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3393-2023 再生紙漿(正式版)_第1頁
GB/T 43393-2023 再生紙漿(正式版)_第2頁
GB/T 43393-2023 再生紙漿(正式版)_第3頁
GB/T 43393-2023 再生紙漿(正式版)_第4頁
GB/T 43393-2023 再生紙漿(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CCS85.040Y31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IGB/T43393—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nèi)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gòu)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提出。本文件由全國造紙工業(yè)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SAC/TC141)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太陽紙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關(guān)技術(shù)中心、中輕紙品檢驗認證有限公司、江蘇理文造紙有限公司、廣州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榮成環(huán)??萍加邢藜垙堎|(zhì)量檢驗檢測中心、中國造紙協(xié)會。1GB/T43393—20231范圍本文件適用于作為造紙纖維原料使用的再生紙漿,但不包括僅經(jīng)過簡單分類、剪切、打包等處理得到的廢紙碎片等。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nèi)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gòu)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462紙、紙板和紙漿分析試樣水分的測定GB/T740紙漿試樣的采取GB/T742造紙原料、紙漿、紙和紙板灼燒殘余物(灰分)的測定(575℃和900℃)GB/T1539紙板耐破度的測定GB/T1540紙和紙板吸水性的測定可勃法GB/T4688紙、紙板和紙漿纖維組成的分析GB5085(所有部分)危險廢物鑒別標準GB/T5202輻射防護儀器GB/T5399紙漿漿料濃度的測定GB/T7974紙、紙板和紙漿藍光漫反射因數(shù)D65亮度的測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條件)GB/T8170數(shù)值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shù)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940.2紙漿亮度(白度)試樣的制備GB/T10739紙、紙板和紙漿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條件GB/T12162.3用于校準劑量儀和劑量率儀及確定其能量響應的X和γ參考輻射第3部分:場所劑量儀和個人劑量計的校準及其能量響應和角響應的測定GB18871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T22804紙漿、紙和紙板汞含量的測定GB/T24323紙漿實驗室紙頁物理性能的測定GB/T24326紙漿物理試驗用實驗室紙頁的制備快速凱塞法GB/T24327紙漿實驗室濕解離化學漿解離GB/T24990紙、紙板和紙漿鉻含量的測定GB/T24991紙、紙板和紙漿鉛含量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法GB/T24997紙、紙板和紙漿鎘含量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3術(shù)語和定義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2GB/T43393—20233.1再生紙漿recycledpulp利用分類回收的紙、紙板及紙制品為原料,經(jīng)揀選、碎解(干法或濕3.2機械漿mechanicalpulp將木材或植物纖維原料用機械方法制成的紙漿。熱磨機械漿。3.3夾雜物carried-waste在生產(chǎn)、收集、包裝和運輸過程中混入再生紙漿(3.1)中的非植物纖維物質(zhì),不包括再生紙漿的包裝物及在運輸過程中需使用的其他物質(zhì)。3.4未碎解的纖維組分undisintegratedfibercomponent在生產(chǎn)再生紙漿(3.1)過程中未得到碎解的、具有一定尺寸的纖維原料。3.5再生紙漿在實驗室規(guī)定條件下,經(jīng)解離、篩選處理后未通過10mm孔篩的篩渣。4產(chǎn)品分類4.1再生紙漿按水分含量分為半干漿和干漿。4.2再生紙漿按纖維種類分為本色再生紙漿、白色再生紙漿和含機械漿再生紙漿。其中,本色再生紙漿是以回收的本色廢紙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再生紙漿;白色再生紙漿是以回收的書刊雜志和辦公廢紙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D65亮度在45.0%以上的再生紙漿;含機械漿再生紙漿是以回收的廢舊報紙和雜志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再生紙漿,其機械漿含量在30%以上。注:再生紙漿典型圖片見附錄A。5要求5.1技術(shù)指標再生紙漿的技術(shù)指標應符合表1要求。表1技術(shù)指標指標名稱要求本色再生紙漿白色再生紙漿含機械漿再生紙漿漿板耐破指數(shù)"/(kPa·m2/g)可勃值(Cobb60)/(g/m2)3GB/T43393—2023表1技術(shù)指標(續(xù))指標名稱要求本色再生紙漿白色再生紙漿含機械漿再生紙漿含量b/%10mm(不含)~20mm20mm(不含)~30mm不應有水分/%干漿半干漿20.0(不含)~55.020.0(不含)~60.020.0(不含)~65.0灰分/%D65亮度/%機械漿含量/%—夾雜物含量/%粗渣率/%手抄片機械強度抗張指數(shù)/(N·m/g)耐破指數(shù)/(kPa·m2/g)撕裂指數(shù)/(mN·m2/g)僅適用于(干)平板狀再生紙漿,見圖A.3。b僅適用于(干)塊狀再生紙漿,見圖A.4。再生紙漿的放射性污染控制符合下列要求:a)不應混有放射性物質(zhì);b)再生紙漿(含包裝物)的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不應超過所在地正常天然輻射本底值c)再生紙漿表面α、β放射性污染水平為:表面任何部分的300cm2的最大檢測水平的平均值α不應超過0.04Bq/cm2,β不應超過0.4再生紙漿中不應混有危險廢物。再生紙漿的重金屬含量應符合表2要求。重金屬要求鉛(Pb)/(mg/kg)鉻(Cr)/(mg/kg)4表2重金屬含量要求(續(xù))重金屬要求汞(Hg)/(mg/kg)鎘(Cd)/(mg/kg)Pb、Cr、Hg、Cd總量/(mg/kg)5.5感官性狀要求5.5.1再生紙漿不應有腐漿及異臭等感官性劣變。5.5.2再生紙漿應形狀、顏色和材質(zhì)基本一致。6試驗方法6.1技術(shù)指標的測定6.1.1試樣的采取按GB/T740進行,手抄片試樣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按GB/T10739進行。6.1.2漿板耐破指數(shù)測定時,切取漿板試樣按GB/T1539進行,漿板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按6.1.3可勃值(Cobb60)測定時,切取漿板試樣按GB/T1540進行,漿板處理和試驗的標準大氣按GB/T10739進行。6.1.4未碎解的纖維組分含量測定時,從混合樣品中取出2份試樣,每份試樣質(zhì)量約200g。人工揀選出任一方向尺寸10mm(不含)~20mm、20mm(不含)~30mm、>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分別稱量10mm(不含)~2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m?、20mm(不含)~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m?、>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m?和揀選后余下再生紙漿的質(zhì)量m?,10mm(不含)~20mm、20mm(不含)~30mm、>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含量分別按公式(1)、公式(2)和公式(3)計算。未碎解的纖維組分含量以2份試樣結(jié)果的平均值為最終結(jié)果。對于卷曲的未碎解纖維組分,應將其展開,鋪平后再進行測定。對于因擠壓等原因,導致未碎解纖維組分之間互相黏連的,應將其小心分開后再進行測定。 (1) (2) (3)式中:X?——10mm(不含)~2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含量,%;m?——10mm(不含)~2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單位為克(g);m?——20mm(不含)~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單位為克(g);m?——>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質(zhì)量,單位為克(g);m?——揀選后余下再生紙漿的質(zhì)量,單位為克(g);5GB/T43393—2023X,20mm(不含)~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含量,%;X?——>30mm的未碎解纖維組分含量,%。6.1.5水分按GB/T462進行測定。6.1.6灰分采用附錄B中B.3.2粗篩處理的漿料,按GB/T742進行測定,灼燒溫度575℃。6.1.7D65亮度采用B.3.4細篩篩選的漿料,按GB/T8940.2制備試樣,按GB/T7974進行測定。6.1.8機械漿含量采用B.3.4細篩篩選的漿料,按GB/T4688進行測定。6.1.9夾雜物含量按附錄C進行測定。6.1.10粗渣率采用B.3.2粗篩處理的漿料,按B.4進行計算。6.1.11手抄片抄造采用B.3.4細篩篩選的漿料,按GB/T24326制備手抄片,按GB/T24323測定機械強度。6.2放射性污染的測定再生紙漿的放射性污染按附錄D進行測定。6.3危險廢物的鑒別確是否具有危險特性的,按照GB5085(所有部分)進行鑒別。6.4重金屬的測定鉛(Pb)按GB/T24991進行測定,鉻(Cr)按GB/T24990進行測定,汞(Hg)按GB/T22804進行測定,鎘(Cd)按GB/T24997進行測定。4種重金屬測定值的和為重金屬(Pb、Cr、Hg、Cd)總量測定值。6.5感官性狀要求的測定采用感官檢驗。7檢驗規(guī)則應不超過1000t。7.2檢驗項目強度。再生紙漿的取樣應符合表3的規(guī)定。6GB/T43393—2023檢驗項目取樣要求章條號試驗方法章條號放射性污染每批危險廢物感官性狀要求重金屬依據(jù)GB/T740從每批漿中采取樣品組成混合樣品,取3份平行樣,1份用于檢驗,2份用于留樣,每份混合樣品質(zhì)量不少于5kg;從混合樣品中取出試驗所需的試樣進行其中,未碎解的纖維組分含量應從混合樣品中取2份試樣,每份試樣質(zhì)量約為200g。夾雜物含量應從混合樣品中取2份試樣,每份試樣質(zhì)量約為500g,可根據(jù)夾雜物實際狀態(tài)按比例增加每份試樣的質(zhì)量漿板耐破指數(shù)6.1.2可勃值(Cobb60)6.1.3未碎解的纖維組分含量6.1.4水分6.1.5灰分6.1.6D65亮度6.1.7機械漿含量6.1.8夾雜物含量6.1.9粗渣率6.1.10手抄片機械強度6.1.117.4檢驗結(jié)果的判定7.4.1檢驗結(jié)果的數(shù)值按GB/T8170的規(guī)定進行修約,并采用修約值比較法判定。7.4.2首次檢驗結(jié)果均符合本文件要求,則判定該批再生紙漿合格。一項檢驗結(jié)果不符合要求時,則判定該批再生紙漿不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7.4.4漿板耐破指數(shù)、可勃值(Cobb60)、驗結(jié)果不合格時,應取2份留樣分別進行復測。2次復測結(jié)果均合格,判該批再生紙漿合格,否則判該批再生紙漿不符合本文件規(guī)定。8.1.2再生紙漿包裝應牢固,不應有散落。8.1.4漿包的運輸和貯存應有防雨雪措施。8.1.5在搬運和堆垛時,不應將漿包從高處扔下。7GB/T43393—2023a)供方名稱;b)產(chǎn)品類別;d)凈重;8GB/T43393—2023(資料性)再生紙漿典型圖片再生紙漿典型圖片見圖A.1~圖A.4。圖A.1(半干)散狀再生紙漿圖A.2(半干)板狀再生紙漿9圖A.3(干)平板狀再生紙漿圖A.4(干)塊狀再生紙漿GB/T43393—2023(規(guī)范性)再生紙漿技術(shù)指標測定的試驗步驟再生紙漿經(jīng)過解離、粗篩和細篩等處理過程,分離出漿渣、膠黏物和纖維,并測定其含量及性能。B.2.1水力碎漿機實驗室用低濃水力碎漿機,容積20L,轉(zhuǎn)速為0r/min~3000r/min,轉(zhuǎn)速可調(diào),結(jié)構(gòu)示意圖見圖B.1。標引序號說明:5——排放閥;支架。圖B.1水力碎漿機結(jié)構(gòu)示意圖B.2.2粗篩設備有一塊篩板孔徑為10mm的平篩,容積不小于12L,具有振動或攪拌功能。對于振動設備,振動膜振動頻率為(700±10)次/min;對于攪拌設備,葉片轉(zhuǎn)速為200r/min,葉片邊緣距篩板表面10mm~20mm。B.2.3細篩設備有一塊篩板縫寬為0.15mm的平篩(薩默維爾型),具有振動功能,振動膜振動頻率為(700±10)次/min,振幅(3.2±0.1)mm,水流速度(8.6±0.2)L/min,溢流高度(102±2)mm。GB/T43393—2023B.2.4標準解離器應符合GB/T24327要求。B.2.5紙頁成型器快速凱塞成型器,應符合GB/T24326要求。B.3處理程序B.3.1紙漿解離按照GB/T462測定紙漿水分。稱取480g(記為mo)絕干漿,加入適量40℃自來水及1.0%氫氧化鈉(NaOH)(以絕干漿計),至漿濃度為4%,浸泡不少于30min,不多于4h。浸泡后的紙漿在水力碎漿機(B.2.1)中解離30min,解離轉(zhuǎn)速為(3000±200)r/min。解離完成后,將漿料排出,并進行粗篩處理。B.3.2粗篩粗篩用于分離大而難以分解的紙質(zhì)及非紙質(zhì)組分,目的是將粗渣分離出來。篩選前,粗篩設備(B.2.2)下放置容量至少為30L容器。將解離后的紙漿(見B.3.1)加入粗篩設備中,啟動設備并開始振動或攪拌,打開排出閥,盛接篩出的漿料。漿料排盡后,加入12L自來水繼續(xù)篩選。最后用2L~5L自來水沖洗設備內(nèi)壁及篩渣。將篩板上的雜質(zhì)轉(zhuǎn)移到能夠加熱和稱重的容器中,然后在105℃條件下干燥至恒重并稱重(記為m)。B.3.3漿料均質(zhì)粗篩后的漿料經(jīng)攪拌均質(zhì)化處理使?jié){料成分均勻。取絕干含量至少為60g的漿料,稀釋至濃度約1%,按GB/T5399測定其濃度。B.3.4細篩篩選取絕干含量約40g的漿料(見B.3.3),在5s的時間內(nèi)將所有漿料倒入篩選設備(見B.2.3)中,收集篩出的漿料。B.3.5手抄片抄造經(jīng)細篩篩選(見B.3.4)的漿料,經(jīng)標準解離器(B.2.4)解離后,按照GB/T24326制備手抄片。B.4結(jié)果的計算粗渣率按公式(B.1)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式中:R———粗渣率,%;m——粗篩后篩渣絕干質(zhì)量,單位為克(g);m。———解離前紙漿絕干質(zhì)量,單位為克(g)。GB/T43393—2023(規(guī)范性)夾雜物檢驗方法C.1儀器天平,精度為0.01g或更高。C.2檢驗步驟C.2.1按7.3抽取兩份再生紙漿樣品,每份質(zhì)量約500g,可根據(jù)夾雜物實際狀態(tài)按比例增加每份試樣的質(zhì)量。C.2.2任取一份樣品,用天平(C.1)進行稱量,記為mp。C.2.3人工揀選出非植物纖維成分(金屬、木材、紡織品、橡膠制品、玻璃、石塊、塑料等),稱取其總質(zhì)量,記為m。對于膠帶等粘附有紙漿纖維的夾雜物,應先將其表面粘附的紙漿纖維輕輕剝離下來,再進行稱重。C.2.4取另一份樣品,重復C.2.2~C.2.3步驟,進行第二次測試。C.3結(jié)果計算夾雜物含量按公式(C.1)計算?!?C.1)式中:X—--夾雜物含量,%;mx——樣品中夾雜物的質(zhì)量,單位為克(g);以2次測定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測定結(jié)果,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GB/T43393—2023(規(guī)范性)放射性污染檢驗方法D.1檢驗儀器檢驗用儀器應符合GB18871、GB/T12162.3和GB/T5202的規(guī)定。D.2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D.2.1天然環(huán)境輻射本底值測量D.2.1.1在進行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前,應先測量并確定當?shù)氐奶烊画h(huán)境輻射本底值。D.2.1.2選擇能夠代表當?shù)卣L烊惠椛浔镜谞顟B(tài)、無放射性污染的平坦空曠地面的3~5個點(可作為固定調(diào)查點)作為測量點。讀取測量值1次,取10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該點的測量值,取各測量點測量值的算術(shù)平均值作為正常天然輻射平均值。D.2.2巡回檢測D.2.2.1原料在經(jīng)口岸通道前,應進行放射性污染的巡回檢測。用放射性通道對原料進行過機檢測,當機器出現(xiàn)報警時,再用手持式儀器進行排查。排查時,應盡可能地將測量儀器接近被測物表面或D.2.2.2在巡回檢測時已發(fā)現(xiàn)放射性明顯超過3項檢測指標管理限值時,判定為不合格。對已發(fā)現(xiàn)放射性污染超過3項檢測指標管理限值時,不再進行分檢或挑選。D.2.3測試點分布D.2.3.1對于裝運原料的汽車、火車、集裝箱、輪船或成堆攤放的散裝原料,均可按網(wǎng)格法布點(見圖D.1)。用直接測量法進行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和表面污染的檢測。圖D.1放射性污染測量布點示意圖GB/T43393—2023D.2.3.2汽車按車廂縱向2線和橫向3線的網(wǎng)格法布點,于網(wǎng)格的6個交點上布點和測量。D.2.3.3火車、集裝箱按縱、橫2個方向的網(wǎng)格法布點測量,但不少于10個點。D.2.3.4輪船船艙根據(jù)艙面大小,按艙面的前、中、后3線和左、中、右3線布網(wǎng)格,與網(wǎng)格的交點上布點測量,但不少于12個點。D.2.4測量D.2.4.1按照儀器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規(guī)范操作。D.2.4.2將儀器探頭置于距離被測物5cm左右處尋找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最高的點。D.2.4.3待儀器的顯示值穩(wěn)定后開始測量和讀數(shù),每10s讀數(shù)1次,取10次讀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該測點的外照射貫穿輻射劑量率測量值。D.2.5測量儀器的效率因子D.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