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年級音樂教案
20xx年春
南海希望學校高明暉
學期教學目標
本學期要求繼續(xù)鞏固對音樂力度的感受、對優(yōu)美和歡快情緒的感受、聽辨樂句
的相同和不同、發(fā)展音樂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力。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
樂趣,通過自制樂器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具體做到:
1、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學生交往,喜歡并樂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能夠和大家一齊整齊地演唱歌曲,每學年背唱歌曲4-6首。
3、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志。
4、認真聆聽欣賞曲,嘗試以動作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5、初步了解簡單的音樂知識。
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欣賞《出發(fā)》《放風箏》。
3、聆聽音樂《出發(fā)》、隨著歌曲《郊游》進行表演。
4、認識小節(jié)線和小節(jié)。
5、參與“回音”游戲和多聲部節(jié)奏組合《春天交響曲》活動。
第二單元
1、學會《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第一段歌詞和《小號手之歌》《米老鼠進行
曲》。
2、聽賞《土耳其進行曲》《進行曲》,能隨音樂列隊行進或擊出節(jié)奏。
3、在《出旗》這一音樂活動中進行綜合性音樂表演。
4、能區(qū)分XX、XX.、X—、XXX、XXXXXXXX等節(jié)奏。
第三單元
1、理解歌曲內容,能較正確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風車依呀呀》《理發(fā)師》。
理解《勞動最光榮》的詞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2、欣賞樂曲《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感受音樂活潑、樂觀的情緒和樂
曲塑造的音樂形象,積極展開想象。
第四單元
1、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歌聲表現(xiàn)不同情緒的歌曲。
認識換氣記號,并能在歌曲中正確運用。
2、初步認識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賞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擴大音
樂視野。
3、學習運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國地域文化,擴大音樂
視野。
第五單元
1、會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其多列》《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并了解有關苗
族、哈尼族、藏族的簡單常識。
2、能參與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
點,學會用形體動作表現(xiàn)歡快的情緒。
3、通過欣賞《猜調》、學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對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趙州橋、
魯班及八仙等傳說。
第六單元
1、了解什么是童謠。介紹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童謠,感受童謠與方言和
音樂的緊密結合。
2、通過童謠說唱、做音樂游戲等活動,體驗童謠申蘊涵的樂趣,用打擊樂器
為童謠說唱伴奏。
3、按不同的節(jié)奏、速度、力度,說、唱童謠,用形體動作即興表演。
4、組織學生邊做游戲邊唱童謠,并鼓勵學生自編童謠。
具體教學措施
1、繼續(xù)抓好課堂常規(guī),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本學期,繼續(xù)把“課堂表
現(xiàn)”(上課紀律、學具準備、舉手發(fā)言等)作為音樂評價之一,期末采用“自評、互
評、他評、師評”的方式進行考評。
2、深入學習“新課標”、“音樂課程標準解讀”,領悟內在的精神實質和思想內
涵。通過熟悉本冊教材和教師用書,對教材內容、編寫意圖做到心中有數(shù)。針對本
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期教學計劃。
3、機動靈活的選擇教材內容,合理安排教材,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設計教學過
程,備好每一堂課。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一切音樂教學活動不強求一致,允許學
生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4、課中調動一切教學手段,盡量把課上得生動有趣,真正吸引孩子注意,把激
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貫穿教學的始終。課后,認真反思教學,寫好教后記,及時改
進教學。
5、平時,多和孩子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與學生建立親切友好
的師生關系;課堂上盡量制造輕松、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學到
音樂基礎知識、技能。
6、加強實踐與創(chuàng)造。平時多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鍛煉孩子們的膽量,但對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多‘鼓勵',少‘批評',樹立起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
7、加強綜合與滲透,即融入其它學科知識,真正體現(xiàn)學科間的的綜合。
8、平時,多上網(wǎng)、多查看有關音樂教育的雜志、文刊,了解教育新動向,不斷
給自己充電;多向同科目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使學
生真正愛音樂、愛上音樂課。
學科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課時備注
2.25-3.03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做
1回音游戲;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fā)》。2
欣賞河北民歌《放風箏》;學唱歌
23.04-3.10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認識小節(jié)、小2
節(jié)線。
學唱歌曲《郊游》,表現(xiàn)郊游的情
33.11-3.172
景。
欣賞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
43.18-3.242
歌》;學唱《小號手之歌》。
欣賞管弦樂曲《土耳其進行曲》;
54.01-4.07欣賞《進行曲》;學唱歌曲《米老鼠2
進行曲》。
欣賞歌曲《勞動最光榮》;學唱歌
64.08-4.142
曲《理發(fā)師》。
歌曲《風車依呀呀》;用自選的樂
74.15-421器或效果聲模仿風車聲插入演唱作伴2
奏。
欣賞《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
鐵匠》,根據(jù)音樂設計適當?shù)谋硌荨⒙?/p>
84.22-4.282
動;欣賞《猴子蒸糕》,合作創(chuàng)編、表
演《猴子蒸糕》。
歌表演《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
94.29-5.05為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2
伴奏。
學習歌曲《螃蟹歌》;欣賞樂曲《杜
105.05-5.122
鵑圓舞曲》。
欣賞樂曲《云雀》、《四小天鵝舞
115.13-5.192
曲》;活動《動物聯(lián)歡會》。
學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欣
135.20-5.262
賞撥樂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學唱歌曲《其多列》;欣賞童聲對
145.27-6.022
唱《小放牛》,欣賞童聲合唱《猜調》。
156.03-6.09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2
166.10-6.16學唱歌曲《水牛兒》;音樂游戲。2
欣賞歌曲《編花籃》,音樂游戲;
176.17-6.232
學唱《小老鼠上燈臺》。
歌曲《打花巴掌》,活動《童謠說
186.24-6.302
唱會》。
197.01-7.07復習。2
第一單元到郊外去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做回音游戲。
2、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fā)》、河北民歌《放風箏》。
3、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
4、學唱歌曲《郊游》,表現(xiàn)郊游的情景。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欣賞《出發(fā)》《放風箏》。
3、聆聽音樂《出發(fā)》、隨著歌曲《郊游》進行表演。
4、認識小節(jié)線和小節(jié)。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2、隨音樂《出發(fā)》或《郊游》進行表演。
教學難點:
1、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指導學生不要過分夸張。
2、學唱《放牛放到小河邊》歌曲唱名,做到唱名與音高一致。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做回音游戲。
教學目標: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現(xiàn)強弱。
教學過程:
一、聆聽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
1、師生問好,交流寒假見聞。引入春天的話題。聽一首與春天到郊外去郊
游相關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
2、引導學生傾聽歌詞,關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兩句旋律,啟發(fā)學生思考歌
曲運用什么方法再現(xiàn)大自然中的回音現(xiàn)象。
3、教師即興呼喚,請學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師的聲音,表現(xiàn)回音效果。
4、教師穿插一至兩首練聲曲,讓學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來模仿。
例如:1=C4/4
123—|123—|54325432|1----------II
師:嗚嗚轟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生:嗚嗚轟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二、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師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學生跟唱:
1234|5—|1234|5—|
啊啊
2、教師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學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體跟琴演唱歌曲。
4、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變化。將學生分成兩組,一
組演唱歌曲,另一組在第十一小節(jié)處模仿回音。
三、引導學生做回音游戲。
將學生分成兩組,領頭的學生可以用以下幾種方式創(chuàng)編聲音,讓另一組的學
生模仿,比一比哪組模仿得像。
1、呼喚。如:喂一,我來了一,大山你好一,等等。
2、節(jié)奏。如:XXX,XX.XXXXX,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一sol一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師帶領學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聽》,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藝術的本身起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讓學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麗風景,聆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從而體會大自然的回音效果,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管弦樂合奏《出發(fā)》、河北民歌《放風箏》。
教學目標:
1、聽辨和感受樂曲《出發(fā)》中火車行駛的節(jié)奏,并隨音樂律動。
2、感受河北民歌《放風箏》的情緒,了解歌曲的內容和一般特點。
3、聽辨和感受《出發(fā)》和《放風箏》在音樂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情緒方面的差
異。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聽音樂,初步感受樂曲《出發(fā)》的節(jié)奏。
提出問題:樂曲中描寫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運用哪些音樂手段來描寫這種交通工具?
2、教師介紹定音鼓和小鼓對火車均勻行駛節(jié)奏的模仿,小號對火車汽笛聲
的模仿。
3、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樂曲《出發(fā)》的情緒。
提出問題:樂曲中少先隊員出發(fā)到郊外去是怎樣的心情?
作曲家在樂曲中運用兩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少先隊員出發(fā)到郊外去
的心情。
4、教師帶領學生隨音樂哼唱樂曲中的兩個主題。
二、聽樂曲《出發(fā)》,隨音樂律動。
1、教師將學生組織成一列或幾列長隊,仿佛是火車的車廂,隨音樂有節(jié)奏
地律動,特別提醒學生表現(xiàn)火車出站、進站時,漸快與漸慢的節(jié)奏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律動時隊形的變化,以及隊形行駛方向的變化,應隨音樂
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變而有所變化。
3、介紹作曲家和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三、聆聽河北民歌《放風箏》。
1、聆聽中國風格的音樂。
提問:《放風箏》與前面剛聽過的樂曲《出發(fā)》有什么不同?
鼓勵學生從音樂情緒、風格、音樂表現(xiàn)手法等各個方面發(fā)表各自不同的見
解。
2、聽歌曲歌詞,提問:歌曲中唱了哪些內容?
三月一姐妹穿著一放風箏一風箏飛翔一回家
3、介紹這首民歌的音樂特征:在人民群眾中流傳、傳唱,不同地域《放風
箏》的音樂也不一樣,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樣。介紹歌曲之中的襯
詞、裝飾音以及旋律等特點。
4、請學生跟著錄音哼唱歌曲。
四、多聲部節(jié)奏組合活動:《春天交響曲》
1、引導學生展開關于春天的想象,將春天能發(fā)出聲音的事物列舉出來,將
這些事物發(fā)出的聲音模仿出來。
2、組織學生對各種聲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師選取其中的幾種聲音填入如下表格中,進行節(jié)奏設計,組織學生按
節(jié)奏念讀。全體學生順序表演。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聯(lián)想,思考哪些聲音應該用強力
度來表現(xiàn),哪些聲音應該用弱的力度來表現(xiàn),哪些聲音應該漸強,哪些則應該漸
弱。
①春雷轟隆.轟隆.轟隆.轟隆.…
②春風嗚一嗚一…
③春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④山泉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⑤布谷鳥布谷o布谷o布谷o布谷o…
(6)...
4、然后將學生分組,分別擔任不同的節(jié)奏聲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聲部,
然后兩個、三個聲部,直至所有聲部都組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出一首《春天交響曲》。
5、啟發(fā)學生開動腦筋思考,還有哪些春天的聲音可以組合到《春天交響曲》
中來,可以用什么節(jié)奏來表現(xiàn),等等。
五、教師總結本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自己參與的時候很多,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己操作的能力,以
加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比較的有動力和興趣。這是一節(jié)非常有
意思的課,學生在課堂上興趣很高,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學唱歌曲的歌譜。
3、認識小節(jié)、小節(jié)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活動《春天交響曲》。
二、學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邊》。
1、教師描繪春天的景象,請學生讀歌詞,引導學生區(qū)分歌詞與襯詞,注意
襯詞應輕讀。
2、教師范唱,學生跟唱,學生跟琴獨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師范唱唱名,學生跟唱唱名。請個別同學唱、小組唱,同學互相評價
并糾正。
三、學習小節(jié)線、小節(jié)。
1、教師介紹什么是小節(jié)與小節(jié)線。
2、請學生說說《放牛放到小河邊》有幾個小節(jié)、幾條小節(jié)線。
3、請學生數(shù)數(shù)學過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中,有幾個小節(jié)、幾條小節(jié)
線,在哪幾個小節(jié)中需要用稍強的力度演唱,哪幾個小節(jié)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
唱。
4、請學生設計演唱《放牛放到小河邊》的強弱力度變化,做到有表情地演
唱。
四、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通過認識小節(jié)線和終止線,知道了音樂的歌譜中有很多的小節(jié),
以后應該經常的給學生鞏固,增加他們的興趣,和提供他們參與的機會。這樣他
們會更加的喜歡。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郊游》,表現(xiàn)郊游的情景。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郊游》。
2、隨著音樂表演郊游情景。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二、學唱歌曲《郊游》。
1、聽錄音。
2、教師教唱,學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學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聽音樂,創(chuàng)編郊游的動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車出發(fā)、去踏青、放風箏、放牛,還可以開展許多有益的
活動。
一組表演坐火車、一組表演放風箏的情形,其他組同學分別表演劃船、穿山
洞、過小橋,還請一組同學開動腦筋想想,我們郊游還開展了哪些活動?用動作
表演出來。
四、邊唱邊表演郊游動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動作。
五、結束全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以進行曲風格的活動為主,通過學生饒有趣味的“走”來體現(xiàn)音樂的節(jié)
奏感,給孩子無形中的感受,體驗進行曲的行進速度與風格。孩子在單獨走圖形
的時候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圓滿完成任務,因此可以在以后類似的教學過程
中事先將圖形準備出來,給孩子以具體可操作性。
第二單元進行曲
教學內容:
1、唱歌《小號手之歌》、《米老鼠進行曲》。
2、欣賞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管弦樂曲《土耳其進行曲》、《進行曲》。
3、音樂活動:少先隊《出旗》音樂表演。
4^少先隊鼓號隊演奏。
5、進行曲的初步總結。
教學目標:
1、學會《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第一段歌詞和《小號手之歌》《米老鼠
進行曲》。
2、聽賞《土耳其進行曲》《進行曲》,能隨音樂列隊行進或擊出節(jié)奏。
3、在《出旗》這一音樂活動中進行綜合性音樂表演。
4、能區(qū)分XX、XX.、X—、XXX、XXXXXXXX等節(jié)奏。
教學重點:
1、在唱歌和聽賞音樂時要引導學生注意和理解進行曲的特點。
2、在各項音樂活動中,注意動作與音樂的協(xié)調。
3、在各項音樂活動中,繼續(xù)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教學難點:
1、隨錄音學唱《隊歌》有一定困難,因為《隊歌》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演
唱,低年級學生唱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隨《土耳其進行曲》作隊列行進時,要求按課本上的圖示作隊列變化會
有一定困難,且場地難以保證??捎山處煾鶕?jù)實際情況進行。
3、由于《進行曲》兼有舞曲特點,中段音樂形象有所改變,音樂語言也不
為學生所熟悉,故聽賞時會有一定困難。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2、少先隊鼓號隊演奏。
教學目的:
1、對《隊歌》產生親切感,并初步學唱第一段歌詞。
2、學會演唱《出旗》音樂的樂譜。
3、大致了解少先隊隊歌的歷史變革。
教學過程:
1、從少先隊的歷史引出少先隊隊歌的歷史。
2、聽賞《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錄音兩遍(出示隊歌的全部歌詞)。
3、聽賞由馬思聰作曲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錄音并簡介作曲家馬思聰。
4、跟著《隊歌》的錄音輕聲學唱第一段歌詞。
5、邊輕唱《隊歌》邊在原位踏步,體會進行曲的節(jié)律。
6、隨《隊歌》的音樂分組表演高舉隊旗的行進姿態(tài)。
7、欣賞少先隊鼓號隊演奏的錄音或錄象。
8、隨教師學唱《出旗》的樂譜,提醒學生注意樂譜中只用了“5135”四個
音。
9、隨《出旗》的音樂踏步或分組列隊行進,同時即興模仿吹對號的動作,
也可模仿演奏隊鼓及鐐的動作。
10、邊唱《出旗》的樂譜,邊列隊走出教室。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小號手之歌》。
2、音樂活動:少先隊《出旗》音樂表演。
教學目的:
1、學唱《小號手之歌》的歌詞,并能初步唱出進行曲的特點來。
2、在音樂活動少先隊《出旗》表演中做到節(jié)拍統(tǒng)一、配合密切,并具有一
定創(chuàng)造性。
教學過程:
1、聽賞《小號手之歌》,提示這是一首雄壯有力的進行曲。
2、簡介革命老區(qū)人民當年艱苦斗爭的情景和兒童團員們機智勇敢斗敵人的
小故事,使學生對當年的兒童團員產生親近感。歌詞中提到的“白匪”是指當時的
地方反動武裝。
3、隨錄音輕聲學唱《小號手之歌》。
4、引導學生注意歌譜中的休止符,并用對比的方法講述休止符在這首歌曲
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在學唱時注意將這些休止符“唱”出來。
5、隨《小號手之歌》的錄音分組列隊前進,并一邊即興表演各種動作。
6、復習少先隊《出旗》的音樂。
7、加入大小隊鼓幾鐐的演奏,可分步驟按課本中出示的節(jié)奏進行教學。
少先隊的出旗號聲可用先期的錄音代替。
8、分組進行列隊表演,邊唱《出旗》旋律,邊演奏各種打擊樂器。在熱烈
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改變一下教法和教學策略,比如說讓學生可以先通過聽、反復跟
唱,讓其對音樂有個完整的把握,這樣降低難度的來教,或許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小號手之歌》。
2、欣賞管弦樂曲《土耳其進行曲》。
3、節(jié)奏聽辨練習。
教學目的:
1、能背唱《小號手之歌》。
2、初步熟悉《土耳其進行曲》的旋律,能用打擊樂器為其伴奏并隨音樂行
進。
3、在聽辨節(jié)奏練習中進一步熟悉節(jié)奏譜,并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小號手之歌》,要求吐字清楚、節(jié)奏正確,唱出進行曲的特點,
最后背唱歌曲。
2、按課本的插圖為小號手的五個動作配上象聲詞,這一過程由學生完成,
教師可適當作些提示,注意每個動作都可有幾個象聲詞,不要搞標準答案。
3、教師可根據(jù)五個動作的節(jié)奏創(chuàng)作五段短小的音樂。
吹號:1=G2/455533|5552|5556|2225|
走步:l=G2/415|15|15|5—|31|31|25|1—|
打槍:1=G2/455553333|55552222|33336633|11111111|
揮刀:1=G2/455.|66.|77.|ii.|
刺殺:1=G2/45—|6—|3—|5—|2—|5—|3一|1—|
4、讓學生熟悉這五段音樂,再強化對這五種不同節(jié)奏的認識。在此基礎上,
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動作,將這五段音樂描繪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5、教師任意彈奏五段音樂中的一段,要求學生聽辨邊表演。
6、簡介《土耳其進行曲》,同樣曲名的《土耳其進行曲》有兩首最為有名,
一首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寫的,另一首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寫的。
7、簡介土耳其在我們亞洲的最西邊,與歐洲相連,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氣候
宜人的國家。他們的國旗是在紅旗上畫一彎月亮和一顆星星。
8、聽賞《土耳其進行曲》,聽第二遍時可請學生隨節(jié)拍拍手或原地踏步,還
可選用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
9、教師在鋼琴上彈奏兩個主題讓學生聽辨記憶。
10、隨音樂進行列隊行進的練習,先是方隊進行,再是菱形隊進行,最后是
旋轉十字形的進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并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進行曲》。
2、唱歌《米老鼠進行曲》。
3、進行曲的初步總結。
教學目的:
1、能隨《進行曲》的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初步理解這首進行曲中所具有
的童趣特點。
2、初步學會《米老鼠進行曲》,唱好連續(xù)符點節(jié)奏的旋律進行。
3、對進行曲的特點有初步認識。
教學過程:
1、從《土耳其進行曲》過渡到《進行曲》,同樣是進行曲,前者是雄壯堅定
的,后者是輕巧靈活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節(jié)奏鮮明,使人能隨
其節(jié)拍行進。
2、《進行曲》是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中
的一段音樂,描寫一群孩子們在圣誕樹前的嬉戲情景,他們有時一個一個走過來
領取圣誕禮物,有時牽著手圍著圣誕樹跳舞,所以這段音樂是靈巧活潑的。
3、聽賞兩遍《進行曲》后要求學生隨音樂奏出xxxxxx|xxxo|
和X.XXXX.XX.X的節(jié)奏。
4、教師可隨音樂即興表演動作,以加深學生對這段音樂的認識。
5、簡介芭蕾舞劇。
6、學唱《米老鼠進行曲》時可由美國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引出。
7、讓學生隨《米老鼠進行曲》的音樂走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進行曲的
認識。
8、師生共同總結什么是進行曲,使學生了解聲樂和器樂曲中都有進行曲,
進行曲大多是雄壯有力的,也有的活潑矯健,只有少數(shù)是速度較慢、情緒悲傷的。
第三單元勞動最光榮
教學內容:
1、學唱《勞動最光榮》、《理發(fā)師》、《風車依呀呀》。
2、欣賞:《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猴子蒸糕》。
3、根據(jù)音樂設計適當?shù)谋硌?、律動?/p>
4、合作創(chuàng)編、表演《猴子蒸糕》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能較正確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風車依呀呀》《理發(fā)師》。
2、理解《勞動最光榮》的詞意,熟悉歌曲旋律,能初步模唱歌曲。
3、欣賞樂曲《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感受音樂活潑、樂觀的情緒
和樂曲塑造的音樂形象,積極展開想象。
教材分析:
1、《勞動最光榮》這是美術片《小貓釣魚》的主題歌,曾在1954年“全國文
藝創(chuàng)作評獎''中獲獎。歌曲生動活潑,形象鮮明,贊美了“勞動最光榮歌曲為
五聲宮調式,帶變化的兩段體。
2、《風車依呀呀》這是一首農村兒童生活題材的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角度,
反映了農村孩子從小愛勞動、關愛父母的好品質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曲調歡
快、活潑,富于兒童情趣。歌曲為不規(guī)則的一段體,由五個樂句構成。其中,第
五樂句和反復后的結束句為擴充樂句,用襯詞"依呀呀'’的多次重復進一步展現(xiàn)了
兒童天真、純樸的形象和熱愛勞動的美好心靈。
3、《狩獵波爾卡》這是著名作曲家一奧地利的約翰?施特勞斯1875年的管弦
樂作品。該作品于同年邊10月5日首次演出。樂曲為復三部曲式。
4、《森林中的鐵匠》這是德國作曲家米夏埃利斯創(chuàng)作的管弦樂作品。有人
曾將此曲與艾倫貝格的《森林水車》和奧爾特的《鐘表店》并列為三首著名的描
繪性標題樂曲。
5、《理發(fā)師》這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生動地表現(xiàn)了理發(fā)師認
真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把理發(fā)師為他人服務時的愉快心情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歌曲為
大調式、單樂段,由四個樂句構成。
6、《猴子蒸糕》這是一首根據(jù)壯族民歌音調編曲而成的敘事性表演唱歌曲。
歌曲敘述了猴子想磨米、蒸糕,去請小狗幫助時,未能得到小狗的幫助,便自己
動手解決了問題。當猴子蒸好糕時,小狗想吃糕,受到小后的阻攔和“嘲笑
教學重點:
1、積極創(chuàng)設、營造教材主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藝術實踐,逐步領悟、
形成“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培養(yǎng)“熱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的情感、
態(tài)度。
2、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用自然、圓潤的聲音,連貫流暢地演唱歌曲、
表達感情。
3、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欣賞器樂作品,積極展開想象,感受作品塑造的音樂形
象。
教學難點:
歌曲《風車依呀呀》第11-16小節(jié)音區(qū)偏高,容易出現(xiàn)喊唱的毛病,應從情
感表達和美感的角度加以引導。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歌曲《勞動最光榮》。
歌曲《理發(fā)師》。
教學目標:
1、了解《勞動最光榮》的內容,熟悉歌曲音調,初步模唱歌曲。
2、能較準確而有表情地演唱《理發(fā)師》,并隨伴奏進行表演。
3、在實踐活動中領悟“勞動最光榮”之道理,樹立“愛勞動”,“尊重他人的勞
動成果”之意識;培養(yǎng)大膽表現(xiàn)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導入《勞動最光榮》。
2、播放范唱錄音。
3、按歌曲節(jié)奏帶領學生分句朗讀歌詞,引導學生了解詞意。
4、播放范唱錄音,引導學生再次完整傾聽后,組織學生隨范唱錄音輕聲跟
唱。
5、學生隨伴奏錄音輕聲演唱,教師在必要時加入提示性的演唱。
6、小結、談話導入《理發(fā)師》。
7、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表演:以小品形式作《理發(fā)師》范唱表演。
8、組織討論,讓學生說說看到的情境。
9、教師朗讀歌詞一遍后,分句帶領學生朗讀。
10、用稍慢速度伴奏,學生輕聲唱詞兩遍。
11、跟隨伴奏帶演唱。
12、引導學生作表演唱。
教學反思:
通過各種手段讓小朋友初步感知音樂可以貫穿于生活之中,使學生在音樂中
學會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熱愛音樂,并能把音樂融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歌曲《風車依呀呀》。
2、用自選的樂器或效果聲模仿風車聲插入演唱作伴奏。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唱《風車依呀呀》,并通過演唱及表演活動,感受歌曲的風格、
情趣。
2、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并在演唱表演的過程中,促進“勞動光榮”、
“關愛父母”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1、隨伴奏復習《勞動最光榮》《理發(fā)師》演唱。
2、聯(lián)系上兩首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設計話題導入《風車依呀呀》。
3、播放歌曲范唱錄音。
4、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會音樂情緒,了解歌曲表現(xiàn)的內容和情感。
5、再次播放錄音范唱。
6、組織討論,引導學生結合歌曲找答案、談感受。
7、帶領學生分句朗讀歌詞兩遍。
8、隨伴奏琴聲,分句模唱歌詞二至三遍。
9、隨伴奏輕聲、完整地演唱歌曲。
10、結合歌曲情緒,指導唱好結束句。
11、啟發(fā)思考,讓學生在演唱中適當?shù)丶尤搿澳7碌娘L車聲
12、小組商量,設計表演唱的方案后,以小組形式表演唱。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狩獵波爾卡》。
2、欣賞《森林中的鐵匠》。
3、根據(jù)音樂設計適當?shù)谋硌荨⒙蓜印?/p>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
2、感受本課兩首作品的情緒和不同樂器的音色。
3、隨音樂展開想象,感受并描述音樂中力度、速度的變化。
教學過程:
1、激發(fā)興趣,導入《狩獵波爾卡》的欣賞。
2、結合樂曲標題,給予必要的提示。
3、組織討論、引導思考。
4、讓學生將自己聽賞中的感受和想象在小組內交流后,請每組推選一位代
表向大家介紹。教師給予鼓勵,并作引導性小結。
5、引導聆聽,再次聽賞。
6、由于本曲中模仿獵槍的射擊聲很鮮明,學生在討論中往往容易抓住此特
點,教師可引導學生由射擊聲拓開想象,進而引發(fā)學生對樂曲力度變化產生的效
果進行體驗,在此基礎上,完整地作第二遍聽賞。
7、隨音樂作即興律動??沙珜W生用肢體語言作適當?shù)膭幼?,隨著音樂的
進行將自己的感受與想象表現(xiàn)出來。
8、引導聽賞,導入《森林中的鐵匠》第一遍欣賞。
根據(jù)樂曲表現(xiàn)的意境和描繪的形象,簡介下面將欣賞的另一首樂曲:作曲家
用管弦樂隊塑造了森林里的情境。
提示:這首樂曲有五個段落,請大家聽完后,分別給五個段落命名自己認
為最適合的標題。
9、組織討論,學生介紹自己為五個段落所設想的標題。
10、作第二遍完整聽賞。
11、引導學生著重對音樂的感受、想象作表述,并可出示主題旋律,帶領學
生唱唱。
12、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即興編幾個簡單的動作隨音樂作表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力求通過幾種新的教學形式的嘗試,在不脫離音樂本身意蘊、審美的同時,使
聽賞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協(xié)作、分享、共進的音樂信息素養(yǎng)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猴子蒸糕》。
2、合作創(chuàng)編、表演《猴子蒸糕》。
教學目標:
1、了解歌曲內容,熟悉這首壯族民歌的曲調,感受歌曲風趣、活潑的特點。
2、能大膽創(chuàng)編,主動參與合作表演。
教學過程:
1、觀看動作、激發(fā)興趣。
2、由于本課歌曲的內容具體明確,學生極易理解。而根據(jù)歌曲內容讓學生
創(chuàng)編,并合作表演是本課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可對此作必要的鋪墊。
3、提出問題,引導聽賞。通過簡短談話,導入本課欣賞,并引導學生看著
課本上的歌詞、聽錄音演唱。
4、組織討論后,讓每組派一名同學歸納歌詞的大意。
5、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趣,作第二遍完整聽賞。
6、設計提問,激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對歌曲塑造的角色形象、性格、態(tài)
度的體驗,并商量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
問題方向:
歌曲中有幾個角色,分別是誰?
猴子自己去磨米時,心情怎樣?
猴子自己去蒸糕時,應該是什么表情?
小狗見糕蒸好、想猴子討吃時,可能是啥模樣?
猴子對小狗的討吃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7、請同學們把自己設計的表演動作向大家逐個展示,并引導大家作評論。
8、完整聽賞歌曲,組織學生以兩人為一小組構思自己的表演設計。
9、隨音樂演唱,分組上臺表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首歌曲進行改編。在各組的“匯報
演出“中,盡管學生們的"作品"質量高低參差不齊,重要的是學生已能在課堂中
自主地獲取知識,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第四單元音樂中的動物
教學內容:
1、學習歌曲《螃蟹歌》
2、欣賞樂曲《云雀》、《四小天鵝舞曲》和《杜鵑圓舞曲》。
3、歌表演《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
4、活動《動物聯(lián)歡會》。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體驗、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用歌聲表現(xiàn)不同情緒的歌
曲。認識換氣記號,并能在歌曲中正確運用。
2、初步認識小提琴并熟悉它的音色;欣賞芭蕾舞;了解世界地域文化,擴
大音樂視野。
3、學習運用地方方言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了解中國地域文化,擴大音
樂視野。
教材分析:
1、《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這是一首一段體結構的西班牙兒歌,2/4拍,bE
大調式。歌曲的音域不寬,僅有六度(do-la),旋律多是同音的連續(xù)重復和級進
下行,由于二度移位模進的手法貫穿全曲,使曲調新穎,別有特色。
2、《云雀》這是一首流傳于羅馬尼亞的民間樂曲。樂曲歡快活潑,由小提琴
演奏。通過聽賞樂曲,感受羅馬尼亞音樂風格,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認識小提
琴并了解它華麗優(yōu)美極富表現(xiàn)力的音色。
3、《四小天鵝舞曲》芭蕾舞劇《天鵝湖》是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1876
年寫成的?!端男√禊Z舞曲》就是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二幕中的一段舞曲。全
曲篇幅不長,#f小調,4/4拍,快板。開始由大管奏出由連續(xù)的八分音符組成的、
活潑跳躍的伴奏音型。
4、《螃蟹歌》這是一首流傳于四川地區(qū)的民歌。歌曲2/4拍,徵調式,由上
下樂句構成。旋律詼諧、活潑,表現(xiàn)了在河邊玩耍的孩子們觀察到螃蟹和發(fā)生在
它身上的故事。
5、《杜鵑圓舞曲》這是挪威作曲家約納森所作的一首管弦樂曲,該曲在曲調
和節(jié)奏上都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
6、《動物聯(lián)歡會》大型綜合性活動《動物聯(lián)歡會》是這個單元的一個綜合練
習,從教科書的呈現(xiàn)方式上看,出現(xiàn)了以往學習過的一些歌曲和樂曲的圖片,教
師可引導學生觀看課本上的插圖,回憶曲名并復習演唱。
教學重點:
復習所有學習演唱和聆聽過的歌曲和樂曲。
教學難點:
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素材,在音樂活動中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
養(yǎng)學生勇敢自信地表演、歌唱。
教學時間:五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歌表演《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
2、為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伴奏。
教學目標:
運用聽唱法,學習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利用分段聽賞模擬動物
的叫聲記憶歌詞,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簡單的動作表現(xiàn)歌曲,學生選擇課堂常用的打擊
樂器為歌曲伴奏。
教學過程:
1、教師在課前將黑板布置成一個美麗的村莊。
2、學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中出現(xiàn)哪些可愛的小動物
(小狗、大馬、小鴨、小豬、小雞、小牛、小驢、小羊)
(2)再聽歌曲前兩段并提問:小動物是怎么叫的?誰能模仿它們的叫聲?
學生回答出一種動物,教師將這種動物的畫片貼在黑板上。
小狗叫:wangwang大馬叫:hui——
小鴨叫:gaga小豬叫:heng
(3)再播放歌曲前兩段: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在歌曲規(guī)定的
地方模仿這種動物的叫聲。
(4)再播放歌曲前兩段:你能模仿這幾種動物的叫聲嗎?
(分別找四個學生帶上相應的頭飾模仿動物的叫聲)
(5)跟錄音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由四個同學分別模仿四種動物的叫聲。
(6)再聽歌曲后兩段并提問:歌曲中還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叫的?
誰能模仿它們的叫聲?
學生回答出一種動物,教師將這種動物的畫片貼在黑板上。
小雞叫:jiji小牛叫:mou--
小驢叫:aa小羊叫:mie——
(7)再播放歌曲后兩段: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一個小組在歌曲規(guī)定的
地方模仿這種動物的叫聲。
(8)再播放歌曲后兩段:你能模仿這幾種動物的叫聲嗎?
(分別找四個學生帶上相應的頭飾模仿動物的叫聲)
(9)跟錄音演唱歌曲后半部分:由四個同學分別模仿四種動物的叫聲。
(10)完整演唱歌曲:分別由八個同學模仿八種動物的叫聲。
(11)認識喚氣記號:
3、歌表演:
(1)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
(2)分組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表現(xiàn)歌曲?
(3)分組匯報并表演,其他小組為他們的表演打分,評選出最佳小組。
4、選用課堂常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分組討論選用什么樂器?在樂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2)小組匯報。
5、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是一首一段體結構的西班牙兒歌,歌曲中既有間奏
的呼應,又穿插著動物的模擬叫聲,更增添了兒童們演唱、表演的興致,但是難
度也相對大了。讓學生在反復的聽唱法學習中,基本學會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樂曲《云雀》。
1、欣賞樂曲《四小天鵝舞曲》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云雀》,體驗樂曲帶給人們歡快的情緒,認識小提琴,了解它
的音色。
2、通過欣賞《四小天鵝舞曲》,記憶樂曲的旋律主題,并了解一種藝術形式
——芭蕾舞。
教學過程:
1、欣賞樂曲《云雀》。
(1)初聽樂曲:你聽到了什么?(鳥叫)
(2)介紹曲名:羅馬尼亞樂曲《云雀》。
(3)再聽樂曲: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再聽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5)介紹小提琴:出示小提琴的圖片及演奏方式圖,聆聽小提琴優(yōu)美華麗
的音色。
(6)完整聆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的情緒。
2、欣賞《四小天鵝舞曲》:
(1)欣賞動畫片《天鵝湖》的片段,簡單介紹故事情節(jié),引出樂曲《四小
天鵝舞曲》。
(2)初聽樂曲: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3)記憶主題:教師在鋼琴上彈奏,學生哼唱記憶。
(4)再聽樂曲:樂曲主題反復出現(xiàn)幾次?
(5)觀看芭蕾舞劇《天鵝湖》片段:四小天鵝舞。
(6)教師鋼琴演奏《四小天鵝舞曲》。
3、活動:聽樂曲填序號。
(1)將聽賞過的樂曲的圖標貼在黑板上。
(2)教師播放樂曲的片段(主題),全體學生選擇樂曲圖標,并說出曲名。
順序:《口哨與小狗》、《云雀》、《大象》、《蔭中鳥》、《四小天鵝舞曲》、《快
樂的小熊貓》、《獅王進行曲》。
(3)教師播放樂曲的主題,學生在書上填寫序號。
順序:①《大象》②《口哨與小狗》③《蔭中鳥》④《四小天鵝舞曲》
⑤《獅王進行曲》⑥《云雀》
(4)教師將此次練習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將評價記錄在音樂網(wǎng)頁中。
4、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根據(jù)本課教材內容,我以《音樂課程標準》指導理念,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
點、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趣導課,讓學
生通過反復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多種音樂活動的形式,循序漸進的來學習,
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審美、感受及表現(xiàn)能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歌曲《螃蟹歌》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歌曲《螃蟹歌》,體驗樂曲詼諧活潑的情緒,學習運用四川的地方
方言演唱歌曲,體驗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將歌曲內容擴展進行歌表演。
教學過程:
1、出示圖片:這是什么動物?它的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螃蟹,它有一對大夾子)
2、初聽歌曲:歌曲的情緒怎樣?和我們以往學習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3、介紹歌曲:這是一首四川民歌,在演唱上運用了四川方言。
4^聽唱法學唱歌曲第一段:哥:guo、只:zi、腳:jiuo、個:guo>殼:kuo、
河:huOo
5、學唱歌曲第二、三段歌詞。
6、分組討論如何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
7、匯報創(chuàng)編結果。
8、總結下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樂曲《杜鵑圓舞曲》
教學目標:
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記憶樂曲的第一主題,并能區(qū)分出樂曲的其他段落,理
解樂曲的情緒,能夠隨著音樂律動,掌握三拍子的舞步;選用打擊樂器為樂曲第
一主題伴奏。
教學過程:
1、初聽樂曲:描寫的是什么動物?
2、聽賞樂曲的第一主題:
(1)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學生用拍手、拍腿等肢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
(3)隨音樂哼唱、記憶主題旋律。
(4)為第一主題起名:快樂的舞蹈、舞蹈的小鳥、自由的森林等等。
(5)介紹曲名:《杜鵑圓舞曲》,是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chuàng)作的。剛才我們聽
到的是樂曲的第一部分。
(6)出示譜例: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樂器演奏哪行伴奏譜?為什么?
(7)選用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的第一主題伴奏。
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
(1)初聽第二部分:這一段旋律和第一段比較有什么不同?
(2)為第二主題起名:唱歌的杜鵑、舞蹈的小鳥、快樂的小鳥等。
4、欣賞樂曲第三部分:
(1)初聽樂曲的第三部分:它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2)為第三主題起名:舞蹈的大樹、快樂的大象、奔騰的大河等等。
5、欣賞樂曲的第四部分: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6、完整欣賞全曲。
7、介紹圓舞曲:一種流行于歐洲的三拍子的民間舞曲。
8、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三步舞的基本舞步:左右左,右左右。
9、在《杜鵑圓舞曲》第一主題的伴奏下,跳個圓舞曲。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活動《動物聯(lián)歡會》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復習四冊書中有關描寫動物的音樂作品,學生在唱歌、
表演、舞蹈、聆聽中復習所學習過的內容,這也是本課活動設計的目的。
教學過程:
1、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動物新村去看一看,大家愿意嗎?
播放歌曲《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有誰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大家一起唱
一唱。
2、動物新村里住著許多的動物,今天,我們用擂臺賽形式比一比、賽一賽,
看誰能演唱或說出曲名,為小隊爭得一面紅旗。
3、學生復習有關動物的歌曲:
(1)復習歌曲《詠鵝》:說出歌名。
(2)復習歌曲《兩只小象》:說出歌名,并做歌表演。
(3)復習歌曲《小毛驢爬山坡》:說出歌名,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4)復習歌曲《保護小羊》:說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5)復習歌曲《數(shù)蛤蟆》:說出歌名。
(6)復習歌曲《小螞蟻》:說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7)復習歌曲《大鹿》:說出歌名,并作歌表演。
(8)復習歌曲《小動物唱歌》:說出曲名。
4、冠軍賽:聆聽音樂主題,猜曲名。
要求:將學生分成四個小隊進行比賽,老師播放樂曲,說開始后,舉手說曲
名。答對的小隊獲得一面紅旗,最后累計最多的小隊獲得冠軍。
(1)《蔭中鳥》
(2)《大象》
(3)《快樂的小熊貓》
(4)《鴨子拌嘴》
(5)《四小天鵝舞曲》
(6)《云雀》
(7)《口哨與小狗》
(8)《獅王進行曲》
5、總結:評選出冠軍小隊。全體學生在《請來看看我們的村莊》的伴奏下
跳舞。
教學反思:
音樂是情感藝術,課堂情感目標的達成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本例根據(jù)小學
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愛小動物的特點,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由淺入
深去體驗音樂情境。由于教材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與農村孩子的生活經
驗密切結合,所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情感激活和體驗成功地達到了審美情感教育
的目標。
第五單元五十六朵花
教材內容:
1、學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其多列》、《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
2、欣賞童聲對唱《小放?!泛屯暫铣恫抡{》。
3、欣賞撥樂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學跳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
教學目標:
1、會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其多列》《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并了解有關
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簡單常識。
2、能參與集體舞《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
的特點,學會用形體動作表現(xiàn)歡快的情緒。
3、通過欣賞《猜調》、學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對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趙
州橋、魯班及八仙等傳說。
教材分析:
1、《苗家兒童慶豐收》是一首根據(jù)苗族蘆笙調填詞的兒童歌曲。表現(xiàn)了苗家
兒童吹起蘆笙、敲起銅鼓,歡慶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據(jù)新疆民歌改編的一首彈撥樂合奏曲,彈撥樂合
奏是由揚琴、琵琶、柳琴、阮等彈撥樂器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3、《猜調》是根據(jù)云南民歌改編的一首童聲合唱歌曲,充滿了童趣。《猜調》
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區(qū),用問答的對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識的內容。對歌是民歌的
一種演唱形式,全國各地、各民族都有這種對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過“揀樹葉”、“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紋多
美麗”等詞語,表現(xiàn)了哈尼族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活潑性格。
5、《小放?!肥且皇缀颖泵窀瑁彩菍Ω璧男问?,通過一問一答,使人了解
趙州橋、魯班,以及八仙、柴王爺?shù)壬裨拏髡f。
6、《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日喀則在西
藏的東南地區(qū),日喀則在藏語中是“如意的莊園”的意思。歌曲的曲調屬于藏族踢
踏舞曲。踢踏舞是藏族的一種民間舞蹈,熱烈奔放。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會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其多列》《小放羊》,了解有關苗族、哈尼
族、藏族的簡單常識。
2、學會苗族舞蹈和藏族踢踏舞的簡單動作。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
2、欣賞撥樂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教學目標:
1、知道《苗家兒童慶豐收》是苗族民歌并會演唱,能跟著老師做幾個苗族
舞蹈動作。
2、欣賞彈撥樂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
1、請學生觀看一段苗族生活、舞蹈的錄像,介紹有關苗族的簡單常識。
2、教師范唱歌曲。
3、學生學唱歌曲。
4、為了表現(xiàn)苗族兒童慶豐收的喜悅心情,在歌曲演唱中加進鼓的節(jié)奏伴奏。
先可以按教材中的節(jié)奏,然后可以引導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節(jié)奏伴奏。
5、跟教師學做幾個苗族舞蹈動作。
二、欣賞《送我一支玫瑰花》
1、表現(xiàn)歡快的情緒還可以用器樂的形式,下面我們來欣賞彈撥樂合奏《送
我一支玫瑰花》,這是根據(jù)新疆哈薩克族民歌改編的,是一首歡快的樂曲。
2、同學們能聽出這首樂曲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嗎?
3、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彈撥樂合奏是由琵琶、揚琴、柳琴、阮等樂器組
成的。
補充動手活動:制作“紙?zhí)J笙”
首先用硬紙板卷成一個圓筒并粘好,作為蘆笙的“斗”,在中間挖一個圓孔以
備插吹嘴用。然后再用紙拈成長短不同的幾根紙管,作蘆笙的音管。用膠條粘在
硬紙板卷成的圓筒上。再拈一根較粗的短紙管做蘆笙的吹嘴,插在"斗''下端的圓
孔里。
教學反思:
讓學生在歌舞表演中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調動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積極
性,促進其良好合作意識和群體中協(xié)調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林業(yè)土地入股合作開發(fā)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雞蛋綠色包裝采購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有聲讀物配音制作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木地板行業(yè)綠色生產標準認證合同4篇
- 2025年度配音演員與兒童節(jié)目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農民工就業(y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型幼兒教育機構教師聘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創(chuàng)業(yè)投資公司融資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醫(yī)院兒科醫(yī)師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度鋼管腳手架內外施工質量保障合同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計劃表
- 生產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平臺技術規(guī)范
- 【經典文獻】《矛盾論》全文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專項訓練課外閱讀(含答案)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給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 《老山界》第1第2課時示范公開課教學PPT課件【統(tǒng)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