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錄_第1頁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錄_第2頁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錄_第3頁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錄_第4頁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教學背景“做負責任的人”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的內容,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承擔責任的意義,同時在面對可選的責任時,學會做出合理的選擇。考慮到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還不夠成熟,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責任,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旨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理念,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以案例分析、社會熱點結合教材資料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參與,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感受責任的重要性,體驗責任的社會價值。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懂得承擔責任的意義,了解錢學森、雷鋒、甘祖昌、龔全珍等無私奉獻者的事跡,認識到他們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xiàn)。2.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符合社會主流道德觀念的選擇。3.培養(yǎng)學生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責任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以個人得失為衡量標準,而以社會的需求和國家利益為導向,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承擔責任的意義和重要性,讓學生了解錢學森、雷鋒、甘祖昌、龔全珍等無私奉獻者的事跡,認識到他們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教學難點:學會做出合理的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使其明確在面對非自愿選擇而應該承擔的責任時,應選擇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的道理。四、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一課程導入視頻導入:教師播放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的視頻短片,簡單介紹錢學森的生平,展示他在美國留學的經(jīng)歷,以及他在1955年決定回國參與我國國防建設的事跡。學生活動:觀看視頻,了解視頻中的關鍵信息。播放完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美國生活條件那么好,甚至給出高薪要留住錢學森,為什么錢學森仍然要選擇回國?”邀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和自己的理解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教師:錢學森選擇回國對他個人和社會有什么影響?他在回國的過程中遭受了哪些阻撓?最終又得到了什么回報?他的選擇體現(xiàn)了怎樣的精神品質?學生活動:根據(jù)教師的提示,進一步分析錢學森的選擇。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點評,引出課程主題“做負責任的人”。(設計意圖:通過播放錢學森的視頻短片,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負責”的思考,讓學生初步認識到不言代價與回報而無私奉獻的人的價值,同時為后續(xù)的教學內容做好過渡。)★環(huán)節(jié)二內容教學活動1:閱讀材料,思考問題白求恩是加拿大的一位醫(yī)生,他在1938年來到中國,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長期在華北、華中等地為傷員和百姓治病,不分晝夜、不辭辛苦地救死扶傷。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shù)的中外友人。1939年白求恩因細菌感染去世。他的遺體被埋葬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白求恩陵園,其遺物也被珍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成為中加友誼的見證。教師(引導):根據(jù)歷史資料,白求恩的祖國加拿大在二戰(zhàn)時期主要奉行的是中立政策,而面對素未謀面的中國人民為什么他會不遠萬里地投入中國的抗戰(zhàn)事業(yè)呢?學生1:白求恩之所以不遠萬里投入中國的抗戰(zhàn)事業(yè),是因為他具有高尚的醫(yī)德,他深知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愿意盡自己所能去減輕這種痛苦。學生2:白求恩覺得,中國對抗擊法西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在祖國的安逸生活,選擇了萬里之外的中國戰(zhàn)場,用自己的醫(yī)學知識拯救了無數(shù)的生命。教師(引導):大家說得都不錯,那么大家認為白求恩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嗎?為什么?學生1:我認為白求恩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他在了解到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艱難困苦后,毅然決定遠赴中國。他不分晝夜、不辭辛苦地工作,這種對生命、對反法西斯事業(yè)的負責態(tài)度讓人深感敬佩。學生2:我也覺得白求恩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他對待每個病人都如同對待自己的親人一般,即使在最艱難的環(huán)境下,他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職責。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教師(總結):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我們應該學習白求恩醫(yī)生這種無私奉獻、勇于擔當?shù)木瘢瑢⑦@種精神應用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設計意圖:閱讀材料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跡并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內涵。學生討論白求恩的責任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活動2:閱讀材料,討論問題有一次,雷鋒從安東回家。他在轉車的途中看見一位老大娘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在車站行走,雷鋒連忙走上前問道:“大娘,您到哪兒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趕忙把大娘的行李接到手里,攙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您到撫順?!崩卒h在路上得知,大娘只有兒子的地址,卻對當?shù)氐那闆r并不熟悉,看著大娘急切的神情,雷鋒應諾一定幫大娘找到兒子。到了撫順,雷鋒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大娘用地圖找了兩個多小時,最終母子得以團聚。母子一見面,老大娘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位解放軍,要不然,還找不到你呢!”母子倆一再感謝雷鋒,雷鋒卻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苯處熞龑В和瑢W們,雷鋒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早有耳聞,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雷鋒為什么會熱衷于做好事?又為什么會將其稱為應該做的事呢?學生1:我覺得雷鋒熱衷于做好事,是因為他內心充滿了責任感。他覺得,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義務。他將做好事稱為“應該做的事”,是因為在他看來,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學生2:雷鋒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他有著高尚的道德品質。他視助人為樂為自己的天職,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教師:大家回答得都很不錯,那么大家思考一下,如果雷鋒當時在執(zhí)行任務,他還會幫助這位老大娘嗎?為什么?學生3:我認為,即使雷鋒當時在執(zhí)行任務,他仍然會幫助這位老大娘,因為雷鋒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學生4:我也認為雷鋒會幫助老大娘。雖然任務重要,但雷鋒深知人民的利益更重要。他會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盡可能地幫助老大娘,他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教師總結:很好,看來大家都對“責任”二字有了一定的認識。(設計意圖:本次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雷鋒精神中的責任感與助人為樂的品質。雷鋒幫助老大娘的故事,能夠在學生心中播下關心他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種子。)活動3:閱讀教材第73頁“閱讀感悟”,思考問題:(1)甘祖昌、龔全珍夫婦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2)除了這些故事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事跡?對于這些行為,你有什么想說的嗎?請以“我心中的無私奉獻者”為題撰寫一篇感想,闡述你心中的無私奉獻者是誰,他(她)做了什么事情,體現(xiàn)了什么精神品質。(3)你對他(她)的事跡有什么感受,你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交流問題,教師在班級中巡查,傾聽學生的交流,進行引導:學生1:我覺得他們是誠實守信的人,他們承諾要將果樹種滿山野,要讓百姓糧草豐收,甚至將這份承諾傳遞給自己的后人,這種精神令人敬佩。教師:那大家想一想,這種信守承諾是不是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xiàn)呢?學生1:好像是的。甘祖昌、龔全珍夫婦不僅對自己負責,還對鄉(xiāng)親們和社會負責。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承諾,讓鄉(xiāng)親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也讓我更明白了責任的重要性……(設計意圖: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甘祖昌、龔全珍夫婦無私奉獻的精神,并激發(fā)自身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活動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小明和小亮是一對好朋友,周五放學時小明提議第二天下午和小亮一起去爬山,小亮答應了。結果第二天小亮身體不舒服,睡了一天,小明在約好的地點等了很久,沒有看到小亮后失望地回家了。小亮后來打電話向小明說明了情況,但自那以后,小明和小亮的關系漸行漸遠,小亮對此百思不得其解。教師(引導):在這個材料中,小明為什么會和小亮越來越疏遠呢?學生:小明和小亮漸行漸遠的原因主要是小亮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因為身體不舒服而爽約。在材料里,小亮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小明,沒有在約定的地點出現(xiàn),讓小明等了很久,才導致二人關系逐漸疏遠。教師(引導):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況,請你為小亮支個招,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做,又該如何挽回兩人的關系呢?學生1:我覺得小亮應該在無法履行承諾的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小明,或者向自己的爸爸、媽媽說明情況,讓他們告訴小明自己因為身體不適無法赴約。這樣小明在得知情況后也不會盲目等待。學生2:我覺得在事發(fā)之后,小亮也應該及時向小明道歉,讓他知道自己并非故意爽約,而是自己身體不舒服,小明也一定會原諒他。教師(總結):大家說得都不錯,即便是再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也一定要注意履行承諾,如果有特殊原因一定要提前告知對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并理解信守承諾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材料中小明和小亮的故事是生活中常見的情景,能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環(huán)節(jié)三教學總結教師: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承擔責任,也學會了如何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履行我們的社會責任,做一個不言代價、不求回報的人?,F(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學生活動:學生參與回顧,回答教師的問題,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在本節(jié)課中,我深刻感受到白求恩、雷鋒他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故事教會了我們在面對選擇時,要勇于承擔責任,不計較個人得失,為社會做出貢獻。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點評,總結本課的主題“做負責任的人”,并進行主題深化:同學們總結得很好。這種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白求恩、甘祖昌和龔全珍等偉大人物身上,還應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目標。(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本課的主要內容,提問和建議深化本課的主題,提高學生的思辨應用能力。教師再總結本課的主題,讓學生堅持本課的價值取向,培養(yǎng)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五、教學反思總體來看,本次教學內容基本達到了前期的設計目標。但從教學過程來看也有一些不足:一是教學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的閱讀材料部分內容講得較快,后面分析總結的內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