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刑法性質的科學定位制度樣本_第1頁
行政刑法性質的科學定位制度樣本_第2頁
行政刑法性質的科學定位制度樣本_第3頁
行政刑法性質的科學定位制度樣本_第4頁
行政刑法性質的科學定位制度樣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政刑法性質科學定位內容提要:對于行政刑法性質認識,法學界一向存在著“行政法說”和“刑事法說”之爭。本文在辯正作為行政刑法界域行政犯罪含有違反行政法和刑事法之雙重違法性基礎之上,提出行政刑法含有行政法和刑事法之雙重法律性質;并認為行政刑法在學科上應作為一門獨立交叉學科,用以專門研究行政法和刑法交叉、互動和協(xié)調關系。

專題詞:行政犯罪行政刑法行政法刑法

自從行政刑法這一概念和理論提出以來,行政刑法性質定位問題就一直是理論上一個聚訟不休論題。而這一問題處理直接關系到行政刑法研究方向、學科屬性及相關立法、司法工作開展等一系列問題。假如行政刑法定性不清,則肯定會造成行政刑法研究方向不明及其學科屬性模糊,進而影響到行政刑法學科發(fā)展前途,阻礙行政刑法立法、司法工作順利開展。所以,對行政刑法性質科學定位含相關鍵理論和實踐價值。本文擬對此作些探討。

一、行政刑法法律性質之爭:行政法抑或刑事法

理論上相關行政刑法性質之爭,實質上是相關行政刑法法律性質之爭。其焦點關鍵集中于行政刑法到底是屬于行政法抑或是屬于刑事法爭論上。

(一)行政法說

被學界公認為“行政刑法之父”德國學者郭特希密特(J.Goldschmidt)在最初提出“行政刑法”概念和理論時即主張行政刑法屬于行政法性質。其理論出發(fā)點在于法和行政對立,其基礎是行政犯和刑事犯之間存有“質差異”。即她認為,法和行政是相對立,二者應該有其不一樣目標和手段:法目標在于保護人意思支配范圍,其手段是法規(guī);行政目標則在于促進公共福利,其促進手段是行政活動。違反法行為就是刑事犯,違反行政活動行為就是行政犯。前者包含直接對于法益和法規(guī)破壞,也即是同時包含有一個實質和形式要素;以后者只含有形式上要素即違反行政意思而應加處罰行為,所以二者存在著本質區(qū)分即“質差異”。①據此,她主張應將行政犯從刑法典中獨立出來,而由專門法典加以要求,以調控行政犯,確保行政活動暢行無阻,此即“行政刑法”。既然如此,那么行政刑法在性質上就不屬于刑法范圍,而只可看作一個“不純正刑法”,“稱其為行政刑法乃自其外形上觀察所得,自其本質觀之,則仍為行政一部分,系屬于行政法領域?!雹诳梢?郭氏將法和行政對立起來結果造成了行政犯和刑事犯實質區(qū)分,從而深入造成了行政刑法屬于行政法結論。

中國亦有學者主張行政刑法屬于行政法見解。如有學者認為,“行政刑法其實是指國家為維護社會秩序、確保國家行政管理職能實現(xiàn)而制訂相關行政懲戒行政法律規(guī)范總稱。行政刑法屬于行政法范圍?!逼淅碛墒?第一,行政刑法調整是國家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因違反行政管理法規(guī)行為而引發(fā)多種社會關系,它針正確關鍵是那些較為嚴重行政違法行為,即行政法意義上“犯罪行為”,而不是刑法意義上犯罪行為;第二,行政刑法法律淵源通常全部是行政法規(guī)范,或分散在行政法律體系各個分支部門,或集中表現(xiàn)為“行政刑法典”;第三,行政刑法所要求制裁(也即所謂行政刑罰)是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這和刑法所要求刑罰是有本質區(qū)分;第四,行政刑法執(zhí)法機構,為行政機關而非司法機關,且其宗旨是為國家行政權力行使提供強有力法律保障,確保國家行政管理活動正常進行,實現(xiàn)國家行政管理職能和目標。③

(二)刑事法說

該種學說認為行政刑法應該屬于刑事法范圍。這關鍵為日本行政刑法學界所提倡。如日本學者福田平認為:“行政犯作為對國家俱體法秩序違反,和刑事犯本質相同,是應該科處刑罰行為,作為相關行政犯法體系行政刑法,是相關國家刑罰權法規(guī)。所以,成為其基調,不是作為行政法指導原理合目標性,而是作為刑法指導原理法安定性。因為在行使刑罰這種強制性國家權力出現(xiàn)問題時,不許可合目標性原理作為指導原理。所以,行政刑法和固有刑法指導原理相同。因為固有刑法諸標準大多在行政刑法中是妥當,故行政刑法并非只是和固有刑法形式相同,而是形成統(tǒng)一刑法一個部門。當然,不可否認,在行政刑法中,固有刑法通常標準被修正以適應行政刑法特殊性,但這種特殊性并不否定作為其基礎性格刑法性格。所以,應認為行政刑法是作為刑法特殊部門屬于刑法。而且,基于這么了解,能夠對相關國家刑罰權法律體系作統(tǒng)一了解?!雹?/p>

中國也有學者持行政刑法屬于刑事法性質見解。如有學者認為,行政刑法是要求行政犯罪及其刑事責任法律規(guī)范總稱,“中國行政刑法應該屬于刑法范圍?!逼淅碛墒?首先,中國行政刑法規(guī)范是分散在刑法典、單行刑法和行政法律刑事責任條款中,而刑法典、單行刑法和行政法律中刑事責任條款全部屬于廣義刑法范圍,所以,行政刑法也自然是廣義刑法一部分;其次,從程序上說,對于行政犯罪所適用是刑事訴訟程序,而不是行政訴訟程序,且行政犯罪認定和處罰機關是人民法院,而不是行政機關;最終,從實質上說,行政刑法受刑法原理支配,而非行政法原理支配。⑤

二、作為行政刑法界域行政犯(罪)辯正

行政刑法到底屬于行政法,抑或屬于刑事法呢?我們認為,上述行政法說和刑事法說根本分歧在于它們各自對于行政刑法界域認識不一致。盡管上述行政法說和刑事法說全部將行政刑法界定在行政犯(罪)領域,但它們對行政犯(罪)了解卻并非完全相同,其結果肯定造成它們在行政刑法界域問題上歧義。所以,要給行政刑法法律性質給予科學定位,就必需先處理作為行政刑法界域行政犯(或行政犯罪)界定及其性責問題。我們認為,行政犯罪應指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情節(jié)嚴重同時又觸犯國家刑律行為。在法律性質上,這種違法行為含有違反“行政法”和違反“刑事法”之雙重違法性,而不能只強調其行政違法性而否認其亦含有刑事違法性,反之亦然。

(一)行政犯罪之刑事違法性

行政犯罪稱之為“犯罪”,理應是一個觸犯國家刑律違法行為,含有刑事違法性,并應受到刑罰處罰。假如僅僅違反是行政法規(guī)范而還未觸犯國家刑律,其受到法律制裁就僅限于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這么行政違法行為則不應該歸屬于行政犯罪范圍。而上述行政法說卻恰恰將這類行政違法行為定在或歸屬于行政犯罪,這顯然是值得商榷。

上述行政法說中,郭氏所稱之“行政犯”其實指是全部行政違法行為,既包含應處以行政處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也包含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而且,因為她認為行政犯和刑事犯存有本質區(qū)分,故而將這兩類違法行為全部歸屬于行政法意義上違法行為而和刑法意義上犯罪行為存有本質區(qū)分這從其以后德國依據其理論所進行行政刑法立法就可得以驗證。自郭氏首次提出建立“行政刑法”主張以后,經過德國法學家沃爾夫(E.Wolf)從法哲學和法學理論角度闡發(fā)及法律政策評價方面發(fā)揮完善,并經刑法學家施密特(Eb.Schmidt)充實,最終使其行政刑法思想及理論體系在西德立法上取得實現(xiàn)。⑥這就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西德,制訂了引人注目標《經濟刑法典》和《秩序違反法》,這兩個法律被公認為行政刑法分支。⑦《經濟刑法典》是對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為數眾多經濟法規(guī)進行整理而成,它將違反經濟刑法行為區(qū)分為兩類:一類是應該科處刑罰經濟刑法犯,另一類是應該科處罰款秩序違反行為?!吨刃蜻`反法》對經濟刑法中秩序違反行為作了總則性和程序性要求。就其要求來看,秩序違反行為受到只是罰款等行政秩序罰而非監(jiān)禁刑、罰金刑等刑罰處罰,其追究和處罰機關基礎上也是由行政機關而非檢察機關和法院。⑧可見,秩序違反法實質上就是“行政違法行為法”。稱之為“行政刑法”實際上就變得“有名無實”了正因如此,“今天,德國刑法學界有時仍然稱秩序違反法為行政刑法,不過,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刑法’了,而是歷史或傳統(tǒng)意義上一個用語了?!雹峒热蝗绱?將秩序違反行為(即應科以行政秩序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包含在“行政犯”之中而稱秩序違反法為行政刑法也就毫無意義了。

不過,在國外,尤其是德國等歐陸國家刑法中,之所以將全部行政違法行為———包含應處以行政處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和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全部歸屬于行政犯罪概念之中,是有其深刻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也就是,在它們刑法里,犯罪概念基礎上是建立在“犯罪即罪惡”、“犯罪是反社會行為”這么定性分析觀念上面,通常沒有定量原因,“數量大小和情節(jié)輕重通常全部不作為犯罪組成要件”。

既然刑法中犯罪定義只存在著定性原因而不包含數量大小和情節(jié)輕重等定量原因,那么將“通常行政違法行為”這種一樣含有“社會危害性”輕微違法行為即“違警罪”或“輕罪”亦稱之為行政犯罪,也就和她們所采取刑事政策及文化底蘊相吻合。不過,中國情況則和之不一樣。中國一貫推行懲治和寬大相結合刑事政策,所以在犯罪種類要求上,“只有將那些危害相當嚴重行為作為犯罪來處理,危害性不嚴重行為全部由其它法律處理”。

從刑法中犯罪概念來看,中國刑法第13條“但書”要求“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其正面意思就是社會危害性達成一定程度才是犯罪,從而明確地把定量原因引進到犯罪通常概念之中。這是對刑法分則很多具體犯罪組成數量要件概括和抽象??梢?中國刑法關鍵是“數量刑法”,

所要求犯罪概念不僅包含著定性原因,還包含有定量原因,從而使得中國刑法中犯罪和外國刑法中犯罪在概念內涵和外延上全部是不一致。所以,在界定中國行政刑法中行政犯罪概念時,必需注意到中國刑法中犯罪概念含有定量原因,而不能將應處以行政處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和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混為一談,不加區(qū)分地全部歸屬于行政犯罪概念之中。

再從中國行政法立法及理論上來看,通常應科以行政處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全部統(tǒng)一要求在《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行政管理法規(guī)之中,且學理上并不稱之為“行政刑法”,相反它卻是被公認為屬于行政法中行政違法法。中國持行政法說學者盲目借鑒郭氏理論,試圖在中國建立和之相類似行政刑法,是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即使她們將行政違法深入分為通常行政違法和嚴重行政違法,而將行政刑法界定在嚴重行政違法領域,但又將這種嚴重行政違法制裁僅限于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所以其所界定行政刑法實質上依舊是一個行政違法法。假如是這么,就完全能夠取消行政刑法概念。所以,我們認為,不應將一切行政違法行為全部涵蓋于行政犯罪概念之中,即使是所謂“嚴重行政違法行為”,假如其制裁僅限于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也不應該歸屬于行政犯罪范圍之列。而只有這種行政違法行為嚴重程度達成了應受刑罰處罰程度,才是行政犯罪。

那么,這種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是否就僅屬于行政法意義上違法行為或行政法意義上“犯罪行為”呢?對此,郭氏回復是肯定,即認為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亦歸屬于行政法意義上違法行為而和刑法意義上犯罪行為存有本質區(qū)分。之所以如此,關鍵是因為她為了從實質上將行政犯和刑事犯絕然區(qū)分或分立開來,而將法和行政相對立起來做法所造成。我們認為郭氏這種做法亦有待商榷。正如邁耶(M.E.Mayer)針對郭氏依據目標和手段將法和行政對立起來見解指出,在國家活動被給予法秩序全部領域(包含行政領域),所使用手段是同一,即遵遵法規(guī)行動,故法和行政在手段上并不是對立;法益和公共福利也是一致,因為福利是國家及國民利益,是法所保護利益,它也是一個法益。比如,相關內亂罪刑法要求也含有促進公共福利目標,反之,要求將有咬人癖性狗套上口籠行政命令也是保護法益,故法和行政在目標上不是對立。

杜納(ZuDohna)則指出,郭氏“將法違反和行政違反對立起來結果,只能是否定法治理念,法治國特征就在于,全部行政行為必需證實自己是法行為?!?/p>

也就是說,對行政違反就是一個對法違反,其實質就是一個違法行為,含有和“刑事犯”相同違法性,當這種“行政違反”情節(jié)嚴重,組成一個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時,它在本質上更含有和“刑事犯”相同刑事違法性??梢?郭氏理論前提也是難以成立,不能為了區(qū)分行政犯和刑事犯,就完全否認二者共性,斷然割裂二者聯(lián)絡。實際上,“行政犯和刑事犯全部是犯罪,其實質要件是相同”。

所以,將應受刑罰處罰嚴重行政違法行為完全歸屬于行政法意義上違法行為而否認其和“刑事犯”相同刑事違法性,顯然是不正確。

(二)行政犯罪之行政違法性

和行政法說相反,刑事法說則認為,行政犯和刑事犯并無本質區(qū)分,二者全部是應該科處刑罰行為,全部屬于刑法意義上犯罪行為,即含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并依法應該負擔刑事責任行為。顯然,刑事法說在認識行政犯罪刑事違法性這一點上,較之行政法說前進了一大步。不過,刑事法說往往過分地強調行政犯和刑事犯共性而單純地從刑事法角度來界定行政犯罪,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欠妥。我們認為,既然是行政犯罪,就不能脫離“行政”一詞意義和范圍而單純界定它刑法屬性,不然就會使行政犯罪失去本身特點,甚至使其毫無存在價值。當然,在中國刑法中犯罪概念包含著數量大小和情節(jié)輕重等定量原因,使得犯罪和通常違法行為界限分明,而不能像外國刑法那樣稱通常違法行為為行政犯罪。不過,當行政違法行為嚴重程度達成了應受刑罰處罰程度而轉化為犯罪,則可稱之為行政犯罪。作為中國行政刑法界域行政犯罪也正是定在此種嚴重行政違法行為。盡管此種行政違法行為須含有刑事違法性和刑事可罰性時才能稱之為行政犯罪,不過它畢竟是行政違法向犯罪轉化結果,是其“刑事化”產物。既然行政犯罪以行政違法為前提,是由行政違法轉化而來,那么作為其原初屬性行政違法性就不可否認。

首先,行政犯罪之刑事可罰性,取決于行政法規(guī)范要求或行政機關行政決定。此即所謂“行政刑法之行政隸屬性或行政依靠性”。

這種行政隸屬性關鍵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概念界定之行政隸屬性,即行政犯罪組成要件中某一組成要件概念,必需隸屬于行政法規(guī)范來界定。比如,中國刑法第180條第3款和第4款分別要求:“內幕信息范圍,依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要求確定”,“知情人員范圍,依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要求確定”;第330條第3款要求:“甲類傳染病范圍,依據《中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務院相關要求確定”,等等。二是空白技術之行政隸屬性,指行政刑法中沒有明確要求行政犯罪組成要件,必需依靠行政法規(guī)范或行政機關法令來補充。在條文表述上通常為“違反××法規(guī)”、“違反××管理法規(guī)”,這里法規(guī)即行政法(包含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比如,中國刑法第322條要求:“違反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偷越國(邊)境,情節(jié)嚴重,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罰金。”這一條要求了罪名———“偷越國(邊)境罪”,要求了法定刑———“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罰金”,要求了組成要件中一個基礎要求———“情節(jié)嚴重”,但到底什么是偷越國(邊)境行為,則要依據相關國(邊)境管理法規(guī)來確定。三是阻卻違法之行政隸屬性,即因行政機關許可或核準而阻卻行政犯罪組成要件,反之才含有可罰性。比如,中國刑法第179條要求:“未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同意,私自發(fā)行股票或企業(yè)、企業(yè)債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有其它嚴重情節(jié),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處或單處非法募集資金金額1%以上5%以下罰金。”第336條要求:“未取得醫(yī)生執(zhí)業(yè)資格人非法行醫(yī),情節(jié)嚴重,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處3年以上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處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未取得醫(yī)生執(zhí)業(yè)資格人私自為她人進行節(jié)育復通手術、假節(jié)育手術、終止妊娠手術或摘取宮內節(jié)育器,情節(jié)嚴重,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處3年以上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造成就診人死亡,處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钡鹊?。這些條文中所要求“未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同意”、“未取得醫(yī)生執(zhí)業(yè)資格”等,均說明行政機關許可或同意可阻卻行為違法性,反之才組成行政犯罪。以上行政犯罪之行政隸屬性或行政依靠性充足說明,要組成行政犯罪首先必需違反行政法,只有既違反行政法,同時又符合行政刑法規(guī)范尤其要件,才能組成行政犯罪,此即行政犯罪雙重違法性,而不僅限于刑事違法性。而且這種行政隸屬性也是有其產生客觀原因,這就是,“第一,刑法以鎮(zhèn)壓(犯罪)性為主,而行政法含有事前預防性;前者被動性,后者主動性,所以刑法通常不具彈性。第二,行政隸屬使得刑法含有彈性,因行政機關可隨社會需要而修正。第三,行政隸屬可很快速適應社會變遷(專門性、技術性),簡化刑事訴訟之繁瑣?!?/p>

其次,行政犯罪含有行政法上可罰性。盡管僅受行政處罰通常行政違法行為不是行政犯罪,而只有當行政違法行為嚴重程度達成了應受刑罰處罰程度時才是行政犯罪,但這并不能否認對這種嚴重行政違法行為亦應給予行政處罰或行政處分。相反,對行政犯罪合并適用行政處罰和刑罰處罰是完全必需。這是因為行政處罰和刑罰處罰是兩種形式和功效均不相同法律責任。這兩種責任在形式和功效上差異性決定了二者合并適用,能夠相互填補各自不足,以全方面消除行政犯罪行為危害后果。比如,對偷稅、抗稅犯罪人,僅僅追究其刑事責任,給刑罰處罰,并不能挽回犯罪人給國家造成損失及其應負擔法定義務,還必需由相關行政機關追究其行政責任,責令其補繳稅款,吊銷其營業(yè)執(zhí)照等。再如,對制造、銷售假藥犯罪人,除了追究其刑事責任,給刑罰處罰之外,還必需輔之以合適行政處罰———吊銷其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不然不足以消除和預防其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危害后果。又如,對利用職務進行犯罪國家工作人員在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追究其行政責任,給免職、開除等行政處分,對預防其重新利用職務再危害社會,無疑起關鍵作用。同時,對于一切犯罪尤其是行政犯罪全部一律只采取刑罰處罰這種最嚴厲法律制裁也不利于實現(xiàn)刑法謙抑性。主張刑罰謙抑,反對刑罰膨脹不僅為當今世界各國所普遍提倡,也是中國刑事立法基礎思想之一,它和中國一貫所推行懲治和寬大相結合刑事政策亦是相一致。所謂刑法謙抑性是指“刑法應依據一定規(guī)則控制處罰范圍和處罰程度”。

那么依據什么具體規(guī)則來實現(xiàn)刑法謙抑性,即在含有什么條件時才動用刑罰呢?中國有學者指出,“作為對危害行為反應,刑罰應該含有沒有可避免性”,這是實現(xiàn)刑法謙抑性關鍵規(guī)則之一;假如動用刑罰“無效果”、“可替換”或“太昂貴”,就說明不含有刑罰之無可避免性。

我們認為,對于行政犯罪這一原本屬于行政法領域危害行為或是由行政違法轉化來犯罪行為,在處理上仍應主動推展行政作為,通常采取行政處罰等行政方法就能夠達成預防和制裁犯罪目標,就應該盡可能適用行政處罰等行政方法而慎用刑罰,這是和刑法謙抑性標準相一致。反之,對一切行政犯罪全部用刑罰去處罰,無異于把刑罰看成一個包治百病良藥而加以濫用,不注意癥候和藥量,配方和時機??偠灾?我們在強調行政犯罪應受刑罰處罰性同時,也有必需重視其所含有行政可罰性。而行政犯罪這種行政可罰性正是以其含有行政違法性為前提,基于它首先是一個行政違法行為,而作為這種行政違法之法律責任,才有可能給予行政處罰,不然,即使有必需也不得為之。

另外,同一般刑事犯罪相比,行政犯罪還含有較弱反倫理性。即使行政犯罪和一般刑事犯罪在總體層面上全部是含有社會危害性行為,出于國家需要將其要求為犯罪,不過國家需要有很多內容和側面。相對而言,懲處一般刑事犯罪關鍵是滿足倫理道德方面國家需要,而處罰行政犯罪則關鍵是滿足行政管理方面國家需要。這就是說,行政犯罪要求關鍵是國家為了維持行政管理秩序,達成行政管理目標現(xiàn)實需要而設置,含有顯著功利目標,而較少帶有傳統(tǒng)刑事犯罪中強烈倫理否定評價色彩。深入說,國家要求行政犯罪并不一定考慮大家事先對這種行為道德評價,而關鍵考慮這種要求是否為實現(xiàn)行政管理目標所需要;有些行為雖被要求為行政犯罪,但大家可能并不認為它們是違反倫理。比如,某山區(qū)自古以來大家就自由地進行狩獵,沒有些人認為在此山區(qū)狩獵是違反倫理規(guī)范行為。但國家為了保護、發(fā)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tài)平衡,要求嚴禁在此山區(qū)狩獵、情節(jié)嚴重要追究刑事責任。即使有些人違反要求狩獵,情節(jié)嚴重組成犯罪,這里大家也不一定進行否定倫理評價。所以,這時倫理評判并不是行政犯罪成立前提,也不是決定行政犯罪成立標準。當然,倫理道德觀念也是在改變。某種行為過去并不違反倫理道德,但法律將其要求為犯罪后,肯定對大家倫理道德觀念產生影響,使大家逐步認識到這種行為危害性質,從而產生并形成不得實施該行為倫理道德觀念。

但這需要一個很長過程,并不能說明行政犯罪一開始成立就含有反倫理非難性,國家實現(xiàn)行政管理需要不僅是行政犯罪得以產生而且也是其長久存在依據。正是因為行為人行為和這種國家行政管理需要相違反,侵害了正常行政管理秩序即違反了行政法,而非和大家倫理道德觀念相沖突才被要求為行政犯罪。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行政犯罪之行政違法性亦是客觀存在。

以上行政犯罪組成要件上行政隸屬性、法律責任上行政可罰性及行為評價上較弱反倫理性,全部表現(xiàn)了行政犯罪之不一樣于一般刑事犯罪行政違法性。對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給予認可,并加以足夠重視和研究。

據此,我們認為,在中國,對行政犯罪之違法性科學界定,應從行政法和刑事法雙重層面,全方面考慮其“行政”和“犯罪”方面雙重違法性。也就是說,行政犯罪違法性應該包含兩個層次:首先是違反了行政法規(guī)范,其次是因為情節(jié)嚴重又違反了刑事法規(guī)范。僅僅違反了行政法規(guī)范行為,是通常行政違法行為,不組成行政犯罪;單純違反了刑事法規(guī)范而沒有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行為,是一般刑事犯罪行為,也不可能是行政犯罪行為,所以,既不能將行政犯罪等同于行政違法行為而否認其所含有刑事違法性,也不能僅僅強調其刑事違法性而忽略其行政違法性,它實質上是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相交叉而形成一個含有雙重違法性行為。三、行政刑法法律定性和學科定位

行政刑法定位,既包含到行政刑法到底是屬于行政法還是屬于刑法,抑或二者兼具這一基礎法律定性問題,也包含其在學科上能否作為法學體系中一門獨立分科這一學科定位問題。當然,法律定性是學科定位必需前提,學科定位又是法律定性肯定結論和最終究宿,二者之間有著緊密聯(lián)絡,能夠說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

(一)行政刑法法律定性

如前所述,要科學地處理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到底是屬于行政法還是屬于刑法,抑或二者兼具這一基礎法律定性問題,就必需首先對作為行政刑法界定行政犯(或行政犯罪)性責問題作出正確界定。依據上述對這一問題研究,行政刑法所界域行政犯罪實質上是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相交叉而形成一個含有雙重違法性行為。既然如此,那么我們就應將行政刑法界定在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交叉區(qū)域,亦即行政法和刑法交叉部位。所以,我們認為,行政刑法實際兼容了行政法和刑法雙重性質,是一個特殊含有雙重性法律體系。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行政刑法才有“行政”和“刑法”之名,而既非單純地屬于行政法性質,亦非純粹地屬于刑法范圍。

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兼具行政法和刑法雙重性質,這除了從根本上是由其所界定行政犯罪雙重屬性所決定之外,還從具體上也是由其所要求制裁、表現(xiàn)形式、實施機關和程序、和受支配指導原理等方面雙重屬性所決定。然而,如前所述,中國學者在敘述各自所主張行政法說和刑事法說時,卻往往片面地強調其行政法屬性或刑事法屬性,從而造成它們在這些方面上也全部存在著分歧。如在行政刑法所要求制裁或法律責任上,行政法說認為“行政刑法所要求制裁(也即所謂行政刑罰)是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這和刑法所要求刑罰是有本質區(qū)分”,而刑事法說則認為,行政刑法只能限于法律責任為刑事責任法律規(guī)范;在行政刑法淵源或表現(xiàn)形式上,行政法說認為“行政刑法法律淵源通常全部是行政法規(guī)范,或分散在行政法律體系各個分支部門,或集中表現(xiàn)為‘行政刑法典’”,而刑事法說則認為“中國行政刑法規(guī)范是分散在刑法典、單行刑法和行政法律刑事責任條款中”,而這些條款全部屬于刑法范圍;在行政刑法執(zhí)法機構及適用程序上,行政法說認為行政刑法執(zhí)法機構為行政機關而非司法機關,它適用行政程序而非刑事訴訟程序,而刑事法說主張則相反;在行政刑法指導原理上,行政法說認為行政刑法受行政法原理支配,而刑事法說則主張行政刑法應受刑法原理支配。我們認為,這些見解全部是有待商榷。為了深入認識行政刑法法律性質,我們有必需對此作些具體分析,以澄清理論上分歧。

首先,從法律責任或制裁性質上來看,行政刑法所要求應該是行政犯罪行為所引發(fā)法律責任或制裁。而如前所述,行政犯罪是含有雙重違法性行為,這種雙重違法性決定了其法律責任雙重屬性即對行政犯罪既要追究行政責任又要追究刑事責任。所以,行政刑法應該是要求雙重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法律規(guī)范。中國持行政法說學者將行政刑法界定為相關行政懲戒或行政刑罰法律規(guī)范,而持刑事法說學者又將行政刑法限定為法律后果為刑事責任法律規(guī)范,全部是片面。值得指出是,中國持行政法說學者在這里還認為“行政刑罰”是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而和刑法所要求刑罰有著本質區(qū)分,這似乎也有誤解。在國外,很多學者將違反行政法行為制裁方法統(tǒng)稱為行政罰;行政罰又深入分為行政刑罰和行政秩序罰。所謂行政刑罰,是指對于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者科以刑法上所定刑名制裁;行政秩序罰,則是指對于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者科以刑法上所定刑名之外制裁。

顯然,行政刑罰在本質上仍應歸于刑法所要求刑罰范圍,而不能和“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相混同。

其次,就行政刑法法律淵源而言,即使行政刑法規(guī)范分散于刑法典、單行刑法和多種行政法律之中,但它既不一樣于通常行政法律規(guī)范,也不一樣于通常罪刑規(guī)范。從行政刑法規(guī)范結構上來看,因為行政犯罪既違反了行政法,又違反了行政刑法規(guī)范,這就造成行政刑法規(guī)范中法律后果部分含有本身特點,即很多行政刑法規(guī)范在法律后果部分除要求刑事責任以外,還同時要求按行政法追究行政法律責任。如《中國食品衛(wèi)生法》第39條要求:“違反本法要求,生產經營不符合衛(wèi)生標準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它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在生產經營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有本條所列行為之一,吊銷衛(wèi)生許可證。”該條文就是經典適例。當然,法律對行政犯罪雙重責任往往并非要求在同一個條文之中,但這并不能否定行政刑法規(guī)范上述特點。因為,在法理上,“法律規(guī)范”和“法律條文”是有區(qū)分。法律條文只是法律規(guī)范表述形式,而不是法律規(guī)范同義語。通常情況下,組成一個法律規(guī)范全部要素是經過數個法律條文加以表述,有時,其中一個要素也可能分別見諸于不一樣法律條文,而且,法律規(guī)范諸要素分散于不一樣法律文件之中,甚至跨越兩個以上法律部門現(xiàn)象,也是存在。

就行政刑法規(guī)范而言,通常情況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認為從整體觀念看,行政刑法規(guī)范在法律后果部分既包含刑事責任也包含了行政責任,是一個特殊,雙層次法律規(guī)范。上述持行政法說學者認為“行政刑法法律淵源通常全部是行政法規(guī)范”見解,和上述持刑事法說學者將行政刑法規(guī)范等同于“刑事責任條款”做法,顯然全部是欠妥。

再次,從行政刑法執(zhí)法機構和適用程序上來看,我們認為,對于行政犯罪所引發(fā)刑事責任應由司法機關適用刑事訴訟程序給予追究,而對于其所引發(fā)行政責任則應由行政機關適用行政程序給予裁決。故不能斷定行政刑法執(zhí)法機構僅僅為行政機關或僅僅為司法機關,也不能片面認為它僅僅適用行政程序或僅僅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而且,在行政刑罰適用上,這兩種程序往往交叉牽連在一起,所以行政刑法關鍵任務和目標應是怎樣處理這兩個方面程序交叉牽連關系,以使得這兩種程序有機地協(xié)調、銜接起來問題。

最終,在行政刑法指導原理上,既然行政刑法要包含到行政機關怎樣適用行政程序來裁決行政責任問題,那么它理應受行政法原理支配,同時行政刑法還要包含到司法機關怎樣適用刑事訴訟程序來追究行政犯罪行為刑事責任問題,所以它又應受刑法原理支配。離開行政法原理指導或是刑法原理指導,全部會有礙于行政刑法健康發(fā)展,和行政刑法領域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等工作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兼具行政法和刑法雙重性質,而不應只歸屬于其中之一。據此,我們認為,能夠給行政刑法作以下科學界定:所謂行政刑法是指國家為了實現(xiàn)維護和分配公共利益行政目標,將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同時又觸犯國家刑律行為要求為行政犯罪行為,并追究其法律責任法律規(guī)范總稱。其中,所謂“行政犯罪行為”既不一樣于通常行政違法行為也有別于一般刑事犯罪行為,而是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相交叉而形成一個含有雙重違法性行為。所謂“法律責任”是這種含有雙重違法性行政犯罪行為所引發(fā)一個特殊雙重法律責任,可稱之為“行政刑法責任”,亦和單純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不一樣。所謂“法律規(guī)范”即行政刑法規(guī)范,也是一個特殊、雙層次法律規(guī)范,而不一樣于通常行政法律規(guī)范和通常罪刑規(guī)范。

(二)行政刑法學科定位

在明確了行政刑法法律定性以后,還必需深入研究行政刑法學科定位,認為行政刑法指明研究方向和發(fā)展前途。然而,在現(xiàn)在相關行政刑法論著中,明確地對行政刑法學科屬性作出界定并不多,更談不上對其作深入研究。只不過,從這些論著中隱約地能夠覺察,多數學者認為,既然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屬于行政法或是刑法性質,那么它在學科上理應屬于行政法學或刑法學隸屬學科或分支學科。當然,也有少數學者主張行政刑法在學科上應含有獨立性,并明確地指出:“行政刑法應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從行政法和刑法結合部走向獨立,在中國法學體系中自立門戶?!?/p>

我們認為,應該將行政刑法作為一門獨立交叉學科來研究,這不僅是可能,而且也是很有必需。

1.將行政刑法作為一門獨立交叉學科,這是由其固有法律性質所決定。如前所述,行政刑法在法律上兼容了行政法和刑法雙重性質,這就決定了,首先行政刑法不能僅僅關注其行政法屬性而單純從行政法學角度來加以研究,假如將行政刑法隸屬于行政法學之中,那么它所包含到刑法問題就會被忽略;其次行政刑法也不能僅僅關注其刑法屬性而單純從刑法學角度來加以研究,假如將行政刑法隸屬于刑法學之中,那么它所包含到行政法問題又會被漠視。所以,我們認為,不應將行政刑法歸屬于行政法學或刑法學隸屬學科或分支學科,而應作為一門獨立交叉學科來加以研究。

同時,行政刑法性質上“雙重性”,使得其內容上展現(xiàn)出“交叉性”、“邊緣性”和“綜合性”,這些法律屬性愈加說明其學科上應含有“獨立性”。就行政刑法所要求行政犯罪行為而言,因為這種犯罪行為含有行政依靠性,所以在對這種犯罪行為進行定罪量刑時,不僅包含到相關刑法規(guī)范,還要以對應行政法規(guī)范為依據,也就是說,它必需分別包含刑法和行政法這兩個門類法律規(guī)范部分內容,但又并不囊括這兩個門類法律規(guī)范全部內容,此即其內容上“邊緣性”或“交叉性”;同時,它也不只是這兩個門類法律規(guī)范全部內容簡單相加或是它們總和,而是這兩個門類法律規(guī)范部分內容有機統(tǒng)一或它們綜合,此即其內容上“綜合性”。從行政刑法所要求行政刑法責任來看,這種法律責任不僅同時涵蓋著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這兩種法律責任,而且是二者有機統(tǒng)一,而并非二者簡單相加或它們總和。這是因為實際情況復雜,對行政犯罪行為責任追究形式有時會出現(xiàn)不能同時適用或無須同時適用這兩種責任形式情況。如作為行政責任形式拘留和作為刑事責任形式徒刑,作為行政責任形式罰款和作為刑事責任形式罰金,不管從她們功效來看,還是從實際操作上講,這二者均無同時適用之必需。所以,在對行政犯罪行為具體適用行政刑法責任時必需要注意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這兩種責任形式銜接,并遵照一定規(guī)則,從而使行政刑法責任成為一個有機統(tǒng)一整體。這也充足表現(xiàn)出行政刑法內容上“交叉性”、“邊緣性”和“綜合性”。行政刑法這些法律性質表明行政刑法和行政法和刑事法之間存在著多方面錯綜、交叉和滲透,說明行政刑法在學科上和行政法學和刑事法學之間既含有緊密聯(lián)絡,同時又有著顯著區(qū)分,不能簡單地將其整體全盤納入單一行政法學或是刑事法學之中,而應該將其作為一個新門類給予獨立出來專門研究。正如自然科學中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物理化學等等,它們全部是科技發(fā)展過程中相繼出現(xiàn)新獨立學科,盡管它們各自和原有單一生物、化學或物理學科有著極其親密關系,不過不能簡單地分別把它們整體全盤納入原有單一生物、化學或物理學科。誠然,根據傳統(tǒng)法學分科,通常將法學分為“法學本科和法學邊緣學科”,其中“法學邊緣學科”,通常僅指法學和自然科學或其它社會科學之間形成部分學科,如法醫(yī)學、法律統(tǒng)計學、法律教育學、法律社會學、法律經濟學、法律心理學等等;而并不包含“法學本科”系統(tǒng)內部各部門法學之間學科交叉問題。但我們認為,各部門法學之間所形成獨立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卻是實際存在,比如國際經濟法學就是一個多門類、橫跨多個部門法學學科邊緣性綜合體,經濟法學、環(huán)境法學等實際上也橫跨了多個部門法學學科,而盡管對于它們能否作為獨立部門法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人懷疑,但對于它們在學科上“獨立性”卻基礎上取得了較為一致認識。所以,它們在學科建設上,并沒有拘泥于傳統(tǒng)法學分科,反而表現(xiàn)了法學分科創(chuàng)新。就行政刑法而言,其內容上“交叉性”、“邊緣性”和“綜合性”,并非人為任意湊合,而是其內容本身極其錯綜復雜這一客觀存在忠實反應,也是對其中復雜法律問題給予綜合處理現(xiàn)實需要。面對這種客觀現(xiàn)實,行政刑法也不宜拘泥于法學傳統(tǒng)分科,把實際上由行政法學、刑事法學等多門類法學交錯和相互滲透而組成這一邊緣性綜合體,全盤納入其中某個單一傳統(tǒng)分科狹窄框架,視為該單一分科簡單分支,進行純概念論證;或,把這一有機邊緣性綜合體,加以人為地割裂,分別納入各個傳統(tǒng)分科,進行相互隔絕東鱗西爪、純學理探討。恰恰相反,作為現(xiàn)代法律學人,理應依據這一邊緣性綜合體本身固有本質和特點,堅持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科學方法,嚴格根據其原來面貌和現(xiàn)實需要,打破法學傳統(tǒng)分科界限,對原先分屬行政法學、刑事法學等多個法學門類相關法律規(guī)范,進行跨學科綜合研究和探討。只有這么,才能切實有效地處理多種理論問題和實務問題。

2.將行政刑法作為法學體系中一門獨立分科,含有獨立研究對象。學科劃分和部門法劃分是不一樣,后者關鍵是以有沒有作為調整對象特殊社會關系或一定層次利益關系為標準,

而前者則通常看有沒有獨立研究對象,沒有特殊調整對象但有獨立研究對象也可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以比較法學為例,它“既沒有所調整社會關系,也沒有用以調整一定社會關系法律規(guī)則,不過它有自己特有研究對象,即不一樣國家法律”,所以,它“不僅是法學研究一個方法,而且是一門獨立學科”。

所以,學科劃分也不應該拘泥于有沒有特殊調整對象,而應該以其有沒有自己特有研究對象為標準。所以,我們認為,假如含有自己獨立研究對象和特殊學科體系,“法學本科”系統(tǒng)內部各部門法學之間是能夠形成獨立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而將行政刑法作為一門橫跨行政法學和刑法學這兩個部門法學獨立交叉學科,是有其獨立研究對象和特殊學科體系。就研究對象而言,行政刑法能夠也應該獨立研究行政法和刑法交叉、互動和協(xié)調關系。

第一,行政法和刑法交叉關系。這種交叉關系關鍵是因為作為行政刑法界域行政犯罪行為含有雙重違法性所引發(fā),它也集中表現(xiàn)在這一點上。如前所述,當同一行為既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又觸犯刑事法規(guī)范時即組成一個行政犯罪行為,它同時含有行政違法性和刑事違法性,是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交叉混合。這種交叉混合現(xiàn)象在實踐中是廣泛存在。比如,在行政管理實踐中,時有發(fā)生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實施職務時違法限制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中和行政機關相對應另一方當事人)人身自由等情況;這些行為從行政違法性看,應屬于行政機關違法具體行政行為,而從刑事違法性看,則實施者即公務員個人又符合刑法要求非法拘禁罪犯罪組成,應屬非法拘禁犯罪,由此引發(fā)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交叉混合。而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又是分別由行政法規(guī)范和刑事法規(guī)范所要求,且要分別依據行政法和刑事法所要求法律渠道給予處理,由此又深入引發(fā)行政法和刑法交叉,需要從它們相交叉角度來加以研究。

然而,長久以來,因為中國行政法學和刑事法學往往只單純地從一個角度來分別研究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而全部不注意研究它們交叉關系,所以,對上類例子處理,司法實踐常有完全不一樣結果:或將其認定為是行政機關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實施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方法),只由行政機關負擔行政違法責任,行政機關中對有意關押負有主管和直接責任公務人員,如作出決定領導人員和實施人員并未被認定是犯罪(非法拘禁罪);或僅僅認定為是行政機關公務人員個人犯罪行為(非法拘禁罪),只由個人負擔刑事責任,行政機關則不被追究行政違法責任。和此相類似行為,還有在職務活動過程中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對行政相對人毆打、欺侮行為,毀損公私財物行為,侵犯公民通信自由行為等等。這表明,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違法實施某一行政職權行為時,大家或單從該行為行政違法性看問題,忽略了其中可能包含犯罪性質,結果是使違法具體行政行為掩蓋了犯罪行為,違法具體行政行為雖被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方法給予了處理,但犯罪行為卻逃避了法律制裁;或單從該行為刑事違法性看問題,忽略了其中行政違法性質,結果又使犯罪行為掩蓋了違法具體行政行為,犯罪行為雖得到了追究,但違法具體行政行為卻未被認定和負擔法律責任。由此形成司法實踐中完全不一樣法律后果。這無疑在理論上是不科學,也于實踐上是十分有害。

實際上,不管是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違法具體行政行為和實施職務犯罪行為,還是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行為和相關犯罪行為,全部可能相伴而生。對于相對人而言,違反行政法行為和部分相關犯罪行為在組成上幾乎相同,二者只有程度差異,即情節(jié)、后果嚴重就是犯罪,而只要行為已經組成犯罪則肯定違反行政法。對于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來講,其犯罪行為只要含有法定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等諸組成要件即成立,而其違法具體行政行為則只要求違法行使行政職權和對相對人產生行政法后果便可認定。當它們同一行為同時含有這兩類行為條件且不相互排斥時,就可能發(fā)生交叉混合情況。這種交叉使行政犯罪認定比通常行政違法和一般刑事犯罪變得更為復雜,但假如不能正確識別其行為不一樣性質,就又會形成實踐中完全不一樣法律后果,從而不能對其加以充足、有效地制裁。所以,由行政刑法對其加以專門、獨立研究是完全必需。

當然,行政法和刑事法交叉關系還具體表現(xiàn)為作為行政犯罪之雙重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之間交叉牽連,和作為適用這雙重法律責任之程序行政程序、行政訴訟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之間交叉混合等。這些交叉關系全部有必需由行政刑法加以專門、獨立研究,而非單從行政法或刑事法角度加以研究就能處理得了。

第二,行政法和刑法互動關系。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之間在靜態(tài)上呈交叉狀態(tài),但受“除罪化”和“犯罪化”思潮影響,它們在動態(tài)上又是相互轉化,從而引發(fā)行政法和刑法之間交互運動。假如說行政法和刑法交叉關系組成了行政刑法之靜態(tài)上研究對象話,那么行政法和刑法之間互動關系則應該成為行政刑法之動態(tài)上研究對象。

當今國際上流行“除罪化”,往往就是將刑事違法轉化為行政違法。亦即立法者將法律原來要求犯罪認為沒有繼續(xù)存在必需而把該行為從法律要求中撤銷,使其正當化或行政違法化一個運動。西方國家非犯罪化內容之一就是違警罪非犯罪化。聯(lián)邦德國在1975年進行一項改革中排除了違警罪刑事犯罪性質,把違警罪只視為通常對法規(guī)違反,所以只處行政罰款,而不處刑事罰金。葡萄牙進行了一樣革新,意大利也受到很大影響。

“犯罪化”則是和“除罪化”同時刑法觀念。刑事范圍不停將部分新形式危害行為納入,同時將部分傳統(tǒng),已無多大危害性行為剔出?,F(xiàn)代西方經濟刑法膨脹,就是犯罪化實例。和“除罪化”趨勢對應,原來屬于刑事犯罪行為隨之不停地轉化為行政違法行為,這實際上就是刑法行政化,可稱之為“行政化刑法”。和“犯罪化”趨勢對應,原來屬于行政違法行為則隨之不停地轉化為刑事犯罪行為(行政犯罪行為),這實際上又是行政刑法化,可稱之為“行政性刑法”。而“非犯罪化”和“犯罪化”趨勢往往是雙向,所以行政法和刑法之間又是交互轉化和運動。因為行政違法和刑事犯罪相互轉化肯定會造成它們之間交叉領域擴大或縮小,所以行政法和刑法這種互動關系直接影響著行政刑法調整范圍或界域。在此意義上,能夠說行政刑法就是行政法和刑法互動,是“行政化刑法”和“行政性刑法”交叉混合,這種互動關系由此也組成了行政刑法獨具特色一個研究對象,它研究對于立法上科學地劃定行政法和刑法調控范圍含有主動意義。

第三,行政法和刑法協(xié)調關系。有交叉又必有銜接,需要協(xié)調。不管從行政法和刑法靜態(tài)上交叉關系來看,還是從行政法和刑法動態(tài)上互動關系,或是“行政化刑法”和“行政性刑法”交叉關系上來看,全部存在著行政違法和行政犯罪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存在著作為行政犯罪之雙重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和作為適用這雙重法律責任之程序行政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等。這些銜接和協(xié)調實際上也就是行政法和刑法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它們也全部需要行政刑法來給予處理和專門研究。

3.將行政刑法作為法學體系中一門獨立分科,也有其特殊學科體系?;谇懊鎸π姓谭ㄐ再|認識及其研究對象界定,我們認為,行政刑法在學科上能夠由“行政刑法序論”、“行政刑法本論”和“行政刑法分論”三大部分和內容組成其特有學科體系。其中,“行政刑法序論”關鍵研究行政刑法理論界定、歷史發(fā)展等內容;“行政刑法分論”關鍵是分別研究行政主體行政犯罪、國家公職人員行政犯罪和行政相對人行政犯罪;而“行政刑法本論”是行政刑法主體部分,也是最能表現(xiàn)其學科特色一部分,它關鍵應該從微觀、靜態(tài)和動態(tài)三個方面分別研究行政刑法規(guī)范、行政犯罪行為和行政刑法責任、行政化刑法和行政性刑法。

行政刑法規(guī)范,是指具體要求行政犯罪行為及其所引發(fā)法律責任多種規(guī)范。如前所述,行政刑法規(guī)范既不一樣于通常行政法律規(guī)范,也不一樣于通常罪刑規(guī)范,而是一個特殊、雙層次法律規(guī)范。獨立地研究行政刑法規(guī)范,有利于正確地把握行政刑法規(guī)范特殊組成,也有利于正確開展行政刑法領域立法、執(zhí)法和司法等工作。對行政刑法規(guī)范研究,實質上就是從微觀上研究行政法和刑法交叉、互動和協(xié)調關系。

行政犯罪,是指違反行政法規(guī)范,同時情節(jié)嚴重又觸犯了國家刑律行為;行政刑法責任則是指國家從法律上對行政犯罪行為所作一個否定性評價和訓斥,是行政犯罪所引發(fā)雙重法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有機統(tǒng)一。研究行政犯罪行為和行政刑法責任,不僅要研究它們特殊屬性,更關鍵是要研究行政違法和行政犯罪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作為行政刑法責任形式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之間在適用方法上銜接和協(xié)調,和作為適用這雙重法律責任之程序行政程序和刑事訴訟程序之間銜接和協(xié)調。這實質上就是從靜態(tài)上研究行政法和刑法交叉和協(xié)調關系。

行政化刑法就是刑法行政法化問題,行政性刑法則是行政法刑法化問題。這實質上就是從動態(tài)上研究行政法和刑法互動和協(xié)調關系。

另外,在行政刑法本論部分也要研究行政刑法特有立法標準、立法方法、立法技術和定罪量刑規(guī)則。

我們認為,以上三個部分及其研究內容,基礎上能夠組成一個含有內在邏輯結構且又適應行政刑法立法和司法實踐需要科學合理行政刑法學科體系,這種體系也充足表現(xiàn)出了行政刑法不一樣于行政法和刑法學科特色。

4.將行政刑法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研究,還是理論和現(xiàn)實需要,有著關鍵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從理論上來看,將行政刑法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研究,有利于行政刑法學科發(fā)展,并為行政刑法研究指明方向。因為現(xiàn)在中國多數學者將行政刑法定性為行政法而完全納入行政法學研究范圍,或將行政刑法定性為刑法而完全納入刑法學研究范圍,從而造成行政刑法很多問題全部得不到全方面研究,使得行政刑法研究實際上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