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8/3E/wKhkGWaIvBKAegflAAJqmPZZDnA556.jpg)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8/3E/wKhkGWaIvBKAegflAAJqmPZZDnA5562.jpg)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8/3E/wKhkGWaIvBKAegflAAJqmPZZDnA5563.jpg)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8/3E/wKhkGWaIvBKAegflAAJqmPZZDnA5564.jpg)
![馬鞍山市第七中學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帶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18/3E/wKhkGWaIvBKAegflAAJqmPZZDnA55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階段性學情監(jiān)測七年級歷史一、選擇題(每題2分,25題,共50分)1.幾千年來的歷史證明,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結束,全國重新統(tǒng)一的人物和時間分別是()A.隋文帝、581年 B.隋文帝、589年C.隋煬帝、581年 D.隋煬帝、589年【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朝,結束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割據(jù)分裂的局面,使國家重新統(tǒng)一,B項正確;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朝才完成統(tǒng)一,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589年隋文帝滅掉南方的陳朝才完成統(tǒng)一,隋煬帝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故選B項。2.“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此文稱贊的是()A.建立唐朝 B.統(tǒng)一全國 C.科舉取士 D.大運河開通【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jù)題干信息“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可知此內容反映了溝通了我國南北交通,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這是大運河開通后的作用,D項正確;大運河是隋朝建立的,排除A項;材料與統(tǒng)一全國和科舉無關,排除BC項。故選D項。3.“科舉制度較廣泛地向地方各階層的地主們,打開了入仕的途徑,因而與各地地主特別是過去的所謂寒門、商人、地主等……通過科舉也取得了高官厚祿,參與政權中來?!痹摬牧险f明科舉制度()A.擴大了選拔官員的范圍 B.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C.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 D.束縛了當時人們的思想【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分析能力。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yōu)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題干“科舉制度較廣泛地向地方各階層的地主們,打開了入仕的途徑?!?,反映出科舉制度擴大了選拔官員的范圍,故選A。4.唐太宗統(tǒng)治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fā)展,文教昌盛,國力增強,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出現(xiàn)這一局面的原因有①創(chuàng)立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減省刑罰③增加科舉考試項目④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人善任。貞觀時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故出現(xiàn)這一局面的原因有②③④;隋朝時期創(chuàng)立三省六部制,①排除。所以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擇C。5.“二十四功臣圖”是太宗時為表彰功臣命閻立本所繪,其中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善于決斷大事,唐太宗用他們作宰相,這表明唐太宗()A.重視發(fā)展生產 B.虛心納諫C.注意任用賢才 D.增加科舉科目【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唐太宗重用他們做宰相”和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訓,統(tǒng)治時期,虛心納諫,重用賢能,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重用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才,無法體現(xiàn)重視發(fā)展生產,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虛心納諫的內容,排除B項;增加科舉科目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6.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在中國歷史的進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武則天在科舉制度上的貢獻是()A.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B.創(chuàng)立進士科C.廢除科舉制度 D.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大力發(fā)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學生,D項正確;建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的是隋文帝,排除A項;創(chuàng)立進士科的是隋煬帝,排除B項;廢除科舉制度是在清朝,而武則天是在唐朝,排除C項。故選D項。7.下列內容能夠體現(xiàn)唐朝農業(yè)發(fā)展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唐朝時期農業(yè)得到發(fā)展,出現(xiàn)了曲轅犁,D項正確;耬車出現(xiàn)于漢朝時期,翻車出現(xiàn)于曹魏時期,含嘉倉出現(xiàn)于隋朝,都在唐代之前,排除ABC項。故選D項。8.唐朝時,為了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qū),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A.西域都護府 B.河西四郡 C.北庭都護府 D.北庭都元帥府【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政府在邊疆地區(qū)設置機構加強管轄,如唐太宗和武則天先后在新疆地區(qū)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是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C項正確;西域都護府和河西四郡都是西漢時期設置的,排除AB項;北庭都元帥府是元朝設置的,排除D項。故選C項。9.據(jù)《舊唐書》載:“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不以為孝。外夷(指少數(shù)民族)入貢,皆別署貨貝(準備??睿?,曰此購柳書?!毕铝杏嘘P“公權”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A.是隋唐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B.博采眾長,別出新意,自成“柳體”C.代表作是《九成宮碑》 D.方折峻麗,筆力勁健【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jù)所學,《九成宮碑》一般指九成宮醴泉銘?!毒懦蓪m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征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而不是柳公權,C項有關“公權”的表述錯誤,符合題意,選擇C項;柳公權是唐朝中期書法家、詩人,A項有關“公權”的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柳公權博采眾長,別出新意,自成“柳體”,他的字方折峻麗,骨力勁健,BD項有關“公權”的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BD項。故選C項。10.唐代中后期,“波斯錦”“胡錦”“番錦”通過絲綢之路,不斷輸入中國,內地也生產“胡式錦”。這主要表明唐朝()A.中外交流頻繁 B.民族政策開明 C.絲織業(yè)衰退 D.文化繁榮發(fā)達【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內容,唐朝中后期,“波斯錦”“胡錦”“番錦”通過絲綢之路,不斷輸入中國,內地也生產“胡式錦”。這主要表明唐朝中外交流頻繁,既向外傳播唐朝文化,也學習借鑒外國先進文化。A項正確;材料內容不屬于民族政策,排除B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xiàn)絲織業(yè)衰退,排除C項;材料內容與文化繁榮發(fā)達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1.“五萬里的塵土與寒暑,長安與那爛陀寺相遇的機緣……你,才是真正的行者!”。詩歌中的“你”前往哪里()A.高麗 B.印度 C.日本 D.阿拉伯【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五萬里的塵土與寒暑,長安與那爛陀寺相遇的機緣”可知,“那爛陀寺”是古代印度的寺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評價的是玄奘西游天竺相關史實。天竺,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tǒng)稱,B項正確;高麗、日本、阿拉伯等地點都與“長安與那爛陀寺”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12.從“小邑猶藏萬家室”極度繁盛,到“寂寞天寶后,園廬但嵩輩”的千里蕭條,導致唐朝出現(xiàn)如此轉折的事件是()A.朱溫降唐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陳橋兵變【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qū)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B項正確;907年朱溫廢掉唐朝皇帝,自稱皇帝,建立后梁,標志著唐朝滅亡,排除A項;黃巢之亂導致唐末國力大衰,排除C項;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排除D項。故選B項。13.唐朝滅亡后,我國歷史再次進入一個大分裂、大動蕩的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wěn)定。以下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A.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的延續(xù)B.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均為武將C.分裂中蘊含著統(tǒng)一的趨勢D.五代北方,十國在南方【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jù)局面的延續(xù),開國君主皆是手握兵權的武將;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使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qū)出現(xiàn)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jù)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故綜上分析,D項錯誤,符合題意;AB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項。1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熙寧變法。其中,加強對農村的統(tǒng)治,維護農村社會治安,建立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的措施是()A農田水利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稅法 D.保甲法【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將鄉(xiāng)村民戶加以編制,十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接受軍事訓練,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得出加強對農村的統(tǒng)治,維護農村社會治安,建立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的措施是保甲法,D項正確;農田水利法是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發(fā)展,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募役法是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方田均稅法是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下列反映北宋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中,正確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都城興慶;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滅遼,又于1127年滅北宋;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后,趙構稱帝,以臨安為都城,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因此西夏、金和南宋三個政權確實有并立,從地理位置來看,C項正確;北宋的地理位置在北面,而遼和西夏在南面是錯誤的,排除A項;金政權在西北角是錯的,金剛剛誕生時,其地理位置在遼的東北角,排除B項;金在西南角,遼在整個北方是錯誤的,排除D項。故選C項。16.遼與北宋“和好年深,雙方休養(yǎng)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zhàn)斗”。雙方這一相對和平局面出現(xiàn)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澶淵之盟 B.金滅北宋 C.宋金議和 D.陳橋兵變【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朝,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zhàn)爭后締結的盟約,該條約簽訂后,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zhàn)爭,“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發(fā)長者),不識干戈”,此后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狀態(tài)。A項正確;材料是對遼宋澶淵之盟的描述,與金滅北宋、宋金議和無關,排除BC項;陳橋兵變與北宋的建立有關,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7.阿保機、阿骨打、元昊、鐵木真都是影響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杰出少數(shù)民族政治家。下列政治家與政權的建立搭配正確的一組是()A.元昊—契丹國 B.阿保機一蒙古政權 C.阿骨打一金 D.鐵木真一西夏【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阿骨打建立的是金,C項正確;元昊建立的是西夏,排除A項;阿保機建立的是契丹國,排除B項;鐵木真建立的是蒙古國,排除D項。故選C項。18.南宋陸游在《訴衷情?當年萬里覓諸侯》一詞中寫道:“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边@里“胡”適指()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黨項【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1127年,女真建立的金滅亡北宋,南宋建立,宋金進行了多次戰(zhàn)爭,陸游以北伐恢復中原為志向,將女真稱為胡,B項正確;匈奴和西漢、東漢有戰(zhàn)有和,契丹和北宋有戰(zhàn)有和,南宋和黨項建立的西夏沒有共同邊界,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19.“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狈从衬纤谓y(tǒng)治者偏安江南一遇,其中“汴州”指()A.長安 B.臨安 C.洛陽 D.開封【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滅亡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登上皇位,趙構就是宋高宗,后來定都臨安(杭州),史稱南宋,B項正確;長安、洛陽、開封都不是南宋的都城,排除ACD項。故選B項。20.南宋王朝外患深重,妥協(xié)投降,后與金達成和議,形成了南北對峙局面。宋金和議中南宋統(tǒng)治者接受的條件不包括A.向金稱臣 B.金遷都燕京 C.割讓土地 D.向金交納歲幣【答案】B【解析】【詳解】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殺害了岳飛后,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后來,金為了加強對北方黃河流域的統(tǒng)治,遷都燕京,改名為中都(今北京),因此宋金和議中南宋統(tǒng)治者接受的條件不包括金遷都燕京,B符合題意;ACD都屬于宋金和議中南宋統(tǒng)治者接受的條件,不符合題意。故選B。21.《滿江紅》中“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薄熬缚抵異u”中涉及哪些皇帝()A.宋徽宗、宋高宗 B.宋高宗、宋欽宗C.宋徽宗、宋欽宗 D.宋太宗、宋高宗【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靖康恥”為”靖康之恥“簡稱,發(fā)生于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朝,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因此涉及宋徽宗、宋欽宗,C項正確;其余三項皇帝不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22.下列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出現(xiàn)了農業(yè)生產工具秧馬 B.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C.宋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D.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B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選擇B項;秧馬是宋朝發(fā)明的用于插秧的工具,A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C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北宋時期出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D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23.宋代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加以管理。A.市舶司 B.巡檢司 C.轉運使 D.宣政院【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所學可知,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A項正確;巡檢司始于五代,盛于兩宋,金及西夏也有類似設置。元因宋金遺制,所設巡檢司主要為州縣所屬捕盜官,另有京師、沿海、蠻夷地區(qū)的較特殊形態(tài),排除B項;轉運使是北宋管理地方經濟的官吏,排除C項;宣政院是元朝時期設置管理西藏的機構,排除D項。故選A項。24.“酒店多點燈燭沽賣,粥飯點心?!敝撂烀鳌薄按蠼仲I賣,晝夜不絕,夜交四鼓,游人始??;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斌w現(xiàn)宋朝商業(yè)發(fā)展怎樣的特點()A.紙幣開始使用 B.打破時間限制C.打破坊市制度 D.海外貿易活躍【答案】B【解析】【詳解】據(jù)材料“酒店多點燈燭沽賣,粥飯點心”“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可知,買賣晝夜不絕,直至天明,這反映了宋朝的商業(yè)打破時間限制,早市夜市繁榮,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貨幣“交子”應用,排除A項;打破坊市制度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海外貿易,排除D項。故選B項。25.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臨安“買賣晝夜不絕”,這些歷史現(xiàn)象可以歸結為一個共同的學習主題。該學習主題是()A.北方農業(yè)發(fā)達 B.民族政權并立C.經濟重心南移 D.市民文化豐富【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jù)題干信息,諺語“蘇湖熟,天下足”,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臨安“買賣晝夜不絕”,由此判斷與經濟重心南移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從越南引進占城稻在江南推廣,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說明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江南地區(qū)。選項C符合題意;選項ABD與題干信息不符,故選C。二.辨析改錯(每小題2分,5小題,共10分)26.辨析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填寫“正確”,錯誤的填寫“錯誤”,并加以改正。(1)“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狈从沉颂铺诮y(tǒng)治時期,唐朝進入“開元盛世”的景象。(2)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定都興慶府。(3)岳飛率領的“岳家軍”在平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4)宋朝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種拔秧工具——“秧馬”。(5)北宋時興起的江西德化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敬鸢浮浚?)錯誤;“唐太宗”改為“唐玄宗”。(2)錯誤;“興慶府”改為“上京臨潢府”。(3)錯誤;“平城”改為“郾城”。(4)正確。
(5)錯誤;“德化”改為“景德鎮(zhèn)”。【解析】【小問1詳解】錯誤;根據(jù)課本知識,杜甫的《憶昔》中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了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開元盛世”的景象,所以史實錯誤,“唐太宗”改為“唐玄宗”?!拘?詳解】根據(jù)課本知識,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權,定都上京臨潢府,所以史實錯誤;“興慶府”改為“上京臨潢府”?!拘?詳解】根據(jù)課本知識,岳飛率領“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取得大捷,所以史實錯誤;“平城”改為“郾城”?!拘?詳解】根據(jù)課本知識,宋朝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種拔秧工具——“秧馬”,提高了生產效率,所以史實正確?!拘?詳解】根據(jù)課本知識,北宋時興起的江西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所以史實錯誤;“德化”改為“景德鎮(zhèn)”。三、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7.交流與創(chuàng)新是國家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材料一:唐朝的對外開放具有“大出大進”的特點,“大進”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其表現(xiàn)在朝鮮和日本的變化?!堕_放與興盛的唐朝》材料二: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有參政的機會……我國的這一制度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fā)明”。材料三:有鑒于百余年間“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的教訓,宋太祖將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政權尾大不掉,作為鞏固本朝統(tǒng)治的根本方針。——甘霖《變局》材料四:(宋朝)“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薄禾稏|軒筆錄》(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史實說明唐朝文化“大出大進”的特點。(2)材料二中“這種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其創(chuàng)立的標志是什么?(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宋太祖為“防止地方政權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4)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材料四中的現(xiàn)象與宋朝實行的哪一國策有關。并請談談該政策的積極影響?!敬鸢浮浚?)“大進”: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促進了中國佛教事業(yè)的法發(fā)展;“大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國文化。(2)制度:科舉制;標志:隋煬帝設立進士科。(3)措施:派文臣擔任地方州縣的長官,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全力;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力,設轉運使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4)國策:重文輕武;
積極影響: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解析】【小問1詳解】“大進”:根據(jù)材料“‘大進’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來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并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與天竺有頻繁的交往。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他遍訪天竺的名寺,研習佛法,曾在佛學最高學府那爛陀寺游學,成為遠近聞名的佛學大師。10多年后,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此后主持譯經工作,為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jù)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記載了他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因此“大進”的史實有: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促進了中國佛教事業(yè)的法發(fā)展?!按蟪觥保焊鶕?jù)材料“‘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廣泛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其表現(xiàn)在朝鮮和日本的變化。”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他是揚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前5次都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辛勞過度而雙目失明。但鑒真矢志不渝,繼續(xù)進行第6次東渡,終于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y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大出”的史實有: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國文化?!拘?詳解】制度:根據(jù)“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極大影響”,結合所學得出科舉制。標志:結合所學可知,隋煬帝大業(yè)二年,始置進士科,進士科的設置,標志著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拘?詳解】措施:根據(jù)材料“宋太祖將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地方政權尾大不掉,作為鞏固本朝統(tǒng)治的根本方針。”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地方,宋太祖為加強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陸續(xù)取代原來藩鎮(zhèn)手下的爪牙。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還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宋太祖還下令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后來又陸續(xù)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拘?詳解】國策:根據(jù)材料“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表明宋朝對文化的重視,結合所學可知,宋朝采取重文輕武政策;積極影響:結合所學可知,重文輕武政策對于政局的穩(wěn)定有重要作用,即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28.社會進步離不開經濟的發(fā)展,而經濟發(fā)展往往要依賴諸多因素的推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統(tǒng)治者農業(yè)措施唐太宗減輕農民勞役負擔宋真宗派人從福建運了萬斛占城稻,分給江南等地農民種植。圖二材料二:“……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即犁停、犁壁、犁底、壓鏡、策額、犁薪、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薄獡?jù)陸龜蒙(未耙經)材料三:“水激輪轉,眾簡先水,次地下傾于岸……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物?!辈牧纤模簭臇|漢后期起,由于北方戰(zhàn)亂不斷,南方社會環(huán)境相對安定,人口大量南遷,加上優(yōu)越的地理、氣候條件,南方進入經濟開發(fā)時期。兩宋時,南方經濟總量超過北方,成為我國的經濟重心。(1)根據(jù)材料一,請寫出圖一水利工程的名字;這一水利工程有何作用?(2)材料二、材料三描述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司在職員工培訓服務合同書
- 礦山企業(yè)安全生產許可證頒發(fā)與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反擔保合同協(xié)議1
- 游戲美術設計制作實戰(zhàn)手冊作業(yè)指導書
- 針紡織品銷售購銷合同
-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口算
- 2025年紹興a2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題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專題一小說家想說些什么第1課在酒樓上學案蘇教版選修短篇小說蚜
- 七年級班級工作總結
- 四年級第一學期德育工作計劃
- 普外腹腔鏡手術護理常規(guī)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礦井災害應急救援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預制高強混凝土風電塔筒生產技術規(guī)程》文本附編制說明
- C語言程序設計 教案
- 2025新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海洋工程設備保溫保冷方案
- 主干光纜、支線光纜線路中斷應急預案
- 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考與策略
- 文藝演出排練指導服務合同
- 醫(yī)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完美版)
- 行政法-9行政確認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