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冊(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綜合檢測_第1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冊(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綜合檢測_第2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冊(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綜合檢測_第3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冊(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綜合檢測_第4頁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冊(必修1):宇宙中的地球章末綜合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章末綜合檢測

(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

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2020?北京西城區(qū)高一上學期期末)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木星和土

星后繼續(xù)向太陽系邊緣飛行,又觀測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下圖是太陽系模式圖。

據(jù)此完成1?2題。

1.“旅行者2號”探測器觀測的四個行星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⑧

C.④⑤⑥⑦D.⑤⑥⑦⑧

2.”旅行者2號”探測器如果飛出太陽系,其觀測到的天體位于()

A.地月系B.太陽系

C.銀河系D.河外星系

『解析』第1題,根據(jù)太陽系行星排列順序可知,①是水星,②是金星,③

是地球,④是火星,⑤是木星,⑥是土星,⑦是天王星,⑧是海王星。故選D。

第2題,銀河系包含太陽系,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依然在銀河系中,故選C。

『答案』LD2.C

(2020.山東臨沂高一上學期期末)下圖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銀河與極光交

相呼應”的照片。據(jù)此完成3?4題。

3.照片中的“銀河”是拍攝者看到的()

A.地月系B.太陽系

C.銀河系D.河外星系

4.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攝者應提前在網(wǎng)站查詢的信息是()

A.太陽輻射強度B.耀斑活動周期

C.大氣層的厚度D.八大行星位置

『解析』第3題,銀河系是由眾多恒星構成的龐大天體系統(tǒng),因恒星距離地

球遙遠,因此從地球看銀河系為一條形狀不規(guī)則的銀白色光帶。故選C。第4題,

極光現(xiàn)象是太陽活動引發(fā)的,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攝者應提前在網(wǎng)站查詢的信

息是耀斑活動周期,B對。太陽輻射強度、大氣層的厚度、八顆行星位置與極光

現(xiàn)象出現(xiàn)無關,A、C、D錯。

『答案』3.C4.B

(2020?山東臨沂高一上學期期末)“金烏”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中的神鳥。

古籍《毛詩》日:烏在日中,從天,以昭孝也。下圖示意漢代石刻“日中足烏”。

據(jù)此完成5?6題。

5.古代中國人對“金烏”的想象,可能源自人們所看到的某一種太陽活動,其最

有可能是()

A.太陽黑子B.耀斑

C.日珥D.太陽風

6.科學研究表明,鳥類起源于距今1.5億年前,這個時間屬于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

()

A.新生代B.中生代

C.古生代D.太古代

『解析』第5題,由材料分析可知,“金烏”是古代人們?nèi)庋劭吹教柹嫌?/p>

黑點,所以就想象太陽里面住著三足烏鴉。太陽中的黑子,比其他地方的溫度較

低,看起來,黑子比其他地方看起來較暗,由此看來,古人所見三足烏,實際上

是太陽上的黑子,故選A。第6題,鳥類起源于距今1.5億年前的原始爬行類動

物。鳥類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時間比哺乳類還要晚一點,它是由中生代爬行類分化出

來,并向空中發(fā)展的一個特殊分支。故選B項。

『答案』5.A6.B

(2020?江蘇省高二合格考樣卷)地球是一個具有圈層結構的天體。下圖為某同學

手繪的“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7?9題。

7.與地幔相鄰的地球圈層是()

A.地核、地殼B.大氣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D.地殼、大氣圈

8.關于圖中各圈層特點的正確敘述是()

A.地殼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層

B.生物圈屬于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

C.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D.巖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巖石組成

9.聯(lián)系巖石圈、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進各圈層間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交換的

是()

A.太陽輻射B.巖漿活動

C.熱力環(huán)流D.水循環(huán)

『解析』第7題,地球的內(nèi)部圈層由外到里依次是地殼一地幔一地核。

第8題,由圖知,地球內(nèi)部圈層厚度,地殼最薄,由表及里依次增大,A錯;生

物圈、水圈和大氣圈同屬于地球的外部圈層,B錯;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

C對;巖石圈由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地幔組成,厚度不一,D錯。第9題,熱力

環(huán)流能促進高低緯度間的物質(zhì)遷移和能量交換,巖漿活動主要溝通巖石圈和大氣

圈,太陽輻射主要聯(lián)系了大氣圈與水圈和生物圈,因此A、B、C都錯。

『答案』7.A8.C9.D

“月有陰晴圓缺……”每天見到月相不盡相同。下圖表示黃昏時可見到的不

同月相的位置,讀圖完成10?11題。

10.黃昏時,位于東南方向的月相是()

A.①B.②

C.③D.④

n.整晚都能見到的月相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0題,由材料知,觀察到的是黃昏時的月相,圖中太陽方位為西

方(日落),觀察者面向正南,所以位于東南方向的月相應為②位置。第n題,

由圖可知,①位置是滿月,由于其位置與太陽相對,故其出沒規(guī)律是日落月升、

日升月落,所以整晚可見,故選A項。

『答案』10.B11.A

(2019?浙江之江聯(lián)盟)下表為我國四個城市12月與6月的太陽輻射強度表。據(jù)

此完成12?13題。

太陽輻射總量(W/n?)

城市

12月6月

①28393825

②43695458

③33913417

④32623967

12.①、②、③、④代表的城市依次為()

A.哈爾濱、西寧、上海、北京

B.北京、上海、西寧、哈爾濱

C.西寧、哈爾濱、北京、上海

D.上海、西寧、哈爾濱、北京

13.6月,③城市太陽輻射強度偏小的主要因素是()

A.太陽高度B.天氣狀況

C.地形地勢D.下墊面性質(zhì)

『解析』第12題,我國太陽輻射強度西部大于東部,夏季大于冬季。②城市

冬夏季都是四個城市中太陽輻射強度最大的,所以是西寧;①城市夏季和冬季太

陽輻射強度差異大,影響它的主要就是緯度,故為哈爾濱,選A。第13題,③

城市在夏季的時候由于降水多,云層厚,大氣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表的太陽輻

射少,選B。

『答案』12.A13.B

(2020?山東青島高一上學期選科抽測)下圖示意地質(zhì)時期的氣候變化。據(jù)此

完成14?16題。

同位素地質(zhì)年齡全球平均溫度(七)全球平均降水(mm)

(百萬年)冷現(xiàn)代暖干現(xiàn)代濕

2.5

中新世

IffiW

舌新世

7()

250

600旦紀

2500

14.關于第四紀生物進化說法正確的是()

A.出現(xiàn)了脊椎動物B.裸子植物迅速發(fā)展

C.出現(xiàn)了人類D.蕨類植物迅速發(fā)展

15.圖示中生代的氣候特點是()

A.冷濕B.冷干

C.暖濕D.暖干

16.地球歷史上兩次重要的造煤時期是()

A.元古代和古生代后期

B.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

C.古生代前期和新生代

D.元古代后期和中生代

『解析』第14題,第四紀是新生代后期,出現(xiàn)了人類,故選C。第15題,

從圖中可看出,中生代的氣候暖干,故選D。第16題,地球歷史上兩次重要的

造煤時期是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故選B。

『答案』14.C15.D16.B

(2018?浙江省6月學考)下圖為地震波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nèi)部結構

(①?④為地球內(nèi)部圈層)示意圖。完成17?18題。

4000

5000

6()00

81()1214

速度(千米/秒)

17.①?④表小的地球內(nèi)部圈層,對應正確的是()

A.①一地殼B.②一巖石圈

C.③一地幔D.④一軟流層

18.下列對地球內(nèi)部各圈層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一橫波傳播速度最大

B.②一內(nèi)部物質(zhì)組成均勻

C.③一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

D.④一由硅酸鹽礦物組成

『解析』第17題,①是地殼,②是地幔,③是外核,④是內(nèi)核。第18題,

①中縱波傳播速度快,②內(nèi)部物質(zhì)分布不均勻,③橫波消失,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

④由鐵銀組成。

『答案』17.A18.C

(2020?江蘇揚州第一學期高一期末)2018年8月,國外某大學科研團隊在月球

永久陰影區(qū)中發(fā)現(xiàn)多處含有水冰的區(qū)域(下圖),這是科學家們首次在月球發(fā)現(xiàn)

水冰存在的直接證據(jù)。據(jù)此完成19?20題。

19.從天體類型看,月球?qū)儆冢ǎ?/p>

A.衛(wèi)星B.小行星

C.恒星D.彗星

20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

A.目前適合人類生存B.有厚厚的大氣層

C.月面溫度比較適宜D.有水存在的跡象

『解析』第19題,地球為太陽系中的行星,而月球環(huán)繞地球公轉(zhuǎn),因此從天

體類型看,月球?qū)儆谛l(wèi)星,A符合題意。小行星是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天體,與月球

不同,排除B。恒星是能自己發(fā)光、由熾熱氣體構成的、質(zhì)量巨大的天體,與月

球不同,排除C。彗星是主要由冰物質(zhì)構成的、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的天體,與月球不

同,排除D。第20題,材料信息表明,在月球永久陰影區(qū)中發(fā)現(xiàn)多處含有水冰

的區(qū)域,因此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說明月球有水存在的跡象,D正確。

由于月球沒有大氣、晝夜溫差大等,目前還不適合人類生存,A錯誤。由于月球

體積和質(zhì)量較小,沒有吸引住大氣層,且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不能說明月

球有厚厚的大氣層,B錯誤。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自轉(zhuǎn)周期長等原因,月面溫

度晝夜溫差極大,有關“水冰月”的研究成果不能說明月面溫度比較適宜,C錯

誤。

『答案』19,A20.D

(2020?遼寧沈陽高一檢測)讀“聯(lián)合古陸示意圖”,回答21?23題。

亞歐大陸

21.聯(lián)合古陸形成的時期()

A.全球出現(xiàn)數(shù)次冷暖交替

B.是重要的金屬礦形成時期

C.爬行動物盛行

D.蕨類植物空前繁盛

22.聯(lián)合古陸最終解體的時期()

①開始出現(xiàn)人類②形成現(xiàn)代地勢起伏基本面貌③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④是

“遠古的生物時代”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3.聯(lián)合古陸的形成和解體與大陸的漂移密切相關。科學家認為大陸都漂浮在具

有流動性的()

A.地殼軟流層之上B.地核軟流層之上

C.巖石圈軟流層之上D.地幔軟流層之上

『解析』第21題,聯(lián)合古陸是古生代后期形成的,蕨類植物繁盛,是重要的

成煤期,故選D。第22題,聯(lián)合古陸在新生代最終解體,形成了現(xiàn)代海陸分布

格局,哺乳動物快速發(fā)展,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故①②③正確。第23題,軟流

層具有流動性,它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選D。

『答案』21.D22.A23.D

(2020?浙江溫州高一上學期期末A卷)下圖為地震波傳播速度隨距離地表深度

變化局部示意圖,①②表示地球內(nèi)部主要圈層。據(jù)此完成24?25題。

24.地球內(nèi)部圈層對應正確的是()

A.①一地核B.①一巖石圈

C.②一地幔D.②一軟流層

25.關于地震波及其在地球內(nèi)部的傳播,敘述正確的是()

A.S為橫波,無法在軟流層中傳播

B.S為縱波,到了莫霍面突然消失

C.P為橫波,在①圈層中速度不變

D.P為縱波,在②圈層中速度最大

『解析』第24題,①下部橫虛線的深度不大,且地震波速明顯增快,可知該

不連續(xù)面是莫霍界面。又知①②表示地球內(nèi)部主要圈層,故是①地殼,②是地幔。

第25題,S為橫波,可以通過軟流層,但不能通過液體;P為縱波,在地殼中速

度增大,在地幔中波速更快,故選D。

『答案』24.C25.D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在學習“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時,許多學校的學生親手制作了太陽系的模型(下圖)。

下表顯示了“太陽系八顆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數(shù)據(jù)”。

距太陽(萬千質(zhì)量(地球體積(地球赤道半徑

行星有無光環(huán)

米)=1)=1)(千米)

水星57910.050.0562440無

金星108210.820.8566050無

地球149601.001.006378無

火星227940.110.153395無

木星77833317.941316.0071400有

土星14294095.18745.0060000有

天王星28709914.6365.2025900有

海王星45040017.2257.1024750有

(1)據(jù)資料,可以描述出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是

(6分)

(2)利用圖表資料,解釋“地球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存在天體”的

原因。(6分)

(3)請從優(yōu)點和不足兩方面,評價該學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建議。(5分)

『解析』第(1)題,位置描述主要包括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由材料可知地

球與太陽的距離和地球周圍的行星。第(2)題,太陽輻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來

源,由表格材料可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獲得適宜的光照和熱量;

地球的質(zhì)量與體積適中,因此地球有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與大氣成分;由圖文材

料可知太陽系中各行星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沿著各自的公轉(zhuǎn)軌道圍繞太陽運

行,為地球提供了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第(3)題,太陽系模型應反映出:①太陽

系的構成與主要天體的位置:太陽、八顆行星、小行星帶、彗星等;②八顆行星

的運行方向;③公轉(zhuǎn)軌道形狀等?!疤栂蛋祟w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質(zhì)數(shù)據(jù)”除表

中所示內(nèi)容外,還應包括自轉(zhuǎn)與公轉(zhuǎn)周期、衛(wèi)星的個數(shù)、平均密度等。

『答案』(1)距離太陽1.5億千米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第三顆行星位于

金星和火星軌道之間(答出兩點即可)

(2)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獲得適宜的光照和熱量;太陽系中各

行星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沿著各自的公轉(zhuǎn)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為地球提供了安

全的宇宙環(huán)境。

(3)優(yōu)點:合理即可。不足:可以從行星大小、有無光環(huán)等結構特征以及與太

陽距離、軌道形狀、公轉(zhuǎn)方向等角度描述,并提出相應修改建議。

27.讀“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的相關性”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比太陽表面其他地方低。在黑子數(shù)目增多的時期,也是出現(xiàn)頻繁的時期,

它們的活動周期都約為年。(4分)

(2)12測站說明,當太陽黑子增多,年降水量隨著,因而它們之間存

在著相關的關系。而22測站則說明,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之間存在著

相關的關系。(3分)

(3)簡述36測站中太陽黑子與年降水量的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4分)

『解析』讀圖可知,12測站表明,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與太陽黑子之間存在

著正相關的關系,而22測站的年平均降水量與太陽黑子之間存在著負相關的關

系,到了36測站,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910年以前與太陽黑子之間存在著負

相關的關系,而在1910年以后,則出現(xiàn)了正相關的關系。

『答案』(1)光球溫度耀斑11

(2)增多正負

(3)有的年份呈正相關的關系(1910年至1960年),有的年份呈負相關的關系

(1890年至1910年)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2019年2月17日央視新聞的報道,我國湖北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了2個遠古“鴨嘴

獸”龍化石,他們是與現(xiàn)代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距今

2億4千多萬年。近年來,湖北鱷、魚龍和始鰭龍等多種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相繼

在該地區(qū)發(fā)現(xiàn)。下圖是卡洛董氏扇槳龍化石照片及素描圖。

(1)推測卡洛董氏扇槳龍生活時期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