代號名稱代號名稱代號名稱代號名稱代號刺網C單片框格混合三重雙重無下綱dpkghhschshchwxg定置漂流包圍拖曳20212223刺網C單片框格混合三重雙重dpkghhschshch定置漂流包圍定置延繩漂流延繩2021224647W無囊有囊wnyn單船雙船多船000102W無囊有囊wnyn單船雙船0001拖網T單囊多囊桁桿dandunhg單船雙船多船000102拖網T單片桁桿框架dphgkj單船雙船0001框架雙聯雙體有翼單囊有翼多囊kjshlshtydaydu無翼有翼wyyy地拉網Di單囊多囊桁桿無囊有翼單囊有翼多囊dandunhgwnydaydu拋撒穿冰船布384044地拉網Di桁桿無囊無翼有翼hgwnwyyy拋撒穿冰船布384044張網Zh單片桁桿框架豎桿張綱dphgkjsgzg單樁多樁多樁單錨雙錨0304050607張網Zh單片桁桿框架豎桿張綱dphgkjsgzhg單樁雙樁多樁單錨雙錨0304050607單囊yda并列船張檣張08252627有翼yy并列船張082526敷網F撐架箕狀cjjz插桿攔河岸敷船敷定置延繩41424346敷網F撐架箕狀chjjzh插桿攔河岸敷船敷414243抄網Ch兜狀dz推移32抄網Ch兜狀dzh推移32掩罩Y掩網罩架ywzj撐開扣罩罩夾拋撒31333438掩罩Y掩網罩架無翼ywzjwy撐開扣罩罩夾拋撒31333438X箔筌插網bqcw攔截導陷X箔筌插網bqchw攔截導陷建網jw建網水上圍堰jwwya釣具D擬餌單鉤擬餌復鉤真餌復鉤真餌單鉤彈卡無鉤ndnfzhfzhddkwg曳繩垂釣定置延繩漂流延繩24304647釣具D擬餌單鉤擬餌復鉤真餌復鉤真餌單鉤彈卡無鉤ndnfzhfzhdtkwg曳繩垂釣定置延繩漂流延繩24304647耙刺P柄鉤叉刺齒耙滾鉤箭鈷鍬鏟bgchcchpggjxqch拖曳投射鉤刺鏟耙定置延繩漂流延繩233536374647耙鏟P泵吸齒耙鍬鏟水沖耙bxchpqchshc拖曳鏟耙2337刺爪Ci柄鉤叉刺滾鉤bgchcgg曳繩罩夾投射243435箭铦錨鉤鉗夾jxmgqj鉤刺定置延繩漂流延繩364647籠壺L倒須洞穴daxdox散布定置延繩漂流延繩454647籠壺L倒須洞穴daxdox散布定置延繩漂流延繩45464750三、試驗驗證的分析、綜述報告,技術經濟論證,預期的經濟《漁具分類、命名及代號》(GB/T5147)是我國漁業(yè)領域最為重要的基礎通用標準之一。本文件是對GB/T5147-2003標準的修訂,因此在論證分析方面主要考慮國內在前期采用GB/T5147-2003標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繼續(xù)采用該標準的條件許可情我國是世界第一漁業(yè)大國,根據《中國漁業(yè)統計年鑒》,2021年我國海洋漁業(yè)產量超過1090萬噸、水產養(yǎng)殖產量超過5200萬噸,漁業(yè)在保障國民的動物蛋白攝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因為我國漁業(yè)歷史悠久、規(guī)模龐大等特點,造成歷史上和現階段我國漁具種類繁多、命名不規(guī)范、地區(qū)差異性大等一系列問題,相同作業(yè)方式的漁具,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qū)的分類和命名存在很大差異。此外,現行標準中對部分“型”和“式”的描述有缺失或有歧義,且有多處錯別字等問我國不僅是全球漁業(yè)產量大國,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和“走出去”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我國的漁具生產單位和漁業(yè)企業(yè)已廣泛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的漁具出口大國,根據《2021中國漁業(yè)統計年鑒》,2020年我國統計在冊的漁用繩網材料產值高達133.4億元,除滿足本國漁業(yè)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